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书库书法迷书法集书法导航书法家篆刻字库书法字体五体书古风书甲骨文古印篆书篆体光明书集美书33书法毛笔字钢笔字多体书花鸟字書法视频集字字形大字篆刻之家国学古籍中医象棋游戏电子书商城网站修改起名识字英语印章签名硬筆字字体下载免费字体中文字体英文字体P图宝Ai矢量阿弥陀佛意见反馈安全网站捐赠
默认设置 字号

外集 补遗
书名:柳宗元集    作者:柳宗元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万年县丞柳君墓志(并序。《史·表》载:虬,后周中书侍郎美阳孝公,
与志稍戾,岂史误耶?万年公,贞元十二年卒,是年葬,志是时作。)
惟贞元十二年龙集景子(景龙太岁也。)三月日,前万年县丞柳君,终于长
安升平里之私第,享年五十。长子弘礼,承家当位,次曰传礼,幼曰好礼,奉夫
人洎仲父之命,考时定制,动合古道,三日而殡,三月而葬。(《礼记·王制》:
大夫、士、庶人三日而殡,三月而葬。)粤五月十九日甲子,克开长安县高阳原,
祔于先茔,礼也。先时撰辰酌礼,(撰,择也。)称义备物,外姻毕至,(《左
氏传》云:士逾月,外姻至。)宗人来会。从弟宗元受族属之教,泣涕濡翰,书
辞纪行。曰:
君讳元方,字某,解人也。系自周、鲁,后得柳姓。(《鲁世家》:孝公子
展之孙,以王父字为谥,至展禽食采于柳下,因为氏。鲁为楚灭,柳氏入楚。楚
为秦灭,柳氏迁晋之解县。故柳氏为河东解人。)七代祖虬,后魏中书令,封美
阳公。(虬,字仲盘,西魏大统中,为中书侍郎。)四叶至皇考惇,皇朝散大夫,
资阳令。祖初,延州司马。考颐,宣州宁国丞。济德克绍厥类,藏聪晦明,粹为
淑和。少孤,季父建,(颐有三子:长曰元方,季即建。建为金部郎中。)抚字
训道,通《左氏春秋》,贯历代史,旨画罗列,接在视听,嗜为文章,辞富理精。
以门荫出身,调补宣州溧水尉。纲簿贡赋,入于天府,特授同州冯翊尉。改京兆
府云阳主簿,转长安主簿,迁万年丞。端靖守贞,处剧不挠。秩满,居养,素食
贫,常好竺乾之道,自搌尘昏之外,(搌,音展,极也。“外”,一作“表”。)
泊如也。既而婴被沉疾,不克永寿。姻戚动怀,朋友道伤,佥曰:“天之报施善
人,何如哉!”
君前娶河南独孤氏,左司郎中缅之女,(缅之子三人:寔、寂、密也。)无
子,早世。继室以裴夫人,谏议大夫虬之女,(虬,河东人。代宗时,擢为谏议
大夫。)阴教内则,着于闺闱,有女三人焉。呜呼,铭志之来古矣,是不可阙,
遂勒玄石,措于阴堂。(阴堂,谓圹中也。)铭曰:
振振吾宗,德之宅耶?惟君之德,至其赜耶?德而不寿,命既厄耶?松柏苍
耶?不朽石耶?
