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书库书法迷书法集书法导航书法家篆刻字库书法字体五体书古风书甲骨文古印篆书篆体光明书集美书33书法毛笔字钢笔字多体书花鸟字書法视频集字字形大字篆刻之家国学古籍中医象棋游戏电子书商城网站修改起名识字英语印章签名硬筆字字体下载免费字体中文字体英文字体P图宝Ai矢量阿弥陀佛意见反馈安全网站捐赠
默认设置 字号

卷十三 志
书名:柳宗元集    作者:柳宗元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先太夫人河东县太君归祔志(公谪永州司马,故太夫人卒于永。明年,归
祔于京兆先侍御史府君之墓。公尚留永州,不得奉丧事以归,此志与《侍御墓表》
同时作。)
先夫人姓卢氏,讳某,世家涿郡,(涿郡范阳人,涿,音卓。)寿止六十有
八。元和元年,岁次丙戌五月十五日,弃代于永州零陵佛寺。明年某月日,安祔
于京兆万年栖凤原先侍御史府君之墓。其孤有罪,衔哀待刑,不得归奉丧事以尽
其志,侄洎太夫人兄之子弘礼承事焉。呜呼天乎!太夫人有子不令而陷于大戮,
(音戮,又力救切。)徙播疠土,医巫药膳之不具,以速天祸,非天降之酷,将
不幸而有恶子以及是也。又今无适主以葬。(适,音的。)天地有穷,此冤无穷。
既举葬纼,(“纼”,与“引”同,羊晋切。《礼记·曾子问》:葬引至于
堩。)犹以不肖之辞,(肖,一作孝。)拟述先德,且志其酷焉。
尝逮事伯舅,闻其称太夫人之行以教曰:“汝宜知之,七岁通《毛诗》及刘
氏《列女传》,斟酌而行,不坠其旨。汝宗大家也,既事舅姑,周睦姻族,柳氏
之孝仁益闻。岁恶少食,不自足而饱孤幼,是良难也。”又尝侍先君,有闻如舅
氏之谓,且曰:“吾所读旧史及诸子书,夫人闻而尽知之无遗者。”某始四岁,
(大历十二年,公四岁。)居京城西田庐中,先君在吴,家无书,太夫人教古赋
十四首,皆讽传之。(“皆”,一作“比”,又一作“日”。)以诗礼图史及剪
制缕结授诸女,及长,皆为名妇。
先君之仕也,伯母叔母姑姊妹子侄,皆远在数千里之外,必奉迎以来。太夫
人之承之也:尊己者,敬之如臣事君;下己者,慈之如母畜子;敌己者,友之如
兄弟,无不得志者也。诸姑之有归,必废寝食,礼既备,尝有劳疾。先君将改葬
王父母,太夫人泣以莅事。事既具,而大故及焉,(贞元九年五月十七日,镇卒。)
不得成礼。
既得命于朝,祗奉教曰:“汝忘大事乎?吾冢妇也,今也宜老,而唯是则不
敢暇,抑将任焉。若有日,(“若”,一作“苟”。)吾其行也。”及命为邵州,
(永贞元年九月,公贬邵州刺史。)又喜曰:“吾愿得矣。”竟不至官而及于罪。
(是岁十一月,再贬永州司马。)是岁之初,天子加恩群臣,(贞元二十一年正
月,顺宗即位。二月,大赦,加恩群臣。)以宗元任御史、尚书郎,封太夫人河
东县太君。八月,会册太上皇后于兴庆宫,礼无违者。(永贞元年八月辛未,命
妇会策太上皇后于兴庆宫。)既至永州,又奉教曰:“汝唯不恭宪度,既获戾矣,
今将大儆于后,以盖前恶,敬惧而已。苟能是,吾何恨哉!明者不悼往事,吾未
尝有戚戚也。”而卒以无孝道,不能有报焉。
丧主子妇(一无“子”字。)七岁,(贞元十五年,公之妻杨卒。)而不果
娶。窜穷徼,(吉吊切,境也,小路也。)人多疾殃,炎暑<米高>蒸,(<米高>,呼
木、黑各、虚骄三切,火爇也。)其下卑湿,非所以养也。诊视无所问,药石无
所求,祷祠无所资,苍黄叫呼,遂遘大罚。天乎神乎,其忍是乎!而独生者谁也?
