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书库书法迷书法集书法导航书法家篆刻字库书法字体五体书古风书甲骨文古印篆书篆体光明书集美书33书法毛笔字钢笔字多体书花鸟字書法视频集字字形大字篆刻之家国学古籍中医象棋游戏电子书商城网站修改起名识字英语印章签名硬筆字字体下载免费字体中文字体英文字体P图宝Ai矢量阿弥陀佛意见反馈安全网站捐赠
默认设置 字号

卷二十三上 志第十三上
书名:新唐书    作者:欧阳修、宋祁等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仪卫上
唐制,天子居曰“衙”,行曰“驾”,皆有卫有严。羽葆、华盖、旌旗、罕
毕、车马之众盛矣,皆安徐而不哗。其人君举动必以扇,出入则撞钟,庭设乐宫,
道路有卤簿、鼓吹。礼官百司必备物而后动,盖所以为慎重也。故慎重则尊严,
尊严则肃恭。夫仪卫所以尊君而肃臣,其声容文采,虽非三代之制,至其盛也,
有足取焉。
衙。
凡朝会之仗,三卫番上,分为五仗,号衙内五卫:一曰供奉仗,以左右卫为
之;二曰亲仗,以亲卫为之;三曰勋仗,以勋卫为之;四曰翊仗,以翊卫为之;
皆服鹖冠、绯衫裌;五曰散手仗,以亲、勋、翊卫为之,服绯施裲裆,绣野
马;皆带刀捉仗,列坐于东西廊下。
每月以四十六人立内廊阁外,号曰内仗。以左右金吾将军当上,中郎将一人
押之,有押官,有知队仗官。朝堂置左右引驾三卫六十人,以左右卫、三卫年长
强直能纠劾者为之,分五番。有引驾佽飞六十六人,以佽飞、越骑、步射为之,
分六番,每番皆有主帅一人。坐日引驾升殿,金吾大将军各一人押之,号曰押引
驾官。中郎将、郎将各一人,检校引驾事。又有千牛仗,以千牛备身、备身左右
为之。千牛备身冠进德冠、服袴褶;备身左右服如三卫。皆执御刀、弓箭,升殿
列御座左、右。
内外诸门以排道人带刀捉仗而立,号曰立门仗。宣政左右门仗、内仗,皆分
三番而立,号曰交番仗。诸卫有挟门队、长枪队。承天门内则左、右卫挟门队列
东、西廊下,门外则左、右骁卫门队列东、西廊下。长乐、永安门内则左、右威
卫挟门队列东、西廊下,门外则左、右领军卫挟门队列东、西廊下。嘉德门内则
左、右武卫挟门队列东、西廊下。车驾出皇城,则挟门队皆从。长枪队有漆枪、
木枪、白杆枪、朴头枪。
每夜,第一冬黡,诸队仗佩弓箭、胡禄,出铺立廊下,按槊,张弓、捻
箭、彀弩。第二冬黡后,击钟讫,持更者举槊,钟声绝则解仗。一点,持更
人按槊,持弓者稳箭唱号,诸卫仗队皆分更行探。宿卫门阁仗队,鍪、甲、蕞,
擐左襻,余仗队唯持更人蕞一具,供奉、散手仗亦持更、蕞、甲。
每朝,第一冬黡讫,持更卸皆举,张弓者摄箭收弩,立门队及诸队仗皆
立于廊下。第二冬黡声绝,按槊、弛弓、收铺,诸门挟门队立于阶下。复一
刻,立门仗皆复旧,内外仗队立于阶下。
元日、冬至大朝会、宴见蕃国王,则供奉仗、散手仗立于殿上;黄麾仗、乐
县、五路、五副路、属车、舆辇、繖二、翰一,陈于庭;扇一百五十有六,三
卫三百人执之,陈于两厢。
黄麾仗,左、右厢各十二部,十二行。第一行,长戟,六色氅,领军卫赤氅,
威卫青氅、黑氅,武卫鹜氅、骁卫白氅,左右卫黄氅,黄地云花袄、冒。第二行,
仪锽,五色幡,赤地云花袄、冒。第三行,大槊,小孔雀氅,黑地云花袄,冒。
第四行,小戟、刀、楯,白地云花袄、冒。第五行,短戟,大五色鹦鹉毛氅,青
地云花袄、冒。第六行,细射弓箭,赤地四色云花袄、冒。第七行,小槊,小五
色鹦鹉毛氅,黄地云花袄、冒。第八行,金花朱滕络楯刀,赤地云花袄、冒。第
九行,戎,鸡毛氅,黑地云花袄、冒。第十行,细射弓箭,白地云花袄、冒。第
十一行,大鋋,白毦,青地云花袄、冒。第十二行,金花绿滕络楯刀,赤地四色
云花袄、冒。十二行皆有行滕、鞋、袜。
前黄麾仗,首左右厢各一部,部十二行,行十人,左右领军卫折冲都尉各一
人,领主帅各十人,师子袍、冒。次左右厢皆一部,部十二行,行十人,左右威
卫果毅都尉各一人,领主帅各十人,豹文袍、帽。次厢各一部,部十二行,行十
