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书库书法迷书法集书法导航书法家篆刻字库书法字体五体书古风书甲骨文古印篆书篆体光明书集美书33书法毛笔字钢笔字多体书花鸟字書法视频集字字形大字篆刻之家国学古籍中医象棋游戏电子书商城网站修改起名识字英语印章签名硬筆字字体下载免费字体中文字体英文字体P图宝Ai矢量阿弥陀佛意见反馈安全网站捐赠
默认设置 字号

卷四十四 非国语上
书名:柳宗元集    作者:柳宗元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非国语序(集中有与吕道州书论《非国语》云:“身编夷人,名列囚籍,
以道之穷也,而施乎事者无日,故乃挽引强为小书,以志乎中之所得焉。”又与
吴武陵书云:“若《非国语》之说,仆病之久,尝难言于世俗,今因其闲也而书
之。”又云:“伏而不出者累月,方示足下书。”书当元和三四年间,公时在永
州作。其间载《国语》断截不可考,辄附益之,庶其理易见焉。)
左氏《国语》,其文深闳杰异,固世之所耽嗜而不已也。而其说多诬淫,不
概于圣。(《扬子》,参差不齐,一概诸圣。注云:一以圣人之道概平之。)余
惧世之学者溺其文采而沦于是非,是不得由中庸(一作“是不知得由中庸”。)
以入尧、舜之道。本诸理,作《非国语》。
◎非国语上(三十一篇。)
○灭密(此已下《周语》。)
恭王游于泾上,(“恭王”,诸本皆作“昭王”,以《国语》诸本考之,皆
作“恭王”,且周之世系,恭王在穆王之后,而昭王在穆王之前,《国语》之叙
亦止自穆王以来,则为恭王无疑矣。恭,《史记》作共。)密康公从,有三女奔
之。其母曰:“必致之王。众以美物归汝,何德以堪之?小丑备物,终必亡。”
康公不献。一年,王灭密。
非曰:康公之母诚贤耶?则宜以淫荒失度命其子,焉用惧之以数?且以德大
而后堪,则纳三女之奔者,德果何如?若曰“勿受之”,则可矣。教子而媚王以
女,非正也。左氏以灭密征之,无足取者。
○不藉
宣王不藉千亩,虢文公谏曰:“(云云。)将何以求福用人?”王不听。三
十九年,战于千亩,王师败绩于姜氏之戎。(藉,借也,借民力以为之。天子藉
田千亩,诸侯百亩,自厉王流于彘,藉田礼废。宣王即位,不复遵古,故虢文公
谏之。文王母弟虢仲虢叔,始封于虢,文公盖其后也。)
非曰:古之必藉千亩者,礼之饰也。其道若曰:吾犹耕云尔。(一作“吾犹
耕乎云尔”。)又曰:吾以奉天地宗庙。则存其礼诚善矣。然而存其礼之为劝乎
农也,则未若时使而不夺其力,节用而不殚其财,通其有无,和其乡闾,则食固
人之大急,不劝而劝矣。启蛰也得其耕,(《左传》,启蛰而郊。注云,启蛰,
建寅之月。)时雨也得其种,苗之猥大也得其耘,(《汉书》,江皋河滨,虽有
恶种,无不猥大。猥,盛也。)实之坚好也得其获,(《诗》:既坚既好,不稂
不莠。)京庾得其贮,(《诗》:曾孙之庾,如坻如京。京,高丘也。“京庾”,
一作“尔庾”。)老幼得其养,取之也均以薄,藏之也优以固,则三推之道(推,
进也,《礼记》:天子三推。推,徒回切。)存乎亡乎,皆可以为国矣。彼之不
图,而曰我特以是劝,则固不可。今为书者曰:“将何以求福用人?”夫福之求,
不若行吾言之大德也;(“德”,一作“福”。)人之用,不若行吾言之和乐以
死也。败于戎而引是以合焉,夫何怪而不属也?又曰“战于千亩”者,吾益羞之。
○三川震
幽王二年,西周三川皆震。伯阳父(周大夫也。)曰:“周将亡矣!夫天地
之气,不失其序;若过其序,民乱之也。阳伏而不能出,阴迫而不能蒸,于是有
地震。今三川实震,是阳失其所而镇阴也。阳失而在阴,源必塞。源塞,国必亡。
若国亡,不过十年,数之纪也。夫天之所弃,不过其纪。”是岁也,三川竭,岐
山崩,幽王乃灭,周乃东迁。(自“天地之气”已下新附。)
非曰:山川者,特天地之物也。阴与阳者,气而游乎其间者也。自动自休,
自峙自流,是恶乎与我谋?自斗自竭,自崩自缺,是恶乎为我设?彼固有所逼引,
而认之者不塞则惑。夫釜鬲而爨者,(《尔雅》:鼎款足者谓之鬲。款足,曲脚
也。鬲,音肓。)必涌溢蒸郁以糜百物;(糜,烂也。)畦汲而灌者,必冲荡濆
激以败土石。是特老圃者之为也,(一本云“是特老妇老圃者之为也”。)犹足
动乎物,又况天地之无倪,(倪,端倪。)阴阳之无穷,以澒洞轇轕乎其中,
(澒,音汞,诸韵皆胡洞切,并云水银也,无别义。今独孤及《观海诗》:澒洞
吞百谷。杜子美诗:澒洞不可掇。杜诗中用澒洞不一。《淮南子》,澒蒙鸿洞,
莫知其门。许慎注:澒,读如项羽之“项”。鸿,读如子赣之“赣”。洞,读如
同游之“同”。今按唐人用“澒洞”二字,若出于《淮南子》,音合依本处注。
轇轕,音胶葛。)或会或离,或吸或吹,如轮如机,其孰能知之?且曰:
“源塞,国必亡。”“人乏财用,不亡何待?”则又吾所不识也。且所谓者天事
乎?抑人事乎?若曰天者,则吾既陈于前矣;人也,则乏财用而取亡者,不有他
术乎?而曰是川之为尤!又曰“天之所弃,不过其纪”,愈甚乎哉!吾无取乎尔
也。
○料民
宣王料民于太原,仲山父谏曰:“民不可料也。夫古者不料民而知其少多。
王治农于藉,搜于农隙,耨获亦于藉,狝于既蒸,狩于毕时,是皆习民数也,又
何料焉!不谓其少而大料之,是示少而恶事也,临政示少,诸侯避之。治民恶事,
无以赋令。且无故而料民,天之所恶也,害于政而妨于嗣。”(一作“后嗣”。)
王卒料之,及幽王,乃废灭。(《国语》无“废”字。料,数也。自“民不可料”
至“无以赋令”,新附。)
非曰:吾尝言,圣人之道,(“言”,一作“闻”。)不穷异以为神,不引
天以为高,故孔子不语怪与神。君子之谏其君也,以道不以诬,务明其君,非务
愚其君也。诬以愚其君则不臣。(一作“罔不拒”。)仲山氏果以职有所协,
(协,合也。)不待料而具,而料之者政之尨也,姑云尔而已矣,又何以示少恶
事为哉?(示少,示以寡也。恶事,厌恶政事,不能修之之意。)况为大妄以诿
乎后嗣!(《贾谊传》:尚有可诿者。《胡建传》:执事以诿上。诿,累也。诿,
女恚切。)惑于神怪愚诬之说,而以是征幽之废灭,则是幽之悖乱不足以取灭,
而料民者以祸之也。仲山氏其至于是乎?盖左氏之嗜诬斯人也已!何取乎尔也?