○处士段弘古墓志(并序御史中丞,崔公能也。时为永州刺史。公元和九年
尚在永州,故荐弘古于崔;迨其死,崔犹为经纪其丧,可谓贤矣。公正集有《祭
弘古文》,当其丧过永州时作,志亦作于是时也。)
段处士弘古,读纵横书,(《汉·志》:有纵横十二家。盖战国苏秦、张仪
之书也。)刚峭少合,尤濩落,(濩落,大貌。《庄子》作为“瓠落”,意与
“濩落”同。)不事产。人或交之,度非义,辄去,以故年五十,不就禄。尝以
法家言,(《汉·志》有法家者流之言。)抵御史大夫何士干,延以上座,将用
之。会士干死,闻襄阳节度使于頔爱人大言,遂干以兵画,一见喜甚。居月余,
视頔终不可与立功,又遁去。(頔之字曰允元。贞元十四年九月,以頔为襄州刺
史、山南东道节度使。)陇西李景俭、(景俭之字曰致用。)东平吕温,(温之
字曰化光。)高气节,尚道艺,闻其名,求见,大欢。留门下,或一岁,或半岁,
与言,不知日出。温卒,(温卒于元和六年。)景俭逐,(元和三年十月,景俭
贬黜为江陵户曹参军。)前右拾遗张宿(一作“道”。)与然诺,南见中山刘禹
锡、河东柳宗元,二人者言于御史中丞崔公。公时降治永州,知其信贤,徼其去。
(徼,音邀,通遮也。)又南抵好义容州扶风窦群,(是时元和八年四月,以群
为容管经略使。)途过桂,桂守旧知君,拒不为礼。君愤怒,发病,不肯治,曰:
“平生见大人,未尝相下。今穷于此,年加老,接接无所容入也,益困于俗笑,
吾安用生为?埋道边耳!”居六月,死逆旅中。崔公为出涕,命特赠赙,致其丧
来永州,哭为祭之。与丧具道里费,归葬澧州安乡县黄山南麓上。君之死,元和
九年八月十六日,后某月日葬。祖某官。父某官,妻彭城刘氏。子知微、知章,
皆未冠。铭曰:
廉不贪,直不倚。困者吾之,(困者,盖谓己及刘禹锡之属皆穷困也。)通
者不以。(以,用也。言通达者则不用也。)不惩其踬,卒以亢死。观游非类,
有贱非鄙。何以葬之?黄山南趾。
○潞州兵马曹柳君墓志(志云贞元二十一年七月葬,志当是时作。)
柳氏子某为平陆丞,王父母之丧,寓于外,贞元二十一年,始葬于虢之阌乡。
窆(《说文》:窆,葬下棺也。窆,保验切。)墨遇食,乃贻书其族尚书礼部员
外郎宗元,使为其志。且曰:“吾之先,自魏已来,为宰相者累世。(庆为魏之
侍中。自后四世为宰相,)我高祖讳万齿,为伊阙令,袭其先河间郡公曾祖讳某,
浙州刺史,咸有懿德。洎于兵曹府君讳某,勤身惠志,好义能让而同,故交者固;
直而敬,故亲者睦。凡举明经者四,皆获美仕。初为陆浑主簿,次吴县尉,次上
党丞,次潞州兵曹参军。其勾稽摘发,毗赞关决,无不胜职,加朝散大夫。某年
月日,终于官次,殡于州若干里。会世多难,家又贫窭,故不及夫事。呜呼!我
曾祖、王父葬于颍阳,我伯祖、叔祖洎伯父皆葬阌乡皇天原望寿里。颍阳北临涧,
其地阴狭,岸又数坏,大惧不克久安神居。是以从他兆于兹,卜用七月六日甲子,
将以具于玄堂之下,固故有望乎尔也。”于是删其书为文,置于邮中,俾移于石
上。
○永州司功参军谭随亡母毛氏志文(年月志皆不载,据题云永州,公在永时
作。)
毛氏夫人,父曰仪禹,丰州别驾。祖弘义,济州户曹。夫人归谭氏,曰损,
为邓州司仓参军。损父昌,为常州录事参军。祖曰元爱,为左羽林大将军、弘农
男。惟谭洎毛氏,于周咸为诸侯,谭入于莒,毛及魏为后族,千岁复合。
