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书库书法迷书法集书法导航书法家篆刻字库书法字体五体书古风书甲骨文古印篆书篆体光明书集美书33书法毛笔字钢笔字多体书花鸟字書法视频集字字形大字篆刻之家国学古籍中医象棋游戏电子书商城网站修改起名识字英语印章签名硬筆字字体下载免费字体中文字体英文字体P图宝Ai矢量阿弥陀佛意见反馈安全网站捐赠
默认设置 字号

卷三十五
书名:苏轼集    作者:苏轼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记十三首
【清风阁记】
文慧大师应符,居成都玉溪上,为阁曰清风,以书来求文为记。五返而益勤,
余不能已,戏为浮屠语以问之曰:符,而所谓身者,汝之所寄也。而所谓阁者,
汝之所以寄所寄也。身与阁,汝不得有,而名乌乎施?名将无所施,而安用记乎?
虽然,吾为汝放心遗形而强言之,汝亦放心遗形而强听之。木生于山,水流于渊,
山与渊且不得有,而人以为己有,不亦惑欤?天地之相磨,虚空与有物之相推,
而风于是焉生。执之而不可得也,逐之而不可及也,汝为居室而以名之,吾又为
汝记之,不亦大惑欤?虽然,世之所谓己有而不惑者,其与是奚辨?若是而可以
为有邪?则虽汝之有是风可也,虽为居室而以名之,吾又为汝记之可也,非惑也。
风起于苍茫之间,仿徨乎山泽,激越乎城郭道路,虚徐演漾,以泛汝之轩窗栏楯
幔帷而不去也。汝隐几而观之,其亦有得乎?力生于所激,而不自为力,故不劳。
形生於所遇,而不自为形,故不穷。尝试以是观之。
【喜雨亭记】
亭以雨名,志喜也。古者有喜,则以名物,示不忘也。周公得禾,以名其书;
汉武得鼎,以名其年;叔孙胜狄,以名其子。喜之大小不齐,其示不忘一也。
余至扶风之明年,始治官舍,为亭于堂之北,而凿池其南,引流种树,以为
休息之所。是岁之春,雨麦于岐山之阳,其占为有年。既而弥月不雨,民方以为
忧。越三月乙卯,乃雨,甲子又雨,民以为未足,丁卯,大雨,三日乃止。官吏
相与庆于庭,商贾相与歌于市,农夫相与拚于野,忧者以乐,病者以愈,而吾亭
适成。
于是举酒于亭上,以属客而告之,曰:“五日不雨,可乎?”曰:“五日不
雨,则无麦。”“十日不雨,可乎?”曰:“十日不雨,则无禾。”无麦无禾,
岁且荐饥,狱讼繁兴,而盗益滋炽,则吾与二三子,虽欲优游以乐于此亭,其可
得耶!今天不遗斯民,始旱而赐之以雨,使吾与二三子,得相与优游而乐于此亭
者,皆雨之赐也。其又可忘耶!
既以名亭,又从而歌之,曰:“使天而雨珠,寒者不得以为襦。使天而雨玉,
饥者不得以为粟。一雨三日,繄谁之力。民曰太守,太守不有。归之天子,天子
曰不然。归之造物,造物不自以为功。归之太空,太空冥冥,不可得而名,吾以
名吾亭。”
【凤鸣驿记】
始余丙申岁举进士,过扶风,求舍于馆人,既入,不可居而出,次于逆旅。
其后六年,为府从事。至数日,谒客于馆,视客之所居,与其凡所资用,如官府,
如庙观,如数世富人之宅,四方之至者,如归其家,皆乐而忘去。将去,既驾,
虽马亦顾其皂而嘶。余召馆吏而问焉。吏曰:“今太守宋公之所新也。自辛丑八
月而公始至,既至逾月而兴功,五十有五日而成。用夫三万六千,木以根计,竹
以竿计,瓦甓、坯、钉各以枚计,秸以石计者,二十一万四千七百二十有八。而
民未始有知者。”余闻而心善之。
其明年,县令胡允文具石请书其事。余以为有足书者,乃书曰:古之君子不
择居而安,安则乐,乐则喜从事,使人而皆喜从事,则天下何足治欤。后之君子,
常有所不屑,使之居其所不屑,则躁,否则惰。躁则妄,惰则废,既妄且废,则
天下之所以不治者,常出于此,而不足怪。今夫宋公计其所历而累其勤,使无龃
龉于世,则今且何为矣,而犹为此官哉。然而未尝有不屑之心。其治扶风也,视
其卼臲者而安植之,求其蒙茸者而疏理之,非特传舍而已,事复有小于
传舍者,公未尝不尽心也。尝食刍豢者难于食菜,尝衣锦者难于衣布,尝为其大
者不屑为其小,此天下之通患也。《诗》曰:“岂弟君子,民之父母。”所贵乎
岂弟者,岂非以其不择居而安,安而乐,乐而喜从事欤?夫修传舍,诚无足书者,
以传舍之修,而见公之不择居而安,安而乐,乐而喜从事者,则是真足书也。
【凌虚台记】
台因于南山之下,宜若起居饮食与山接也。四方之山,莫高于终南,而都邑
之丽山者,莫近于扶风。以至近求最高,其势必得。而太守之居,未尝知有山焉。
虽非事之所以损益,而物理有不当然者,此凌虚之所为筑也。
方其未筑也,太守陈公杖屦逍遥于其下,见山之出于林木之上者,累累如人
