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书库书法迷书法集书法导航书法家篆刻字库书法字体五体书古风书甲骨文古印篆书篆体光明书集美书33书法毛笔字钢笔字多体书花鸟字書法视频集字字形大字篆刻之家国学古籍中医象棋游戏电子书商城网站修改起名识字英语印章签名硬筆字字体下载免费字体中文字体英文字体P图宝Ai矢量阿弥陀佛意见反馈安全网站捐赠
默认设置 字号

卷二十三下 志第十三下
书名:新唐书    作者:欧阳修、宋祁等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仪卫下
太皇太后、皇太后、皇后出,尚仪版奏“请中严”。尚服率司仗布侍卫,司
宾列内命妇于庭,西向北上,六尚以下诣室奉迎,尚服负宝,内仆进车于阁外,
尚仪版奏“外办”。驭者执辔,太皇太后乘舆以出,华盖,侍卫,警跸,内命妇
从。
出门,太皇太后升车,从官皆乘马,内命妇、宫人以次从。
清游队,旗一,执者一人,佩横刀,引、夹皆二人,佩弓箭、横刀,骑。次
金吾卫折冲都尉一人,佩横刀、弓箭;领骑四十,亦佩横刀,夹折冲;执槊二十
人,持弩四人,佩弓箭十六人,持槊、刀二人。次虞候佽飞二十八人,骑,
佩弓箭、横刀,夹道分左右,以属黄麾仗。
次内仆令一人在左,丞一人在右,各书令史二人骑从。次黄麾一,执者一人,
夹道二人,皆骑。次左右厢黄麾仗,厢皆三行,行百人。第一短戟,五色氅,执
者黄地白花綦袄、冒;第二戈,五色氅,执者赤地黄花綦袄、冒;第三锽,五色
幡,执者青地赤花綦袄、冒。左右卫、左右威卫、左右武卫、左右骁卫、左右领
军卫各三行,行二十人,每卫以主帅六人主之,皆豹文袍、冒,执鍮石装长刀,
骑,唯左右领军卫减三人。每卫果毅都尉一人,被绣袍,各一人从;左右领军卫
有绛引幡,引前者三,掩后者三。
次内谒者监四人,给事二人,内常侍二人,内侍少监二人,骑,分左右,皆
有内给使一人从。次内给使百二十人,平巾帻、大口绔、绯裲裆,分左右,属
于宫人车。次偏扇、团扇、方扇皆二十四,宫人执之,衣彩大袖裙襦、彩衣、革
带、履,分左右。次香蹬一,内给使四人舆之,居重翟车前。
次重翟车,驾四马,驾士二十四人。次行障六,次坐障三,皆左右夹车,宫
人执之,服同执扇。次内寺伯二人,领寺人六人,执御刀,服如内给使,夹重翟
车。次腰舆一,执者八人,团雉尾扇二,夹舆。次大繖四。次雉尾扇八,左右
横行,为二重。次锦花盖二,单行。次小雉尾扇、朱画团扇皆十二,横行。次锦
曲盖二十,横行,为二重。次锦六柱八,分左右。自腰舆以下,皆内给使执之。
次宫人车。次降麾二,分左右。次后黄麾一,执者一人,夹二人,皆骑。次
供奉宫人,在黄麾后。
次厌翟车、翟车、安车,皆驾四马,驾士各二十四人;四望车,驾士二十二
人;金根车,驾牛,驾士十二人。
次左右厢衙门各二,每门二人执,四人夹,皆赤綦袄,黄袍、冒,骑。
次左右领军卫,厢皆一百五十人,执殳,赤地黄花綦袄、冒,前属于黄麾仗,
后尽卤簿;厢各主帅四人主之,皆黄袍、冒,执鍮石装长刀,骑。折冲都尉二人,
检校殳仗,皆一人骑从。次衙门一,尽卤簿后殳仗内正道,每门监门校尉二人主
之,执银装长刀;厢各有校尉一人,骑,佩银横刀,往来检校。御马减大驾之半。
太皇太后将还,三严,内典引引外命妇出次,就位;司宾引内命妇出次,序
立大次之前。既外办,驭者执辔。太皇太后乘舆出次,华盖、警跸、侍卫如初。
内命妇以下乘车以从。车驾入,内典引引外命妇退,驾至正殿门外,车驾南问,
尚仪前奏“请降车”。将士还。