夫人生丈夫子曰随。随谨愿好礼。始克于裴、柳为姻。随娶裴氏,今中书舍
人次元之族弟也。女子嫁柳氏,曰从肇,曰余族兄也。余早承族兄之教,闻夫人
之德,且曰随之所以能立,洎吾嫂之所以令,皆夫人之训。则宜有以文其声诗,
刻而措诸墓。夫人讳某,寿若干,某年月日终,某月日祔于此,志曰:
周之列国,谭子、毛伯。合是二姓,从其匹敌。夫人有训,乃策厥族。惟时
善良,不享丰福。懿厥子姓,追号宪德。内言不出,孰表贞节。愿垂休铭,永志
幽谷。
○上宰相启
宗元启:自古遭时立功,事或容易;至于今日,尤见其难。
伏惟相公秉钧见以觉群迷,杓持操以祛众惑,横议雷动,执心弥坚。虽石柱
之当洪流,烛龙之照朔土,未足以为喻也。自天宝之乱,六十余年,侯伯多继代
之人,卒伍有要君之志,累圣含育,未议削平。夙居相位,动逾百数,各务固守,
以保安宁。藏疾日滋,稔祸弥长,四海之内,敢望清夷?阁下奋忠勇之诚,挺贞
明之志,以中兴为己任,视群寇为私仇。五年之间,六合无事。不图至是,获睹
太平。
某罪责未明,拘守荒服,庆拚徒至,称贺无阶。将尽力于缣,冀流芳于
遐迩。报效之至,舍此无由。无任感激欣跃之至。
宋乾道本《柳柳州外集》
○上裴桂州状
使持节柳州诸军事守柳州刺史柳宗元。
右宗元伏事旌棨恭守,条章安清,因酒喧呼,吐于和协,辄敢尘黩,惶惧伏
深。伏蒙仁恩,特赐处置下情,不任悚戴屏营之至。限以守官,不获奔走拜谢,
伏增战越。谨状。
同上
○送元暠师诗
侯门辞必服,忍位取悲增。去鲁心犹在,从周力未能。家山余五柳,人世遍
千灯。莫让金钱施,无生道自弘。
同上
○永字八法颂
侧不愧卧,勒常患平。努过直而力败,趯宜峻而势生。策仰收而暗揭,掠左
出而锋轻。啄仓皇而疾罨,磔<走历>以开撑。
《全唐文》卷五八三
○扬子新注(五则)(《扬子》,汉扬雄所着《法言》也。序云:诸子各以
其知舛驰,是非颇谬于经,故人时有问雄者,常用圣人之法应之。撰以为十三卷,
象《论语》,号曰《法言》。蒋之翘按:《法言》,东晋李轨已为之注,甚略。
子厚删定,虽增释一二,而亦不能尽补其亡误。故宋咸云:中有义易决者反疏之
理,尚秘者则虚焉,阙文者弗能正,譌字者乃无辨,至于言不诂而事不属,议
失旨而举失类,则其言无足取也。但以为旧本所存,又果为子厚之笔,姑存之。
乃或者谓昌黎旧有《论语笔解》,而集亦弗录,此注不可以己矣乎?盖《论语》
诸解,大略亦见《韩集·遗文·答侯生书》中,故不赘。弗可例也。)
○学行篇
如将复驾其所说,则莫若使诸儒金口而木舌。
注云:金口木舌,铎也。使诸儒驾孔子之说如木铎也。(铎所以宣教令者也。
文事木铎,武事金铎。《法言》之意,犹言使诸儒扬宣之尔。)
○修身篇
荧魂旷枯,糟莩旷沈。擿埴索涂,冥行而已矣。
注云:荧,明也。荧魂,司目之用者也。“糟”当为“精”,莩如葭莩之莩,
目精之表也。言魂之荧明,旷久则枯;精之轻浮,旷久则沈。不目日月,目之用
废矣,以至于索涂冥行而已矣。(司马光曰:修身而不由圣人,则为弃人矣;视
物而不见日月,则为弃目矣。)
又云:“糟”当为“精”,言盲蒙之患,神光久旷则枯,目精久旷则沈,
于是以杖擿地而求路,冥冥然行矣。(此即面墙之论。)
○孝至篇
勤劳则过于阿衡。
注云:阿衡之事,不可过也。过则反。(谓王莽。)
汉兴二百一十载,而中天其庶矣乎!
