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九 制度(凡二十七条)
书名:近思录    作者:朱熹吕祖谦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濂溪先生曰:古圣王制礼法,修教化,三纲正,九畴叙,百姓大和,万物咸
若,乃作乐以宣八风之气,以平天下之情。故乐声淡而不伤,和而不流,入其耳,
感其心,莫不淡且和焉。淡则欲心平,和则躁心释。优柔平中,德之盛也;天下
化中,治之至也。是谓道配天地,古之极也。后世礼法不修,政刑苛紊,纵欲败
度,下民困苦。谓古乐不足听也,代变新声,妖淫愁怨,导欲增悲,不能自止。
故有贼君弃父,轻生败伦,不可禁者矣。呜呼!乐者,古以平心,今以助欲;古
以宣化,今以长怨。不复古礼,不变今乐,而欲致治者,远哉!
明道先生言于朝曰:治天下,以正风俗、得贤才为本。宜先礼命近侍贤儒,
及百执事,悉心推访,有德业充备、足为师表者,其次有笃志好学、材良行修者,
延聘敦遣,萃于京师,俾朝夕相与讲明正学。其道必本于人伦,明乎物理。其教
自小学洒扫应对以往,修其孝弟忠信,周旋礼乐。其所以诱掖激励、渐摩成就之
道,皆有节序,其要在于择善修身,至于化成天下,自乡人而可至于圣人之道。
其学行皆中于是者为成德。取材识明达可进于善者,使日受其业。择其学明德尊
者,为太学之师,次以分教天下之学。择士入学,县升之州,州宾兴于太学,太
学聚而教之,岁论其贤者能者于朝。凡选士之法,皆以性行端洁、居家孝悌、有
廉耻礼逊、通明学业、晓达治道者。
明道先生论十事:一曰师傅,二曰六官,三曰经界,四曰乡党,五曰贡士,
六曰兵役,七曰民食,八曰四民,九曰山泽,(修虞衡之职。)十曰分数。(冠、
婚、丧、祭、车服、器用等差。)其言曰:无古今,无治乱,如生民之理有穷,
则圣王之法可改。后世能尽其道则大治,或用其偏则小康,此历代彰灼着明之效
也。苟或徒知泥古,而不能施之于今,姑欲徇名而遂废其实,此则陋儒之见,何
足以论治道哉?然傥谓今人之情皆已异于古,先王之迹不可复于今,趣便目前,
不务高远,则亦恐非大有为之论,而未足以济当今之极弊也。
伊川先生上疏曰:三代之时,人君必有师、傅、保之官。师,道之教训;傅,
傅之德义;保,保其身体。后世作事无本,知求治而不知正君,知规过而不知养
德,傅德义之道,固已疏矣,保身体之法,复无闻焉。臣以为,傅德义者,在乎
防见闻之非,节嗜好之过;保身体者,在乎适起居之宜,存畏慎之心。今既不设
保傅之官,则此责皆在经筵,欲乞皇帝在宫中言动服食,皆使经筵官知之。有翦
桐之戏,则随事箴规;违持养之方,则应时谏止。(《遗书》云:某尝进说,欲
令人主于一日之中,亲贤士大夫之时多,亲宦官宫人之时少,所以涵养气质,薰
陶德性。)
伊川先生《看详三学条制》云:旧制,公私试补,盖无虚月。学校礼义相先
之地,而月使之争,殊非教养之道。请改试为课,有所未至,则学官召而教之,
更不考定高下。制尊贤堂,以延天下道德之士,及置待宾吏师斋,立检察士人行
检等法。又云:自元丰后,设利诱之法,增国学解额至五百人,来者奔凑,舍父
母之养,忘骨肉之爱,往来道路,旅寓他土,人心日偷,士风日薄。今欲量留一
百人,馀四百人分在州郡解额窄处,自然士人各安乡土,养其孝爱之心,息其奔
趋流浪之志,风俗亦当稍厚。又云:三舍升补之法,皆案文责迹,有司之事,非
庠序育材论秀之道。盖朝廷授法,必达乎下。长官守法而不得有为,是以事成于
下,而下得以制其上,此后世所以不治也。或曰:“长贰得人则善矣。或非其人,
不若防闲详密,可循守也。”殊不知先王制法,待人而行,未闻立不得人之法也。
苟长贰非人,不知教育之道,徒守虚文密法,果足以成人材乎?
