国学书库书法迷书法集书法导航书法家篆刻字库书法字体五体书古风书甲骨文古印篆书篆体光明书集美书33书法毛笔字钢笔字多体书花鸟字書法视频集字字形大字篆刻之家国学古籍中医象棋游戏电子书商城网站修改起名识字英语印章签名硬筆字字体下载免费字体中文字体英文字体P图宝Ai矢量阿弥陀佛意见反馈安全网站捐赠
默认设置 字号

卷七 释教碑铭
书名:柳宗元集    作者:柳宗元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南岳云峰寺和尚碑
(南岳,衡山也。在衡州。按《塔铭》,和尚死于贞元十七年九月,葬以十
月。其年秋,公方调蓝田尉,此碑及《塔铭》皆同时作。年二十九。)
乾元元年某月日,(乾元,肃宗年号。元年,戊戌。)皇帝曰:“予欲俾慈
仁怡愉洽于生人,惟浮图道允迪。”乃命五岳求厥元德,以仪于下。惟兹岳上于
尚书,其首曰云峰大师法证,(证,一作澄。)凡莅事五十年,贞元十七年乃没。
其徒曰诠,曰远,曰振,曰巽,曰素,(素,一作索。)凡三千余人。其长老咸
来言曰:“吾师轨行峻特,(轨,居洧切,法也。)器宇弘大。(宇,一作识。)
有来受律者,吾师示之以为尊严整齐,明列义类,而人知其所不为;有来求道者,
吾师示之以为高广通达,一其空有,(一本一其作统一。)而人知其所必至。元
臣硕老,稽首受教;髫童毁齿,(髫,童子垂发貌。《说文》云:龀,毁齿也。
男八月而齿生,八岁而龀。女七月而齿生,七岁而龀。髫,音迢。)踊跃执役。
故从吾师之命而度者,凡五万人。吾师冬不燠裘,(燠,乙六、威遇二切。)饥
不丰食。每岁会其类,读群经,俾圣言毕出,有以见其大。又率其仵,(仵,一
作伍,一无此一句。)伐木辇土,作佛塔庙洎经典,俾像法益广,有以见其用。
将没,告门人曰:‘吾自始学至去世,未尝有作焉,然后知其动无不虚,静无不
为,生而未始来,殁而未始往也。’(二而下,或有二知字。)其道备矣。愿刻
山石,知教之所以大。”其词曰:
师之教,尊严有耀,恭天子之诏,维大中以告,后学是效。师之德,简峻渊
默,柔惠以直,涣焉而不积,同焉而皆得,兹道惟则。师之功,勤劳以庸,维奥
秘必通,(必,一作是。)以兴祠宫,遐迩攸从。师之族,由虢而郭,(周武王
封文王弟虢叔于西虢。平王东迁,夺虢叔之地与郑武公,求虢叔之裔孙序封于阳,
号曰郭公。虢谓之郭,声之转也。《千姓编》曰:“周文王弟封于虢,为晋所灭,
公子配遂称郭氏。”)世德有奕,从佛于释。师之寿,七十有八,维终始罔缺,
丕冒遗烈。厥徒蒸蒸,维大教是膺,维宪言是征。溥博恢弘,如川之增,如云之
兴,如岳之不崩。终古其承之。
○南岳云峰和尚塔铭
云峰和尚,族郭氏,号法证。(证,一作澄。)为竺乾道五十有七年,年七
十有八,贞元十七年九月十七日终,十月二十七日葬。凡度学者五万人,(一有
为字。)弟子者三千人。色厉而仁,行峻而周,道广而不尤,功高而不有。毅然
居山之北峰,以为仪表。世之所谓贤人大臣者,至南方,咸所严事。由其内者,
闻大师之言律义,莫不震动悼惧,如听誓命;(此即前碑所云“有来受律者,吾
师示之以尊严整齐,明列义类,而人知其所不为”也。)由其外者,闻大师之称
道要,莫不凄欷欣踊,(欷,音希。)如获肆宥。(此即前碑所云“有来求道者,
吾师示之以高广通达,一其空有,而人知其所必至”也。)故时推人师,则专其
首;诏求教宗,则冠其位。披山伐木,崇构法宇,则地得其胜;捐衣去食,广阅
群经,则理得其深。其道实勤,而其心无求。自大师化去,教亦随丧。呜呼!大