注云:扬子极阴阳之数,此言知汉祚之方半耳。(宋咸曰:柳子之论非也。
盖子云观新莽之强篡而立,复暴桀如是,天下思汉未已,知刘氏之运未去,必有
中兴而王者。言庶几乎近也。)
明蒋之翘本《柳河东集·遗文》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作者【柳宗元】更多作品:
《柳宗元集》柳宗元集
《全唐诗》第17卷044首〖乐府杂曲·鼓吹铙歌·晋阳武〗
《全唐诗》第17卷045首〖乐府杂曲·鼓吹铙歌·兽之穷〗
《全唐诗》第17卷046首〖乐府杂曲·鼓吹铙歌·战武牢〗
《全唐诗》第17卷047首〖乐府杂曲·鼓吹铙歌·泾水黄〗
《全唐诗》第17卷048首〖乐府杂曲·鼓吹铙歌·奔鲸沛〗
《全唐诗》第17卷049首〖乐府杂曲·鼓吹铙歌·苞枿〗
《全唐诗》第17卷050首〖乐府杂曲·鼓吹铙歌·河右平〗
《全唐诗》第17卷051首〖乐府杂曲·鼓吹铙歌·铁山碎〗
《全唐诗》第17卷052首〖乐府杂曲·鼓吹铙歌·靖本邦〗
《全唐诗》第17卷053首〖乐府杂曲·鼓吹铙歌·吐谷浑〗
《全唐诗》第17卷054首〖乐府杂曲·鼓吹铙歌·高昌〗
《全唐诗》第17卷055首〖乐府杂曲·鼓吹铙歌·东蛮〗
《全唐诗》第20卷026首〖相和歌辞·东门行〗
《全唐诗》第22卷016首〖舞曲歌辞·白纻歌〗
《全唐诗》第25卷062首〖杂曲歌辞·行路难三首〗
《全唐诗》第26卷046首〖杂曲歌辞·杨白花〗
《全唐诗》第350卷001首〖奉平淮夷雅表·皇武命丞相度董师集大功也〗
《全唐诗》第350卷002首〖奉平淮夷雅表·方城命愬守也卒入蔡得其大丑以平淮右〗
《全唐诗》第350卷003首〖唐铙歌鼓吹曲十二篇·隋乱既极唐师起晋阳平奸豪为生人义主以仁兴武为晋阳武第一〗
《全唐诗》第350卷004首〖唐铙歌鼓吹曲十二篇·唐既受命李密自败来归以开黎阳斥东土为兽之穷第二〗
《全唐诗》第350卷005首〖唐铙歌鼓吹曲十二篇·太宗师讨王充窦建德助逆师奋击武牢下擒之遂降充为战武牢第三〗
《全唐诗》第350卷006首〖唐铙歌鼓吹曲十二篇·薛举据泾以死子仁杲尤勇以暴师平之为泾水黄第四〗
《全唐诗》第350卷007首〖唐铙歌鼓吹曲十二篇·辅氏凭江淮竟东海命将平之为奔鲸沛第五〗
《全唐诗》第350卷008首〖唐铙歌鼓吹曲十二篇·梁之馀保荆衡巴巫穷南越良将取之不以师为苞枿第六〗
《全唐诗》第350卷009首〖唐铙歌鼓吹曲十二篇·李轨保河右师临之不克变或执以降为河右平第七〗
《全唐诗》第350卷010首〖唐铙歌鼓吹曲十二篇·突厥之大古夷狄莫强焉师大破之降其国告于庙为铁山碎第八〗
《全唐诗》第350卷011首〖唐铙歌鼓吹曲十二篇·刘武周败裴寂咸有晋地太宗灭之为靖本邦第九〗
《全唐诗》第350卷012首〖唐铙歌鼓吹曲十二篇·李靖灭吐谷浑西海上为吐谷浑第十〗
《全唐诗》第350卷013首〖唐铙歌鼓吹曲十二篇·李靖灭高昌为高昌第十一〗
《全唐诗》第350卷014首〖唐铙歌鼓吹曲十二篇·既克东蛮群臣请图蛮夷状如周书王会为东蛮第十二〗
