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书库书法迷书法集书法导航书法家篆刻字库书法字体五体书古风书甲骨文古印篆书篆体光明书集美书33书法毛笔字钢笔字多体书花鸟字書法视频集字字形大字篆刻之家国学古籍中医象棋游戏电子书商城网站修改起名识字英语印章签名硬筆字字体下载免费字体中文字体英文字体P图宝Ai矢量阿弥陀佛意见反馈安全网站捐赠
默认设置 字号

卷二十 铭杂题
书名:柳宗元集    作者:柳宗元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沛国汉原庙铭(并序汉惠帝诏有司为高帝立原庙,至唐尚存,载在祀典。)
昔在帝尧,光有四海,元首万邦。时则舜、禹、稷、卨,(音薛,与“契”
同,高辛氏之子。)佐命垂统,股肱天下。(《书》:元首明哉,股肱良哉。
一本作“天子”。)圣德未衰而内禅,(音擅。)元臣继天而受命。四姓承
休,迭有中邦;(舜,妫氏。禹,姒氏。后稷,姬氏。契,子氏。皆尧之元臣,
其后迭有天下。)五神环运,炎德复起。(五神,五德也,至汉为火德。)周道
削灭,秦德暴戾,皇天畴庸,审厥保承,乃命唐帝之后振而兴之。(《春秋》:
晋史蔡墨有言,陶唐氏既衰,其后有刘累。班固《高祖赞》及之。)又俾九臣之
后,(九臣,九官也。谓禹作司空,弃为后稷,契为司徒,皋陶为士,垂为共工,
益为虞伯,夷为秩宗,夔典乐,龙为纳言。“九”,一作“元”。)翊而登之。
所以绍复丕绩,不坠厥祀。故曲逆起为策士,(周封舜后于陈,陈之子孙以国为
氏。至汉陈平佐高祖,封曲逆侯。曲逆,音去遇。)辅成帝图,吐谋洞灵,奋奇
如神,舜之胄也。汝阴(汝阴,夏侯婴所封。婴之先,出自姒姓,杞简公为楚所
灭,弟佗奔鲁,悼公以其夏禹之后,给以采地,爵为侯。后因以为夏侯氏。)脱
帝密网,(婴为沛县吏,与高祖相爱,高祖戏而伤婴。人有告高祖。高祖时为亭
长,重坐伤人,告故不伤婴,婴证之。移狱覆,婴坐高祖系岁馀,笞掠数百,终
脱高祖。)摧虏暴气,扶乘天休,运行嘉谋,禹之苗也。酂侯(酂,萧何所封。
何之先出自子姓,宋戴公裔孙萧叔大心,平南宫长万有功,封于萧,后因以为氏。
酂,音赞。)保绥三秦,控引汉中,(项羽立沛公为汉王,都南郑,以何为丞相。
还定三秦,东争天下,常命何留守。)宏器廓度,以大帝业,卨之裔也。淮阴
(淮阴,韩信所封。信之先,出自姬氏。《左传》曰:邗、晋、应、韩,武
之穆也。曲沃桓叔之子万,食采于韩,因以为氏。)整齐天兵,导扬灵威,覆赵
夷魏,拔齐殄楚;(覆赵,谓斩赵王成安君陈馀。夷魏,谓虏魏王豹,定河东。
拔齐,谓虏齐王广。殄楚,谓会垓下,平项羽。)平阳(平阳,曹参所封。参之
先封曹,以国为姓,“阳”下或有“夏”字,非是。)破三秦,虏魏王;(高祖
至汉中,以参为将军,还定三秦,与韩信攻魏,获魏王豹。)绛侯(后稷封于邰,
七世孙古公亶父徙居岐山之周原,后因为氏曰周。至于勃,事汉,封于绛。)定
楚地,固刘氏,皆稷之裔也。克复尧绪,昭哉甚明。天意若曰:建火德者,必唐
帝之胄,故汉氏兴焉;(《高祖纪》赞云:汉承尧运,德祚日盛,断蛇着符,旗
帜尚赤,协于火德,自然之应,得天统矣。)翼炎运者,必唐臣之孙,故群雄登
焉。是以高帝诞膺圣祚,以垂德厚,(一作厚德。)探昊穹之奥旨,载幽明之休
佑。杀白帝于大泽,以承其灵。(高祖夜径泽中,有大蛇当径,帝斩之。后人至
蛇所,有老妪哭曰:“吾子白帝子也,化为蛇当道,今赤帝子斩之。”)建赤旗
于沛邑,以昭其神。(高祖为沛公,旗帜尚赤。)假手于嬴,以混诸侯;(秦嬴
姓,谓秦并六国而复归于汉。)凭力于项,以离关东。(谓项羽剽悍,而关东心
离。)奉纂尧之元命,而四代之后,咸献其用,得乘木之大统,(谓周木德也。)
而秦楚之盛,不保其位。既建皇极,设都咸阳,抚征四方,训齐天下。乃乐沛宫,
以追造邦之本;乃歌《大风》,以昭武成之德;(高祖十二年,过沛,歌曰:
“大风起兮云飞扬,威加海内兮归故乡,安得猛士兮守四方!”)乃尊旧都,
(“尊”,或作“奠”。“都”,一作“邦”。)以壮王业之基。生为汤沐之邑,
没为思乐之地。且曰:万岁之下,魂游于此。(高祖谓沛父兄曰:“游子悲故乡,
吾虽都关中,万岁之后,吾魂魄犹思沛,其以沛为朕汤沐邑。”)
惟兹原庙,沛宫之旧也。(惠帝诏郡国立原庙。原,重也,谓先已有庙。)
祭蚩尤于是庭而赤精降,(高祖既为沛公,祠黄帝祭蚩尤于沛庭。)导灵命于是
邦而群雄至。登布衣于万乘,而子孙得以缵其绪;化环堵为四海,而黎元得以安
其业。基岱岳之高,源洪河之长,蓄灵拥休,此焉发迹。盖以道备于是,而后行
之天下;制成于是,而后广之宇内。天下备其道,而神复乎本;宇内成其制,而
心怀于旧。宜其正名以表功,用成其始,俾生灵尽其敬焉;陈本以宅神,用成其
终,俾生灵尽其慕焉。故高帝定位,建兹閟宫,(《诗》:閟宫有侐。建兹閟
宫,即上云沛宫也。閟,音秘。)惠皇嗣服,爰立清庙,(见上注。)绵越千祀,
至今血食,此所以成终而成始也。
且夫以断蛇之威,安知不运其密,用佐岁功以流泽欤?以约法之仁,(高祖
入关,与父老约法三章耳。)安知不流其神,睠相旧邦之遗黎欤?以绍唐之馀
庆,统天之遗烈,安知不奋其圣化大佑于下土欤?然则展庆乞灵,乌可已也。铭
