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书库书法迷书法集书法导航书法家篆刻字库书法字体五体书古风书甲骨文古印篆书篆体光明书集美书33书法毛笔字钢笔字多体书花鸟字書法视频集字字形大字篆刻之家国学古籍中医象棋游戏电子书商城网站修改起名识字英语印章签名硬筆字字体下载免费字体中文字体英文字体P图宝Ai矢量阿弥陀佛意见反馈安全网站捐赠
默认设置 字号

卷一百二
书名:苏轼集    作者:苏轼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志林五十五条·祭祀
○八蜡三代之戏礼
八蜡,三代之戏礼也。岁终聚戏,此人情之所不免也,因附以礼义。亦曰:
“不徒戏而已矣,祭必有尸,无尸曰‘奠’,始死之奠与释奠是也。”今蜡谓之
“祭”,盖有尸也。猫虎之尸,谁当为之?置鹿与女,谁当为之?非倡优而谁!
葛带榛杖,以丧老物,黄冠草笠,以尊野服,皆戏之道也。子贡观蜡而不悦,孔
子譬之曰:“一张一弛,文、武之道”,盖为是也。
○记朝斗
绍圣二年五月望日,敬造真一法酒成,请罗浮道士邓守安拜奠北斗真君。将
奠,雨作,已而清风肃然,云气解駮,月星皆见,魁标皆爽。彻奠,阴雨如初。
谨拜手稽首而记其事。
◎志林五十五条·兵略
○匈奴全兵
匈奴围汉平城,群臣上言:“胡者全兵,请令强弩傅两矢外乡,徐行出围。”
李奇注“全兵”云:“惟弓矛,无杂仗也。”此说非是。使胡有杂仗,则傅矢外
乡之策不得行欤?且奇何以知匈奴无杂仗也?匈奴特无弩耳。全兵者,言匈奴自
战其地,不致死,不得与我行此危事也。
○八阵图
诸葛亮造八阵图于鱼复平沙之上,垒石为八行,相去二丈。桓温征谯纵,见
之,曰:“此常山蛇势也。”文武皆莫识。吾尝过之,自山上俯视,百余丈凡八
行,为六十四蕝,蕝正圜,不见凹凸处,如日中盖影。予就视,皆卵石,漫漫不
可辨,甚可怪也。
◎志林五十五条·时事
○唐村老人言
儋耳进士黎子云言:城北十五里许有唐村,庄民之老曰允从者,年七十余,
问子云言:“宰相何苦以青苗钱困我?于官有益乎?”子云言:“官患民贫富不
均,富者逐什一益富,贫者取倍称,至鬻田质口不能偿,故为是法以均之。”允
从笑曰:“贫富之不齐,自古已然,虽天公不能齐也,子欲齐之乎?民之有贫富,
由器用之有厚薄也。子欲磨其厚,等其薄,厚者未动,而薄者先穴矣!”元符三
年,子云过予言此。负薪能谈王道,正谓允从辈耶?
○记告讦事
元丰初,白马县民有被杀者,畏贼,不敢告,投匿名书于县。弓手甲得之而
不识字,以示门子乙。乙为读之,甲以其言捕获贼,而乙争其功。吏以为法禁匿
名书,而贼以此发,不敢处之死,而投匿名者当流,为情轻法重,皆当奏。苏子
容为开封尹,方废滑州,白马为畿邑,上殿论奏:“贼可减死,而投匿名者可免
罪。”上曰:“此情虽极轻,而告讦之风不可长。”乃杖而抚之。子容以为贼不
干己者告捕,而变主匿名,本不足深过,然先帝犹恐长告讦之风,此所谓忠厚之
至。然熙宁、元丰之间每立一法,如手实、禁盐、牛皮之类,皆立重赏以劝告讦
者,皆当时小人所为,非先帝本意。时范祖禹在坐,曰:“当书之《实录》。”
◎志林五十五条·官职
○记讲筵
秘书监侍讲傅尧俞始召赴资善堂,对迩英阁。尧俞致谢,上遣人宣召答曰:
“卿以博学参预经筵,宜尊所闻,以辅不逮。”尧俞讲毕曲谢,上复遣人宣谕:
“卿讲义渊博,多所发挥,良嘉深叹。”是日,上读《三朝宝训》,至天禧中,
有二人犯罪,法当死,真宗皇帝恻然怜之,曰:“此等安知法,杀之则不忍,舍
之无以励众。”乃使人持去,笞而遣之,以斩讫奏。又祀汾阴日,见一羊自掷道
左,怪问之,曰:“今日尚食杀其羔。”真宗惨然不乐,自是不杀羊羔。资政殿
学士韩维读毕,因奏言:“此特真宗皇帝小善耳,然推其心以及天下,则仁不可
胜用也。真宗自澶渊之役却敌之后,十九年不言兵而天下富,其源盖出于此。昔
孟子论齐王不忍杀觳觫之牛,以为是心足以王。今恩足以及禽兽而功不及于百姓,
岂不能哉?盖不为耳!外人皆云皇帝陛下仁孝发于天性,每行见昆虫蝼蚁,违而
过之,且敕左右勿践履,此亦仁术也。臣愿陛下推此心以及百姓,则天下幸甚!”
轼时为右史,奏曰:“臣今月十五日侍迩英阁,窃见资政殿学士韩维因读《三朝
宝训》至真宗皇帝好生恶杀,因论皇帝陛下在宫中不忍践履虫蚁,其言深切,可
以推明圣德,益增福寿。臣忝备位右史,谨书其事于册,又录一本上进,意望陛
下采览,无忘此心,以广好生之德,臣不胜大愿!”
