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书库书法迷书法集书法导航书法家篆刻字库书法字体五体书古风书甲骨文古印篆书篆体光明书集美书33书法毛笔字钢笔字多体书花鸟字書法视频集字字形大字篆刻之家国学古籍中医象棋游戏电子书商城网站修改起名识字英语印章签名硬筆字字体下载免费字体中文字体英文字体P图宝Ai矢量阿弥陀佛意见反馈安全网站捐赠
默认设置 字号

卷三十五 启
书名:柳宗元集    作者:柳宗元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上广州赵宗儒尚书陈情启(一本无“广州”字。宗儒,字秉文,邓州穰人,
按《新史》,未尝为广州节度使。此启云“天罚深重”,当元和初公丧母之时。
元和元年四月,以安南都护赵昌为广州刺史、岭南节度使,则此启当是与昌。然
公《送赵大秀才序》亦云,尚书“由交、广为荆州”,必有所据也。)
某启。某天罚深重,余息苟存,(元和元年五月,公母卢氏卒于永州。)沉
窜俟罪,朝不图夕,伏谒无路,不任荒恋之诚。伏念宗元初授御史之日,(贞元
十九年闰十二月,以公为监察御史。)尚书与杜司空(杜黄裳也。)先赐临顾,
光耀里闾,下情至今尚增惶惕。顷以党与进退,投窜零陵,囚系所迫,不得归奉
松槚。(古雅切。)哀荒穷毒,人理所极,亲故遗忘,(音望。)况于他人。
朝夕之急,饘粥难继,(饘,诸延切。亦作“{衍食}”。)宗祀所重,不敢
死亡,偷视累息,已逾岁月。
伏以尚书德量弘纳,义风远扬,收抚之恩,始於枯朽,敢以余喘,上累深仁。
伏惟恻然见哀,使得存济,慺慺荒恳,(慺,音娄,恭谨貌。一曰勤也。)叩颡
南望。窃以动心于无情之地,施惠于不报之人,古烈尚难,况在今日?而率然干
冒,决不自疑者,盖以闻风之日久,向德之诚至,振高义于流俗之外,合大度于
古人之中,独有望于阁下而已,非敢以寻常祈向之礼,当大贤匍匐之仁。(《诗》:
匍匐救之。匍,音扶,又音蒲。匐,音伏,又蒲墨切。)夙夜忖度,果于自卜,
方在困辱,不敢多言。伏纸惶恐,不胜战越,谨启。
○上西川武元衡相公谢抚问启(元衡,字伯苍。宪宗即位,蜀新定,诏元衡
检校吏部尚书兼门下侍郎同平章事,为剑南西川节度使。元和八年,至自西川。
启云“伏匿岭下,于今七年。”元和六年作也。)
某启:某愚陋狂简,不知周防,失于夷途,陷在大罪,伏匿岭下,于今七年。
追念往愆,寒心飞魄,幸蒙在宥,(《庄子》:闻在宥天下。不闻治天下。在宥,
谓宽宥也。)得自循省。岂敢彻闻于廊庙之上,见志于樽俎之际,以求必于万一
者哉!