○神降于莘(莘,虢地。)
周惠王十五年,有神降于莘。王问于内史过曰:“今是何神也?”对曰:
“昔昭王娶于房,曰房后,实有爽德,协于丹朱。丹朱冯身以仪之,生穆王焉。
实临周之子孙而祸福之。夫神壹,不远徙迁。若由是观之,其丹朱之神乎?”王
曰:“其谁受之?”对曰:“在虢土。”王曰:“然则何为?”对曰:“臣闻之,
道而得神,是谓逢福;淫而得神,是谓贪祸。今虢少荒,其亡乎!”王曰:“吾
其若之何?”对曰:“使太宰以祝史帅狸姓,奉犠牲粢盛玉帛往献焉,无有祈也。”
王曰:“虢其几何?”对曰:“昔尧临民以五。(五年一巡狩。)今其胄见,神
之见也,不过其物。若由是观之,不过五年。”(狸姓,丹朱之裔。谓神不歆非
类,故帅以往。旧本止载“有神降于莘,使帅狸姓以献焉”两句。今如前附益之,
庶可见非之之意也。)
非曰:力足者取乎人,力不足者取乎神。所谓足,足乎道之谓也,尧、舜是
矣。周之始,固以神矣,况其征乎?彼鸣乎莘者,以焄蒿凄怆。(焄,音薰,香
气。焄蒿凄怆,见《礼记》。)妖之浅者也。天子以是问,卿以是言,则固已陋
矣。而其甚者,乃妄取时日,莽浪无状,而寓之丹朱。(莽浪,无根源也。并如
字。)则又以房后之恶德与丹朱协,而凭以生穆王,而降于虢,以临周之子孙,
于是遂师丹朱之裔以奉祠焉。又曰尧临人以五,今其胄见,(胄,后也。)虢之
亡,不过五年。斯其为书也,不待片言而迂诞彰矣!
○聘鲁
定王八年,使刘康公聘于鲁。发币于大夫,季文子、孟献子皆俭,叔孙宣子、
东门子家皆侈。归,王问鲁大夫孰贤?对曰:“季、孟其长处鲁乎?叔孙、东门
其亡乎?若家不亡,身必不免。”王曰:“几何?”对曰:“东门之位不若叔孙
而泰侈焉,不可以事二君。叔孙之位,不若季孟而亦泰侈焉,不可以事三君。若
皆早世,犹可,若登年以载其毒,必亡。”(登年,多历年也。载,行也。毒,
害也。必亡,家必亡也。自“发币于大夫”至“身不免”,及“登年以载其毒,
必亡”,皆新附。)
非曰:泰侈之德恶矣,其死亡也有之矣,而孰能必其时之早暮耶?设令时之
可必,又孰能必其君之寿夭耶?若二君而寿,三君而夭,则登年载毒之数如之何
而准?
○叔孙侨如
简王八年,鲁成公来朝,使叔孙侨如先聘且告。见王孙说,与之语。(王孙
说,周大夫也。)说言于王曰:“鲁叔孙之来也,必有异焉。其享觐之币薄而言
谄,殆请之也。若请之,必欲赐也。鲁执政唯强,故不懽焉,而后遣之。且其
状方上而锐下,宜触冒人,王其勿赐。若贪陵之人来而盈其愿,是不赏善也。”
(自“简王”至“来朝”,自“鲁叔孙来”至“后遣之”皆新附。)
非曰:诸侯之来,王有赐予,非以货其人也,以礼其国也。苟叔孙之来,不
度于礼,不仪于物,则罪也。王而刑之,谁曰不可?若力之不能而姑勿赐,未足
以惩夫贪陵者也,不若与之。今使王逆诈诸侯而蔑其卿,苟兴怨于鲁,未必周之
福也。且夫恶叔孙者,泰侈贪陵则可矣,方上而锐下,非所以得罪于天子。
○郄至(郄,亦作“郤”。郄,乞逆切。)
晋既克楚于鄢,使郄至告庆于周。(“告庆”,旧本作“献捷”。)未将事,
王叔简公饮之酒,相说也。明日,王叔子誉诸朝。郄至见邵桓公,与之语。邵公
以告单襄公曰:“王叔子誉温季,以为必相晋国,相晋国必大得诸侯,劝二三君
子必先导焉,可以树。”襄公曰:“人有言曰‘兵在其颈’,其郄至之谓乎!君
子不自称也。(云云。)在《太誓》曰:‘民之所欲,天必从之。’王叔欲郄至,
能勿从乎?”郄至归,明年死难。及伯舆之狱,王叔陈生出奔晋。(自“晋克楚”
至“可以树”,新附。)
非曰:单子罪郄至之伐当矣。因以列数舍郑伯、下楚子、逐楚卒,咸以为奸,
则是后之人乘其败追合之也。(邵公初告单襄公,谓“郄至曰:‘吾有三伐:勇
而有礼,反之以仁。吾三逐楚军之卒,勇也;见其君必下而趋,礼也;能获郑伯
而赦之,仁也。若是而知晋国之政,楚、越必朝。’”襄公曰:“且郤至何三伐
之有?夫仁、礼、勇,皆民之为也。以义死用谓之勇;奉义顺则谓之礼;畜义丰
功谓之仁。奸仁为佻,奸礼为羞,奸勇为贼。有三奸以求替其上,远于德政矣。”
公谓三奸之说,自郤至死难后,后人追合之也。)左氏在《晋语》言免胄之事,
则曰:“勇以知礼。”于此焉而异,吾何取乎?(《晋语》:厉公六年,鄢之战,
郤至以韎韦之跗注,三逐楚共王卒,见王必下奔。退战,王使工尹襄问之以弓,
曰:“方事之殷也,有韎韦之跗注,君子也。属见不谷而下,无乃伤乎?”郤至
甲胄而见客,免胄而听命,曰:“君子之外臣至,以寡君之灵,间蒙甲胄,不敢
当拜君命之辱,为使者故,敢三肃之。”君子曰:“勇而知礼。”公谓左丘明前
日既载其三奸之事,而于此所书又如此,固已自异也。)郄氏诚良大夫,不幸其
宗侈而亢,兄弟之不令,而智不能周,强不能制,遭晋厉之淫暴,谗嬖窃构以利
其室,卒及于祸。吾尝怜焉。今夫执笔者以其及也,而必求其恶以播于后世,然
则有大恶幸而得终者,则固掩矣。世俗之情固然耶?其终曰:“王叔欲郄至,能
勿从乎?”斯固不足讥也已。
○柯陵之会(柯陵,郑西地名。)
柯陵之会,(《春秋》鲁成公十七年书:公会尹子、单子、晋侯、齐侯、宋
公、卫侯、曹伯、邾人伐郑。六月乙酉,同盟于柯陵。)单襄公见晋厉公视远步
高。(单,音善。)晋郄锜见,其语犯;(锜,音倚,又音奇。)郄犨见,其语
