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书库书法迷书法集书法导航书法家篆刻字库书法字体五体书古风书甲骨文古印篆书篆体光明书集美书33书法毛笔字钢笔字多体书花鸟字書法视频集字字形大字篆刻之家国学古籍中医象棋游戏电子书商城网站修改起名识字英语印章签名硬筆字字体下载免费字体中文字体英文字体P图宝Ai矢量阿弥陀佛意见反馈安全网站捐赠
默认设置 字号

卷二十九 记山水
书名:柳宗元集    作者:柳宗元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游黄溪记
(自《游黄溪》至《小石城山》,为记凡九,皆记永州山水之胜。年月或记
或不记,皆次第而作耳。)
北之晋,西适豳,东极吴,南至楚、越之交,其间名山水而州者以百数,永
最善。(《汉书·西南夷传》:南夷君以十数,夜郎最双。此下凡用滇最大,邛
都最大,徙莋都冉駹最大,公文势本此。邵太史曰:子厚此记。)环永之治
百里,北至於浯溪,(○浯,音吾。水名浯溪,在湘水南,北汇于湘。元结之曰
浯溪。)西至于湘之源,南至於泷泉,(○泷,音双,水名。泷朱,奔湍也。一
作“南至于龙东门”。)东至于黄溪东屯,(徒门切,一无“黄溪”二字。)其
间乐山水而村者以百数,黄溪最善。黄溪距州治七十里,由东屯南行六百步,
(百,一作里。)至黄神祠。(一无神祠二字。)祠之上两山墙立。如丹碧之叶
骈植。(一无如字。)与山升降。其缺者为崖峭岩窟。水之中皆小石。(一无小
字。)平布黄神之上。揭水八十步。(论语。深则厉。浅则揭。注:以衣涉水为
厉。揭,揭衣也。○揭,丘列切。)至初潭,最奇丽,殆不可状。其略若剖大瓮,
侧立千尽,溪水积焉。(“积”,一作“即”。)黛蓄膏渟,(黛,画眉也。
渟,水止也。)来若白虹,(“来”,一作“采”。)沈沈无声,(沈沈,一
作“沈之”。)有鱼数百尾,方来会石下。(楚、越之人,数鱼以尾,不以头也。)
南去又行百步,至第二潭。石皆巍然,临峻流,若颏领龂龁。(颏,颐下也,龂,
齿根肉也。○颏,胡来、古海二争。领,户感切,又音含。龂,鱼斤切。龁,音
谔。)其下大石杂列,(“杂”,一作“离”。)可坐饮食。有鸟赤首乌翼,大
如鹄,方东向立。自是又南数里,地皆一状,树益状,石益瘦,水鸣皆锵然。
(○锵,七羊切。)又南一里,至大冥之川,山舒水缓,有土田。始黄神为人时,
居其地。传者曰:“黄神王姓,莽之世也。(《汉书》:王莽自谓黄、虞之后,
姚、妫、东、田、王氏凡五姓者,皆黄、虞苗裔,其令天下尚此五姓,名藉于秩
宗,以为宗室。黄神王姓,盖取诸此。)莽既死,神更号黄氏,逃来,择其深峭
者氵朁焉。”始莽尝曰,“余黄虞之后也”,故号其女曰“黄皇室主”。(莽号
其女定安公太后为黄皇室主,绝之於汉。)黄与王声相迩,而又有本,其所以传
言者益验。神既居是,民咸安焉。以为有道,死乃俎豆之,(《庄子》:畏垒之
民,欲俎豆予贤人之间。俎豆,谓礼之为主。)为立祠。后稍徙近乎民,今祠在
山阴溪水上。无和八年五朋十六日,既归为记,以启后之妈游者。
○始得西山宴游记
自余为戮人,(戮,音戮。)居是州,恒惴栗。其隟也,(○“隟”,
与“隙”同。)则施施而行,(○施如字,行貌,又音怡。)漫漫而游。(○漫,
莫半切。)日与其徒上高山,入深林,穷回谿,幽泉怪石,无还不到。到则披草
而坐,倾壶而醉。醉则更相枕以卧,(一本无“以卧”二字。)卧而梦。(一无
“卧而梦”三字。)意有所极,梦亦同趣。觉而起,起而归。以为凡是州之山水
