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书库书法迷书法集书法导航书法家篆刻字库书法字体五体书古风书甲骨文古印篆书篆体光明书集美书33书法毛笔字钢笔字多体书花鸟字書法视频集字字形大字篆刻之家国学古籍中医象棋游戏电子书商城网站修改起名识字英语印章签名硬筆字字体下载免费字体中文字体英文字体P图宝Ai矢量阿弥陀佛意见反馈安全网站捐赠
默认设置 字号

卷一百
书名:苏轼集    作者:苏轼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杂文十八首
【明正(送于汲失官东归)】
世俗之患,患在悲乐不以其正,非不以其正,其所取以为正者非也,请借子
以明其正。子之失官,有为子悲如子之自悲者乎?有如子之父兄妻子之为子悲者
乎?子之所以悲者,惑于得也。父兄妻子之所以悲者,惑于爱也。惟不与于己者,
则不惑亦不悲。夫惑则悲,不惑则不悲,人宜以惑者为正欤,抑将以不惑者为正
欤?以不惑者为正,则不悲者正也。然子亦有所乐者,曰:吾之所以为吾者,岂
以是哉。虽失是,其所以为吾者犹存,则吾犹可乐焉已。而不乐,又从而悲之,
则亦不忍夫天下之凡爱我者之悲而不释夫天下之凡恶我者之喜也。夫爱我而悲,
恶我而喜,是知我之粗也。乐其所以为吾者存,是自知之深也。人不以自知之深
为正,而以知我之粗者为正,是得为正也欤?故吾愿为子言其正。子将终身乐而
不悲。《诗》云:“优哉游哉,聊以卒岁。”
【慎改窜】
近世人轻以意改书,鄙浅之人好恶多同,故从而和之者众,遂使古书日就讹
舛,深可忿疾。孔子曰:“吾犹及史之阙文也。”自予少时,见前辈皆不敢轻改
书。故蜀本大字书皆善本。蜀本《庄子》云:“用志不分,及疑于神。”此与
《易》阴疑于阳、《礼》使人疑汝于夫子同。今四方本皆作“凝”。陶潜诗“采
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采菊之次偶然见山,初不用意;而境与意会,故可
喜也。今皆作“望南山”。杜子美云:“白鸥没浩荡,万里谁能驯。”盖灭没于
烟波间耳。而宋敏求谓予云:“鸥不善没,改作波字。”二诗改两字,便觉一篇
神气索然也。
【舍铜龟子文】
苏州报恩寺重造古塔,诸公皆舍所藏舍利。予无舍利可舍,独舍盛舍利者,
敬为四恩三有舍之。故人王颐为武功宰,长安有修古塔者,发旧葬,得之以遗予,
予以藏私印。成坏者有形之所不免,而以藏舍利则可以久存,藏私印或以速坏。
贵舍利而贱私印,乐久存而悲速坏,物岂有是哉。予其并舍之。
【日喻】
生而眇者不识日,问之有目者。或告之曰:“日之状如铜盘。”扣盘而得其
声。他日闻钟,以为日也。或告之曰:“日之光如烛。”扪烛而得其形。他日揣
龠,以为日也。日之与钟、龠亦远矣,而眇者不知其异,以其未尝见而求之人也。
道之难见也甚于日,而人之未达也,无以异于眇。达者告之,虽有巧譬善导,亦
无以过于盘与烛也。自盘而之钟,自烛而之龠,转而相之,岂有既乎!故世之言
道者,或即其所见而名之,或莫之见而意之,皆求道之过也。然则道卒不可求欤?
苏子曰:“道可致而不可求。”何谓致?孙武曰:“善战者致人,不致于人。”
子夏曰:“百工居肆以成其事,君子学以致其道。”莫之求而自至,斯以为致也
欤?南方多没人,日与水居也,七岁而能涉,十岁而能浮,十五而能浮没矣。夫
没者,岂苟然哉,必将有得于水之道者。日与水居,则十五而得其道。生不识水,
则虽壮,见舟而畏之。故北方之勇者,问于没人,而求其所以没,以其言试之河,
未有不溺者也。故凡不学而务求道,皆北方之学没者也。昔者以声律取士,士杂
学而不志于道。今者以经术取士,士求道而不务学。渤海吴君彦律,有志于学者
也,方求举于礼部,作《日喻》以告之。
【问养生】
余问养生于吴子,得二言焉。曰和。曰安。何谓和?曰:子不见天地之为寒
暑乎?寒暑之极,至于折胶流金,而物不以为病,其变者微也。寒暑之变,昼与
日俱逝,夜与月并驰,俯仰之间,屡变而人不知者,微之至,和之极也。使此二
极者,相寻而狎至,则人之死久矣。何谓安?曰:吾尝自牢山浮海达于淮,遇大
风焉,舟中之人,如附于桔槔,而与之上下,如蹈车轮而行,反逆眩乱不可止。
而吾饮食起居如他日。吾非有异术也,惟莫与之争,而听其所为。故凡病我者,
举非物也。食中有蛆,人之见者必呕也。其不见而食者,未尝呕也。请察其所从
生。论八珍者必咽,言粪秽者必唾。二者未尝与我接也,唾与咽何从生哉。果生
于物乎?果生于我乎?知其生于我也,则虽与之接而不变,安之至也。安则物之
感我者轻,和则我之应物者顺。外轻内顺,而生理备矣。吴子,古之静者也。其
观于物也,审矣。是以私识其言,而时省观焉。
【怪石供】
《禹贡》:“青州有铅松怪石。”解者曰:怪石,石似玉者。今齐安江上往
往得美石,与玉无辨,多红黄白色。其文如人指上螺,清明可爱,虽巧者以意绘
画有不能及。岂古所谓怪石者耶?凡物之丑好,生于相形,吾未知其果安在也。
使世间石皆若此,则今之凡石复为怪矣。海外有形语之国,口不能言,而相喻以
形。其以形语也,捷于口,使吾为之,不已难乎?故夫天机之动,忽焉而成,而
人真以为巧也。虽然,自禹以来怪之矣。齐安小儿浴于江,时有得之者。戏以饼
饵易之。既久,得二百九十有八枚。大者兼寸,小者如枣、栗、菱、芡,其一如
虎豹,首有口、鼻、眼处,以为群石之长。又得古铜盆一枚,以盛石,挹水注之
粲然。而庐山归宗佛印禅师适有使至,遂以为供。禅师尝以道眼观一切,世间混
沦空洞,了无一物,虽夜光尺璧与瓦砾等,而况此石;虽然,愿受此供。灌以墨
池水,强为一笑。使自今以往,山僧野人,欲供禅师,而力不能办衣服饮食卧具
者,皆得以净水注石为供,盖自苏子瞻始。时元丰五年五月,黄州东坡雪堂书。
【后怪石供】
苏子既以怪石供佛印,佛印以其言刻诸石。苏子闻而笑曰:“是安所从来哉?