○禁同省往来
元佑元年,余为中书舍人,时执政患本省事多漏泄,欲于舍人厅后作露篱,
禁同省往来。余曰:“诸公应须简要清通,何必栽篱插棘!”诸公笑而止。明年,
竟作之。暇日读《乐天集》,有云:“西省北院,新构小亭,种竹开窗,东通骑
省,与李常侍窗下饮酒作诗。”乃知唐时得西掖作窗以通东省,而今日本省不得
往来,可叹也。
○记盛度诰词
盛度,钱氏婿,而不喜惟演,盖邪正不相入也。惟演建言二后并配,御史中
丞范讽发其奸,落平章事,以节度使知随州。时度几七十,为知制诰,责词云:
“三星之媾,多戚里之家;百两所迎,皆权要之女。”盖惟演之姑嫁刘氏,而其
子娶于丁谓也。人怪度老而笔力不衰,或曰:“度作此词久矣。”元佑三年十二
月二十一日讲筵,上未出,立延和殿中,时轼方论周穜擅议宗庙,苏子容因道
此。
○张平叔制词
乐天行张平叔户部侍郎判度支制诰云:“吾坐而决事,丞相以下不过四五,
而主计之臣在焉。”以此知唐制,主计盖坐而论事也,不知四五者悉何人?平叔
议盐法至为割剥,事见退之集;今乐天制诰亦云“计能析秋毫,吏畏如夏日”,
其人必小人也。
◎志林五十五条·致仕
○请广陵
今年吾当请广陵,暂与子由相别。至广陵逾月,遂往南郡,自南郡诣梓州,
氵斥流归乡,尽载家书而行,迤逦致仕,筑室种果于眉,以须子由之归而老焉:
不知此愿遂否?言之怅然也。
○买田求归
浮玉老师元公欲为吾买田京口,要与浮玉之田相近者,此意殆不可忘。吾昔
有诗云:“江山如此不归山,山神见怪惊我顽。我谢山神岂得已,有田不归如江
水!”今有田矣,不归无乃食言于神也耶?
○贺下不贺上
贺下不贺上,此天下通语。士人历官一任,得外无官谤,中无所愧于心,释
肩而去,如大热远行,虽未到家,得清凉馆舍,一解衣漱濯,已足乐矣。况于致
仕而归,脱冠佩,访林泉,顾平生一无可恨者,其乐岂可胜言哉!余出入文忠门
最久,故见其欲释位归田,可谓切矣。他人或苟以藉口,公发于至情,如饥者之
念食也,顾势有未可者耳。观与仲仪书,论可退之节三,至欲以得罪、病而去。
君子之欲退,其难如此,可以为进者之戒。
◎志林五十五条·隐逸
○书杨朴事
昔年过洛,见李公简言:“真宗既东封,访天下隐者,得杞人杨朴,能诗。
及召对,自言不能。上问:‘临行有人作诗送卿否?’朴曰:‘惟臣妾有一首云:
更休落魄AA84杯酒,且莫猖狂爱咏诗。今日捉将官里去,这回断送老头皮。’上
大笑,放还山。”余在湖州,坐作诗追赴诏狱,妻子送余出门,皆哭。无以语之,
顾语妻曰:“独不能如扬子云处士妻作诗送我乎?”妻子不觉失笑,余乃出。
○白云居士
张愈,西蜀隐君子也,与予先君游,居岷山下白云溪,自号白云居士。本有
经世志,特以自重难合,故老死草野,非槁项黄馘盗名者也。偶至西湖静轩,见
其遗句,怀仰其人,命寺僧刻之石。
◎志林五十五条·释道
○读坛经
近读六祖《坛经》,指说法、报、化三身,使人心开目明。然尚少一喻,试
以眼喻:见是法身,能见是报身,所见是化身。何谓见是法身?眼之见性,非有
非无,无眼之人,不免见黑,眼枯睛亡,见性不灭,故云见是法身。何谓能见是
报身?见性虽存,眼根不具,则不能见,若能安养其根,不为物障,常使光明洞
彻,见性乃全,故云能见是报身。何谓所见是化身?根性既全,一弹指顷,所见
千万,纵横变化,俱是妙用,故云所见是化身。此喻既立,三身愈明。如此是否?
○改观音咒
《观音经》云:“咒咀诸毒药,所欲害身者,念彼观音力,还着于本人。”
东坡居士曰:“观音,慈悲者也。今人遭咒咀,念观音之力而使还着于本人,则
岂观音之心哉?”今改之曰:“咒咀诸毒药,所欲害身者,念彼观音力,两家总
没事。”
○诵经帖
东坡食肉诵经,或云:“不诵。”坡取水漱口,或云:“一碗水如何漱得!”
坡云:“惭愧,阇黎会得!”
○诵金刚经帖
蒋仲甫闻之孙景修:近岁有人凿山取银矿至深处,闻有人诵经声。发之,得
一人,云:“吾亦取矿者,以窟坏不能出,居此不知几年。平生诵《金刚经》自
随,每有饥渴之念,即若有人自腋下以饼饵遗之。”殆此经变现也。道家言“守
一”,若饥,一与之粮;若渴,一与之浆。此人于经中,岂所谓得一者乎?
○僧伽何国人
泗洲大圣《僧伽传》云:“和尚何国人也。又世云莫知其所从来,云:‘不
知何国人也。’”近读《隋史西域传》,乃有何国。余在惠州,忽被命责儋耳。
太守方子容自携告身来,且吊余曰:“此固前定,可无恨。吾妻沈素事僧伽谨甚,
一夕梦和尚告别,沈问所往,答云:‘当与苏子瞻同行。后七十二日,当有命。’
今适七十二日矣,岂非前定乎!”余以谓事之前定者,不待梦而知。然余何人也,
而和尚辱与同行,得非夙世有少缘契乎?