师之葬,门人慕号,长老愁痛,遂相与以为兹塔。砻石峻整,植木蓊茂,(蓊,
草木盛貌。蓊,乌孔切,又音翁。)凡衡山无与为比者。然而未有能纪其事。余
既与大乘师重巽游,巽其徒也,亟为余言,故为其铭。铭曰:
苞元极兮韬大方,威而仁兮幽以光。行峻洁兮貌齐庄,气混溟兮德洋洋。演
大律兮离毫芒,度群有兮耀柔刚。栋宇立兮像法彰,文字阐兮圣言扬。诏褒列兮
宅南方,道之广兮用其常。后是式兮宜久长,閟灵室兮记崇冈。即玄石兮垂文章,
学者慕兮哀无疆。
○南岳般舟和尚第二碑(是岁贞元二十年甲申,公年三十二,为监察御史里
行。公尝作《南岳弥陀和尚碑》,与此碑合。按碑云:前永州司马员外置同正员
柳宗元撰并书。元和三年十月二十九日,僧景秀立,刻者林鸿。盖元和三年立也。
般舟上如字,大藏有《般舟三昧经》。)
佛法至于衡山,及津大师始修起律教,由其坛场而出者,为得正法。其大弟
子曰日悟和尚,尽得师之道,次补其处,为浮图者宗。世家于零陵,蒋姓也。和
尚心大而行密,体卑而道尊。以为由定发慧,必用毗尼为之室宇,(毗尼,梵语
律也。《传灯录》:律师者启毗尼之法藏。)遂执业于东林恩大师。究观秘义,
乃归传教。不视文字,悬判深微。登坛莅事,度比丘众,(比丘,梵语曰比丘,
秦言乞士。谓上于诸佛乞法资,益慧命;下于施主乞食资,益色身。)凡岁千人
者三十有七,而道不慁。以为去凡即圣,必以三昧为之轨道,遂服勤于紫霄远大
师。修明要奥,得以观佛。浩入性海,洞开真源。(碑本作廓开真源。)道场专
精,长跪右绕,(碑本无长跪二字,)不衡不倚,(碑本无不衡二字,又一本作
右绕不倚。)凡七日者百有二十,而志不衰。
初,开元中诏定制度,师乃居本郡龙兴寺。肃宗制天下名山置大德七人,兹
岳尤重,推择居首。师乃即崇岭,是作精室。辟林莽,(碑本作斩林莽。)刳岩
峦,(山小而锐曰峦。)殿舍宏大,廊庑修直。(庑,罔甫切。《说文》:堂下
周屋。)不命而献力,不祈而荐货。凡南方颛念佛三昧者,(远法师作《念佛三
昧咏》。一本方下有人字,一本作入念。)必由于是,命曰般舟台焉。和尚生十
三年而始出家,又九年而受具戒,又十年而处坛场,(碑本处作居。)又三十七
年而当贞元二十年正月十七日,化于兹室。
呜呼!无得而修,故念为实相;不取于法,故律为大乘。坏衣不饰,(《四
分律》云:一切上色衣不得蓄,当坏作袈裟色。)揣食不味。(揣,徒宫切,字
合作抟,见《维摩经》。《集韵》:聚貌。《贾谊赋》:何足控揣。却作此揣字。
《选》作抟。)覆荐服役,凡出于生物者,摈而勿用,不自知其慈;摄取调御,
凡归于正真者,动而成群,不自知其教。万行方厉,一性恒如,寂用之涯,不可
得也。有弟子曰景秀,嗣居法会。欲广其师之德,延于罔极。故申明陈辞,俾刊
之兹碑。铭曰:
像教南被,(《选·头陀寺碑》:象教陵夷。注:谓为形象以教人也。)及
津而尊。威仪有严,载辟其门。吾师是嗣,增浚道源。度众逾广,大明群昏。乃
兴毗尼,微密是论。(卢昆切。)八万总结,彰于一言。声闻熙熙,遐迩来奔。
如木既拔,有植其根。乃法般舟,奥妙斯存。百亿冥会,观于化元。同道祁祁,
(祁祁,盛貌。)功庸以敦。如水斯壅,流之无垠。(鱼巾切。无涯岸也。)帝
求人师,登我先觉。赫矣明命,表兹灵岳。于彼南阜,斋宫爰作。负揭致货,
(揭,巨列切,又丘杰切,又音憩,牵也,)时靡要约。袒奋程力,不呼而诺。
是刈是凿,既涂既斫。层构孔硕,以延后学。出不牛马,服不絮帛。匪安其躬,
亦菲其食。勤而不劳,在用恒寂。纵而不傲,在舍恒得。洪融混合,孰究其迹?