人,左右武卫折冲都尉各一人,主帅各十人。次厢各一部,部十二行,行十人,
左右卫折冲都尉各一人,主帅各十人。次当御厢各一部,部十二行,行十人,左
右卫果毅都尉各一人,主帅各十人。次后厢各一部,部十二行,行十人,左右骁
卫折冲都尉各一人,主帅各十人。次后厢各一部,部十二行,行十人,左右武卫
果毅都尉各一人。主帅各十人。次后左右厢各一部,部十二行,行十人,左右威
卫折冲都尉各一人,主帅各十人。次后左右厢各一部,部十二行,行十人,左右
威卫果毅都尉各一人,主帅各十人。次后左右厢各一部,部十二行,行十人,左
右领军卫果毅都尉各一人,主帅各十人。次尽后左右厢,军卫、主帅各十人护后,
被师子文袍冒。
左右领军卫黄麾仗,首尾厢皆绛引幡,二十引前,十掩后。十厢各独揭鼓十
二重,重二人,赤地云花袄、冒,行滕、鞋、袜,居黄麾仗外。每黄麾仗一部,
鼓一,左右卫、左右骁卫、左右武卫、左右威卫将军各一人,大将军各一人,左
右领军卫大将军各一人检校,被绣袍。
次左右卫黄旗仗,立于两阶之次,鍪、甲、弓、箭、刀、楯皆黄,队有主帅
以下四十人,皆戎服,被大袍,二人引旗,一人执,二人夹,二十人执槊,余佩
弩、弓箭。第一麟旗队,第二角端旗队,第三赤熊旗队,折冲都尉各一人检校,
戎服,被大袍,佩弓箭、横刀。又有夹毂队,厢各六队,队三十人,胡木鍪、毦、
蜀铠、悬铃、覆膊、锦臂、白行滕、紫带、鞋袜,持、楯、刀;厢各折冲
都尉一人、果毅都尉二人检校,冠进德冠,被紫绦连甲、绯绣葵花文袍。第一
队、第四队,朱质鍪、铠,绯绔。第二队、第五队,白质鍪、铠,紫绔。第三队、
第六队,黑质鍪、铠,皂绔。
次左右骁卫赤旗仗,坐于东西廊下,鍪、甲、弓、箭、刀、楯皆赤,主帅以
下如左右卫。第一凤旗队,第二飞黄旗队,折冲都尉各一人检校。第三吉利旗队,
第四兕旗队,第五太平旗队,果毅都尉各一人检校。
又有亲、勋、翊卫仗,厢各三队压角,队皆有旗,一人执,二人引,二人夹,
校尉以下翊卫以上三十五人,皆平巾帻、绯裲裆、大口绔,带横刀;执槊二十
人,带弩四人,带弓箭十一人。第一队凤旗,大将军各一人主之。第二队飞黄旗,
将军各一人主之。第三队吉利旗,郎将一人主之。
次左右武卫白旗仗,居骁卫之次,鍪、甲、弓、箭、刀、楯皆白,主帅以下
如左右卫。第一五牛旗队,黄旗居内,赤、青居左,白、黑居右,各八人执。第
二飞麟旗队,第三駃騠旗队,第四鸾旗队,果毅都尉各一人检校。第五犀牛
旗队,第六鵕鸃旗队,第七骐驎旗队,第八騼<马蜀>旗队,折冲都尉各一人检校。
持鈒沄,果毅都尉各一人、校尉二人检校。前队执银装长刀,紫黄绶纷。绛引幡
一、金节十二,分左右。次罕、毕、朱雀幢、叉,青龙、白虎幢、道盖、叉,各
一。自绛引幡以下,执者服如黄麾。执罕、毕及幢者,平陵冠、朱衣、革带。左
罕右毕,左青龙右白虎。称长一人,出则告警,服如黄麾。鈒、戟队各一百四十
四人,分左右三行应跸,服如黄麾。果毅执青龙等旗,将军各一人检校;旅帅二
人执银装长刀,紫黄绶纷,检校后队。
次左右威卫黑旗仗,立于阶下,鍪、甲、弓、箭、楯、槊皆黑,主帅以下如
左右卫。第一黄龙负图旗队,第二黄鹿旗队,第三驺牙旗队,第四苍乌旗队,果
毅都尉各一人检校。
次左右领军卫青旗仗,居威卫之次,鍪、甲、弓、箭、楯、皆青,主
帅以下如左右卫。第一应龙旗队,第二玉马旗队,第三三角兽旗队,果毅都尉各
一人检校;第四白狼旗队,第五龙马旗队,第六金牛旗队,折冲都尉各一人检校。
又有殳仗、步甲队,将军各一人检校。殳仗左右厢千人,厢别二百五十人执
殳,二百五十人执叉,皆赤地云花袄、冒,行滕、鞋袜。殳、叉以次相间。左右
领军卫各一百六十人,左右武卫各一百人,左右威卫、左右骁卫、左右卫各八十
人。左右厢有主帅三十八人,平巾帻、绯裲裆、大口绔,执仪刀。厢有左右卫
各三人,左右骁卫、左右武卫、左右威卫、左右领军卫各四人,以主殳仗,被豹
文袍、冒;领军卫、师子文袍。步甲队从左右厢各四十八,前后皆二十四。每队
折冲都尉一人主之,被绣袍。每队一人,戎服大袍,带横刀,执旗;二人引,二
