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书库书法迷书法集书法导航书法家篆刻字库书法字体五体书古风书甲骨文古印篆书篆体光明书集美书33书法毛笔字钢笔字多体书花鸟字書法视频集字字形大字篆刻之家国学古籍中医象棋游戏电子书商城网站修改起名识字英语印章签名硬筆字字体下载免费字体中文字体英文字体P图宝Ai矢量阿弥陀佛意见反馈安全网站捐赠
默认设置 字号

卷五十四 杂传第四十二
书名:新五代史    作者:欧阳修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传》曰:“礼义廉耻,国之四维;四维不张,国乃灭亡。”善乎,管生之
能言也!礼义,治人之大法;廉耻,立人之大节。盖不廉,则无所不取;不耻,
则无所不为。人而如此,则祸乱败亡,亦无所不至,况为大臣而无所不取,无所
不为,则天下其有不乱,国家其有不亡者乎!予读冯道《长乐老叙》,见其自述
以为荣,其可谓无廉耻者矣,则天下国家可从而知也。
予于五代,得全节之士三,死事之臣十有五,而怪士之被服儒者以学古自名,
而享人之禄、任人之国者多矣,然使忠义之节,独出于武夫战卒,岂于儒者果无
其人哉?岂非高节之士恶时之乱,薄其世而不肯出欤?抑君天下者不足顾,而莫
能致之欤?孔子以谓:“十室之邑,必有忠信。”岂虚言也哉!
予尝得五代时小说一篇,载王凝妻李氏事,以一妇人犹能如此,则知世固尝
有其人而不得见也。凝家青、齐之间,为虢州司户参军,以疾卒于官。凝家素贫,
一子尚幼,李氏携其子,负其遗骸以归。东过开封,止旅舍,旅舍主人见其妇人
独携一子而疑之,不许其宿。李氏顾天已暮,不肯去,主人牵其臂而出之。李氏
仰天长恸曰:“我为妇人,不能守节,而此手为人执邪?不可以一手并污吾身!”
即引斧自断其臂。路人见者,环聚而嗟之,或为弹指,或为之泣下。开封尹闻之,
白其事于朝,官为赐药封疮,厚恤李氏,而笞其主人者。呜呼,士不自爱其身而
忍耻以偷生者,闻李氏之风,宜少知愧哉!
○冯道
冯道,字可道,瀛州景城人也。事刘守光为参军,守光败,去事宦者张承业。
承业监河东军,以为巡官,以其文学荐之晋王,为河东节度掌书记。庄宗即位,
拜户部侍郎,充翰林学士。道为人,能自刻苦为俭约。当晋与梁夹河而军,道居
军中,为一茅庵,不设床席,卧一束刍而已。所得俸禄,与仆厮同器饮食,意恬
如也。诸将有掠得人之美女者以遗道,道不能却,置之别室,访其主而还之。其
解学士居父丧于景城,遇岁饥,悉出所有以赒乡里,而退耕于野,躬自负薪。有
荒其田不耕者与力不能耕者,道夜往,潜为之耕。其人后来愧谢,道殊不以为德。
服除,复召为翰林学士。行至汴州,遇赵在礼作乱,明宗自魏拥兵还,犯京师。
孔循劝道少留以待,道曰:“吾奉诏赴阙,岂可自留!”乃疾趋至京师。庄宗遇
弑,明宗即位,雅知道所为,问安重诲曰:“先帝时冯道何在?”重诲曰:“为
学士也。”明宗曰:“吾素知之,此真吾宰相也。”拜道端明殿学士,迁兵部侍