皇太子出,则卤簿陈于重明门外。其日三刻,宫臣皆集于次,左庶子版奏“
请中严”。典谒引宫臣就位,侍卫官服其器服,左庶子负玺诣阁奉迎,仆进车若
辇于西阁外,南向,内率一人执刀立车前,北向,中允一人立侍臣之前,赞者二
人立中允之前。前二刻,诸卫之官诣阁奉迎,宫臣应从者各出次,立于门外,文
东武西,重行北向北上。
左庶子版奏“外办”,仆升正位执辔,皇太子乘舆而出,内率前执辔,皇太
子升车,仆立授绥,左庶子以下夹侍。中允奏:“请发”,车动,赞者夹引而出,
内率夹车而趋,出重明门,中允奏“请停车,侍臣上马”。左庶子前承令,退称:
“令曰诺”。中允退称:“侍臣上马。”赞者承传,侍臣皆骑。中允奏“请车右
升”。左庶子前承令,退称:“令曰诺”。内率升讫,中允奏“请发”。车动,
鼓吹振作,太傅乘车训导,少傅乘车训从。出延喜门,家令先导,次率更令、詹
事、太保、太傅、太师,皆轺车,备卤薄。
次清游队,旗一,执者一人,佩横刀,引、夹皆二人,亦佩弓箭、横刀,骑。
次清道率府折冲都尉一人,佩弓箭、横刀,领骑三十,亦佩横刀,十八人执槊,
九人挟弓箭,三人持弩,各二人骑从。次左右清道率、府率各一人,骑,佩横刀、
弓箭,领清道直荡及检校清游队各二人,执槊骑从。次外清道直荡二十四
人,骑,佩弓箭、横刀,夹道。
次龙旗六,各一人骑执,佩横刀,戎服大袍,横行正道,每旗前后二人骑,
为二重,前引后护,皆佩弓箭、横刀,戎服大袍。次副竿二,分左右,各一人骑
执。次细引六重,皆骑,佩横刀,每重二人,自龙旗后属于细仗,槊、弓箭相间,
厢各果毅都尉一人主之。
次率更丞一人,府、史二人骑从,领鼓吹。次诞马十,分左右,执者各二人。
次厩牧令一人居左,丞一人居右,各府、史二人骑从。
次左右翊府郎将二人,主班剑。次左右翊卫二十四人,执班剑,分左右。次
通事舍人四人、司直二人、文学四人、洗马二人,司议郎二人居左,太子舍人二
人居右,中允二人居左,中舍人二人居右,左右谕德二人,左右庶子四人,骑,
分左右,皆一人从。次左右卫率府副率二人步从。
次亲、勋、翊卫,厢各中郎将、郎将一人,皆领仪刀六行:第一亲卫二十三
人,第二亲卫二十五人,皆执金铜装仪刀,纁朱绶纷;第三勋卫二十七人,第四
勋卫二十九人,皆执银装仪刀,绿綟纷;第五翊卫三十一人,第六翊卫三十三
人,皆执鍮石装仪刀,紫黄绶纷。自第一行有曲折三人陪后门,每行加一人,至
第六行八人。次三卫十八人,骑,分左右夹路。
次金路,驾四马,驾士二十三人,仆寺仆驭,左右率府率二人执仪刀陪乘。
次左右卫率府率二人,夹路,各一人从,居供奉官后。次左右内率府率二人,副
率二人,领细刀、弓箭,皆一人从。次千牛,骑,执细刀、弓箭。次三卫仪刀仗,
后开衙门。次左右监门率府直长各六人,执鍮石仪刀,骑,监后门。次左右卫率
府,厢各翊卫二队,皆骑,在执仪刀行外;压角队各三十人,骑,佩横刀,一人
执旗,二人引,二人夹,十五人执槊,二人佩弓箭,三人佩弩,队各郎将一人主
之。
次繖,二人执,雉尾扇四,夹繖。次腰舆一,执者八人,团雉尾扇二,
小方雉尾扇八,以夹腰舆,内直郎二人主之,各令史二人骑从。次诞马十,分左
右,驭者各二人。次典乘二人,各府、史二人骑从。次左右司御率府校尉二人骑
从,佩鍮石装仪刀,领团扇、曲盖。次朱漆团扇六,紫曲盖六,各横行。次诸司
供奉。次左右清道率府校尉二人,骑,佩鍮石装仪刀,主大角。
次副路,驾四马,驾士二十二人;轺车,驾一马,驾士十四人;四望车,驾
一马,驾士十人。
次左右厢步队十六,每队果毅都尉一人,领骑二十八,戎服大袍,佩横刀,