之旅行于墙外而见其髻也,曰:“是必有异。”使工凿其前为方池,以其土筑台,
出于屋之檐而止。然后人之至于其上者,怳然不知台之高,而以为山之踊跃奋迅
而出也。公曰:“是宜名凌虚。”以告其从事苏轼,而求文以为记。
轼复于公曰:“物之废兴成毁,不可得而知也。昔者荒草野田,霜露之所蒙
翳,狐虺之所窜伏,方是时,岂知有凌虚台耶?废兴成毁相寻于无穷,则台之复
为荒草野田,皆不可知也。尝试与公登台而望,其东则秦穆之祈年、橐泉也,其
南则汉武之长杨、五柞,而其北则隋之仁寿、唐之九成也。计其一时之盛,宏杰
诡丽,坚固而不可动者,岂特百倍于台而已哉!然而数世之后,欲求其仿佛,而
破瓦颓垣无复存者,既已化为禾黍荆棘丘墟陇亩矣,而况于此台欤?夫台犹不足
恃以长久,而况于人事之得丧,忽往而忽来者欤?而或者欲以夸世而自足,则过
矣。盖世有足恃者,而不在乎台之存亡也。”既已言于公,退而为之记。
【中和胜相院记】
佛之道难成,言之使人悲酸愁苦。其始学之,皆入山林,践荆棘蛇虺,袒裸
雪霜。或刲割屠脍,燔烧烹煮,以肉饲虎豹鸟乌蚊蚋,无所不至。茹苦含辛,更
百千万亿年而后成。其不能此者,犹弃绝骨肉,衣麻布,食草木之实,昼日力作,
以给薪水粪除,暮夜持膏火薰香,事其师如生。务苦瘠其身,自身口意莫不有禁,
其略十,其详无数。终身念之,寝食见之,如是,仅可以称沙门比丘。虽名为不
耕而食,然其劳苦卑辱,则过于农工远矣。计其利害,非侥幸小民之所乐,今何
其弃家毁服坏毛发者之多也!意亦有所便欤?
寒耕暑耘,官又召而役作之,凡民之所患苦者,我皆免焉。吾师之所谓戒者,
为愚夫未达者设也,若我何用是为。剟其患,专取其利,不如是而已,又爱其
名。治其荒唐之说,摄衣升坐,问答自若,谓之长老。吾尝究其语矣,大抵务为
不可知,设械以应敌,匿形以备败,窘则推堕滉漾中,不可捕捉,如是而已矣。
吾游四方,见辄反复折困之,度其所从遁,而逆闭其涂。往往面颈发赤,然业已
为是道,势不得以恶声相反,则笑曰:“是外道魔人也。”吾之于僧,慢侮不信
如此。今宝月大师惟简,乃以其所居院之本末,求吾文为记,岂不谬哉!
然吾昔者始游成都,见文雅大师惟度,器宇落落可爱,浑厚人也。能言唐末、
五代事传记所不载者,因是与之游,甚熟。惟简则其同门友也。其为人,精敏过
人,事佛齐众,谨严如官府。二僧皆吾之所爱,而此院又有唐僖宗皇帝像,及其
从官文武七十五人。其奔走失国与其所以将亡而不遂灭者,既足以感慨太息,而
画又皆精妙冠世,有足称者,故强为记之。
始居此者,京兆人广寂大师希让,传六世至度与简。简姓苏氏,眉山人,吾
远宗子也,今主是院,而度亡矣。
【四菩萨阁记】
始吾先君于物无所好,燕居如齐,言笑有时。顾尝嗜画,弟子门人无以悦之,
则争致其所嗜,庶几一解其颜。故虽为布衣,而致画与公卿等。
长安有故藏经龛,唐明皇帝所建,其门四达,八版皆吴道子画,阳为菩萨,
阴为天王,凡十有六躯。广明之乱,为贼所焚。有僧忘其名,于兵火中拔其四板
以逃,既重不可负,又迫于贼,恐不能全,遂窍其两板以受荷,西奔于岐,而寄
死于乌牙之僧舍,板留于是百八十年矣。客有以钱十万得之以示轼者,轼归其直,
而取之以献诸先君。先君之所嗜,百有余品,一旦以是四板为甲。
治平四年,先君没于京师。轼自汴入淮,溯于江,载是四板以归。既免丧,
所尝与往来浮屠人惟简,诵其师之言,教轼为先君舍施必所甚爱与所不忍舍者。
轼用其说,思先君之所甚爱、轼之所不忍舍者,莫若是板,故遂以与之。且告之
曰:“此明皇帝之所不能守,而焚于贼者也,而况于余乎!余视天下之蓄此者多
矣,有能及三世者乎?其始求之若不及,既得,惟恐失之,而其子孙不以易衣食
者,鲜矣。余惟自度不能长守此也,是以与子。子将何以守之?”简曰:“吾以
身守之。吾眼可霍,吾足可斮,吾画不可夺。若是,足以守之欤?”轼曰:“未
也。足以终子之世而已。”简曰:“又盟于佛,而以鬼守之。凡取是者与凡以是
予人者,其罪如律。若是,足以守之欤?”轼曰:“未也。世有无佛而蔑鬼者。”
“然则何以守之?”曰:“轼之以是予子者,凡以为先君舍也。天下岂有无父之
人欤,其谁忍取之。若其闻是而不悛,不惟一观而已,将必取之然后为快,则其
人之贤愚,与广明之焚此者一也。全其子孙难矣,而况能久有此乎!且夫不可取
者存乎子,取不取者存人。子勉之矣,为子之不可取者而已,又何知焉。”
既以予简,简以钱百万度为大阁以藏之,且画先君像其上。轼助钱二十之一,
期以明年冬阁成。熙宁元年十月二十六日记。
【墨君堂记】