《全唐诗》第350卷015首〖贞符〗
《全唐诗》第350卷016首〖视民诗〗
《全唐诗》第351卷001首〖同刘二十八院长述旧言怀感时书事奉寄澧州张员外使君五十二韵之作因其韵增至八十通赠二君子〗
《全唐诗》第351卷002首〖弘农公以硕德伟材屈于诬枉左官三岁复为大僚天监昭明人心感悦宗元窜伏湘浦拜贺末由谨献诗五十韵以毕微志〗
《全唐诗》第351卷003首〖酬韶州裴曹长使君寄道州吕八大使因以见示二十韵一首〗
《全唐诗》第351卷004首〖酬娄秀才将之淮南见赠之什〗
《全唐诗》第351卷005首〖酬娄秀才寓居开元寺,早秋月夜病中见寄〗
《全唐诗》第351卷006首〖初秋夜坐赠吴武陵〗
《全唐诗》第351卷007首〖晨诣超师院读禅经〗
《全唐诗》第351卷008首〖赠江华长老〗
《全唐诗》第351卷009首〖巽上人以竹闲自采新茶见赠,酬之以诗〗
《全唐诗》第351卷010首〖零陵赠李卿元侍御简吴武陵〗
《全唐诗》第351卷011首〖界围岩水帘〗
《全唐诗》第351卷012首〖古东门行〗
《全唐诗》第351卷013首〖寄韦珩〗
《全唐诗》第351卷014首〖奉和杨尚书郴州追和故李中书夏日登北楼十韵之作依本诗韵次用〗
《全唐诗》第351卷015首〖杨尚书寄郴笔知是小生本样令更商榷使尽其功辄献长句〗
《全唐诗》第351卷016首〖南省转牒欲具江国图令尽通风俗故事〗
《全唐诗》第351卷017首〖与浩初上人同看山寄京华亲故〗
《全唐诗》第351卷018首〖再至界围岩水帘遂宿岩下〗
《全唐诗》第351卷019首〖诏追赴都回寄零陵亲故〗
《全唐诗》第351卷020首〖过衡山见新花开却寄弟〗
《全唐诗》第351卷021首〖汨罗遇风〗
《全唐诗》第351卷022首〖朗州窦常员外寄刘二十八诗,见促行骑走笔酬赠〗
《全唐诗》第351卷023首〖离觞不醉,至驿却寄相送诸公〗
《全唐诗》第351卷024首〖北还登汉阳北原题临川驿〗
《全唐诗》第351卷025首〖善谑驿和刘梦得酹淳于先生〗
《全唐诗》第351卷026首〖诏追赴都二月至灞亭上〗
《全唐诗》第351卷027首〖李西川荐琴石〗
《全唐诗》第351卷028首〖同刘二十八哭吕衡州,兼寄江陵李元二侍御〗
《全唐诗》第351卷029首〖奉酬杨侍郎丈因送八叔拾遗戏赠诏追南来诸宾二首〗
《全唐诗》第351卷030首〖商山临路有孤松往来斫以为明好事者怜之编竹成楦遂其生植感而赋诗〗
《全唐诗》第351卷031首〖衡阳与梦得分路赠别〗
《全唐诗》第351卷032首〖重别梦得〗
《全唐诗》第351卷033首〖三赠刘员外〗
《全唐诗》第351卷034首〖再上湘江〗
《全唐诗》第351卷035首〖清水驿丛竹天水赵云余手种一十二茎〗
《全唐诗》第351卷036首〖长沙驿前南楼感旧〗
《全唐诗》第351卷037首〖桂州北望秦驿,手开竹径至钓矶,留待徐容州〗
《全唐诗》第351卷038首〖登柳州城楼寄漳汀封连四州〗
《全唐诗》第351卷039首〖柳州寄丈人周韶州〗