一人执旗,二人引,二人夹,二十五人佩弓箭,前队持槊,与佩弓箭队以次相间。
次左右司御率府副率各一人,骑,检校步队,二人执槊骑从。
次仪仗,左右厢各六色,每色九行,行六人,赤綦袄、冒,行滕、鞋袜。第
一戟,赤氅,六人;第二弓箭,六人;第三仪鋋,毦,六人;第四刀楯,六人;
第五仪锽,五色幡,六人;第六油戟,六人。次前仗首,左右厢各六色,每色三
行,行六人,左右司御率府二人,果毅都尉各一人,主帅各六人主之;次左右厢
各六色,每色三行,行六人,左右卫率府副率二人,果毅都尉各一人,主帅各六
人主之。左右司御率府主帅各六人,骑,护后,率及副率各一人步从。厢有绛引
幡十二,引前者六,引后者六。厢各有独揭鼓六重,重二人,居仪仗外、殳仗内,
皆赤綦袄、冒,行滕、鞋袜。左右司御率府四重,左右卫率府二重。
次左右厢皆百五十人,左右司御率府各八十六人,左右卫率府各六十四人,
赤綦袄、冒,主殳,分前后,居步队外、马队内。各司御率府果毅都尉一人主之,
各一人骑从。厢各主帅七人,左右司御率府各四人,左右卫率府各三人,骑,分
前后。
次左右厢马队,厢各十队,队有主帅以下三十一人,戎服大袍,佩横刀,骑。
队有旗一,执者一人,引、夹各二人,皆佩弓箭,十六人持槊,七人佩弓箭,三
人佩弩。第一,左右清道率府果毅都尉二人主之;第二、第三、第四,左右司御
率府果毅都尉二人主之;第五、第六、第七,左右卫率府果毅都尉主之;第八、
第九、第十,左右司御率府果毅都尉二人主之;皆戎服大袍,佩弓箭、横刀。
次后拒队,旗一,执者佩横刀,引、夹路各二人,佩弓箭、横刀。次清道率
府果毅都尉一人,领四十骑,佩横刀;凡执槊二十人,佩弓箭十六人,佩弩四人,
骑从。次后拒队,前当正道殳仗内,有衙门。次左右厢各有衙门三:第一,当左
右司御率府步队后,左右卫率府步队前;第二,当左右卫率府步队后,左右司御
率府仪仗前;第三,当左右司御率府仪仗后,左右卫率府步队前。每门二人执,
四人夹,皆骑,赤綦袄,黄袍、冒。门有监门率府直长二人检校,左右监门率府
副率各二人检校诸门,各一人骑从。次左右清道率府、副率各二人,检校仗内不
法,各一人骑从。次少师、少傅、少保,正道乘路,备卤簿,文武以次从。
皇太子所至,回车南向,左庶子跪奏“请降路”。
还宫。一严,转仗卫于还涂;再严,左庶子版奏“请中严”;三严,仆进车,
左庶子版奏“外办”。皇太子乘舆出门外,降舆,乘车,左庶子请车右升,侍臣
皆骑。车动,至重明门,宫官下马,皇太子乘车而入,太傅、少傅还。皇太子至
殿前,车南向,左庶子奏“请降”。皇太子乘舆而入,侍臣从至阁,左庶子版奏
“解严”。
若常行、常朝,无马队、鼓吹、金路、四望车、家令、率更令、詹事、太保、
太师、少保、少师,又减队仗三之一,清道、仪刀、诞马皆减半,乘轺车而已。
二傅乘犊车,导从十人,太傅加清道二人。
皇太子妃卤簿:清道率府校尉六人,骑,分左右,为三重,佩横刀、弓箭。
次青衣十人,分左右。次导客舍人四人,内给使六十人,皆分左右,后属内人车。
次偏扇、团扇、方扇各十八,分左右,宫人执者间彩衣、革带。次行障四,坐障
二,宫人执以夹车。次典内二人,骑,分左右。次厌翟车,驾三马,驾士十四人。
次阁帅二人,领内给使十八人,夹车。次六柱二,内给使执之。次供奉内人,乘
犊车。次繖一,雉尾扇二,团扇四,曲盖二,皆分左右,各内给使执之。次戟
九十,执者绛綦袄、冒,分左右。
亲王卤簿:有清道六人为三重,武弁、朱衣、革带。次幰弩一,执者平巾帻、
绯袴褶,骑。次青衣十二人,平巾青帻、青布袴褶,执青布仗袋,分左右。次车