懿兹遗光,式是嘉则。容貌往矣,轨仪无极。其徒追思,赓荐兹石。
○南岳大明寺律和尚碑(时元和九年甲午,公年四十二,在永州。一作大明
和尚碑。)
儒以礼立仁义,无之则坏;佛以律持定慧,去之则丧。是故离礼于仁义者,
不可与言儒;异律于定慧者,不可与言佛。达是道者,唯大明师。师姓欧阳氏,
号曰慧开。唐开元二十一年始生,(一,或作二,)天宝十一载始为浮图,大历
十一年始登坛为大律师,贞元十三年十一月十一日卒。元和九年正月,其弟子怀
信、道嵩、尼无染等,命高道僧灵屿为行状,(屿,音序,山在水中。)列其行
事,愿刊之兹碑。
宗元今掇其大者言曰:师先因官世家潭州,为大姓,有勋烈爵位,今不言,
大浮图也。凡浮图之道衰,其徒必小律而去经,大明恐焉。于是从峻洎侃,以究
戒律,而大法以立。又从秀洎昱,以通经教,而奥义以修。由是二道,出入隐显。
后学以不惑,来求以有得。广德二年,始立大明寺于衡山,诏选居寺僧二十一人,
师为之首。乾元元年,(据史,乾元元年,肃宗即位之三年。广德,代宗即位之
初元。如此则乾元当在先,广德当在后。然此碑正谓南岳大明寺律和尚,则大明
寺始立于广德为信,当是乾元字误矣。一本於此特曰某年,疑之也。)又命衡山
立毗尼藏,诏选讲律僧七人,师应其数。凡其衣服器用,动有师法,言语行止,
皆为物轨。执巾匜,(馀支切,又演尔切。《左氏传》:奉匜沃盥。注云:匜,
沃盥器也。)奉杖屦,为侍者数百;翦发髦,被教戒,为学者数万。得众若独,
居尊若卑。晦而光,介而大,灏灏焉无以加也。(灏,于老切,谓夷旷也。)其
塔在祝融峰西址下,(衡山有五峰,祝融其一也。)碑在塔东。其辞曰:
儒以礼行,觉以律兴。一归真源,无大小乘。大明之律,是定是慧。丕穷经
教,为法出世。化人无疆,(疆,一本作量。)垂裕无际。诏尊硕德,威仪有继。
道遍大州。(一本作洲。)徽音勿替。祝融西麓,(音鹿,山足曰麓。)洞庭南
裔,(音曳,末也。)金石刻辞,弥亿千岁。
○碑阴
凡葬大浮图,无竁穴,(竁,昌绢、昌锐二切。《说文》:穿地也。《周礼》:
葬兆甫竁。注:郑读为穿,杜读为毳,皆谓葬穿圹也。今南阳名穿地为竁,声如
腐脃之脃。)其于用碑不宜。然昔之公室,礼得用碑以葬。(《檀弓》:公
室视丰碑。注:斫大木为之,形如石碑,于椁前后四角树之,穿中,于间为鹿卢,
下棺以綷绕。)其后子孙,因宜不去,遂铭德行,用图久于世。及秦刻山石,
号其功德,亦谓之碑,(《史记》:秦始皇帝二十八年,邹峄山刻石。三十二年,
刻碣石门。东莱云:刻石始于此。)而其用遂行。然则虽浮图亦宜也。凡葬大浮
图,其徒广则能为碑。晋、宋尚法,故为碑者多法;梁尚禅,故碑多禅。法不周
施,禅不大行,而律存焉,故近世碑多律。凡葬大浮图,未尝有比丘尼主碑事,
今惟无染实来,涕泪以求,其志益坚,又能言其师他德尤备,故书之碑阴。师凡
主戒事二十二年,宰相齐公映、李公泌、赵公憬,尚书曹王皋、裴公胄,侍郎令
狐公峘,(已上六人,史皆有传。)或师或友,齐亲执经受大义为弟子。又言
师始为童时,梦大人缟冠素舄(缟,古老切。《说文》云:白色也。舄,思积切,
履也。)来告曰:“居南岳大吾道者,必尔也。”已而信然。将终,夜有光明,
笙磬之音,众咸见闻。若是类甚众。以儒者所不道,而无染勤以为请,故末传焉。
无染,韦氏女,世显贵,今主衡山戒法。
○衡山中院大律师塔铭