于旧邑,以迪天命。其辞曰:
荡荡明德,时惟放勋。揖让而退,祚于后昆。群蛇辅龙,(《晋世家》:文
公即位,赏从亡者,未至介子推,子推入绵上山中,至死不见。子推从者怜之,
悬书宫门曰:龙欲上天,五蛇为辅,龙已乘云,四蛇各入其宇,一蛇独怒,终不
见其处所。)以翊天门。(“翊”,一作“羾”,音贡,飞也。《汉书》:登椽
栾而羾天门。)登翼炎运,唐臣之孙。秦纲既离,鹿骇东夏。长蛇封豕,(《左
传》:封豕长蛇,以荐食上国。封豕,大猪也。)蹈跃中野。天复尧绪,钟佑于
刘。赫矣汉祖,播兹皇猷。扬旗沛廷,约从诸侯。(从,将容切。)豪暴震叠,
威声布流。总制虎臣,委成良筹。剿殄霸楚,(剿,子小切。)遂荒神州。(
《诗》:遂荒大东。)区宇怀濡,黔黎辑柔。表正万国,炎灵用休。定宅咸阳,
以都上游。(《项羽传》:古之王者,地方千里,必居上游。注:游,即流也。)
留观本邦,(“观”,一作“欢”。)在镐如周。(《诗》:王在丰镐。文王都
丰,武王都镐。)穆穆惠皇,宗禋克承。崇崇沛宫,清庙是凭。原念大业,肇经
兹地,乃专元命,亦举严祀。建旗衅鼓,(衅,许仅切。“旗”,一作“旆”。)
遂据天位,魂游故都,永介丕祉。焕列唐典,(“列”,一作“若”,见题注。)
严恭罔坠。勒此休铭,以昭本始。
○剑门铭(并序)
惟蜀都重险多货,混同戎蛮,人尨俗剽,(尨,杂也。)嗜为寇乱。皇帝元
年八月,帅丧众暴,(永贞元年八月,剑南西川节度使韦皋卒。)群疑不制,
(《易》:群疑亡也。《汉书》:群疑满腹。)妖孽扇行。(孽,鱼列切,亦作
蠥。)怙恃富强,滔天阻兵,(《书》:象恭滔天。《左传》:阻兵安忍。
皋既卒,度支副使刘辟自为留后,讽诸将徼旄节。时帝即位,欲静镇四方,即拜
检校工部尚书西川节度使。辟意帝可动,益骜蹇吐不臣语,求统三川。)攻陷他
部,北包剑门,(辟欲以所善卢文若节度东川,即以兵取梓州。)凭负丘陵,以
张骜猛,坚利锋镝,以拒大顺,谓雷霆之诛莫己加也。
惟梁守臣(山南西道节度治梁。)礼部尚书严公,以国害为私仇,(《汉书
·司马相如传》:人怀怒心,如报私仇。)以天讨为己任。(宰相杜黄裳荐神策
军使高崇文勇略可用。元和元年正月,以崇文为行营节度使,将步兵五千为前锋,
率京西兵马使李元奕、东川节度使李康、山南西道节度使严砺同讨辟。严公,严
砺也。《新唐史》曰:砺轻躁多谋,以便佞自将。又曰:砺在位,贪沓苟得,士
民不胜其苦。擅没吏民田宅百馀所,税外加敛钱及刍粟数十万。史载砺行事如此,
而子厚寄东川启曰:“以仁厚蓄生人,以勇义平国难。”又曰:“累受顾念,踊
跃盛德。”又作《剑门铭》称颂之若此,何哉?)推仁仗信,不待司死,(《孟
子》:有司死之士。)而人致其命;立义抗愤,不待喋血,(《汉文纪》:今已
诛诸吕,新喋血京师。喋,大颊切,字当作“蹀”。蹀,谓履涉之。)而士一其
心。悉师出次,祗俟明诏。凡诸侯之师,必出于是。储偫飨赉,(偫,直里
切。)取其丰穰。乃遣前军严秦,奉扬王诛,诞告南土。十一月,(当作二月。)
右师逾利州,蹈寇地,乘山斩虏,以遏奔冲。左师出于剑门,大攘顽嚚,谕引劫
胁,蚁溃鼠骇,险无以固,(“以”下,一有“为”字。)收夺利地,以须王师。
(砺命严秦自汉原至神泉,凡数十合,下剑门,覆荡口,收剑州,命契丹之裨将
可提弥珠斩贼之特将文德昭。)封刳肾肠,振拔根柢,(根柢,见前注。)俾无
以肆毒,用集我勋力。{鼓贲}鼓一振,({鼓贲}鼓,《周礼》:鼓人以{鼓贲}
鼓鼓军事。{鼓贲},扶云切,大鼓也。)元戎启行,(《诗》,元戎十乘,
以先启行。)取其渠魁,以为大戮。(九月,崇文克成都,擒辟,送长安。《左
传》:取其鲸鲵以为大戮。)由公忠勇愤悱,授任坚明,谋猷弘长,用能启辟险
厄,夷为大涂,衰沮害气,对乎天意。致用休嘉,(致,一作帝。)议功居首,
增秩师长,(本传云:刘辟反,以储备有素,检校尚书左仆射。)进为大藩,宅
是南服。(十月,以砺为东川节度。)将校群吏,愿刊山石,昭着公之功,垂号
无穷。铭曰:
井络坤垠,(蜀在星分野为井络,在卦为坤维,《河图括地象》曰:岷山之
地,上为井络。)时惟外区。(张载《剑阁铭》云:矧兹狭隘,土之外区。外区,
谓在区域之外。)界山为门,环于蜀都。丛险积货,混并羌、髳。(《书·
牧誓》:及庸、蜀、羌、髳、微、庐、彭、濮人。八国,皆戎狄国名。羌在
西蜀,髳微在巴蜀。髳,音矛。)狂猾窥隙,狺狺啸呼。(狺狺,犬吠
声。《楚辞》:猛犬狺狺。狺,鱼斤切,“犭斤”同。)凭据势胜,厚其凶徒。
皇帝之仁,宥而不诛。暴非德驯,害及巴、渝。(巴、渝,在唐属剑南道。)乃
出王旅,乃咨列岳。牧臣司梁,当其要束。器备攸积,糗粮是蓄。(《书》:峙
乃糗粮。糗,干饭。)人无增赋,师以饶足。喋血誓士,玄机在握。分命貔貅,
陈为掎角。(《左传》:譬如捕鹿,晋人角之,诸戎掎之。掎,居绮切,偏引也。)
右逾岷山,左直剑门。攻出九地,(《孙子》云:善守者藏于九地之下,善攻者
动乎九天之上。)上披重云。攀天蹈空,夷视阻艰。破裂层垒,殄歼群顽。内获
固圉,(《左传》:亦聊以固吾圉也。)外临平原。天兵徐驱,卒乘啴啴。
(《诗》:王旅啴啴。啴啴,众也。又啴啴骆马。他丹切。)大憝
囚戮,(大憝,谓辟也。《书》:元恶大憝。憝,徒对切。)戎夏咸欢。帝图厥
