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书库书法迷书法集书法导航书法家篆刻字库书法字体五体书古风书甲骨文古印篆书篆体光明书集美书33书法毛笔字钢笔字多体书花鸟字書法视频集字字形大字篆刻之家国学古籍中医象棋游戏电子书商城网站修改起名识字英语印章签名硬筆字字体下载免费字体中文字体英文字体P图宝Ai矢量阿弥陀佛意见反馈安全网站捐赠
默认设置 字号

卷三十三 书
书名:柳宗元集    作者:柳宗元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与杨诲之书(一云“与杨诲之再说车敦勉用和书”。诲之。凭之子也。公
集有与凭书。此元和五年作。)
足下幼时,(公杨氏婿,故识诲之幼时。)未有以异于众童,仆未始知足下。
及至潭州,(贞元十八年九月,以太常卿杨凭为潭州刺史、湖南观察使。)乃见
足下气益和,业益专,端重而少言,私心乃喜,(永贞元年九月,公贬邵州刺史,
十一月,再贬永州司马,过潭州,见诲之。)知舜之陶器不苦窳为信然。(《史
记》:舜陶河滨,器皆不苦窳。窳,音庾。病也。)然而舜之德,可以及土泥,
而不化其子,(《孟子》:舜之子亦不肖。)何哉?是又不可信也。则足下本有
异质,而开发之不早耳。然开发之要在陶煦,(呼句切。温也。)然后不失其道。
则足下亦教谕之至,固其进如此也,自今者再见足下,文益奇,艺益工,而气质
不更于潭州时,乃信知其良也。中之正不惑于外,君子之道也。然而显然翘然,
秉其正以抗于世,世必为敌仇,何也?善人少,不善人多,故爱足下者少,而害
足下者多。吾固欲其方其中,圆其外,今为足下作《说车》,(《说》在集中。)
可详观之。车之说,其有益乎行于世也。
足下所持韩生《毛颖传》来,仆甚奇其书,恐世人非之,今作数百言,知前
圣不必罪俳也。(公有题《毛颖传》。)及贺州,所未有者文又三篇。(元和四
年七月,凭自京兆尹贬临贺尉。)此言皆不欲出于世者,足下默观之,藏焉,无
或传焉,吾望之至也。
今日有北人来,示将籍田敕。(按《宪宗纪》:元和五年十月,诏以来年正
月十六日东郊籍田。)是举数十年之坠典,必有大恩泽。丈人之冤闻于朝,(先
是御史中丞李夷简弹凭为江西观察使时赃罪,以是贬。)今是举也,必复大任,
丑正者莫敢肆其吻矣。甚贺甚贺!仆罪大不得与于恩泽,然其喜不减之足下者,
(“然”下,无“其”字,“减”下,无“之”字。)何也?喜圣朝举数十年坠
典,太平之路果辟,(音辟。)则吾之昧昧之罪。(“吾”下,无“之”字。)
亦将有时而明也。方筑愚溪东南为室,耕野田,圃堂下,以咏至理,吾有足乐也。
(一无吾字。)足下过今年,当侍从北下,仆得扫溪上,设肴酒,以俟趋拜。足
下发南州,当先示仆,得与猎夫渔老,上下水陆,择味以给膳羞,虽不得久,亦
一时之大愿也。过是无可道。
福来辞行急,(福来,诲之之隶。)不可留。言不尽所发,不具。宗元顿首。
○与杨诲之第二书(一云“与杨诲之疏解车义第二书”。此元和六年作。)
张操来,致足下四月十八日书,始复去年十一月书,(复前书也。)言《说
车》之说及亲戚相知之道。是二道,吾于足下固具焉不疑,又何逾岁时而乃克也?
(一无“而”字。)徒亲戚,不过欲其勤读书,决科求仕,不为大过,如斯已矣。
告之而不更则忧,忧则思复之;(“思”,一作“冀”。)复之而又不更则悲,
悲则怜之。何也?戚也。安有以尧、舜、孔子所传者而往责焉者哉?徒相知,则
思责以尧、舜、孔子所传者,就其道,施于物,斯已矣。告之而不更则疑,疑则
思复之,复之而又不更,则去之。何也?外也。安有以忧悲且怜之之志而强役焉
者哉?吾于足下固具是二道,(公娶凭弟凝之女。)虽百复之亦将不已,况一二
敢怠于言乎?