辐十二,分左右。车辐,棒也,夹车而行,故曰车辐。执者服如幰弩。次戟九十,
执者绛綦袄、冒,分左右。次绛引幡六,分左右,横行,以引刀、楯、弓、箭、
槊。次内第一行厢,执刀楯,绛綦袄、冒。第二行厢,执弓矢,戎服。第三行厢,
执槊,戎服大袍。厢各四十人。次节一,夹槊一,各一人骑执,平巾帻、大口袴、
绯衫。次告止幡四,传教幡四,信幡八。凡幡皆绛为之,署官号,篆以黄,饰以
鸟翅,取其疾也,金涂钩,竿长一丈一尺,执者服如夹槊,分左右。次仪鋋二,
仪锽六,油戟十八,仪槊十,细槊十,执者皆绛綦袄、冒。次仪刀十八,执者服
如夹槊,分左右。次诞马八,驭者服如夹槊,分左右。次府佐六人,平巾帻、大
口袴、绯裲裆,骑,持刀夹引。次象路一,驾四马,佐二人立侍:一人武弁、
朱衣、革带,居左;一人绯裲裆、大口绔,持刀居右。驾士十八人,服如夹槊。
次繖一,雉尾扇二。次朱漆团扇四,曲盖二,执者皆绛綦袄、冒,分左右。次
僚佐,本服陪从。次麾、幢各一,左麾右幢。次大角、鼓吹。
一品卤簿:有清道四人为二重,幰弩一骑。青衣十人,车辐十人,戟九十,
绛引幡六,刀、楯、弓、箭、槊皆八十,节二,大槊二,告止幡、传教幡皆二,
信幡六,诞马六,仪刀十六,府佐四人夹行。革路一,驾四马,驾士十六人。
繖一,朱漆团扇四,曲盖二,僚佐本服陪从,麾、幢、大角、铙吹皆备。
自二品至四品,青衣、车辐每品减二人。二品,刀、楯、弓、箭、戟、槊各
减二十。三品以下,每品减十而已。二品,信幡四,诞马四,仪刀十四,革路驾
士十四人。三品亦如之,仪刀十,革路驾士十二人。四品、五品,信幡二,诞马
二,仪刀八,木路驾士十人。
自二品至四品,皆有清道二人,朱漆团扇二,曲盖一,幰弩一骑,幡竿长丈,
繖一,节一,夹槊二。
万年县令亦有清道二人,幰弩一骑,青衣、车辐皆二人,戟三十,告止幡、
传教幡、信幡皆二,竿长九尺,诞马二,轺车,一马,驾士六人,繖、朱漆团
扇、曲盖皆一。非导驾及余四等县初上者,减幰弩、车辐、曲盖,其戟亦减十。
内命妇、夫人卤簿:青衣六人,偏扇、团扇皆十六,执者间彩裙襦、彩裳、
革带,行障三,坐障二,厌翟车,驾二马,驭人十,内给使十六人夹车,从车六
乘,繖、雉尾扇皆一,团扇二,内给使执之,戟六十。外命妇一品亦如之,厌
翟车驭人减二,有从人十六人。非公主、王妃则乘白铜饰犊车,驾牛,驭人四,
无雉尾扇。
嫔,青衣四人,偏扇、团扇、方扇十四,行障二,坐障一,翠车,驭人八,
内给使十四人,夹车四乘,戟四十。外命妇二品亦如之,乘白铜饰犊车,青通幰,
朱裹,从人十四人。
婕妤、美人、才人,青衣二人,偏扇、团扇、方扇十,行障二,坐障一,安
车,驾二马,驭人八,内给使十人,从车二乘,戟二十。太子良娣、良媛、承徽、
外命妇三品亦如之,白铜饰犊车,从人十人。
外命妇四品,青衣二人,偏扇、团扇、方扇皆八,行障、坐障皆一,白铜饰
犊车,驭人四,从人八。余同三品,唯无戟。
自夫人以下皆清道二人,繖一,又有团扇二。
大驾卤簿鼓吹,分前后二部。鼓吹令二人,府、史二人骑从,分左右。
前部:扛鼓十二,夹金钲十二,大鼓、长鸣皆百二十,铙鼓十二,歌、箫、
笳次之;大横吹百二十,节鼓二,笛、箫、觱篥、茄、桃皮觱篥次之;扛鼓、夹
金钲皆十二,小鼓、中鸣皆百二十,羽葆鼓十二,歌、箫、笳次之。至相风舆,
有扛鼓一,金钲一,鼓左钲右。至黄麾,有左右金吾卫果毅都尉二人主大角百二
十,横行十重;鼓吹丞二人,典事二人骑从。
次后部鼓吹:羽葆鼓十二,歌、箫、笳次之;铙鼓十二,歌、箫、笳次之;
小横吹百二十,笛、萧、觱篥、笳、桃皮觱篥次之。凡歌、箫、笳工各二十四人,