迂;(犨,嗤周切。)郄至见,其语伐;齐国佐见,其语尽。鲁成公见,言及晋
难及郄犨之谮。单子曰:“晋将有乱,其君与三郄其当之乎?”鲁侯曰:“敢问
天道乎,抑人故也?”对曰:“夫合诸侯,民之大事也。其君在会,步言视听必
皆无谪,则可以知德矣。晋侯爽二,吾是以云。(视与步也。)今郄伯之语犯,
叔迂,季伐。犯则陵人,迂则诬人,伐则掩人,其谁能忍之?虽齐国子亦将与焉。
立于淫乱之国,而好尽言以招人过,(招,音摇。)怨之本也。”简王十二年,
晋杀三郄。十三年,晋侯弑。齐人杀国武子。(自“鲁侯曰”至“能忍之”,自
“立于淫乱”至“国武子”,皆新附。)
非曰:是五子者,虽皆见杀,非单子之所宜必也。而曰合诸侯,人之大事,
于是乎观存亡。若是,则单子果巫史矣。视远步高、犯、迂、伐、尽者,皆必乎
死也,则宜死者众矣!夫以语之迂而曰宜死,则单子之语,迂之大者,独无谪邪?
○晋孙周
晋孙谈之子周适周。单襄公以告顷公曰:“必善晋周,将得晋国。其行也文,
能文则得天地。天地所祚,小而后国。夫敬,文之恭也;忠,文之实也;信,文
之孚也;仁,文之爱也;义,文之制也;智,文之舆也;勇,文之帅也;教,文
之施也;孝,文之本也;惠,文之慈也;让,文之材也。此十一者,夫子皆有焉。
天六地五,(《国语》注:天有六气:阴、阳、风、雨、晦、明。地有五行:金、
木、水、火、土也。旧本皆作“天五地六”,非是。)数之常也。(云云。)成
公之归也,吾闻晋之筮之也,遇《乾》之《否》,曰‘配而不终’。君三出焉。
一既往矣,后之不知,其次必此。且成公之生也,其母梦神规其臀以黑,曰:
‘使有晋国,三而畀驩之孙。’故名之曰黑臀。于今再矣。晋襄公曰驩,此其孙
也,而今德孝恭,非此而谁?必早善晋子,其当之也。”顷公许诺。(自“晋孙
谈”至“适周”,自“将得晋国”至“文之材也”,自“成公之归”至“许诺”,
皆新附。)
非曰:单子数晋周之德十一,而曰合天地之数,岂德义之言耶,又征卦、梦
以附合之,皆不足取也。
○谷洛斗
灵王二十二年,谷、洛斗,将毁王宫。(谷、洛,二水名也。斗者,两水激,
有似于斗也。)王欲壅之,太子晋谏。(云云。)王卒壅之。及景王,多宠人,
乱于是乎始生。景王崩,王室大乱。及定王,王室遂卑。
非曰:谷、洛之说,与三川震同。天将毁王宫而勿壅,则王罪大矣,奚以守
先王之国?壅之诚是也。彼小子之譊譊者,又足记耶?王室之乱且卑,在德,
而又奚谷、洛之斗而征之也?
○大钱
景王将铸大钱,单穆公曰:“不可。(云云。)可先而不备,谓之怠;可后
而先之,谓之召灾。”
非曰:古今之言泉币者多矣。(钱者,金币之名。古曰泉,后转曰钱。)是
不可一贯,以其时之升降轻重也。币轻则物价腾踊,物价腾踊则农无所售,皆害
也。就而言之,孰为利?曰:币重则利。曰:奈害农何?曰:赋不以钱,而制其
布帛之数,则农不害;以钱,则多出布帛而贾,则害矣。今夫病大钱者,吾不知
周之时何如哉?其曰“召灾”,则未之闻也。左氏又于《内传》曰:“王其心疾
死乎?”其为书皆类此矣。
○无射
王将铸无射,单襄公曰:“不可。”(据《国语》,乃单穆公。)
非曰:钟之大不和于律,乐之所无用,则王妄作矣。单子词曰:“口内味,
耳内声,(内,诺答切。)声味生气。气在口为言,在目为明。言以信名,明以
时动。名以成政,动以殖生。政成生殖,乐之至也。若视听不和,而有震眩,则
味入不精。不精则气佚,气佚则不和。于是有狂悖之言,有眩惑之明,有转易之
名,有过慝之度。出令不信,刑政放纷。”(《左传》昭十六年,子产曰:“狱
之放纷。”)而伶州鸠,(伶,司乐官。州鸠,其名也。)又曰:“乐以殖财。”
又曰:“离人怒神。”呜呼!是何取于钟之备也?吾以是怪而不信。或曰:移风
易俗则何如?曰:圣人既理定,知风俗和恒而由吾教,于是乎作乐以象之。后之
学者述焉,则移风易俗之象可见,非乐能移风易俗也。曰:乐之不能化人也,则
圣人何作焉?曰:乐之来,由人情出者也。其始非圣人作也,圣人以为人情之所
不能免,因而象政令之美,使之存乎其中,是圣人饰乎乐也。所以明乎物无非道,
而政之不可忘耳。孟子曰:“今之乐犹古之乐也。”“与人同乐,则王矣。”吾
独以孟子为知乐。
○律
王问律于伶州鸠,对曰。(云云。)
非曰:律者,乐之本也,而气达乎物,凡音之起者本焉。而州鸠之辞曰:
“律吕不易,无奸物也。和平则久,久固则纯,纯明则终,终复则乐,所以成政。”
吾无取乎尔。又曰:“姬氏出自天鼋,大姜之侄(徒结切,又直质切。)所凭神
也。岁在周之分野。月在农祥,后稷之所经纬也。武王欲合是而用之。”斯为诬
圣人亦大矣。(《国语》云:王问七律者何?州鸠曰:我姬出自天鼋,及析木者
有建星及牵牛焉,则我皇妣大姜之侄、伯陵之后、逢公之所凭神也。岁之所在,
则我有周之分野也。月之所在,辰马农祥也,我太祖后稷之所经纬也。王欲合是
五位三所而用之。注:天鼋,即玄枵星,齐之分野。周之皇妣王季之母大姜者,
逢伯陵之后,齐女也,故言出自天鼋。岁星在鹑火。鹑火,周之分野也。辰马,
房心星也,房星晨正而农事起,故谓之农祥。稷播百谷,故农祥后稷之经纬。谓
武王欲合是五位:岁、月、日、星、辰,三所;逢公所凭神,周分野所在,后稷