○袁宏论佛说
袁宏《汉纪》曰:“浮屠,佛也,西域天竺国有佛道焉。佛者,汉言觉也,
将以觉悟群生也。其教也,以修善慈心为主,不杀生,专务清净,其精者为沙门。
沙门,汉言息也,盖息意去欲,归于无为。又以为人死精神不灭,随复受形,生
时善恶皆有报应,故贵行修善道以炼精神,以至无生,而得为佛也。”东坡居士
曰:此殆中国始知有佛时语也,虽浅近,大略具足矣。野人得鹿,正尔煮食之耳,
其后卖与市人,遂入公庖中,馔之百方。然鹿之所以美,未有丝毫加于煮食时也。
○赠邵道士
耳如芭蕉,心如莲花,百节疏通,万窍玲珑。来时一,去时八万四千。此义
出《楞严》,世未有知之者也。元符三年九月二十一日,书赠都峤邵道士。
○书李若之事
晋《方技传》有幸灵者,父母使守稻,牛食之,灵见而不驱。牛去,乃理其
残乱者。父母怒之,灵曰:“物各欲食,牛方食,奈何驱之?”父母愈怒,曰:
“即如此,何用理乱者为?”灵曰:“此稻又欲得生。”此言有理,灵固有道者
耶?吕猗母足得痿痹病十余年,灵疗之,去母数步坐,瞑目寂然。有顷,曰:
“扶起夫人坐。”猗曰:“夫人得疾十年,岂可仓卒令起耶?”灵曰:“且试扶
起。”两人夹扶而立,少顷,去夹者,遂能行。学道养气者,至足之余,能以气
与人,都下道士李若之能之,谓之“布气”。吾中子迨少羸多疾,若之相对坐为
布气,迨闻腹中如初日所照,温温也。盖若之曾遇得道异人于华岳下云。
○记苏佛儿语
元符三年八月,余在合浦,有老人苏佛儿来访,年八十二,不饮酒食肉,两
目灿然,盖童子也。自言十二岁斋居修行,无妻子。有兄弟三人,皆持戒念道,
长者九十二,次者九十。与论生死事,颇有所知。居州城东南六七里。佛儿“尝
卖菜之东城,见老人言:‘即心是佛,不在断肉。’余言:‘勿作此念,众人难
感易流。’老人大喜,曰:‘如是!如是!’”
○记道人戏语
绍圣二年五月九日,都下有道人坐相国寺卖诸禁方,缄题其一曰:卖“赌钱
不输方”。少年有博者,以千金得之。归,发视其方,曰:“但止乞头。”道人
亦善鬻术矣,戏语得千金,然亦未尝欺少年也。
○陆道士能诗
陆道士惟忠字子厚,眉山人,好丹药,通术数,能诗,萧然有出尘之姿,久
客江南,无知之者。予昔在齐安,盖相从游,因是谒子由高安,子由大赏其诗。
会吴远之过彼,遂与俱来惠州,出此诗。
○朱氏子出家
朱氏子出家,小名照僧,少丧父,与其母尹皆愿出家。照僧师守素,乃参寥
子弟子也。照僧九岁,举止如成人,诵《赤壁赋》,铿然鸾鹤声也,不出十年,
名闻四方。此参寥子之法孙,东坡之门僧也。
○寿禅师放生
钱塘寿禅师,本北郭税务专知官,每见鱼虾,辄买而放,以是破家。后遂盗
官钱为放生之用,事发坐死,领赴市矣。吴越钱王使人视之,若悲惧如常人,即
杀之;否,则舍之。禅师淡然无异色,乃舍之。遂出家,得法眼净。禅师应以市
曹得度,故菩萨乃现市曹以度之。学出生死法,得向死地走之一遭,抵三十年修
行。吾窜逐海上,去死地稍近,当于此证阿罗汉果。
○僧正兼州博士
杜牧集有敦煌郡僧正兼州学博士僧慧苑《除临坛大德制词》,盖宣宗复河、
湟时事也。蕃僧最贵中国紫衣师号,种世衡知青涧城,无以使此等,辄出牒补授。
君子予其权,不责其专也。
○卓契顺禅话
苏台定惠院净人卓契顺,不远数千里,陟岭渡海,候无恙于东坡。东坡问:
“将甚么土物来?”顺展两手。坡云:“可惜许数千里空手来。”顺作荷担势,
信步而去。
○僧文荤食名
僧谓酒为“般若汤”,谓鱼为“水梭花”,鸡为“钻篱菜”,竟无所益,但
自欺而已,世常笑之。人有为不义而文之以美名者,与此何异哉!
○本秀非浮图之福
稷下之盛,胎骊山之祸;太学三万人,嘘枯吹生,亦兆党锢之冤。今吾闻本、
秀二僧,皆以口耳区区奔走王公,汹汹都邑,安得而不败?殆非浮屠氏之福也。
○付僧惠诚游吴中代书十二
妙总师参寥子,予友二十余年矣,世所知其诗文,所不知者,盖过于诗文也。
独好面折人过失,然人知其无心,如虚舟之触物,盖未尝有怒者。
径山长老维琳,行峻而通,文丽而清。始,径山祖师有约,后世止以甲乙住
持。予谓以适事之宜而废祖师之约,当于山门选用有德,乃以琳嗣事。众初有不
悦其人,然终不能胜悦者之多且公也,今则大定矣。
杭州圆照律师,志行苦卓,教法通洽,昼夜行道二十余年矣,无一念顷有作
相。自辨才归寂,道俗皆宗之。
秀州本觉寺一长老,少盖有名进士,自文字言语悟入。至今以笔研作佛事,
所与游皆一时文人。
净慈楚明长老自越州来。始,有旨召小本禅师住法云寺。杭人忧之,曰:
“本去,则净慈众散矣。”余乃以明嗣事,众不散,加多,益千余人。
苏州仲殊师利和尚,能文,善诗及歌词,皆操笔立成,不点窜一字。予曰:
“此僧胸中无一毫发事”,故与之游。
苏州定慧长老守钦,予初不识。比至惠州,钦使侍者卓契顺来问予安否,且
寄十诗。予题其后曰:“此僧清逸绝俗,语有璨、忍之通,而诗无岛、可之寒。”
予往来吴中久矣,而不识此僧,何也?
下天竺净慧禅师思义学行甚高,谙练世事。高丽非时遣僧来,予方请其事于
朝,使义馆之。义日与讲佛法,词辨蜂起,夷僧莫能测。又具得其情以告,盖其
才有过人者。
孤山思聪闻复师作诗清远如画,工而雅逸可爱,放而不流,其为人称其诗。
祥符寺可久、垂云、清顺三阇黎,皆予监郡日所与往还诗友也。清介贫甚,
食仅足而衣几于不足也,然未尝有忧色。老矣,不知尚健否?