凡人相与号呼者,贵之则曰公,贤之则曰君,自其下则尔、汝之。虽公卿之
贵,天下貌畏而心不服,则进而君、公,退而尔、汝者多矣。独王子猷谓竹君,
天下从而君之无异辞。今与可又能以墨象君之形容,作堂以居君,而属余为文,
以颂君德,则与可之于君,信厚矣。
与可之为人也,端静而文,明哲而忠,士之修洁博习,朝夕磨治洗濯,以求
交于与可者,非一人也。而独厚君如此。君又疏简抗劲,无声色臭味可以娱悦人
之耳目鼻口,则与可之厚君也,其必有以贤君矣。世之能寒燠人者,其气焰亦未
至若雪霜风雨之切于肌肤也,而士鲜不以为欣戚丧其所守。自植物而言之,四时
之变亦大矣,而君独不顾。虽微与可,天下其孰不贤之。然与可独能得君之深,
而知君之所以贤。雍容谈笑,挥洒奋迅而尽君之德。稚壮枯老之容,披折偃仰之
势。风雪凌厉以观其操,崖石荦确以致其节。得志,遂茂而不骄;不得志,瘁瘠
而不辱。群居不倚,独立不惧。与可之于君,可谓得其情而尽其性矣。余虽不足
以知君,愿从与可求君之昆弟子孙族属朋友之象,而藏于吾室,以为君之别馆云。
【净因院画记】
余尝论画,以为人禽宫室器用皆有常形。至于山石竹木,水波烟云,虽无常
形,而有常理。常形之失,人皆知之。常理之不当,虽晓画者有不知。故凡可以
欺世而取名者,必托于无常形者也。虽然,常形之失,止于所失,而不能病其全,
若常理之不当,则举废之矣。以其形之无常,是以其理不可不谨也。世之工人,
或能曲尽其形,而至于其理,非高人逸才不能辨。与可之于竹石枯木,真可谓得
其理者矣。如是而生,如是而死,如是而挛拳瘠蹙,如是而条达遂茂,根茎节叶,
牙角脉缕,千变万化,未始相袭,而各当其处。合于天造,厌于人意。盖达士之
所寓也欤。昔岁尝画两丛竹于净因之方丈,其后出守陵阳而西也,余与之偕别长
老道臻师,又画两竹梢一枯木于其东斋。臻方治四壁于法堂,而请于与可,与可
既许之矣,故余并为记之。必有明于理而深观之者,然后知余言之不妄。
【墨妙亭记】
熙宁四年十一月,高邮孙莘老自广德移守吴兴。其明年二月,作墨妙亭于府
第之北,逍遥堂之东,取凡境内自汉以来古文遗刻以实之。
吴兴自东晋为善地,号为山水清远。其民足于鱼稻蒲莲之利,寡求而不争。
宾客非特有事于其地者不至焉。故凡守郡者,率以风流啸咏投壶饮酒为事。自莘
老之至,而岁适大水,上田皆不登,湖人大饥,将相率亡去。莘老大振廪劝分,
躬自抚循劳来,出于至诚。富有余者,皆争出谷以佐官,所活至不可胜计。当是
时,朝廷方更化立法,使者旁午,以为莘老当日治文书,赴期会,不能复雍容自
得如故事。而莘老益喜宾客,赋诗饮酒为乐,又以其余暇,网罗遗逸,得前人赋
咏数百篇为《吴兴新集》,其刻书尚存而僵仆断缺于荒陂野草之间者,又皆集于
此亭。是岁十二月,余以事至湖,周览叹息,而莘老求文为记。
或以谓余:凡有物必归于尽,而恃形以为固者,尤不可长。虽金石之坚,俄
而变坏,至于功名文章,其传世垂后,犹为差久。今乃以此托于彼,是久存者反
求助于速坏。此既昔人之惑,而莘老又将深檐大屋以锢留之,推是意也,其无乃
几于不知命也夫。余以为知命者,必尽人事,然后理足而无憾。物之有成必有坏,
譬如人之有生必有死,而国之有兴必有亡也。虽知其然,而君子之养身也,凡可
以久生而缓死者无不用,其治国也,凡可以存存而救亡者无不为,至于不可奈何
而后已。此之谓知命。是亭之作否,无足争者,而其理则不可以不辨。故具载其
说,而列其名物于左云。
【墨宝堂记(或题作《张君宝墨堂记》)】
世人之所共嗜者,美饮食,华衣服,好声色而已。有人焉,自以为高而笑之,
弹琴弈棋,蓄古法书图画,客至,出而夸观之,自以为至矣。则又有笑之者曰:
古之人所以自表见于后世者,以有言语文章也,是恶足好?而豪杰之士,又相与
笑之。以为士当以功名闻于世,若乃施之空言,而不见于行事,此不得已者之所
为也。而其所谓功名者,自知效一官,等而上之,至于伊、吕、稷、契之所营,
刘、贡、汤、武之所争,极矣。而或者犹未免乎笑,曰:是区区者曾何足言,而
许由辞之以为难,孔丘知之以为博。由此言之,世之相笑,岂有既乎?
士方志于其所欲得,虽小物,有弃躯忘亲而驰之者。故有好书而不得其法,
则拊心呕血几死而仅存,至于剖冢斫棺而求之。是岂有声色臭味足以移人哉。方
其乐之也,虽其口不能自言,而况他人乎!人特以己之不好,笑人之好,则过矣。
毗陵人张君希元,家世好书,所蓄古今人遗迹至多,尽刻诸石,筑室而藏之,
属余为记。余蜀人也。蜀之谚曰:“学书者纸费,学医者人费。”此言虽小,可
以喻大。世有好功名者,以其未试之学,而骤出之于政,其费人岂特医者之比乎?