仆之言车也,以内可以守,外可以行其道。今子之说曰“柔外刚中”,子何
取于车之疏耶?果为车柔外刚中,则未必不为弊车;(“弊”,一作“败”。)
果为人柔外刚中,则未必不为恒人。夫刚柔无恒位,皆宜存乎中,有召焉者在外,
则出应之。应之咸宜,谓之时中,(《记·中庸》曰:君子而时中。)然后得名
为君子。必曰外恒柔,则遭夹谷武子之台。(《左传》定公十年,公会齐侯于夹
谷,孔子相。齐侯使莱人以兵劫鲁侯。孔丘以公退,曰:“士兵之。两君合好,
而裔夷之俘以兵乱之,非齐君所以命诸侯也。”齐侯闻之,遽避之。又十二年,
仲由为季氏宰,将堕三都,公山不狃、叔孙辄帅费人以袭鲁。公与三子入于季氏
之宫,登武子之台。仲尼命申句须、乐颀下伐之,费人北,二子奔齐。)及为蹇
蹇匪躬,(《易》:王臣蹇蹇,匪躬之故。)以革君心之非。(《孟子》:大人
格君心之非。)庄以莅乎人,(《语》:知及之,仁能守之,不庄以莅之,则民
不敬。)君子其不克欤?中恒刚,则当下气怡色,(《礼记》:子事父母,妇事
舅姑,下气怡声。)济济切切。(《礼记·祭义》:子之言祭,济济漆漆然。今
子之祭,无济济漆漆,何也?注:漆漆,读如“朋友切切”。济济、切切,皆容
貌。)哀矜、淑问之事,(《书》:皇帝哀矜,庶戮之不辜。《诗》:淑问如皋
陶。)君子其卒病欤?吾以为刚柔同体,应变若化,然后能志乎道也。今子之意
近是也,其号非也。(号,名也。)内可以守,外可以行其道,吾以为至矣,而
子不欲焉,是吾所以惕惕然忧且疑也。
今将申告子以古圣人之道:“(圣”,一作“贤”。)《书》之言尧,曰
“允恭克让”;言舜,曰“温恭允塞”;禹闻善言则拜;(出《孟子》。)汤乃
改过不吝;(与吝同。)高宗曰,启乃心,沃朕心”;惟此文王,小心翼翼,
(《诗·大明》之文。翼翼,恭谨貌。)日昃不暇食,(《书》:文王自朝至于
日中昃,不遑暇食。)坐以待旦;(《孟子》:周公思兼三王,以施四事,仰而
思之,夜以继日,幸而得之,坐以待旦。)武王引天下诛纣,而代之位,其意宜
肆,而曰“予小子,不敢荒宁”;(《书》:高宗谅阴,三年不言;言乃雍,不
敢荒宁。非武王也。)周公践天子之位,捉发吐哺;孔子曰,“言忠信,行笃敬”;
其弟子言曰:“夫子温良恭俭让以得之。”今吾子曰:“自度不可能也。”然则
自尧、舜以下,与子果异类耶?乐放弛而愁检局,虽圣人与子同。圣人能求诸中,
以厉乎己,久则安乐之矣,子则肆之。其所以异乎圣者,(一作“圣人者”。)
在是决也。若果以圣与我异类,则自尧、舜以下,皆宜纵目卬骞鼻,(纵目,谓
非横目。卬鼻,谓鼻向上。“卬”,即“仰”字。又五刚切。)四手八足,鳞毛
羽鬛,飞走变化,然后乃可。苟不为是,则亦人耳,而子举将外之耶?若然者,
圣自圣,贤自贤,众人自众人,咸任其意,又何以作言语立道理,千百年天下传
道之?是皆无益于世,(一有“间”字。)独遗好事者藻缋文字,以矜世取誉,
圣人不足重也。(“重”,一作“道”。)故曰:“中人以上,可以语上,唯上
智与下愚不移。”吾以子近上智,今其言曰“自度不可能也”,则子果不能为中
人以上耶?吾之忧且疑者以此。
凡儒者之所取,大莫尚孔子。孔子七十而纵心。彼其纵之也,度不逾矩而后
纵之。今子年有几?自度果能不逾矩乎?而遽乐于纵也!傅说曰:“惟狂克念作
圣。”(《书·多方》之辞,非傅说之言也。)今夫狙猴之处山,叫呼跳梁,其
轻躁狠戾异甚,然得而絷之,未半日则定坐求食,唯人之为制。其或优人得之,
加鞭箠,狎而扰焉,跪起趋走,咸能为人所为者。未有一焉,狂奔掣顿,(掣,
尺列切。)踣弊自绝,(踣,满北切,仆也)故吾信夫狂之为圣也。(一无“故”
字。)今子有贤人之资,反不肯为狂之克念者,而曰我不能我不能。(一本无下
三字。)舍子其孰能乎?是孟子之所谓不为也,非不能也。
凡吾之致书,为《说车》,皆圣道也。今子曰:“我不能为车之说,但当则
法圣道而内无愧,乃可长久。”呜呼!吾车之说,果不能为圣道耶?吾以内可以
守,外可以行其道告子。今子曰:“我不能翦翦拘拘,以同世取荣。”吾岂教子
为翦翦拘拘者哉?子何考吾车说之不详也?吾之所云者,其道自尧、舜、禹、汤、
高宗、文王、武王、周公、孔子皆由之,而子不谓圣道,抑以吾为与世同波,工
为翦翦拘拘者?(一无“者”字。)以是教己,固迷吾文,而悬定吾意,甚不然
也。圣人不以人废言。吾虽少时与世同波,然未尝翦翦拘拘也。又子自言“处众
中偪侧扰攘,欲弃去不敢,犹勉强与之居。”苟能是,何以不克为车之说耶?
(一无“克”字。)忍污杂嚣哗,尚可恭其体貌,(“可”,一作“能”。)逊
其言辞,何故不可吾之说?吾未尝为佞且伪,其旨在于恭宽退让,以售圣人之道,
及乎人,(一作“及乎生人”。)如斯而已矣。尧、舜之让,禹、汤、高宗之戒,
文王之小心,武王之不敢荒宁,周公之吐握,孔子之六十九未尝纵心,彼七八圣
人者所为若是,岂恒愧于心乎?慢其貌,肆其志,(一作“支”。)茫洋而后言,
偃蹇而后行,道人是非,不顾齿类,人皆心非之,曰“是礼不足者”,甚且见骂。
如是而心反不愧耶?圣人之礼让,其且为伪乎?为佞乎?