人夹,皆戎服大袍,带弓箭横刀。队别三十人,被甲、臂韝、行滕、鞋袜。每一
队鍪、甲、覆膊、执弓箭,一队胡木鍪及毦、蜀铠、覆膊,执刀、楯、相
间。第一队,赤质鍪、甲,赤弓、箭,折冲都尉各一人主之,执鹖鸡旗。第二队,
赤质鍪、铠,赤刀、楯、,果毅都尉各一人主之,执豹旗。第三队,青质
鍪、甲,青弓、箭,折冲都尉各一人主之。第四队,青质鍪、铠,青刀、楯、
,果毅都尉各一人主之。第五队,黑质鍪、甲,黑弓、箭,左右威卫折冲
都尉各一人主之。第六队,黑质鍪、铠,黑刀、楯、,果毅都尉各一人主
之。第七队,白质鍪、甲,白弓、箭,左右武卫折冲都尉各一人主之。第八队,
白质鍪、铠,白刀、楯、果毅都尉各一人主之。第九队,黄质鍪、甲,黄
弓、箭,左右骁卫折冲都尉各一人主之。第十队,黄质鍪、铠,黄刀、楯、
,果毅都尉各一人主之。第十一队,黄质鍪、甲,黄弓、箭,左右卫折冲
都尉各一人主之。第十二队,黄质鍪、铠,黄刀、楯、,果毅都尉各一人
主之。次后第一队,黄质鍪、铠,黄刀、楯、,左右卫折冲都尉各一人主
之。至第十二队与前同。
次左右金吾卫辟邪旗队,折冲都尉各一人检校。又有清游队、朱雀队、玄武
队。清游队建白泽旗二,各一人执,带横刀;二人引,二人夹,皆带弓箭、横刀。
左右金吾卫折冲都尉各一人,带弓箭、横刀,各领四十人,皆带横刀,二十人持
槊,四人持弩,十六人带弓箭。朱雀队建朱雀旗,一人执,引、夹皆二人,金吾
卫折冲都尉一人主之,领四十人,二十人持槊,四人持弩,十六人带弓箭,又二
人持槊,皆佩横刀,槊以黄金涂末。龙旗十二,执者戎服大袍,副
竿二,各一人执,戎服大袍,分左右,果毅都尉各一人主之。大将军各一人检校
二队。玄武队建玄武旗,一人执,二人引,二人夹,平巾帻、黑裲裆、黑裌、
大口绔,左右金吾卫折冲都尉各一人主之,各领五十人,持槊二十五人,持弩五
人,带弓箭二十人,又二人持槊。诸卫挟门队、长枪队与诸队相间。
朝日,殿上设黼扆、蹑席、熏炉、香案。御史大夫领属官至殿西庑,从官朱
衣传呼,促百官就班,文武列于两观。监察御史二人立于东、西朝堂砖道以涖
之。平明,传点毕,内门开。监察御史领百官入,夹阶,监门校尉二人执门籍,
曰:“唱籍”。既视籍,曰:“在”。入毕而止。次门亦如之。序班于通乾、观
象门南,武班居文班之次。入宣政门,文班自东门而入,武班自西门而入,至阁
门亦如之。夹阶校尉十人同唱,入毕而止。宰相、两省官对班于香案前,百官班
于殿庭左右,巡使二人分涖于钟鼓楼下,先一品班,次二品班,次三品班,次
四品班,次五品班。每班尚书省官为首。武班供奉者立于横街之北,次千牛中郎
将,次千牛将军,次过状中郎将一人,次接状中郎将一人,次押柱中郎将一人,
次押柱中郎一人,次排阶中郎将一人,次押散手仗中郎将一人,次左右金吾卫大
将军。凡殿中省监、少监,尚衣、尚舍、尚辇奉御,分左右随繖、扇而立。东
宫官居上台官之次,王府官又次之,唯三太、三少、宾客、庶子、王傅随本品。
侍中奏“外办”,皇帝步出西序门,索扇,扇合。皇帝升御座,扇开。左右留扇
各三。左右金吾将军一人奏“左右厢内外平安”。通事舍人赞宰相两省官再拜,
升殿。内谒者承旨唤仗,左右羽林军勘以木契,自东西阁而入。内侍省五品以上
一人引之,左右卫大将军、将军各一人押之。二十人以下入,则不带仗。三十人
入,则左右厢监门各二人,千牛备身各四人,三卫各八人,金吾一人。百人入,
则左右厢监门各六人,千牛备身各四人,三卫三十三人,金吾七人。二百人,则
增以左右武卫、威卫、领军卫、金吾卫、翊卫等。凡仗入,则左右厢加一人监捉
永巷,御刀、弓箭。及三卫带刀入,则曰:“仗入”;三卫不带刀而入,则曰“
监引入”。朝罢,皇帝步入东序门,然后放仗。内外仗队,七刻乃下。常参、辍
朝日,六刻即下。宴蕃客日,队下,复立半仗于两廊。朔望受朝及蕃客辞见,加
纛、槊沄,仪仗减半。凡千牛仗立,则全仗立。太阳亏,昏尘大雾,则内外诸门
皆立仗。泥雨,则延三刻传点。
驾。
大驾卤簿。天子将出,前二日,太乐令设宫县之乐于庭。昼漏上五刻,驾发。
前发七刻,击一鼓为一严。前五刻,击二鼓为再严,侍中版奏“请中严”。有司
