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书库书法迷书法集书法导航书法家篆刻字库书法字体五体书古风书甲骨文古印篆书篆体光明书集美书33书法毛笔字钢笔字多体书花鸟字書法视频集字字形大字篆刻之家国学古籍中医象棋游戏电子书商城网站修改起名识字英语印章签名硬筆字字体下载免费字体中文字体英文字体P图宝Ai矢量阿弥陀佛意见反馈安全网站捐赠
默认设置 字号

卷三十六 启
书名:柳宗元集    作者:柳宗元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上权德舆补阙温卷决进退启(时年十八。权德舆,《史》有传。初,德宗
闻其才,召为太常博士,改左补阙。贞元中,知礼部贡举,真拜侍郎,凡三岁,
甄品详谛,所得士相继为公卿宰相。取明经,初不限员。《史》所载如此。韩昌
黎有《燕河南府秀才诗》云:“昨闻诏书下,权公作邦桢,丈人得其职,文道当
大行。”以此观之,则德舆之在当时,诚多士之龙门也。公上书,求驰声成名之
资基,宜矣。)
补阙执事:宗元闻之,重远轻迩,贱视贵听,所由古矣。窃以宗元幼不知耻,
少又躁进,拜揖长者,自于幼年。是以簉俊造之末迹,(簉,初救切。)厕牒计
之下列,(厕,初吏切。)贾艺求售,(贾,音古。)阒无善价。(阒,苦壁、
苦觅二切。)载文笔而都儒林者,匪亲乃旧,率皆携抚相示,谈笑见昵,(尼质
切。)喔咿逡巡,(《楚辞》:宁喔咿嚅<口而>。於祗切。逡,七伦切。)为达者
嗤。(音蚩。)无乃睹其朴者鄙其成,狎其幼者薄其长耶?将行不拔异,操不砥
砺,学不该广,文不炳耀,实可鄙而薄耶?今鸳鹭充朝,而独干执事者,特以顾
下念旧,收接儒素,异乎他人耳。敢问厥由,庶几告之,俾识去就,幸甚幸甚。
今将慷慨激昂,奋攘布衣,纵谈作者之筵,曳裾名卿之门,抵掌峨弁,(弁,
冠也。)厚自润泽。进越无恧,污达者之视听,狂狷愚妄,固不可为也。复欲
俛默惕息,叠足蹋翼,拜祈公侯之阍,跪邀贤达之车,竦魂栗股,兢格危惧,
荣者倦之,弥忿厥心,又不可为也。若慎守其常,确执厥中,固其所矣。则又色
平气柔,言讷性鲁,无特达之节,无推择之行。(《汉书》:以贫无行,不得推
择为吏。)琐琐碌碌,(音禄。《晋书》:琐琐常人,碌碌凡士。)一孺子耳。
孰谓其可进?孰谓其可退?抑又闻之,不鼓踊无以超泥涂,不曲促无以由险艰,
不守常无以处明分,不执中无以趋夷轨。今则鼓踊乎?曲促乎?守其常而执厥中
乎?浩不知其宜矣。
进退无倚,宵不遑寐,乃访于故人而咨度之。其人曰:“补阙权君,着名逾
纪,行为人高,言为人信,力学掞文,(掞,以冉切。)时侪称雄。(侪,床皆
切。)子亟拜之,足以发扬。”对曰:“衷燕石而履玄圃,(荀子云:宋之愚人,
得燕石于梧桐台之东,归而藏之以为宝。周客观之,掩口而笑曰:“此燕石也,
与瓦甓不殊。”《十洲记》:昆仑山有玄圃台。衷,怀也。《葛仙公传》:昆仑,
一名曰玄圃。《尔雅》:西北之美者,有昆仑之墟璆琳琅玕焉。)带鱼目而游涨
海,(《文选》卢谌《赠刘琨诗序》云:所谓咸池酬于北里,夜光报于鱼目。注:
夜光,宝珠也。鱼目,乱真珠也。言琨能酬诗,是以宝珠而报鱼目也。《雒书》
云:秦失金镜,鱼目入珠。)祗取诮耳,曷予补乎?”其人曰:“迹之勤者,情
必生焉;心之恭者,礼必报焉。况子之文,不甚鄙薄者乎?苟或勤以奉之,恭以
下之,则必勖励尔行,辉耀尔能。言为建瓴,(《汉·高纪》:田肯贺上曰:
“陛下治秦中,地势便利,其以下兵于诸侯,譬犹居高屋之上建瓴水也。”瓴,
盛水瓶。建,音謇。瓴,音零。)晨发夕被,声驰而响溢,风振而草靡。可使尺
泽之鲵,(研奚切。刺鱼也。郭璞云,似鲇四足。)奋鳞而纵海,密网之鸟,举
羽而翔霄。子之一名,何足就矣,庶为终身之遇乎?曷不举驰声之资,挈成名之
基,授之权君,然后退行守常执中之道,斯可也。”愚不敏,以为信然,是以有
前日之拜。又以为色取象恭,(《论语》:色取仁而行违。《书》:象恭滔天。
象,貌也。)大贤所饫;(依据切。)朝造夕谒,大贤所倦。性颇疏野,窃又不
能,是以有今兹之问,仰惟览其鄙心而去就之。洁诚斋虑,不胜至愿。谨再拜。
○上大理崔大卿应制举不敏启(《新史·年表》:崔同尝为大理少卿,崔锐
尝为大理少卿,然皆不见于传。公此书盖未中博学宏词时作尔。)
古之知己者,不待来求而后施德,举能而已。其受德者,不待成身而后拜赐,
感知而已。故不叩而响,不介而合,则其举必至,而其感亦甚。斯道遁去,辽阔
千祀,何为乎今之世哉!