衡山中院大律师曰希操,没年五十七。(没年一作末年。)既没二十七年,
弟子诫盈(一作有大弟子。)奉公之遗事,愿铭塔石。公昝姓,(昝,子感切。)
凡去儒为释者三十一祀,(一无一字,)掌律度众者(律,一作徒。)二十六会,
南尼戒法,坏而复正,由公而大兴;衡岳佛寺,毁而再成,由公而丕变。故当世
之士若李丞相泌,道未尝屈,睹公而稽首,尊之不名;(公前于《大明师碑》尝
谓丞相李公泌执经受大义,今又谓睹大律师而稽首尊之,则师之出处,盖必与大
明师同。)出世之士,若石廪瓒公,(衡山有石廪峰。)言未尝形,遇公而叹息,
推以护法。是以建功之始,则震雷大风示其兆;灭迹之际,则陨星黑衤告其期。
(衤,精气感祥。《春秋传》:见赤黑之衤。衤,音浸。)斯为神怪,不
可度已。故其与物大同,终始无争,受学之众,他莫能偕也。凡所受教,若华严
照公,兰若真公,(若,而也切。《唐会要》:元和二年,薛平奏请赐中条山兰
若额为大和寺。盖官赐额者为寺,私造者为招提兰若。《俱舍论》云:一牛鸣地,
可置兰若。取离喧故也。)荆州至公、律公,皆大士;凡所授教,若惟瑗、道郢、
灵干、惟正、惠常、诫盈,皆闻人。呜呼!始终哉。为之铭曰:
首有承兮卒有传,革大讹兮持法权。众之至兮志益虔,雷发兆兮功已宣。星
告妖兮寿不延,灵变化兮迎大仙。砻兹石兮垂万年,世有坏兮德无迁。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作者【柳宗元】更多作品:
《柳宗元集》柳宗元集
《全唐诗》第17卷044首〖乐府杂曲·鼓吹铙歌·晋阳武〗
《全唐诗》第17卷045首〖乐府杂曲·鼓吹铙歌·兽之穷〗
《全唐诗》第17卷046首〖乐府杂曲·鼓吹铙歌·战武牢〗
《全唐诗》第17卷047首〖乐府杂曲·鼓吹铙歌·泾水黄〗
《全唐诗》第17卷048首〖乐府杂曲·鼓吹铙歌·奔鲸沛〗
《全唐诗》第17卷049首〖乐府杂曲·鼓吹铙歌·苞枿〗
《全唐诗》第17卷050首〖乐府杂曲·鼓吹铙歌·河右平〗
《全唐诗》第17卷051首〖乐府杂曲·鼓吹铙歌·铁山碎〗
《全唐诗》第17卷052首〖乐府杂曲·鼓吹铙歌·靖本邦〗
《全唐诗》第17卷053首〖乐府杂曲·鼓吹铙歌·吐谷浑〗
《全唐诗》第17卷054首〖乐府杂曲·鼓吹铙歌·高昌〗
《全唐诗》第17卷055首〖乐府杂曲·鼓吹铙歌·东蛮〗
《全唐诗》第20卷026首〖相和歌辞·东门行〗
《全唐诗》第22卷016首〖舞曲歌辞·白纻歌〗
《全唐诗》第25卷062首〖杂曲歌辞·行路难三首〗
《全唐诗》第26卷046首〖杂曲歌辞·杨白花〗
《全唐诗》第350卷001首〖奉平淮夷雅表·皇武命丞相度董师集大功也〗
《全唐诗》第350卷002首〖奉平淮夷雅表·方城命愬守也卒入蔡得其大丑以平淮右〗
《全唐诗》第350卷003首〖唐铙歌鼓吹曲十二篇·隋乱既极唐师起晋阳平奸豪为生人义主以仁兴武为晋阳武第一〗
《全唐诗》第350卷004首〖唐铙歌鼓吹曲十二篇·唐既受命李密自败来归以开黎阳斥东土为兽之穷第二〗
《全唐诗》第350卷005首〖唐铙歌鼓吹曲十二篇·太宗师讨王充窦建德助逆师奋击武牢下擒之遂降充为战武牢第三〗
《全唐诗》第350卷006首〖唐铙歌鼓吹曲十二篇·薛举据泾以死子仁杲尤勇以暴师平之为泾水黄第四〗