有异态者,(“态”,一作“胜”。)皆我有也,而未始知西山之怪特。
今年九朋二十八日,因坐法华西亭,(法华,寺名。)望西山,始指异之。
(“指”,一作“抵”。)遂命仆人过湘江,缘染溪,(“染”,一作“冉”。)
斫榛莽,焚茅茷。(符废切。草叶多也。)穷山之高而止。攀援而登,箕踞
而游。则凡数州之土壤,皆在衽席之下。其高下之势,岈然洼然,(<山含>岈,山
深之状。洼,水也,污也。○岈,火加切。洼,乌瓜切。)若垤若穴,尺寸千
里,攒蹙累积,莫得遯隐。萦青缭白,外与天际,(“外”,一作“水”。)四
望如一。然后知是山之特立,不与培塿为类,(《方言》:冢,或谓之培。关
而东,小冢谓之塿。○培,薄口切。塿,力口切。)悠悠科与颢气俱,(○
颢,音浩。)而莫得其涯;洋洋乎与造物者游,而不知其所穷。引觞满酌,颓然
就醉,不知日之入。苍然暮色,自远而至,至无所见,而犹不欲归。心凝形释,
与万化冥合。(“冥”,一作“俱”,又作“与物不异”。)然后知吾向之未始
游,游於是首始,故为之文以志。是岁,无和四年也。
○钴鉧潭记(○钴,音古。鉧字,诸韵皆无从“母”者。《唐韵》作
“钅莽”。下注云:钴钅莽,也。“鉧”,疑是“钅莽”,莫浦、莫朗二切。
并注云钴,钅莽也。钴钅莽乃鼎具。据《小丘记》云:得西山后八日,又得钴
鉧潭,则此记在前记后作,亦元和四年文云,下二记当继此也。)
钴鉧潭在西山西,其始盖冉水自南奔注,抵山石,屈折东流,其颠委势峻,
荡势益暴,啮其涯,故旁广而中深,毕至石乃止,流沫成轮,(○沫,音末。水
沫也。)然后徐行,其清而平者且十亩馀,有树环焉,有泉悬焉。其上有居者,
以予之亟游也,(○亟,丘异切。)一旦款门来告曰:(款,叩也。)“不胜官
租私券之委积,既芟山而更居,愿以潭上田贸财以缓祸。”(○贸,音茂,交易
也。)予乐而如其言。则崇其台,延其槛,行其泉於高者而坠之潭,(一无“者”
字,一无“而”字。)有声氵众然。(氵众,在公切,水会也。)尤与中秋观月
为宜,於以见天之高,气之回。孰使予乐居夷而忘故土者,非兹潭也欤?
○钴鉧潭西小丘记(注见前记。)
得西山后八日,寻山口西北道二百步,又得钴鉧潭。潭西二十五步,当湍
而浚者(“而”,一作“之”。)为鱼梁。梁之上有丘焉,生竹树。其石之突怒
偃蹇,负土而出,争为奇状才,(“状”,一作“壮”。)殆不可数。其嵚然相
累而下者,(嵚金,山险貌。○嵚,音钦。与<山钦>同。累,力追切。)若牛马之
饮于溪;其冲然角列而上者,若熊罴之登于山。丘之小不能一亩,可以笼而有之。
问其主,曰:“唐氏之弃地,货而不售。”问其价,曰:“止四百。”余怜而售
之。李深源、元克已时同游,皆大喜,出自意外。即更取器用,铲刈秽草。(○
铲,音产。诸韵玉篇皆无此字,义当作刬,平也。)伐去恶木,烈火而焚之。嘉
木立,美竹露,奇石头。由其中以望,则山之高,支云之浮,溪之流,鸟兽之遨
游,(一本,兽下有“鱼鳖”字。)举熙熙然回巧献技,以效兹丘之下。枕席而
卧,则清冷之状与目谋,潆潆之声与耳谋,(潆潆,水回也。)悠然而虚者与神
谋,(一作“悠悠然而虚者与神谋”。)渊然而静者与心谋。不匝旬而得异地者
二,虽古好事之士,或未能至焉。
噫!以兹丘之胜,致之渊、镐、鄠、杜,(○鄠,音户。)则贵游之士(一
无“之士”二字。)争卖者,日增千金而愈不可得。今弃是州也,农无渔父过而
陋之,贾四百,连岁不能售。而我与深源、克己独喜得之,是其果有遭乎!(
“是”,一作“晨”。)书於石,所以贺兹丘之遭也。
○至小丘西小石潭记