郎。岁馀,拜中书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
天成、长兴之间,岁屡丰熟,中国无事。道尝戒明宗曰:“臣为河东掌书记
时,奉使中山,过井陉之险,惧马蹶失,不敢怠于衔辔;及至平地,谓无足虑,
遽跌而伤。凡蹈危者虑深而获全,居安者患生于所忽,此人情之常也。”明宗问
曰:“天下虽丰,百姓济否?”道曰:“谷贵饿农,谷贱伤农。”因诵文士聂夷
中《田家诗》,其言近而易晓。明宗顾左右录其诗,常以自诵。水运军将于临河
县得一玉杯,有文曰“传国宝万岁杯”,明宗甚爱之,以示道,道曰:“此前世
有形之宝尔,王者固有无形之宝也。”明宗问之,道曰:“仁义者,帝王之宝也。
故曰:‘大宝曰位,何以守位曰仁。’”明宗武君,不晓其言,道已去,召侍臣
讲说其义,嘉纳之。
道相明宗十馀年,明宗崩,相愍帝。潞王反于凤翔,愍帝出奔卫州,道率百
官迎潞王入,是为废帝,遂相之。废帝即位,愍帝犹在卫州,后三日,愍帝始遇
弑崩。已而废帝出道为同州节度使,逾年,拜司空。晋灭唐,道又事晋,晋高祖
拜道守司空、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加司徒,兼侍中,封鲁国公。高祖崩,道相出
帝,加太尉,封燕国公,罢为匡国军节度使,徙镇威胜。契丹灭晋,道又事契丹,
朝耶律德光于京师。德光责道事晋无状,道不能对。又问曰:“何以来朝?”对
曰:“无城无兵,安敢不来。”德光诮之曰:“尔是何等老子?”对曰:“无才
无德痴顽老子。”德光喜,以道为太傅。德光北归,从至常山。汉高祖立,乃归
汉,以太师奉朝请。周灭汉,道又事周,周太祖拜道太师,兼中书令。道少能矫
行以取称于世,及为大臣,尤务持重以镇物,事四姓十君,益以旧德自处。然当
世之士无贤愚皆仰道为元老,而喜为之称誉。
耶律德光尝问道曰:“天下百姓如何救得?”道为俳语以对曰:“此时佛出
救不得,惟皇帝救得。”人皆以谓契丹不夷灭中国之人者,赖道一言之善也。周
兵反,犯京师,隐帝已崩,太祖谓汉大臣必行推戴,及见道,道殊无意。太祖素
拜道,因不得已拜之,道受之如平时,太祖意少沮,知汉未可代,遂阳立湘阴公
赟为汉嗣,遣道迎赟于徐州。赟未至,太祖将兵北至澶州,拥兵而反,遂代汉。
议者谓道能沮太祖之谋而缓之,终不以晋、汉之亡责道也。然道视丧君亡国亦未
尝以屑意。
当是时,天下大乱,戎夷交侵,生民之命,急于倒悬,道方自号“长乐老”,
着书数百言,陈己更事四姓及契丹所得阶勋官爵以为荣。自谓:“孝于家,忠于
国,为子、为弟、为人臣、为师长、为夫、为父,有子、有孙。时开一卷,时饮
一杯,食味、别声、被色,老安于当代,老而自乐,何乐如之?”盖其自述如此。
道前事九君,未尝谏诤。世宗初即位,刘旻攻上党,世宗曰:“刘旻少我,
谓我新立而国有大丧,必不能出兵以战。且善用兵者出其不意,吾当自将击之。”
道乃切谏,以为不可。世宗曰:“吾见唐太宗平定天下,敌无大小皆亲征。”道
曰:“陛下未可比唐太宗。”世宗曰:“刘旻乌合之众,若遇我师,如山压卵。”