为祸为逆,又顽很而不得死,逾月逾时,以至于今。灵车远去,而身独止,玄堂
暂开而目不见。孤囚穷絷,(陟立切。)魄逝心坏。苍天苍天,有如是耶?有如
是耶?而犹言犹食者,何如人耶?已矣已矣!穷天下之声,无以舒其哀矣;尽天
下之辞,无以传其酷矣。刻之坚石,措之幽阴,终天而止矣。
○伯祖妣赵郡李夫人墓志铭(贞元十九年为监察御史作。)
夫人,姓李氏,辩族姓者曰,赵郡赞皇之东祖。(赞皇,赵州县名。六国时,
武安君李牧事赵,遂为赵人。晋司农丞楷徙居常山,有五子,辑、晃、芬、劲、
睿,睿子赗兄弟居巷东,劲子盛兄弟居巷西,故睿为东祖,芬与弟劲共称西祖,
辑与弟晃共称南祖。)祖某,为某官,父冲,为单父尉,夫人生于良族,嶷然殊
异。及笄,(音稽,女十五而笄,《说文》云:笄,簪也。)德充于容,行践于
言,高朗而不伤其柔,严恪而不害其和。特善女工剪制之事,又能为雅琴秦声操
缦之具。(为雅琴,击琴也。杨恽曰:“家本秦也,能为秦声。”叩,击而歌之
也。《礼记》:不学操缦,不能安弦。操缦,杂声也。操,七刀切。缦,末旦切。)
妇道既备,宜为君子之配偶焉。我伯祖临邛令府君讳某,(此志不载临邛君讳,
《新史》年表亦止载曰某为临邛令,它无所考,盖察躬兄也,邛,渠容切。)受
夫人于李氏之庙,而归于正室。临邛府君之先曰我曾王父清池府君讳某。(讳从
裕。)清池之先曰徐州府君讳某。(讳子夏。)又其先,曰常侍府君讳楷,常侍
之兄,曰中书令讳奭。自中书以上,为宰相四世。(奭父则,则父旦,旦父庆,
凡四世为相。)
噫!我伯祖以宗胄硕大而济其德厚,(“济”,一作“齐”。)夫人以族属
清显而修其礼范,合二姓以承先祖,为士者荣之。故佐奉养,承祭祀,妇德用光,
家道甚宜。无何,伯祖终于临邛而窆焉,夫人从子而返于淮浒。(浒,水涯之名。
夫人家扬州,淮浒谓此。浒,音虎。)呜呼!我先府君每得仕,未尝不奉迎供养,
必诚必亲。男既立,必使之有禄仕,女必使之有家。将嫁己子,必先择良士可以
配诸姑者,定,然后议焉。仲父殿中侍御史府君由是志也。
夫人生男一人,讳某,不幸终于宣州旌德尉。(此志不载其名,而曰终旌德
尉。史亦不载其名,而曰终旌德令。恐史误作尉为令也。)女三人,皆得良婿。
陇西李伯和为扬子丞,疾痹废痼而没。(“疾”,一作“病”。)太原王纾,
(纾,工部员外郎端之子,其弟曰绍,《唐史》有传。纾,音舒。)今为右补阙。
颍川陈苌,(苌,京之兄,公有京《行状》,苌,音长。)为校书郎、渭南尉,
知名。贞元十六年,王氏姑定省扶持,自扬州至于京师,道路遇疾,遂馆于陈氏。
以诸婿之良,诸女之养,无不得意焉。享年八十一,是岁六月二十九日,终于平
康里。自小敛至于大敛,比及葬,则二婿实参主之。有孙二人,长曰曹郎,奉之
以縗而正于位,八月二十四日,葬于万年县之少陵原,实栖凤原,介于我先府君
仲父二兆之间,神心之所安也。
呜呼,嗣子早夭,临邛万里,以岁之不易,(《左传》昭四年之文。不易,
有难也。)未克合祔,哀孰甚焉。诸姑命宗元以为斯志。(合,一作命。)以从
人之道,内夫家,外父母家,且又葬于我,志于我,故叙柳氏为备。铭曰:
蔼其芳,寿且康,大梁鹑火沉幽光。(大梁、鹑火,二星名。是年岁星在大
梁,六月,日月会于鹑火。盖以纪卒之年月也。)夙沦夫子嗣又丧,(平声。)
輤帷不复岷之阳。(輤,丧车饰。岷之阳,指临邛令窆所也。輤,此见切,
或作蒨。)兆灵趾,栖凤里,艮之山,兑之水,灵之车,当返此。子孙百代承灵