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篁,竹田也,一曰竹石。)闻水声,(
“闻”,一作“间”,绝句。)如鸣佩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
清冽。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坻、屿,皆小洲也。)为
嵁为岩。(○嵁,五男、苦男切。)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潭中
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一云“披拂潭中,俯礼游鱼,类若乘空”。)
日光下澈,(音彻。)影布石上,怡然不动;俶尔远逝,(○俶,昌六切。)往
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斗,谓北斗。《史记》:枉夫,类流星,蛇行而
苍黑。)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
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遂。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同游者吴
武陵、龚古,(“龚”,一作“袭”。)余弟宗玄;隶而从者,崔氏二小生,曰
恕己,曰奉壹。(崔简之子也。)
○袁家渴记(自《袁家渴》至《小石城山》四记,皆同时作,《石渠记》所
谓“惜其未始有传焉”,故累记其所属遣之其人者也。《石渠记》云元和七年十
月十九日云云,则四记可以类矣。)
由冉溪西南水行十里,山水之可取者五,莫若钴鉧潭。由溪口而西,陆行,
可取者八九,莫若西山。由朝阳岩东南(大历元年,元结以此岩东向,故名之曰
朝阳。)水行,至芜江,可取者三,莫若袁家渴。皆永中幽丽奇处也。楚、越之
间方言,谓水之支流者为“渴”。(“支”,一作“反”。)音若“衣褐”之
“褐”,渴上与南馆高嶂合。(“高”,一作“西”。)下与百家濑合。其中重
洲小溪,澄潭浅渚,间厕曲折,平者深墨,峻者沸白。舟行若穷,忽又无际。有
小山出水中,山皆美石,(一有“石”字。)上生青丛,冬夏常蔚然。其旁多岩
洞,其下多白砾,(音历,石也。)其树多枫柟石楠,(○柟,如占切。石
楠,亦木名。)楩槠樟柚,(楩木似豫章。柚,橘类也。○楩,毗连切。
槠,音诸。柚,余救切。)草则兰芷。又有异卉,类合欢而蔓生,(合欢,草名。)
轇轕水石。(○轇轕,音交葛。犹交加也。)每风自四山而下,振动大
木,掩苒众草,纷红骇绿,蓊葧香气。(东坡曰:子厚记云:“每风自四山
而下,振动大木,掩苒众草,纷红骇绿,蓊葧芗气。”子厚善造语,若此句
殆入妙矣!蓊葧,草茂貌。○蓊,乌公为乌孔二切。葧,音勃。)冲涛
旋濑,退贮谿谷,摇飏葳蕤,(○葳,音威。蕤,儒佳切,草木华盛貌。)与时
推移。其大都如此,余无以穷其状。永之人未尝游焉,余得之不敢专也,出而传
於世。其地主袁氏,故以名焉。
○石渠记
自渴西南行,不能百步,得石渠,民桥其上。有泉幽幽然,其鸣乍大乍细。
渠之广,或咫尽,(贾逵云:八寸曰咫。)或倍尽,其长可十许步。其流抵大石,
伏出其下。逾石而往,有石泓,昌蒲被之,青鲜环周。(鲜,苔藓也。)又折西
行,旁陷岩石下,北堕小潭。潭幅员减百尽,清深多儵鱼。(《尔雅》:儵,黑