《全唐诗》第350卷007首〖唐铙歌鼓吹曲十二篇·辅氏凭江淮竟东海命将平之为奔鲸沛第五〗
《全唐诗》第350卷008首〖唐铙歌鼓吹曲十二篇·梁之馀保荆衡巴巫穷南越良将取之不以师为苞枿第六〗
《全唐诗》第350卷009首〖唐铙歌鼓吹曲十二篇·李轨保河右师临之不克变或执以降为河右平第七〗
《全唐诗》第350卷010首〖唐铙歌鼓吹曲十二篇·突厥之大古夷狄莫强焉师大破之降其国告于庙为铁山碎第八〗
《全唐诗》第350卷011首〖唐铙歌鼓吹曲十二篇·刘武周败裴寂咸有晋地太宗灭之为靖本邦第九〗
《全唐诗》第350卷012首〖唐铙歌鼓吹曲十二篇·李靖灭吐谷浑西海上为吐谷浑第十〗
《全唐诗》第350卷013首〖唐铙歌鼓吹曲十二篇·李靖灭高昌为高昌第十一〗
《全唐诗》第350卷014首〖唐铙歌鼓吹曲十二篇·既克东蛮群臣请图蛮夷状如周书王会为东蛮第十二〗
《全唐诗》第350卷015首〖贞符〗
《全唐诗》第350卷016首〖视民诗〗
《全唐诗》第351卷001首〖同刘二十八院长述旧言怀感时书事奉寄澧州张员外使君五十二韵之作因其韵增至八十通赠二君子〗
《全唐诗》第351卷002首〖弘农公以硕德伟材屈于诬枉左官三岁复为大僚天监昭明人心感悦宗元窜伏湘浦拜贺末由谨献诗五十韵以毕微志〗
《全唐诗》第351卷003首〖酬韶州裴曹长使君寄道州吕八大使因以见示二十韵一首〗
《全唐诗》第351卷004首〖酬娄秀才将之淮南见赠之什〗
《全唐诗》第351卷005首〖酬娄秀才寓居开元寺,早秋月夜病中见寄〗
《全唐诗》第351卷006首〖初秋夜坐赠吴武陵〗
《全唐诗》第351卷007首〖晨诣超师院读禅经〗
《全唐诗》第351卷008首〖赠江华长老〗
《全唐诗》第351卷009首〖巽上人以竹闲自采新茶见赠,酬之以诗〗
《全唐诗》第351卷010首〖零陵赠李卿元侍御简吴武陵〗
《全唐诗》第351卷011首〖界围岩水帘〗
《全唐诗》第351卷012首〖古东门行〗
《全唐诗》第351卷013首〖寄韦珩〗
《全唐诗》第351卷014首〖奉和杨尚书郴州追和故李中书夏日登北楼十韵之作依本诗韵次用〗
《全唐诗》第351卷015首〖杨尚书寄郴笔知是小生本样令更商榷使尽其功辄献长句〗
《全唐诗》第351卷016首〖南省转牒欲具江国图令尽通风俗故事〗
《全唐诗》第351卷017首〖与浩初上人同看山寄京华亲故〗
《全唐诗》第351卷018首〖再至界围岩水帘遂宿岩下〗
《全唐诗》第351卷019首〖诏追赴都回寄零陵亲故〗
《全唐诗》第351卷020首〖过衡山见新花开却寄弟〗
《全唐诗》第351卷021首〖汨罗遇风〗
《全唐诗》第351卷022首〖朗州窦常员外寄刘二十八诗,见促行骑走笔酬赠〗
《全唐诗》第351卷023首〖离觞不醉,至驿却寄相送诸公〗
《全唐诗》第351卷024首〖北还登汉阳北原题临川驿〗
《全唐诗》第351卷025首〖善谑驿和刘梦得酹淳于先生〗
《全唐诗》第351卷026首〖诏追赴都二月至灞亭上〗
《全唐诗》第351卷027首〖李西川荐琴石〗
《全唐诗》第351卷028首〖同刘二十八哭吕衡州,兼寄江陵李元二侍御〗
《全唐诗》第351卷029首〖奉酬杨侍郎丈因送八叔拾遗戏赠诏追南来诸宾二首〗
《全唐诗》第351卷030首〖商山临路有孤松往来斫以为明好事者怜之编竹成楦遂其生植感而赋诗〗
《全唐诗》第351卷031首〖衡阳与梦得分路赠别〗