主帅四人,笛、箫、觱篥、笳、桃皮觱篥工各二十四人。
法驾,减太常卿、司徒、兵部尚书、白鹭车、辟恶车、大辇、五副路、安车、
四望车,又减属车四,清游队、持鈒沄、玄武队皆减四之一,鼓吹减三之一。
小驾,又减卿史大夫、指南车、记里鼓车、鸾旗车、皮轩车、象革木三路、
耕根车、羊车、黄钺车、豹尾车、属车、小辇、小舆,诸队及鼓吹减大驾之半。
凡鼓吹五部:一鼓吹,二羽葆,三铙吹,四大横吹,五小横吹,总七十五曲。
鼓吹部有扛鼓、大鼓、金钲小鼓、长鸣、中鸣。扛鼓十曲:一《警雷震》,
二《猛兽骇》,三《鸷鸟击》,四《龙媒蹀》,五《灵夔吼》,六《雕鹗争》,
七《壮士怒》,八《熊罴吼》,九《石坠崖》,十《波荡壑》。大鼓十五曲,严
用三曲:一《元驎合逻》,二《元驎他固夜》、三《元驎跋至虑》。警用十二曲:
一《元咳大至游》,二《阿列乾》,三《破达析利纯》,四《贺羽真》,五《鸣
都路跋》,六《他勃鸣路跋》,七《相雷析追》,八《元咳赤赖》,九《赤咳赤
赖》,十《吐咳乞物真》,十一《贪大讦》,十二《贺粟胡真》。小鼓九曲:一
《渔阳》,二《鸡子》,三《警鼓》,四《三鸣》,五《合节》,六《覆参》,
七《步鼓》,八《南阳会星》,九《单摇》。皆以为严、警,其一上马用之。长
鸣一曲三声:一《龙吟声》,二《彪吼声》,三《河声》。中鸣一曲三声:一《
荡声》,二《牙声》,三《送声》。
羽葆部十八曲:一《太和》,二《休和》,三《七德》,四《驺虞》,五
《基王化》,六《纂唐风》,七《厌炎精》,八《肇皇运》,九《跃龙飞》,十
《殄马邑》,十一《兴晋阳》,十二《济渭险》,十三《应圣期》,十四《御宸
极》,十五《宁兆庶》,十六《服遐荒》,十七《龙池》,十八《破阵乐》。
铙吹部七曲:一《破阵乐》,二《上车》,三《行车》,四《向城》,五《
平安》,六《欢乐》,七《太平》。
大横吹部有节鼓二十四曲:一《悲风》,二《游弦》,三《间弦明君》,四
《吴明君》,五《古明君》,六《长乐声》,七《五调声》,作《乌夜啼》,九
《望乡》,十《跨鞍》,十一《间君》,十二《瑟调》,十三《止息》,十四《
天女怨》,十五《楚客》,十六《楚妃叹》,十七《霜鸿引》。十八《楚歌》,
十九《胡笳声》,二十《辞汉》,二十一《对月》,二十二《胡笳明君》,二十
三《湘妃怨》,二十四《沈湘》。
小横吹部有角、笛、箫、笳、觱篥、桃皮觱篥六种,曲名失传。
伶工谓夜警为严。凡大驾严,夜警十二曲,中警三曲,五更严三遍。天子谒
郊庙,夜五鼓过半,奏四严;车驾至桥,复奏一严。元和初,礼仪使高郢建议罢
之。
历代献捷必有凯歌,太宗平东都,破宋金刚,执贺鲁,克高丽,皆备军容,
凯歌入京都,然其礼仪不传。太和初,有司奏:“命将征讨,有大功,献俘馘,
则神策兵卫于门外,如献俘仪。凯乐用铙吹二部,笛、觱篥、箫、笳、铙鼓,皆
工二人,歌工二十四人,乘马执乐,阿列如卤簿。鼓吹令、丞前导,分行俘馘之
前。将入都门,鼓吹振作,奏《破阵乐》、《应圣期》、《贺朝欢》、《君臣同
庆乐》等四曲。至太社、太庙门外,陈而不作。吉献礼毕,乐作。至御楼前,陈
兵仗于旌门外二十步,乐工步行,兵部尚书介胃执钺,于旌门中路前导,协律郎
二人执麾,门外分导,太常卿跪请奏凯乐。乐阕,太常卿跪奏‘乐毕’。兵部尚
书、太常卿退,乐工立于旌门外,引俘馘入献,及称贺,俘囚出,乃退。”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作者【欧阳修】更多作品:
《六一诗话》六一诗话
《新五代史》新五代史
《欧阳修集》欧阳修集
《洛阳牡丹记》洛阳牡丹记