今张君以兼人之能,而位不称其才,优游终岁,无所役其心智,则以书自娱。然
以余观之,君岂久闲者,蓄极而通,必将大发之于政。君知政之费人也甚于医,
则愿以余之所言者为鉴。
【钱塘六井记】
潮水避钱塘而东击西陵,所从来远矣。沮洳斥卤,化为桑麻之区,而久乃为
城邑聚落,凡今州之平陆,皆江之故地。其水苦恶,惟负山凿井,乃得甘泉,而
所及不广。唐宰相李公长源始作六井,引西湖水以足民用。其后刺史白公乐天治
湖浚井,刻石湖上,至于今赖之。始长源六井,其最大者,在清湖中,为相国井,
其西为西井,少西而北为金牛池,又北而西、附城为方井,为白龟池,又北而东
至钱塘县治之南为小方井。而金牛之废久矣。嘉佑中,太守沈公文通又于六井之
南,绝河而东至美俗坊为南井。出涌金门,并湖而北,有水闸三,注以石沟贯城
而东者,南井、相国、方井之所从出也。若西井,则相国之派别者也。而白龟池、
小方井,皆为匿沟湖底,无所用闸。此六井之大略也。
熙宁五年秋,太守陈公述古始至,问民之所病。皆曰:“六井不治,民不给
于水。南井沟庳而井高,水行地中,率常不应。”公曰:“嘻,甚矣,吾在此,
可使民求水而不得乎!”乃命僧仲文、子圭办其事。仲文、子圭又引其徒如正、
思坦以自助,凡出力以官者二十余人。于是发沟易甃,完缉罅漏,而相国之水大
至,坎满溢流,南注于河,千艘更载,瞬息百斛。以方井为近于浊恶而迁之少西,
不能五步,而得其故基。父老惊曰:“此古方井也。民李甲迁之于此,六十年矣。”
疏涌金池为上中下,使浣衣浴马不及于上池。而列二闸于门外,其一赴池而决之
河,其一纳之石槛,比竹为五管以出之,并河而东,绝三桥以入于石沟,注于南
井。水之所从来高,则南井常厌水矣。凡为水闸四,皆垣墙扃鐍以护之。
明年春,六井毕修,而岁适大旱,自江淮至浙右井皆竭,民至以罂缶贮水相
饷如酒醴。而钱塘之民肩足所任,舟楫所及,南出龙山,北至长河盐官海上,皆
以饮牛马,给沐浴。方是时,汲者皆诵佛以祝公。余以为水者,人之所甚急,而
旱至于井竭,非岁之所常有也。以其不常有,而忽其所甚急,此天下之通患也,
岂独水哉?故详其语以告后之人,使虽至于久远废坏而犹有考也。
【仁宗皇帝御飞白记】
问世之治乱,必观其人。问人之贤不肖,必以世考之。《孟子》曰:“诵其
诗,读其书,不知其人,可乎?是以论其世也。”合抱之木,不生于步仞之丘;
千金之子,不出于二家之市。
臣尝逮事仁宗皇帝,其愚不足以测知圣德之所至,独私窃览观四十余年之间,
左右前后之人,其大者固已光明儁伟,深厚雄杰,不可窥较。而其小者,犹能
敦朴恺悌,靖恭持重,号称长者。当是之时,天人和同,上下欢心。才智不用而
道德有余,功业难名而福禄无穷。升遐以来,十有二年,若臣若子,罔有内外,
下至深山穷谷老妇稚子,外薄四海裔夷君长,见当时之人,闻当时之事,未有不
流涕稽首者也。此岂独上之泽欤?凡在廷者,与有力焉。
太子少傅安简王公,讳举正,臣不及见其人矣,而识其为人。其流风遗俗可
得而称者,以世考之也。熙宁六年冬,以事至姑苏,其子诲出庆历中所赐公端敏
字二飞白笔一以示臣,且谓臣记之,将刻石而传诸世。
臣官在太常,职在太史,于法得书。且以为抱乌号之弓,不若藏此笔,宝曲
阜之履,不若传此书;考追蠡以论音声,不若推点画以究观其所用之意;存昌歜
以追嗜好,不若因褒贬以想见其所与之人。或藏于名山,或流于四方,凡见此
者,皆当耸然而作,如望旄头之尘,而听属车之音,相与勉为忠厚而耻为浮薄,
或由此也夫。
【大悲阁记】
羊豕以为羞,五味以为和,秫稻以为酒,曲糵以作之,天下之所同也。其材
同,其水火之齐均,其寒暖燥湿之候一也,而二人为之,则美恶不齐。岂其所以
美者,不可以数取欤?然古之为方者,未尝遗数也。能者即数以得妙,不能者循
数以得其略。其出一也,有能有不能,而精粗见焉。人见其二也,则求精于数外,
而弃迹以遂妙,曰:我知酒食之所以美也。而略其分齐,舍其度数,以为不在是
也,而一以意造,则其不为人之所呕弃者寡矣。
今吾学者之病亦然。天文、地理、音乐、律历、宫庙、服器、冠昏、丧纪之
法,《春秋》之所去取,礼之所可,刑之所禁,历代之所以废兴,与其人之贤不
肖,此学者之所宜尽力也。曰:是皆不足学,学其不可载于书而传于口者。子夏
曰:“日知其所亡,月无忘其所能,可谓好学也已。”古之学者,其所亡与其所
能,皆可以一二数而日月见也。如今世之学,其所亡者果何物,而所能者果何事
欤?孔子曰:“吾尝终日不食,终夜不寝,以思,无益,不如学也。”由是观之,
废学而徒思者,孔子之所禁,而今世之所尚也。
岂惟吾学者,至于为佛者亦然。斋戒持律,讲诵其书,而崇饰塔庙,此佛之
所以日夜教人者也。而其徒或者以为斋戒持律不如无心,讲诵其书不如无言,崇
饰塔庙不如无为。其中无心,其口无言,其身无为,则饱食而嬉而已,是为大以