道曰:“陛下作得山定否?”世宗怒,起去,卒自将击旻,果败旻于高平。世宗
取淮南,定三关,威武之振自高平始。其击旻也,鄙道不以从行,以为太祖山陵
使。葬毕而道卒,年七十三,谥曰文懿,追封瀛王。道既卒,时人皆共称叹,以
谓与孔子同寿,其喜为之称誉盖如此。道有子吉。
○李琪(兄掞)
李琪,字台秀,河西敦煌人也。其兄珽,唐末举进士及第,为监察御史。丁
内艰,贫无以葬,乞食而后葬。珽饥卧庐中,闻者哀怜之。服除,还拜御史。荆
南成汭辟掌书记。吴兵围杜洪,梁太祖遣汭与马殷等救洪。汭以大舟载兵数万,
珽为汭谋曰:“今一舟容甲士千人,糗粮倍之,缓急不可动,若为敌人縻之,则
武陵、武安必为公之后患。不若以劲兵屯巴陵,壁不与战,吴兵粮尽,则围解矣。”
汭不听,汭果败,溺死。赵匡凝镇襄阳,又辟掌书记。太祖破匡凝,得珽,喜曰:
“此真书记也。”太祖即位,除考功员外郎、知制诰。珽度太祖不欲先用故吏,
固辞不拜,出知曹州。曹州素剧难理,前刺史十馀辈,皆坐废,珽至,以治闻。
迁兵部郎中、崇政院直学士。许州冯行袭病,行袭有牙兵二千,皆故蔡卒,太祖
惧为变。行袭为人严酷,从事魏峻切谏,行袭怒,诬以赃下狱,欲诛之。乃遣珽
代行袭为留后。珽至许州,止传舍,慰其将吏,行袭病甚,欲使人代受诏,珽曰:
“东首加朝服,礼也。”乃即卧内见行袭,道太祖语,行袭感泣,解印以授珽。
珽乃理峻冤,立出之,还报太祖,太祖喜曰:“珽果办吾事。”会岁饥,盗劫汴、
宋间,曹州尤甚,太祖复遣珽治之。珽至索贼,得大校张彦珂、珽甥李郊等,及
牙兵百馀人,悉诛之。召拜左谏议大夫。太祖幸河北,至内黄,顾珽曰:“何谓
内黄?”珽曰:“河南有外黄、下黄,故此名内黄。”太祖曰:“外黄、下黄何
在?”珽曰:“秦有外黄都尉,今在雍丘;下黄为北齐所废,今在陈留。”太祖
平生不爱儒者,闻珽语大喜。友珪立,除右散骑常侍,侍讲。袁象先讨贼,珽为
乱兵所杀。
琪少举进士、博学宏辞,累迁殿中侍御史,与其兄珽皆以文章知名。唐亡,
事梁太祖为翰林学士。梁兵征伐四方,所下诏书,皆琪所为,下笔辄得太祖意。
末帝时,为御史中丞、尚书左丞,拜同中书门下平章事,与萧顷同为宰相。顷性
畏慎周密,琪倜傥负气,不拘小节,二人多所异同。琪内结赵岩、张汉杰等为助,
以故顷言多沮。顷尝掎摭其过。琪所私吏当得试官,琪改试为守,为顷所发,末
帝大怒,欲窜逐之,而岩等救解,乃得罢为太子少保。
唐庄宗灭梁,得琪,欲以为相,而梁之旧臣多嫉忌之,乃以为太常卿。迁吏
部尚书。同光三年秋,天下大水,京师乏食尤甚,庄宗以朱书御札诏百僚上封事。
琪上书数千言,其说漫然无足取,而庄宗独称重之,遂以为国计使。方欲以为相,
而庄宗崩。明宗入洛阳,群臣劝进,有司具仪,用柩前即位故事。霍彦威、孔循
等请改国号,绝土德。明宗武君,不晓其说,问何谓改号,对曰:“庄宗受唐锡
姓为宗属,继昭宗以立,而号国曰唐。今唐天命已绝,宜改号以自新。”明宗疑
之,下其事群臣,群臣依违不决。琪议曰:“殿下宗室之贤,立功三世,今兴兵
向阙,以赴难为名,而欲更易统号,使先帝便为路人,则茕然梓宫,何所依往!”