今子又以行险为车之罪。夫车之为道,岂乐行于险耶?度不得已而至乎险,
期勿败而已耳。(一作“矣”。)夫君子亦然,不求险而利也,故曰“危邦不入,
乱邦不居”。“国无道,其默足以容”。(《礼记·中庸》之文。)不幸而及于
危乱,期勿祸而已耳。且子以及物行道为是耶,非耶?伊尹以生人为己任,(
《孟子》:伊尹曰:“天之生斯民也,使先知觉后知,使先觉觉后觉,予天民之
先觉者也。”孟子曰:“其自任以天下之重如此。”)管仲浴以伯济天下,
(“”,通作“衅”。《国语》:齐桓公使人请管仲于鲁,比至,三衅三浴之。
注云:以香涂身曰衅。《论语》:管仲相桓公,伯诸侯,一匡天下。)孔子仁之。
(《论语》:桓公九合诸侯,不以兵车,管仲之力也。如其仁,如其仁。)凡君
子为道,舍是宜无以为大者也。今子之书数千言,(“子”下一无“之”字,)
皆未及此,则学古道,为古辞。尨然而措于世,其卒果何为乎?是之不为,而甘
罗、终军以为慕,弃大而录小,贱本而贵末,夸世而钓奇,苟求知于后世,以圣
人之道为不若二子,仆以为过矣。彼甘罗者,左右反覆,得利弃信,使秦背燕之
亲己而反与赵合,以致危于燕。(《史记》:甘罗年十二,事秦相文信侯吕不韦。
时燕王喜使太子丹入质于秦,秦使张唐往相燕,欲与燕共伐赵以广河间之地。甘
罗使赵,说赵王曰:“王闻燕太子入质秦欤?”曰:“闻之。”曰:“闻张唐相
燕欤?”曰:“闻之”。“燕太子丹入秦,张唐相燕者,燕、秦不相欺也;燕、
秦不相欺者,伐赵危矣。王不如赍臣五城,以广河间,请归燕太子,与强赵攻弱
燕。”赵王立割五城以广河间。秦归燕太子。赵攻燕,得上谷三十城,令秦有十
一。)天下以是益知秦无礼不信,视函谷关若虎豹之窟,罗之徒实使然也。子而
慕之,非夸世欤?彼终军者,(《汉书》:终军,字子云,济南人,武帝时为谏
议大夫。)诞谲险薄,(谲,古穴切。)不能以道匡汉主好战之志,视天下之劳,
若观蚁之移穴,玩而不戚;人之死于胡越者,赫然千里,不能谏而又耸踊之。
(纵踊,奖劝也。)己则决起奋怒,掉强越,挟淫夫,以媒老妇,(初,南越文
王遣其太子婴齐入宿卫,取邯郸樛氏女,生子兴。文王卒,婴齐立。婴齐卒,兴
立,尊其母为太后。太后自未为婴齐姬时,尝与霸陵人安国少季通。元鼎四年,
武帝使少季往谕兴,令入朝,比内诸侯,而令终军等宣其辞,勇士魏臣等辅其决。
少季往,复与太后私通。国人多不附太后。五年,南越相吕嘉反,攻杀兴、太后
及军等。)欲蛊夺人之国,智不能断,而俱死焉。是无异卢狗之遇嗾,(卢,田
犬。《诗》有《卢令》是也。冀、陇间谓使犬曰嗾。《左传》宣二年,公嗾夫獒,
音叟。)呀呀而走,不顾险阻,唯嗾者之从,何无已之心也?子而慕之,非钓奇
欤?二小子之道,吾不欲吾子言之。孔子曰:“是闻也,非达也。”使二小子及
孔子氏,(一孔下无“氏”字。)曾不得与于琴张、牧皮狂者之列,(《孟子》:
“敢问何如斯可谓狂矣?”曰:“如琴张、曾皙、牧皮者,孔子之所谓狂矣。”
琴张,琴牢也。)是固不宜以为的也。
且吾子之要于世者,处耶,出耶?主上以明圣,(一作“圣明”。一无“以”
字。)进有道,兴大化,枯槁伏匿缧锢之士,(缧,伦追切。)皆思踊跃洗沐,
期辅尧、舜。万一有所不及,丈人方用德艺达于邦家,为大官,以立于天下。吾
子虽欲为处,何可得也?则固出而已矣。将出于世而仕,(一无“而仕”二字。)
未二十而任其心,吾为子不取也。冯妇好搏虎,卒为善士;(《孟子》:晋人有
冯妇者,善搏虎,卒为善士。)周处狂横,一旦改节,(《晋书》:周处,字子
隐,义兴人,纵情肆欲,州里患之。处自知为人所恶,谓父老曰:“何苦不乐?”