若宗元者,智不能经大务、断大事,非有恢杰之才;学不能探奥义、穷章句,
为腐烂之儒。虽或寘力于文学,勤勤恳恳于岁时,然而未能极圣人之规矩,恢作
者之闻见,劳费翰墨,徒尔拖逢掖、(掖音亦。逢,大也。掖,袂也。)曳大带,
游于朋齿,且有愧色,岂有能乎哉?阁下何见待之厚也。始者自谓抱无用之文,
戴不肖之容,虽振身泥尘,仰睎云霄,何由而能哉?遂用收视内顾,頫首绝望,
(“頫”,与“俯”同。)甘以没没也。今者果不自意,他日琐琐之着述,幸得
流于衽席,接在视听,阁下乃谓可以蹈远大之途,及制作之门,决然而不疑,介
然而独德,是何收采之特达,而顾念之勤备乎?且阁下知其为人何如哉?其貌之
美陋,质之细大,心之贤不肖,阁下固未知也。而一遇文字,志在济拔,斯盖古
之知己者已。故曰:古之知己者,不待来求而后施德者也。然则亟来而求者,诚
下科也。
宗元向以应博学宏词之举,会阁下辱临考第,司其升降。当此之时,意谓运
合事并,适丁厥时,其私心日以自负也。无何,阁下以鲲鳞之势,不容尺泽,悠
尔而自放,廓然而高迈,其不我知者,遂排逐而委之。委之,诚当也,使古之知
己犹在,岂若是求多乎哉!夫仕进之路,昔者窃闻于师矣。太上有专达之能,
(《周礼》:小事则专达。)乘时得君,不由乎表着之列,(《左传》昭十一年,
叔向曰:“朝有着定,会有表。会朝之言,必闻于表着之位。”注云:着定,朝
内外列位常处,谓之表着。表者,野会设表以为位。)而取将相,行其政焉。其
次,有文行之美,积能累劳,不由乎举甲乙、历科第,登乎表着之列,显其名焉。
又其次,则曰吾未尝举甲乙也,未尝历科第也,彼朝廷之位,吾何修而可以登之
乎?必求举是科也,然后得而登之。其下,不能知其利,又不能务其往,则曰:
举天下而好之,吾何为独不然?由是观之,有爱锥刀者,以举是科为悦者也;有
争寻常者,(《左传》:争寻常以尽其民。)以登乎朝廷为悦者也;有慕权贵之
位者,以将相为悦者也;有乐行乎其政者,以理天下为悦者也。然则举甲乙、历
科第,固为末而已矣。得之不加荣,丧之不加忧,苟成其名,于远大者何补焉?
然而至于感知之道,则细大一矣,成败亦一矣,故曰:其受德者,不待成身而后
拜赐。然则幸成其身者,固末节也。盖不知来求之下者,不足以收特达之士;而
不知成身之末者,不足以承贤达之遇,审矣。
伏以阁下德足以仪世,才足以辅圣,文足以当宗师之位,学足以冠儒术之首,
诚为贤达之表也。顾视下辈,(下辈字,出《灌夫传》:荐宠下辈。)岂容易而
收哉!而宗元朴野昧劣,进不知退,不可以言乎德;不能植志于义,而必以文字
求达,不可以言乎才;秉翰执简,败北而归,不可以言乎文;登场应对,剌缪经
旨,(刺,力葛切。乖剌也。)不可以言乎学,固非特达之器也。忖省陋质,岂
容易而承之哉!叨冒大遇,秽累高鉴,喜惧交争,不克宁居。窃感荀罃如实出己
之德,(《左传》成三年,荀罃之在楚也,郑贾人有将填诸褚中以出,既谋之,
未行,而楚人归之。贾人如晋,荀罃善视之,如实出己。罃,音鵙。)敢希豫
让国士遇我之报。(《史记》:豫让事智伯,赵襄子灭智伯,豫让欲刺襄子,曰:
“智伯国士遇我,故我国士报之。”)伏候门屏,敢俟招纳。谨奉启以代投刺之
礼,伏惟以知己之道终抚荐焉。不宣,宗元谨启。
○上裴晋公度献唐雅诗启(《诗》:雅者,正也。言王政之所由废兴也。政
有小大,故有《小雅》焉,有《大雅》焉。公所作《唐雅》,见第一卷。)
宗元启:伏以周、汉二宣中兴之业,歌于《大雅》,载于史官。然而申、甫
作辅,(《诗》:维申及甫,维周之翰。申谓申伯,甫谓甫侯。)方、召专淮夷
之功。(方,谓方叔;召,谓召虎也。《诗·江汉》:尹吉甫美宣王也。能兴衰
拨乱,命召公平淮夷。又曰:方叔元老,克庄其猷。)魏、邴谋谟,(魏、邴,
谓魏相、邴吉也。)辛、赵致罕羌之绩。(辛、赵,谓辛武贤、赵充国,同为破
羌将军,有平先零之功。)文武所注,中外莫同。