法颖沙弥,参寥子之法孙也,七八岁事师如成人。上元夜予作乐灭慧,颖坐
一夫肩上顾之。予谓曰:“出家儿亦看灯耶?”颖愀然变色,若无所容,啼呼求
去。自尔不复出嬉游,今六七年矣,后当嗣参寥者。
予在惠州,有永嘉罗汉院僧惠戒来谓曰:“明日当还浙东,”问所欲干者,
予无以答之。独念吴、越多名僧,与予善者常十九,偶录此数人以授惠戒,使归
见之,致予意,且谓道予居此起居饮食状,以解其念也。信笔书纸,语无伦次,
又当尚有漏落者,方醉不能详也。绍圣二年东坡居士书。
◎志林五十五条·异事
○王烈石髓
王烈入山得石髓,怀之以饷嵇叔夜。叔夜视之,则坚为石矣。当时若杵碎或
错落食之,岂不贤于云母、钟乳辈哉?然神仙要有定分,不可力求。退之有言:
“我能诘曲自世间,安能从汝巢神仙。”如退之性气,虽出世间人亦不能容,叔
夜婞直,又甚于退之也。
○记道人问真
道人徐问真,自言潍州人,嗜酒狂肆,能啖生葱鲜鱼,以指为针,以土为药,
治病良有验。欧阳文忠公为青州,问真来从公游,久之乃求去。闻公致仕,复来
汝南,公常馆之,使伯和父兄弟为之主。公常有足疾,状少异,医莫能喻。问真
教公汲引气血自踵至顶,公用其言,病辄已。忽一日求去甚力,公留之,不可,
曰“我有罪,我与公卿游,我不复留。”公使人送之,果有冠铁冠丈夫长八尺许,
立道周俟之。问真出城,顾村童使持药笥。行数里,童告之求去。问真于髻中出
小瓢如枣大,再三覆之掌中,得酒满掬者二,以饮童子,良酒也。自尔不复知其
存亡,而童子径发狂,亦莫知其所终。轼过汝阴,公具言如此。其后贬黄州,而
黄冈县令周孝孙暴得重膇疾,轼试以问真口诀授之,七日而愈。元佑六年十一
月二日,与叔弼父、季默父夜坐话其事,事复有甚异者,不欲尽书,然问真要为
异人也。
○记刘梦得有诗记罗浮山
山不甚高,而夜见日,此可异也。山有二楼,今延祥寺在南楼下,朱明洞在
冲虚观后,云是蓬莱第七洞天。唐永乐道士侯道华以食邓天师枣仙去,永乐有无
核枣,人不可得,道华得之。余在岐下,亦得食一枚云。唐僧契虚遇人导游稚川
仙府,真人问曰:“汝绝三彭之仇乎?”虚不能答。冲虚观后有米真人朝斗坛,
近于坛上获铜龙六,铜鱼一。唐有梦铭,云“紫阳真人山玄卿撰”。又有蔡少霞
者,梦遣书牌,题云:“五云阁吏蔡少霞书。”(记罗浮山。)
○记罗浮异境
有官吏自罗浮都虚观游长寿,中路睹见道室数十间,有道士据槛坐,见吏不
起。吏大怒,使人诘之,至则人室皆亡矣。乃知罗浮凡圣杂处,似此等异境,平
生修行人有不得见者,吏何人,乃独见之!正使一凡道士见己不起,何足怒?吏
无状如此,得见此者必前缘也。
○东坡升仙
吾昔谪黄州,曾子固居忧临川,死焉。人有妄传吾与子固同日化去,且云:
“如李长吉时事,以上帝召他。”时先帝亦闻其语,以问蜀人蒲宗孟,且有叹息
语。今谪海南,又有传吾得道,乘小舟入海不复返者,京师皆云,儿子书来言之。
今日有从黄州来者,云太守何述言吾在儋耳一日忽失所在,独道服在耳,盖上宾
也。吾平生遭口语无数,盖生时与韩退之相似,吾命在斗间而身宫在焉。故其诗
曰:“我生之辰,月宿斗直。”且曰:“无善声以闻,无恶声以扬。”今谤我者,
或云死,或云仙,退之之言良非虚尔。
○黄仆射
虔州布衣赖仙芝言:连州有黄损仆射者,五代时人。仆射盖仕南汉官也,未
老退归,一日忽遁去,莫知其存亡。子孙画像事之,凡三十二年。复归,坐阼阶
上,呼家人。其子适不在,孙出见之。索笔书壁云:“一别人间岁月多,归来人
事已消磨。惟有门前鉴池水,春风不改旧时波。”投笔竟去,不可留。子归,问
其状貌,孙云:“甚似影堂老人也。”连人相传如此。其后颇有禄仕者。
○冲退处士
章察,字隐之,本闽人,迁于成都数世矣。善属文,不仕,晚用太守王素荐,
赐号冲退处士。一日,梦有人寄书召之者,云东岳道士书也。明日,与李士宁游
青城,濯足水中,察谓士宁曰:“脚踏西溪流去水”,士宁答曰:“手持东岳寄
来书。”察大惊,不知其所自来也。未几,察果死。其子祀亦以逸民举,仕一命
乃死。士宁,蓬州人也,语默不常,或以为得道者,百岁乃死。常见余成都,曰:
“子甚贵,当策举首。”已而果然。
○臞仙帖
司马相如谄事武帝,开西南夷之隙。及病且死,犹草《封禅书》,此所谓死
而不已者耶?列仙之隐居山泽间,形容甚癯,此殆“四果”人也。而相如鄙之,
作《大人赋》,不过欲以侈言广武帝意耳。夫所谓大人者,相如孺子,何足以知
之!若贾生《鵩鸟赋》,真大人者也。庚辰八月二十二日,东坡书。
○记鬼
秦太虚言:宝应民有以嫁娶会客者,酒半,客一人竟起出门。主人追之,客
若醉甚将赴水者,主人急持之。客曰:“妇人以诗招我,其辞云:‘长桥直下有
兰舟,破月冲烟任意游。金玉满堂何所用,争如年少去来休。’仓黄就之,不知
其为水也。”然客竟亦无他。夜会说鬼,参寥举此,聊为之记。
○李氏子再生说冥闲事
戊寅十一月,余在儋耳,闻城西民李氏处子病卒两日复生。余与进士何旻同
往见其父,问死生状。云:初昏,若有人引去,至官府幕下。有言:“此误追。”
庭下一吏云:“可且寄禁。”又一吏云:“此无罪,当放还。”见狱在地窟中,
隧而出入。系者皆儋人,僧居十六七。有一妪身皆黄毛如驴马,械而坐,处子识
之,盖儋僧之室也。曰:“吾坐用檀越钱物,已三易毛矣。”又一僧亦处子邻里,