父老曰:“三害未除。”处曰:“何也?”答曰:“南山白额虎,长桥下蛟,并
子为三矣。”处乃入山射猛虎,投水搏蛟,励志好学,志存义烈克己。期年,州
府交辟。)皆老而自克。今子素善士,年又甚少,血气未定,而忽欲为阮咸、嵇
康之所为,守而不化,不肯入尧、舜之道,此甚未可也。
吾意足下所以云云者,恶佞之尤,而不悦于恭耳。观过而知仁,弥见吾子之
方其中也,其乏者独外之圆耳。屈子曰:“惩于羹者而吹齑。”(屈原《九章》:
惩于羹者而吹齑兮,何不变此之志也。)吾子其类是欤?佞之恶而恭反得罪。圣
人所贵乎中者,能时其时也。苟不适其道,则肆与佞同。山虽高,水虽下,其为
险而害也,要之不异。足下当取吾《说车》申而复之,非为佞而利于险也明矣。
吾子恶乎佞,而恭且不欲,今吾又以圆告子,则圆之为号,固子之所宜甚恶。方
于恭也,又将千百焉。(“千”,一作“十”。)然吾所谓圆者,不如世之突梯
苟冒,(屈原《卜居》:突梯滑稽。王逸云:转随俗也。)以矜利乎己者也。
(“矜”,一作“务”。)固若轮焉:非特于可进也,锐而不滞,亦将于可退也,
安而不挫;欲如循环之无穷,不欲如转丸之走下也。乾健而运,离丽而行,夫岂
不以圆克乎?而恶之也?
吾年十七(贞元五年,公年十七。)求进士,四年乃得举。(贞元九年,公
中进士第。)二十四求博学宏词科,(贞元十二年,公年二十四。)二年乃得仕。
(贞元十四年,公得集贤正字。)其间与常人为群辈数十百人。当时志气类足下,
时遭讪骂诟辱,不为之面,则为之背。积八九年,日思摧其形,锄其气,虽甚自
折挫,然已得号为狂疏人矣。及为蓝田尉,留府庭,旦暮走谒于大官堂下,与卒
伍无别。居曹则俗吏满前,更说买卖,商算赢缩,又二年为此,度不能去,益学
《老子》,(一无老子二字。)“和其光,同其尘”,虽自以为得,然已得号为
轻薄人矣。及为御史郎官,自以登朝廷,利害益大,愈恐惧,思欲不失色于人。
虽戒励加切,然卒不免为连累废逐。犹以前时遭狂疏轻薄之号既闻于人,为恭让
未洽,故罪至而无所明之。至永州七年矣,(“至”,一作“到”。)早夜惶惶,
追思咎过,往来甚熟,讲尧、舜、孔子之道亦熟,益知出于世者之难自任也。今
足下未为仆向所陈者,宜乎欲任己之志,此与仆少时何异?然循吾向所陈者而由
之,然后知难耳。今吾先尽陈者,不欲足下如吾更讪辱,被称号,已不信于世,
而后知慕中道,费力而多害,故勤勤焉云尔而不已也。子其详之熟之,无徒为烦
言往复,幸甚!
又所言书意有不可者,令仆专专为掩匿覆盖之,慎勿与不知者道,此又非也。
凡吾与子往复,皆为言道。道固公物,非可私而有。假令子之言非是,则子当自
求暴扬之,(一无“扬”字。)使人皆得刺列,(一无“得”字。)卒采其可者,
以正乎己,然后道可显达也。(一无“可”字。)今乃专欲覆盖掩匿,是固自任
其志,而不求益者之为也。士传言,庶人谤于道,(《左传》襄十四年所载师旷
之言。)子产之乡校不毁,(《左传》襄三十一年,郑人游于乡校,以论执政。
然明曰:“毁乡校何如?”子产曰:“何为?夫人朝夕退而游焉,以议执政之善
否,其所善者吾则行之,其所恶者吾则改之,是吾师也,若之何毁之?”)独何
如哉?君子之过,如日月之蚀,又何盖乎?是事,吾不能奉子之教矣!幸悉之。
足下所为书,言文章极正,其辞奥雅,后来之驰于是道者,吾子且为蒲捎、
駃騠,(《史记》:武帝伐大宛,得千里马,号蒲捎。《汉书》:苏秦相燕,
人恶之燕王,燕王食以駃騠。孟康云:骏马也,生七日而超其母。捎,所交
切。駃騠,音决题。)何可当也?其说韩愈处甚好。其他但用《庄子》、
《国语》文字太多,反累正气,果能遗是,则大善矣。
忧悯废锢,悼籍田之罢,(元和五年十一月九日,敕罢来岁籍田。)意思恳
恳,诚爱我厚者,吾自度罪大,敢以是为欣且戚耶?但当把锄荷锸,(一本作
“臿”,同“锹”也。)决溪泉为圃以给茹,其隟(与“隙”同。)则浚沟池,
艺树木,行歌坐钓,望青天白云,以此为适,亦足老死无戚戚者。时时读书,不
忘圣人之道,己不能用,有我信者,则以告之。朝廷更宰相来,(元和六年正月,
以李吉甫为相。)政令益修。丈人日夕还北阙,吾待子郭南亭上,期口言不久矣。
至是,当尽吾说。今因道人行,粗道大旨如此。宗元白。
○答贡士沈起书(沈不详其何所人,所谓见于兴化里,当是贞元末年在京时
作。)
九月,某白:沈侯足下无恙。苍头至,(《萧望之传》:出入从苍头庐儿。
颜师古曰:官府给贱役者也。)得所来问,志气盈牍,博我以风赋比兴之旨。