鰦。郭注:即白儵。○儵,音条,又直留切。)又北曲行纡馀,睨若无穷,然
卒入于渴。其侧皆诡石怪木,奇卉美箭,可列坐而庥焉。风摇其巅,韵动崖谷。
视之既静,其听始远。予从州牧得之,揽去翳朽,决疏土石,既崇而焚,既酾而
盈。(○酾,山宜切。)惜其未始有传焉者,故累记其所属,遗之其人,书之其
阳,俾后好事者求之得以易。元行七年正月八日,蠲渠至大石。十月十九日,逾
石得石泓小潭。渠之美於是始穷也。
○石涧记
石渠之事既穷,上由桥西北,下土山之阴,民又桥焉。其水之大,倍石渠三
之一。亘石为底,(他本或无“一”字,或无“亘”字。)达于两涯。若床若堂,
若陈筵席,若限阃奥。水平布其上,流若织文,响若操琴。揭跣而往,(○揭,
丘列切,音憩,褰衣也。)折竹扫陈叶,排腐木,可罗胡床十八九居之。交络之
流,触激之音,皆在床下;翠羽之木,龙鳞之石,均荫其上。古之人其有乐乎此
耶?后之来者,有能追予之践履耶?得意之日,(一无“意”字。)与石渠同。
由渴而来者,先石渠,后石涧;由百家濑上而来者,先石涧,后石渠。涧之可穷
者,皆出石城村东南,其间可乐者数焉。其上深山幽林,逾峭险,道狭不可穷也。
○小石城山记
自西山道口径北,逾黄茅岭而下,有二道:其一西出,寻之无所得;其一少
北而东,不过四十丈,土断而川分,有积石横当其垠。其上为睥睨梁欐之形,
(睥睨,通作“埤霓”。《庄子》云:梁丽可以冲城。梁丽,屋栋。丽,与欐
同。○睥,匹计切。睨,五计切。欐,音丽。睥睨,或从土。《广韵》引《博
雅》:埤蜺,土墙。《集韵》“城上垣”。杜预注《左传》,又作僻倪,音义同。
欐,一音礼,司马云,小舡也。)其旁出堡坞,(安石切,小障也。堡,小城
也。)有若门焉。穷之正黑,投以小石,洞然有水声,其响之激越,良久乃已。
环之可上,望甚远,无土壤而生嘉树美箭,益奇而坚,其疏数偃仰,类智者所施
设也。噫!吾疑造物者之有无久矣。及是,愈以为诚者。又怪其不为之中州,而
列是夷狄,更千百年不得一售其伎,是固劳而无用,神者倘不宜如是,则其果无
乎?或曰:“以慰夫贤而辱於此者。”或曰:“其气之灵不为伟人,而独为是物,
故楚之南少人而多石。”是二者,余未信之。
○柳州东亭记(元和十年正月,公自永州召至京师。三月,复出刺柳州。此
记作於刺柳州日,篇末自可见。)
出州南谯门,(谯,城上楼也。)左行二十六步,有弃地在道南。南值江,
西际垂杨(垂杨,地名也。)传置,(○传,音转。传置,谓驿也,)东曰东馆。
其内草木猥奥,有崖谷,倾亚缺圮。(部鄙切。“亚”一作“凸”。)豕得以为
囿,蛇得以为薮,人莫能居。至是始命披刜蠲疏,(○刜,音指。疏,音疏。)
树以竹箭松柽(丑成切。)桂桧柏杉。易为堂亭,(○易,以豉切。)峭为杠梁。
(《孟子》:十一月,徒杠成。十二月,舆梁成。杠梁,皆桥也。○杠,音江,
林间横木。)下上徊翔,前出两翼。凭空拒江,(“凭”,一作“冯”。)江化
为湖。众山横环,嶛阔瀴湾。(○嶛,音聊,与{山尞}同。瀴,伊盈切。
水绝远貌。湾,乌环切,一本,“嶛”作“崦”。)当邑居之剧,而忘乎人间,
斯亦奇矣。乃取馆之北宇,右辟之以为夕室;取传置之东宇,左辟之以为朝室;
又北辟之以为阴室;作屋於北牖下以为阳室;作斯亭于中以为中室。朝室以夕居
之,夕室以朝居之,中室日中而居之,阴室以违温风焉,阳室以违凄风焉。若无
寒暑也,则朝夕复其号。既成,作石于中室,书以告后之人,庶勿坏。元和十二
年九月某日,柳宗元记。
○柳州山水近治可游者记(记不书其年月,然当与前记先后作。公刺柳五年,