陈卤簿。前二刻,击三鼓为三严,诸卫各督其队与鈒、戟以次入陈殿庭。通事舍
人引群官立朝堂,侍中、中书令以下奉迎于西阶。侍中负宝,乘黄令进路于太极
殿西阶,南向;千牛将军一人执长刀立路前,北向;黄门侍郎一人立侍臣之前;
赞者二人。既外办,太仆卿摄衣而升,正立执辔。天子乘舆以出,降自西阶,曲
直华盖,警跸,侍卫。千牛将军前执辔,天子升路,太仆卿授绥,侍中、中书令
以下夹侍。黄门侍郎前奏“请发”。銮驾动,警跸,鼓传音,黄门侍郎与赞者夹
引而出,千牛将军夹路而趋。
驾出承天门,侍郎乘马奏“驾少留,敕侍臣乘马”。侍中前承制,退称:“
制曰可”。黄门侍郎退称:“侍臣乘马。”赞者承传,侍臣皆乘。侍卫之官各督
其属左右翊驾,在黄麾内。符宝郎奉六宝与殿中后部从,在黄钺内。侍中、中书
令以下夹侍路前,赞者在供奉官内。侍臣乘毕,侍郎奏“请车右升”。侍中前承
制,退称:“制曰可”。侍郎复位,千牛将军升。侍郎奏“请发”。万年县令先
导,次京兆牧、太常卿、司徒、御史大夫、兵部尚书,皆乘路,卤簿如本品。
次清游队。次左右金吾卫大将军各一人,带弓箭横刀,检校龙旗以前朱雀等
队,各二人持槊,骑夹。次左右金吾卫果毅都尉各一人,带弓箭横刀,领
夹道铁甲佽飞。次虞候佽飞四十八骑,平巾帻、绯裲裆、大口绔,带弓箭、横
刀,夹道分左右,以属黄麾仗。次外铁甲佽飞二十四人,带弓箭、横刀,甲骑具
装,分左右厢,皆六重,以属步甲队。
次朱雀队。次指南车、记里鼓车、白鹭车、鸾旗车、辟恶车、皮轩车,皆四
马,有正道匠一人,驾士十四人,皆平巾帻、大口绔、绯衫。太卜令一人,居辟
恶车,服如佽飞,执弓箭。左金吾卫队正一人,居皮轩车,服平巾帻、绯裲裆,
银装仪刀,紫黄绶纷,执弩。次引驾十二重,重二人,皆骑,带横刀。自皮轩车
后,属于细仗前,槊、弓箭相间,左右金吾卫果毅都尉各一人主之。次鼓吹。次
黄麾仗一,执者武弁、朱衣、革带,二人夹。次殿中侍御史二人导。次太史监一
人,书令史一人,骑引相风、行漏舆。次相风舆,正道匠一人,舆士八人,服如
正道匠。次扛鼓、金钲,司辰、典事匠各一人,刻漏生四人,分左右。次行漏生,
正道匠一人,舆士十四人。
次持鈒前队。次御马二十四,分左右,各二人驭。次尚乘奉御二人,书令史
二人,骑从。
次左青龙右白虎旗,执者一人,服如正道匠,引、夹各二人,皆骑。次左右
卫果毅都尉各一人,各领二十五骑,二十人执槊,四人持弩,一人带弓箭,行仪
刀仗前。次通事舍人,四人在左,四人在右。侍御史,一人在左,一人在右。御
史中丞,一人在左,一人在右。左拾遗一人在左,右拾遗一人在右。左补阙一人
在左,右补阙一人在右。起居郎一人在左,起居舍人一人在右。谏议大夫,一人
在左,一人在右。给事中二人在左,中书舍人二人在右。黄门侍郎二人在左,中
书侍郎二人在右。左散骑常侍一人在左,右散骑常侍一人在右。侍中二人在左,
中书令二人在右。通事舍人以下,皆一人从。次香蹬一,有衣,绣以黄龙,执者
四人,服如折冲都尉。
次左右卫将军二人,分左右,领班剑、仪刀,各一人从。次班剑、仪刀,左
右厢各十二行:第一左右卫亲卫各五十三人,第二左右卫亲卫各五十五人,第三
左右卫勋卫各五十七人,第四左右卫勋卫各五十九人,各执金铜装班剑,纁朱绶
纷;第五左右卫翊卫各六十一人,第六左右卫翊卫各六十三人,第七左右卫翊卫
各六十五人,第八左右骁卫各六十七人,各执金铜装仪刀,绿綟绶纷;第九左
右武卫翊卫各六十九人,第十左右威卫翊卫各七十一人,第十一左右领军卫翊卫
各七十三人,第十二左右金吾卫翊卫各七十五人,各执银装仪刀,紫黄绶纷。自
第一行有曲折三人陪后门,每行加一人,至第十二行曲折十四人。
次左右厢,诸卫中郎将主之,执班剑、仪刀,领亲、勋、翊卫。次左右卫郎
将各一人,皆领散手翊卫三十人,佩横刀,骑,居副仗槊翊卫内。次左右骁卫郎
将各一人,各领翊卫二十八人,甲骑具装,执副仗槊,居散手卫外。次左右卫供
奉中郎将,郎将四人,各领亲、勋、翊卫四十八人,带横刀,骑,分左右,居三
卫仗内。