(《论语》:谓“博我以文”也。一有“甚厚”二字。)仆之朴騃专鲁,(朴,
音朴。騃,语骇切。)而当惠施、钟期之位。(《庄子》:惠施多方,其书五车。
《列子》:伯牙鼓琴,意在山。钟子期曰:“巍巍乎。”意在水。子期曰:“汤
汤乎。”子期死,伯牙遂绝弦,以世无知言也。)深自恧也。(恧,女六切。)
又览所着文,宏博中正,富我以琳琅珪璧之宝甚厚。仆之狭陋蚩鄙,而膺东阿、
昭明之任,(《魏志》:曹植,字子建,武帝第三子,初封东阿王。左太冲《魏
都赋》:才若东阿。昭明,谓梁昭明太子统,梁武帝之子,尝集《文选》三十卷。
东阿、昭明,皆善论文。)又自惧也。乌可取识者欢笑,以为知己羞?进越高视,
仆所不敢。然特枉将命,猥承厚贶,岂得固拒雅志默默而已哉!谨以所示,布露
于闻人,罗列乎坐隅,(“乎”,一作“于”。)使识者动目,闻者倾耳,几于
万一,用以为报也。
嗟乎!仆尝病兴寄之作,堙郁于世,辞有枝叶。(《礼记》:天下有道,行
有枝叶;天下无道,辞有枝叶,)荡而成风,益用慨然。(慨,口盖切。)间岁
兴化里萧氏之庐,睹足下《咏怀》五篇,仆乃拊掌惬心,吟玩为娱。告之能者,
诚亦响应。今乃有五十篇之赠,其数相什,(与“十”同。)其功相百。览者叹
息,谓予知文。此又足下之赐也,幸甚幸甚!勉懋厥志,以取荣盛时。若夫古今
相变之道,质文相生之本,高下丰约之所自,长短小大之所出,子之言云又何讯
焉?
来使告遽,不获申尽,辄奉草具,以备还答。不悉。宗元白。
○贺进士王参元失火书(王参元,史不得而祥。书云“吴武陵谪永”,在元
和四年。此书当四年后永州作。)
得杨八书,知足下遇火灾,家无余储。仆始闻而骇,中而疑,终乃大喜,盖
将吊而更以贺也。(《左传》:其可吊也而又贺之。公采其语。)道远言略,犹
未能究知其状,若果荡焉泯焉,(一无“泯焉”字。)而悉无有,乃吾所以尤贺
者也。
足下勤奉养,宁朝夕,唯恬安无事是望也。(“望”下,一无“也”字。)
乃今有焚炀赫烈之虞,(炀,音漾。暴也。)以震骇左右,(一无“骇”字。)
而脂膏滫氵随之具。(滫、氵随以滑之,脂、膏以膏之。见《礼记·内则篇》。
滫,息有切。氵随,息委切。)或以不给,吾是以始而骇也。凡人之言,皆曰
盈虚倚伏,(《老子》:祸兮福所倚,福兮祸所伏。)去来之不可常。或将大有
为也,乃始厄困震悸,于是有水火之孽,(衣服歌谣草木之怪谓之妖,禽兽虫蝗
之怪谓之孽。孽,鱼列切。)有群小之愠,(《诗》:忧心悄悄,愠於群小。)
劳苦变动,而后能光明,古之人皆然。斯道辽阔诞漫,虽圣人不能以是必信,是
故中而疑也。以足下读古人书,为文章,善小学,其为多能若是,而进不能出群
士之上,以取显贵者,无他故焉。京城人多言足下家有积货,士之好廉名者,皆
畏忌,不敢道足下之善,独自得之,心蓄之,衔忍而不出诸口,以公道之难明,
而世之多嫌也。一出口,则嗤嗤者以为得重赂。(嗤,音蚩。)仆自贞元十五年
见足下之文章,蓄之者盖六七年未尝言。是仆私一身而负公道久矣,(“身”,
一作“己”。)非特负足下也。及为御史尚书郎,自以幸为天子近臣,得奋其舌,
思以发明天下之郁塞。然时称道于行列,犹有顾视而窃笑者,仆良恨修己之不亮,
素誉之不立,而为世嫌之所加,常与孟几道言而痛之。(几道,名简。)乃今幸
为天火之所涤{汤皿},(音荡。“天”,一作“大”。)凡众之疑虑,(“疑”,
一作“所”。)举为灰埃。黔其庐,(黔,音钤。)赭其垣,(“赭”,一作
“赫”。)以示其无有,而足下之才能乃可显白而不污。(“可”下,一有“以”
字。)其实出矣,是祝融回录之相吾子也。(《左传》:昭二十九年,颛顼氏有
子黎,为祝融,是为火正。又十八年,禳火于玄冥、回录。注:回录,火神。)
则仆与几道十年之相知,(一无“相”字。)不若兹火一夕之为足下誉也。宥而
彰之,使夫蓄于心者,咸得开其喙,(许秽切。)发策决科者,(《扬子》:须
以发策决科。汉之明经,必为问难疑义,书之于策,量其大小,署为甲乙之科,
列而置之,不使彰显。有欲射之,随其所取得而释之。故云。)授子而不栗,虽
欲如向之蓄缩受侮,其可得乎?于兹吾有望乎尔!(一作“于子”。)是以终乃
大喜也。古者列国有灾,同位者皆相吊;许不吊灾,君子恶之。(《左传》昭十
八年:宋、卫、陈、郑灾,陈不救火,许不吊灾,君子是以知陈、许之亡也。)
今吾之所陈若是,有以异乎古,故将吊而更以贺也。(元和二年,参元中第。
“更”下一无“以”字。)颜、曾之养,其为乐也大矣,又何阙焉?