明宗以为然,乃发丧成服,而后即位。以琪为御史中丞。
自唐末丧乱,朝廷之礼坏,天子未尝视朝,而入阁之制亦废。常参之官日至
正衙者,传闻不坐即退,独大臣奏事,日一见便殿,而侍从内诸司,日再朝而已。
明宗初即位,乃诏群臣,五日一随宰相入见内殿,谓之起居。琪以谓非唐故事,
请罢五日起居,而复朔望入阁。明宗曰:“五日起居,吾思所以数见群臣也,不
可罢。而朔望入阁可复。”然唐故事,天子日御殿见群臣,曰常参;朔望荐食诸
陵寝,有思慕之心,不能临前殿,则御便殿见群臣,曰入阁。宣政,前殿也,谓
之衙,衙有仗。紫宸,便殿也,谓之阁。其不御前殿而御紫宸也,乃自正衙唤仗,
由阁门而入,百官俟朝于衙者,因随以入见,故谓之入阁。然衙,朝也,其礼尊;
阁,宴见也,其事杀。自乾符已后,因乱礼阙,天子不能日见群臣而见朔望,故
正衙常日废仗,而朔望入阁有仗,其后习见,遂以入阁为重。至出御前殿,犹谓
之入阁,其后亦废,至是而复。然有司不能讲正其事。凡群臣五日一入见中兴殿,
便殿也,此入阁之遗制,而谓之起居,朔望一出御文明殿,前殿也,反谓之入阁,
琪皆不能正也。琪又建言:“入合有待制、次对官论事,而内殿起居,一见而退,
欲有言者,无由自陈,非所以数见群臣之意也。”明宗乃诏起居日有言事者,许
出行自陈。又诏百官以次转对。
是时,枢密使安重诲专权用事,重诲前驱过御史台门,殿直马延误冲之,重
诲即台门斩延而后奏。琪为中丞,畏重诲不敢弹纠,又惧谏官论列,乃托宰相任
圜先白重诲而后纠,然犹依违不敢正言其事。豆卢革等罢相,住圜议欲以琪为相,
而孔循、郑珏沮之,乃止。迁尚书右仆射。琪以状申中书,言《开元礼》“仆射
上事日,中书、门下率百官送上。”中书下太常,礼院言无送上之文,而琪已落
新授,复举上仪,皆不可。
明宗讨王都,已破定州,自汴还洛,琪当率百官至上东门,而请至偃师奉迎。
其奏章言“败契丹之凶党,破真定之逆城”,坐误以定州为真定,罚俸一月。霍
彦威卒,诏琪撰神道碑文。彦威故梁将,而琪故梁相也,叙彦威在梁事不曰伪,
为冯道所驳。
琪为人重然诺,喜称人善。少以文章知名,亦以此自负。既贵,乃刻牙版为
金字曰“前乡贡进士李琪”,常置之坐侧。为人少持重,不知进退,故数为当时
所沮。以太子太傅致仕,卒,年六十。
○郑珏
郑珏,唐宰相綮之诸孙也。其父徽,为河南尹张全义判官。珏少依全义居河
南,举进士数不中,全义以珏属有司,乃得及第。昭宗时,为监察御史。梁太祖
即位,拜左补阙。梁诸大臣以全义故数荐之,累拜中书舍人、翰林学士奉旨。末
帝时,拜中书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
唐庄宗自郓州入汴,末帝闻唐兵且至,惶恐不知所为,与李振、敬翔等相持
恸哭,因召珏问计安出,珏曰:“臣有一策,不知陛下能行否?”末帝问其策如
何,珏曰:“愿得陛下传国宝驰入唐军,以缓其行,而待救兵之至。”帝曰:
“事急矣,宝固不足惜,顾卿之行,能了事否?”珏俯首徐思曰:“但恐不易了。”
于是左右皆大笑。庄宗入汴,珏率百官迎谒道左。贬莱州司户参军,量移曹州司
马。张全义为言于郭崇韬,复召为太子宾客。明宗即位,欲用任圜为相,而安重
诲以圜新进,不欲独相之,以问枢密使孔循。循尝事梁,与珏善,因言珏故梁相,
性谨慎而长者,乃拜珏平章事。
明宗幸汴州,六军家属自洛迁汴,而明宗又欲幸邺都,军士愁怨,大臣颇以
为言。明宗不省,上下汹汹,转相动摇,独珏称赞,以为当行。赵凤极言于安重
诲,重诲惊惧,入见明宗切谏,乃诏罢其行。而珏又称赞之,以为宜罢。珏在相
位既碌碌无所为,又病聋,孔循罢枢密使,珏不自安,亟以疾求去职。明宗数留
之,珏章四上,乃拜左仆射致仕,赐郑州庄一区。卒,赠司空。