《明道先生行状》云:先生为泽州晋城令,民以事至邑者,必告之以孝悌忠
信,入所以事父兄,出所以事长上。度乡村远近,为伍保,使之力役相助,患难
相恤,而奸伪无所容。凡孤茕残废者,责之亲戚乡党,使无失所。行旅出于其途
者,疾病皆有所养。诸乡皆有校,暇时亲至,召父老与之语;儿童所读书,亲为
正句读;教者不善,则为易置;择子弟之秀者,聚而教之。乡民为社会,为立科
条,旌别善恶,使有劝有耻。
《萃》:“王假有庙。”《传》曰:群生至众也,而可一其归仰;人心莫知
其乡也,而能致其诚敬;鬼神之不可度也,而能致其来格。天下萃合人心、总摄
众志之道非一,其至大莫过于宗庙,故王者萃天下之道,至于有庙,则萃道之至
也。祭祀之报,本于人心,圣人制礼以成其德耳。故豺獭能祭,其性然也。
古者戍役,再期而还。今年春暮行,明年夏代者至,复留备秋,至过十一月
而归;又明年仲春遣次戍者。每秋与冬初,两番戍者皆在疆圉,乃今之防秋也。
圣人无一事不顺天时,故至日闭关。
韩信多多益办,只是分数明。
伊川先生曰:管辖人亦须有法,徒严不济事。今帅千人,能使千人依时及节
得饭吃,只如此者,亦能有几人。尝谓军中夜惊,亚夫坚卧不起,不起善矣,然
犹夜惊何也?亦是未尽善。
管摄天下人心,收宗族,厚风俗,使人不忘本,须是明谱系,收世族,立宗
子法。(一年有一年工夫。)
宗子法坏,则人不自知来处,以至流转四方,往往亲未绝,不相识。今且试
以一二巨公之家行之,其术要得拘守得,须是且如唐时立庙院,仍不得分割了祖
业,使一人主之。
凡人家法,须月为一会以合族。古人有花树韦家宗会法,可取也。每有族人
远来,亦一为之。吉凶嫁娶之类,更须相与为礼,使骨肉之意常相通。骨肉日疏
者,只为不相见,情不相接尔。
冠婚丧祭,礼之大者,今人都不理会。豺獭皆知报本,今士大夫家多忽此,
厚于奉养而薄于先祖,甚不可也。某尝修六礼,大略:家必有庙,(庶人立影堂。)
庙必有主,(高祖以上即当祧也。主式见《文集》。又云:今人以影祭,或一髭
发不相似,则所祭已是别人,大不便。)月朔必荐新,(荐后方食。)时祭用仲
月,(止于高祖。旁亲无后者,祭之别位。)冬至祭始祖,(冬至,阳之始也;
始祖,厥初生民之祖也。无主,于庙中正位设二位,合考妣享之。)立春祭先祖,
(立春,生物之始也。先祖,始祖而下,高祖而上,非一人也。亦无主,设两位
分享考妣。)季秋祭祢,(季秋,成物之时也。)忌日迁主,祭于正寝。凡事死
之礼,当厚于奉生者。人家能存得此等事数件,虽幼者,可使渐知礼义。
卜其宅兆,卜其地之美恶也。地美则其神灵安,其子孙盛。然则曷谓地之美
者?土色之光润,草木之茂盛,乃其验也。而拘忌者,惑以择地之方位,决日之
吉凶,甚者不以奉先为计,而专以利后为虑,尤非孝子安厝之用心也。惟五患者,
不得不慎:须使异日不为道路,不为城郭,不为沟池,不为贵势所夺,不为耕犁
所及。(一本,所谓五患者,沟渠,道路,避村落,远井窑。)
正叔云:某家治丧,不用浮图。在洛,亦有一二人家化之。
今无宗子,故朝廷无世臣。若立宗子法,则人知尊祖重本;人既重本,则朝
廷之势自尊。古者子弟从父兄,今父兄从子弟,由不知本也。且如汉高祖欲下沛
时,只是以帛书与沛父老,其父兄便能率子弟从之。又如相如使蜀,亦遗书责父
老,然后子弟皆听其命而从之。只有一个尊卑上下之分,然后顺从而不乱也。若
无法以联属之,安可?且立宗子法,亦是天理。譬如木,必有从根直上一干,亦
必有旁枝。又如水,虽远,必有正源,亦必有分派处,自然之势也。然又有旁枝
达而为干者,故曰,古者天子建国,诸侯夺宗云。
邢和叔叙明道先生事云:尧、舜、三代帝王之治,所以博大悠远,上下与天
地同流者,先生固已默而识之。至于兴造礼乐,制度文为,下至行师用兵,战阵
之法,无所不讲,皆造其极。外之夷狄情状,山川道路之险易,边鄙防戍、城寨、
斥候、控带之要,靡不究知。其吏事操决,文法簿书,又皆精密详练。若先生,
可谓通儒全才矣。
介甫言律是八分书,是他见得。
横渠先生曰:兵谋师律,圣人不得已而用之,其术见三王方策,历代简书。
惟志士仁人,为能识其远者大者,素求预备而不敢忽忘。
肉辟,于今世死刑中取之,亦足宽民之死过,此当念其散之之久。
吕与叔撰《横渠先生行状》云:先生慨然有意三代之治,论治人先务,未始
不以经界为急,尝曰:“仁政必自经界始。贫富不均,教养无法,虽欲言治,皆
苟而已。世之病难行者,未始不以亟夺富人之田为辞。然兹法之行,悦之者众,
苟处之有术,期以数年,不刑一人而可复,所病者特上之未行耳。”乃言曰:
“纵不能行之天下,犹可验之一乡。方与学者议古之法,共买田一方,画为数井,
上不失公家之赋役,退以其私正经界、分宅里、立敛法、广储蓄、兴学校、成礼
俗,救灾恤患,敦本抑末,足以推先王之遗法,明当今之可行。”此皆有志未就。
横渠先生为云岩令,政事大抵以敦本善俗为先。每以月吉,具酒食,召乡人
高年会县庭,亲为劝酬,使人知养老事长之义。因问民疾苦,及告所以训戒子弟
之意。
横渠先生曰:古者有东宫,有西宫,有南宫,有北宫,异宫而同财。此礼亦
可行。古人虑远,目下虽似相疏,其实如此乃能久相亲。盖数十百口之家,自是
饮食衣服难为得一。又异宫乃容子得伸其私,所以避子之私也,子不私其父,则
不成为子;古之人曲尽人情。必也同宫,有叔父伯父,则为子者何以独厚于其父,
为父者又乌得而当之?父子异宫,为命士以上,愈贵则愈严。故异宫犹今世有逐
位,非如异居也。
治天下不由井地,终无由得平。周道止是均平。
井田卒归于封建,乃定。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