欺佛者也。
杭州盐官安国寺僧居则,自九岁出家,十年而得恶疾且死,自誓于佛,愿持
律终身,且造千手眼观世音像,而诵其名千万遍。已而力不给,则缩衣节口三十
余年,铢积寸累,以迄于成。其高九仞,为大屋四重以居之。而求文以为记。
余尝以斯言告东南之士矣,盖仅有从者。独喜则之勤苦从事于有为,笃志守
节,老而不衰,异夫为大以欺佛者,故为记之,且以风吾党之士云。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作者【苏轼】更多作品:
《苏轼集》苏轼集
《千家诗》七言绝句 春宵
《千家诗》七言绝句 上元侍宴
《千家诗》七言绝句 海棠
《千家诗》七言绝句 花影
《千家诗》七言绝句 中秋月
《千家诗》七言绝句 饮湖上初晴后雨
《千家诗》七言绝句 赠刘景文
《全宋词》卷044.【水龙吟】(四首)
《全宋词》卷044.【水龙吟】
《全宋词》卷044.【水龙吟】(次韵章质夫杨花词)
《全宋词》卷044.【水龙吟】
《全宋词》卷044.【满庭芳】
《全宋词》卷044.【满庭芳】
《全宋词》卷044.【满庭芳】
《全宋词》卷044.【满庭芳】
《全宋词》卷044.【满庭芳】
《全宋词》卷044.【水调歌头】(快哉亭作)
《全宋词》卷044.【水调歌头】
《全宋词》卷044.【水调歌头】(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
《全宋词》卷044.【水调歌头】
《全宋词》卷044.【满江红】
《全宋词》卷044.【满江红】
《全宋词》卷044.【满江红】(东武会流杯亭)
《全宋词》卷044.【满江红】(怀子由作)
《全宋词》卷044.【满江红】(正月十三日送文安国还朝)
《全宋词》卷044.【归朝欢】
《全宋词》卷044.【念奴娇】(赤壁怀古)
《全宋词》卷044.【雨中花】
《全宋词》卷044.【沁园春】
《全宋词》卷044.【劝金船】(和元素韵自撰腔命名)
《全宋词》卷044.【一丛花】
《全宋词》卷044.【木兰花令】
《全宋词》卷044.【木兰花令】(次马中玉韵)
《全宋词》卷044.【木兰花令】(宿造口闻夜雨寄子由、才叔)
《全宋词》卷044.【西江月】(真觉赏瑞香二首)
《全宋词》卷044.【西江月】(坐客见和复次韵)
《全宋词》卷044.【西江月】(再用前韵戏曹子方)
《全宋词》卷044.【西江月】
《全宋词》卷044.【西江月】(重九)
《全宋词》卷044.【西江月】(茶词)
《全宋词》卷044.【西江月】
《全宋词》卷044.【西江月】
《全宋词》卷044.【西江月】(送钱待制)
《全宋词》卷044.【西江月】(梅花)
《全宋词》卷044.【西江月】
《全宋词》卷044.【西江月】(平山堂)
《全宋词》卷044.【西江月】(送别)
《全宋词》卷044.【临江仙】
《全宋词》卷044.【临江仙】(赠送)
《全宋词》卷044.【临江仙】(辛未离杭至润,别张弼秉道)
《全宋词》卷044.【临江仙】(冬日即事)
《全宋词》卷044.【临江仙】(送王缄)
《全宋词》卷044.【临江仙】
《全宋词》卷044.【临江仙】
《全宋词》卷044.【临江仙】(风水洞作)
《全宋词》卷044.【临江仙】
《全宋词》卷044.【临江仙】(疾愈登望湖楼赠项长官)
《全宋词》卷044.【临江仙】
《全宋词》卷044.【临江仙】
《全宋词》卷044.【渔家傲】(金陵赏心亭送王胜之龙图。王守金陵,视事一日移南郡)
《全宋词》卷044.【渔家傲】(送台守江郎中)
《全宋词》卷044.【渔家傲】(七夕)
《全宋词》卷044.【渔家傲】(送张元康省亲秦川)
《全宋词》卷044.【鹧鸪天】(东坡谪黄州时作此词,真本藏林子敬家)
《全宋词》卷044.【鹧鸪天】
《全宋词》卷044.【少年游】(端午赠黄守徐君猷)
《全宋词》卷044.【少年游】(润州作)
《全宋词》卷044.【定风波】
《全宋词》卷044.【定风波】
《全宋词》卷044.【定风波】(重阳)
《全宋词》卷044.【定风波】(感旧)
《全宋词》卷044.【定风波】(送元素)
《全宋词》卷044.【定风波】
《全宋词》卷044.【定风波】(咏红梅)
《全宋词》卷044.【定风波】
《全宋词》卷044.【定风波】(南海归赠王定国侍人寓娘)
《全宋词》卷044.【南乡子】(春情)
《全宋词》卷044.【南乡子】(梅花词和杨元素)
《全宋词》卷044.【南乡子】(席上劝李公择酒)
《全宋词》卷044.【南乡子】(重九涵辉楼呈徐君猷)
《全宋词》卷044.【南乡子】(送述古)
《全宋词》卷044.【南乡子】(有感)