《千家诗》七言律诗 答丁元珍
《全宋词》卷015.【西湖念语】
《全宋词》卷015.【采桑子】
《全宋词》卷015.【采桑子】
《全宋词》卷015.【采桑子】
《全宋词》卷015.【采桑子】
《全宋词》卷015.【采桑子】
《全宋词》卷015.【采桑子】
《全宋词》卷015.【采桑子】
《全宋词》卷015.【采桑子】
《全宋词》卷015.【采桑子】
《全宋词》卷015.【采桑子】
《全宋词》卷015.【采桑子】
《全宋词》卷015.【采桑子】
《全宋词》卷015.【采桑子】
《全宋词》卷015.【朝中措】(送刘仲原甫出守维扬)
《全宋词》卷015.【长相思】
《全宋词》卷015.【长相思】
《全宋词》卷015.【长相思】
《全宋词》卷015.【诉衷情】(眉意)
《全宋词》卷015.【踏莎行】
《全宋词》卷015.【踏莎行】
《全宋词》卷015.【望江南】
《全宋词》卷015.【减字木兰花】
《全宋词》卷015.【减字木兰花】
《全宋词》卷015.【减字木兰花】
《全宋词》卷015.【减字木兰花】
《全宋词》卷015.【减字木兰花】
《全宋词》卷015.【生查子】
《全宋词》卷015.【生查子】
《全宋词》卷015.【清商怨】
《全宋词》卷015.【阮郎归】
《全宋词》卷015.【阮郎归】
《全宋词》卷015.【蝶恋花】(一名凤栖梧,又名鹊踏枝)
《全宋词》卷015.【蝶恋花】
《全宋词》卷015.【蝶恋花】
《全宋词》卷015.【蝶恋花】
《全宋词》卷015.【蝶恋花】
《全宋词》卷015.【蝶恋花】
《全宋词》卷015.【蝶恋花】
《全宋词》卷015.【蝶恋花】
《全宋词》卷015.【蝶恋花】
《全宋词》卷015.【蝶恋花】
《全宋词》卷015.【蝶恋花】
《全宋词》卷015.【蝶恋花】
《全宋词》卷015.【蝶恋花】
《全宋词》卷015.【蝶恋花】
《全宋词》卷015.【蝶恋花】
《全宋词》卷015.【蝶恋花】
《全宋词》卷015.【渔家傲】
《全宋词》卷015.【渔家傲】
《全宋词》卷015.【渔家傲】(与赵康靖公)
《全宋词》卷015.【渔家傲】
《全宋词》卷015.【渔家傲】
《全宋词》卷015.【渔家傲】
《全宋词》卷015.【渔家傲】
《全宋词》卷015.【渔家傲】
《全宋词》卷015.【渔家傲】
《全宋词》卷015.【渔家傲】
《全宋词》卷015.【渔家傲】
《全宋词》卷015.【渔家傲】
《全宋词》卷015.【渔家傲】
《全宋词》卷015.【渔家傲】(七夕)
《全宋词》卷015.【渔家傲】
《全宋词》卷015.【渔家傲】
《全宋词》卷015.【渔家傲】
《全宋词》卷015.【渔家傲】
《全宋词》卷015.【渔家傲】
《全宋词》卷015.【渔家傲】
《全宋词》卷015.【玉楼春】(题上林后亭一名木兰花令)
《全宋词》卷015.【玉楼春】
《全宋词》卷015.【玉楼春】
《全宋词》卷015.【玉楼春】
《全宋词》卷015.【玉楼春】
《全宋词》卷015.【玉楼春】
《全宋词》卷015.【玉楼春】
《全宋词》卷015.【玉楼春】
《全宋词》卷015.【玉楼春】
《全宋词》卷015.【玉楼春】
《全宋词》卷015.【玉楼春】
《全宋词》卷015.【玉楼春】
《全宋词》卷015.【玉楼春】
《全宋词》卷015.【玉楼春】
《全宋词》卷015.【玉楼春】
《全宋词》卷015.【玉楼春】
《全宋词》卷015.【玉楼春】
《全宋词》卷015.【玉楼春】
《全宋词》卷015.【玉楼春】
《全宋词》卷015.【玉楼春】
《全宋词》卷015.【玉楼春】