所经纬而用之。公非之以为诬。)又曰:“王以夷则毕陈,黄钟布戎,太蔟布令,
无射布宪,施舍于百姓。”吾知其来之自矣,(《语》又云,故以七同其数,而
以律和其声,于是乎有七律。王以二月癸亥夜陈未毕而雨,以夷则之上宫毕之,
以黄钟之下宫布戎于牧之野,以太蔟之下宫布令于商,以无射之上宫布宪施舍于
百姓。)是《大武》之声也。州鸠之愚,信其传,而以为武用律也。孔子语宾牟
贾之言《大武》也,曰:“《武》始自北出,再成而灭商,三成而南,四成而南
国是疆,五成而分周公左、召公右,六成复缀,以崇天子,夹振之而四伐,盛威
于中国。”则是《大武》之象也。“致右宪左”,“久立于缀”,皆《大武》之
形也。夷则、黄钟、太蔟、无射,《大武》之律变也。(宪,按记读为轩。)
○城成周
刘文公与苌弘(苌,音长。)欲城成周,告晋。魏献子为政,将合诸侯。卫
彪傒见单穆公曰:“苌弘其不没乎!苌叔必速及,魏子亦将及焉。若得天福,其
当身乎?,若刘氏,则子孙实有祸。”是岁,魏献子焚死。二十八年,杀苌弘。
及定王,刘氏亡。(在敬王十年。刘文公,王卿士。苌弘,周大夫苌叔也。卫彪
傒,卫大夫也。魏献子,晋正卿魏舒也。)
非曰:彪傒天所坏之说,吾友化光铭城周,(《吕温集》有《古东周城铭》。)
其后牛思黯作《颂忠》,(一作《讼忠》。)苌弘之忠悉矣,学者求焉。若夫
“当身”“速及”之说,巫之无恒者之言也,追为之耳。(吾友化光,吕温也。
温,字和叔,一字化光。思黯,牛僧孺之字也。化光《古东周城铭》并序云:鲁
昭公三十二年,苌叔合诸侯之大夫城成周。卫彪傒曰:“天之所坏,不可支也,
苌弘违天,必受其咎。”异岁,周人杀苌弘,左氏明证以为世规,俾持颠之臣沮
其胜气,非所以励尊王、垂大训也。予经其地而作是铭。铭曰:文、武受命,肇
兴西土,周公作洛,始会风雨。居中本正,拓关开祚,盛则骏奔,衰则夹辅。平
王东迁,九鼎已轻,二伯之后,时无义声。大夫苌弘,言抗其倾,坐致诸侯,廓
崇王城。虽微远猷,实被令名,宜福而祸,何伤于明?立臣之本,委质定分,为
仁不卜,临义不问。无天无神,唯道是信。国危必扶,国威必振。求而不获,乃
以死殉。兴亡治乱,在德非运。罪之违天,不可以训。升虚览古,慨然遐愤。勒
名颓隅,以劝大顺。)
○问战(此已下《鲁语》。)
长勺之役,曹刿(姑卫切。)问所以战于严公。(避庄讳为严。)公曰:
“小大之狱,必以情断之。”刿曰:“可以一战。”(严公,《国语》作庄公。)
非曰:刿之问洎严公之对,皆庶乎知战之本矣。而曰夫“神求优裕于飨”,
“不优,神不福也”。是大不可。方斗二国之存亡,以决民命,不务乎实,而神
道焉是问,则事机殆矣。既问公之言狱也,(既“问”,一作“闻”。)则率然
曰“可以一战”,亦问略之尤也。苟公之德可怀诸侯。(“问略”。一作“阔略”,
一作“略之尤公也,苟公之德可以怀诸侯”。)而不事乎战则已耳;既至于战矣,
徒以断狱为战之具,则吾未之信也。刿之辞宜曰:君之臣谋而可制敌者谁也?将
而死国难者几何人?(难,乃旦切。)士卒之熟练者众寡?器械之坚利者何若?
趋地形得上游以延敌者何所?然后可以言战。若独用公之言而恃以战,则其不误
国之社稷无几矣。申包胥之言战得之,语在《吴篇》中。(子厚非鲁公君臣不知
治人,而求卜于神,是矣,谓断狱为不足以战,则未必然。偻者怒于一笑而齐侯
辱,御者忿于一羹而华元败,赦食马者足以出秦缪公,遗翳桑者足以救赵宣子,
事以一端起,则言亦因之。使治狱者不由公道,戮及非辜,怨结士卒,一战取衄,
安知无如羊斟之类乎?东莱吕伯恭曰:子羔为卫政,刖人之足。卫乱,子羔走郭
门,刖者守门曰:“于此有室。”子羔入,追者罢。子羔将去,谓刖者曰:“吾
亲刖子之足,此乃子报我之时也,何足逃我?”刖者曰:“君之治臣也先,后臣
以法,欲臣之免于法也,臣知之。狱决罪定,临当论刑,君愀然不乐见于颜色,
臣又知之。此臣之所以脱君也。”子羔一有司耳,有哀矜之意,人犹报之若是,
况庄公君临一国,狱必以情,人之思报,岂子羔比耶?宗元乃曰,“以断狱为战
之具,吾未之信”,历举将臣、士卒、地形之属,宗元之言,皆所谓战,而非所
以战也。)
○跻僖公
夏父弗忌为宗,烝,将跻僖公。(云云。)展禽曰:“夏父弗忌必有殃。”
“若血气强固,将寿宠得没。虽寿而没,不为无殃。”其葬也,焚,烟彻其上。
(弗忌,鲁大夫。宗,宗伯,掌国祭祀之礼也。蒸,祭也,跻者,升也。弗忌欲
升僖公于闵公之上也,谓明者为昭,其次为穆,而不以次。宗有司皆曰非昭穆而
不听。柳下惠以为必有殃,而其言近诬,故公谓非所宜云。)
非曰:由“有殃”以下,非士师所宜云者,诬吾祖矣。
○莒仆
莒太子仆杀纪公,(纪公生仆及季佗,既立仆,而又爱季佗而黜仆,故弑之。)
以其宝来奔。宣公使仆人以书命季文子,里革遇之而更其书。明日,有司复命,
公诘之,仆人以里革对。公执之,里革对曰:“毁则者为贼,掩贼者为藏,窃宝
者为宄,用宄之财者为奸。使君为藏奸者,不可不去也;臣违君命者,不可不杀
也。”公曰:“寡人实贪,非子之罪也。”乃舍之。(里革,鲁大夫克也,自
“明日”以下,新附。)
非曰:里革其直矣!曷若授仆人以入谏之为善?公之舍革也美矣!而仆人将
君命以行,遇一夫而受其更,释是而勿诛,则无以行令矣。若君命以道而遇奸臣
更之,则何如?