○李愚
李愚,字子晦,渤海无棣人也。愚为人谨重寡言,好学,为古文。沧州节度
使卢彦威以愚为安陵主簿,丁母忧解去。后游关中,刘季述幽昭宗于东内,愚以
书说韩建,使图兴复,其言甚壮。建不能用,乃去之洛阳。举进士、宏词,为河
南府参军。白马之祸,愚复去之山东,与李延光相善,延光以经术事梁末帝为侍
讲,数称荐愚,愚由此得召。久之,拜左拾遗、崇政院直学士。
衡王友谅,末帝兄也,梁大臣李振等皆拜之,独愚长揖,末帝以责愚曰:
“衡王朕拜之,卿独揖,可乎?”愚曰:“陛下以家人礼见之,则拜宜也。臣于
王无所私,岂宜妄有所屈?”坐言事忤旨,罢为邓州观察判官。
唐庄宗灭梁,愚朝京师,唐诸公卿素闻愚学古,重之,拜主客郎中、翰林学
士。魏王继岌伐蜀,辟愚都统判官。蜀道阻险,议者以谓宜缓师待变而进,招讨
使郭崇韬以决于愚,愚曰:“王衍荒怠,乱国之政,其人厌之。乘其仓卒,击其
无备,其利在速,不可缓也。”崇韬以为然,而所至迎降,遂以灭蜀。初,军行
至宝鸡,招讨判官陈乂称疾请留,愚厉声曰:“陈乂见利则进,知难则止。今大
军涉险,人心易摇,正可斩之以徇。”由是军中无敢言留者。
明宗即位,累迁兵部侍郎承旨。明宗祀天南郊,愚为宰相冯道、赵凤草加恩
制,道鄙其辞,罢为太常卿。任圜罢相,乃拜愚中书侍郎、同平章事。愚为相,
不治第宅,借延宾馆以居。愚有疾,明宗遣宦官视之,见其败毯敝席,四壁萧然,
明宗嗟叹,命以供帐物赐之。
潞王反,犯京师,愍帝夜出奔。明日,愚与冯道至端门,闻帝已出,而朱弘
昭、冯赟皆已死,愚欲至中书候太后进止,道曰:“潞王已处处张榜招安,今即
至矣,何可俟太后旨也?”乃相与出迎。废帝入立,罢道出镇同州,以刘昫为
相。昫性褊急,而愚素刚介,动辄违戾。昫与冯道姻家,愚数以此诮昫,
两人遂相谊诟,乃俱罢。愚守左仆射。
是时,兵革方兴,天下多事,而愚为相,欲依古以创理,乃请颁《唐六典》
示百司,使各举其职,州县贡士,作乡饮酒礼,时以其迂阔不用。愍帝即位,有
意于治,数召学士,问以时事,而以愚为迂,未尝有所问。废帝亦谓愚等无所事,
常目宰相曰:“此粥饭僧尔!”以谓饱食终日,而无所用心也。清泰二年,以疾
卒。
○卢导
卢导,字熙化,范阳人也。唐末举进士,为监察御史。唐亡事梁,累迁左司
郎中、侍御史知杂事,以病免。唐明宗时,召拜右谏议大夫,迁中书舍人。潞王
从珂自凤翔以兵犯京师,愍帝出奔于卫州。宰相冯道、李愚集百官于天宫寺,将
出迎潞王于郊,京师大恐,都人藏窜,百官久而不集,惟导与舍人张昭先至。冯
道请导草笺劝进,导曰:“潞王入朝,郊迎可也,若劝进之事,岂可轻议哉!”
道曰:“劝进其可已乎?”导曰:“今天子蒙尘于外,遽以大位劝人,若潞王守
节不回,以忠义见责,其将何辞以对?且上与潞王,皆太后子也,不如率百官诣
宫门,取太后进止。”语未终,有报曰:“潞王至矣。”京城巡检使安从进催百
官班迎,百官纷然而去。潞王止于正阳门外,道又促导草笺,导对如初。李愚曰:
“吾辈罪人,卢舍人言是也。”导终不草笺。导后事晋为吏部侍郎。天福六年卒,
年七十六。
○司空颋
司空颋,贝州清阳人也。唐僖宗时,举进士不中,后去为罗绍威掌书记。绍
威卒,入梁为太府少卿。杨师厚镇天雄,颋解官往依之。师厚卒,贺德伦代之。
张彦之乱,命判官王正言草奏诋斥梁君臣,正言素不能文辞,又为兵刃所迫,流
汗浃背,不能下笔。彦怒,推正言下榻,诟曰:“钝汉辱我!”顾书吏问谁可草
奏者,吏即言颋罗王时书记,乃驰骑召之。颋为乱兵劫其衣,以敝服蔽形而至,
见彦长揖,神气自若,挥笔成文,而言甚浅鄙,彦以其易晓,甚喜,即给以衣服
仆马,遂以为德伦判官。德伦以魏博降晋,晋王兼领天雄,仍以颋为判官。梁、
晋相距河上,常以颋权军府事。颋为郭崇韬所恶,崇韬数言其受赂。都虞候张裕