《全宋词》卷015.【玉楼春】
《全宋词》卷015.【玉楼春】
《全宋词》卷015.【玉楼春】
《全宋词》卷015.【玉楼春】
《全宋词》卷015.【玉楼春】(子规)
《全宋词》卷015.【玉楼春】
《全宋词》卷015.【玉楼春】
《全宋词》卷015.【玉楼春】
《全宋词》卷015.【渔家傲】
《全宋词》卷015.【渔家傲】
《全宋词》卷015.【渔家傲】
《全宋词》卷015.【渔家傲】
《全宋词》卷015.【渔家傲】
《全宋词》卷015.【渔家傲】
《全宋词》卷015.【渔家傲】
《全宋词》卷015.【渔家傲】
《全宋词》卷015.【渔家傲】
《全宋词》卷015.【渔家傲】
《全宋词》卷015.【渔家傲】
《全宋词》卷015.【渔家傲】
《全宋词》卷015.【渔家傲】
《全宋词》卷015.【渔家傲】
《全宋词》卷015.【渔家傲】
《全宋词》卷015.【渔家傲】
《全宋词》卷015.【渔家傲】
《全宋词》卷015.【渔家傲】
《全宋词》卷015.【渔家傲】
《全宋词》卷015.【渔家傲】
《全宋词》卷015.【渔家傲】
《全宋词》卷015.【渔家傲】
《全宋词》卷015.【渔家傲】
《全宋词》卷015.【南歌子】
《全宋词》卷015.【御街行】
《全宋词》卷015.【桃源忆故人】(一名虞美人影)
《全宋词》卷015.【桃源忆故人】
《全宋词》卷015.【临江仙】
《全宋词》卷015.【临江仙】
《全宋词》卷015.【圣无忧】
《全宋词》卷015.【浪淘沙】
《全宋词》卷015.【浪淘沙】
《全宋词》卷015.【浪淘沙】
《全宋词》卷015.【浪淘沙】
《全宋词》卷015.【浪淘沙】
《全宋词》卷015.【定风波】
《全宋词》卷015.【定风波】
《全宋词》卷015.【定风波】
《全宋词》卷015.【定风波】
《全宋词》卷015.【定风波】
《全宋词》卷015.【定风波】
《全宋词》卷015.【蓦山溪】
《全宋词》卷015.【浣溪沙】
《全宋词》卷015.【浣溪沙】
《全宋词》卷015.【浣溪沙】
《全宋词》卷015.【浣溪沙】
《全宋词》卷015.【浣溪沙】
《全宋词》卷015.【浣溪沙】
《全宋词》卷015.【浣溪沙】
《全宋词》卷015.【浣溪沙】
《全宋词》卷015.【浣溪沙】
《全宋词》卷015.【御带花】
《全宋词》卷015.【虞美人】
《全宋词》卷015.【鹤冲天】
《全宋词》卷015.【夜行船】
《全宋词》卷015.【夜行船】
《全宋词》卷015.【洛阳春】
《全宋词》卷015.【雨中花】
《全宋词》卷015.【越溪春】
《全宋词》卷015.【贺圣朝影】
《全宋词》卷015.【洞天春】
《全宋词》卷015.【忆汉月】
《全宋词》卷015.【清平乐】
《全宋词》卷015.【凉州令】(东堂石榴)
《全宋词》卷015.【南乡子】
《全宋词》卷015.【南乡子】
《全宋词》卷015.【鹊桥仙】
《全宋词》卷015.【圣无忧】
《全宋词》卷015.【摸鱼儿】
《全宋词》卷015.【少年游】
《全宋词》卷015.【少年游】
《全宋词》卷015.【少年游】
《全宋词》卷015.【鹧鸪天】
《全宋词》卷015.【千秋岁】
《全宋词》卷015.【千秋岁】
《全宋词》卷015.【醉蓬莱】
《全宋词》卷015.【于飞乐】
《全宋词》卷015.【鼓笛慢】
《全宋词》卷015.【看花回】
《全宋词》卷015.【蝶恋花】
《全宋词》卷015.【蝶恋花】(咏枕儿)
《全宋词》卷015.【蝶恋花】
《全宋词》卷015.【蝶恋花】