次玉路,驾六马,太仆卿驭之,驾士三十二人。凡五路,皆有副。驾士皆平
巾帻、大口绔,衫从路色。玉路,服青衫。千牛卫将军一人陪乘,执金装长刀,
左右卫大将军各一人骑夹,皆一人从,居供奉官后。次千牛卫将军一人,中郎将
二人,皆一人从。次千牛备身、备身左右二人,骑,居玉路后,带横刀,执御刀、
弓箭。次御马二,各一人驭。次左右监门校尉二人,骑,执银装仪刀,居后门内。
次衙门旗,二人执,四人夹,皆骑,赤綦袄、黄冒、黄袍。次左右监门校尉
各十二人,骑,执银装仪刀,督后门,十二行,仗头皆一人。次左右骁卫、翊卫
各三队,居副仗槊外。次左右卫夹毂,厢各六队。
次大繖二,执者骑,横行,居衙门后。次雉尾障扇四,执者骑,夹繖。
次腰舆,舆士八人。次小团雉尾扇四,方雉尾扇十二,花盖二,皆执者一人,夹
腰舆。自大繖以下,执者服皆如折冲都尉。次掌辇四人,引辇。次大辇一,主
辇二百人,平巾帻、黄丝布衫、大口绔、紫诞带、紫行滕、鞋袜。尚辇奉御二人,
主腰舆,各书令史二人骑从。次殿中少监一人,督诸局供奉事,一人从。次诸司
供奉官。次御马二十四,各二人驭,分左右。次尚乘直长二人,平巾帻、绯绔褶,
书令史二人骑从,居御马后。
次持鈒沄。次大繖二,雉尾扇八,夹繖左右横行。次小雉尾扇。朱画团
扇,皆十二,左右横行。次花盖二,叉二。次俾倪十二,左右横行。次玄武幢一,
叉一,居绛麾内。次绛麾二,左右夹玄武幢。次细槊十二,孔雀为毦,左右横行,
居绛麾后。自鈒、戟以下,执者服如黄麾仗,唯玄武幢执者服如罕、毕。
次后黄麾,执者一人,夹二人,皆骑。次殿中侍御史二人,分左右,各令史
二人骑从,居黄麾后。次大角。次方辇一,主辇二百人。次小辇一,主辇六十人。
次小舆一,奉舆十二人,服如主辇。次尚辇直长二人,分左右,检校辇舆,皆书
令史二人骑从。次左右武卫五牛旗舆五,赤青居左,黄居中,白黑居右,皆八人
执之,平巾帻、大口绔,衫从旗色,左右威卫队正各一人主之,骑,执银装长刀。
次乘黄令一人,丞一人,分左右,检校玉路,皆府史二人骑从。
次金路、象路、革路、木路,皆驾六马,驾士三十二人。次五副路,皆驾四
马,驾士三十八人。次耕根车,驾六马,驾士三十二人。次安车、四望车,皆驾
四马,驾士二十四人。次羊车,驾果下马一,小史十四人。次属车十二乘,驾牛,
驾士各八人。次门下、史书、秘书、殿中四省局官各一人,骑,分左右夹属车,
各五人从,唯符宝以十二人从。次黄钺车,上建黄钺,驾二马,左武卫队正一人
在车,驾士十二人。次豹尾车,驾二马,左武卫队正一人在车,驾士十二人。次
左右威卫折冲都尉各一人,各领掩后二百人步从,五十人为行,大戟五十人,刀、
楯、五十人,弓箭五十人,弩五十人,皆黑鍪、甲、覆膊、臂韝,横行。
次左右领军卫将军二人,领步甲队及殳仗,各二人执槊槊从。次前后
左右厢步甲队。次左右厢黄麾仗。次左右厢殳仗。
次诸卫马队,左右厢各二十四。自十二旗后,属于玄武队,前后有主帅以下
四十人,皆戎服大袍,二人引旗,一人执,二人夹,二十人执槊,余佩弩、弓箭。
第一辟邪旗,左右金吾卫折冲都尉各一人主之,皆戎服大袍,佩弓箭、横刀,骑;
第二应龙旗,第三玉马旗,第四三角兽旗,左右领军卫果毅都尉各一人主之;第
五黄龙负图旗,第六黄鹿旗,左右威卫折冲都尉各一人主之;第七飞麟旗,第八
駃騠旗,第九鸾旗,左右武卫果毅都尉各一人主之;第十凤旗,第十一飞黄
旗,左右骁卫折冲都尉各一人主之;第十二麟旗,第十三角端旗,以当御,第十
四赤熊旗,左右卫折冲都尉各一人主之;第十五兕旗,第十六太平旗,左右骁卫
果毅都尉各一人主之;第十七犀牛旗,第十八鵕鸃旗,第十九騼<马蜀>旗,左右
武卫折冲都尉各一人主之;第二十驺牙旗,第二十一苍乌旗,左右威卫果毅都尉
各一人主之;第二十二白狼旗,第二十三龙马旗,第二十四金牛旗,左右领军卫
折冲都尉各一人主之;其服皆如第一。
次玄武队。次衙门一,居玄武队前、大戟队后,执者二人,夹四人,皆骑,
分左右,赤綦袄,黄袍,黄冒。次衙门左右厢,厢有五门,执、夹人同上。第一
门,居左右威卫黑质步甲队之后,白质步甲队之前;第二门,居左右卫步甲队之