功,惟梁是先。开国进位,南服于藩。邦之清夷,人以完安。铭功鉴乱,永代是
观。
○涂山铭(并序)
惟夏后氏建大功,定大位,立大政,勤劳万邦,和宁四极,威怀之道,仪刑
后王。(《诗》:仪刑文王。刑,法也。)当乎洪流方割,(《书》:汤汤洪水
方割。)灾被下土,自壶口而导百川,(《书》:冀州,既载壶口,治梁及岐。
此是治水自壶口始也。)大功建焉。虞帝耄期,承顺天惓,(《书》:舜宅帝位,
三十有三载,耄期倦于勤。又曰:天之惓数在汝躬,汝终陟元后。)自南河而受
四海,(《孟子》云:舜避尧之子于南河之南,讼狱讴歌者,不之尧之子而之舜,
然后之中国践天子位焉。今以为禹,恐误。)大位定焉。万国既同,宣省风教,
自涂山而会诸侯,(《左传》哀七年:禹会诸侯于涂山,执玉帛者万国。注:涂
山在寿春东北,《书》云:娶于涂山。孔安国云:涂山,国名。皇甫谧云:今九
江当涂有禹庙,则涂山在淮南。)大政立焉。功莫崇乎御大灾,(《礼记》:能
御大灾则祀之。言禹有治水之功。)乃赐玄圭,以承帝命;(《书》:禹锡玄圭,
告厥成功。)位莫崇乎执大象,(《老子》:执大象,天下往。)乃辑五瑞,以
建皇极;(五瑞,即五玉也。)政莫先乎齐大统,乃朝玉帛,以混经制。是所以
承唐、虞之后,垂子孙之丕业,立商、周之前,树帝王之洪范者也。
呜呼,天地之道尚德而右功,(右亦尊也。)帝王之政崇德而赏功。故尧、
舜至德,而位不及嗣,汤、武大功,而祚延于世。有夏德配于二圣,而唐、虞让
功焉;功冠于三代,而商、周让德焉。宜乎立极垂统,贻于后裔,当位作圣,着
为世准。则涂山者,功之所由定,德之所由济,政之所由立,有天下者宜取于此。
追惟大号既发,华盖既狩,方岳列位,奔走来同,山川守神,莫敢遑宁,(吴伐
越,堕会稽,获骨焉,节专车。吴子使来聘,问之仲尼。仲尼曰:“禹致群神于
会稽之山,防风氏后至,禹杀而戮之,其骨节专车,此为大矣。”客曰:“敢问
谁守为神?”仲尼曰:“山川之守,足以纪纲天下者,其守为神,社稷之守为公
侯者也。”)羽旄四合,(《左传》定四年:晋人假羽旄于郑,郑人与之。《周
礼》:全羽为旄,析羽为旌。旄,一作毛。)衣裳咸会,(庄二十七年,《谷梁
传》:衣裳之会十有一,未尝有歃血之盟。)虔恭就列,俯偻听命。然后示之以
礼乐,和气周洽;申之以德刑,天威震耀。制立谟训,宜在长久。厥后启征有扈,
而夏德始衰;羿距太康,而帝业不守。(启,禹之子。太康,启之子。《书·甘
誓》:启与有扈战于甘之野,作《甘誓》。《五子之歌》注:太康盘于游田,不
恤民事,为羿所逐,不得反国。)皇祖之训不由,(《书》:皇祖有训。皇祖,
谓禹。)人亡政坠,卒就陵替。向使继代守文之君,又有绍其功德,修其政统,
卑宫室,恶衣服,拜昌言,平均赋入,制定朝会,则诸侯常至,而天命不去矣。
兹山之会,安得独光于后欤?是以周穆遐追遗法,复会于是山,(《左传》昭四
年;椒举言于楚子曰:康有酆宫之朝,穆有涂山之会也。)声垂天下,迹绍前轨,
用此道也。故余为之铭,庶后代朝诸侯制天下者,仰则于此。辞曰:
惟禹体道,功厚德茂。会朝侯卫,(侯卫,五等之诸侯。)统壹宪度。省方
宣教,化制殊类。咸会坛位,承奉仪矩。礼具乐备,德容既孚。乃举明刑,以弼
圣谟。则戮防风,(一本明刑作明则,则戮作刑戮。)遗骨专车。(见上注。)
克明克威,畴敢以渝。宣昭黎宪,(一作献。)耆定混区。(《诗》:耆定尔功。
注:耆,致也。耆,音旨。)传祚后胤,丕承帝图。涂山岩岩,界彼东国。惟禹
之德,配天无极。即山刊碑,贻后训则。
○寿州安丰县孝门铭(并序《唐·孝友传》曰:寿州永丰李兴,亦有志行,
柳宗元为作《孝门铭》,云云。全载于传。)
寿州刺史臣承思言:九月丁亥,安丰县令臣某,上所部编户氓(与甿同。)
李兴,父被恶疾,岁月就亟,(“就”,一作“疾”。)兴自刃股肉,假托馈献。
其父老病,已不能啖啜,(啖,音淡。啜,姝悦切,正作“歠”。)经宿而死。
兴号呼抚臆,(抚,一作揊。)口鼻垂血,捧土就坟,沾渍涕洟,(渍,疾智
切。洟,音夷。)坟左作小庐,蒙以苫茨,(苫茨,谓以草覆屋。)伏匿其中,
扶服顿踊,(扶服,音匍匐。顿踊,谓躄踊也。)昼夜哭诉。孝诚幽达,神为见
异,庐上产紫芝白芝二本,各长一寸,庐中醴泉涌出,奇形异状,(异,一作瑞。)
应验图记。此皆陛下孝理神化,阴中其心,而克致斯事。
谨案:兴甿庶贱陋,循习浅下,性非文字所导,生与耨耒为业,(一作“伍”。)
而能钟彼醇孝,超出古列,天意神道,犹锡瑞物,以表殊异。伏惟陛下有唐尧如
天如神之德,(《史记》称尧:“其仁如天,其智如神。”)宜加旌褒,合于上
下,请表其里闾,刻石明白,宣延风美,观示后祀,永永无极。臣昧死上请。制
曰“可”。其铭云:(一本无上三字,一本于制可侧注云:此一段在铭后,又标
云,当先写铭,又涂去其铭云三字。)
懿厥孝思,(《诗》:永言孝思。)惟兹淑灵。禀承粹和,笃守天经。(天
经,孝也。)泣侍羸疾,默祷隐冥。引刃自向,残肌败形。羞膳奉进,忧劳孝诚。
惟时高高,(《诗》:高高在上。)曾不是听。创巨痛仍,号于穹旻。捧土濡涕,
顿首成坟。隐膺腐眦,寒暑在庐。草木悴死,鸟默踟蹰。(踟,音驰。蹰,重株
切。)殊类异族,亦相其哀。肇有二位,(二位,天地也。)孝道爰兴。克修厥