卒於元和十四年之十月云。)
古之州治,在浔水南山石间。今从大水北,直平四十里,南北东西皆水汇。
(音溃。水回合也。)北有双山,夹道崭然,(○崭,鉏咸、仕咸二切,高貌。)
曰背石山。有支川,东流入于浔水。浔水因是北而东,尽大壁下。其壁曰龙壁。
其下多秀石,可砚。南绝水,有山无麓,广百寻,高五丈,下上若一,曰甑山。
(○甑,子孕切。)山之南,皆大山,多奇。又南且西,曰驾鹤山,壮耸环立,
古州治负焉。有泉在坎下,恒盈而不流。南有山,正方而崇,类屏者,(○屏,
蒲并切。)曰屏山,其西曰姥山,(○姥,莫补切。)皆独立不倚。北沈浔水濑
下。(“沈”,一作“流”。)又西曰仙弈之山。山之西可上。其上有穴,穴有
屏,有室,有宇。其宇下有流石成形,如肺肝,如茄房,(○茄,音加。荷茎,
一本作“茹房”。)或积于下,如人,如禽,如器物,甚众。东西九十尽,南北
少半。东登入小穴,常有四尽,(六尽为寻,倍寻曰常。)则廓然甚大。无穷,
正黑。烛之,高仅见其宇,皆流石怪状。由屏南室中入小穴,倍常而上,始黑,
已而大明,为上室。由上室而上,有穴,北出之,乃临大野,飞鸟皆视其背。其
始登者,得石枰於上,(○枰,薄明切,又音平。博局。)黑肌而赤脉,十有八
道,可弈,故以云。其山多柽,多槠,(柽,河柳。郭璞云:今河旁赤茎小杨。
槠,木名。○柽,丑呈切。槠,音诸。)多筼筜之竹,(筼筜,竹名,节间相去
数尽。○筼,音云。筜,都郎切。)多橐吾。其鸟,多秭归。(○秭,音子,又
咨李切。秭归,或作“子规”。)石鱼之山,全石,无大草森,山小而高,其形
如立鱼,在多秭露。西有穴,类仙弈。入其穴,东出,其西北灵泉在东趾下,有
麓环之。泉大类毂雷鸣,西奔二十尽,有洄,在石涧,(洄,回流也。)因伏无
所见,多绿青之鱼,多石鲫,(“多”,一作“及”。)多儵。雷山,两崖皆东
西,雷水出焉,蓄崖中曰雷塘,能也云气,作雷雨,变见有光。祷用俎鱼、豆彘、
修形、(修,脯也。)糈<米余>、(○糈,音所,又音胥,祭神灶。<米余>字,诸韵
皆从“禾”,音徒,音土。沛国呼稻曰稌。)阴酒,(一作“酒阴”。)虔则
应。(公集有《雷塘祷雨文》。)在立鱼南,其间多美山,无名而深。峨山在野
中,无麓,峨水出焉,东流入于浔水。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作者【柳宗元】更多作品:
《柳宗元集》柳宗元集
《全唐诗》第17卷044首〖乐府杂曲·鼓吹铙歌·晋阳武〗
《全唐诗》第17卷045首〖乐府杂曲·鼓吹铙歌·兽之穷〗
《全唐诗》第17卷046首〖乐府杂曲·鼓吹铙歌·战武牢〗
《全唐诗》第17卷047首〖乐府杂曲·鼓吹铙歌·泾水黄〗
《全唐诗》第17卷048首〖乐府杂曲·鼓吹铙歌·奔鲸沛〗
《全唐诗》第17卷049首〖乐府杂曲·鼓吹铙歌·苞枿〗
《全唐诗》第17卷050首〖乐府杂曲·鼓吹铙歌·河右平〗
《全唐诗》第17卷051首〖乐府杂曲·鼓吹铙歌·铁山碎〗
《全唐诗》第17卷052首〖乐府杂曲·鼓吹铙歌·靖本邦〗
《全唐诗》第17卷053首〖乐府杂曲·鼓吹铙歌·吐谷浑〗
《全唐诗》第17卷054首〖乐府杂曲·鼓吹铙歌·高昌〗
《全唐诗》第17卷055首〖乐府杂曲·鼓吹铙歌·东蛮〗
《全唐诗》第20卷026首〖相和歌辞·东门行〗
《全唐诗》第22卷016首〖舞曲歌辞·白纻歌〗
《全唐诗》第25卷062首〖杂曲歌辞·行路难三首〗
《全唐诗》第26卷046首〖杂曲歌辞·杨白花〗
《全唐诗》第350卷001首〖奉平淮夷雅表·皇武命丞相度董师集大功也〗