后,左右领军卫黄麾仗之前;第三门,居左右武卫黄麾仗之后,左右骁卫黄麾仗
之前;第四门,居左右领军卫黄麾仗之后,左右卫步甲队之前;第五门,居左右
武卫白质步甲队之后,黑质步甲队之前。五门别当步甲队黄麾仗前、马队后,各
六人分左右,戎服大袍,带弓箭、横刀。
凡衙门,皆监门校尉六人,分左右,执银装长刀,骑。左右监门卫大将军、
将军、中郎将,厢各巡行。校尉一人,往来检校诸门。中郎将各一人骑从。左右
金吾卫将军循仗检校,各二人执槊骑从。左右金吾卫果毅都尉二人,纠察
仗内不法,各一人骑从。
驾所至,路南向,将军降,立于路右,侍中前奏“请降路”。天子降,乘舆
而入,繖、扇、华盖,侍卫。
驾还,一刻,击一鼓为一严,仗卫还于涂。三刻,击二鼓为再严,将士布队
仗,侍中奏“请中严”。五刻,击三鼓为三严,黄门侍郎奏“请驾发”。鼓传音,
发驾,鼓吹振作。入门,太乐令命击蕤宾之钟,左五钟皆应。鼓柷,奏《采茨》
之乐。至太极门,戛敔,乐止。既入,鼓柷,奏《太和》之乐。回路南向,侍中
请降路,乘舆乃入,繖、扇、侍御、警跸如初。至门,戛吾攵,乐止。皇帝入,
侍中版奏“请解严”。叩钲,将士皆休。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作者【欧阳修】更多作品:
《六一诗话》六一诗话
《新五代史》新五代史
《欧阳修集》欧阳修集
《洛阳牡丹记》洛阳牡丹记
《千家诗》七言律诗 答丁元珍
《全宋词》卷015.【西湖念语】
《全宋词》卷015.【采桑子】
《全宋词》卷015.【采桑子】
《全宋词》卷015.【采桑子】
《全宋词》卷015.【采桑子】
《全宋词》卷015.【采桑子】
《全宋词》卷015.【采桑子】
《全宋词》卷015.【采桑子】
《全宋词》卷015.【采桑子】
《全宋词》卷015.【采桑子】
《全宋词》卷015.【采桑子】
《全宋词》卷015.【采桑子】
《全宋词》卷015.【采桑子】
《全宋词》卷015.【采桑子】
《全宋词》卷015.【朝中措】(送刘仲原甫出守维扬)
《全宋词》卷015.【长相思】
《全宋词》卷015.【长相思】
《全宋词》卷015.【长相思】
《全宋词》卷015.【诉衷情】(眉意)
《全宋词》卷015.【踏莎行】
《全宋词》卷015.【踏莎行】
《全宋词》卷015.【望江南】
《全宋词》卷015.【减字木兰花】
《全宋词》卷015.【减字木兰花】
《全宋词》卷015.【减字木兰花】
《全宋词》卷015.【减字木兰花】
《全宋词》卷015.【减字木兰花】
《全宋词》卷015.【生查子】
《全宋词》卷015.【生查子】
《全宋词》卷015.【清商怨】
《全宋词》卷015.【阮郎归】
《全宋词》卷015.【阮郎归】
《全宋词》卷015.【蝶恋花】(一名凤栖梧,又名鹊踏枝)
《全宋词》卷015.【蝶恋花】
《全宋词》卷015.【蝶恋花】
《全宋词》卷015.【蝶恋花】
《全宋词》卷015.【蝶恋花】
《全宋词》卷015.【蝶恋花】
《全宋词》卷015.【蝶恋花】
《全宋词》卷015.【蝶恋花】
《全宋词》卷015.【蝶恋花】
《全宋词》卷015.【蝶恋花】
《全宋词》卷015.【蝶恋花】
《全宋词》卷015.【蝶恋花】
《全宋词》卷015.【蝶恋花】
《全宋词》卷015.【蝶恋花】
《全宋词》卷015.【蝶恋花】
《全宋词》卷015.【蝶恋花】
《全宋词》卷015.【渔家傲】
《全宋词》卷015.【渔家傲】
《全宋词》卷015.【渔家傲】(与赵康靖公)
《全宋词》卷015.【渔家傲】
《全宋词》卷015.【渔家傲】
《全宋词》卷015.【渔家傲】
《全宋词》卷015.【渔家傲】
《全宋词》卷015.【渔家傲】
《全宋词》卷015.【渔家傲】
《全宋词》卷015.【渔家傲】
《全宋词》卷015.【渔家傲】
《全宋词》卷015.【渔家傲】
《全宋词》卷015.【渔家傲】
《全宋词》卷015.【渔家傲】(七夕)
《全宋词》卷015.【渔家傲】
《全宋词》卷015.【渔家傲】
