难三第三十八
书名:韩非子    作者:韩非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鲁穆公问於子思曰:“吾闻庞<米闲>氏之子不孝,其行奚如?”子思对曰:
“君子尊贤以崇德,举善以观民。若夫过行,是细人之所识也,臣不知也。”子
思出,子服厉伯入见,问庞<米闲>氏子,子服厉伯对曰:“其过三,皆君之所未尝
闻。”自是之后,君贵子思而贱子服厉伯也。
或曰:鲁之公室,三世劫於季氏,不亦宜乎!明君求善而赏之,求奸而诛之,
其得之一也。故以善闻之者,以说善同於上者也;以奸闻之者,以恶奸同於上者
也。此宜赏誉之所及也。不以奸闻,是异於上而下比周於奸者也,此宜毁罚之所
及也。今子思不以过闻,而穆公贵之;厉伯以奸闻,而穆公贱之。人情皆喜贵而
恶贱,故季氏之乱成而不上闻,此鲁君之所以劫也。且此亡王之俗,取鲁之民所
以自美,而穆公独贵之,不亦倒乎!
文公出亡,献公使寺人披攻之蒲城,披斩其袪,文公奔翟。惠公即位,又使
攻之惠窦,不得也。及文公反国,披求见,公曰:“蒲城之役,君令一宿,而汝
即至;惠窦之难,君令三宿,而汝一宿,何其速也?”披对曰:“君令不二。除
君之恶,惟恐不堪。蒲人翟人,余何有焉!今公即位,其无蒲翟乎!且桓公置射
钩而相管仲。”君乃见之。
或曰:齐、晋绝祀,不亦宜乎!桓公能用管仲之功,而忘射钩之怨;文公能
听寺人之言,而弃斩袪之罪。桓公、文公能容二子者也。后世之君明不及二公,
后世之臣贤不如二子。以不忠之臣事不明之君,君不知则有燕操、子罕、田常之
贼,知之则以管仲、寺人自解。君必不诛而自以为有桓、文之德,是臣雠而明不
能烛,多假之资,自以为贤而不戒,则虽无后嗣,不亦可乎!且寺人之言也,直
饰君令而不贰者,则是贞於君也。死君后生臣不愧,而复为贞。今惠公朝卒,而
暮事文公,寺人之“不贰”何如?
人有设桓公隐者,曰:“一难,二难,三难,何也?”桓公不能射,以告管
仲。管仲对曰:“一难也,近优而远士。二难也,去其国而数之海。三难也,君
老而晚置太子。”桓公曰:“善。”不择日而庙礼太子。
或曰:管仲之射隐不得也。士之用不在近远,而俳优侏儒固人主之所与燕也。
则近优而远士而以为治,非其难者也。夫处势而不能用其有,而悖不去国,是以
一人之力禁一国。以一人之力禁一国者,少能胜之。明能照远奸而见隐微,必行
之令,虽远於海内必无变。然则去国之海而不劫杀,非其难者也。楚成王置商臣
以为太子,又欲置公子职,商臣作难,遂弑成王。公子宰,周太子也,公子根有
宠,遂以东州反,分而为两国。此皆非晚置太子之患也。夫分势不二,庶孽卑,
宠无藉,虽处耄老,晚置太子可也。然则晚置太子,庶孽不乱,又非其难也。物
之所谓难者,必借人成势,而勿使侵害己,可谓一难也。贵妾不使二后,二难也。
爱孽不使危正适,专听一臣而不敢隅君,此则可谓三难也。
叶公子高问政於仲尼,仲尼曰:“政在悦近而来远。”哀公问政於仲尼,仲
尼曰:“政在选贤。”齐景公问政於仲尼,仲尼曰:“政在节财。”三公出,子
贡问曰:“三公问夫子政一也,夫子对之不同,何也?”仲尼曰:“叶都大而国
小,民有背心,故曰:‘政在悦近而来远。’鲁哀公有大臣三人,外障距诸侯四
邻之士,内比周而以愚其君,使宗庙不扫除,社稷不血食者,必是三臣也,故曰:
‘政在选贤。’齐景公筑雍门,为路寝,一朝而以三百乘之家赐者三,故曰:
‘政在节财。’”
或曰:仲尼之对,亡国之言也。叶民有倍心,而说之“悦近而来远”,则是
教民怀惠。惠之为政,无功者受赏,则有罪者免,此法之所以败也。法败而政乱,
以乱政治败民,未见其可也。且民有倍心者,君上之明有所不及也。不绍叶公之
明,而使之悦近而来远,是舍吾势之所能禁而使与不行惠以争民,非能持势者也。
夫尧之贤,六王之冠也,舜一从而咸包,而尧无天下矣。有人无术以禁下,恃为
舜而不失其民,不亦无术乎!明君见小奸於微,故民无大谋;行小诛於细,故民
无大乱。此谓“图难於其所易”也,“为大者於其所细”也。今有功者必赏,赏
者不得君,力之所致也;有罪者必诛,诛者不怨上,罪之所生也。民知诛罚之皆
起於身也,故疾功利於业,而不受赐於君。“太上,下智有之。”此言太上之下
民无说也,安取怀惠之民?上君之民无利害,说以“悦近来远”,亦可舍己!哀
公有臣外障距内比周以愚其君,而说之以“选贤”,此非功伐之论也,选其心之
所谓贤者也。使哀公知三子外障距内比周也,则三子不一日立矣。哀公不知选贤,
选其心之所谓贤,故三子得任事。燕子哙贤子之而非孙卿,故身死为戮。
夫差智太宰嚭而愚子胥,故灭於越。鲁君不必知贤,而说以“选贤”,是使
哀公有夫差、燕哙之患也。明君不自举臣,臣相进也;不自贤,功自徇也。论之