猷,载籍是登。在帝有虞,以孝烝烝。(舜,克谐以孝,烝烝,不格奸。)仲尼
述经,以教于曾。(孔子《孝经》为曾参而作。)惟昔鲁侯,见命夷宫。(《国
语》:周宣王欲得国子之能导训诸侯者。穆仲曰:“鲁侯孝。”王曰:“然则能
治其民矣。”乃命鲁孝公于夷宫。《史记·鲁世家》:周宣王伐鲁,杀其君伯御,
立称于夷宫,是为孝公。注云:夷宫,宣王祖父夷王之庙。古者爵命必于祖庙。)
亦有考叔,寤庄称纯。(《左传》:郑庄公置姜氏于城颍。颍考叔闻之,有献于
公。公从之,遂为母子如初。君子曰:颍孝叔,纯孝也,爱其母,施及庄公。)
显显李氏,实与之伦。哀嗟道路,涕慕里邻。邦伯章奏,稽首殷勤。上动帝心,
旁达明神。神锡秘祉,三秀灵泉。(三秀,芝草也。《楚词·山鬼章》云:采三
秀于山间。灵泉,即上所云醴泉涌出也。)帝命荐嘉,亦表其门。统合上下,交
赞天人。建此碑号,亿龄扬芬。(十万曰亿。亿龄,言其无穷也。)
○武冈铭(并序)
元和七年四月,黔巫东鄙,(黔音琴。)蛮獠杂扰,(蛮獠,西南夷名。獠,
音老,又竹绞切,亦作“<豸尞>”。)盗弄库兵,(元和六年,辰溆蛮酋张伯靖,
嫉黔中观察使督敛苛刻,因聚众叛,杀长史,劫据辰、锦诸州,连九洞以自固。
九月,以蜀州刺史崔能为黔中观察使,贬前使窦群为开州刺史。盗弄兵字,出
《汉·龚遂传》。)贼胁守帅,南钩牂牁,外诱西原,(汉定西南夷,置牂牁郡。
西原,唐黄洞蛮地。)置魁立帅,(一作“伍”。)杀牲盟誓,洞窟林麓,啸呼
成群。皇帝下铜兽符,(汉制:郡守置铜虎符、竹使符,发兵遣至郡合符,符合,
乃听发兵也。符者,谓各分其半,右留京师,左以与之。)发庸、蜀、荆、汉、
南越、东瓯之师,(庸,即上庸县。庸、蜀,谓剑南东西节度。荆,谓荆南节度。
汉,谓山南东道节度。南越,谓广州节度。东瓯,谓福建观察。)四面讨问。畏
罪凭阻,遁逃不即诛。
时惟潭部戎帅(湖南观察使,治潭州也。)御史中丞柳公绰,练立将校,提
卒五百,屯于武冈。(武冈,邵州县名。)不震不骞,如山如林,告天子威命,
明白信顺。乱人大恐,视公之师如百万,视公之令如风雷,怨号呻吟,喜有攸诉,
投刃顿伏,(时黔中观察使崔能、荆南节度使严绶及公绰讨之,三岁不能定。绶
上言曰:“臣今谨以便宜,先遣所部将李志烈赍书喻旨,俟其悛心。”伯靖亦上
表请隶荆南,乃降。乃独诏绶招伯靖。伯靖果以隶黔六州之地乞降。绶命志烈复
往,伯靖遂以其家属舒秀和等诣江陵就戮。诏绶皆授麾下将以抚之,以伯靖为右
威卫翊府中郎将。六州平。)愿完父子,卒为忠信,奉职输赋,进比华人,无敢
不龚。母弟生婿,继来于潭,咸致天庭。皇帝休嘉,式新厥命。凶渠同恶,革面
向化,如醉之醒,如狂之宁。公为药石,俾复其性。诏书显异,进临江汉,(以
公绰为鄂岳观察使。考《公绰传》,不书其平伯靖之功,岂史逸之耶?)益兵三
倍,为时硕臣,殿于大邦。(诗:殿天子之邦。)文儒申申,有此武功。于是夷
人始复。闻公之去,相与高蹈涕呼,(《左传》哀二十一年:齐人歌曰:鲁人之
皋,数年不觉,使我高蹈。注,高蹈,犹远行。)若寒去裘。昔公不夸首级为己
能力,专务教诲,俾邦斯平。我老洎幼,由公之仁,小不为虺蜮,(虺,蝮虫也。
蜮,短狐也,似鳖三足。虺,许伟切。蜮,音惑,又越逼切。)大不为鲸鲵,
(《左传》宣十二年:古者明王伐不敬,取其鲸鲵而封之,以为大戮。鲸鲵,以
喻不义之人。)恩重事特,不迩而远,莫可追已。愿铭武冈首,以慰我思,以昭
我邻,(一作“类”。)以示我子孙。(一有“弥”字。)亿万年,俾我奉国,
如今之诚。邻之我怀,如公之勤。其辞曰:
黔山之漓,(音攒,高也。)巫水之磻,(巫水,五溪也。磻,曲也。)鱼
骇而离,兽犯而残。户恐谷窜,披攘仍乱,王师来诛,(“来”,一作“未”。)
期死以缓。公明不疑,公信不欺,援师定命,(“援”,一作“授”。)俾邦克
正。皇仁天施,我反其性。我涂四阖,公示之门;我愚抵死,公示之恩。既骨而
完,(此用《左传》所谓“生死而肉骨也”之意。骨,一作“定”,非。)既亡
而存。奉公之训,贻我子孙。我始蝥贼,(《诗》:去其螟螣,及其蝥贼。《释
虫》云:蝥,食根曰蝥,食节曰贼。蝥,音矛。)由公而仁;我始寇仇,由公而
亲。山畋泽,(《周礼》有《人》。“”与“鱼”同。
畋,音田。)输赋于都,陶穴刊木,(《诗》:陶复陶穴。《书》:随山刊木。)
室我姻族。烹牲是祀,公受介福。揲着以占,(揲,舌牒切。“揲蓍”,一作
“折■A23”。)公宜百禄。皇懋公功,陟于大邦。(谓迁鄂岳。)远哉去我,
谁嗣其良。有穴之丹,(辰州有丹穴。)有犀之颠,匪曰余固,公不可赂。祝邻
之德,恒遵公则;勖余之世,永谨邦制。(一作“以永邦制”。)南夷作诗,刻
示来裔。
○井铭(并序)
始州之人,(谓柳州人。)各以罂甈负江水,(罂,瓶类,大腹小口。
《尔雅》云:康瓠谓之甈。瓠,壶也。旧注:甈,破罂也。罂,音莺。
甈,五计切。)莫克井饮。崖岸峻厚,旱则水益远,人陟降大艰。雨多,涂
则滑而颠。恒为咨嗟,怨惑讹言,终不能就。元和十一年三月朔,命为井城北隍
上。(隍,城池。)未晦,果寒冽而多泉,(《易》:井冽寒泉食。冽,清也。)
邑人以灌。其土坚垍,(巨至切,坚土也。一本作“坚壮”。)其利悠久。其相
者,浮图谈康、诸军事牙将米景。凿者蒋晏。凡用罚布六千三百,(《周礼》:
廛人,掌敛市之罚布。注:罚布者,犯市令者之泉。钱,行之曰布,藏之曰泉。)
役庸三十六,大砖千七百,其深八寻有二尺。(八尺为寻。)铭曰:
盈以其神,其来不穷,惠我后之人。噫!畴肯似于政,(似,续也。)其来
日新。(一作“盈以神”。)
○舜禹之事(晏元献曰:此文与下《谤誉》、《咸宜》等篇,恐是博士韦筹
所作。)
魏公子丕,由其父得汉禅。(音擅。)还自南郊,谓其人曰:“舜、禹之事,
吾知之矣。”(魏黄初元年十一月,文帝升坛即祚。《魏氏春秋》曰:礼毕,帝
顾谓群臣曰:“舜、禹之事,吾知之矣。”)由丕以来皆笑之。
柳先生曰:丕之言若是可也。向者丕若曰:“舜、禹之道,吾知之矣。”丕
罪也。其事则信。吾见笑者之不知言,未见丕之可笑者也。
凡易姓授位,公与私,仁与强,其道不同;而前者忘,后者系,其事同。使
以尧之圣,一日得舜而与之天下,能乎?吾见小争于朝,大争于野,其为乱,尧
无以已之。何也?尧未忘于人,舜未系于人也。尧之得于舜也以圣,舜之得于尧
也以圣,两圣独得于天下之上,奈愚人何?其立于朝者,放齐犹曰“朱启明”,
(犹,一作“独”。)而况在野者乎?尧知其道不可,退而自忘;舜知尧之忘己
而系舜于人也,进而自系。舜举十六族,去四凶族,使天下咸得其人;(一作
“仁”。)命二十二人,兴五教,立礼刑,使天下咸得其理;合时月,正历数,
齐律、度、量、权衡,使天下咸得其用。积十余年,人曰:“明我者舜也,齐我
者舜也,资我者舜也。”天下之在位者,皆舜之人也。而尧隤然,(隤,徒回切。)
聋其聪,昏其明,愚其圣。人曰:“往之所谓尧者果乌在哉?”或曰“耄矣”,
曰“匿矣”。又十余年,其思而问者加少矣。至于尧死,天下曰:“久矣,舜之
君我也。”夫然后能揖让受终于文祖。舜之与禹也亦然。禹旁行天下,功系于人
者多,而自忘也晚。益之自系犹是也,而启贤闻于人,故不能。夫其始系于人也
厚,则其忘之也迟。不然,反是。
汉之失德久矣,其不系而忘也甚矣。宦、董、袁、陶之贼生人盈矣,(宦,
曹节、王甫;董卓、袁绍、袁术、陶谦也。)丕之父攘祸以立强,积三十馀年,
天下之主,曹氏而已,无汉之思也。丕嗣而禅,天下得之以为晚,何以异夫舜、
禹之事耶?然则汉非能自忘也,其事自忘也;曹氏非能自系也,其事自系也。公
与私,仁与强,其道不同,其忘而系者,无以异也。尧、舜之忘,不使如汉,不
能授舜、禹;舜、禹之系,不使如曹氏,不能受之尧、舜。然而世徒探其情而笑
之,故曰:笑其言者非也。
问者曰:尧崩,天下若丧考妣,四海遏密八音三载。子之言忘若甚然,是可
不可欤?”曰:是舜归德于尧,史尊尧之德之辞者也。尧之老更一世矣,德乎尧
者,盖已死矣,其幼而存者,尧不使之思也。不若是,不能与人天下。
○谤誉
凡人之获谤誉于人者,亦各有道。君子在下位则多谤,在上位则多誉;小人
在下位则多誉,在上位则多谤。何也?君子宜于上不宜于下,小人宜于下不宜于
上,得其宜则誉至,不得其宜则谤亦至。此其凡也。然而君子遭乱世,不得已而
在于上位,则道必合于君,而利必及于人,由是谤行于上而不及于下,故可杀可
辱,而人犹誉之。小人遭乱世而后得居于上位,则道必合于君,而害必及于人,
由是誉行于上而不及于下,故可宠可富,而人犹谤之。君子之誉,非所谓誉也,
其善显焉尔。小人之谤,非所谓谤也,其不善彰焉尔。
然则在下而多谤者,岂尽愚而狡也哉?在上而多誉者,岂尽仁而智也哉?其
谤且誉者,岂尽明而善褒贬也哉?然而世之人闻而大惑,出一庸人之口,则群而
邮之,(邮,谓如置邮之传也。)且置于远迩,莫不以为信也。岂惟不能褒贬而
已,则又蔽于好恶,夺于利害,吾又何从而得之耶?孔子曰:“不如乡人之善者
好之,其不善者恶之。”善人者之难见也,则其谤君子者为不少矣,其谤孔子者
亦为不少矣。传之记者,叔孙武叔,时之贵显者也。其不可记者又不少矣。是以
在下而必困也。及乎遭时得君而处乎人上,功利及于天下,天下之人皆欢而戴之,
向之谤之者,今从而誉之矣。是以在上而必彰也。
或曰:“然则闻谤誉于上者,反而求之,可乎?”曰:“是恶可,无亦征其
所自而已矣!其所自善人也,则信之;不善人也,则勿信之矣。苟吾不能分于善
不善也,则已耳。如有谤誉乎人者,吾必征其所自,未敢以其言之多而举且信之
也。其有及乎我者,未敢以其言之多而荣且惧也。苟不知我而谓我盗跖,(之石
切。)吾又安取惧焉?(“取”,一作“敢”。)苟不知我而谓我仲尼,吾又安
取荣焉?知我者之善不善,非吾果能明之也,要必自善而已矣。”
○咸宜
兴王之臣,多起污贱,人曰“幸也”;亡王之臣,多死寇盗,人曰“祸也”。
余咸宜之。当两汉氏之始,屠贩徒隶出以为公侯卿相,无他焉,彼固公侯卿相器
也。遭时之非是以诎,独其始之不幸,非遭高、光而以为幸也。汉、晋之末,公
侯卿相劫戮困饿伏墙壁间以死,无他焉,彼固劫戮困饿器也。遭时之非是以出,
独其始之幸,非遭卓、曜而为祸也。(卓、曜,谓董卓、刘曜。)彼困于错乱,
伏志气,屈身体,以下奴虏,平难泽物之德不施于人,一得适其傃,(傃,
向也。)其进晚尔,而人犹幸之。彼伸于昏乱,抗志气,肆身体,以傲豪杰,残
民兴乱之技行于天下,一得适其傃,其死后耳,而人犹祸之。悲夫!余是以咸
宜之。
○鞭贾(此篇端以讽空空于内者,贾技于朝,求过其分,而实不足赖云。)