相公以含弘光大之德,(《易·坤卦》之辞。)广博渊泉之量。(《礼记》:
溥博渊泉,而时出之。)不遗垢污,先赐荣示。奉读流涕,以惧以悲,屏营舞跃,
(屏营,恐惧之貌。屏,步丁切。)不敢宁处。是将收孟明于三败,(《左传》
僖三十三年,秦缪公使孟明视将兵伐郑,至滑,孟明曰:“郑有备矣。”灭滑而
还。晋人兴师,败孟明于殽。及三年,孟明帅师伐晋,报雕之役。战于彭衙,孟
明败绩。缪公犹用孟明,增修国政。次年,孟明伐晋,缪公遂伯西戎。)责曹
沬于一举。(《史记》:曹沬,鲁人也。为鲁将,与齐战,三败北。庄公十
三年,与齐桓公盟于柯。沬执匕首劫桓公,曰:“齐强鲁弱,大国侵鲁,亦以
甚矣!”桓公乃许尽归鲁之侵地。《左传》作曹刿。沬,莫佩切。)俾折胁膑
脚之伦。(《邹阳书》:司马喜膑脚于宋,卒相中山。范睢拉胁折齿于魏,卒为
应侯。膑,音牝,刖刑也。胁,迄业切。)得自拂饰,以期效命于鞭策之下,此
诚大君子并容广览、弃瑕录用之道也。自顾孱钝,(孱,助山切。)无以克堪,
祗受大赐,岂任负戴?精诚之至,炯然如日。(炯,古迥切。)拜伏无路,不胜
惶惕!轻冒威重,战汗交深。
○谢襄阳李夷简尚书委曲抚问启(元和六年四月,以户部侍郎李夷简检校礼
部尚书,为山南东道节度使。启云襄州,即此时也。公在永州。)
某启,当州(谓永州也。)员外司马李幼清传示尚书委曲,(委曲,书也。)
特赐记忆,过蒙存问。捧读喜惧,浪然涕流,(浪,音郎。)庆幸之深,出自望
外。
伏惟尚书鹗立朝端,风行天下,入统邦宪,出分主忧,控此上游,(上游,
犹言重地也。见《汉书·项羽传》。)式是南服。(《诗》:式是南服。式,法
式也。)凡海内奔走之士,思欲修容于辕门之外,(季孙之母死,曾子与子贡吊
焉。阍人弗纳,曾子与子贡入于其厩而修容焉。注云:修容,更庄饰也。辕门,
以车为门。)蹑履于油幢之前,(幢,麾也。蹑,音聂。)譬之涉蓬瀛,(海中
三山,曰方丈、蓬莱、瀛洲,皆神仙所居。)登昆阆,(昆仑、阆风,二山名。
《十洲记》,昆仑山有三角,一角正北,名阆风巅。一角正西北,名玄圃堂。一
角正东,名昆仑宫。阆,音浪。)不可得而进也。
某负罪沦伏,声销迹灭,固世俗之所弃,亲友之所遗,敢希大贤,曲见存念。
是以展转歔欷,(音虚希。)昼咏宵兴,愿为厮役,以报恩遇。瞻仰霄汉,邈然
无由。网罗未解,纵羽翼而何施?囊槛方坚,虽虎豹其焉往?不任踊跃恳恋之至。
谨奉启起居,轻黩威严,倍增战越。
○贺赵江陵宗儒辟符载启(宗儒履历,已具注前启。作之时日,当先后也。
符载,字厚之,蜀都人。有奇才,以王霸自许。)
某启:伏闻以武都符载为记室,天下立志之士,杂然相顾,继以叹息,知为
善者得其归向,流言者有所间执。(《左传》:顾以间执谗慝之口。)直道之所
行,义风之所扬,堂堂焉实在荆山之南矣。幸甚幸甚!夫以符君之艺术志气,为
时闻人,才位未会,盘桓固久,中间因缘,陷在危邦,与时偃仰,不废其道,
(韦皋镇蜀,以载为支使。刘辟时为仓曹参军。载为辟真赞,略云:“行义则固,
辅仁乃通。它年良觌,麟阁之中。”及皋卒,辟擅总留务,载亦在幕中。”辟败,
载素服请罪,高崇文以其赞有“行义”、“辅仁”之语,礼而释之。)而为见忌
嫉者横致唇吻。房给事以高节特立,明之于朝;王吏部以清议自任,辨之于外。
然犹小人浮议,困在交戟。(《刘向传》:今佞邪与贤臣并在交戟之内。注:交
戟,谓宿卫者。与此意同。)凡诸侯之欲得符君者,城联壤接,而惑于腾沸,环
视相让,莫敢先举。及受署之日,则皆开口垂臂,怅望悼悔,譬之求珠于海,而
径寸先得。(《广雅》云:有大珠径寸,几围二寸已上。)则众皆怏然罢去,知
奇宝之有所归也。
呜呼!巧言难明,下流多讪,(一作谤。司马迁《书》云:负下未易居,下
流多谤议。)自非大君子出世之气,则何望焉!瞻望清风,若在天外,无任感激
欣跃之至。轻黩陈贺,不胜战越。不宣。谨启。
○与邕州李域中丞论陆卓启(公集中有《邕州李中丞墓志》,然非域也,陆
卓事亦不之见。)
某启:伏以至公之道,施恩而不求报,奖善而不为功,所以振宣幽光,激励
颓俗,诚大君子所蓄积也。(司马迁《报任安书》,其素所蓄积也。)窃见故招
讨判官、试右卫胄曹参军陆卓,生禀清操,长于吏理,累仕所至,(“至”,一
作“隶”。)必获休声,(“获”,一作“有”。)再举府曹,绩用茂着。顷以
狂贼李元庆劫取留后,擅树凶徒,构灾扇祸,期在旦夕,一夫见刃,莫为己用。
而卓以此时特立不惧,终翦强暴,以宁师人。既而不幸,婴疾物故,不获一日趋
事,以受其职,有功未报,有善未录。
伏承阁下言论之余,每所嗟异,优给家属,恩礼特殊,行道之人,皆所钦伏。
倘录其事迹,奏一赠官,使怀愤之魂知感恩于地下,秉志之士思受命于门庭,足
以劝奖三军,(诸葛孔明《出师表》:奖帅三军。)岂止光荣一族。伏惟不弃狂
瞽,特赐裁量。幸甚幸甚!