○仲孙它(徒何切。)
季文子无衣帛之妾,无食粟之马,仲孙它谏。(云云。)文子以告孟献子,
孟献子囚之七日。自是子服之妾,衣不过七升之布,马饩不过稂莠。(季文子,
季孙行父也,相鲁宣公、成公。仲孙它,孟献子之子子服它也。布八十缕为升。)
非曰:它可谓能改过矣。然而父在焉,而俭侈专乎己,何也?七升之布,大
功之縗也,居然而用之,未适乎中庸也已。
○羵羊(羵,音坟。)
季桓子穿井,得土缶,中有羊焉。使人问仲尼曰:“吾穿井获狗,何也?”
仲尼曰:“以丘所闻者,羊也。”
非曰:君子于所不知,盖阙如也。孔氏恶能穷物怪之形也?是必诬圣人矣。
史之记地坼犬出者有之矣。(《晋·五行志》:隆安初,辅国将军孙无终家于暨
阳,地中闻犬子声,寻而地坼,有二犬子,皆白色,一雄一雌,取而养之,皆死,
后无终为桓玄所灭。)近世京兆杜济穿井获土缶,中有狗焉,投之于河,化为龙。
○骨节专车楛矢
吴伐越,隳会稽,(“隳”,《国语》作“堕”。)获骨节专车。吴子使好
来聘,且问之仲尼。仲尼曰:“丘闻之,昔禹致群臣于会稽之山,防风氏后至,
禹杀而戮之。其骨节专车,此为大矣。”(骨一节,其长专车。专,擅也。)仲
尼在陈,有隼集于陈侯之庭而死。楛矢贯之,石砮,其长尺有咫。(楛,音
户。)陈惠公使人以隼如仲尼之馆问之,仲尼曰:“隼之来也远矣,此肃慎氏之
矢也。”(肃慎,北夷之国,砮,石中矢镞也。自“吴子”已下新附,砮,乃乎
切。)
非曰:左氏,鲁人也,或言事孔子,宜乎闻圣人之嘉言,为《鲁语》也,盍
亦征其大者,书以为世法?今乃取辩大骨、石砮以为异。其知圣人也亦外矣。言
固圣人之耻也,孔子曰:“丘少也贱,故多能鄙事。”
○轻币(《齐语》。)
天下诸侯知桓公之非为己动也,是故诸侯归之。桓公知诸侯之归己也,故使
轻其币而重其礼。故天下诸侯罢马以为币,(罢,音疲。)缕綦以为奉,(注云:
奉,藉也,所以藉玉之藻也。缕綦,以缕织綦,不用丝,取易共也。)鹿皮四个。
(《国语》作“分”,诸本皆作“个”。)诸侯之使,垂橐而入,稛载而归。
(稛,苦陨切。自“天下”至“归己也”新附。)
非曰:桓公之苟能吊天下之败,卫诸侯之地,贪强忌服,戎狄缩匿;君得以
有其国,人得以安其堵,虽受赋于诸侯,乐而归之矣,又奚控焉?悉国之货以利
交天下,若是耶,则区区齐人,恶足以奉天下?己之人且不堪矣,又奚利天下之
能得?若竭其国,劳其人,抗其兵,以市伯名于天下,又奚仁义之有?予以谓桓
公之伯不如是之弊也。(“谓”,一作“为”。桓公之不王而伯,惟其假仁义之
名,其实则为利耳。考《管子》之书,若通鱼盐;若赋金铁;若作钱币;若杀商
贾;欲实囷京,则式璧也;欲倾鲁、梁,则服绨也;欲致诸侯之宝,则多具石璧
也;欲下代王之众,则贵买狐白也。朝夕汲汲,惟利为谋。其用厚礼以交诸侯,
盖市四邻之欢心,亦伪而不诚也。子厚乃以为公之仁义,必无利交之事,子厚固
诚齐人乎?)
