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十五
书名:黄帝内经素问    作者:黄帝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皮部论篇第五十六
黄帝问曰:余闻皮有分部,脉有经纪,筋有结络,骨有度量,其所生病各异,
别其分部,左右上下,阴阳所在,病之始终,愿闻其道。岐伯对曰:欲知皮部以
经脉为纪者,诸经皆然。阳明之阳,名曰害蜚,上下同法,视其部中有浮络者,
皆阳明之络也,其色多青则痛,多黑则痹,黄赤则热,多白则寒,五色皆见,则
寒热也。络盛则入客于经,阳主外,阴主内。少阳之阳,名曰枢持,上下同法,
视其部中有浮络者,皆少阳之络也。络盛则入客于经,故在阳者主内,在阴者主
出,以渗于内,诸经皆然。太阳之阳,名曰关枢,上下同法,视其部中有浮络者,
皆太阳之络也,络盛则入客于经。少阴之阴,名曰枢儒,上下同法,视其部中有
浮络者,皆少阴之络也。络盛则入客于经,其入经也,从阳部注于经,其出者,
从阴内注于骨。心主之阴,名曰害肩,上下同法,视其部中浮络者,皆心主之络
也,络盛则入客于经。太阴之阴,名曰关蛰,上下同法,视其部中有浮络者,皆
太阴之络也,络盛则入客于经。凡十二经络脉者,皮之部也。
是故百病之始生也,必先于皮毛,邪中之则腠理开,开则入客于络脉,留而
不去,传入于经,留而不去,传入于府,廪于肠胃。邪之始入于皮也,溯然起毫
毛,开腠理;其入于络也,则络脉盛色变;其入客于经也,则感虚乃陷下;其留
于筋骨之间,寒多则筋挛骨痛,热多则筋弛骨消,肉烁<月囷>破,毛直而败。
帝曰:夫子言皮之十二部,其生病皆何如?岐伯曰:皮者脉之部也,邪客于
皮则腠理开,开则邪入客于络脉,络脉满则注于经脉,经脉满则入舍于府藏也,
故皮者有分部,不与而生大病也。帝曰:善。
○经络论篇第五十七
黄帝问曰:夫络脉之见也,其五色各异,青黄赤白黑不同,其故何也?岐伯
对曰:经有常色而络无常变也。帝曰:经之常色何如?岐伯曰:心赤,肺白,肝
青,脾黄,肾黑,皆亦应其经脉之色也。帝曰:络之阴阳,亦应其经乎?岐伯曰:
阴络之色应其经,阳络之色变无常,随四时而行也。寒多则凝泣,凝泣则青黑,
热多则淖泽,淖泽则黄赤,此皆常色,谓之无病。五色具见者,谓之寒热。帝曰:
善。
○气穴论篇第五十八
黄帝问曰:余闻气穴三百六十五以应一岁,未知其所,愿卒闻之。岐伯稽首
再拜对曰:窘乎哉问也!其非圣帝,孰能穷其道焉,因请溢意尽言其处。帝捧手
逡巡而却曰:夫子之开余道也,目未见其处,耳未闻其数,而目以明,耳以聪矣。
岐伯曰:此所谓圣人易语,良马易御也。帝曰:余非圣人之易语也,世言真数开
人意,今余所访问者真数,发蒙解惑,未足以论也。然余愿闻夫子溢志尽言其处,
令解其意,请藏之金匮,不敢复出。岐伯再拜而起曰:臣请言之,背与心相控而
痛,所治天突与十椎及上纪,上纪者胃脘也,下纪者关元也。背胸邪系阴阳左右,
如此其病前后痛涩,胸胁痛而不得息,不得卧,上气短气偏痛,脉满起斜出尻脉,
络胸胁支心贯鬲,上肩加天突,斜下肩交十椎下。
藏俞五十穴,府俞七十二穴,热俞五十九穴,水俞五十七穴,头上五行行五,
五五二十五穴,中<月吕>两傍各五,凡十穴,大椎上两傍各一,凡二穴,目瞳子浮
白二穴,两髀厌分中二穴,犊鼻二穴,耳中多所闻二穴,眉本二穴,完骨二穴,
项中央一穴,枕骨二穴,上关二穴,大迎二穴,下关二穴,天柱二穴,巨虚上下