某与卓未尝相识,敢率愚直,以期至公。轻黩威严,伏增战悚。谨启。
○谢李中丞安抚崔简戚属启(此非前邕州李中丞,乃以下湖南李中丞。集凡
有《湖南李中丞启》三,此卷有其二,后卷有其一。公在永州,正隶湖南道,故
云“凡在巡属”,盖其所部,明矣。公作《崔简墓志》,卒在元和七年正月。书
又当前云。)
某启:伏见四月六日敕,刺史崔简以前任赃罪,决一百,长流驩州。(简,
字子敬,公之姊夫。元和初,为连州刺史,徙永州,未至永而连之人诉简,御史
按章具狱,坐流驩州。)伏奉去月二十三日牒,崔简家口,牒州安存,并借官宅
什器,差人与驱使。
伏惟中丞以直清去败政,以恻隐抚穷人。罪迹暴着,则按之以至公;家属流
离,则施之以大惠。各由其道,咸适于中。威怀并行,仁义齐立。绳愆纠缪。
(《书·冏命》之辞。)列郡肃澄清之风;匡困资无,阖境知噢咻之德。(噢,
威遇切,又音郁。咻,吁尤切,又音煦。《左传》作燠休。注:痛念之声。)凡
在巡属,庆惧交深。
伏见崔简儿女十人,皆柳氏之出,简之所犯,首末知之。盖以风毒所加,渐
成狂易,(音亦。简饵五石,病疡且乱。)不知畏法,坐自抵刑。名为赃贿,卒
无储蓄,得罪之日,(《简权厝志》云:坐流驩州,幼弟讼于朝,天子黜连帅,
罢御史,云云。连帅,即此中丞。)百口熬然,叫号羸顿,不知所赴。倘非至仁
厚德,深加悯恤,则流散转死,期在须臾。某幸被缧囚,(缧,伦追切。)久沐
恩造,至于骨肉,又荷哀矜,循念始终,感惧无地。谨勒祗承人沈澹,奉启陈谢,
下情轻黩。(一本作渎。)
○上湖南李中丞干廪食启(即前启李中丞也。公谪在永,故以廪食告之。又
在前书之前也。一无“干廪食”三字。)
某启:某尝读列子书,有言于郑子阳者曰:“列御寇,盖有道之士也。居君
之地而穷,君不好士(若,一作居。)使之然乎?”子阳于是以君命输粟于列子,
列子不受。(《列子·说符》之文。)固常高其志。又读孟子书,言诸侯之于士
曰,使之穷于吾地则赒之,赒之亦可受也。又怪孟子以希圣之才,命代而出,不
卓然自异以洁白其德,取食于诸侯不以为非。断而言之,则列子独任之士,唯己
一毛之为爱,(《孟子》:扬子取为我,拔一毛而利天下,不为也。)故遁以自
免;孟子兼爱之士,唯利万物之为谋,故当而不辞。
今宗元处则无列子之道,出则无孟子之谋,穷则去让而自求,(定公《谷梁
传》,求者请也。古之人重请,何重乎请,人之所以为人者让也。请道去让也,
则是舍其所以为人也。二字本此。)至则捧受而不惭,(“不”,一作“无”。)
斯固为贪凌苟冒人矣。董生曰:“明明求财利,唯恐困乏者,庶人之事也。”
(董仲舒答武帝之策。)是皆诟耻之大者,而无所避之,何也?以为士则黜辱,
为农则斥远,无伎不可以为工,无赀不可以为商,抱大罪,处穷徼,(音叫。)
以当恶岁而无廪食,又不自列于阁下,则非所以待君子之意也。(“待”,一作
“侍”,又转作“示”。)伏惟览子阳孟子之说,以垂德惠,无使惶惶然控于他
邦,(《诗》:控於大邦。注:控,引也。笺云:欲求援引之力,助于大国之诸
侯。)重为董生所笑,则缧囚之幸大矣。
○上桂州李中丞荐卢遵启(卢遵,公之内弟也。公尝有序送遵游桂州,在元
和四年,当与此书同时作。)
凡士之当显宠贵剧,则其受赐于人也,无德心焉,何也?彼将曰,吾势能得
之。是其所出者大,而其报也必细。居穷厄困辱,则感慨捧戴,万万有加焉。是