○卜(此已下《晋语》。)
献公卜伐骊戎,史苏占之曰:“胜而不吉。”
非曰:卜者,世之余伎也,道之所无用也。圣人用之,吾未之敢非。然而圣
人之用也,盖以驱陋民也,非恒用而征信矣。尔后之昏邪者神之,恒用而征信焉,
反以阻大事。要言,卜史之害于道也多,而益于道也少,虽勿用之可也。左氏惑
于巫而尤神怪之,乃始迁就附益以成其说,虽勿信之可也。
○郭偃(与前伐骊戎事相属。)
郭偃曰:“夫口,三五之门也。(口以纪三辰,言以宣五行。)是以谗口之
乱,不过三五。”(少则三,若多则五也。)
非曰:举斯言而观之,则愚诬可见矣。
○公子申生
申生曰:“弃命不敬;作令不孝;间父之爱而嘉其贶,有不忠焉;废人以自
成,有不贞焉。”(申生,晋献公太子也。献公将黜之而立奚齐,诸臣使图之,
申生曰,云云。“吾其止也”。)
非曰:申生于是四者咸得焉。昔之儒者,有能明之矣,故予之辞也略。
○狐突
公使太子伐东山,(献公十七年。太子,申生也,献公欲黜之,欲使为此行
而观之。)狐突御戎。至于稷桑,翟人出逆。申生欲战,狐突谏曰:“不可。”
申生曰:“君之使我非欢也,抑欲测吾心也。不战而反,我罪兹厚;我战虽死,
犹有名焉。”果战,败翟于稷桑而反,谗言益起。狐突杜门不出。君子曰:“善
深谋。”(自“公使太子”至“果战”新附。)
非曰:古之所谓善深谋,居乎亲戚辅佐之位,则纳君于道;否则继之以死,
唯己之义所在莫之失之谓也。今狐突,以位,则戎御也;以亲,则外王父也。申
生之出,未尝不从,睹其将败而杜其门,则奸矣!而曰“善深谋”,则无以劝乎
事君也已。丕郑曰:“君为我心。”里克曰:“中立。”(里克曰:“吾秉君以
杀太子,吾不忍,中立其免乎。”详见《晋语》。)晋无良臣,故申生终以不免。
○虢梦
虢公梦在庙,有神面白毛、虎爪,执钺立于西阿之下。(云云。)公觉,且
使国人贺梦。舟之侨告诸其族曰:“众谓虢不久,吾今知之。”以其族行,适晋。
(自“公觉”至“知之”新附。)
非曰:虢,小国也而泰,以招大国之怒,政荒人乱,亡夏阳而不惧,而犹用
兵穷武以增其仇怨,所谓自拔其本者。亡,孰曰不宜?又恶在乎梦也?舟之侨诚
贤者欤?则观其政可以去焉。由梦而去,则吾笑之矣。
○童谣
献公问于卜偃曰:“攻虢何月也?”对曰:“童谣有之,曰丙之辰,(云云)。”
非曰:童谣无足取者,君子不道也。
○宰周公
葵丘之会,献公将如会,(鲁僖公九年,齐桓公盟诸侯于葵丘。)遇宰周公,
曰:“君可无会也。夫齐侯将施惠出责,是之不果,而暇晋是皇。”公乃还。宰
孔曰:“晋侯将死矣。景霍以为城,而汾、河、涑、浍以为渊,戎狄之民实环之,
汪是土也,苟违其违,谁能惧之?”(上违,违去也。其违,违道也。)是岁,
献公卒。(自“君可无会”至“是皇”,自“景霍”至“惧之”新附。)
非曰:凡诸侯之会霸主,小国,则固畏其力而望其庥焉者也;大国,则宜观
乎义,义在焉则往,以尊天子,以和百姓。今孔之还晋侯也,曰“而暇晋是皇”,
则非吾所陈者矣。又曰:“汪是土也,苟违其违,谁能惧之?”则是恃乎力而不
务乎义,非中国之道也。假令一失其道以出,而以必其死,为书者又从而征之,
其可取乎?
○荀息
里克欲杀奚齐,(晋献公宠骊姬,既杀太子申生而立奚齐,公子重耳奔狄,
夷吾奔秦。至是献公卒,里克欲杀奚齐而逆重耳。)荀息曰:“吾有死而已。先
君问臣于我,我对以忠贞。”既杀奚齐,荀息将死之,人曰:“不如立其弟而辅
之。”荀息立卓子。里克又杀卓子,荀息死之。君子曰:“不食其言矣。”(自
“既杀”至“卓子”新附。)
非曰:夫“忠”之为言,中也;“贞”之为言,正也。息之所以为者有是夫?
间君之惑,排长嗣而拥非正,其于中正也远矣。或曰:“夫己死之不爱,死君之
不欺也。抑其有是,而子非之耶?”曰:“子以自经于沟渎者举为忠贞也欤?”
或者:“左氏、谷梁子皆以不食其言,然则为信可乎?”曰:“又不可。不得中
正而复其言,乱也,恶得为信?”曰:“孔父、仇牧,是二子类耶?”曰:“不
类,则如《春秋》何?”曰:“春秋之类也,以激不能死者耳。(《春秋》桓公
二年,书宋督弑其君与夷及其大夫孔父。庄公十二年,书宋万弑其君捷及其大夫
仇牧。至僖公十年,书里克弑其君卓及其大夫荀息。其法皆同。)孔子曰:‘与
其进不保其往也。’《春秋》之罪许止也,隐忍焉耳。(昭公十九年,许世子止
弑其君买。《左氏》云:许悼公疟。五月,饮太子之药而卒。太子奔晋,书曰
“弑其君”。君子曰:“尽心力以事君,舍药物可也。”)其类荀息也亦然,皆
非圣人之情也。枉许止以惩不子之祸,进荀息以甚苟免之恶,忍之也。吾言《春
秋》之情,而子惩其文,不亦外乎?故凡得《春秋》者,宜是乎我也。此之谓信
道哉!”(公集中有《与元饶州论春秋书》,亦及《春秋》书荀息之事,云“某
尝着《非国语》六十余篇,其一篇为息发也,今录以往”。即此也,书意皆与此
篇同。)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作者【柳宗元】更多作品:
《柳宗元集》柳宗元集
《全唐诗》第17卷044首〖乐府杂曲·鼓吹铙歌·晋阳武〗
《全唐诗》第17卷045首〖乐府杂曲·鼓吹铙歌·兽之穷〗
《全唐诗》第17卷046首〖乐府杂曲·鼓吹铙歌·战武牢〗
《全唐诗》第17卷047首〖乐府杂曲·鼓吹铙歌·泾水黄〗
《全唐诗》第17卷048首〖乐府杂曲·鼓吹铙歌·奔鲸沛〗
《全唐诗》第17卷049首〖乐府杂曲·鼓吹铙歌·苞枿〗
《全唐诗》第17卷050首〖乐府杂曲·鼓吹铙歌·河右平〗
《全唐诗》第17卷051首〖乐府杂曲·鼓吹铙歌·铁山碎〗
《全唐诗》第17卷052首〖乐府杂曲·鼓吹铙歌·靖本邦〗