予以饼易诸小儿者也。以可食易无用,予既足笑矣,彼又从而刻之。今以饼供佛
印,佛印必不刻也,石与饼何异?”参寥子曰:“然。供者,幻也。受者,亦幻
也。刻其言者,亦幻也。夫幻何适而不可。”举手而示苏子曰:“拱此而揖人,
人莫不喜。戟此而詈人,人莫不怒。同是手也,而喜异,世未有非之者也。子诚
知拱、戟之皆幻,则喜怒虽存而根亡。刻与不刻,无不可者。”苏子大笑曰:
“子欲之耶?”乃亦以供之。凡二百五十,并二石盘去。
【太息送秦少章】
孔北海与曹公论盛孝章云:“孝章,实丈夫之雄者也。游谈之士,依以成声。
今之少年喜谤前辈,或讥评孝章,孝章要为有天下重名,九牧之人,所共称叹。”
吾读至此,未尝不废书太息也。曰:嗟乎,英伟奇逸之士不容于世俗也久矣。虽
然,自今观之,孔北海、盛孝章犹在世,而向之讥评者与草木同腐久矣。昔吾举
进士,试于礼部,欧阳文忠公见吾文,曰:“此我辈人也,吾当避之。”方是时,
士以剽裂为文,聚而见讪,且讪公者所在成市。曾未数年,忽然若潦水之归壑,
无复见一人者,此岂复待后世哉。今吾衰老废学,自视缺然,而天下士不吾弃,
以为可以与于斯文者,犹以文忠公之故也。张文潜、秦少游此两人者,士之超逸
绝尘者也,非独吾云尔。二三子亦自以为莫及也。士骇于所未闻,不能无异同,
故纷纷之言,常及吾与二子,吾策之审矣。士如良金美玉,市有定价,岂可以爱
憎口舌贵贱之欤?少游之弟少章,复从吾游,不及期年,而论议日新,若将施于
用者。欲归省其亲,且不忍去。呜呼,子行矣,归而求诸兄,吾何加焉。作《太
息》一篇,以饯其行,使藏于家,三年然后出之。
【药诵】
嵇中散作《幽愤》诗,知不免矣,而卒章乃曰“采薇山阿,散发岩岫,永啸
长吟,颐性养寿”者,悼此志之不遂也。司马景王既杀中散而悔,使悔于未杀之
前,中散得免于死者,吾知其扫迹灭景于人世,如脱兔之投林也,采薇散发,岂
其所难哉。孙真人着《大风恶疾论》曰:《神仙传》有数十人,皆因恶疾而得仙
道。何者?割弃尘累,怀颍阳之风,所以因祸而取福也。吾始得罪迁岭表,不自
意全,既逾年无后命,知不死矣。然旧苦痔,至是大作,呻呼几百日。地无医药,
有亦不效。道士教吾去滋味,绝薰血,以清净胜之。痔有虫馆于吾后,滋味薰血,
既以自养,亦以养虫。自今日以往,旦夕食淡面四两,犹复念食,则以胡麻、茯
苓麨足之。饮食之外,不啖一物。主人枯槁,则客自弃去。尚恐习性易流,故取
中散真人之言,对病为药,使人诵之日三。曰:东坡居士,汝忘逾年之忧,百日
之苦乎?使汝不幸而有中散之祸,伯牛之疾,虽欲采薇散发,岂可得哉,今食麻、
麦、茯苓多矣。居士则歌以答之曰:事无事之事,百事治兮。味无味之味,五味
备兮。茯苓、麻、麦,有时而匮兮。有则食无则已者,与我无既兮。呜呼噫嘻,
馆客不终,以是为愧兮。
【补龙山文(并引)】
.丙子重九,客有言桓温龙山之盛会,风吹孟嘉帽落,温遣孙盛嘲之。嘉作
《解嘲》,文辞超卓,四坐叹伏,恨今世不见此文。予乃戏为补之曰:
征西天府,重九令节。驾言龙山,燕凯群哲。壶歌雅奏,缓带轻帢。胡为
中觞,一笑粲发。楩楠竞秀,榆柳独脱。骥騄交骛,驽蹇先蹶。楚狂醉乱,陨
帽莫觉。戎服囚首,枯颅茁发。维明将军,度量闳达。容此下士,颠倒冠袜。
宰夫扬觯,兕觥举罚。请歌《相鼠》,以侑此爵。(右嘲。)
吾闻君子,蹈常履素。晦明风雨,不改其度。平生丘壑,散发箕踞。坠车天
全,颠沛何惧。腰适忘带,足适忘履。不知有我,帽复奚数。流水莫系,浮云暂
寓。飘然随风,非去非取。我冠明月,被服宝璐。不缨而结,不簪而附。歌诗宁
择,请歌《相鼠》。罚此陋人,俾出童羖。(右解嘲。)
【东坡酒经】
南方之氓,以糯与粇,杂以卉药而为饼。嗅之香,嚼之辣,揣之枵然而轻,
此饼之良者也。吾始取面而起肥之,和之以姜液,烝之使十裂,绳穿而风戾之,
愈久而益悍,此曲之精者也。米五斗以为率,而五分之,为三斗者一,为五升者
四。三斗者以酿,五升者以投,三投而止,尚有五升之赢也。始酿以四两之饼,
而每投以二两之曲,皆泽以少水,取足以散解而匀停也。酿者必瓮按而并泓之,
三日而并溢,此吾酒之萌也。酒之始萌也,甚烈而微苦,盖三投而后平也。凡饼
烈而曲和,投者必屡尝而增损之,以舌为权衡也。既溢之,三日乃投,九日三投,
通十有五日而后定也。既定乃注以斗水,凡水必熟而冷者也。凡酿与投,必寒之
而后下,此炎州之令也。既水五日乃篘,得二斗有半,此吾酒之正也。先篘,半
日,取所谓赢者为粥,米一而水三之,揉以饼曲,凡四两,二物并也。投之糟中,
熟撋而再酿之,五日压得斗有半,此吾酒之少劲者也。劲正合为四斗,又五日