其所出者小,而其报也必巨,审矣。故凡明智之君子,务其巨以遗其细,则功业
光乎当时,声名流乎无穷,其所以激之于中者异也。
若宗元者,可谓穷厄困辱者矣。世皆背去,憔悴旷野,独赖大君子以明智垂
仁,问讯如平生,光耀囚锢,若被文绣。呜呼!世之知止足者鲜矣。既受厚遇,
则又有不已之求,以黩阁下之严威,然而亦欲出其感慨捧戴而效其巨者。伏惟阁
下留意裁择,幸甚幸甚。
伏以外族积德儒厚,以为家风。周、齐之间,兄弟三人,咸为帝者师,(解
在二十四卷《送内弟庐遵序》。)孝仁之誉,高于他门。伯舅叔仲,咸以孝德通
于鬼神,为文士所纪述。相国彭城公尝号于天下,名其孝以求其类,则其后咸宜
硕大光宠,以充神明之心。乃今凋丧沦落,莫有达者,岂与善之道。(《老子》:
天道无亲,常与善人。)无可取耶?独内弟卢遵,其行类诸父,静专温雅,好礼
而信,饰以文墨,达于政事。今所以闻于阁下者,无怍于心,无愧于色焉。以宗
元弃逐枯槁,故不求达仕、务显名,而又难乎其进也。窃高阁下之举贤容众,故
愿委心焉。则施泽于遵,过于厚赐小人也远矣。以今日之形势,而不废其言,
(《论语》:君子不以言举人,不以人废言。)使遵也有籍名于天官,(天官,
谓吏部。)获禄食以奉养,用成其志,一举而有知恩之士二焉,可不[谓]务其
巨者乎?伏惟试详择焉。言而无实,罪也。其敢逃大谴?(一本止作“言而无实,
罪其敢逃。”)进退恐惧,不知所裁。不宣。谨启。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作者【柳宗元】更多作品:
《柳宗元集》柳宗元集
《全唐诗》第17卷044首〖乐府杂曲·鼓吹铙歌·晋阳武〗
《全唐诗》第17卷045首〖乐府杂曲·鼓吹铙歌·兽之穷〗
《全唐诗》第17卷046首〖乐府杂曲·鼓吹铙歌·战武牢〗
《全唐诗》第17卷047首〖乐府杂曲·鼓吹铙歌·泾水黄〗
《全唐诗》第17卷048首〖乐府杂曲·鼓吹铙歌·奔鲸沛〗
《全唐诗》第17卷049首〖乐府杂曲·鼓吹铙歌·苞枿〗
《全唐诗》第17卷050首〖乐府杂曲·鼓吹铙歌·河右平〗
《全唐诗》第17卷051首〖乐府杂曲·鼓吹铙歌·铁山碎〗
《全唐诗》第17卷052首〖乐府杂曲·鼓吹铙歌·靖本邦〗
《全唐诗》第17卷053首〖乐府杂曲·鼓吹铙歌·吐谷浑〗
《全唐诗》第17卷054首〖乐府杂曲·鼓吹铙歌·高昌〗
《全唐诗》第17卷055首〖乐府杂曲·鼓吹铙歌·东蛮〗
《全唐诗》第20卷026首〖相和歌辞·东门行〗
《全唐诗》第22卷016首〖舞曲歌辞·白纻歌〗
《全唐诗》第25卷062首〖杂曲歌辞·行路难三首〗
《全唐诗》第26卷046首〖杂曲歌辞·杨白花〗
《全唐诗》第350卷001首〖奉平淮夷雅表·皇武命丞相度董师集大功也〗
《全唐诗》第350卷002首〖奉平淮夷雅表·方城命愬守也卒入蔡得其大丑以平淮右〗
《全唐诗》第350卷003首〖唐铙歌鼓吹曲十二篇·隋乱既极唐师起晋阳平奸豪为生人义主以仁兴武为晋阳武第一〗
《全唐诗》第350卷004首〖唐铙歌鼓吹曲十二篇·唐既受命李密自败来归以开黎阳斥东土为兽之穷第二〗
《全唐诗》第350卷005首〖唐铙歌鼓吹曲十二篇·太宗师讨王充窦建德助逆师奋击武牢下擒之遂降充为战武牢第三〗
《全唐诗》第350卷006首〖唐铙歌鼓吹曲十二篇·薛举据泾以死子仁杲尤勇以暴师平之为泾水黄第四〗