廉四穴,曲牙二穴,天突一穴,天府二穴,天牖二穴,扶突二穴,天窗二穴,肩
解二穴,关元一穴,委阳二穴,肩贞二穴,瘖门一穴,脐一穴,胸俞十二穴,背
俞二穴,膺俞十二穴,分肉二穴,踝上横二穴,阴阳跷四穴,水俞在诸分,热俞
在气穴,寒热俞在两骸厌中二穴,大禁二十五,在天府下五寸,凡三百六十五穴,
针之所由行也。
帝曰:余已知气穴之处,游针之居,愿闻孙络溪谷,亦有所应乎?岐伯曰:
孙络三百六十五穴会,亦以应一岁,以溢奇邪,以通荣卫,荣卫稽留,卫散荣溢,
气竭血着,外为发热,内为少气,疾泻无怠,以通荣卫,见而泻之,无问所会。
帝曰:善。愿闻溪谷之会也。岐伯曰:肉之大会为谷,肉之小会为溪,肉分之间,
溪谷之会,以行荣卫,以会大气。邪溢气壅,脉热肉败,荣卫不行,必将为脓,
内销骨髓,外破大腘,留于节凑,必将为败。积寒留舍,荣卫不居,卷肉缩筋,
肋肘不得伸,内为骨痹,外为不仁,命曰不足,大寒留于溪谷也。溪谷三百六十
五穴会,亦应一岁。其小痹淫溢,循脉往来,微针所及,与法相同。帝乃辟左右
而起,再拜曰:今日发蒙解惑,藏之金匮,不敢复出。乃藏之金兰之室,署曰气
穴所在。岐伯曰:孙络之脉别经者,其血盛而当泻者,亦三百六十五脉,并注于
络,传注十二络脉,非独十四络脉也,内解写于中者十脉。
○气府论篇第五十九
足太阳脉气所发者七十八穴:两眉头各一,入发至顶三寸半,傍五,相去三
寸,其浮气在皮中者凡五行,行五,五五二十五,项中大筋两傍各一,风府两傍
各一,侠背以下至尻尾二十一节十五间各一,五藏之俞各五,六府之俞各六,委
中以下至足小指傍各六俞。
足少阳脉气所发者六十二穴:两角上各二,直目上发际内各五,耳前角上各
一,耳前角下各一,锐发下各一,客主人各一,耳后陷中各一,下关各一,耳下
牙车之后各一,缺盆各一,掖下三寸,胁下至胠,入间各一,髀枢中,傍各一,
膝以下至足小指次指各六俞。
足阳明脉气所发者六十八穴:额颅发际傍各三,面鼽骨空各一,大迎之骨空
各一,人迎各一,缺盆外骨空各一,膺中骨间各一,侠鸠尾之外,当乳下三寸,
侠胃脘各五,侠脐广三寸各三,下脐二寸侠之各三,气街动脉各一,伏菟上各一,
三里以下至足中指各八俞,分之所在穴空。
手太阳脉气所发者三十六穴:目内眦各一,目外各一,鼽骨下各一,耳郭上
各一,耳中各一,巨骨穴各一,曲掖上骨穴各一,柱骨上陷者各一,上天窗四寸
各一,肩解各一,肩解下三寸各一,肘以下至手小指本各六俞。
手阳明脉气所发者二十二穴:鼻空外廉项上各二,大迎骨空各一,柱骨之会
各一,髃骨之会各一,肘以下至手大指次指本各六俞。
手少阳脉气所发者三十二穴:鼽骨下各一,眉后各一,角上各一,下完骨后
各一,项中足太阳之前各一,侠扶突各一,肩贞各一,肩贞下三寸分间各一,肘
以下至手小指次指本各六俞。
督脉气所发者二十八穴:项中央二,发际后中八,面中三,大椎以下至尻尾
及傍十五穴,至骶下凡二十一节,脊椎法也。
任脉气之所发者二十八穴:喉中央二,膺中骨陷中各一,鸠尾下三寸,胃脘
五寸,胃脘以下至横骨六寸半一。腹脉法也。下阴别一,目下各一,下唇一,断
交一。
冲脉气所发者二十二穴:侠鸠尾外各半寸至脐寸一,侠脐下傍各五分至横骨
寸一,腹脉法也。
足少阴舌下,厥阴毛中急脉各一,手少阴各一,阴阳跷各一,手足诸鱼际脉
气所发者,凡三百六十五穴也。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