伏惟相公天授皇家,圣贤克合,谋协德一,以致太平。入有申、甫、魏、邴
之勤,出兼方、召、辛、赵之事。东取淮右,(谓平吴元济也。)北服恒阳。
(谓成德节度使王承宗献德、棣二州,遣子入侍。恒阳,谓恒州也。)略不代出,
功无与让。故天下文士,皆愿秉笔牍,勤思虑,以赞述洪烈,阐扬大勋。宗元虽
败辱斥逐,守在蛮裔,(时公为柳州刺史。)犹欲振发枯槁,决疏潢污,(潢,
音黄。)罄效蚩鄙,少佐毫发。谨撰《平淮夷雅》二篇,(一曰《皇武》,为晋
公作;一曰《方城》,为李愬作。)恐惧不敢进献,私愿彻声闻于下执事,庶宥
罪戾,以明其心。出位僣言,惶战交积,无任踊跃屏营之至。不宣。宗元谨启。
○上襄阳李愬仆射献唐雅诗启(愬,字元直。既平淮右,元和十二年十一月,
有诏检校尚书左仆射、襄州刺史,充山南东道节度、襄邓随唐复郢均房等州观察
使,赐爵凉国公。山南东道,其镇在襄阳。)
宗元启:昔周宣中兴,得贤臣召虎,师出江、汉,以平淮夷。故其诗曰:
“江、汉之浒(音虎。谓江岸也。)王命召虎。”(召穆公名虎。)其卒章曰:
“于周受命,自召祖命。”(已上并《诗·江汉》之文。)以明虎者召公之孙,
(《世本》云:虎,康公十六世孙。)克承其先也。今天子中兴,而得阁下,亦
出江、汉,以平淮夷,克承于先西平王,(李晟封西平王,即愬之父。)其事正
类。然而未有嗣《大雅》之说,以布天下,以施后代,岂圣唐之文雅,独后于周
室哉?
宗元身虽陷败,而其论着往往不为世屈,意者殆不可自薄自匿以坠斯时,苟
有辅万分之一,虽死不憾。谨撰《平淮夷雅》二篇,斋沐上献。诚丑言淫声,不
足以当金石,庶继代洪烈,稗官里人(《汉·艺文志》:小说家流,出于稗官。
注云:稗官,小官也。街谈巷语,道听途说所造也。如淳曰:王者欲知闾巷风俗,
故立稗官使称说之。师古曰:稗,音稊稗之稗。《国语》:为里人所命次。注:
里,宰也。稗,旁卦切。)得采而歌之,不胜愤踊之至。轻黩威严,战越交深。
谨启。
○上扬州李吉甫相公献所着文启(吉甫罢相,为淮南节度使,公时在永州,
上此启。扬州,即谓淮南。)
宗元启:始阁下为尚书郎,(贞元初,吉甫为尚书屯田、驾部二员外郎。)
荐宠下辈,(注见前。)士之显于门闼者以十数,而某尚幼,不得与于厮役。及
阁下遭谗妒,在外十余年,(贞元七年四月,陆贽为相,出吉甫明州刺史,历忠、
郴、饶三州。)又不得效薄伎于前,以希一字之褒贬。公道之行也,阁下乃始为
赞书训辞,擅文雅于朝,以宗天下。(永贞元年八月,以吉甫为考功郎中、知制
诰。十二月,为中书舍人、翰林学士。)而某又以此时去表着之位,(野会则有
表,朝会则有着位也。)受放逐之罚(永贞元年九月,公自礼部员外郎责刺邵州。
未至,十一月,再贬永州司马,员外置。)荐仍囚锢,视日请命。(命,谓死命
也。)进退违背,思欲一日伏在门下而不可得,常恐抱斯志以没,卒无以知于门
下,冥冥长怀,魂魄幽愤。故敢及其能言,贡书编文,冒昧严威,以毕其志,伏
惟观览焉,幸甚幸甚。
阁下相天子,致太平,用之郊报,(报,谓报本反始。)则天神降,地只出;
用之经邦,则百货殖,万物成;用之文教,则经术兴行;用之武事,则暴乱翦灭。
依倚而冒荣者尽去,幽隐而怀道者毕出,然后中分主忧,以临东诸侯,(元和三
年九月,罢为淮南节度使。)而天下无患。盛德大业,光明如此,而又有周公接
下之道,斯宗元所以废锢滨死,而犹欲致其志焉。阁下倘以一言而扬举之,则毕
命荒裔,固不恨矣。谨以杂文十首上献。缧囚而干丞相,大罪也。宁为有闻而死,
不为无闻而生。去就乖野,不胜大惧,谨启。
○谢李吉甫相公示手札启
宗元启:六月二十九日,(元和五年。)衡州刺史吕温道过永州,辱示相公
手札,省录狂瞽,收抚羁缧,沐以含弘之仁,忘其进越之罪。感深益惧,喜极增
悲,五情交战,不知所措。
宗元性质庸塞,行能无取,着书每成于废疾,(《郑玄别传》云:任城何休