《全宋词》卷015.【渔家傲】
《全宋词》卷015.【渔家傲】
《全宋词》卷015.【渔家傲】
《全宋词》卷015.【渔家傲】
《全宋词》卷015.【玉楼春】(题上林后亭一名木兰花令)
《全宋词》卷015.【玉楼春】
《全宋词》卷015.【玉楼春】
《全宋词》卷015.【玉楼春】
《全宋词》卷015.【玉楼春】
《全宋词》卷015.【玉楼春】
《全宋词》卷015.【玉楼春】
《全宋词》卷015.【玉楼春】
《全宋词》卷015.【玉楼春】
《全宋词》卷015.【玉楼春】
《全宋词》卷015.【玉楼春】
《全宋词》卷015.【玉楼春】
《全宋词》卷015.【玉楼春】
《全宋词》卷015.【玉楼春】
《全宋词》卷015.【玉楼春】
《全宋词》卷015.【玉楼春】
《全宋词》卷015.【玉楼春】
《全宋词》卷015.【玉楼春】
《全宋词》卷015.【玉楼春】
《全宋词》卷015.【玉楼春】
《全宋词》卷015.【玉楼春】
《全宋词》卷015.【玉楼春】
《全宋词》卷015.【玉楼春】
《全宋词》卷015.【玉楼春】
《全宋词》卷015.【玉楼春】
《全宋词》卷015.【玉楼春】(子规)
《全宋词》卷015.【玉楼春】
《全宋词》卷015.【玉楼春】
《全宋词》卷015.【玉楼春】
《全宋词》卷015.【渔家傲】
《全宋词》卷015.【渔家傲】
《全宋词》卷015.【渔家傲】
《全宋词》卷015.【渔家傲】
《全宋词》卷015.【渔家傲】
《全宋词》卷015.【渔家傲】
《全宋词》卷015.【渔家傲】
《全宋词》卷015.【渔家傲】
《全宋词》卷015.【渔家傲】
《全宋词》卷015.【渔家傲】
《全宋词》卷015.【渔家傲】
《全宋词》卷015.【渔家傲】
《全宋词》卷015.【渔家傲】
《全宋词》卷015.【渔家傲】
《全宋词》卷015.【渔家傲】
《全宋词》卷015.【渔家傲】
《全宋词》卷015.【渔家傲】
《全宋词》卷015.【渔家傲】
《全宋词》卷015.【渔家傲】
《全宋词》卷015.【渔家傲】
《全宋词》卷015.【渔家傲】
《全宋词》卷015.【渔家傲】
《全宋词》卷015.【渔家傲】
《全宋词》卷015.【南歌子】
《全宋词》卷015.【御街行】
《全宋词》卷015.【桃源忆故人】(一名虞美人影)
《全宋词》卷015.【桃源忆故人】
《全宋词》卷015.【临江仙】
《全宋词》卷015.【临江仙】
《全宋词》卷015.【圣无忧】
《全宋词》卷015.【浪淘沙】
《全宋词》卷015.【浪淘沙】
《全宋词》卷015.【浪淘沙】
《全宋词》卷015.【浪淘沙】
《全宋词》卷015.【浪淘沙】
《全宋词》卷015.【定风波】
《全宋词》卷015.【定风波】
《全宋词》卷015.【定风波】
《全宋词》卷015.【定风波】
《全宋词》卷015.【定风波】
《全宋词》卷015.【定风波】
《全宋词》卷015.【蓦山溪】
《全宋词》卷015.【浣溪沙】
《全宋词》卷015.【浣溪沙】
《全宋词》卷015.【浣溪沙】
《全宋词》卷015.【浣溪沙】
《全宋词》卷015.【浣溪沙】
《全宋词》卷015.【浣溪沙】
《全宋词》卷015.【浣溪沙】
《全宋词》卷015.【浣溪沙】
《全宋词》卷015.【浣溪沙】
《全宋词》卷015.【御带花】
《全宋词》卷015.【虞美人】
《全宋词》卷015.【鹤冲天】
《全宋词》卷015.【夜行船】
《全宋词》卷015.【夜行船】
《全宋词》卷015.【洛阳春】
《全宋词》卷015.【雨中花】
《全宋词》卷015.【越溪春】
《全宋词》卷015.【贺圣朝影】
《全宋词》卷015.【洞天春】
《全宋词》卷015.【忆汉月】
《全宋词》卷015.【清平乐】
《全宋词》卷015.【凉州令】(东堂石榴)
《全宋词》卷015.【南乡子】
《全宋词》卷015.【南乡子】
《全宋词》卷015.【鹊桥仙】
《全宋词》卷015.【圣无忧】
《全宋词》卷015.【摸鱼儿】
《全宋词》卷015.【少年游】
《全宋词》卷015.【少年游】