《全唐诗》第17卷053首〖乐府杂曲·鼓吹铙歌·吐谷浑〗
《全唐诗》第17卷054首〖乐府杂曲·鼓吹铙歌·高昌〗
《全唐诗》第17卷055首〖乐府杂曲·鼓吹铙歌·东蛮〗
《全唐诗》第20卷026首〖相和歌辞·东门行〗
《全唐诗》第22卷016首〖舞曲歌辞·白纻歌〗
《全唐诗》第25卷062首〖杂曲歌辞·行路难三首〗
《全唐诗》第26卷046首〖杂曲歌辞·杨白花〗
《全唐诗》第350卷001首〖奉平淮夷雅表·皇武命丞相度董师集大功也〗
《全唐诗》第350卷002首〖奉平淮夷雅表·方城命愬守也卒入蔡得其大丑以平淮右〗
《全唐诗》第350卷003首〖唐铙歌鼓吹曲十二篇·隋乱既极唐师起晋阳平奸豪为生人义主以仁兴武为晋阳武第一〗
《全唐诗》第350卷004首〖唐铙歌鼓吹曲十二篇·唐既受命李密自败来归以开黎阳斥东土为兽之穷第二〗
《全唐诗》第350卷005首〖唐铙歌鼓吹曲十二篇·太宗师讨王充窦建德助逆师奋击武牢下擒之遂降充为战武牢第三〗
《全唐诗》第350卷006首〖唐铙歌鼓吹曲十二篇·薛举据泾以死子仁杲尤勇以暴师平之为泾水黄第四〗
《全唐诗》第350卷007首〖唐铙歌鼓吹曲十二篇·辅氏凭江淮竟东海命将平之为奔鲸沛第五〗
《全唐诗》第350卷008首〖唐铙歌鼓吹曲十二篇·梁之馀保荆衡巴巫穷南越良将取之不以师为苞枿第六〗
《全唐诗》第350卷009首〖唐铙歌鼓吹曲十二篇·李轨保河右师临之不克变或执以降为河右平第七〗
《全唐诗》第350卷010首〖唐铙歌鼓吹曲十二篇·突厥之大古夷狄莫强焉师大破之降其国告于庙为铁山碎第八〗
《全唐诗》第350卷011首〖唐铙歌鼓吹曲十二篇·刘武周败裴寂咸有晋地太宗灭之为靖本邦第九〗
《全唐诗》第350卷012首〖唐铙歌鼓吹曲十二篇·李靖灭吐谷浑西海上为吐谷浑第十〗
《全唐诗》第350卷013首〖唐铙歌鼓吹曲十二篇·李靖灭高昌为高昌第十一〗
《全唐诗》第350卷014首〖唐铙歌鼓吹曲十二篇·既克东蛮群臣请图蛮夷状如周书王会为东蛮第十二〗
《全唐诗》第350卷015首〖贞符〗
《全唐诗》第350卷016首〖视民诗〗
《全唐诗》第351卷001首〖同刘二十八院长述旧言怀感时书事奉寄澧州张员外使君五十二韵之作因其韵增至八十通赠二君子〗
《全唐诗》第351卷002首〖弘农公以硕德伟材屈于诬枉左官三岁复为大僚天监昭明人心感悦宗元窜伏湘浦拜贺末由谨献诗五十韵以毕微志〗
《全唐诗》第351卷003首〖酬韶州裴曹长使君寄道州吕八大使因以见示二十韵一首〗
《全唐诗》第351卷004首〖酬娄秀才将之淮南见赠之什〗
《全唐诗》第351卷005首〖酬娄秀才寓居开元寺,早秋月夜病中见寄〗
《全唐诗》第351卷006首〖初秋夜坐赠吴武陵〗
《全唐诗》第351卷007首〖晨诣超师院读禅经〗
《全唐诗》第351卷008首〖赠江华长老〗
《全唐诗》第351卷009首〖巽上人以竹闲自采新茶见赠,酬之以诗〗
《全唐诗》第351卷010首〖零陵赠李卿元侍御简吴武陵〗
《全唐诗》第351卷011首〖界围岩水帘〗
《全唐诗》第351卷012首〖古东门行〗
《全唐诗》第351卷013首〖寄韦珩〗
《全唐诗》第351卷014首〖奉和杨尚书郴州追和故李中书夏日登北楼十韵之作依本诗韵次用〗
《全唐诗》第351卷015首〖杨尚书寄郴笔知是小生本样令更商榷使尽其功辄献长句〗
《全唐诗》第351卷016首〖南省转牒欲具江国图令尽通风俗故事〗
《全唐诗》第351卷017首〖与浩初上人同看山寄京华亲故〗
《全唐诗》第351卷018首〖再至界围岩水帘遂宿岩下〗
《全唐诗》第351卷019首〖诏追赴都回寄零陵亲故〗
《全唐诗》第351卷020首〖过衡山见新花开却寄弟〗
《全唐诗》第351卷021首〖汨罗遇风〗
《全唐诗》第351卷022首〖朗州窦常员外寄刘二十八诗,见促行骑走笔酬赠〗
《全唐诗》第351卷023首〖离觞不醉,至驿却寄相送诸公〗
《全唐诗》第351卷024首〖北还登汉阳北原题临川驿〗
《全唐诗》第351卷025首〖善谑驿和刘梦得酹淳于先生〗
《全唐诗》第351卷026首〖诏追赴都二月至灞亭上〗
《全唐诗》第351卷027首〖李西川荐琴石〗
《全唐诗》第351卷028首〖同刘二十八哭吕衡州,兼寄江陵李元二侍御〗
《全唐诗》第351卷029首〖奉酬杨侍郎丈因送八叔拾遗戏赠诏追南来诸宾二首〗
《全唐诗》第351卷030首〖商山临路有孤松往来斫以为明好事者怜之编竹成楦遂其生植感而赋诗〗
《全唐诗》第351卷031首〖衡阳与梦得分路赠别〗
《全唐诗》第351卷032首〖重别梦得〗
《全唐诗》第351卷033首〖三赠刘员外〗
《全唐诗》第351卷034首〖再上湘江〗
《全唐诗》第351卷035首〖清水驿丛竹天水赵云余手种一十二茎〗
《全唐诗》第351卷036首〖长沙驿前南楼感旧〗
《全唐诗》第351卷037首〖桂州北望秦驿,手开竹径至钓矶,留待徐容州〗
《全唐诗》第351卷038首〖登柳州城楼寄漳汀封连四州〗
《全唐诗》第351卷039首〖柳州寄丈人周韶州〗
《全唐诗》第352卷001首〖登柳州峨山〗
《全唐诗》第352卷002首〖得卢衡州书因以诗寄〗
《全唐诗》第352卷003首〖答刘连州邦字〗
《全唐诗》第352卷004首〖岭南江行〗
《全唐诗》第352卷005首〖柳州峒氓〗
《全唐诗》第352卷006首〖酬徐二中丞普宁郡内池馆即事见寄〗
《全唐诗》第352卷007首〖酬贾鹏山人郡内新栽松寓兴见赠二首〗
《全唐诗》第352卷008首〖种柳戏题〗
《全唐诗》第352卷009首〖柳州二月榕叶落尽偶题〗