好《公羊》学,遂着《公羊墨守》、《左氏膏肓》、《谷梁废疾》,玄乃发《墨
守》,鍼《膏肓》,起《废疾》云。)进德且乏其馨香。(《书》:黍稷非馨,
明德惟馨。)常愿操篲医门,(《庄子》:医门多疾,愿以所闻思其则,庶几国
有瘳乎?又:良医之门,不弃众疾。篲,音遂。)掬溜兰室,(《家语》:与善
人居,如入芝兰之室。)良辰不与,夙志多违。昨者踊跃残魂,奋扬蓄念,激以
死灰之气。(汉韩安国云:“死灰独不复然乎?”田甲曰:“然即溺之。”)陈
其弊箒之辞,(曹子建书云:家有弊箒,享之千金。“箒”,与
“帚”同。)致之烟霄,分绝流眄。今则垂露在手,清风入怀,华衮滥褒于赭衣,
(范甯《谷梁序》云:一字之褒,宠逾华衮之赠。赭衣,罪人之衣。颜师古云:
罪犯则衣赭衣。《贾山传》:赭衣半道。)龙门俯收于埳井。(龙门,河流所
下之口,在今绛州龙门县。辛氏《三秦记》曰:河津,一名龙门,水险不通,鱼
鳖之属莫能上。江海大鱼,薄集龙门下数千,不得上,上则为龙也。埳井,坏
井也。《庄子》:埳井之蛙,休于缺甃之崖。埳,苦览切。)藻镜洞开,而
秋毫在照;(藻,谓文藻也。)文律傍畅,而寒谷生辉。(寒谷生辉,借邹子吹
律之义,见上注。)化幽郁之志,若觌清明;换兢危之心,如承抚荐,非常之幸,
岂独此生?伏以淮海剧九天之遥,(《淮南子》:何谓九天?中央曰钧天,东方
曰苍天,东北曰变天,北方曰玄天,西北曰幽天,西方曰昊天,西南曰朱天,南
方曰炎天,东南曰阳天。)潇湘参百越之俗。倾心积念,长悬星汉之上;流形委
骨,永伦魑魅之群。(魑,抽支切。魅,音寐。)何以报恩?唯当结草。(结草
事出《左氏传》。)无任喜惧感恋之至。
○上江陵赵相公寄所着文启(赵宗儒,字秉文,邓州穰人。元和三年,自东
都留守迁荆南节度使。公前后与宗儒启凡三。)
宗元启:往者尝侍坐于崔比部,(比部名鹏,字元翰。)闻其言曰:“今之
为文,莫有居赵司勋右者。”(宗儒,贞元中自翰林学士再迁司勋员外郎。)自
是恒欲饰其所论着,荐之阁下,病其未就,将进且退者殆十数焉。幸以废逐伏匿,
获伸其业,类于响者,若有可观。然又以罪恶显大,甘死荒野,不能出其固陋,
以求知于阁下,则固昧昧徒生于世矣。谨献杂文十首。倘还以数字,定其是非,
使得存于世,则虽生与蛮夷居,魂与魑魅游,所不辞也。轻渎威重,伏增战惶。
谨启。(“战惶”,一作“战灼”。)
○上严东川寄剑门铭启(严砺,字元明,震之从祖弟也,元和元年,刘辟反,
自山南西道节度使讨辟,以储备有素,检校尚书左仆射,节度东川。公作铭以纪
其事。详注《剑门铭》。)
宗元启:伏惟仆射以仁厚蓄生人,以勇义平国难,而剑门用兵之事,最为天
下倡首。取其险固,为我要冲,(砺与高崇文同征刘辟,拔剑州,斩其刺史文德
昭。因分守险阻,溃其腹心。)王师得以由其门而入,彷徉布濩,(布濩,散也。
徉,音羊。濩,户故切。)遂无留滞。是阁下之勋力,宜着于万祀而不已也。
宗元负罪俟命,晷刻观望,道里深远,不得悉闻当时之威声。然而窃以累受
顾念,踊跃盛德,恐没身炎瘴,卒无以少报于阁下。是以昼夜恟恟,(许拱
切。)不克自宁。今身虽败弃,庶几其文犹或传于世,又焉知非因阁下之功烈,
所以为不朽之一端也,敢默默而已乎?谨撰《剑门铭》一首,惶恐献上。诚无以
称宏大之略,亦足以发平生之心。不胜惭惧战越之至。
○上江陵严司空献所着文启(严绶,华州华阴人,挺之从孙也。元和六年三
月,以授检校司空,出为荆南节度、观察、度支等使,兼江陵尹。)
宗元启:伏念往岁司空由尚书郎出贰太原,(贞元中,绶自刑部员外郎为太
原少尹,寻加北都副留守,又加行军司马。)宗元获于天长(天长,驿名。)专
用候谒,伏蒙叙以世旧,许造门阑。自后司空累膺宠荣,位极公辅。(绶累迁尚
书右仆射,检校司空。)宗元得罪朝列,窜身湘南。(湘南谓永州。)霄汉益高,
泥尘永弃,瞻仰辽绝,陈露无由。司空统临旧荆,控制南服,道路非远,德化所