《全唐诗》第350卷007首〖唐铙歌鼓吹曲十二篇·辅氏凭江淮竟东海命将平之为奔鲸沛第五〗
《全唐诗》第350卷008首〖唐铙歌鼓吹曲十二篇·梁之馀保荆衡巴巫穷南越良将取之不以师为苞枿第六〗
《全唐诗》第350卷009首〖唐铙歌鼓吹曲十二篇·李轨保河右师临之不克变或执以降为河右平第七〗
《全唐诗》第350卷010首〖唐铙歌鼓吹曲十二篇·突厥之大古夷狄莫强焉师大破之降其国告于庙为铁山碎第八〗
《全唐诗》第350卷011首〖唐铙歌鼓吹曲十二篇·刘武周败裴寂咸有晋地太宗灭之为靖本邦第九〗
《全唐诗》第350卷012首〖唐铙歌鼓吹曲十二篇·李靖灭吐谷浑西海上为吐谷浑第十〗
《全唐诗》第350卷013首〖唐铙歌鼓吹曲十二篇·李靖灭高昌为高昌第十一〗
《全唐诗》第350卷014首〖唐铙歌鼓吹曲十二篇·既克东蛮群臣请图蛮夷状如周书王会为东蛮第十二〗
《全唐诗》第350卷015首〖贞符〗
《全唐诗》第350卷016首〖视民诗〗
《全唐诗》第351卷001首〖同刘二十八院长述旧言怀感时书事奉寄澧州张员外使君五十二韵之作因其韵增至八十通赠二君子〗
《全唐诗》第351卷002首〖弘农公以硕德伟材屈于诬枉左官三岁复为大僚天监昭明人心感悦宗元窜伏湘浦拜贺末由谨献诗五十韵以毕微志〗
《全唐诗》第351卷003首〖酬韶州裴曹长使君寄道州吕八大使因以见示二十韵一首〗
《全唐诗》第351卷004首〖酬娄秀才将之淮南见赠之什〗
《全唐诗》第351卷005首〖酬娄秀才寓居开元寺,早秋月夜病中见寄〗
《全唐诗》第351卷006首〖初秋夜坐赠吴武陵〗
《全唐诗》第351卷007首〖晨诣超师院读禅经〗
《全唐诗》第351卷008首〖赠江华长老〗
《全唐诗》第351卷009首〖巽上人以竹闲自采新茶见赠,酬之以诗〗
《全唐诗》第351卷010首〖零陵赠李卿元侍御简吴武陵〗
《全唐诗》第351卷011首〖界围岩水帘〗
《全唐诗》第351卷012首〖古东门行〗
《全唐诗》第351卷013首〖寄韦珩〗
《全唐诗》第351卷014首〖奉和杨尚书郴州追和故李中书夏日登北楼十韵之作依本诗韵次用〗
《全唐诗》第351卷015首〖杨尚书寄郴笔知是小生本样令更商榷使尽其功辄献长句〗
《全唐诗》第351卷016首〖南省转牒欲具江国图令尽通风俗故事〗
《全唐诗》第351卷017首〖与浩初上人同看山寄京华亲故〗
《全唐诗》第351卷018首〖再至界围岩水帘遂宿岩下〗
《全唐诗》第351卷019首〖诏追赴都回寄零陵亲故〗
《全唐诗》第351卷020首〖过衡山见新花开却寄弟〗
《全唐诗》第351卷021首〖汨罗遇风〗
《全唐诗》第351卷022首〖朗州窦常员外寄刘二十八诗,见促行骑走笔酬赠〗
《全唐诗》第351卷023首〖离觞不醉,至驿却寄相送诸公〗
《全唐诗》第351卷024首〖北还登汉阳北原题临川驿〗
《全唐诗》第351卷025首〖善谑驿和刘梦得酹淳于先生〗
《全唐诗》第351卷026首〖诏追赴都二月至灞亭上〗
《全唐诗》第351卷027首〖李西川荐琴石〗
《全唐诗》第351卷028首〖同刘二十八哭吕衡州,兼寄江陵李元二侍御〗
《全唐诗》第351卷029首〖奉酬杨侍郎丈因送八叔拾遗戏赠诏追南来诸宾二首〗
《全唐诗》第351卷030首〖商山临路有孤松往来斫以为明好事者怜之编竹成楦遂其生植感而赋诗〗