《全唐诗》第351卷032首〖重别梦得〗
《全唐诗》第351卷033首〖三赠刘员外〗
《全唐诗》第351卷034首〖再上湘江〗
《全唐诗》第351卷035首〖清水驿丛竹天水赵云余手种一十二茎〗
《全唐诗》第351卷036首〖长沙驿前南楼感旧〗
《全唐诗》第351卷037首〖桂州北望秦驿,手开竹径至钓矶,留待徐容州〗
《全唐诗》第351卷038首〖登柳州城楼寄漳汀封连四州〗
《全唐诗》第351卷039首〖柳州寄丈人周韶州〗
《全唐诗》第352卷001首〖登柳州峨山〗
《全唐诗》第352卷002首〖得卢衡州书因以诗寄〗
《全唐诗》第352卷003首〖答刘连州邦字〗
《全唐诗》第352卷004首〖岭南江行〗
《全唐诗》第352卷005首〖柳州峒氓〗
《全唐诗》第352卷006首〖酬徐二中丞普宁郡内池馆即事见寄〗
《全唐诗》第352卷007首〖酬贾鹏山人郡内新栽松寓兴见赠二首〗
《全唐诗》第352卷008首〖种柳戏题〗
《全唐诗》第352卷009首〖柳州二月榕叶落尽偶题〗
《全唐诗》第352卷010首〖浩初上人见贻绝句欲登仙人山因以酬之〗
《全唐诗》第352卷011首〖雨中赠仙人山贾山人〗
《全唐诗》第352卷012首〖别舍弟宗一〗
《全唐诗》第352卷013首〖奉和周二十二丈酬郴州侍郎衡江夜泊得韶州书并附当州生黄茶一封率然成篇代意之作〗
《全唐诗》第352卷014首〖殷贤戏批书后寄刘连州并示孟仑二童〗
《全唐诗》第352卷015首〖重赠二首〗
《全唐诗》第352卷016首〖叠前〗
《全唐诗》第352卷017首〖叠后〗
《全唐诗》第352卷018首〖铜鱼使赴都寄亲友〗
《全唐诗》第352卷019首〖韩漳州书报彻上人亡因寄二绝〗
《全唐诗》第352卷020首〖柳州城西北隅种柑树〗
《全唐诗》第352卷021首〖闻彻上人亡寄侍郎杨丈〗
《全唐诗》第352卷022首〖段九秀才处见亡友吕衡州书迹〗
《全唐诗》第352卷023首〖柳州寄京中亲故〗
《全唐诗》第352卷024首〖种木槲花〗
《全唐诗》第352卷025首〖摘樱桃赠元居士,时在望仙亭南楼与朱道士同处〗
《全唐诗》第352卷026首〖酬曹侍御过象县见寄〗
《全唐诗》第352卷027首〖法华寺石门精舍三十韵〗
《全唐诗》第352卷028首〖游朝阳岩遂登西亭二十韵〗
《全唐诗》第352卷029首〖湘口馆潇湘二水所会〗
《全唐诗》第352卷030首〖登蒲州石矶望横江口潭岛深迥斜对香零山〗
《全唐诗》第352卷031首〖南涧中题〗
《全唐诗》第352卷032首〖游石角过小岭至长乌村〗
《全唐诗》第352卷033首〖与崔策登西山〗
《全唐诗》第352卷034首〖构法华寺西亭〗
《全唐诗》第352卷035首〖夏夜苦热登西楼〗
《全唐诗》第352卷036首〖觉衰〗
《全唐诗》第352卷037首〖游南亭夜还叙志七十韵〗
《全唐诗》第352卷038首〖韦道安〗
《全唐诗》第352卷039首〖哭连州凌员外司马〗
《全唐诗》第352卷040首〖旦携谢山人至愚池〗
《全唐诗》第352卷041首〖独觉〗
《全唐诗》第352卷042首〖首春逢耕者〗
《全唐诗》第352卷043首〖溪居〗
《全唐诗》第352卷044首〖夏初雨后寻愚溪〗
《全唐诗》第352卷045首〖入黄溪闻猿〗