足下前章要仆文章古书,(一本,“文章”二字作“学”字。)极不忘,候
得数十篇乃并往耳。吴二十一武陵来,言足下为《醉赋》及《对问》,大善,可
寄一本。仆近亦好作文,(一无亦字。)与在京城时颇异。思与足下辈言之,桎
梏甚固,未可得也。因人南来,致书访死生。不悉。宗元白。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作者【柳宗元】更多作品:
《柳宗元集》柳宗元集
《全唐诗》第17卷044首〖乐府杂曲·鼓吹铙歌·晋阳武〗
《全唐诗》第17卷045首〖乐府杂曲·鼓吹铙歌·兽之穷〗
《全唐诗》第17卷046首〖乐府杂曲·鼓吹铙歌·战武牢〗
《全唐诗》第17卷047首〖乐府杂曲·鼓吹铙歌·泾水黄〗
《全唐诗》第17卷048首〖乐府杂曲·鼓吹铙歌·奔鲸沛〗
《全唐诗》第17卷049首〖乐府杂曲·鼓吹铙歌·苞枿〗
《全唐诗》第17卷050首〖乐府杂曲·鼓吹铙歌·河右平〗
《全唐诗》第17卷051首〖乐府杂曲·鼓吹铙歌·铁山碎〗
《全唐诗》第17卷052首〖乐府杂曲·鼓吹铙歌·靖本邦〗
《全唐诗》第17卷053首〖乐府杂曲·鼓吹铙歌·吐谷浑〗
《全唐诗》第17卷054首〖乐府杂曲·鼓吹铙歌·高昌〗
《全唐诗》第17卷055首〖乐府杂曲·鼓吹铙歌·东蛮〗
《全唐诗》第20卷026首〖相和歌辞·东门行〗
《全唐诗》第22卷016首〖舞曲歌辞·白纻歌〗
《全唐诗》第25卷062首〖杂曲歌辞·行路难三首〗
《全唐诗》第26卷046首〖杂曲歌辞·杨白花〗
《全唐诗》第350卷001首〖奉平淮夷雅表·皇武命丞相度董师集大功也〗
《全唐诗》第350卷002首〖奉平淮夷雅表·方城命愬守也卒入蔡得其大丑以平淮右〗
《全唐诗》第350卷003首〖唐铙歌鼓吹曲十二篇·隋乱既极唐师起晋阳平奸豪为生人义主以仁兴武为晋阳武第一〗
《全唐诗》第350卷004首〖唐铙歌鼓吹曲十二篇·唐既受命李密自败来归以开黎阳斥东土为兽之穷第二〗
《全唐诗》第350卷005首〖唐铙歌鼓吹曲十二篇·太宗师讨王充窦建德助逆师奋击武牢下擒之遂降充为战武牢第三〗
《全唐诗》第350卷006首〖唐铙歌鼓吹曲十二篇·薛举据泾以死子仁杲尤勇以暴师平之为泾水黄第四〗
《全唐诗》第350卷007首〖唐铙歌鼓吹曲十二篇·辅氏凭江淮竟东海命将平之为奔鲸沛第五〗
《全唐诗》第350卷008首〖唐铙歌鼓吹曲十二篇·梁之馀保荆衡巴巫穷南越良将取之不以师为苞枿第六〗
《全唐诗》第350卷009首〖唐铙歌鼓吹曲十二篇·李轨保河右师临之不克变或执以降为河右平第七〗
《全唐诗》第350卷010首〖唐铙歌鼓吹曲十二篇·突厥之大古夷狄莫强焉师大破之降其国告于庙为铁山碎第八〗
《全唐诗》第350卷011首〖唐铙歌鼓吹曲十二篇·刘武周败裴寂咸有晋地太宗灭之为靖本邦第九〗
《全唐诗》第350卷012首〖唐铙歌鼓吹曲十二篇·李靖灭吐谷浑西海上为吐谷浑第十〗
《全唐诗》第350卷013首〖唐铙歌鼓吹曲十二篇·李靖灭高昌为高昌第十一〗
《全唐诗》第350卷014首〖唐铙歌鼓吹曲十二篇·既克东蛮群臣请图蛮夷状如周书王会为东蛮第十二〗
《全唐诗》第350卷015首〖贞符〗
《全唐诗》第350卷016首〖视民诗〗
《全唐诗》第351卷001首〖同刘二十八院长述旧言怀感时书事奉寄澧州张员外使君五十二韵之作因其韵增至八十通赠二君子〗
《全唐诗》第351卷002首〖弘农公以硕德伟材屈于诬枉左官三岁复为大僚天监昭明人心感悦宗元窜伏湘浦拜贺末由谨献诗五十韵以毕微志〗
《全唐诗》第351卷003首〖酬韶州裴曹长使君寄道州吕八大使因以见示二十韵一首〗
《全唐诗》第351卷004首〖酬娄秀才将之淮南见赠之什〗
《全唐诗》第351卷005首〖酬娄秀才寓居开元寺,早秋月夜病中见寄〗
《全唐诗》第351卷006首〖初秋夜坐赠吴武陵〗
《全唐诗》第351卷007首〖晨诣超师院读禅经〗
《全唐诗》第351卷008首〖赠江华长老〗
《全唐诗》第351卷009首〖巽上人以竹闲自采新茶见赠,酬之以诗〗
《全唐诗》第351卷010首〖零陵赠李卿元侍御简吴武陵〗