市之鬻鞭者,人问之,其贾宜五十,(《孟子》:布帛长短同,则贾相若。
贾,音嫁。)必曰五万。复之以五十,则伏而笑;以五百,则小怒;五千,则大
怒;必以五万而后可。有富者子,适市买鞭,出五万,持以夸余。视其首,则拳
蹙而不遂;视其握,则蹇仄而不植;其行水者,一去一来不相承;其节朽墨而无
文,(一本有“材”字。)掐之灭爪,而不得其所穷;(爪按曰掐。掐,乞洽切。)
举之翲然若挥虚焉。(翲,纰招切,飞也。)余曰:“子何取于是而不
爱五万?”曰:“吾爱其黄而泽。且贾者云。”余乃召僮爚汤以濯之。(爚,音
龠,温也。)则遫然枯,(遫,音速。)苍然白,向之黄者栀也,(栀,音支,
实可以染黄。)泽者蜡也。富者不悦。然犹持之三年。后出东郊,争道长乐坂下,
(坂,坡也。)马相踶,(徒计切,蹋也。《庄子》:怒则分背相踶。)因
大击,鞭折而为五六。马踶不已,坠于地,伤焉。视其内则空空然,其理若粪
壤,无所赖者。
今之栀其貌,蜡其言,以求贾技于朝,(一有“者”字。贾,音古。)当其
分则善。(一本无“当其分则善”五字。)一误而过其分,则喜;当其分,则反
怒,曰:“余曷不至于公卿?”然而至焉者亦良多矣。居无事,虽过三年不害。
当其有事,驱之于陈力之列以御乎物,以夫空空之内,粪壤之理,而责其大击之
效,恶有不折其用而获坠伤之患者乎?(一无“者”字。)
○吏商
吏而商也,污吏之为商,不若廉吏之商,其为利也博。污吏以货商,资同恶
与之为曹,(资,藉也。)大率多减耗,役佣工,费舟车,射时有得失,取货有
苦良,(《周礼》:辨其苦良。)盗贼水火杀敓焚溺之为患,(“敓”,与“夺”
同。)幸而得利,不能什一二,身败禄敓,大者死,次贬废,小者恶,终不遂。
(“者”,一作“名”。)污吏恶能商矣哉?廉吏以行商,(行,下孟切,下
“其行”并同。)不役佣工,不费舟车,无资同恶减耗,时无得失,货无良苦,
盗贼不得杀敓,水火不得焚溺,利愈多,名愈尊,身富而家强,子孙葆光。(葆,
音保,大也。)是故廉吏之商博也。苟修严洁白以理政,由小吏得为县,由小县
得大县,由大县得刺小州,其利月益各倍。其行不改,又由小州得大州,其利月
益三之一。其行又不改,又由大州得廉一道,(廉,察也。)其利月益之三倍,
不胜富矣。苟其行又不改,则其为得也,夫可量哉?虽赭山以为章,(赭,音者,
赤也。章,犹枚也。《史记》:山居千章之材是也。)涸海以为盐,(涸,竭也。)
未有利大能若是者。然而举世争为货商,以故贬吏相逐于道,百不能一遂。人之
知谋,好迩富而近祸如此,悲夫!
或曰:“君子谋道不谋富,子见孟子之对宋牼乎,(牼,口茎切。)何
以利为也。”(孟子谓宋牼曰:“为人臣者怀利以事其君,为人子者怀利以事
其父,是君臣父子兄弟,终去仁义,怀利以相接,然而不亡者未之有也。”)柳
子曰:君子有二道,诚而明者,不可教以利;明而诚者,利进而害退焉。吾为是
言,为利而为之者设也。或安而行之,或利而行之,及其成功,一也。(《礼记
·中庸》。)吾哀夫没于利者,以乱人而自败也,姑设是,庶由利之小大登进其
志,幸而不挠乎下,(挠,女巧切。)以成其政,交得其大利。吾言不得已尔,
何暇从容若孟子乎?孟子好道而无情,其功缓以疏,未若孔子之急民也。
○东海若
东海若陆游,登孟猪之阿,(东海若,东海神名。孟猪,泽名。按《书》:
导荷泽,被孟猪。注:在菏东北。《汉·地理志》:孟猪在梁国睢阳县东北。
《周礼》作“望诸”。)得二瓠焉,(瓠,胡故切,匏也。)刳而振其犀以嬉,
(犀,瓜瓣。《诗》“齿如瓠犀”是也。刳,丘胡切。)取海水杂粪壤蛲蛔而实
之,(蛲蛔,人腹中虫。蛲,如消切。蛔,音尤,又音回。)臭不可当也。窒以
密石,举而投之海。逾时焉而过之,曰:“是故弃粪耶?”其一彻声而呼曰:
“我大海也。”东海若呀然笑曰:(呀然,笑貌。呀,虚牙切。)“怪矣,今夫
大海,其东无东,其西无西,其北无北,其南无南,旦则浴日而出之,夜则滔列
星,涵太阴,(太阴,月也。)扬阴火珠宝之光以为明,其尘霾之杂不处也,
(霾,音埋。)必泊之西澨,故其大也深也洁也光明也,无我若者。今汝海之弃
滴也,而与粪壤同体,臭朽之与曹,蛲蛔之与居,其狭咫也,(八寸曰咫。)又
冥暗若是,而同之海,不亦羞而可怜哉!子欲之乎?吾将为汝抉石破瓠,荡群秽
于大荒之岛,而同子于向之所陈者可乎?”粪水泊然不悦曰:“我固同矣,吾又
何求于若?吾之性也,亦若是而已矣。秽者自秽,不足以害吾洁;狭者自狭,不
足以害吾广;幽者自幽,不足以害吾明。而秽亦海也,狭亦海也,幽亦海也,突
然而往,于然而来,孰非海者?子去矣,无乱我。”其一闻若之言,号而祈曰:
“吾毒是久矣!吾以为是固然不可异也。今子告我以海之大,又目我以故海之弃
粪也,吾愈急焉。涌吾沫不足以发其窒,旋吾波不足以穴瓠之腹也,就能之,穷
岁月耳,愿若幸而哀我哉!”东海若乃抉石破瓠,投之孟猪之陆,荡其秽于大荒
之岛,而水复于海,尽得向之所陈者焉。而向之一者,终与臭腐处而不变也。
今有为佛者二人,同出于毗卢遮那之海,而汨于五浊之粪,而幽于三有之瓠,
而窒于无明之石,而杂于十二类之蛲蚘。(十二类,谓子为鼠、丑为牛之类。)
人有问焉,其一人曰:“我佛也,毗卢遮那、五浊、三有、无明、十二类,皆空
也,一也,无善无恶,无因无果,无修无证,无佛无众生,皆无焉,吾何求也!”