而饮,则和而力严而不猛也。篘绝不旋踵而粥投之,少留,则糟枯中风而酒病也。
酿久者酒醇而丰,速者反是,故吾酒三十日而成也。
【罪言】
吾闻肉食之忧,非藿食者所宜虑也。府居之谋,非巷居者所宜处也。分之所
不及,义之所弗出也。义之所弗出,利之所不释也。犯义者惑,维卒不自克,作
《罪言》。
万夫之望,万夫所依,匪才尚之,而量包之。丘山之憾,一笑可散;芥蒂之
仇,千河不收。呜呼!宁我容汝,岂汝不可,神之听之,终和而同乎?乘人之气,
决人易耳;解忮触猜,是惟艰哉。水激则旱,其伤淫夷;矢激则远,行将安追。
呜呼!佐涉者湍,佐斗者呼。柴不立,其愚乃可以须。爱心之偏,其辞溢妍;恶
心之厚,其辞溢丑。惟仁人之言,爱恶两捐,广大恬愉,上通于天。呜呼!善言
未升,贫客瞰门,曷以寿我,公侯承之,天道好还,莫适后先。人事喜复,无常
倚伏。前之所是,事定而偷;今之所是,后当焉如。呜呼!祸不在先,亦不在人,
还隐其心,有万其全。疾恶过义,美恶易位;矫枉过直,美恶同则。如食宜饇,
餍则为度;如酌孔取,剧则荒舞。呜呼!乃阴乃阳,神理所藏;一弛一张,人道
之常。
【论文(一作自评文)】
吾文如万斛泉源,不择地皆可出,在平地滔滔汩汩,虽一日千里无难。及其
与山石曲折,随物赋形,而不可知也。所可知者,常行于所当行,常止于不可不
止,如是而已矣。其他虽吾亦不能知也。
【记讲筵】
(此文重见于卷一百二,删。)
【天华宫】
天华宫在罗浮山之西。苏轼曰:南汉主建有甘露、羽盖等亭,云华阁,命中
书舍人钟有章作记。初,南汉主梦神人指罗浮山之西,去延祥寺西北,有两峰相
叠,一洞对流,可以为宫。访之,得其地。又梦金龙起于宫所,遂改为黄龙洞。
此地即葛仙西庵。至宋朝革命,四方僣叛以次诛服,刘氏惧焉。将欲潜遁罗浮,
为狡兔之穴,又命于增江水口,凿濠通山,往来山洞,仓卒为航舟之计。开宝四
年,乃始归命。则知刘氏为宝宫于山间,无事则为临赏之乐,警急则为捕逃之所,
其计窘矣。
【锡杖泉】
锡杖泉在罗浮宝积寺,即景泰禅师卓锡之地,亦谓之卓锡泉。苏轼曰:予昔
自汴入淮,泛江氵斥汉归蜀,饮江淮水盖弥年,既至,觉井水腥涩,百余日然后
安之。以此知江水之甘于井也审矣。予来岭外,自扬子始饮江水,及至南康,江
益清驶,水益甘,则又知南江贤于北江也。近度岭入清远峡,水色如碧玉,味亦
益胜。今游罗浮,酌景泰禅师锡杖泉,则清远水又在其下矣。岭外惟惠人喜斗茶,
此水不虚出也。
【白水山】
白水山在象头南。苏轼曰:罗浮之东麓也,有悬泉百仞,山八九折,折处辄
为潭,深者缒石四五丈不能及。旁有巨人夹数十,谓之佛迹岩。岩西故有院亦
曰“佛迹”。
【县榜】
先朝值边庭怀服,兵革寝息,而又体质恭俭,在位四十有二年,宫室苑囿无
所益,故民无暴赋横徭而生齿岁登,垦田日广。至于法令则去苛惨、尚宽简,守
令则进贤良、退贪残,牛酒以礼高年,粟帛以旌孝行,广惠以廪茕独,宽恤以省
力役,除身丁之算,驰盐榷之利。故能道迎休祥,年谷登衍,其裕民之德,固已
浃肌肤而沦骨髓矣。然犹慊然忧下民之疾AA82无良剂以全济,于是诏太医集名方,
曰“简要济众”。凡五卷,三册,镂板模印,以赐郡县,俾人得传录,用广拯疗,
意欲锡以康宁之福,跻之仁寿之域。已而县与律令同藏,殆逾一纪,穷远之民,
或莫闻知。圣泽壅而不宣,吏之罪也,乃书以方板,揭之通会。不独流传民间,
痊疴愈疾,亦欲人人知上恩也。后之君子倘不以是为诮,岁一检案之,使无遗毁
焉。嘉佑七年正月日。
◎拟作二首
【代侯公说项羽辞(并叙)】
.汉与楚战,败于彭城。太公间走,见获于楚。项羽常置军中以为质。汉王
遣辩士陆贾说项羽请之,不听。后遣侯公,羽许之,遂归太公。侯公之辩,过陆
生矣。而史阙其所以说羽之辞,遂探其事情以补之,作《代侯公说项羽辞》。
汉王四年,遣辩士陆贾东说项王,请还太公。项羽弗听,贾还。汉王不怿者
累日。左右计无所出。侯公在军中,而未知名,乃超进而言曰:“秦为无道,荼
毒天下,戮人之父,刑人之子,如刈草菅。大王奋不顾身,建大义,除残贼,为
万民请命。今秦氏已诛,天下且定,民之父子室家,皆得保完以相守也,其庆大
矣。宜与太公享万岁无穷之欢。不幸太公拘于强仇,以重大王夙夜之忧。臣闻主
忧臣辱,主辱臣死。大王诸臣,未有输忠出奇,以还太公之属车,蹈义死节,以
折项羽之狼心者,臣恐天下有以议汉为无人矣,此臣等之罪也。臣愿先即辱国之
诛。”汉王嘻戏曰:“吾惟不孝不武,而太公暴露拘辱于楚者,三年矣。吾重念
天下大计,未获即死之,此吾所以早夜痛心疾首东向而不忘也。顾为之奈何?”