覃,是敢奋起幽沦,仰希光耀。伏惟悯怜孤贱,特赐抚存,则缧绁之辱,有望蠲
除,鸣吠之能,犹希效用。谨献杂文七首,伏惟以一字定其褒贬,终身之幸,无
以加焉。轻黩威严,伏增战越。
○上岭南郑相公献所着文启(宪宗初,以郑絪同平章事。继出为岭南节度使、
广州刺史。)
宗元启:伏见与当州韦使君书,(韦使君,永州刺史。)猥赐存问,惊怍悼
惧,交动于中。循念竟日,若无容措。幸甚幸甚。宗元素乏智能,复阙周慎,一
自得罪,八年于今。(时元和七年也。)兢愧吊影,追咎既往,自以终身沉废,
无迹自明,不意相国垂愍,特记名姓。守穾奥者。(一作奥穾。穾,
音要。)忽仰睎于白日;负泥涂者,遂自濯於清源。快心畅目,不知所喻。伏
以圣人之道,与其进也不保其往,故敢藻饰文字,洗涤心神,致之门下,祗俟严
命。伏惟收抚奖励,以成其终。谨献杂文三十六首,冒昧上黩,无任踊跃惶恐之
至。
○上李中丞献所着文启(即湖南李中丞也,与前卷二启同其人。此启又与前
卷启中之意同。)
宗元启:宗元无异能,独好为文章,始用此以进,终用此以退。今者畏罪悔
咎,伏匿惴栗,犹未能去之。时时举首,长吟哀歌,舒泄幽郁,因取笔以书,纫
韦而编,(纫,女陈切。结也。)略成数卷。伏念阁下以文章升大僚,统方隅,
而宗元幸缘罪辜,得与编人齿于部内,(永州在湖南管内。)不以此时露其所为,
以希大君子顾视,则为陋劣而自弃也。敢饰近文,及在京师官命所草者,凡三卷,
合四十三篇,不敢繁故也。倘或以为有可采者,当缮录其余,以增几席之污。去
就鄙野,伏用兢惶。谨启。
○上裴行立中丞撰訾家洲亭记启(元和十二年,以御史中丞裴行立为桂管观
察使,故以《桂州訾家州亭记》属公。公至是移书献记,当在十二年后柳州时所
作。訾,即移切。又音紫。)
右伏奉处分令撰《訾家洲亭记》。伏以境之殊尤者,必待才之绝妙以极其词。
今是亭之胜,甲于天下,而猥顾鄙陋,使为之记。伏受严命,不敢固让,退自揣
度,惕然汗流。累奉游宴,窃观物象,涉旬模拟,不得万一。窃复详忖,进退若
坠。久稽篆刻,则有违慢之辜;速课空薄,又见疏芜之累。■A20期废事。
(“■A20”,与“愆”同。)尤所战栗。谨修撰讫,(记在集中。)上献。
退自局蹐,(音局脊。)不知所裁。无任陨越惶恐之至。
○上河阳乌尚书启(一本题云“上河阳乌尚书重胤欲献文启”。)
宗元启:伏以尚书以硕德伟才,代着勋烈。(重胤父承玭,事平庐军有功。)
两河定乱,(重胤少为潞州牙将,兼左司马。节度使卢从史奉诏讨王承宗,阴与
贼连。吐突承璀将图之,以告重胤。元和五年四月,重胤缚从史以献。帐下士持
兵合欢,重胤叱曰:“天子有命,从者赏,违者斩。”士敛手还部,无敢动。)
三城建功,(宪宗嘉重胤功,擢帅河阳。河阳有三城,故曰河阳三城节度使。元
和九年,帝讨淮蔡,诏重胤以兵压贼境。)鼎彝竹帛,未足云纪,进临汝上,控
制东方,(元和九年闰八月,以重胤为汝州刺史,充河阳、淮、汝节度使,徙治
汝州。)隐然长城,朝野倚赖。宗元虽屏弃遐壤,而饱闻德声。所恨不获亲执鞭
弭,(《左传》僖二十三年,晋公子重耳曰:“左执鞭弭,右属櫜。”《尔雅》:
弓有缘者为弓,无者为弭。缘,骨饰首末。)以备戎伍,夙夜踊跃,不克宁居。
伏以威棱所加,狂狡已震,(狂狡,谓吴元济也。)莫大之绩,重复增崇。小子
久以文字进身,尝好古人事业,专当具笔札,拂缣缃,(缣,音兼。缃,音相。)
赞扬大功,垂之不朽。瞻望霄汉,恋慕交深。冒黩威严,伏增战越。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作者【柳宗元】更多作品:
《柳宗元集》柳宗元集
《全唐诗》第17卷044首〖乐府杂曲·鼓吹铙歌·晋阳武〗
《全唐诗》第17卷045首〖乐府杂曲·鼓吹铙歌·兽之穷〗
《全唐诗》第17卷046首〖乐府杂曲·鼓吹铙歌·战武牢〗