《全唐诗》第352卷046首〖韦使君黄溪祈雨见召从行至祠下口号〗
《全唐诗》第352卷047首〖郊居岁暮〗
《全唐诗》第352卷048首〖秋晓行南谷经荒村〗
《全唐诗》第352卷049首〖雨后晓行独至愚溪北池〗
《全唐诗》第352卷050首〖中夜起望西园值月上〗
《全唐诗》第352卷051首〖零陵春望〗
《全唐诗》第352卷052首〖从崔中丞过卢少尹郊居〗
《全唐诗》第352卷053首〖夏昼偶作〗
《全唐诗》第352卷054首〖雨晴至江渡〗
《全唐诗》第352卷055首〖江雪〗
《全唐诗》第352卷056首〖冉溪〗
《全唐诗》第352卷057首〖法华寺西亭夜饮〗
《全唐诗》第352卷058首〖戏题石门长老东轩〗
《全唐诗》第353卷001首〖茅檐下始栽竹〗
《全唐诗》第353卷002首〖种仙灵毗〗
《全唐诗》第353卷003首〖种术〗
《全唐诗》第353卷004首〖种白蘘荷〗
《全唐诗》第353卷005首〖新植海石榴〗
《全唐诗》第353卷006首〖戏题阶前芍药〗
《全唐诗》第353卷007首〖始见白发题所植海石榴〗
《全唐诗》第353卷008首〖植灵寿木〗
《全唐诗》第353卷009首〖自衡阳移桂十馀本植零陵所住精舍〗
《全唐诗》第353卷010首〖湘岸移木芙蓉植龙兴精舍〗
《全唐诗》第353卷011首〖早梅〗
《全唐诗》第353卷012首〖南中荣橘柚〗
《全唐诗》第353卷013首〖红蕉〗
《全唐诗》第353卷014首〖巽公院五咏·净土堂〗
《全唐诗》第353卷015首〖巽公院五咏·曲讲堂〗
《全唐诗》第353卷016首〖巽公院五咏·禅堂〗
《全唐诗》第353卷017首〖巽公院五咏·芙蓉亭〗
《全唐诗》第353卷018首〖巽公院五咏·苦竹桥〗
《全唐诗》第353卷019首〖梅雨〗
《全唐诗》第353卷020首〖零陵早春〗
《全唐诗》第353卷021首〖田家三首〗
《全唐诗》第353卷022首〖行路难三首〗
《全唐诗》第353卷023首〖闻籍田有感〗
《全唐诗》第353卷024首〖跂乌词〗
《全唐诗》第353卷025首〖笼鹰词〗
《全唐诗》第353卷026首〖放鹧鸪词〗
《全唐诗》第353卷027首〖龟背戏〗
《全唐诗》第353卷028首〖闻黄鹂〗
《全唐诗》第353卷029首〖浑鸿胪宅闻歌效白纻〗
《全唐诗》第353卷030首〖杨白花〗
《全唐诗》第353卷031首〖渔翁〗
《全唐诗》第353卷032首〖饮酒〗
《全唐诗》第353卷033首〖读书〗
《全唐诗》第353卷034首〖感遇二首〗
《全唐诗》第353卷035首〖咏史〗
《全唐诗》第353卷036首〖咏三良〗
《全唐诗》第353卷037首〖咏荆轲〗
《全唐诗》第353卷038首〖掩役夫张进骸〗
《全唐诗》第353卷039首〖省试观庆云图诗〗
《全唐诗》第353卷040首〖春怀故园〗
《唐诗三百首》卷一 五言古诗 晨诣超师院读禅经
《唐诗三百首》卷一 五言古诗 溪居
《唐诗三百首》卷三 七言古诗 渔翁
《唐诗三百首》卷六 七言律诗 登柳州城楼寄漳汀封连四州刺史
《唐诗三百首》卷七 五言绝句 江雪



国学书库首页 国学电子书下载
 
2010-2025 全球华人国学经典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