侯公曰:“臣虽不敏,愿大王假臣革车一乘,骑卒十人,臣朝驰至楚壁,而暮与
太公骖乘而归,可乎?”汉王慢骂曰:“腐儒,何言之易也。夫陆贾天下之辩士,
吾前日遣之,智穷辞屈,抱头鼠窜,颠狈而归,仅以身免。若何言之易也!”侯
公曰:“待人以必能者,不能,则丧气。倚事之必集者,不集,则挫心。大王前
日之遣贾也,恃之为必能之人,望之有必集之事。今贾乃困辱而归,是大王气丧
而心挫也,宜有以深鄙臣也。且大王一失任于陆贾,乃遂惩艾以为无足使令者,
是大王示太公之无还期,待天下为无士也。”汉王曰:“吾岂忘亲者耶,顾若岂
足以办此?且项王阴忮不仁,徒触其锋,与之俱靡耳。”侯公曰:“昔赵平原君
苦秦之侵,欲结楚从也,求其可与从适楚者二十人。盖择于门下也,食客数千,
得十九焉,其一人无得也,最下客毛遂请行。平原君不择而与之俱,卒至强楚,
廷叱其王,而定从于立谈之间者,毛遂功也。日者,赵王武臣见获于燕,以其臣
陈余、张耳之贤,择人请王,往者十辈,无一返者。终于养卒请行,朝炊未终,
乃与赵王同载而归。此大王之所知者。臣乃今日愿为大王之毛遂、养卒,大王何
慊不辱平原、余、耳之听哉。”汉王曰:“善。”即饬车十乘,骑卒百人,以遣
侯公。
侯公至楚,晨扣军门,谒项王曰:“臣闻汉王之父太公为俘囚,臣窃庆大王
获所以胜于汉者。前日汉王遣使请之,而大王不与,至将烹焉,臣窃吊大王似不
恤楚矣。”项王嗔目大怒,叱侯公曰:“若自荐死,乃欲为而主行说以侥幸也。
且吾亲与人角,而获其父,固将甘心焉。今乃言无恤者,何也?”侯公曰:“臣
以区区之身,备汉之使,而有谒于大王,故大王以臣为汉游说而忘忠楚也。大王
试幸听之。使其言有可用,则楚汉之大利,两君之至欢,岂臣之私幸也。使其言
无可用,则臣徐蹈鼎镬,以从太公之烹,盖未晚也。”
项王曰:“太公之不得归必矣,若将何言?”侯公曰:“夫汉王失职,怏怏
而西,因思归之士,收豪杰之伍,举梁汉之师,下巴蜀之粟,并三秦,定齐魏,
日引而东,以与大王决一旦之命,大王视其志,固将一天下,朝诸侯,建七庙,
定大号,为万世基业耶?抑将区区狥匹夫之节,为曾参之孝而已者耶?且连兵
带垒,与楚百战以决雌雄,乃有天下三分之二,大王军覆将死,自救不暇,凡所
以运奇决胜为大王之勍敌者,在汉王与诸将了事耶?抑太公实为之也耶?虽庸人
孺子固知之。然则太公,独一亡似人耳,不足为楚、汉之轻重。大王幸虏获之,
而祸福实系焉,视其用之如何耳。得所以用而用之者强,失所以用而用之者亡。
苟为失其所用,未若不获之为善也。大王所以久拘而不归者,固以要之。诚是也。
且要而能致之,则权在我。要而不能致,则权在人。权之所在,以战必克。则要
者,名也;归者,实也。大王苟不得志于名,当速收效于实,无为两失而自遗其
患。是以臣窃为大王慎惜此举也。大王固尝置之俎上而命之矣,彼报之曰:‘必
欲烹之,愿分羹焉。’且父子相爱之情,岂相远哉。方汉王窘于彭城,二子同载,
推堕捐之,弗顾也,安知其视父不与子同也。太公之囚楚者,三年矣,彼诚笃于
爱父,固将捐兵解甲,膝行顿颡楚之辕门,为之请一旦之命,今励士方力,督战
方急,无一日而忘与楚从事,此其志在天下,无以亲为也。大王今不归之,以收
其实,将久留之,以执其名,故曰似不恤楚也。”
项王怒气少息,徐曰:“顾吾所仇者汉王尔,其父何与耶?且汉王亲以其身
投吾掌握者,数矣,我常易而释之,今乃曰东向必欲亡楚而后已,故吾深仇之,
欲菹醢其父,聊快于一时,况与之归耶?”侯公曰:“辱大王幸赐听臣,臣请言
其不可者。夫首建大义诛暴秦者,惟楚。世为贤明显名于天下者,惟楚。天下豪
杰乐从而争赴者,惟楚。被坚执锐为士卒先,所向摧靡,莫如大王。兵强将武,
百战百胜,莫如大王。诸侯畏惧,惟所号令,莫如大王。割地据国,连城数十,
莫如大王。大王持此数者以令天下,朝诸侯,建大号,何待于今。然而为之八年,
智穷兵败,土疆日促,反为汉雌。大王尝自知其所以失乎?”项王曰:“吾诚每
不自知,如公言焉,公试论吾所以失者。”侯公曰:“大王知夫博者事乎?夫财
均则气均,气均则敌偶,然后胜负之势,决于一时。今大王求与汉博,方布席徒
手未及投地,而骤以己资推遗之,已而财索气竭,徒手而校之,则大王之胜势去
矣。夫仁义礼智,所以取天下之资,而制敌之具也。大王乃弃资委具,以为无所
事,以故汉皆获而收执之,此所以自引而东,视大王如无也。”项王曰:“何谓
弃资委具?”侯公曰:“夫秦民之不聊生久矣。汉王之入关也,秋毫无所犯,解
秦之罟,约法三章,民大庆悦,惟恐其不王秦也。大王之至,燔烧屠戮,酷甚于
秦,秦人失望,何以为仁?大王始与诸侯受约怀王,先入关者,王之,汉王出万
死不顾一生之计,叩关决战,降俘其主,以待大王,而大王背约,迁之南郑,何
以为信?大王以世为楚将,方举大义,不立其后,无以令天下,遂共立怀王而禀
听之,及天下且定,乃阳尊为帝而放杀之,何以为义?以范增之忠,陈平之智,
韩信之勇,皆人杰。争天下者,视此三人为之存亡。然而增死于疑,平、信去而
不用,何以为智?是以汉王于其入关也,天下归其仁。其还定三秦也,天下归其
信。为义帝缟素也,天下归其义。其用平、信也,天下归其智。此四者,大王素
有之资,可畜之具,惟其委弃而不用,故汉皆得而收执之,是以大王未得所以税
驾也。方今之势,汉王者,高资富室也。大王者,窭人也。天下者,市人也。市
人不趋窭人而趋高资富室,明矣。然则大王今日之资,恃有一太公尔。天所以相
楚也。今不归之,以伸区区之信义,纾旦夕之急,臣恐汉人怒气益奋,战士倍我,
是大王又以其资遗汉,且将索然而为穷人矣。此臣所以为大王寒心也。夫制人之
与见制于人,克人之与见克于人,岂同日而语哉。愿大王熟计之。”
项王曰:“孤所以恩汉者亦至矣。然去辄背我,今其父在此,犹日急斗,诚
一旦归之,徒益其气尔。”侯公曰:“不然。臣闻怀敌者强,怒敌者亡。大王于
汉,有足怀而制之,乃欲怒而斗之,臣意天溺大王之衷,将遂孤楚矣。大王诚惠