死已二年矣,其家方大祥,有人持盘餐及钱数千,云:“付某僧。”僧得钱,分
数百遗门者,乃持饭入门去,系者皆争取其饭。僧饭,所食无几。又一僧至,见
者擎跪作礼。僧曰:“此女可差人速送还。”送者以手擘墙壁使过,复见一河,
有舟,使登之。送者以手推舟,舟跃,处子惊而寤。是僧岂所谓地藏菩萨耶?书
此为世戒。
○道士张易简
吾八岁入小学,以道士张易简为师。童子几百人,师独称吾与陈太初者。太
初,眉山市井人子也。余稍长,学日益,遂第进士制策,而太初乃为郡小吏。其
后余谪居黄州,有眉山道士陆惟忠自蜀来,云:“太初已尸解矣。蜀人吴师道为
汉州太守,太初往客焉。正岁旦,见师道求衣食钱物,且告别。持所得尽与市人
贫者,反坐于戟门下,遂卒。师道使卒舁往野外焚之,卒骂曰:‘何物道士,使
吾正旦舁死人!’太初微笑开目曰:‘不复烦汝。’步自戟门至金雁桥下,趺坐
而逝。焚之,举城人见烟焰上眇眇焉有一陈道人也。”
○辨附语
世有附语者,多婢妾贱人,否则衰病不久当死者也。其声音举止皆类死者,
又能知人密事,然皆非也。意有奇鬼能为是耶?昔人有远行者,欲观其妻于己厚
薄,取金钗藏之壁中,忘以语之。既行而病且死,以告其仆。既而不死。忽闻空
中有声,真其夫也,曰:“吾已死,以为不信,金钗在某处。”妻取得之,遂发
丧。其后夫归,妻乃反以为鬼也。
○三老语
尝有三老人相遇,或问之年。一人曰:“吾年不可记,但忆少年时与盘古有
旧。”一人曰:“海水变桑田时,吾辄下一筹,尔来吾筹已满十间屋。”一人曰:
“吾所食蟠桃,弃其核于昆仑山下,今已与昆仑齐矣。”以余观之,三子者与蜉
蝣朝菌何以异哉?
○桃花悟道
世人有见古德见桃花悟道者,争颂桃花,便将桃花作饭,五十年转没交涉。
正如张长史见担夫与公主争路而得草书之气,欲学长史书,便日就担夫求之,岂
可得哉?
○尔朱道士炼朱砂丹
尔朱道士晚客于眉山,故蜀人多记其事。自言受记于师云:“汝后遇白石浮,
当飞仙去。”尔朱虽以此语人,亦莫识所谓。后去眉山,乃客于涪州,爱其所产
丹砂,虽琐细而皆矢镞状,莹彻不杂土石,遂止炼丹数年,竟于涪州白石仙去,
乃知师所言不谬者。闻长老道其事甚多,然不记其名字,可恨也。《本草》言:
“丹砂出符陵谷。”陶隐居云:“符陵是涪州。”今无复采者。吾闻熟于涪者云:
“采药者时复得之,但时方贵辰锦砂,故此不甚采尔。”读《本草》偶记之也。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作者【苏轼】更多作品:
《苏轼集》苏轼集
《千家诗》七言绝句 春宵
《千家诗》七言绝句 上元侍宴
《千家诗》七言绝句 海棠
《千家诗》七言绝句 花影
《千家诗》七言绝句 中秋月
《千家诗》七言绝句 饮湖上初晴后雨
《千家诗》七言绝句 赠刘景文
《全宋词》卷044.【水龙吟】(四首)
《全宋词》卷044.【水龙吟】
《全宋词》卷044.【水龙吟】(次韵章质夫杨花词)
《全宋词》卷044.【水龙吟】
《全宋词》卷044.【满庭芳】
《全宋词》卷044.【满庭芳】
《全宋词》卷044.【满庭芳】
《全宋词》卷044.【满庭芳】
《全宋词》卷044.【满庭芳】
《全宋词》卷044.【水调歌头】(快哉亭作)
《全宋词》卷044.【水调歌头】
《全宋词》卷044.【水调歌头】(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
《全宋词》卷044.【水调歌头】
《全宋词》卷044.【满江红】
《全宋词》卷044.【满江红】
《全宋词》卷044.【满江红】(东武会流杯亭)
《全宋词》卷044.【满江红】(怀子由作)
《全宋词》卷044.【满江红】(正月十三日送文安国还朝)
《全宋词》卷044.【归朝欢】
《全宋词》卷044.【念奴娇】(赤壁怀古)
《全宋词》卷044.【雨中花】
《全宋词》卷044.【沁园春】
《全宋词》卷044.【劝金船】(和元素韵自撰腔命名)
《全宋词》卷044.【一丛花】
《全宋词》卷044.【木兰花令】
《全宋词》卷044.【木兰花令】(次马中玉韵)
《全宋词》卷044.【木兰花令】(宿造口闻夜雨寄子由、才叔)
《全宋词》卷044.【西江月】(真觉赏瑞香二首)
《全宋词》卷044.【西江月】(坐客见和复次韵)
《全宋词》卷044.【西江月】(再用前韵戏曹子方)
《全宋词》卷044.【西江月】
《全宋词》卷044.【西江月】(重九)
《全宋词》卷044.【西江月】(茶词)
《全宋词》卷044.【西江月】
《全宋词》卷044.【西江月】
《全宋词》卷044.【西江月】(送钱待制)
《全宋词》卷044.【西江月】(梅花)
《全宋词》卷044.【西江月】
《全宋词》卷044.【西江月】(平山堂)
《全宋词》卷044.【西江月】(送别)
《全宋词》卷044.【临江仙】
《全宋词》卷044.【临江仙】(赠送)
《全宋词》卷044.【临江仙】(辛未离杭至润,别张弼秉道)
《全宋词》卷044.【临江仙】(冬日即事)
《全宋词》卷044.【临江仙】(送王缄)
《全宋词》卷044.【临江仙】
《全宋词》卷044.【临江仙】
《全宋词》卷044.【临江仙】(风水洞作)
《全宋词》卷044.【临江仙】