《全唐诗》第17卷047首〖乐府杂曲·鼓吹铙歌·泾水黄〗
《全唐诗》第17卷048首〖乐府杂曲·鼓吹铙歌·奔鲸沛〗
《全唐诗》第17卷049首〖乐府杂曲·鼓吹铙歌·苞枿〗
《全唐诗》第17卷050首〖乐府杂曲·鼓吹铙歌·河右平〗
《全唐诗》第17卷051首〖乐府杂曲·鼓吹铙歌·铁山碎〗
《全唐诗》第17卷052首〖乐府杂曲·鼓吹铙歌·靖本邦〗
《全唐诗》第17卷053首〖乐府杂曲·鼓吹铙歌·吐谷浑〗
《全唐诗》第17卷054首〖乐府杂曲·鼓吹铙歌·高昌〗
《全唐诗》第17卷055首〖乐府杂曲·鼓吹铙歌·东蛮〗
《全唐诗》第20卷026首〖相和歌辞·东门行〗
《全唐诗》第22卷016首〖舞曲歌辞·白纻歌〗
《全唐诗》第25卷062首〖杂曲歌辞·行路难三首〗
《全唐诗》第26卷046首〖杂曲歌辞·杨白花〗
《全唐诗》第350卷001首〖奉平淮夷雅表·皇武命丞相度董师集大功也〗
《全唐诗》第350卷002首〖奉平淮夷雅表·方城命愬守也卒入蔡得其大丑以平淮右〗
《全唐诗》第350卷003首〖唐铙歌鼓吹曲十二篇·隋乱既极唐师起晋阳平奸豪为生人义主以仁兴武为晋阳武第一〗
《全唐诗》第350卷004首〖唐铙歌鼓吹曲十二篇·唐既受命李密自败来归以开黎阳斥东土为兽之穷第二〗
《全唐诗》第350卷005首〖唐铙歌鼓吹曲十二篇·太宗师讨王充窦建德助逆师奋击武牢下擒之遂降充为战武牢第三〗
《全唐诗》第350卷006首〖唐铙歌鼓吹曲十二篇·薛举据泾以死子仁杲尤勇以暴师平之为泾水黄第四〗
《全唐诗》第350卷007首〖唐铙歌鼓吹曲十二篇·辅氏凭江淮竟东海命将平之为奔鲸沛第五〗
《全唐诗》第350卷008首〖唐铙歌鼓吹曲十二篇·梁之馀保荆衡巴巫穷南越良将取之不以师为苞枿第六〗
《全唐诗》第350卷009首〖唐铙歌鼓吹曲十二篇·李轨保河右师临之不克变或执以降为河右平第七〗
《全唐诗》第350卷010首〖唐铙歌鼓吹曲十二篇·突厥之大古夷狄莫强焉师大破之降其国告于庙为铁山碎第八〗
《全唐诗》第350卷011首〖唐铙歌鼓吹曲十二篇·刘武周败裴寂咸有晋地太宗灭之为靖本邦第九〗
《全唐诗》第350卷012首〖唐铙歌鼓吹曲十二篇·李靖灭吐谷浑西海上为吐谷浑第十〗
《全唐诗》第350卷013首〖唐铙歌鼓吹曲十二篇·李靖灭高昌为高昌第十一〗
《全唐诗》第350卷014首〖唐铙歌鼓吹曲十二篇·既克东蛮群臣请图蛮夷状如周书王会为东蛮第十二〗
《全唐诗》第350卷015首〖贞符〗
《全唐诗》第350卷016首〖视民诗〗
《全唐诗》第351卷001首〖同刘二十八院长述旧言怀感时书事奉寄澧州张员外使君五十二韵之作因其韵增至八十通赠二君子〗
《全唐诗》第351卷002首〖弘农公以硕德伟材屈于诬枉左官三岁复为大僚天监昭明人心感悦宗元窜伏湘浦拜贺末由谨献诗五十韵以毕微志〗
《全唐诗》第351卷003首〖酬韶州裴曹长使君寄道州吕八大使因以见示二十韵一首〗
《全唐诗》第351卷004首〖酬娄秀才将之淮南见赠之什〗
《全唐诗》第351卷005首〖酬娄秀才寓居开元寺,早秋月夜病中见寄〗
《全唐诗》第351卷006首〖初秋夜坐赠吴武陵〗
《全唐诗》第351卷007首〖晨诣超师院读禅经〗
《全唐诗》第351卷008首〖赠江华长老〗
《全唐诗》第351卷009首〖巽上人以竹闲自采新茶见赠,酬之以诗〗
《全唐诗》第351卷010首〖零陵赠李卿元侍御简吴武陵〗
《全唐诗》第351卷011首〖界围岩水帘〗
《全唐诗》第351卷012首〖古东门行〗
《全唐诗》第351卷013首〖寄韦珩〗
《全唐诗》第351卷014首〖奉和杨尚书郴州追和故李中书夏日登北楼十韵之作依本诗韵次用〗
《全唐诗》第351卷015首〖杨尚书寄郴笔知是小生本样令更商榷使尽其功辄献长句〗
《全唐诗》第351卷016首〖南省转牒欲具江国图令尽通风俗故事〗