《全唐诗》第352卷001首〖登柳州峨山〗
《全唐诗》第352卷002首〖得卢衡州书因以诗寄〗
《全唐诗》第352卷003首〖答刘连州邦字〗
《全唐诗》第352卷004首〖岭南江行〗
《全唐诗》第352卷005首〖柳州峒氓〗
《全唐诗》第352卷006首〖酬徐二中丞普宁郡内池馆即事见寄〗
《全唐诗》第352卷007首〖酬贾鹏山人郡内新栽松寓兴见赠二首〗
《全唐诗》第352卷008首〖种柳戏题〗
《全唐诗》第352卷009首〖柳州二月榕叶落尽偶题〗
《全唐诗》第352卷010首〖浩初上人见贻绝句欲登仙人山因以酬之〗
《全唐诗》第352卷011首〖雨中赠仙人山贾山人〗
《全唐诗》第352卷012首〖别舍弟宗一〗
《全唐诗》第352卷013首〖奉和周二十二丈酬郴州侍郎衡江夜泊得韶州书并附当州生黄茶一封率然成篇代意之作〗
《全唐诗》第352卷014首〖殷贤戏批书后寄刘连州并示孟仑二童〗
《全唐诗》第352卷015首〖重赠二首〗
《全唐诗》第352卷016首〖叠前〗
《全唐诗》第352卷017首〖叠后〗
《全唐诗》第352卷018首〖铜鱼使赴都寄亲友〗
《全唐诗》第352卷019首〖韩漳州书报彻上人亡因寄二绝〗
《全唐诗》第352卷020首〖柳州城西北隅种柑树〗
《全唐诗》第352卷021首〖闻彻上人亡寄侍郎杨丈〗
《全唐诗》第352卷022首〖段九秀才处见亡友吕衡州书迹〗
《全唐诗》第352卷023首〖柳州寄京中亲故〗
《全唐诗》第352卷024首〖种木槲花〗
《全唐诗》第352卷025首〖摘樱桃赠元居士,时在望仙亭南楼与朱道士同处〗
《全唐诗》第352卷026首〖酬曹侍御过象县见寄〗
《全唐诗》第352卷027首〖法华寺石门精舍三十韵〗
《全唐诗》第352卷028首〖游朝阳岩遂登西亭二十韵〗
《全唐诗》第352卷029首〖湘口馆潇湘二水所会〗
《全唐诗》第352卷030首〖登蒲州石矶望横江口潭岛深迥斜对香零山〗
《全唐诗》第352卷031首〖南涧中题〗
《全唐诗》第352卷032首〖游石角过小岭至长乌村〗
《全唐诗》第352卷033首〖与崔策登西山〗
《全唐诗》第352卷034首〖构法华寺西亭〗
《全唐诗》第352卷035首〖夏夜苦热登西楼〗
《全唐诗》第352卷036首〖觉衰〗
《全唐诗》第352卷037首〖游南亭夜还叙志七十韵〗
《全唐诗》第352卷038首〖韦道安〗
《全唐诗》第352卷039首〖哭连州凌员外司马〗
《全唐诗》第352卷040首〖旦携谢山人至愚池〗
《全唐诗》第352卷041首〖独觉〗
《全唐诗》第352卷042首〖首春逢耕者〗
《全唐诗》第352卷043首〖溪居〗
《全唐诗》第352卷044首〖夏初雨后寻愚溪〗
《全唐诗》第352卷045首〖入黄溪闻猿〗
《全唐诗》第352卷046首〖韦使君黄溪祈雨见召从行至祠下口号〗
《全唐诗》第352卷047首〖郊居岁暮〗
《全唐诗》第352卷048首〖秋晓行南谷经荒村〗
《全唐诗》第352卷049首〖雨后晓行独至愚溪北池〗
《全唐诗》第352卷050首〖中夜起望西园值月上〗