《全宋词》卷044.【临江仙】(疾愈登望湖楼赠项长官)
《全宋词》卷044.【临江仙】
《全宋词》卷044.【临江仙】
《全宋词》卷044.【渔家傲】(金陵赏心亭送王胜之龙图。王守金陵,视事一日移南郡)
《全宋词》卷044.【渔家傲】(送台守江郎中)
《全宋词》卷044.【渔家傲】(七夕)
《全宋词》卷044.【渔家傲】(送张元康省亲秦川)
《全宋词》卷044.【鹧鸪天】(东坡谪黄州时作此词,真本藏林子敬家)
《全宋词》卷044.【鹧鸪天】
《全宋词》卷044.【少年游】(端午赠黄守徐君猷)
《全宋词》卷044.【少年游】(润州作)
《全宋词》卷044.【定风波】
《全宋词》卷044.【定风波】
《全宋词》卷044.【定风波】(重阳)
《全宋词》卷044.【定风波】(感旧)
《全宋词》卷044.【定风波】(送元素)
《全宋词》卷044.【定风波】
《全宋词》卷044.【定风波】(咏红梅)
《全宋词》卷044.【定风波】
《全宋词》卷044.【定风波】(南海归赠王定国侍人寓娘)
《全宋词》卷044.【南乡子】(春情)
《全宋词》卷044.【南乡子】(梅花词和杨元素)
《全宋词》卷044.【南乡子】(席上劝李公择酒)
《全宋词》卷044.【南乡子】(重九涵辉楼呈徐君猷)
《全宋词》卷044.【南乡子】(送述古)
《全宋词》卷044.【南乡子】(有感)
《全宋词》卷044.【南乡子】(和杨元素)
《全宋词》卷044.【南乡子】(自述)
《全宋词》卷044.【南乡子】
《全宋词》卷044.【南乡子】(赠行)
《全宋词》卷044.【南乡子】(双荔支)
《全宋词》卷044.【南乡子】(集句)
《全宋词》卷044.【南乡子】(集句)
《全宋词》卷044.【南乡子】(集句)
《全宋词》卷044.【南歌子】(游赏)
《全宋词》卷044.【南歌子】(湖景)
《全宋词》卷044.【南歌子】(寓意)
《全宋词》卷044.【南歌子】(和前韵)
《全宋词》卷044.【南歌子】(再用前韵)
《全宋词》卷044.【南歌子】(晚春)
《全宋词》卷044.【南歌子】(八月十八日观潮)
《全宋词》卷044.【南歌子】(再用前韵)
《全宋词》卷044.【南歌子】
《全宋词》卷044.【南歌子】(湖州作)
《全宋词》卷044.【南歌子】(暮春)
《全宋词》卷044.【南歌子】(黄州腊八日饮怀民小阁)
《全宋词》卷044.【南歌子】(有感)
《全宋词》卷044.【南歌子】(感旧)
《全宋词》卷044.【南歌子】(楚守周豫出舞鬟,因作二首赠之)
《全宋词》卷044.【南歌子】(同前)
《全宋词》卷044.【好事近】(送君猷)
《全宋词》卷044.【好事近】(湖上)
《全宋词》卷044.【鹊桥仙】(七夕)
《全宋词》卷044.【鹊桥仙】(七夕和苏坚韵)
《全宋词》卷044.【望江南】(暮春)
《全宋词》卷044.【望江南】(暮春)
《全宋词》卷044.【卜算子】(感旧)
《全宋词》卷044.【卜算子】
《全宋词》卷044.【瑞鹧鸪】(观潮)
《全宋词》卷044.【十拍子】(暮秋)
《全宋词》卷044.【清平乐】(秋词)
《全宋词》卷044.【昭君怨】(送别)
《全宋词》卷044.【戚氏】(此词始终指意,言周穆王宾于西王母事)
《全宋词》卷044.【醉蓬莱】(重九上君猷)
《全宋词》卷044.【贺新郎】(夏景)
《全宋词》卷044.【洞仙歌】(咏柳)
《全宋词》卷044.【洞仙歌】
《全宋词》卷044.【八声甘州】(寄参寥子)
《全宋词》卷044.【三部乐】(情景)
《全宋词》卷044.【阮郎归】(初夏)
《全宋词》卷044.【阮郎归】(梅词)
《全宋词》卷044.【阮郎归】(苏州席上作)
《全宋词》卷044.【江神子】
《全宋词》卷044.【江神子】(孤山竹阁送述古)
《全宋词》卷044.【江神子】(江景)
《全宋词》卷044.【江神子】(猎词)
《全宋词》卷044.【江神子】(恨别)
《全宋词》卷044.【江神子】(冬景)
《全宋词》卷044.【江神子】
《全宋词》卷044.【江神子】
《全宋词》卷044.【江神子】(公之夫人王氏先卒,味此词,盖悼亡也)
《全宋词》卷044.【蝶恋花】(春景)
《全宋词》卷044.【蝶恋花】(佳人)
《全宋词》卷044.【蝶恋花】(送春)
《全宋词》卷044.【蝶恋花】(暮春)
《全宋词》卷044.【蝶恋花】
《全宋词》卷044.【蝶恋花】(密州冬夜文安国席上作)
《全宋词》卷044.【蝶恋花】
《全宋词》卷044.【蝶恋花】(述怀)
《全宋词》卷044.【采桑子】(润州多景楼与孙巨源相遇)
《全宋词》卷044.【千秋岁】(湖州暂来徐州重阳作)
《全宋词》卷044.【苏幕遮】(咏选仙图)
《全宋词》卷044.【永遇乐】(寄孙巨源)
《全宋词》卷044.【永遇乐】
《全宋词》卷044.【行香子】(茶词)
《全宋词》卷044.【行香子】(寓意)
《全宋词》卷044.【行香子】(述怀)
《全宋词》卷044.【行香子】(秋兴)
《全宋词》卷044.【行香子】(冬思)
《全宋词》卷044.【行香子】(过七里滩)
《全宋词》卷044.【菩萨蛮】(歌妓)
《全宋词》卷044.【菩萨蛮】