《全唐诗》第351卷017首〖与浩初上人同看山寄京华亲故〗
《全唐诗》第351卷018首〖再至界围岩水帘遂宿岩下〗
《全唐诗》第351卷019首〖诏追赴都回寄零陵亲故〗
《全唐诗》第351卷020首〖过衡山见新花开却寄弟〗
《全唐诗》第351卷021首〖汨罗遇风〗
《全唐诗》第351卷022首〖朗州窦常员外寄刘二十八诗,见促行骑走笔酬赠〗
《全唐诗》第351卷023首〖离觞不醉,至驿却寄相送诸公〗
《全唐诗》第351卷024首〖北还登汉阳北原题临川驿〗
《全唐诗》第351卷025首〖善谑驿和刘梦得酹淳于先生〗
《全唐诗》第351卷026首〖诏追赴都二月至灞亭上〗
《全唐诗》第351卷027首〖李西川荐琴石〗
《全唐诗》第351卷028首〖同刘二十八哭吕衡州,兼寄江陵李元二侍御〗
《全唐诗》第351卷029首〖奉酬杨侍郎丈因送八叔拾遗戏赠诏追南来诸宾二首〗
《全唐诗》第351卷030首〖商山临路有孤松往来斫以为明好事者怜之编竹成楦遂其生植感而赋诗〗
《全唐诗》第351卷031首〖衡阳与梦得分路赠别〗
《全唐诗》第351卷032首〖重别梦得〗
《全唐诗》第351卷033首〖三赠刘员外〗
《全唐诗》第351卷034首〖再上湘江〗
《全唐诗》第351卷035首〖清水驿丛竹天水赵云余手种一十二茎〗
《全唐诗》第351卷036首〖长沙驿前南楼感旧〗
《全唐诗》第351卷037首〖桂州北望秦驿,手开竹径至钓矶,留待徐容州〗
《全唐诗》第351卷038首〖登柳州城楼寄漳汀封连四州〗
《全唐诗》第351卷039首〖柳州寄丈人周韶州〗
《全唐诗》第352卷001首〖登柳州峨山〗
《全唐诗》第352卷002首〖得卢衡州书因以诗寄〗
《全唐诗》第352卷003首〖答刘连州邦字〗
《全唐诗》第352卷004首〖岭南江行〗
《全唐诗》第352卷005首〖柳州峒氓〗
《全唐诗》第352卷006首〖酬徐二中丞普宁郡内池馆即事见寄〗
《全唐诗》第352卷007首〖酬贾鹏山人郡内新栽松寓兴见赠二首〗
《全唐诗》第352卷008首〖种柳戏题〗
《全唐诗》第352卷009首〖柳州二月榕叶落尽偶题〗
《全唐诗》第352卷010首〖浩初上人见贻绝句欲登仙人山因以酬之〗
《全唐诗》第352卷011首〖雨中赠仙人山贾山人〗
《全唐诗》第352卷012首〖别舍弟宗一〗
《全唐诗》第352卷013首〖奉和周二十二丈酬郴州侍郎衡江夜泊得韶州书并附当州生黄茶一封率然成篇代意之作〗
《全唐诗》第352卷014首〖殷贤戏批书后寄刘连州并示孟仑二童〗
《全唐诗》第352卷015首〖重赠二首〗
《全唐诗》第352卷016首〖叠前〗
《全唐诗》第352卷017首〖叠后〗
《全唐诗》第352卷018首〖铜鱼使赴都寄亲友〗
《全唐诗》第352卷019首〖韩漳州书报彻上人亡因寄二绝〗
《全唐诗》第352卷020首〖柳州城西北隅种柑树〗
《全唐诗》第352卷021首〖闻彻上人亡寄侍郎杨丈〗
《全唐诗》第352卷022首〖段九秀才处见亡友吕衡州书迹〗
《全唐诗》第352卷023首〖柳州寄京中亲故〗
《全唐诗》第352卷024首〖种木槲花〗
《全唐诗》第352卷025首〖摘樱桃赠元居士,时在望仙亭南楼与朱道士同处〗
《全唐诗》第352卷026首〖酬曹侍御过象县见寄〗
《全唐诗》第352卷027首〖法华寺石门精舍三十韵〗
《全唐诗》第352卷028首〖游朝阳岩遂登西亭二十韵〗
《全唐诗》第352卷029首〖湘口馆潇湘二水所会〗
《全唐诗》第352卷030首〖登蒲州石矶望横江口潭岛深迥斜对香零山〗
《全唐诗》第352卷031首〖南涧中题〗
《全唐诗》第352卷032首〖游石角过小岭至长乌村〗
《全唐诗》第352卷033首〖与崔策登西山〗
《全唐诗》第352卷034首〖构法华寺西亭〗
《全唐诗》第352卷035首〖夏夜苦热登西楼〗