问者曰:“子之所言,性也,有事焉。夫性与事,一而二、二而一者也,子守而
一定,(一有“则”字。)大患者至矣。”其人曰:“子去矣,无乱我。”其一
人曰:“嘻,吾毒之久矣!吾尽吾力而不足以去无明,穷吾智而不足以超三有、
离五浊,而异夫十二类也。就能之,其大小劫之多不可知也,若之何?”问者乃
为陈西方之事,使修念佛三昧一空有之说。于是圣人怜之,(周昭王时,释伽生,
西方有圣人出世。)接而致之极乐之境,而得以去群恶,集万行,居圣者之地,
同佛知见矣。向之一人者,终与十二类同而不变也。夫二人之相远也,(“远”,
一作“违”。)不若二瓠之水哉!今不知去一而取一,甚矣。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作者【柳宗元】更多作品:
《柳宗元集》柳宗元集
《全唐诗》第17卷044首〖乐府杂曲·鼓吹铙歌·晋阳武〗
《全唐诗》第17卷045首〖乐府杂曲·鼓吹铙歌·兽之穷〗
《全唐诗》第17卷046首〖乐府杂曲·鼓吹铙歌·战武牢〗
《全唐诗》第17卷047首〖乐府杂曲·鼓吹铙歌·泾水黄〗
《全唐诗》第17卷048首〖乐府杂曲·鼓吹铙歌·奔鲸沛〗
《全唐诗》第17卷049首〖乐府杂曲·鼓吹铙歌·苞枿〗
《全唐诗》第17卷050首〖乐府杂曲·鼓吹铙歌·河右平〗
《全唐诗》第17卷051首〖乐府杂曲·鼓吹铙歌·铁山碎〗
《全唐诗》第17卷052首〖乐府杂曲·鼓吹铙歌·靖本邦〗
《全唐诗》第17卷053首〖乐府杂曲·鼓吹铙歌·吐谷浑〗
《全唐诗》第17卷054首〖乐府杂曲·鼓吹铙歌·高昌〗
《全唐诗》第17卷055首〖乐府杂曲·鼓吹铙歌·东蛮〗
《全唐诗》第20卷026首〖相和歌辞·东门行〗
《全唐诗》第22卷016首〖舞曲歌辞·白纻歌〗
《全唐诗》第25卷062首〖杂曲歌辞·行路难三首〗
《全唐诗》第26卷046首〖杂曲歌辞·杨白花〗
《全唐诗》第350卷001首〖奉平淮夷雅表·皇武命丞相度董师集大功也〗
《全唐诗》第350卷002首〖奉平淮夷雅表·方城命愬守也卒入蔡得其大丑以平淮右〗
《全唐诗》第350卷003首〖唐铙歌鼓吹曲十二篇·隋乱既极唐师起晋阳平奸豪为生人义主以仁兴武为晋阳武第一〗
《全唐诗》第350卷004首〖唐铙歌鼓吹曲十二篇·唐既受命李密自败来归以开黎阳斥东土为兽之穷第二〗
《全唐诗》第350卷005首〖唐铙歌鼓吹曲十二篇·太宗师讨王充窦建德助逆师奋击武牢下擒之遂降充为战武牢第三〗
《全唐诗》第350卷006首〖唐铙歌鼓吹曲十二篇·薛举据泾以死子仁杲尤勇以暴师平之为泾水黄第四〗
《全唐诗》第350卷007首〖唐铙歌鼓吹曲十二篇·辅氏凭江淮竟东海命将平之为奔鲸沛第五〗
《全唐诗》第350卷008首〖唐铙歌鼓吹曲十二篇·梁之馀保荆衡巴巫穷南越良将取之不以师为苞枿第六〗
《全唐诗》第350卷009首〖唐铙歌鼓吹曲十二篇·李轨保河右师临之不克变或执以降为河右平第七〗
《全唐诗》第350卷010首〖唐铙歌鼓吹曲十二篇·突厥之大古夷狄莫强焉师大破之降其国告于庙为铁山碎第八〗
《全唐诗》第350卷011首〖唐铙歌鼓吹曲十二篇·刘武周败裴寂咸有晋地太宗灭之为靖本邦第九〗
《全唐诗》第350卷012首〖唐铙歌鼓吹曲十二篇·李靖灭吐谷浑西海上为吐谷浑第十〗
《全唐诗》第350卷013首〖唐铙歌鼓吹曲十二篇·李靖灭高昌为高昌第十一〗
《全唐诗》第350卷014首〖唐铙歌鼓吹曲十二篇·既克东蛮群臣请图蛮夷状如周书王会为东蛮第十二〗
《全唐诗》第350卷015首〖贞符〗
《全唐诗》第350卷016首〖视民诗〗
《全唐诗》第351卷001首〖同刘二十八院长述旧言怀感时书事奉寄澧州张员外使君五十二韵之作因其韵增至八十通赠二君子〗
《全唐诗》第351卷002首〖弘农公以硕德伟材屈于诬枉左官三岁复为大僚天监昭明人心感悦宗元窜伏湘浦拜贺末由谨献诗五十韵以毕微志〗
《全唐诗》第351卷003首〖酬韶州裴曹长使君寄道州吕八大使因以见示二十韵一首〗
《全唐诗》第351卷004首〖酬娄秀才将之淮南见赠之什〗
《全唐诗》第351卷005首〖酬娄秀才寓居开元寺,早秋月夜病中见寄〗
《全唐诗》第351卷006首〖初秋夜坐赠吴武陵〗
《全唐诗》第351卷007首〖晨诣超师院读禅经〗
《全唐诗》第351卷008首〖赠江华长老〗
《全唐诗》第351卷009首〖巽上人以竹闲自采新茶见赠,酬之以诗〗
《全唐诗》第351卷010首〖零陵赠李卿元侍御简吴武陵〗
《全唐诗》第351卷011首〖界围岩水帘〗
《全唐诗》第351卷012首〖古东门行〗
《全唐诗》第351卷013首〖寄韦珩〗
《全唐诗》第351卷014首〖奉和杨尚书郴州追和故李中书夏日登北楼十韵之作依本诗韵次用〗
《全唐诗》第351卷015首〖杨尚书寄郴笔知是小生本样令更商榷使尽其功辄献长句〗
《全唐诗》第351卷016首〖南省转牒欲具江国图令尽通风俗故事〗
《全唐诗》第351卷017首〖与浩初上人同看山寄京华亲故〗
《全唐诗》第351卷018首〖再至界围岩水帘遂宿岩下〗
《全唐诗》第351卷019首〖诏追赴都回寄零陵亲故〗
《全唐诗》第351卷020首〖过衡山见新花开却寄弟〗
《全唐诗》第351卷021首〖汨罗遇风〗
《全唐诗》第351卷022首〖朗州窦常员外寄刘二十八诗,见促行骑走笔酬赠〗
《全唐诗》第351卷023首〖离觞不醉,至驿却寄相送诸公〗
《全唐诗》第351卷024首〖北还登汉阳北原题临川驿〗
《全唐诗》第351卷025首〖善谑驿和刘梦得酹淳于先生〗
《全唐诗》第351卷026首〖诏追赴都二月至灞亭上〗
《全唐诗》第351卷027首〖李西川荐琴石〗
《全唐诗》第351卷028首〖同刘二十八哭吕衡州,兼寄江陵李元二侍御〗
《全唐诗》第351卷029首〖奉酬杨侍郎丈因送八叔拾遗戏赠诏追南来诸宾二首〗
《全唐诗》第351卷030首〖商山临路有孤松往来斫以为明好事者怜之编竹成楦遂其生植感而赋诗〗
《全唐诗》第351卷031首〖衡阳与梦得分路赠别〗
《全唐诗》第351卷032首〖重别梦得〗
《全唐诗》第351卷033首〖三赠刘员外〗
《全唐诗》第351卷034首〖再上湘江〗
《全唐诗》第351卷035首〖清水驿丛竹天水赵云余手种一十二茎〗
《全唐诗》第351卷036首〖长沙驿前南楼感旧〗