祉,谁之言者青乌子。(《风俗通》曰:汉有青乌子,善数术。《唐·艺文志》,
葬书有《青乌子》三卷。《相冢书》曰:青乌子称山三重相连,名连华山。葬之,
当出二千石。)
○叔妣吴郡陆氏夫人志文(陆氏,公叔父殿中君之配。公前作《殿中君墓版
文》,在贞元十二年,时夫人尚无恙。是年十一月,而夫人卒,合祔焉,为此志。)
夫人讳则,字内仪,姓陆氏,家于吴郡,盖江左上族。以宗子在他国,家牒
逸坠,故曾王父、王父之讳官,不克究知而阙其文。父覃,皇河南陆浑令。夫人
生而柔,笄而礼。会伯舅为河南尹,撰择僚寀,(撰,息衮切。)谓我文学掾仲
父,(时殿中君为河南文学。)士林殊英,儒流推高,故夫人归于我。(《左传》:
为鲁夫人,故仲子归于我。)夫人之志也,温顺以承上,冲厚以字下,不敢逾于
冢归,不敢侮于臣妾,(《记》:介妇毋敢敌耦冢妇。《孝经》:治家不敢失臣
妾。)是宜允膺福寿,集成母仪。禀命不淑,享年三十有五,贞元十二年十一月
己亥,终于长安太平里第。呜呼!夫人生男一人曰曹婆,幼孺在抱,委縗就位,
(縗,音崔。)女一人曰喜子,匍匐襁褓,(襁,举两切。褓,音保。)寄妇人
之手。哀哉!盖衰门薄佑,神道不相,顾仲父违背于岁首,(正月九日,殿中君
卒。)而夫人捐弃于是月。遗孤眇藐,未克承绍,凡我族属,其痛巨乎!遂以其
年十二月十三日庚午,合祔于少陵原之墓。恭惟仲父之讳字爵齿,备于版文,今
不书,惧再告也。
○亡姑渭南县尉陈君夫人权厝志(贞元十七年,公时调蓝田尉。)
唐贞元十七年九月六日甲子,(实乙丑。)前渭南县尉颍川陈君之夫人河东
柳氏,(颍川陈君名苌。京之兄也。夫人柳氏,公叔父殿中君之女。)终于平康
里。将终,告于陈君曰:“吾生四十有四年,为陈氏介妇九年,谨饬不怠,以至
于此,(一无“于”字。)命也。既成妇矣,宜祔于皇姑,从兆于三原,然而不
幸中道而有痼疾,既不及养于舅姑,又不得佐于蒸尝,生君之子,不期月而殒;
尝谓君宜有贵位,而不克见;执亲之丧,不得终纪,皆天谴之大者也。且愿杀礼,
(杀,削也,降减也。杀,所介切。)以成吾私,迩先夫人之墓而窆我焉。将俟
君之不讳,而归复于正,其可也。”陈君乃卜十二月十八日,权厝于城南,原曰
栖凤,如夫人之志。且以时日甲子,授于宗元曰:“子之姑,孝于家,移于我之
长;睦于族,施于我之党。是用宾而礼之,如益者之友,今则去我,已矣,吾无
以报焉。他日尝谓子悫而文,愿以为志,庶幸而有知,将安子之为也,苌无恨矣。”
呜呼!贵不必贤,寿不必仁,天之不可恃也久矣。遂哭而受命,书夫人之世,以
记于兹石。
夫人六代祖讳庆,五代祖讳旦,位皆至宰相。高祖讳楷,为济州刺史。曾祖
讳某,(讳子夏。)为徐州长史。祖讳某,(讳从裕。)为清池令。考讳某,为
临邛令。妣李氏,赵郡赞皇人。其他则俟改葬而后备。
○亡姊崔氏夫人墓志盖石文(不书其卒葬之年月。然其文曰:“太夫人生二
女,幼曰裴氏妇,如夫人之懿,而皆蚤世。”按裴氏妇葬以贞元十六年,则此文
当与裴氏妇志相先后作。)
我伯姊之葬,良人博陵崔氏为之志,(崔简,字子敬。)凡归于夫家,为妇
为妻为母之道,我之知不若崔之悉也。然而自笄而上以至于幼孩,崔固不若我之
知也,又乌可以已。今之制,凡志于墓者,琢密石,加盖于其上,用敢附碑阴之
义,假兹石而书焉。
呜呼!夫人天命之性,固有以异于人。孩而声和,幼而气柔。以吾族之大,