《全唐诗》第352卷036首〖觉衰〗
《全唐诗》第352卷037首〖游南亭夜还叙志七十韵〗
《全唐诗》第352卷038首〖韦道安〗
《全唐诗》第352卷039首〖哭连州凌员外司马〗
《全唐诗》第352卷040首〖旦携谢山人至愚池〗
《全唐诗》第352卷041首〖独觉〗
《全唐诗》第352卷042首〖首春逢耕者〗
《全唐诗》第352卷043首〖溪居〗
《全唐诗》第352卷044首〖夏初雨后寻愚溪〗
《全唐诗》第352卷045首〖入黄溪闻猿〗
《全唐诗》第352卷046首〖韦使君黄溪祈雨见召从行至祠下口号〗
《全唐诗》第352卷047首〖郊居岁暮〗
《全唐诗》第352卷048首〖秋晓行南谷经荒村〗
《全唐诗》第352卷049首〖雨后晓行独至愚溪北池〗
《全唐诗》第352卷050首〖中夜起望西园值月上〗
《全唐诗》第352卷051首〖零陵春望〗
《全唐诗》第352卷052首〖从崔中丞过卢少尹郊居〗
《全唐诗》第352卷053首〖夏昼偶作〗
《全唐诗》第352卷054首〖雨晴至江渡〗
《全唐诗》第352卷055首〖江雪〗
《全唐诗》第352卷056首〖冉溪〗
《全唐诗》第352卷057首〖法华寺西亭夜饮〗
《全唐诗》第352卷058首〖戏题石门长老东轩〗
《全唐诗》第353卷001首〖茅檐下始栽竹〗
《全唐诗》第353卷002首〖种仙灵毗〗
《全唐诗》第353卷003首〖种术〗
《全唐诗》第353卷004首〖种白蘘荷〗
《全唐诗》第353卷005首〖新植海石榴〗
《全唐诗》第353卷006首〖戏题阶前芍药〗
《全唐诗》第353卷007首〖始见白发题所植海石榴〗
《全唐诗》第353卷008首〖植灵寿木〗
《全唐诗》第353卷009首〖自衡阳移桂十馀本植零陵所住精舍〗
《全唐诗》第353卷010首〖湘岸移木芙蓉植龙兴精舍〗
《全唐诗》第353卷011首〖早梅〗
《全唐诗》第353卷012首〖南中荣橘柚〗
《全唐诗》第353卷013首〖红蕉〗
《全唐诗》第353卷014首〖巽公院五咏·净土堂〗
《全唐诗》第353卷015首〖巽公院五咏·曲讲堂〗
《全唐诗》第353卷016首〖巽公院五咏·禅堂〗
《全唐诗》第353卷017首〖巽公院五咏·芙蓉亭〗
《全唐诗》第353卷018首〖巽公院五咏·苦竹桥〗
《全唐诗》第353卷019首〖梅雨〗
《全唐诗》第353卷020首〖零陵早春〗
《全唐诗》第353卷021首〖田家三首〗
《全唐诗》第353卷022首〖行路难三首〗
《全唐诗》第353卷023首〖闻籍田有感〗
《全唐诗》第353卷024首〖跂乌词〗
《全唐诗》第353卷025首〖笼鹰词〗
《全唐诗》第353卷026首〖放鹧鸪词〗
《全唐诗》第353卷027首〖龟背戏〗
《全唐诗》第353卷028首〖闻黄鹂〗
《全唐诗》第353卷029首〖浑鸿胪宅闻歌效白纻〗
《全唐诗》第353卷030首〖杨白花〗
《全唐诗》第353卷031首〖渔翁〗
《全唐诗》第353卷032首〖饮酒〗
《全唐诗》第353卷033首〖读书〗
《全唐诗》第353卷034首〖感遇二首〗
《全唐诗》第353卷035首〖咏史〗
《全唐诗》第353卷036首〖咏三良〗
《全唐诗》第353卷037首〖咏荆轲〗
《全唐诗》第353卷038首〖掩役夫张进骸〗
《全唐诗》第353卷039首〖省试观庆云图诗〗
《全唐诗》第353卷040首〖春怀故园〗
《唐诗三百首》卷一 五言古诗 晨诣超师院读禅经
《唐诗三百首》卷一 五言古诗 溪居
《唐诗三百首》卷三 七言古诗 渔翁
《唐诗三百首》卷六 七言律诗 登柳州城楼寄漳汀封连四州刺史
《唐诗三百首》卷七 五言绝句 江雪



国学书库首页 国学电子书下载
 
2010-2025 全球华人国学经典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