《全唐诗》第351卷011首〖界围岩水帘〗
《全唐诗》第351卷012首〖古东门行〗
《全唐诗》第351卷013首〖寄韦珩〗
《全唐诗》第351卷014首〖奉和杨尚书郴州追和故李中书夏日登北楼十韵之作依本诗韵次用〗
《全唐诗》第351卷015首〖杨尚书寄郴笔知是小生本样令更商榷使尽其功辄献长句〗
《全唐诗》第351卷016首〖南省转牒欲具江国图令尽通风俗故事〗
《全唐诗》第351卷017首〖与浩初上人同看山寄京华亲故〗
《全唐诗》第351卷018首〖再至界围岩水帘遂宿岩下〗
《全唐诗》第351卷019首〖诏追赴都回寄零陵亲故〗
《全唐诗》第351卷020首〖过衡山见新花开却寄弟〗
《全唐诗》第351卷021首〖汨罗遇风〗
《全唐诗》第351卷022首〖朗州窦常员外寄刘二十八诗,见促行骑走笔酬赠〗
《全唐诗》第351卷023首〖离觞不醉,至驿却寄相送诸公〗
《全唐诗》第351卷024首〖北还登汉阳北原题临川驿〗
《全唐诗》第351卷025首〖善谑驿和刘梦得酹淳于先生〗
《全唐诗》第351卷026首〖诏追赴都二月至灞亭上〗
《全唐诗》第351卷027首〖李西川荐琴石〗
《全唐诗》第351卷028首〖同刘二十八哭吕衡州,兼寄江陵李元二侍御〗
《全唐诗》第351卷029首〖奉酬杨侍郎丈因送八叔拾遗戏赠诏追南来诸宾二首〗
《全唐诗》第351卷030首〖商山临路有孤松往来斫以为明好事者怜之编竹成楦遂其生植感而赋诗〗
《全唐诗》第351卷031首〖衡阳与梦得分路赠别〗
《全唐诗》第351卷032首〖重别梦得〗
《全唐诗》第351卷033首〖三赠刘员外〗
《全唐诗》第351卷034首〖再上湘江〗
《全唐诗》第351卷035首〖清水驿丛竹天水赵云余手种一十二茎〗
《全唐诗》第351卷036首〖长沙驿前南楼感旧〗
《全唐诗》第351卷037首〖桂州北望秦驿,手开竹径至钓矶,留待徐容州〗
《全唐诗》第351卷038首〖登柳州城楼寄漳汀封连四州〗
《全唐诗》第351卷039首〖柳州寄丈人周韶州〗
《全唐诗》第352卷001首〖登柳州峨山〗
《全唐诗》第352卷002首〖得卢衡州书因以诗寄〗
《全唐诗》第352卷003首〖答刘连州邦字〗
《全唐诗》第352卷004首〖岭南江行〗
《全唐诗》第352卷005首〖柳州峒氓〗
《全唐诗》第352卷006首〖酬徐二中丞普宁郡内池馆即事见寄〗
《全唐诗》第352卷007首〖酬贾鹏山人郡内新栽松寓兴见赠二首〗
《全唐诗》第352卷008首〖种柳戏题〗
《全唐诗》第352卷009首〖柳州二月榕叶落尽偶题〗
《全唐诗》第352卷010首〖浩初上人见贻绝句欲登仙人山因以酬之〗
《全唐诗》第352卷011首〖雨中赠仙人山贾山人〗
《全唐诗》第352卷012首〖别舍弟宗一〗
《全唐诗》第352卷013首〖奉和周二十二丈酬郴州侍郎衡江夜泊得韶州书并附当州生黄茶一封率然成篇代意之作〗
《全唐诗》第352卷014首〖殷贤戏批书后寄刘连州并示孟仑二童〗
《全唐诗》第352卷015首〖重赠二首〗
《全唐诗》第352卷016首〖叠前〗
《全唐诗》第352卷017首〖叠后〗
《全唐诗》第352卷018首〖铜鱼使赴都寄亲友〗
《全唐诗》第352卷019首〖韩漳州书报彻上人亡因寄二绝〗
《全唐诗》第352卷020首〖柳州城西北隅种柑树〗
《全唐诗》第352卷021首〖闻彻上人亡寄侍郎杨丈〗
《全唐诗》第352卷022首〖段九秀才处见亡友吕衡州书迹〗
《全唐诗》第352卷023首〖柳州寄京中亲故〗
《全唐诗》第352卷024首〖种木槲花〗
《全唐诗》第352卷025首〖摘樱桃赠元居士,时在望仙亭南楼与朱道士同处〗
《全唐诗》第352卷026首〖酬曹侍御过象县见寄〗
《全唐诗》第352卷027首〖法华寺石门精舍三十韵〗
《全唐诗》第352卷028首〖游朝阳岩遂登西亭二十韵〗
《全唐诗》第352卷029首〖湘口馆潇湘二水所会〗
《全唐诗》第352卷030首〖登蒲州石矶望横江口潭岛深迥斜对香零山〗
《全唐诗》第352卷031首〖南涧中题〗