《全唐诗》第351卷037首〖桂州北望秦驿,手开竹径至钓矶,留待徐容州〗
《全唐诗》第351卷038首〖登柳州城楼寄漳汀封连四州〗
《全唐诗》第351卷039首〖柳州寄丈人周韶州〗
《全唐诗》第352卷001首〖登柳州峨山〗
《全唐诗》第352卷002首〖得卢衡州书因以诗寄〗
《全唐诗》第352卷003首〖答刘连州邦字〗
《全唐诗》第352卷004首〖岭南江行〗
《全唐诗》第352卷005首〖柳州峒氓〗
《全唐诗》第352卷006首〖酬徐二中丞普宁郡内池馆即事见寄〗
《全唐诗》第352卷007首〖酬贾鹏山人郡内新栽松寓兴见赠二首〗
《全唐诗》第352卷008首〖种柳戏题〗
《全唐诗》第352卷009首〖柳州二月榕叶落尽偶题〗
《全唐诗》第352卷010首〖浩初上人见贻绝句欲登仙人山因以酬之〗
《全唐诗》第352卷011首〖雨中赠仙人山贾山人〗
《全唐诗》第352卷012首〖别舍弟宗一〗
《全唐诗》第352卷013首〖奉和周二十二丈酬郴州侍郎衡江夜泊得韶州书并附当州生黄茶一封率然成篇代意之作〗
《全唐诗》第352卷014首〖殷贤戏批书后寄刘连州并示孟仑二童〗
《全唐诗》第352卷015首〖重赠二首〗
《全唐诗》第352卷016首〖叠前〗
《全唐诗》第352卷017首〖叠后〗
《全唐诗》第352卷018首〖铜鱼使赴都寄亲友〗
《全唐诗》第352卷019首〖韩漳州书报彻上人亡因寄二绝〗
《全唐诗》第352卷020首〖柳州城西北隅种柑树〗
《全唐诗》第352卷021首〖闻彻上人亡寄侍郎杨丈〗
《全唐诗》第352卷022首〖段九秀才处见亡友吕衡州书迹〗
《全唐诗》第352卷023首〖柳州寄京中亲故〗
《全唐诗》第352卷024首〖种木槲花〗
《全唐诗》第352卷025首〖摘樱桃赠元居士,时在望仙亭南楼与朱道士同处〗
《全唐诗》第352卷026首〖酬曹侍御过象县见寄〗
《全唐诗》第352卷027首〖法华寺石门精舍三十韵〗
《全唐诗》第352卷028首〖游朝阳岩遂登西亭二十韵〗
《全唐诗》第352卷029首〖湘口馆潇湘二水所会〗
《全唐诗》第352卷030首〖登蒲州石矶望横江口潭岛深迥斜对香零山〗
《全唐诗》第352卷031首〖南涧中题〗
《全唐诗》第352卷032首〖游石角过小岭至长乌村〗
《全唐诗》第352卷033首〖与崔策登西山〗
《全唐诗》第352卷034首〖构法华寺西亭〗
《全唐诗》第352卷035首〖夏夜苦热登西楼〗
《全唐诗》第352卷036首〖觉衰〗
《全唐诗》第352卷037首〖游南亭夜还叙志七十韵〗
《全唐诗》第352卷038首〖韦道安〗
《全唐诗》第352卷039首〖哭连州凌员外司马〗
《全唐诗》第352卷040首〖旦携谢山人至愚池〗
《全唐诗》第352卷041首〖独觉〗
《全唐诗》第352卷042首〖首春逢耕者〗
《全唐诗》第352卷043首〖溪居〗
《全唐诗》第352卷044首〖夏初雨后寻愚溪〗
《全唐诗》第352卷045首〖入黄溪闻猿〗
《全唐诗》第352卷046首〖韦使君黄溪祈雨见召从行至祠下口号〗
《全唐诗》第352卷047首〖郊居岁暮〗
《全唐诗》第352卷048首〖秋晓行南谷经荒村〗
《全唐诗》第352卷049首〖雨后晓行独至愚溪北池〗
《全唐诗》第352卷050首〖中夜起望西园值月上〗
《全唐诗》第352卷051首〖零陵春望〗
《全唐诗》第352卷052首〖从崔中丞过卢少尹郊居〗
《全唐诗》第352卷053首〖夏昼偶作〗
《全唐诗》第352卷054首〖雨晴至江渡〗
《全唐诗》第352卷055首〖江雪〗
《全唐诗》第352卷056首〖冉溪〗
《全唐诗》第352卷057首〖法华寺西亭夜饮〗
《全唐诗》第352卷058首〖戏题石门长老东轩〗
《全唐诗》第353卷001首〖茅檐下始栽竹〗
《全唐诗》第353卷002首〖种仙灵毗〗
《全唐诗》第353卷003首〖种术〗
《全唐诗》第353卷004首〖种白蘘荷〗
《全唐诗》第353卷005首〖新植海石榴〗
《全唐诗》第353卷006首〖戏题阶前芍药〗
《全唐诗》第353卷007首〖始见白发题所植海石榴〗
《全唐诗》第353卷008首〖植灵寿木〗
《全唐诗》第353卷009首〖自衡阳移桂十馀本植零陵所住精舍〗
《全唐诗》第353卷010首〖湘岸移木芙蓉植龙兴精舍〗
《全唐诗》第353卷011首〖早梅〗
《全唐诗》第353卷012首〖南中荣橘柚〗
《全唐诗》第353卷013首〖红蕉〗
《全唐诗》第353卷014首〖巽公院五咏·净土堂〗
《全唐诗》第353卷015首〖巽公院五咏·曲讲堂〗
《全唐诗》第353卷016首〖巽公院五咏·禅堂〗
《全唐诗》第353卷017首〖巽公院五咏·芙蓉亭〗
《全唐诗》第353卷018首〖巽公院五咏·苦竹桥〗
《全唐诗》第353卷019首〖梅雨〗
《全唐诗》第353卷020首〖零陵早春〗
《全唐诗》第353卷021首〖田家三首〗
《全唐诗》第353卷022首〖行路难三首〗
《全唐诗》第353卷023首〖闻籍田有感〗
《全唐诗》第353卷024首〖跂乌词〗
《全唐诗》第353卷025首〖笼鹰词〗
《全唐诗》第353卷026首〖放鹧鸪词〗
《全唐诗》第353卷027首〖龟背戏〗
《全唐诗》第353卷028首〖闻黄鹂〗
《全唐诗》第353卷029首〖浑鸿胪宅闻歌效白纻〗
《全唐诗》第353卷030首〖杨白花〗
《全唐诗》第353卷031首〖渔翁〗
《全唐诗》第353卷032首〖饮酒〗
《全唐诗》第353卷033首〖读书〗
《全唐诗》第353卷034首〖感遇二首〗
《全唐诗》第353卷035首〖咏史〗
《全唐诗》第353卷036首〖咏三良〗
《全唐诗》第353卷037首〖咏荆轲〗
《全唐诗》第353卷038首〖掩役夫张进骸〗
《全唐诗》第353卷039首〖省试观庆云图诗〗
《全唐诗》第353卷040首〖春怀故园〗
《唐诗三百首》卷一 五言古诗 晨诣超师院读禅经
《唐诗三百首》卷一 五言古诗 溪居
《唐诗三百首》卷三 七言古诗 渔翁
《唐诗三百首》卷六 七言律诗 登柳州城楼寄漳汀封连四州刺史
《唐诗三百首》卷七 五言绝句 江雪



国学书库首页 国学电子书下载
 
2010-2025 全球华人国学经典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