《全唐诗》第350卷002首〖奉平淮夷雅表·方城命愬守也卒入蔡得其大丑以平淮右〗
《全唐诗》第350卷003首〖唐铙歌鼓吹曲十二篇·隋乱既极唐师起晋阳平奸豪为生人义主以仁兴武为晋阳武第一〗
《全唐诗》第350卷004首〖唐铙歌鼓吹曲十二篇·唐既受命李密自败来归以开黎阳斥东土为兽之穷第二〗
《全唐诗》第350卷005首〖唐铙歌鼓吹曲十二篇·太宗师讨王充窦建德助逆师奋击武牢下擒之遂降充为战武牢第三〗
《全唐诗》第350卷006首〖唐铙歌鼓吹曲十二篇·薛举据泾以死子仁杲尤勇以暴师平之为泾水黄第四〗
《全唐诗》第350卷007首〖唐铙歌鼓吹曲十二篇·辅氏凭江淮竟东海命将平之为奔鲸沛第五〗
《全唐诗》第350卷008首〖唐铙歌鼓吹曲十二篇·梁之馀保荆衡巴巫穷南越良将取之不以师为苞枿第六〗
《全唐诗》第350卷009首〖唐铙歌鼓吹曲十二篇·李轨保河右师临之不克变或执以降为河右平第七〗
《全唐诗》第350卷010首〖唐铙歌鼓吹曲十二篇·突厥之大古夷狄莫强焉师大破之降其国告于庙为铁山碎第八〗
《全唐诗》第350卷011首〖唐铙歌鼓吹曲十二篇·刘武周败裴寂咸有晋地太宗灭之为靖本邦第九〗
《全唐诗》第350卷012首〖唐铙歌鼓吹曲十二篇·李靖灭吐谷浑西海上为吐谷浑第十〗
《全唐诗》第350卷013首〖唐铙歌鼓吹曲十二篇·李靖灭高昌为高昌第十一〗
《全唐诗》第350卷014首〖唐铙歌鼓吹曲十二篇·既克东蛮群臣请图蛮夷状如周书王会为东蛮第十二〗
《全唐诗》第350卷015首〖贞符〗
《全唐诗》第350卷016首〖视民诗〗
《全唐诗》第351卷001首〖同刘二十八院长述旧言怀感时书事奉寄澧州张员外使君五十二韵之作因其韵增至八十通赠二君子〗
《全唐诗》第351卷002首〖弘农公以硕德伟材屈于诬枉左官三岁复为大僚天监昭明人心感悦宗元窜伏湘浦拜贺末由谨献诗五十韵以毕微志〗
《全唐诗》第351卷003首〖酬韶州裴曹长使君寄道州吕八大使因以见示二十韵一首〗
《全唐诗》第351卷004首〖酬娄秀才将之淮南见赠之什〗
《全唐诗》第351卷005首〖酬娄秀才寓居开元寺,早秋月夜病中见寄〗
《全唐诗》第351卷006首〖初秋夜坐赠吴武陵〗
《全唐诗》第351卷007首〖晨诣超师院读禅经〗
《全唐诗》第351卷008首〖赠江华长老〗
《全唐诗》第351卷009首〖巽上人以竹闲自采新茶见赠,酬之以诗〗
《全唐诗》第351卷010首〖零陵赠李卿元侍御简吴武陵〗
《全唐诗》第351卷011首〖界围岩水帘〗
《全唐诗》第351卷012首〖古东门行〗
《全唐诗》第351卷013首〖寄韦珩〗
《全唐诗》第351卷014首〖奉和杨尚书郴州追和故李中书夏日登北楼十韵之作依本诗韵次用〗
《全唐诗》第351卷015首〖杨尚书寄郴笔知是小生本样令更商榷使尽其功辄献长句〗
《全唐诗》第351卷016首〖南省转牒欲具江国图令尽通风俗故事〗
《全唐诗》第351卷017首〖与浩初上人同看山寄京华亲故〗
《全唐诗》第351卷018首〖再至界围岩水帘遂宿岩下〗
《全唐诗》第351卷019首〖诏追赴都回寄零陵亲故〗
《全唐诗》第351卷020首〖过衡山见新花开却寄弟〗
《全唐诗》第351卷021首〖汨罗遇风〗
《全唐诗》第351卷022首〖朗州窦常员外寄刘二十八诗,见促行骑走笔酬赠〗
《全唐诗》第351卷023首〖离觞不醉,至驿却寄相送诸公〗
《全唐诗》第351卷024首〖北还登汉阳北原题临川驿〗
《全唐诗》第351卷025首〖善谑驿和刘梦得酹淳于先生〗