於任,试之於事,课之於功。故群臣公正而无私,不隐贤,不进不肖。然则人主
奚劳於选贤?景公以百乘之家赐,而说以“节财”,是使景公无术以享厚乐,而
独俭於上,未免於贫也。有君以千里养其口腹,则虽桀、纣不侈焉。齐国方三千
里,而桓公以其半自养,是侈於桀、纣也;然而能为五霸冠者,知侈俭之地也。
为君不能禁下而自禁者,谓之劫;不能饰下而自饰者,谓之乱;不节下而自节者,
谓之贫。明君使人无私,以诈而食者禁;力尽於事,归利於上者必闻,闻者必赏;
污秽为私者必知,知者必诛。然故忠臣尽忠於公,民士竭力於家,百官精克於
上,侈倍景公,非国之患也。然则说之以“节财”,非其急者也。夫对三公一言
而三公可以无患,知下之谓也。知下明则禁於微,禁於微则奸无积,奸无积则无
比周,无比周则公私分,公私分则朋党散,朋党散则无外障距内比周之患。知下
明则见精沐,见精沐则诛赏明,诛赏明则国不贫。故曰:“一对而三公无患,知
下之谓也。”
郑子产晨出,过东匠之闾,闻妇人之哭,抚其御之手而听之。有闲,遣吏执
而问之,则手绞其夫者也。异日,其御问曰:“夫子何以知之?”子产曰:“其
声惧。凡人於其亲爱也,始病而忧,临死而惧,已死而哀。今哭已死,不哀而惧,
是以知其有奸也。”
或曰:子产之治,不亦多事乎!奸必待耳目之所及而后知之,则郑国之得奸
者寡矣。不任典成之吏,不察参伍之政,不明度量,恃尽聪明劳智虑,而以知奸,
不亦无术乎!且夫物众而智寡,寡不胜众,智不足以遍知物,故因物以治物。下
众而上寡,寡不胜众者,言君不足以遍知臣也,故因人以知人。是以形体不劳而
事治,智虑不用而奸得。故宋人语曰:“一雀过羿,羿必得之,则羿诬矣。以天
下为之罗,则雀不失矣。”夫知奸亦有大罗,不失其一而已矣。不修其理,而以
己之胸察为之弓矢,则子产诬矣。老子曰:“以智治国,国之贼也。”其子产之
谓矣。
秦昭王问於左右曰:“今时韩、魏孰与始强?”左右对曰:“弱於始也。”
“今之如耳、魏齐孰与曩之孟常、芒卯?”对曰:“不及也。”王曰:“孟常、
芒卯率强韩、魏犹无奈寡人何也!”左右对曰:“甚然。”中期伏琴而对曰:
“王之料天下过矣。夫六晋之时,知氏最强,灭范、中行,又率韩、魏之兵以伐
赵,灌以晋水,城之未沈者三板。知伯出,魏宣子御,韩康子为骖乘,知伯曰:
“始吾不知水可以灭人之国,吾乃今知之。汾水可以灌安邑,绛水可以灌平阳。”
魏宣子肘韩康子,康子践宣子之足,肘足接乎车上而知氏分於晋阳之下。今足下
虽强,未若知氏,韩、魏虽弱,未至如其晋阳之下也。此天下方用肘足之时,愿
王勿易之也。”
或曰:昭王之问也有失,左右、中期之对也有过。凡明主之治国也,任其势。
势不可害,则虽强天下无奈何也,而况孟常、芒卯、韩、魏能奈我何!其势可害
也,则不肖如如耳、魏齐及韩、魏犹能害之。然则害与不侵,在自恃而已矣,奚
问乎?自恃其不可侵,则强与弱奚其择焉?夫不能自恃而问其奈何也,其不侵也
幸矣!申子曰:“失之数而求之信,则疑矣。”其昭王之谓也。知伯无度,从韩
康、魏宣而图以水灌灭其国,此知伯之所以国亡而身死,头为饮杯之故也。今昭
王乃问孰与始强,其未有水人之患也;虽有左右,非韩、魏之二子也,安有肘足
之事?而中期曰“勿易”,此虚言也。且中期之所官,琴瑟也。弦不调,弄不明,
中期之任也,此中期所以事昭王者也。中期善承其任,未慊昭王也,而为所不知,
岂不妄哉!左右对之曰“弱於始”与“不及”则可矣,其曰“甚然”则谀也。申
子曰:“治不逾官,虽知不言。”今中期不知而尚言之,故曰:“昭王之问有失,
左右、中期之对皆有过也。”
管子曰:“见其可,说之有证;见其不可,恶之有形。赏罚信於所见,虽所
不见,其敢为之乎?见其可,说之无证;见其不可,恶之无形。赏罚不信於所见,
而求所不见之外,不可得也。”
或曰:广廷严居,众人之所肃也;晏室独处,曾、史之所僈也。观人之所
肃,非行情也。且君上者,臣下之所为饰也。好恶在所见,臣下之饰奸物以愚其
君必也。明不能烛远奸、见隐微,而待之以观饰行、定赏罚,不亦弊乎!
管子曰:“言於室满於室,言於堂满於堂,是谓天下王。”
或曰:管仲之所谓言室满室、言堂满堂者,非特谓游戏饮食之言也,必谓大
物也。人主之大物,非法则术也。法者,编着之图籍,设之於官府,而布之於百
姓者也。术者,藏之於胸中,以偶众端,而潜御群臣者也。故法莫如显,而术不
欲见。是以明主言法,则境内卑贱莫不闻知也,不独满於堂;用术,则亲爱近习
莫之得闻也,不得满室。而管子犹曰“言於室满室,言於堂满堂”,非法术之言
也。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