《全宋词》卷044.【菩萨蛮】(西湖)
《全宋词》卷044.【菩萨蛮】(杭妓往苏迓新守)
《全宋词》卷044.【菩萨蛮】
《全宋词》卷044.【菩萨蛮】(述古席上)
《全宋词》卷044.【菩萨蛮】(感旧)
《全宋词》卷044.【菩萨蛮】(新月)
《全宋词》卷044.【菩萨蛮】(七夕)
《全宋词》卷044.【菩萨蛮】(有寄)
《全宋词》卷044.【菩萨蛮】
《全宋词》卷044.【菩萨蛮】(回文)
《全宋词》卷044.【菩萨蛮】(夏景回文)
《全宋词》卷044.【菩萨蛮】(回文)
《全宋词》卷044.【菩萨蛮】(回文春闺怨)
《全宋词》卷044.【菩萨蛮】(回文夏闺怨)
《全宋词》卷044.【菩萨蛮】(回文秋闺怨)
《全宋词》卷044.【菩萨蛮】(回文冬闺怨)
《全宋词》卷044.【生查子】(诉别)
《全宋词》卷044.【翻香令】
《全宋词》卷044.【乌夜啼】(寄远)
《全宋词》卷044.【虞美人】(琵琶)
《全宋词》卷044.【虞美人】(述怀)
《全宋词》卷044.【虞美人】
《全宋词》卷044.【河满子】(湖州作)
《全宋词》卷044.【哨遍】
《全宋词》卷044.【哨遍】(春词)
《全宋词》卷044.【点绛唇】(己巳重九和苏坚)
《全宋词》卷044.【点绛唇】(庚午重九再用前韵)
《全宋词》卷044.【点绛唇】(再和送钱公永)
《全宋词》卷044.【点绛唇】
《全宋词》卷044.【点绛唇】(离恨)
《全宋词》卷044.【殢人娇】(王都尉席上赠侍人)
《全宋词》卷044.【殢人娇】(或云赠朝云)
《全宋词》卷044.【殢人娇】(戏邦直)
《全宋词》卷044.【诉衷情】(送述古迓元素)
《全宋词》卷044.【诉衷情】(海棠)
《全宋词》卷044.【诉衷情】(琵琶女)
《全宋词》卷044.【更漏子】(送孙巨源)
《全宋词》卷044.【华清引】(感旧)
《全宋词》卷044.【桃源忆故人】(暮春)
《全宋词》卷044.【醉落魄】(述怀)
《全宋词》卷044.【醉落魄】(席上呈元素)
《全宋词》卷044.【醉落魄】(忆别)
《全宋词》卷044.【醉落魄】(述怀)
《全宋词》卷044.【谒金门】(秋夜)
《全宋词》卷044.【谒金门】(秋兴)
《全宋词》卷044.【谒金门】(秋感)
《全宋词》卷044.【如梦令】
《全宋词》卷044.【如梦令】(同前)
《全宋词》卷044.【如梦令】(有寄)
《全宋词》卷044.【如梦令】(春思)
《全宋词》卷044.【阳关曲】(中秋作本名小秦王,入腔即阳关曲)
《全宋词》卷044.【阳关曲】(军中)
《全宋词》卷044.【阳关曲】(李公择)
《全宋词》卷044.【减字木兰花】(赠润守许仲涂,且以“郑容落籍、高莹从良”为句首)
《全宋词》卷044.【减字木兰花】(寓意)
《全宋词》卷044.【减字木兰花】(荔支)
《全宋词》卷044.【减字木兰花】(送东武令赵晦之)
《全宋词》卷044.【减字木兰花】(送别)
《全宋词》卷044.【减字木兰花】(送赵令)
《全宋词》卷044.【减字木兰花】(过吴兴,李公择生子,三日会客,作此词戏之)
《全宋词》卷044.【减字木兰花】(得书)
《全宋词》卷044.【减字木兰花】(送别)
《全宋词》卷044.【减字木兰花】
《全宋词》卷044.【减字木兰花】(立春)
《全宋词》卷044.【减字木兰花】(雪词)
《全宋词》卷044.【减字木兰花】(花)
《全宋词》卷044.【减字木兰花】(春月)
《全宋词》卷044.【减字木兰花】(赠胜之)
《全宋词》卷044.【浣溪沙】(新秋)
《全宋词》卷044.【浣溪沙】(游蕲水清泉寺。寺临兰溪,溪水西流)
《全宋词》卷044.【浣溪沙】(渔父)
《全宋词》卷044.【浣溪沙】
《全宋词》卷044.【浣溪沙】(前韵)
《全宋词》卷044.【浣溪沙】(前韵)
《全宋词》卷044.【浣溪沙】(再和前韵)
《全宋词》卷044.【浣溪沙】(前韵)
《全宋词》卷044.【浣溪沙】(九月九日二首)
《全宋词》卷044.【浣溪沙】(和前韵)
《全宋词》卷044.【浣溪沙】(有感)
《全宋词》卷044.【浣溪沙】(咏橘)
《全宋词》卷044.【浣溪沙】
《全宋词》卷044.【浣溪沙】
《全宋词》卷044.【浣溪沙】(徐门石潭谢雨道上作五首)
《全宋词》卷044.【浣溪沙】
《全宋词》卷044.【浣溪沙】
《全宋词》卷044.【浣溪沙】
《全宋词》卷044.【浣溪沙】
《全宋词》卷044.【浣溪沙】(春情)
《全宋词》卷044.【浣溪沙】(菊节)
《全宋词》卷044.【浣溪沙】(春情)
《全宋词》卷044.【浣溪沙】(荷花)
《全宋词》卷044.【浣溪沙】(赠闾丘朝议,时还徐州)
《全宋词》卷044.【浣溪沙】(有赠)
《全宋词》卷044.【浣溪沙】(忆旧)
《全宋词》卷044.【浣溪沙】(春情)
《全宋词》卷044.【浣溪沙】
《全宋词》卷044.【浣溪沙】(重九旧韵)
《全宋词》卷044.【浣溪沙】(元丰七年十二月二十四日,从泗州刘倩叔游南山)
《全宋词》卷044.【浣溪沙】(送梅庭老赴潞州学官)
《全宋词》卷044.【浣溪沙】(徐州藏春阁园中)
《全宋词》卷044.【浣溪沙】