《全宋词》卷044.【南乡子】(和杨元素)
《全宋词》卷044.【南乡子】(自述)
《全宋词》卷044.【南乡子】
《全宋词》卷044.【南乡子】(赠行)
《全宋词》卷044.【南乡子】(双荔支)
《全宋词》卷044.【南乡子】(集句)
《全宋词》卷044.【南乡子】(集句)
《全宋词》卷044.【南乡子】(集句)
《全宋词》卷044.【南歌子】(游赏)
《全宋词》卷044.【南歌子】(湖景)
《全宋词》卷044.【南歌子】(寓意)
《全宋词》卷044.【南歌子】(和前韵)
《全宋词》卷044.【南歌子】(再用前韵)
《全宋词》卷044.【南歌子】(晚春)
《全宋词》卷044.【南歌子】(八月十八日观潮)
《全宋词》卷044.【南歌子】(再用前韵)
《全宋词》卷044.【南歌子】
《全宋词》卷044.【南歌子】(湖州作)
《全宋词》卷044.【南歌子】(暮春)
《全宋词》卷044.【南歌子】(黄州腊八日饮怀民小阁)
《全宋词》卷044.【南歌子】(有感)
《全宋词》卷044.【南歌子】(感旧)
《全宋词》卷044.【南歌子】(楚守周豫出舞鬟,因作二首赠之)
《全宋词》卷044.【南歌子】(同前)
《全宋词》卷044.【好事近】(送君猷)
《全宋词》卷044.【好事近】(湖上)
《全宋词》卷044.【鹊桥仙】(七夕)
《全宋词》卷044.【鹊桥仙】(七夕和苏坚韵)
《全宋词》卷044.【望江南】(暮春)
《全宋词》卷044.【望江南】(暮春)
《全宋词》卷044.【卜算子】(感旧)
《全宋词》卷044.【卜算子】
《全宋词》卷044.【瑞鹧鸪】(观潮)
《全宋词》卷044.【十拍子】(暮秋)
《全宋词》卷044.【清平乐】(秋词)
《全宋词》卷044.【昭君怨】(送别)
《全宋词》卷044.【戚氏】(此词始终指意,言周穆王宾于西王母事)
《全宋词》卷044.【醉蓬莱】(重九上君猷)
《全宋词》卷044.【贺新郎】(夏景)
《全宋词》卷044.【洞仙歌】(咏柳)
《全宋词》卷044.【洞仙歌】
《全宋词》卷044.【八声甘州】(寄参寥子)
《全宋词》卷044.【三部乐】(情景)
《全宋词》卷044.【阮郎归】(初夏)
《全宋词》卷044.【阮郎归】(梅词)
《全宋词》卷044.【阮郎归】(苏州席上作)
《全宋词》卷044.【江神子】
《全宋词》卷044.【江神子】(孤山竹阁送述古)
《全宋词》卷044.【江神子】(江景)
《全宋词》卷044.【江神子】(猎词)
《全宋词》卷044.【江神子】(恨别)
《全宋词》卷044.【江神子】(冬景)
《全宋词》卷044.【江神子】
《全宋词》卷044.【江神子】
《全宋词》卷044.【江神子】(公之夫人王氏先卒,味此词,盖悼亡也)
《全宋词》卷044.【蝶恋花】(春景)
《全宋词》卷044.【蝶恋花】(佳人)
《全宋词》卷044.【蝶恋花】(送春)
《全宋词》卷044.【蝶恋花】(暮春)
《全宋词》卷044.【蝶恋花】
《全宋词》卷044.【蝶恋花】(密州冬夜文安国席上作)
《全宋词》卷044.【蝶恋花】
《全宋词》卷044.【蝶恋花】(述怀)
《全宋词》卷044.【采桑子】(润州多景楼与孙巨源相遇)
《全宋词》卷044.【千秋岁】(湖州暂来徐州重阳作)
《全宋词》卷044.【苏幕遮】(咏选仙图)
《全宋词》卷044.【永遇乐】(寄孙巨源)
《全宋词》卷044.【永遇乐】
《全宋词》卷044.【行香子】(茶词)
《全宋词》卷044.【行香子】(寓意)
《全宋词》卷044.【行香子】(述怀)
《全宋词》卷044.【行香子】(秋兴)
《全宋词》卷044.【行香子】(冬思)
《全宋词》卷044.【行香子】(过七里滩)
《全宋词》卷044.【菩萨蛮】(歌妓)
《全宋词》卷044.【菩萨蛮】
《全宋词》卷044.【菩萨蛮】(西湖)
《全宋词》卷044.【菩萨蛮】(杭妓往苏迓新守)
《全宋词》卷044.【菩萨蛮】
《全宋词》卷044.【菩萨蛮】(述古席上)
《全宋词》卷044.【菩萨蛮】(感旧)
《全宋词》卷044.【菩萨蛮】(新月)
《全宋词》卷044.【菩萨蛮】(七夕)
《全宋词》卷044.【菩萨蛮】(有寄)
《全宋词》卷044.【菩萨蛮】
《全宋词》卷044.【菩萨蛮】(回文)
《全宋词》卷044.【菩萨蛮】(夏景回文)
《全宋词》卷044.【菩萨蛮】(回文)
《全宋词》卷044.【菩萨蛮】(回文春闺怨)
《全宋词》卷044.【菩萨蛮】(回文夏闺怨)
《全宋词》卷044.【菩萨蛮】(回文秋闺怨)
《全宋词》卷044.【菩萨蛮】(回文冬闺怨)
《全宋词》卷044.【生查子】(诉别)
《全宋词》卷044.【翻香令】
《全宋词》卷044.【乌夜啼】(寄远)