多过失,颋屡以法绳之。颋有侄在梁,遣家奴召之,裕擒其家奴,以谓通书于梁。
庄宗族杀之。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作者【欧阳修】更多作品:
《六一诗话》六一诗话
《新五代史》新五代史
《欧阳修集》欧阳修集
《洛阳牡丹记》洛阳牡丹记
《千家诗》七言律诗 答丁元珍
《全宋词》卷015.【西湖念语】
《全宋词》卷015.【采桑子】
《全宋词》卷015.【采桑子】
《全宋词》卷015.【采桑子】
《全宋词》卷015.【采桑子】
《全宋词》卷015.【采桑子】
《全宋词》卷015.【采桑子】
《全宋词》卷015.【采桑子】
《全宋词》卷015.【采桑子】
《全宋词》卷015.【采桑子】
《全宋词》卷015.【采桑子】
《全宋词》卷015.【采桑子】
《全宋词》卷015.【采桑子】
《全宋词》卷015.【采桑子】
《全宋词》卷015.【朝中措】(送刘仲原甫出守维扬)
《全宋词》卷015.【长相思】
《全宋词》卷015.【长相思】
《全宋词》卷015.【长相思】
《全宋词》卷015.【诉衷情】(眉意)
《全宋词》卷015.【踏莎行】
《全宋词》卷015.【踏莎行】
《全宋词》卷015.【望江南】
《全宋词》卷015.【减字木兰花】
《全宋词》卷015.【减字木兰花】
《全宋词》卷015.【减字木兰花】
《全宋词》卷015.【减字木兰花】
《全宋词》卷015.【减字木兰花】
《全宋词》卷015.【生查子】
《全宋词》卷015.【生查子】
《全宋词》卷015.【清商怨】
《全宋词》卷015.【阮郎归】
《全宋词》卷015.【阮郎归】
《全宋词》卷015.【蝶恋花】(一名凤栖梧,又名鹊踏枝)
《全宋词》卷015.【蝶恋花】
《全宋词》卷015.【蝶恋花】
《全宋词》卷015.【蝶恋花】
《全宋词》卷015.【蝶恋花】
《全宋词》卷015.【蝶恋花】
《全宋词》卷015.【蝶恋花】
《全宋词》卷015.【蝶恋花】
《全宋词》卷015.【蝶恋花】
《全宋词》卷015.【蝶恋花】
《全宋词》卷015.【蝶恋花】
《全宋词》卷015.【蝶恋花】
《全宋词》卷015.【蝶恋花】
《全宋词》卷015.【蝶恋花】
《全宋词》卷015.【蝶恋花】
《全宋词》卷015.【蝶恋花】
《全宋词》卷015.【渔家傲】
《全宋词》卷015.【渔家傲】
《全宋词》卷015.【渔家傲】(与赵康靖公)
《全宋词》卷015.【渔家傲】
《全宋词》卷015.【渔家傲】
《全宋词》卷015.【渔家傲】
《全宋词》卷015.【渔家傲】
《全宋词》卷015.【渔家傲】
《全宋词》卷015.【渔家傲】
《全宋词》卷015.【渔家傲】
《全宋词》卷015.【渔家傲】
《全宋词》卷015.【渔家傲】
《全宋词》卷015.【渔家傲】
《全宋词》卷015.【渔家傲】(七夕)
《全宋词》卷015.【渔家傲】
《全宋词》卷015.【渔家傲】
《全宋词》卷015.【渔家傲】
《全宋词》卷015.【渔家傲】
《全宋词》卷015.【渔家傲】
《全宋词》卷015.【渔家傲】
《全宋词》卷015.【玉楼春】(题上林后亭一名木兰花令)
《全宋词》卷015.【玉楼春】
《全宋词》卷015.【玉楼春】
《全宋词》卷015.【玉楼春】
《全宋词》卷015.【玉楼春】
《全宋词》卷015.【玉楼春】
《全宋词》卷015.【玉楼春】
《全宋词》卷015.【玉楼春】
《全宋词》卷015.【玉楼春】
《全宋词》卷015.【玉楼春】
《全宋词》卷015.【玉楼春】
《全宋词》卷015.【玉楼春】
《全宋词》卷015.【玉楼春】