《全宋词》卷044.【浣溪沙】(赠楚守田待制小鬟)
《全宋词》卷044.【浣溪沙】(和前韵)
《全宋词》卷044.【浣溪沙】(端午)
《全宋词》卷044.【浣溪沙】(感旧)
《全宋词》卷044.【浣溪沙】(自适)
《全宋词》卷044.【浣溪沙】(寓意)
《全宋词》卷044.【浣溪沙】(即事)
《全宋词》卷044.【双荷叶】(即秦楼月)
《全宋词》卷044.【皂罗特髻】(采菱拾翠)
《全宋词》卷044.【调笑令】
《全宋词》卷044.【调笑令】
《全宋词》卷044.【荷华媚】(荷花)
《全宋词》卷044.【青玉案】(和贺方回韵送伯固归吴中故居)
《全宋词》卷044.【渔家傲】(赠曹光州)
《全宋词》卷044.【江城子】
《全宋词》卷044.【江城子】
《全宋词》卷044.【南乡子】(用韵和道辅)
《全宋词》卷044.【南乡子】(用前韵赠田叔通家舞鬟)
《全宋词》卷044.【菩萨蛮】(四首)
《全宋词》卷044.【菩萨蛮】(咏足)
《全宋词》卷044.【菩萨蛮】
《全宋词》卷044.【蝶恋花】(送潘大临)
《全宋词》卷044.【蝶恋花】(同安生日放鱼,取金光明经救鱼事)
《全宋词》卷044.【浣溪沙】(端午)
《全宋词》卷044.【浣溪沙】
《全宋词》卷044.【浣溪沙】
《全宋词》卷044.【减字木兰花】(琴)
《全宋词》卷044.【减字木兰花】
《全宋词》卷044.【减字木兰花】(赠君猷家姬)
《全宋词》卷044.【减字木兰花】
《全宋词》卷044.【减字木兰花】
《全宋词》卷044.【减字木兰花】(赠徐君猷三侍人妩卿)
《全宋词》卷044.【减字木兰花】(胜之)
《全宋词》卷044.【减字木兰花】(庆姬)
《全宋词》卷044.【南歌子】
《全宋词》卷044.【如梦令】(题淮山楼)
《全宋词》卷044.【瑞鹧鸪】
《全宋词》卷044.【临江仙】(赠王友道)
《全宋词》卷044.【少年游】
《全宋词》卷044.【一斛珠】
《全宋词》卷044.【点绛唇】(二首)
《全宋词》卷044.【点绛唇】
《全宋词》卷044.【虞美人】
《全宋词》卷044.【天仙子】
《全宋词》卷044.【满庭芳】
《全宋词》卷044.【南乡子】(宿州上元)
《全宋词》卷044.【浣溪沙】
《全宋词》卷044.【浣溪沙】(送叶淳老)
《全宋词》卷044.【减字木兰花】
《全宋词》卷044.【减字木兰花】
《全宋词》卷044.【减字木兰花】(以大琉璃杯劝王仲翁)
《全宋词》卷044.【行香子】(与泗守过南山晚归作)
《全宋词》卷044.【画堂春】(寄子由)
《全宋词》卷044.【浣溪沙】(方响)
《全宋词》卷044.【好事近】
《全宋词》卷044.【占春芳】
《全宋词》卷044.【南歌子】
《全宋词》卷044.【浪淘沙】
《全宋词》卷044.【木兰花令】
《全宋词》卷044.【木兰花令】
《全宋词》卷044.【木兰花令】
《全宋词》卷044.【虞美人】
《全宋词》卷044.【虞美人】
《全宋词》卷044.【临江仙】
《全宋词》卷044.【蝶恋花】
《全宋词》卷044.【蝶恋花】
《全宋词》卷044.【蝶恋花】
《全宋词》卷044.【蝶恋花】
《全宋词》卷044.【蝶恋花】
《全宋词》卷044.【渔家傲】
《全宋词》卷044.【江城子】
《全宋词》卷044.【祝英台近】
《全宋词》卷044.【雨中花慢】
《全宋词》卷044.【雨中花慢】
《全宋词》卷044.【念奴娇】(中秋)
《全宋词》卷044.【水龙吟】
《全宋词》卷044.【水龙吟】
《全宋词》卷044.【渔父】(四首)
《全宋词》卷044.【渔父】
《全宋词》卷044.【渔父】
《全宋词》卷044.【渔父】
《全宋词》卷044.【醉翁操】(一首并序)
《全宋词》卷044.【奉安神宗皇帝御容赴景灵宫导引歌词】
《全宋词》卷044.【迎奉神宗皇帝御容赴西京会圣宫应天禅院奉安导引歌词】
《全宋词》卷044.【瑶池燕】
《全宋词》卷044.【千秋岁】(次韵少游)
《全宋词》卷044.【减字木兰花】
《全宋词》卷044.【失调名】
《全宋词》卷044.【失调名】
《全宋词》卷044.【失调名】
《全宋词》卷044.【菩萨蛮】
《全宋词》卷044.【踏青游】
《全宋词》卷044.【阮郎归】
《全宋词》卷044.【西江月】(咏梅)
《全宋词》卷044.【失调名】(上元词)
《全宋词》卷044.【踏莎行】
《全宋词》卷044.【踏莎行】
《全宋词》卷044.【失调名】
《全宋词》卷044.【定风波】
《全宋词》卷044.【定风波】
《全宋词》卷044.【定风波】
《全宋词》卷044.【水调歌】
《全宋词》卷044.【失调名】
《全宋词》卷044.【鹧鸪天】(佳人)
《全宋词》卷044.【西江月】(佳人)
《全宋词》卷044.【更漏子】
《全宋词》卷044.【更漏子】
《全宋词》卷044.【如梦令】
《全宋词》卷044.【清平调引】
《全宋词》卷044.【清平调引】
《全宋词》卷044.【清平调引】



国学书库首页 国学电子书下载
 
2010-2025 全球华人国学经典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