辱一介之使护太公,且致言汉王曰:‘前日太公播越于外,羁旅敝军,获侍盥沐
者三年于兹,而君王方深督过之,是以下国君臣未敢议太公之归。今君王敕驾迎
之,孤恐久稽君王旦暮问安侍膳之欢,敢不承令,敬遣下臣卫送太公之属车以还
行宫。孤亦愿自今之日,与君王捐忿与瑕,继平昔之欢,君王有以报不谷者,皇
天后土,实与闻之。’如此而汉不解甲罢兵以答大义,则曲在彼矣。大王因之号
令士卒,以趋汉王,此秦所以获晋惠公也。今大王不辱听臣,臣无所受命而归,
汉王固将恸哭于军曰:‘楚之仇我者深矣,使者再返,而太公不归矣,且号为举
大义,除残贼,拯万民,终之有不共戴天之仇,何面目以视天下,今日之事,有
楚无汉,有汉无楚,吾将前死楚军,不返顾矣。’汉王持此感怒士心,整甲而趋
楚军,此伍子胥所以鞭平王之尸也。”
项王曰:“善。吾听公,姑无烹。公第还,语而王令罢兵,吾今归之矣。”
侯公曰:“此又不可。夫智贵乎早决,勇贵乎必为。早决者无后悔,必为者无弃
功。王陵,楚之骁将也,一旦亡去汉,大王拘执其母,将以还陵也,而其母慷慨
对使者为陵陈去就之义,敕陵无还,遂伏剑而死。故天下皆贤智其母,而莫不哀
其死也。今太公幽囚郁抑于大王之军,久矣。今闻使者再返,而大王无意幸赦还
之,臣窃意其变生于无聊,不胜恚辱之积,一旦引决,以蹈陵母之义,则大王悔
恐自失,虽欲回汉军之锋,不可得矣。臣闻来而不可失者,时也。蹈而不可失者,
机也。方今大王粮匮师老,无以支汉,而韩信之军,乘胜之锋,亦且至矣,大王
虽欲解而东归,不可得矣。臣愿大王因其时而用其机,急归太公,与汉王约,中
分天下,割鸿沟以西为汉,以东为楚。大王解甲登坛,建号东帝,以抚东方之诸
侯,亦休兵储粟,以待天下之变。汉王老,且厌兵,尚何求哉,固将世为西藩,
以事楚矣。”项王大悦。听其计,引侯生为上客,召太公,置酒高会三日而归之。
太公、吕后既至,汉王大悦,军皆称万岁。即日封侯公平国君,曰:“此天
下辩士,所居倾国者,故号平国君焉。”
【拟孙权答曹操书】
权白孟德足下。辱书开示祸福,使之内杀子布,外擒刘备以自效。书辞勤
AA83,若出至诚,虽三尺童子,亦晓然知利害所在矣。然仆怀固陋,敢略布。
昔田横,齐之遗虏,汉高祖释郦生之憾,遣使海岛,谓横来大者王,小者侯,
犹能以力自刭,不肯以身辱于刘氏。韩信以全齐之地,束手于汉,而不能死于牖
下。自古同功一体之人,英雄豪杰之士,世乱则藉以剪伐,承平则理必猜疑,与
其受韩信之诛,岂若死田横之节也哉。
仆先将军破虏,遭汉陵夷,董卓僣乱,焚烧宗庙,发掘陵寝,故依袁术以举
义师,所指城邑响应,天下思得董卓而食之不厌。不幸此志未遂,而无禄早世。
先兄伯符嗣命,驰驱锋镝,周旋江汉,岂有他哉?上以雪天子之耻,下以毕先将
军之志耳。不意袁术亦僣位号,污辱义师,又闻诸君各盗名字,伯符提偏师,进
无所归,退无所守,故资江东为之业耳,不幸有荆轲、舞阳之变。不以权不肖,
使统士卒,以卒先臣之志。仆受遗以来,卧薪尝胆,悼日月之逾迈,而叹功名之
不立,上负先臣未报之忠,下忝伯符知人之明。且权先世以德显于吴,权若效诸
君有非常之志,纵不蒙显戮,岂不坠其家声耶?
汉自桓、灵以来,上失其道,政出多门,宦官之乱才息,董卓之祸复兴,
傕、汜未诛,袁、刘割据,天下所恃,惟权与公及刘备三人耳。比闻卓已鲸鲵,
天子反正,仆意公当扫除余孽,同奖王室,上助天子,与宗庙社稷之灵,退守藩
国,无失春秋朝觐之节。而足下乃有欺孤之志,威挟天子,以令天下,妄引历数,
阴构符命,昔笑王莽之愚,今窃叹足下蹈覆车也。仆与公有婚姻之旧,加之同好
相求,然自闻求九锡,纳椒房,不唯同志失望,天下甚籍籍也。刘备之兵虽少,
然仆观其为人,雄材大略,宽而有容,拙于攻取,巧于驭人,有汉高祖之余风,
辅以孔明,未可量也,且以忠义不替曩昔,仆以为今海内所望,惟我二人耳。仆
之有张昭,正如备之孔明,左提右挈,以就大事,国中文武之事,尽以委之,而
见教杀昭与备,仆岂病狂也哉。古谚有之:“辅车相依,唇亡齿寒。”仆与刘备,
实有唇齿相须之势。足下所以不能取武昌,又不能到成都者,吴、蜀皆存也。今
使仆取蜀,是吴不得独存也。蜀亡,吴亦随之矣。晋以垂棘屈产,假道于虞以伐
虢,夫灭虢是所以取虞,虞以不知,故及祸。足下意何以异此。
古人有言曰:“白首如新,倾盖如故。”言以身托人,必择所安。孟德视仆,
岂惜此尺寸之土者哉,特以公非所托故也。荀文若与公共起艰危,一旦劝公让九
锡,意便憾,使卒忧死。矧仆与公有赤壁之隙,虽复尽释前憾,然岂敢必公不食
斯言乎?今日归朝,一匹夫耳,何能为哉。纵公不见害,交锋两阵之间,所杀过
当,今其父兄子弟,实在公侧,怨仇多矣,其能安乎?季布数窘汉王,及即位,
犹下三族之令,矧足下记人之过,忘人之功,不肯忘文若于九锡,其肯赦仆于赤
壁乎?孔文举与杨德祖,海内奇士,足下杀之如皂隶,岂复有爱于权!天下之才
在公右者,即害之矣,一失江东,岂容复悔耶?甘言重币,幸勿复再。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作者【苏轼】更多作品:
《苏轼集》苏轼集
《千家诗》七言绝句 春宵
《千家诗》七言绝句 上元侍宴
《千家诗》七言绝句 海棠
《千家诗》七言绝句 花影
《千家诗》七言绝句 中秋月
《千家诗》七言绝句 饮湖上初晴后雨
《千家诗》七言绝句 赠刘景文
《全宋词》卷044.【水龙吟】(四首)
《全宋词》卷044.【水龙吟】
《全宋词》卷044.【水龙吟】(次韵章质夫杨花词)
《全宋词》卷044.【水龙吟】
《全宋词》卷044.【满庭芳】
《全宋词》卷044.【满庭芳】
《全宋词》卷044.【满庭芳】
《全宋词》卷044.【满庭芳】
《全宋词》卷044.【满庭芳】
《全宋词》卷044.【水调歌头】(快哉亭作)
《全宋词》卷044.【水调歌头】