《全唐诗》第351卷026首〖诏追赴都二月至灞亭上〗
《全唐诗》第351卷027首〖李西川荐琴石〗
《全唐诗》第351卷028首〖同刘二十八哭吕衡州,兼寄江陵李元二侍御〗
《全唐诗》第351卷029首〖奉酬杨侍郎丈因送八叔拾遗戏赠诏追南来诸宾二首〗
《全唐诗》第351卷030首〖商山临路有孤松往来斫以为明好事者怜之编竹成楦遂其生植感而赋诗〗
《全唐诗》第351卷031首〖衡阳与梦得分路赠别〗
《全唐诗》第351卷032首〖重别梦得〗
《全唐诗》第351卷033首〖三赠刘员外〗
《全唐诗》第351卷034首〖再上湘江〗
《全唐诗》第351卷035首〖清水驿丛竹天水赵云余手种一十二茎〗
《全唐诗》第351卷036首〖长沙驿前南楼感旧〗
《全唐诗》第351卷037首〖桂州北望秦驿,手开竹径至钓矶,留待徐容州〗
《全唐诗》第351卷038首〖登柳州城楼寄漳汀封连四州〗
《全唐诗》第351卷039首〖柳州寄丈人周韶州〗
《全唐诗》第352卷001首〖登柳州峨山〗
《全唐诗》第352卷002首〖得卢衡州书因以诗寄〗
《全唐诗》第352卷003首〖答刘连州邦字〗
《全唐诗》第352卷004首〖岭南江行〗
《全唐诗》第352卷005首〖柳州峒氓〗
《全唐诗》第352卷006首〖酬徐二中丞普宁郡内池馆即事见寄〗
《全唐诗》第352卷007首〖酬贾鹏山人郡内新栽松寓兴见赠二首〗
《全唐诗》第352卷008首〖种柳戏题〗
《全唐诗》第352卷009首〖柳州二月榕叶落尽偶题〗
《全唐诗》第352卷010首〖浩初上人见贻绝句欲登仙人山因以酬之〗
《全唐诗》第352卷011首〖雨中赠仙人山贾山人〗
《全唐诗》第352卷012首〖别舍弟宗一〗
《全唐诗》第352卷013首〖奉和周二十二丈酬郴州侍郎衡江夜泊得韶州书并附当州生黄茶一封率然成篇代意之作〗
《全唐诗》第352卷014首〖殷贤戏批书后寄刘连州并示孟仑二童〗
《全唐诗》第352卷015首〖重赠二首〗
《全唐诗》第352卷016首〖叠前〗
《全唐诗》第352卷017首〖叠后〗
《全唐诗》第352卷018首〖铜鱼使赴都寄亲友〗
《全唐诗》第352卷019首〖韩漳州书报彻上人亡因寄二绝〗
《全唐诗》第352卷020首〖柳州城西北隅种柑树〗
《全唐诗》第352卷021首〖闻彻上人亡寄侍郎杨丈〗
《全唐诗》第352卷022首〖段九秀才处见亡友吕衡州书迹〗
《全唐诗》第352卷023首〖柳州寄京中亲故〗
《全唐诗》第352卷024首〖种木槲花〗
《全唐诗》第352卷025首〖摘樱桃赠元居士,时在望仙亭南楼与朱道士同处〗
《全唐诗》第352卷026首〖酬曹侍御过象县见寄〗
《全唐诗》第352卷027首〖法华寺石门精舍三十韵〗
《全唐诗》第352卷028首〖游朝阳岩遂登西亭二十韵〗
《全唐诗》第352卷029首〖湘口馆潇湘二水所会〗
《全唐诗》第352卷030首〖登蒲州石矶望横江口潭岛深迥斜对香零山〗
《全唐诗》第352卷031首〖南涧中题〗
《全唐诗》第352卷032首〖游石角过小岭至长乌村〗
《全唐诗》第352卷033首〖与崔策登西山〗
《全唐诗》第352卷034首〖构法华寺西亭〗
《全唐诗》第352卷035首〖夏夜苦热登西楼〗
《全唐诗》第352卷036首〖觉衰〗
《全唐诗》第352卷037首〖游南亭夜还叙志七十韵〗
《全唐诗》第352卷038首〖韦道安〗
《全唐诗》第352卷039首〖哭连州凌员外司马〗
《全唐诗》第352卷040首〖旦携谢山人至愚池〗
《全唐诗》第352卷041首〖独觉〗