《全唐诗》第351卷031首〖衡阳与梦得分路赠别〗
《全唐诗》第351卷032首〖重别梦得〗
《全唐诗》第351卷033首〖三赠刘员外〗
《全唐诗》第351卷034首〖再上湘江〗
《全唐诗》第351卷035首〖清水驿丛竹天水赵云余手种一十二茎〗
《全唐诗》第351卷036首〖长沙驿前南楼感旧〗
《全唐诗》第351卷037首〖桂州北望秦驿,手开竹径至钓矶,留待徐容州〗
《全唐诗》第351卷038首〖登柳州城楼寄漳汀封连四州〗
《全唐诗》第351卷039首〖柳州寄丈人周韶州〗
《全唐诗》第352卷001首〖登柳州峨山〗
《全唐诗》第352卷002首〖得卢衡州书因以诗寄〗
《全唐诗》第352卷003首〖答刘连州邦字〗
《全唐诗》第352卷004首〖岭南江行〗
《全唐诗》第352卷005首〖柳州峒氓〗
《全唐诗》第352卷006首〖酬徐二中丞普宁郡内池馆即事见寄〗
《全唐诗》第352卷007首〖酬贾鹏山人郡内新栽松寓兴见赠二首〗
《全唐诗》第352卷008首〖种柳戏题〗
《全唐诗》第352卷009首〖柳州二月榕叶落尽偶题〗
《全唐诗》第352卷010首〖浩初上人见贻绝句欲登仙人山因以酬之〗
《全唐诗》第352卷011首〖雨中赠仙人山贾山人〗
《全唐诗》第352卷012首〖别舍弟宗一〗
《全唐诗》第352卷013首〖奉和周二十二丈酬郴州侍郎衡江夜泊得韶州书并附当州生黄茶一封率然成篇代意之作〗
《全唐诗》第352卷014首〖殷贤戏批书后寄刘连州并示孟仑二童〗
《全唐诗》第352卷015首〖重赠二首〗
《全唐诗》第352卷016首〖叠前〗
《全唐诗》第352卷017首〖叠后〗
《全唐诗》第352卷018首〖铜鱼使赴都寄亲友〗
《全唐诗》第352卷019首〖韩漳州书报彻上人亡因寄二绝〗
《全唐诗》第352卷020首〖柳州城西北隅种柑树〗
《全唐诗》第352卷021首〖闻彻上人亡寄侍郎杨丈〗
《全唐诗》第352卷022首〖段九秀才处见亡友吕衡州书迹〗
《全唐诗》第352卷023首〖柳州寄京中亲故〗
《全唐诗》第352卷024首〖种木槲花〗
《全唐诗》第352卷025首〖摘樱桃赠元居士,时在望仙亭南楼与朱道士同处〗
《全唐诗》第352卷026首〖酬曹侍御过象县见寄〗
《全唐诗》第352卷027首〖法华寺石门精舍三十韵〗
《全唐诗》第352卷028首〖游朝阳岩遂登西亭二十韵〗
《全唐诗》第352卷029首〖湘口馆潇湘二水所会〗
《全唐诗》第352卷030首〖登蒲州石矶望横江口潭岛深迥斜对香零山〗
《全唐诗》第352卷031首〖南涧中题〗
《全唐诗》第352卷032首〖游石角过小岭至长乌村〗
《全唐诗》第352卷033首〖与崔策登西山〗
《全唐诗》第352卷034首〖构法华寺西亭〗
《全唐诗》第352卷035首〖夏夜苦热登西楼〗
《全唐诗》第352卷036首〖觉衰〗
《全唐诗》第352卷037首〖游南亭夜还叙志七十韵〗
《全唐诗》第352卷038首〖韦道安〗
《全唐诗》第352卷039首〖哭连州凌员外司马〗
《全唐诗》第352卷040首〖旦携谢山人至愚池〗
《全唐诗》第352卷041首〖独觉〗
《全唐诗》第352卷042首〖首春逢耕者〗
《全唐诗》第352卷043首〖溪居〗
《全唐诗》第352卷044首〖夏初雨后寻愚溪〗
《全唐诗》第352卷045首〖入黄溪闻猿〗