《全宋词》卷044.【水调歌头】(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
《全宋词》卷044.【水调歌头】
《全宋词》卷044.【满江红】
《全宋词》卷044.【满江红】
《全宋词》卷044.【满江红】(东武会流杯亭)
《全宋词》卷044.【满江红】(怀子由作)
《全宋词》卷044.【满江红】(正月十三日送文安国还朝)
《全宋词》卷044.【归朝欢】
《全宋词》卷044.【念奴娇】(赤壁怀古)
《全宋词》卷044.【雨中花】
《全宋词》卷044.【沁园春】
《全宋词》卷044.【劝金船】(和元素韵自撰腔命名)
《全宋词》卷044.【一丛花】
《全宋词》卷044.【木兰花令】
《全宋词》卷044.【木兰花令】(次马中玉韵)
《全宋词》卷044.【木兰花令】(宿造口闻夜雨寄子由、才叔)
《全宋词》卷044.【西江月】(真觉赏瑞香二首)
《全宋词》卷044.【西江月】(坐客见和复次韵)
《全宋词》卷044.【西江月】(再用前韵戏曹子方)
《全宋词》卷044.【西江月】
《全宋词》卷044.【西江月】(重九)
《全宋词》卷044.【西江月】(茶词)
《全宋词》卷044.【西江月】
《全宋词》卷044.【西江月】
《全宋词》卷044.【西江月】(送钱待制)
《全宋词》卷044.【西江月】(梅花)
《全宋词》卷044.【西江月】
《全宋词》卷044.【西江月】(平山堂)
《全宋词》卷044.【西江月】(送别)
《全宋词》卷044.【临江仙】
《全宋词》卷044.【临江仙】(赠送)
《全宋词》卷044.【临江仙】(辛未离杭至润,别张弼秉道)
《全宋词》卷044.【临江仙】(冬日即事)
《全宋词》卷044.【临江仙】(送王缄)
《全宋词》卷044.【临江仙】
《全宋词》卷044.【临江仙】
《全宋词》卷044.【临江仙】(风水洞作)
《全宋词》卷044.【临江仙】
《全宋词》卷044.【临江仙】(疾愈登望湖楼赠项长官)
《全宋词》卷044.【临江仙】
《全宋词》卷044.【临江仙】
《全宋词》卷044.【渔家傲】(金陵赏心亭送王胜之龙图。王守金陵,视事一日移南郡)
《全宋词》卷044.【渔家傲】(送台守江郎中)
《全宋词》卷044.【渔家傲】(七夕)
《全宋词》卷044.【渔家傲】(送张元康省亲秦川)
《全宋词》卷044.【鹧鸪天】(东坡谪黄州时作此词,真本藏林子敬家)
《全宋词》卷044.【鹧鸪天】
《全宋词》卷044.【少年游】(端午赠黄守徐君猷)
《全宋词》卷044.【少年游】(润州作)
《全宋词》卷044.【定风波】
《全宋词》卷044.【定风波】
《全宋词》卷044.【定风波】(重阳)
《全宋词》卷044.【定风波】(感旧)
《全宋词》卷044.【定风波】(送元素)
《全宋词》卷044.【定风波】
《全宋词》卷044.【定风波】(咏红梅)
《全宋词》卷044.【定风波】
《全宋词》卷044.【定风波】(南海归赠王定国侍人寓娘)
《全宋词》卷044.【南乡子】(春情)
《全宋词》卷044.【南乡子】(梅花词和杨元素)
《全宋词》卷044.【南乡子】(席上劝李公择酒)
《全宋词》卷044.【南乡子】(重九涵辉楼呈徐君猷)
《全宋词》卷044.【南乡子】(送述古)
《全宋词》卷044.【南乡子】(有感)
《全宋词》卷044.【南乡子】(和杨元素)
《全宋词》卷044.【南乡子】(自述)
《全宋词》卷044.【南乡子】
《全宋词》卷044.【南乡子】(赠行)
《全宋词》卷044.【南乡子】(双荔支)
《全宋词》卷044.【南乡子】(集句)
《全宋词》卷044.【南乡子】(集句)
《全宋词》卷044.【南乡子】(集句)
《全宋词》卷044.【南歌子】(游赏)
《全宋词》卷044.【南歌子】(湖景)
《全宋词》卷044.【南歌子】(寓意)
《全宋词》卷044.【南歌子】(和前韵)
《全宋词》卷044.【南歌子】(再用前韵)
《全宋词》卷044.【南歌子】(晚春)
《全宋词》卷044.【南歌子】(八月十八日观潮)
《全宋词》卷044.【南歌子】(再用前韵)
《全宋词》卷044.【南歌子】
《全宋词》卷044.【南歌子】(湖州作)
《全宋词》卷044.【南歌子】(暮春)
《全宋词》卷044.【南歌子】(黄州腊八日饮怀民小阁)
《全宋词》卷044.【南歌子】(有感)
《全宋词》卷044.【南歌子】(感旧)
《全宋词》卷044.【南歌子】(楚守周豫出舞鬟,因作二首赠之)
《全宋词》卷044.【南歌子】(同前)
《全宋词》卷044.【好事近】(送君猷)
《全宋词》卷044.【好事近】(湖上)
《全宋词》卷044.【鹊桥仙】(七夕)
《全宋词》卷044.【鹊桥仙】(七夕和苏坚韵)
《全宋词》卷044.【望江南】(暮春)
《全宋词》卷044.【望江南】(暮春)
《全宋词》卷044.【卜算子】(感旧)
《全宋词》卷044.【卜算子】
《全宋词》卷044.【瑞鹧鸪】(观潮)
《全宋词》卷044.【十拍子】(暮秋)
《全宋词》卷044.【清平乐】(秋词)
《全宋词》卷044.【昭君怨】(送别)
《全宋词》卷044.【戚氏】(此词始终指意,言周穆王宾于西王母事)
《全宋词》卷044.【醉蓬莱】(重九上君猷)
《全宋词》卷044.【贺新郎】(夏景)
《全宋词》卷044.【洞仙歌】(咏柳)
《全宋词》卷044.【洞仙歌】
《全宋词》卷044.【八声甘州】(寄参寥子)
《全宋词》卷044.【三部乐】(情景)
《全宋词》卷044.【阮郎归】(初夏)
《全宋词》卷044.【阮郎归】(梅词)
《全宋词》卷044.【阮郎归】(苏州席上作)
《全宋词》卷044.【江神子】
《全宋词》卷044.【江神子】(孤山竹阁送述古)
《全宋词》卷044.【江神子】(江景)
《全宋词》卷044.【江神子】(猎词)