《全唐诗》第352卷051首〖零陵春望〗
《全唐诗》第352卷052首〖从崔中丞过卢少尹郊居〗
《全唐诗》第352卷053首〖夏昼偶作〗
《全唐诗》第352卷054首〖雨晴至江渡〗
《全唐诗》第352卷055首〖江雪〗
《全唐诗》第352卷056首〖冉溪〗
《全唐诗》第352卷057首〖法华寺西亭夜饮〗
《全唐诗》第352卷058首〖戏题石门长老东轩〗
《全唐诗》第353卷001首〖茅檐下始栽竹〗
《全唐诗》第353卷002首〖种仙灵毗〗
《全唐诗》第353卷003首〖种术〗
《全唐诗》第353卷004首〖种白蘘荷〗
《全唐诗》第353卷005首〖新植海石榴〗
《全唐诗》第353卷006首〖戏题阶前芍药〗
《全唐诗》第353卷007首〖始见白发题所植海石榴〗
《全唐诗》第353卷008首〖植灵寿木〗
《全唐诗》第353卷009首〖自衡阳移桂十馀本植零陵所住精舍〗
《全唐诗》第353卷010首〖湘岸移木芙蓉植龙兴精舍〗
《全唐诗》第353卷011首〖早梅〗
《全唐诗》第353卷012首〖南中荣橘柚〗
《全唐诗》第353卷013首〖红蕉〗
《全唐诗》第353卷014首〖巽公院五咏·净土堂〗
《全唐诗》第353卷015首〖巽公院五咏·曲讲堂〗
《全唐诗》第353卷016首〖巽公院五咏·禅堂〗
《全唐诗》第353卷017首〖巽公院五咏·芙蓉亭〗
《全唐诗》第353卷018首〖巽公院五咏·苦竹桥〗
《全唐诗》第353卷019首〖梅雨〗
《全唐诗》第353卷020首〖零陵早春〗
《全唐诗》第353卷021首〖田家三首〗
《全唐诗》第353卷022首〖行路难三首〗
《全唐诗》第353卷023首〖闻籍田有感〗
《全唐诗》第353卷024首〖跂乌词〗
《全唐诗》第353卷025首〖笼鹰词〗
《全唐诗》第353卷026首〖放鹧鸪词〗
《全唐诗》第353卷027首〖龟背戏〗
《全唐诗》第353卷028首〖闻黄鹂〗
《全唐诗》第353卷029首〖浑鸿胪宅闻歌效白纻〗
《全唐诗》第353卷030首〖杨白花〗
《全唐诗》第353卷031首〖渔翁〗
《全唐诗》第353卷032首〖饮酒〗
《全唐诗》第353卷033首〖读书〗
《全唐诗》第353卷034首〖感遇二首〗
《全唐诗》第353卷035首〖咏史〗
《全唐诗》第353卷036首〖咏三良〗
《全唐诗》第353卷037首〖咏荆轲〗
《全唐诗》第353卷038首〖掩役夫张进骸〗
《全唐诗》第353卷039首〖省试观庆云图诗〗
《全唐诗》第353卷040首〖春怀故园〗
《唐诗三百首》卷一 五言古诗 晨诣超师院读禅经
《唐诗三百首》卷一 五言古诗 溪居
《唐诗三百首》卷三 七言古诗 渔翁
《唐诗三百首》卷六 七言律诗 登柳州城楼寄漳汀封连四州刺史
《唐诗三百首》卷七 五言绝句 江雪



国学书库首页 国学电子书下载
 
2010-2025 全球华人国学经典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