《全唐诗》第352卷046首〖韦使君黄溪祈雨见召从行至祠下口号〗
《全唐诗》第352卷047首〖郊居岁暮〗
《全唐诗》第352卷048首〖秋晓行南谷经荒村〗
《全唐诗》第352卷049首〖雨后晓行独至愚溪北池〗
《全唐诗》第352卷050首〖中夜起望西园值月上〗
《全唐诗》第352卷051首〖零陵春望〗
《全唐诗》第352卷052首〖从崔中丞过卢少尹郊居〗
《全唐诗》第352卷053首〖夏昼偶作〗
《全唐诗》第352卷054首〖雨晴至江渡〗
《全唐诗》第352卷055首〖江雪〗
《全唐诗》第352卷056首〖冉溪〗
《全唐诗》第352卷057首〖法华寺西亭夜饮〗
《全唐诗》第352卷058首〖戏题石门长老东轩〗
《全唐诗》第353卷001首〖茅檐下始栽竹〗
《全唐诗》第353卷002首〖种仙灵毗〗
《全唐诗》第353卷003首〖种术〗
《全唐诗》第353卷004首〖种白蘘荷〗
《全唐诗》第353卷005首〖新植海石榴〗
《全唐诗》第353卷006首〖戏题阶前芍药〗
《全唐诗》第353卷007首〖始见白发题所植海石榴〗
《全唐诗》第353卷008首〖植灵寿木〗
《全唐诗》第353卷009首〖自衡阳移桂十馀本植零陵所住精舍〗
《全唐诗》第353卷010首〖湘岸移木芙蓉植龙兴精舍〗
《全唐诗》第353卷011首〖早梅〗
《全唐诗》第353卷012首〖南中荣橘柚〗
《全唐诗》第353卷013首〖红蕉〗
《全唐诗》第353卷014首〖巽公院五咏·净土堂〗
《全唐诗》第353卷015首〖巽公院五咏·曲讲堂〗
《全唐诗》第353卷016首〖巽公院五咏·禅堂〗
《全唐诗》第353卷017首〖巽公院五咏·芙蓉亭〗
《全唐诗》第353卷018首〖巽公院五咏·苦竹桥〗
《全唐诗》第353卷019首〖梅雨〗
《全唐诗》第353卷020首〖零陵早春〗
《全唐诗》第353卷021首〖田家三首〗
《全唐诗》第353卷022首〖行路难三首〗
《全唐诗》第353卷023首〖闻籍田有感〗
《全唐诗》第353卷024首〖跂乌词〗
《全唐诗》第353卷025首〖笼鹰词〗
《全唐诗》第353卷026首〖放鹧鸪词〗
《全唐诗》第353卷027首〖龟背戏〗
《全唐诗》第353卷028首〖闻黄鹂〗
《全唐诗》第353卷029首〖浑鸿胪宅闻歌效白纻〗
《全唐诗》第353卷030首〖杨白花〗
《全唐诗》第353卷031首〖渔翁〗
《全唐诗》第353卷032首〖饮酒〗
《全唐诗》第353卷033首〖读书〗
《全唐诗》第353卷034首〖感遇二首〗
《全唐诗》第353卷035首〖咏史〗
《全唐诗》第353卷036首〖咏三良〗
《全唐诗》第353卷037首〖咏荆轲〗
《全唐诗》第353卷038首〖掩役夫张进骸〗
《全唐诗》第353卷039首〖省试观庆云图诗〗
《全唐诗》第353卷040首〖春怀故园〗
《唐诗三百首》卷一 五言古诗 晨诣超师院读禅经
《唐诗三百首》卷一 五言古诗 溪居
《唐诗三百首》卷三 七言古诗 渔翁
《唐诗三百首》卷六 七言律诗 登柳州城楼寄漳汀封连四州刺史
《唐诗三百首》卷七 五言绝句 江雪



国学书库首页 国学电子书下载
 
2010-2025 全球华人国学经典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