《全宋词》卷044.【江神子】(恨别)
《全宋词》卷044.【江神子】(冬景)
《全宋词》卷044.【江神子】
《全宋词》卷044.【江神子】
《全宋词》卷044.【江神子】(公之夫人王氏先卒,味此词,盖悼亡也)
《全宋词》卷044.【蝶恋花】(春景)
《全宋词》卷044.【蝶恋花】(佳人)
《全宋词》卷044.【蝶恋花】(送春)
《全宋词》卷044.【蝶恋花】(暮春)
《全宋词》卷044.【蝶恋花】
《全宋词》卷044.【蝶恋花】(密州冬夜文安国席上作)
《全宋词》卷044.【蝶恋花】
《全宋词》卷044.【蝶恋花】(述怀)
《全宋词》卷044.【采桑子】(润州多景楼与孙巨源相遇)
《全宋词》卷044.【千秋岁】(湖州暂来徐州重阳作)
《全宋词》卷044.【苏幕遮】(咏选仙图)
《全宋词》卷044.【永遇乐】(寄孙巨源)
《全宋词》卷044.【永遇乐】
《全宋词》卷044.【行香子】(茶词)
《全宋词》卷044.【行香子】(寓意)
《全宋词》卷044.【行香子】(述怀)
《全宋词》卷044.【行香子】(秋兴)
《全宋词》卷044.【行香子】(冬思)
《全宋词》卷044.【行香子】(过七里滩)
《全宋词》卷044.【菩萨蛮】(歌妓)
《全宋词》卷044.【菩萨蛮】
《全宋词》卷044.【菩萨蛮】(西湖)
《全宋词》卷044.【菩萨蛮】(杭妓往苏迓新守)
《全宋词》卷044.【菩萨蛮】
《全宋词》卷044.【菩萨蛮】(述古席上)
《全宋词》卷044.【菩萨蛮】(感旧)
《全宋词》卷044.【菩萨蛮】(新月)
《全宋词》卷044.【菩萨蛮】(七夕)
《全宋词》卷044.【菩萨蛮】(有寄)
《全宋词》卷044.【菩萨蛮】
《全宋词》卷044.【菩萨蛮】(回文)
《全宋词》卷044.【菩萨蛮】(夏景回文)
《全宋词》卷044.【菩萨蛮】(回文)
《全宋词》卷044.【菩萨蛮】(回文春闺怨)
《全宋词》卷044.【菩萨蛮】(回文夏闺怨)
《全宋词》卷044.【菩萨蛮】(回文秋闺怨)
《全宋词》卷044.【菩萨蛮】(回文冬闺怨)
《全宋词》卷044.【生查子】(诉别)
《全宋词》卷044.【翻香令】
《全宋词》卷044.【乌夜啼】(寄远)
《全宋词》卷044.【虞美人】(琵琶)
《全宋词》卷044.【虞美人】(述怀)
《全宋词》卷044.【虞美人】
《全宋词》卷044.【河满子】(湖州作)
《全宋词》卷044.【哨遍】
《全宋词》卷044.【哨遍】(春词)
《全宋词》卷044.【点绛唇】(己巳重九和苏坚)
《全宋词》卷044.【点绛唇】(庚午重九再用前韵)
《全宋词》卷044.【点绛唇】(再和送钱公永)
《全宋词》卷044.【点绛唇】
《全宋词》卷044.【点绛唇】(离恨)
《全宋词》卷044.【殢人娇】(王都尉席上赠侍人)
《全宋词》卷044.【殢人娇】(或云赠朝云)
《全宋词》卷044.【殢人娇】(戏邦直)
《全宋词》卷044.【诉衷情】(送述古迓元素)
《全宋词》卷044.【诉衷情】(海棠)
《全宋词》卷044.【诉衷情】(琵琶女)
《全宋词》卷044.【更漏子】(送孙巨源)
《全宋词》卷044.【华清引】(感旧)
《全宋词》卷044.【桃源忆故人】(暮春)
《全宋词》卷044.【醉落魄】(述怀)
《全宋词》卷044.【醉落魄】(席上呈元素)
《全宋词》卷044.【醉落魄】(忆别)
《全宋词》卷044.【醉落魄】(述怀)
《全宋词》卷044.【谒金门】(秋夜)
《全宋词》卷044.【谒金门】(秋兴)
《全宋词》卷044.【谒金门】(秋感)
《全宋词》卷044.【如梦令】
《全宋词》卷044.【如梦令】(同前)
《全宋词》卷044.【如梦令】(有寄)
《全宋词》卷044.【如梦令】(春思)
《全宋词》卷044.【阳关曲】(中秋作本名小秦王,入腔即阳关曲)
《全宋词》卷044.【阳关曲】(军中)
《全宋词》卷044.【阳关曲】(李公择)
《全宋词》卷044.【减字木兰花】(赠润守许仲涂,且以“郑容落籍、高莹从良”为句首)
《全宋词》卷044.【减字木兰花】(寓意)
《全宋词》卷044.【减字木兰花】(荔支)
《全宋词》卷044.【减字木兰花】(送东武令赵晦之)
《全宋词》卷044.【减字木兰花】(送别)
《全宋词》卷044.【减字木兰花】(送赵令)
《全宋词》卷044.【减字木兰花】(过吴兴,李公择生子,三日会客,作此词戏之)
《全宋词》卷044.【减字木兰花】(得书)
《全宋词》卷044.【减字木兰花】(送别)
《全宋词》卷044.【减字木兰花】
《全宋词》卷044.【减字木兰花】(立春)
《全宋词》卷044.【减字木兰花】(雪词)
《全宋词》卷044.【减字木兰花】(花)
《全宋词》卷044.【减字木兰花】(春月)
《全宋词》卷044.【减字木兰花】(赠胜之)
《全宋词》卷044.【浣溪沙】(新秋)
《全宋词》卷044.【浣溪沙】(游蕲水清泉寺。寺临兰溪,溪水西流)
《全宋词》卷044.【浣溪沙】(渔父)
《全宋词》卷044.【浣溪沙】
《全宋词》卷044.【浣溪沙】(前韵)
《全宋词》卷044.【浣溪沙】(前韵)
《全宋词》卷044.【浣溪沙】(再和前韵)
《全宋词》卷044.【浣溪沙】(前韵)
《全宋词》卷044.【浣溪沙】(九月九日二首)
《全宋词》卷044.【浣溪沙】(和前韵)
《全宋词》卷044.【浣溪沙】(有感)
《全宋词》卷044.【浣溪沙】(咏橘)
《全宋词》卷044.【浣溪沙】
《全宋词》卷044.【浣溪沙】
《全宋词》卷044.【浣溪沙】(徐门石潭谢雨道上作五首)
《全宋词》卷044.【浣溪沙】
《全宋词》卷044.【浣溪沙】
《全宋词》卷044.【浣溪沙】
《全宋词》卷044.【浣溪沙】
《全宋词》卷044.【浣溪沙】(春情)
《全宋词》卷044.【浣溪沙】(菊节)
《全宋词》卷044.【浣溪沙】(春情)