《全宋词》卷015.【玉楼春】
《全宋词》卷015.【玉楼春】
《全宋词》卷015.【玉楼春】
《全宋词》卷015.【玉楼春】
《全宋词》卷015.【玉楼春】
《全宋词》卷015.【玉楼春】
《全宋词》卷015.【玉楼春】
《全宋词》卷015.【玉楼春】
《全宋词》卷015.【玉楼春】
《全宋词》卷015.【玉楼春】
《全宋词》卷015.【玉楼春】
《全宋词》卷015.【玉楼春】
《全宋词》卷015.【玉楼春】(子规)
《全宋词》卷015.【玉楼春】
《全宋词》卷015.【玉楼春】
《全宋词》卷015.【玉楼春】
《全宋词》卷015.【渔家傲】
《全宋词》卷015.【渔家傲】
《全宋词》卷015.【渔家傲】
《全宋词》卷015.【渔家傲】
《全宋词》卷015.【渔家傲】
《全宋词》卷015.【渔家傲】
《全宋词》卷015.【渔家傲】
《全宋词》卷015.【渔家傲】
《全宋词》卷015.【渔家傲】
《全宋词》卷015.【渔家傲】
《全宋词》卷015.【渔家傲】
《全宋词》卷015.【渔家傲】
《全宋词》卷015.【渔家傲】
《全宋词》卷015.【渔家傲】
《全宋词》卷015.【渔家傲】
《全宋词》卷015.【渔家傲】
《全宋词》卷015.【渔家傲】
《全宋词》卷015.【渔家傲】
《全宋词》卷015.【渔家傲】
《全宋词》卷015.【渔家傲】
《全宋词》卷015.【渔家傲】
《全宋词》卷015.【渔家傲】
《全宋词》卷015.【渔家傲】
《全宋词》卷015.【南歌子】
《全宋词》卷015.【御街行】
《全宋词》卷015.【桃源忆故人】(一名虞美人影)
《全宋词》卷015.【桃源忆故人】
《全宋词》卷015.【临江仙】
《全宋词》卷015.【临江仙】
《全宋词》卷015.【圣无忧】
《全宋词》卷015.【浪淘沙】
《全宋词》卷015.【浪淘沙】
《全宋词》卷015.【浪淘沙】
《全宋词》卷015.【浪淘沙】
《全宋词》卷015.【浪淘沙】
《全宋词》卷015.【定风波】
《全宋词》卷015.【定风波】
《全宋词》卷015.【定风波】
《全宋词》卷015.【定风波】
《全宋词》卷015.【定风波】
《全宋词》卷015.【定风波】
《全宋词》卷015.【蓦山溪】
《全宋词》卷015.【浣溪沙】
《全宋词》卷015.【浣溪沙】
《全宋词》卷015.【浣溪沙】
《全宋词》卷015.【浣溪沙】
《全宋词》卷015.【浣溪沙】
《全宋词》卷015.【浣溪沙】
《全宋词》卷015.【浣溪沙】
《全宋词》卷015.【浣溪沙】
《全宋词》卷015.【浣溪沙】
《全宋词》卷015.【御带花】
《全宋词》卷015.【虞美人】
《全宋词》卷015.【鹤冲天】
《全宋词》卷015.【夜行船】
《全宋词》卷015.【夜行船】
《全宋词》卷015.【洛阳春】
《全宋词》卷015.【雨中花】
《全宋词》卷015.【越溪春】
《全宋词》卷015.【贺圣朝影】
《全宋词》卷015.【洞天春】
《全宋词》卷015.【忆汉月】
《全宋词》卷015.【清平乐】
《全宋词》卷015.【凉州令】(东堂石榴)
《全宋词》卷015.【南乡子】
《全宋词》卷015.【南乡子】
《全宋词》卷015.【鹊桥仙】
《全宋词》卷015.【圣无忧】
《全宋词》卷015.【摸鱼儿】
《全宋词》卷015.【少年游】
《全宋词》卷015.【少年游】
《全宋词》卷015.【少年游】
《全宋词》卷015.【鹧鸪天】
《全宋词》卷015.【千秋岁】
《全宋词》卷015.【千秋岁】
《全宋词》卷015.【醉蓬莱】
《全宋词》卷015.【于飞乐】
《全宋词》卷015.【鼓笛慢】
《全宋词》卷015.【看花回】
《全宋词》卷015.【蝶恋花】