《全宋词》卷044.【虞美人】(琵琶)
《全宋词》卷044.【虞美人】(述怀)
《全宋词》卷044.【虞美人】
《全宋词》卷044.【河满子】(湖州作)
《全宋词》卷044.【哨遍】
《全宋词》卷044.【哨遍】(春词)
《全宋词》卷044.【点绛唇】(己巳重九和苏坚)
《全宋词》卷044.【点绛唇】(庚午重九再用前韵)
《全宋词》卷044.【点绛唇】(再和送钱公永)
《全宋词》卷044.【点绛唇】
《全宋词》卷044.【点绛唇】(离恨)
《全宋词》卷044.【殢人娇】(王都尉席上赠侍人)
《全宋词》卷044.【殢人娇】(或云赠朝云)
《全宋词》卷044.【殢人娇】(戏邦直)
《全宋词》卷044.【诉衷情】(送述古迓元素)
《全宋词》卷044.【诉衷情】(海棠)
《全宋词》卷044.【诉衷情】(琵琶女)
《全宋词》卷044.【更漏子】(送孙巨源)
《全宋词》卷044.【华清引】(感旧)
《全宋词》卷044.【桃源忆故人】(暮春)
《全宋词》卷044.【醉落魄】(述怀)
《全宋词》卷044.【醉落魄】(席上呈元素)
《全宋词》卷044.【醉落魄】(忆别)
《全宋词》卷044.【醉落魄】(述怀)
《全宋词》卷044.【谒金门】(秋夜)
《全宋词》卷044.【谒金门】(秋兴)
《全宋词》卷044.【谒金门】(秋感)
《全宋词》卷044.【如梦令】
《全宋词》卷044.【如梦令】(同前)
《全宋词》卷044.【如梦令】(有寄)
《全宋词》卷044.【如梦令】(春思)
《全宋词》卷044.【阳关曲】(中秋作本名小秦王,入腔即阳关曲)
《全宋词》卷044.【阳关曲】(军中)
《全宋词》卷044.【阳关曲】(李公择)
《全宋词》卷044.【减字木兰花】(赠润守许仲涂,且以“郑容落籍、高莹从良”为句首)
《全宋词》卷044.【减字木兰花】(寓意)
《全宋词》卷044.【减字木兰花】(荔支)
《全宋词》卷044.【减字木兰花】(送东武令赵晦之)
《全宋词》卷044.【减字木兰花】(送别)
《全宋词》卷044.【减字木兰花】(送赵令)
《全宋词》卷044.【减字木兰花】(过吴兴,李公择生子,三日会客,作此词戏之)
《全宋词》卷044.【减字木兰花】(得书)
《全宋词》卷044.【减字木兰花】(送别)
《全宋词》卷044.【减字木兰花】
《全宋词》卷044.【减字木兰花】(立春)
《全宋词》卷044.【减字木兰花】(雪词)
《全宋词》卷044.【减字木兰花】(花)
《全宋词》卷044.【减字木兰花】(春月)
《全宋词》卷044.【减字木兰花】(赠胜之)
《全宋词》卷044.【浣溪沙】(新秋)
《全宋词》卷044.【浣溪沙】(游蕲水清泉寺。寺临兰溪,溪水西流)
《全宋词》卷044.【浣溪沙】(渔父)
《全宋词》卷044.【浣溪沙】
《全宋词》卷044.【浣溪沙】(前韵)
《全宋词》卷044.【浣溪沙】(前韵)
《全宋词》卷044.【浣溪沙】(再和前韵)
《全宋词》卷044.【浣溪沙】(前韵)
《全宋词》卷044.【浣溪沙】(九月九日二首)
《全宋词》卷044.【浣溪沙】(和前韵)
《全宋词》卷044.【浣溪沙】(有感)
《全宋词》卷044.【浣溪沙】(咏橘)
《全宋词》卷044.【浣溪沙】
《全宋词》卷044.【浣溪沙】
《全宋词》卷044.【浣溪沙】(徐门石潭谢雨道上作五首)
《全宋词》卷044.【浣溪沙】
《全宋词》卷044.【浣溪沙】
《全宋词》卷044.【浣溪沙】
《全宋词》卷044.【浣溪沙】
《全宋词》卷044.【浣溪沙】(春情)
《全宋词》卷044.【浣溪沙】(菊节)
《全宋词》卷044.【浣溪沙】(春情)
《全宋词》卷044.【浣溪沙】(荷花)
《全宋词》卷044.【浣溪沙】(赠闾丘朝议,时还徐州)
《全宋词》卷044.【浣溪沙】(有赠)
《全宋词》卷044.【浣溪沙】(忆旧)
《全宋词》卷044.【浣溪沙】(春情)
《全宋词》卷044.【浣溪沙】
《全宋词》卷044.【浣溪沙】(重九旧韵)
《全宋词》卷044.【浣溪沙】(元丰七年十二月二十四日,从泗州刘倩叔游南山)
《全宋词》卷044.【浣溪沙】(送梅庭老赴潞州学官)
《全宋词》卷044.【浣溪沙】(徐州藏春阁园中)
《全宋词》卷044.【浣溪沙】
《全宋词》卷044.【浣溪沙】(赠楚守田待制小鬟)
《全宋词》卷044.【浣溪沙】(和前韵)
《全宋词》卷044.【浣溪沙】(端午)
《全宋词》卷044.【浣溪沙】(感旧)
《全宋词》卷044.【浣溪沙】(自适)
《全宋词》卷044.【浣溪沙】(寓意)
《全宋词》卷044.【浣溪沙】(即事)
《全宋词》卷044.【双荷叶】(即秦楼月)
《全宋词》卷044.【皂罗特髻】(采菱拾翠)
《全宋词》卷044.【调笑令】