《全宋词》卷044.【浣溪沙】(荷花)
《全宋词》卷044.【浣溪沙】(赠闾丘朝议,时还徐州)
《全宋词》卷044.【浣溪沙】(有赠)
《全宋词》卷044.【浣溪沙】(忆旧)
《全宋词》卷044.【浣溪沙】(春情)
《全宋词》卷044.【浣溪沙】
《全宋词》卷044.【浣溪沙】(重九旧韵)
《全宋词》卷044.【浣溪沙】(元丰七年十二月二十四日,从泗州刘倩叔游南山)
《全宋词》卷044.【浣溪沙】(送梅庭老赴潞州学官)
《全宋词》卷044.【浣溪沙】(徐州藏春阁园中)
《全宋词》卷044.【浣溪沙】
《全宋词》卷044.【浣溪沙】(赠楚守田待制小鬟)
《全宋词》卷044.【浣溪沙】(和前韵)
《全宋词》卷044.【浣溪沙】(端午)
《全宋词》卷044.【浣溪沙】(感旧)
《全宋词》卷044.【浣溪沙】(自适)
《全宋词》卷044.【浣溪沙】(寓意)
《全宋词》卷044.【浣溪沙】(即事)
《全宋词》卷044.【双荷叶】(即秦楼月)
《全宋词》卷044.【皂罗特髻】(采菱拾翠)
《全宋词》卷044.【调笑令】
《全宋词》卷044.【调笑令】
《全宋词》卷044.【荷华媚】(荷花)
《全宋词》卷044.【青玉案】(和贺方回韵送伯固归吴中故居)
《全宋词》卷044.【渔家傲】(赠曹光州)
《全宋词》卷044.【江城子】
《全宋词》卷044.【江城子】
《全宋词》卷044.【南乡子】(用韵和道辅)
《全宋词》卷044.【南乡子】(用前韵赠田叔通家舞鬟)
《全宋词》卷044.【菩萨蛮】(四首)
《全宋词》卷044.【菩萨蛮】(咏足)
《全宋词》卷044.【菩萨蛮】
《全宋词》卷044.【蝶恋花】(送潘大临)
《全宋词》卷044.【蝶恋花】(同安生日放鱼,取金光明经救鱼事)
《全宋词》卷044.【浣溪沙】(端午)
《全宋词》卷044.【浣溪沙】
《全宋词》卷044.【浣溪沙】
《全宋词》卷044.【减字木兰花】(琴)
《全宋词》卷044.【减字木兰花】
《全宋词》卷044.【减字木兰花】(赠君猷家姬)
《全宋词》卷044.【减字木兰花】
《全宋词》卷044.【减字木兰花】
《全宋词》卷044.【减字木兰花】(赠徐君猷三侍人妩卿)
《全宋词》卷044.【减字木兰花】(胜之)
《全宋词》卷044.【减字木兰花】(庆姬)
《全宋词》卷044.【南歌子】
《全宋词》卷044.【如梦令】(题淮山楼)
《全宋词》卷044.【瑞鹧鸪】
《全宋词》卷044.【临江仙】(赠王友道)
《全宋词》卷044.【少年游】
《全宋词》卷044.【一斛珠】
《全宋词》卷044.【点绛唇】(二首)
《全宋词》卷044.【点绛唇】
《全宋词》卷044.【虞美人】
《全宋词》卷044.【天仙子】
《全宋词》卷044.【满庭芳】
《全宋词》卷044.【南乡子】(宿州上元)
《全宋词》卷044.【浣溪沙】
《全宋词》卷044.【浣溪沙】(送叶淳老)
《全宋词》卷044.【减字木兰花】
《全宋词》卷044.【减字木兰花】
《全宋词》卷044.【减字木兰花】(以大琉璃杯劝王仲翁)
《全宋词》卷044.【行香子】(与泗守过南山晚归作)
《全宋词》卷044.【画堂春】(寄子由)
《全宋词》卷044.【浣溪沙】(方响)
《全宋词》卷044.【好事近】
《全宋词》卷044.【占春芳】
《全宋词》卷044.【南歌子】
《全宋词》卷044.【浪淘沙】
《全宋词》卷044.【木兰花令】
《全宋词》卷044.【木兰花令】
《全宋词》卷044.【木兰花令】
《全宋词》卷044.【虞美人】
《全宋词》卷044.【虞美人】
《全宋词》卷044.【临江仙】
《全宋词》卷044.【蝶恋花】
《全宋词》卷044.【蝶恋花】
《全宋词》卷044.【蝶恋花】
《全宋词》卷044.【蝶恋花】
《全宋词》卷044.【蝶恋花】
《全宋词》卷044.【渔家傲】
《全宋词》卷044.【江城子】
《全宋词》卷044.【祝英台近】
《全宋词》卷044.【雨中花慢】
《全宋词》卷044.【雨中花慢】
《全宋词》卷044.【念奴娇】(中秋)
《全宋词》卷044.【水龙吟】
《全宋词》卷044.【水龙吟】
《全宋词》卷044.【渔父】(四首)
《全宋词》卷044.【渔父】
《全宋词》卷044.【渔父】
《全宋词》卷044.【渔父】
《全宋词》卷044.【醉翁操】(一首并序)
《全宋词》卷044.【奉安神宗皇帝御容赴景灵宫导引歌词】
《全宋词》卷044.【迎奉神宗皇帝御容赴西京会圣宫应天禅院奉安导引歌词】
《全宋词》卷044.【瑶池燕】
《全宋词》卷044.【千秋岁】(次韵少游)
《全宋词》卷044.【减字木兰花】
《全宋词》卷044.【失调名】
《全宋词》卷044.【失调名】
《全宋词》卷044.【失调名】
《全宋词》卷044.【菩萨蛮】
《全宋词》卷044.【踏青游】
《全宋词》卷044.【阮郎归】
《全宋词》卷044.【西江月】(咏梅)
《全宋词》卷044.【失调名】(上元词)
《全宋词》卷044.【踏莎行】
《全宋词》卷044.【踏莎行】
《全宋词》卷044.【失调名】
《全宋词》卷044.【定风波】
《全宋词》卷044.【定风波】
《全宋词》卷044.【定风波】
《全宋词》卷044.【水调歌】
《全宋词》卷044.【失调名】
《全宋词》卷044.【鹧鸪天】(佳人)
《全宋词》卷044.【西江月】(佳人)
《全宋词》卷044.【更漏子】
《全宋词》卷044.【更漏子】
《全宋词》卷044.【如梦令】
《全宋词》卷044.【清平调引】
《全宋词》卷044.【清平调引】
《全宋词》卷044.【清平调引】



国学书库首页 国学电子书下载
 
2010-2025 全球华人国学经典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