《全宋词》卷015.【蝶恋花】(咏枕儿)
《全宋词》卷015.【蝶恋花】
《全宋词》卷015.【蝶恋花】
《全宋词》卷015.【武陵春】
《全宋词》卷015.【梁州令】
《全宋词》卷015.【渔家傲】
《全宋词》卷015.【渔家傲】
《全宋词》卷015.【渔家傲】
《全宋词》卷015.【渔家傲】
《全宋词》卷015.【渔家傲】
《全宋词》卷015.【一斛珠】
《全宋词》卷015.【惜芳时】
《全宋词》卷015.【洞仙歌令】
《全宋词》卷015.【洞仙歌令】
《全宋词》卷015.【鹊踏枝】
《全宋词》卷015.【品令】
《全宋词》卷015.【燕归梁】
《全宋词》卷015.【燕归梁】
《全宋词》卷015.【圣无忧】
《全宋词》卷015.【锦香囊】
《全宋词》卷015.【系裙腰】
《全宋词》卷015.【阮郎归】
《全宋词》卷015.【阮郎归】
《全宋词》卷015.【阮郎归】
《全宋词》卷015.【怨春郎】
《全宋词》卷015.【滴滴金】
《全宋词》卷015.【卜算子】
《全宋词》卷015.【感庭秋】
《全宋词》卷015.【满路花】
《全宋词》卷015.【好女儿令】
《全宋词》卷015.【南乡子】
《全宋词》卷015.【南乡子】
《全宋词》卷015.【踏莎行】
《全宋词》卷015.【踏莎行】
《全宋词》卷015.【诉衷情】
《全宋词》卷015.【诉衷情】
《全宋词》卷015.【恨春迟】
《全宋词》卷015.【盐角儿】
《全宋词》卷015.【盐角儿】
《全宋词》卷015.【忆秦娥】
《全宋词》卷015.【少年游】
《全宋词》卷015.【踏莎行慢】
《全宋词》卷015.【蕙香囊】
《全宋词》卷015.【玉楼春】
《全宋词》卷015.【玉楼春】(印眉)
《全宋词》卷015.【玉楼春】
《全宋词》卷015.【玉楼春】
《全宋词》卷015.【玉楼春】
《全宋词》卷015.【定风波】
《全宋词》卷015.【减字木兰花】
《全宋词》卷015.【减字木兰花】
《全宋词》卷015.【迎春乐】
《全宋词》卷015.【一落索】
《全宋词》卷015.【夜行船】
《全宋词》卷015.【夜行船】
《全宋词》卷015.【望江南】
《全宋词》卷015.【望江南】
《全宋词》卷015.【宴瑶池】
《全宋词》卷015.【解仙佩】
《全宋词》卷015.【渔家傲】
《全宋词》卷015.【少年游】
《全宋词》卷015.【桃源忆故人】
《全宋词》卷015.【阮郎归】
《全宋词》卷015.【归自谣】
《全宋词》卷015.【归自谣】
《全宋词》卷015.【归自谣】
《全宋词》卷015.【长相思】
《全宋词》卷015.【瑞鹧鸪】(此词本李商隐诗,公尝笔于扇云,可入此腔歌之)
《全宋词》卷015.【阮郎归】
《全宋词》卷015.【阮郎归】
《全宋词》卷015.【蝶恋花】
《全宋词》卷015.【蝶恋花】
《全宋词》卷015.【蝶恋花】
《全宋词》卷015.【应天长】
《全宋词》卷015.【应天长】
《全宋词》卷015.【应天长】
《全宋词》卷015.【清平乐】
《全宋词》卷015.【芳草渡】
《全宋词》卷015.【更漏子】
《全宋词》卷015.【贺明朝】
《全宋词》卷015.【一斛珠】
《全宋词》卷015.【南乡子】
《全宋词》卷015.【浣溪沙】
《全宋词》卷015.【江神子】
《全宋词》卷015.【舞春风】
《全宋词》卷015.【望梅花】
《全宋词》卷015.【千秋岁】(春恨)
《全宋词》卷015.【献衷心】



国学书库首页 国学电子书下载
 
2010-2025 全球华人国学经典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