《全唐诗》第352卷032首〖游石角过小岭至长乌村〗
《全唐诗》第352卷033首〖与崔策登西山〗
《全唐诗》第352卷034首〖构法华寺西亭〗
《全唐诗》第352卷035首〖夏夜苦热登西楼〗
《全唐诗》第352卷036首〖觉衰〗
《全唐诗》第352卷037首〖游南亭夜还叙志七十韵〗
《全唐诗》第352卷038首〖韦道安〗
《全唐诗》第352卷039首〖哭连州凌员外司马〗
《全唐诗》第352卷040首〖旦携谢山人至愚池〗
《全唐诗》第352卷041首〖独觉〗
《全唐诗》第352卷042首〖首春逢耕者〗
《全唐诗》第352卷043首〖溪居〗
《全唐诗》第352卷044首〖夏初雨后寻愚溪〗
《全唐诗》第352卷045首〖入黄溪闻猿〗
《全唐诗》第352卷046首〖韦使君黄溪祈雨见召从行至祠下口号〗
《全唐诗》第352卷047首〖郊居岁暮〗
《全唐诗》第352卷048首〖秋晓行南谷经荒村〗
《全唐诗》第352卷049首〖雨后晓行独至愚溪北池〗
《全唐诗》第352卷050首〖中夜起望西园值月上〗
《全唐诗》第352卷051首〖零陵春望〗
《全唐诗》第352卷052首〖从崔中丞过卢少尹郊居〗
《全唐诗》第352卷053首〖夏昼偶作〗
《全唐诗》第352卷054首〖雨晴至江渡〗
《全唐诗》第352卷055首〖江雪〗
《全唐诗》第352卷056首〖冉溪〗
《全唐诗》第352卷057首〖法华寺西亭夜饮〗
《全唐诗》第352卷058首〖戏题石门长老东轩〗
《全唐诗》第353卷001首〖茅檐下始栽竹〗
《全唐诗》第353卷002首〖种仙灵毗〗
《全唐诗》第353卷003首〖种术〗
《全唐诗》第353卷004首〖种白蘘荷〗
《全唐诗》第353卷005首〖新植海石榴〗
《全唐诗》第353卷006首〖戏题阶前芍药〗
《全唐诗》第353卷007首〖始见白发题所植海石榴〗
《全唐诗》第353卷008首〖植灵寿木〗
《全唐诗》第353卷009首〖自衡阳移桂十馀本植零陵所住精舍〗
《全唐诗》第353卷010首〖湘岸移木芙蓉植龙兴精舍〗
《全唐诗》第353卷011首〖早梅〗
《全唐诗》第353卷012首〖南中荣橘柚〗
《全唐诗》第353卷013首〖红蕉〗
《全唐诗》第353卷014首〖巽公院五咏·净土堂〗
《全唐诗》第353卷015首〖巽公院五咏·曲讲堂〗
《全唐诗》第353卷016首〖巽公院五咏·禅堂〗
《全唐诗》第353卷017首〖巽公院五咏·芙蓉亭〗
《全唐诗》第353卷018首〖巽公院五咏·苦竹桥〗
《全唐诗》第353卷019首〖梅雨〗
《全唐诗》第353卷020首〖零陵早春〗
《全唐诗》第353卷021首〖田家三首〗
《全唐诗》第353卷022首〖行路难三首〗
《全唐诗》第353卷023首〖闻籍田有感〗
《全唐诗》第353卷024首〖跂乌词〗
《全唐诗》第353卷025首〖笼鹰词〗
《全唐诗》第353卷026首〖放鹧鸪词〗
《全唐诗》第353卷027首〖龟背戏〗
《全唐诗》第353卷028首〖闻黄鹂〗
《全唐诗》第353卷029首〖浑鸿胪宅闻歌效白纻〗
《全唐诗》第353卷030首〖杨白花〗
《全唐诗》第353卷031首〖渔翁〗
《全唐诗》第353卷032首〖饮酒〗
《全唐诗》第353卷033首〖读书〗
《全唐诗》第353卷034首〖感遇二首〗
《全唐诗》第353卷035首〖咏史〗
《全唐诗》第353卷036首〖咏三良〗
《全唐诗》第353卷037首〖咏荆轲〗
《全唐诗》第353卷038首〖掩役夫张进骸〗
《全唐诗》第353卷039首〖省试观庆云图诗〗
《全唐诗》第353卷040首〖春怀故园〗
《唐诗三百首》卷一 五言古诗 晨诣超师院读禅经
《唐诗三百首》卷一 五言古诗 溪居
《唐诗三百首》卷三 七言古诗 渔翁
《唐诗三百首》卷六 七言律诗 登柳州城楼寄漳汀封连四州刺史
《唐诗三百首》卷七 五言绝句 江雪



国学书库首页 国学电子书下载
 
2010-2025 全球华人国学经典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