《全唐诗》第352卷010首〖浩初上人见贻绝句欲登仙人山因以酬之〗
《全唐诗》第352卷011首〖雨中赠仙人山贾山人〗
《全唐诗》第352卷012首〖别舍弟宗一〗
《全唐诗》第352卷013首〖奉和周二十二丈酬郴州侍郎衡江夜泊得韶州书并附当州生黄茶一封率然成篇代意之作〗
《全唐诗》第352卷014首〖殷贤戏批书后寄刘连州并示孟仑二童〗
《全唐诗》第352卷015首〖重赠二首〗
《全唐诗》第352卷016首〖叠前〗
《全唐诗》第352卷017首〖叠后〗
《全唐诗》第352卷018首〖铜鱼使赴都寄亲友〗
《全唐诗》第352卷019首〖韩漳州书报彻上人亡因寄二绝〗
《全唐诗》第352卷020首〖柳州城西北隅种柑树〗
《全唐诗》第352卷021首〖闻彻上人亡寄侍郎杨丈〗
《全唐诗》第352卷022首〖段九秀才处见亡友吕衡州书迹〗
《全唐诗》第352卷023首〖柳州寄京中亲故〗
《全唐诗》第352卷024首〖种木槲花〗
《全唐诗》第352卷025首〖摘樱桃赠元居士,时在望仙亭南楼与朱道士同处〗
《全唐诗》第352卷026首〖酬曹侍御过象县见寄〗
《全唐诗》第352卷027首〖法华寺石门精舍三十韵〗
《全唐诗》第352卷028首〖游朝阳岩遂登西亭二十韵〗
《全唐诗》第352卷029首〖湘口馆潇湘二水所会〗
《全唐诗》第352卷030首〖登蒲州石矶望横江口潭岛深迥斜对香零山〗
《全唐诗》第352卷031首〖南涧中题〗
《全唐诗》第352卷032首〖游石角过小岭至长乌村〗
《全唐诗》第352卷033首〖与崔策登西山〗
《全唐诗》第352卷034首〖构法华寺西亭〗
《全唐诗》第352卷035首〖夏夜苦热登西楼〗
《全唐诗》第352卷036首〖觉衰〗
《全唐诗》第352卷037首〖游南亭夜还叙志七十韵〗
《全唐诗》第352卷038首〖韦道安〗
《全唐诗》第352卷039首〖哭连州凌员外司马〗
《全唐诗》第352卷040首〖旦携谢山人至愚池〗
《全唐诗》第352卷041首〖独觉〗
《全唐诗》第352卷042首〖首春逢耕者〗
《全唐诗》第352卷043首〖溪居〗
《全唐诗》第352卷044首〖夏初雨后寻愚溪〗
《全唐诗》第352卷045首〖入黄溪闻猿〗
《全唐诗》第352卷046首〖韦使君黄溪祈雨见召从行至祠下口号〗
《全唐诗》第352卷047首〖郊居岁暮〗
《全唐诗》第352卷048首〖秋晓行南谷经荒村〗
《全唐诗》第352卷049首〖雨后晓行独至愚溪北池〗
《全唐诗》第352卷050首〖中夜起望西园值月上〗
《全唐诗》第352卷051首〖零陵春望〗
《全唐诗》第352卷052首〖从崔中丞过卢少尹郊居〗
《全唐诗》第352卷053首〖夏昼偶作〗
《全唐诗》第352卷054首〖雨晴至江渡〗
《全唐诗》第352卷055首〖江雪〗
《全唐诗》第352卷056首〖冉溪〗
《全唐诗》第352卷057首〖法华寺西亭夜饮〗
《全唐诗》第352卷058首〖戏题石门长老东轩〗
《全唐诗》第353卷001首〖茅檐下始栽竹〗
《全唐诗》第353卷002首〖种仙灵毗〗
《全唐诗》第353卷003首〖种术〗
《全唐诗》第353卷004首〖种白蘘荷〗
《全唐诗》第353卷005首〖新植海石榴〗
《全唐诗》第353卷006首〖戏题阶前芍药〗
《全唐诗》第353卷007首〖始见白发题所植海石榴〗
《全唐诗》第353卷008首〖植灵寿木〗
《全唐诗》第353卷009首〖自衡阳移桂十馀本植零陵所住精舍〗
《全唐诗》第353卷010首〖湘岸移木芙蓉植龙兴精舍〗
《全唐诗》第353卷011首〖早梅〗
《全唐诗》第353卷012首〖南中荣橘柚〗
《全唐诗》第353卷013首〖红蕉〗
《全唐诗》第353卷014首〖巽公院五咏·净土堂〗
《全唐诗》第353卷015首〖巽公院五咏·曲讲堂〗
《全唐诗》第353卷016首〖巽公院五咏·禅堂〗
《全唐诗》第353卷017首〖巽公院五咏·芙蓉亭〗
《全唐诗》第353卷018首〖巽公院五咏·苦竹桥〗
《全唐诗》第353卷019首〖梅雨〗
《全唐诗》第353卷020首〖零陵早春〗
《全唐诗》第353卷021首〖田家三首〗
《全唐诗》第353卷022首〖行路难三首〗
《全唐诗》第353卷023首〖闻籍田有感〗
《全唐诗》第353卷024首〖跂乌词〗
《全唐诗》第353卷025首〖笼鹰词〗
《全唐诗》第353卷026首〖放鹧鸪词〗
《全唐诗》第353卷027首〖龟背戏〗
《全唐诗》第353卷028首〖闻黄鹂〗
《全唐诗》第353卷029首〖浑鸿胪宅闻歌效白纻〗
《全唐诗》第353卷030首〖杨白花〗
《全唐诗》第353卷031首〖渔翁〗
《全唐诗》第353卷032首〖饮酒〗
《全唐诗》第353卷033首〖读书〗
《全唐诗》第353卷034首〖感遇二首〗
《全唐诗》第353卷035首〖咏史〗
《全唐诗》第353卷036首〖咏三良〗
《全唐诗》第353卷037首〖咏荆轲〗
《全唐诗》第353卷038首〖掩役夫张进骸〗
《全唐诗》第353卷039首〖省试观庆云图诗〗
《全唐诗》第353卷040首〖春怀故园〗
《唐诗三百首》卷一 五言古诗 晨诣超师院读禅经
《唐诗三百首》卷一 五言古诗 溪居
《唐诗三百首》卷三 七言古诗 渔翁
《唐诗三百首》卷六 七言律诗 登柳州城楼寄漳汀封连四州刺史
《唐诗三百首》卷七 五言绝句 江雪



国学书库首页 国学电子书下载
 
2010-2025 全球华人国学经典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