《全宋词》卷044.【调笑令】
《全宋词》卷044.【荷华媚】(荷花)
《全宋词》卷044.【青玉案】(和贺方回韵送伯固归吴中故居)
《全宋词》卷044.【渔家傲】(赠曹光州)
《全宋词》卷044.【江城子】
《全宋词》卷044.【江城子】
《全宋词》卷044.【南乡子】(用韵和道辅)
《全宋词》卷044.【南乡子】(用前韵赠田叔通家舞鬟)
《全宋词》卷044.【菩萨蛮】(四首)
《全宋词》卷044.【菩萨蛮】(咏足)
《全宋词》卷044.【菩萨蛮】
《全宋词》卷044.【蝶恋花】(送潘大临)
《全宋词》卷044.【蝶恋花】(同安生日放鱼,取金光明经救鱼事)
《全宋词》卷044.【浣溪沙】(端午)
《全宋词》卷044.【浣溪沙】
《全宋词》卷044.【浣溪沙】
《全宋词》卷044.【减字木兰花】(琴)
《全宋词》卷044.【减字木兰花】
《全宋词》卷044.【减字木兰花】(赠君猷家姬)
《全宋词》卷044.【减字木兰花】
《全宋词》卷044.【减字木兰花】
《全宋词》卷044.【减字木兰花】(赠徐君猷三侍人妩卿)
《全宋词》卷044.【减字木兰花】(胜之)
《全宋词》卷044.【减字木兰花】(庆姬)
《全宋词》卷044.【南歌子】
《全宋词》卷044.【如梦令】(题淮山楼)
《全宋词》卷044.【瑞鹧鸪】
《全宋词》卷044.【临江仙】(赠王友道)
《全宋词》卷044.【少年游】
《全宋词》卷044.【一斛珠】
《全宋词》卷044.【点绛唇】(二首)
《全宋词》卷044.【点绛唇】
《全宋词》卷044.【虞美人】
《全宋词》卷044.【天仙子】
《全宋词》卷044.【满庭芳】
《全宋词》卷044.【南乡子】(宿州上元)
《全宋词》卷044.【浣溪沙】
《全宋词》卷044.【浣溪沙】(送叶淳老)
《全宋词》卷044.【减字木兰花】
《全宋词》卷044.【减字木兰花】
《全宋词》卷044.【减字木兰花】(以大琉璃杯劝王仲翁)
《全宋词》卷044.【行香子】(与泗守过南山晚归作)
《全宋词》卷044.【画堂春】(寄子由)
《全宋词》卷044.【浣溪沙】(方响)
《全宋词》卷044.【好事近】
《全宋词》卷044.【占春芳】
《全宋词》卷044.【南歌子】
《全宋词》卷044.【浪淘沙】
《全宋词》卷044.【木兰花令】
《全宋词》卷044.【木兰花令】
《全宋词》卷044.【木兰花令】
《全宋词》卷044.【虞美人】
《全宋词》卷044.【虞美人】
《全宋词》卷044.【临江仙】
《全宋词》卷044.【蝶恋花】
《全宋词》卷044.【蝶恋花】
《全宋词》卷044.【蝶恋花】
《全宋词》卷044.【蝶恋花】
《全宋词》卷044.【蝶恋花】
《全宋词》卷044.【渔家傲】
《全宋词》卷044.【江城子】
《全宋词》卷044.【祝英台近】
《全宋词》卷044.【雨中花慢】
《全宋词》卷044.【雨中花慢】
《全宋词》卷044.【念奴娇】(中秋)
《全宋词》卷044.【水龙吟】
《全宋词》卷044.【水龙吟】
《全宋词》卷044.【渔父】(四首)
《全宋词》卷044.【渔父】
《全宋词》卷044.【渔父】
《全宋词》卷044.【渔父】
《全宋词》卷044.【醉翁操】(一首并序)
《全宋词》卷044.【奉安神宗皇帝御容赴景灵宫导引歌词】
《全宋词》卷044.【迎奉神宗皇帝御容赴西京会圣宫应天禅院奉安导引歌词】
《全宋词》卷044.【瑶池燕】
《全宋词》卷044.【千秋岁】(次韵少游)
《全宋词》卷044.【减字木兰花】
《全宋词》卷044.【失调名】
《全宋词》卷044.【失调名】
《全宋词》卷044.【失调名】
《全宋词》卷044.【菩萨蛮】
《全宋词》卷044.【踏青游】
《全宋词》卷044.【阮郎归】
《全宋词》卷044.【西江月】(咏梅)
《全宋词》卷044.【失调名】(上元词)
《全宋词》卷044.【踏莎行】
《全宋词》卷044.【踏莎行】
《全宋词》卷044.【失调名】
《全宋词》卷044.【定风波】
《全宋词》卷044.【定风波】
《全宋词》卷044.【定风波】
《全宋词》卷044.【水调歌】
《全宋词》卷044.【失调名】
《全宋词》卷044.【鹧鸪天】(佳人)
《全宋词》卷044.【西江月】(佳人)
《全宋词》卷044.【更漏子】
《全宋词》卷044.【更漏子】
《全宋词》卷044.【如梦令】
《全宋词》卷044.【清平调引】
《全宋词》卷044.【清平调引】
《全宋词》卷044.【清平调引】



国学书库首页 国学电子书下载
 
2010-2025 全球华人国学经典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