《全唐诗》第352卷042首〖首春逢耕者〗
《全唐诗》第352卷043首〖溪居〗
《全唐诗》第352卷044首〖夏初雨后寻愚溪〗
《全唐诗》第352卷045首〖入黄溪闻猿〗
《全唐诗》第352卷046首〖韦使君黄溪祈雨见召从行至祠下口号〗
《全唐诗》第352卷047首〖郊居岁暮〗
《全唐诗》第352卷048首〖秋晓行南谷经荒村〗
《全唐诗》第352卷049首〖雨后晓行独至愚溪北池〗
《全唐诗》第352卷050首〖中夜起望西园值月上〗
《全唐诗》第352卷051首〖零陵春望〗
《全唐诗》第352卷052首〖从崔中丞过卢少尹郊居〗
《全唐诗》第352卷053首〖夏昼偶作〗
《全唐诗》第352卷054首〖雨晴至江渡〗
《全唐诗》第352卷055首〖江雪〗
《全唐诗》第352卷056首〖冉溪〗
《全唐诗》第352卷057首〖法华寺西亭夜饮〗
《全唐诗》第352卷058首〖戏题石门长老东轩〗
《全唐诗》第353卷001首〖茅檐下始栽竹〗
《全唐诗》第353卷002首〖种仙灵毗〗
《全唐诗》第353卷003首〖种术〗
《全唐诗》第353卷004首〖种白蘘荷〗
《全唐诗》第353卷005首〖新植海石榴〗
《全唐诗》第353卷006首〖戏题阶前芍药〗
《全唐诗》第353卷007首〖始见白发题所植海石榴〗
《全唐诗》第353卷008首〖植灵寿木〗
《全唐诗》第353卷009首〖自衡阳移桂十馀本植零陵所住精舍〗
《全唐诗》第353卷010首〖湘岸移木芙蓉植龙兴精舍〗
《全唐诗》第353卷011首〖早梅〗
《全唐诗》第353卷012首〖南中荣橘柚〗
《全唐诗》第353卷013首〖红蕉〗
《全唐诗》第353卷014首〖巽公院五咏·净土堂〗
《全唐诗》第353卷015首〖巽公院五咏·曲讲堂〗
《全唐诗》第353卷016首〖巽公院五咏·禅堂〗
《全唐诗》第353卷017首〖巽公院五咏·芙蓉亭〗
《全唐诗》第353卷018首〖巽公院五咏·苦竹桥〗
《全唐诗》第353卷019首〖梅雨〗
《全唐诗》第353卷020首〖零陵早春〗
《全唐诗》第353卷021首〖田家三首〗
《全唐诗》第353卷022首〖行路难三首〗
《全唐诗》第353卷023首〖闻籍田有感〗
《全唐诗》第353卷024首〖跂乌词〗
《全唐诗》第353卷025首〖笼鹰词〗
《全唐诗》第353卷026首〖放鹧鸪词〗
《全唐诗》第353卷027首〖龟背戏〗
《全唐诗》第353卷028首〖闻黄鹂〗
《全唐诗》第353卷029首〖浑鸿胪宅闻歌效白纻〗
《全唐诗》第353卷030首〖杨白花〗
《全唐诗》第353卷031首〖渔翁〗
《全唐诗》第353卷032首〖饮酒〗
《全唐诗》第353卷033首〖读书〗
《全唐诗》第353卷034首〖感遇二首〗
《全唐诗》第353卷035首〖咏史〗
《全唐诗》第353卷036首〖咏三良〗
《全唐诗》第353卷037首〖咏荆轲〗
《全唐诗》第353卷038首〖掩役夫张进骸〗
《全唐诗》第353卷039首〖省试观庆云图诗〗
《全唐诗》第353卷040首〖春怀故园〗
《唐诗三百首》卷一 五言古诗 晨诣超师院读禅经
《唐诗三百首》卷一 五言古诗 溪居
《唐诗三百首》卷三 七言古诗 渔翁
《唐诗三百首》卷六 七言律诗 登柳州城楼寄漳汀封连四州刺史
《唐诗三百首》卷七 五言绝句 江雪



国学书库首页 国学电子书下载
 
2010-2025 全球华人国学经典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