《全宋词》卷015.【武陵春】
《全宋词》卷015.【梁州令】
《全宋词》卷015.【渔家傲】
《全宋词》卷015.【渔家傲】
《全宋词》卷015.【渔家傲】
《全宋词》卷015.【渔家傲】
《全宋词》卷015.【渔家傲】
《全宋词》卷015.【一斛珠】
《全宋词》卷015.【惜芳时】
《全宋词》卷015.【洞仙歌令】
《全宋词》卷015.【洞仙歌令】
《全宋词》卷015.【鹊踏枝】
《全宋词》卷015.【品令】
《全宋词》卷015.【燕归梁】
《全宋词》卷015.【燕归梁】
《全宋词》卷015.【圣无忧】
《全宋词》卷015.【锦香囊】
《全宋词》卷015.【系裙腰】
《全宋词》卷015.【阮郎归】
《全宋词》卷015.【阮郎归】
《全宋词》卷015.【阮郎归】
《全宋词》卷015.【怨春郎】
《全宋词》卷015.【滴滴金】
《全宋词》卷015.【卜算子】
《全宋词》卷015.【感庭秋】
《全宋词》卷015.【满路花】
《全宋词》卷015.【好女儿令】
《全宋词》卷015.【南乡子】
《全宋词》卷015.【南乡子】
《全宋词》卷015.【踏莎行】
《全宋词》卷015.【踏莎行】
《全宋词》卷015.【诉衷情】
《全宋词》卷015.【诉衷情】
《全宋词》卷015.【恨春迟】
《全宋词》卷015.【盐角儿】
《全宋词》卷015.【盐角儿】
《全宋词》卷015.【忆秦娥】
《全宋词》卷015.【少年游】
《全宋词》卷015.【踏莎行慢】
《全宋词》卷015.【蕙香囊】
《全宋词》卷015.【玉楼春】
《全宋词》卷015.【玉楼春】(印眉)
《全宋词》卷015.【玉楼春】
《全宋词》卷015.【玉楼春】
《全宋词》卷015.【玉楼春】
《全宋词》卷015.【定风波】
《全宋词》卷015.【减字木兰花】
《全宋词》卷015.【减字木兰花】
《全宋词》卷015.【迎春乐】
《全宋词》卷015.【一落索】
《全宋词》卷015.【夜行船】
《全宋词》卷015.【夜行船】
《全宋词》卷015.【望江南】
《全宋词》卷015.【望江南】
《全宋词》卷015.【宴瑶池】
《全宋词》卷015.【解仙佩】
《全宋词》卷015.【渔家傲】
《全宋词》卷015.【少年游】
《全宋词》卷015.【桃源忆故人】
《全宋词》卷015.【阮郎归】
《全宋词》卷015.【归自谣】
《全宋词》卷015.【归自谣】
《全宋词》卷015.【归自谣】
《全宋词》卷015.【长相思】
《全宋词》卷015.【瑞鹧鸪】(此词本李商隐诗,公尝笔于扇云,可入此腔歌之)
《全宋词》卷015.【阮郎归】
《全宋词》卷015.【阮郎归】
《全宋词》卷015.【蝶恋花】
《全宋词》卷015.【蝶恋花】
《全宋词》卷015.【蝶恋花】
《全宋词》卷015.【应天长】
《全宋词》卷015.【应天长】
《全宋词》卷015.【应天长】
《全宋词》卷015.【清平乐】
《全宋词》卷015.【芳草渡】
《全宋词》卷015.【更漏子】
《全宋词》卷015.【贺明朝】
《全宋词》卷015.【一斛珠】
《全宋词》卷015.【南乡子】
《全宋词》卷015.【浣溪沙】
《全宋词》卷015.【江神子】
《全宋词》卷015.【舞春风】
《全宋词》卷015.【望梅花】
《全宋词》卷015.【千秋岁】(春恨)
《全宋词》卷015.【献衷心】



国学书库首页 国学电子书下载
 
2010-2025 全球华人国学经典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