《全宋词》卷015.【少年游】
《全宋词》卷015.【鹧鸪天】
《全宋词》卷015.【千秋岁】
《全宋词》卷015.【千秋岁】
《全宋词》卷015.【醉蓬莱】
《全宋词》卷015.【于飞乐】
《全宋词》卷015.【鼓笛慢】
《全宋词》卷015.【看花回】
《全宋词》卷015.【蝶恋花】
《全宋词》卷015.【蝶恋花】(咏枕儿)
《全宋词》卷015.【蝶恋花】
《全宋词》卷015.【蝶恋花】
《全宋词》卷015.【武陵春】
《全宋词》卷015.【梁州令】
《全宋词》卷015.【渔家傲】
《全宋词》卷015.【渔家傲】
《全宋词》卷015.【渔家傲】
《全宋词》卷015.【渔家傲】
《全宋词》卷015.【渔家傲】
《全宋词》卷015.【一斛珠】
《全宋词》卷015.【惜芳时】
《全宋词》卷015.【洞仙歌令】
《全宋词》卷015.【洞仙歌令】
《全宋词》卷015.【鹊踏枝】
《全宋词》卷015.【品令】
《全宋词》卷015.【燕归梁】
《全宋词》卷015.【燕归梁】
《全宋词》卷015.【圣无忧】
《全宋词》卷015.【锦香囊】
《全宋词》卷015.【系裙腰】
《全宋词》卷015.【阮郎归】
《全宋词》卷015.【阮郎归】
《全宋词》卷015.【阮郎归】
《全宋词》卷015.【怨春郎】
《全宋词》卷015.【滴滴金】
《全宋词》卷015.【卜算子】
《全宋词》卷015.【感庭秋】
《全宋词》卷015.【满路花】
《全宋词》卷015.【好女儿令】
《全宋词》卷015.【南乡子】
《全宋词》卷015.【南乡子】
《全宋词》卷015.【踏莎行】
《全宋词》卷015.【踏莎行】
《全宋词》卷015.【诉衷情】
《全宋词》卷015.【诉衷情】
《全宋词》卷015.【恨春迟】
《全宋词》卷015.【盐角儿】
《全宋词》卷015.【盐角儿】
《全宋词》卷015.【忆秦娥】
《全宋词》卷015.【少年游】
《全宋词》卷015.【踏莎行慢】
《全宋词》卷015.【蕙香囊】
《全宋词》卷015.【玉楼春】
《全宋词》卷015.【玉楼春】(印眉)
《全宋词》卷015.【玉楼春】
《全宋词》卷015.【玉楼春】
《全宋词》卷015.【玉楼春】
《全宋词》卷015.【定风波】
《全宋词》卷015.【减字木兰花】
《全宋词》卷015.【减字木兰花】
《全宋词》卷015.【迎春乐】
《全宋词》卷015.【一落索】
《全宋词》卷015.【夜行船】
《全宋词》卷015.【夜行船】
《全宋词》卷015.【望江南】
《全宋词》卷015.【望江南】
《全宋词》卷015.【宴瑶池】
《全宋词》卷015.【解仙佩】
《全宋词》卷015.【渔家傲】
《全宋词》卷015.【少年游】
《全宋词》卷015.【桃源忆故人】
《全宋词》卷015.【阮郎归】
《全宋词》卷015.【归自谣】
《全宋词》卷015.【归自谣】
《全宋词》卷015.【归自谣】
《全宋词》卷015.【长相思】
《全宋词》卷015.【瑞鹧鸪】(此词本李商隐诗,公尝笔于扇云,可入此腔歌之)
《全宋词》卷015.【阮郎归】
《全宋词》卷015.【阮郎归】
《全宋词》卷015.【蝶恋花】
《全宋词》卷015.【蝶恋花】
《全宋词》卷015.【蝶恋花】
《全宋词》卷015.【应天长】
《全宋词》卷015.【应天长】
《全宋词》卷015.【应天长】
《全宋词》卷015.【清平乐】
《全宋词》卷015.【芳草渡】
《全宋词》卷015.【更漏子】
《全宋词》卷015.【贺明朝】
《全宋词》卷015.【一斛珠】
《全宋词》卷015.【南乡子】
《全宋词》卷015.【浣溪沙】
《全宋词》卷015.【江神子】
《全宋词》卷015.【舞春风】
《全宋词》卷015.【望梅花】
《全宋词》卷015.【千秋岁】(春恨)
《全宋词》卷015.【献衷心】



国学书库首页 国学电子书下载
 
2010-2025 全球华人国学经典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