尊长之多,(长,丁两切。)夫人自能言,而未尝误举其讳。与其类戏于家,游
弄之具,未尝有争。先公自鄂如京师,(镇为鄂岳都团练判官。一本有“归”字。)
其时事会世难,告教罕至,(“告”,一作“书”。)夫人忧劳逾月,默泣不食,
又惧贻太夫人之忧虑,绐以疾告,(绐,欺也。绐,音怠,上声。)书至而愈,
人乃知之。善隶书,为雅琴,以自娱乐,隐而不耀。工足以致美于服而不为异,
言足以发扬于礼而不为辨。孝之至,敬之备,仁之大,又以配君子。然而不克会
于贵寿,以至于斯,孰谓之天有知者耶?(一无之字。)
太夫人生二女,幼曰裴氏妇,(幼适裴墐,字封叔。)如夫人之懿。在二
族咸以令德闻,而皆早世。其弟昏愚而独存,孰谓天可问耶?(一本“问”字下
有“者”字。)呜呼,痛其甚欤!遂濡血而书,(一作“以书”。)以志终天之
哀与兹石永久。
○亡姊前京兆府参军裴君夫人墓志(年月日见本篇。公时为集贤正字。)
柳氏至于唐,其着者中书令讳奭,中书之弟曰徐州府君讳某,(讳子夏。)
实有孝德,世其家业。清池府君讳某,(讳从裕。)继之以茂实。德清府君讳某,
(讳察躬。)承之以善政。以至于侍御史府君讳某,(讳镇。)用贞信劲正,达
于邦家。克生贤女,以配于裴氏。裴氏至于唐,其着者礼部尚书讳行俭。(行俭,
字守约,绛州闻喜人。高宗时,为礼部尚书。)礼部之子,曰侍中讳光庭,(光
庭,字连城。开元时为宰相。)嗣用忠肃,书于国史。祠部府君讳稹,(光庭子
稹,开元末为祠部员外郎。)业之以贞直,以至于金吾府君讳儆,(音警。)用
纯懿端亮,闻于天下。实生良子,以配夫人。(儆四子,坚、墐、埴、埙。夫
人,墐之配也。)
呜呼,夫人与仁孝偕生,以礼顺偕长,始于家,纯如也;终于夫族,穆如也。
其为子道也,孝以和,恭以惠,取与承顺,必称所欲。先君与太夫人恩遇尤厚,
故夫人侍侧,无威怒之教焉。天祸弊族,夙遭大故,我诸孤奉太夫人之养,不敢
图死,至于复常。夫人三岁无汤沐,无盐酪,(音洛。)顿踊叫号,哀彻天地。
外除发不胜笄,体不胜带。太夫人泣而命之,固犹不食,朝夕谕诲,仅而济焉。
其为妻道也,贞顺之宜,恒服于身体;疑忌之虑,不萌于心术;忿懥之色,
(忿懥,恨也。《礼记》:有所忿懥,则不得其正。懥,音致。)不兆于
容貌,同焉而合于礼,婉焉而得其正。其为妇道也,惟听顺谨敬睦姻任恤之行甚
备,常以不幸,不及姑舅之养,用为大恨。是故相春秋之事,眎涤濯,羞簠簋,
(簠,黍稷圆器。簋,黍稷方器。)劳以待旦。每怵惕之感至焉,则又移其孝于
裴氏之门,(一本作“移其孝于兄公女公。”)而以睦于冢妇介妇,必敬必亲,
下以不失其赤子之心,姻族归厚,率由是也。呜呼!我之大谴欤?裴氏之大不幸
欤?以夫人之德行,宜贵寿,宜康宁,然而年始三十,不克至于寿。良人官为参
军事,(墐时为京兆府参军。)不及偕其贵。骨髓之疾,实钟于身,以贞元十
六年三月十三日甲子,终于光德里第。痛矣夫!
始夫人之疾也,夫人之族,视之如己,(一有“宗”字。)其家老、长妾、
臧获之微,皆以其私奔谒于道路,祷鬼神、问卜筮者相及也。既病,太夫人在侧,
尚虑积忧伤于尊怀,犹持形立气,绐以少间。故二稚未齿乚,(二稚,崔六崔五。
齿乚,毁齿,男八岁女七岁而齿乚。齿乚,初觐切。)良人在远,不及有绪言遗
念以传于后。则我呼天之痛,宜有加焉。呜呼!天胡厚是懿德而阙其报施,独何
咎欤?余不知天之忍也。既逾月,良人至自洛师,望门而哭曰:“无以立吾家成
吾身矣。”凡生三子,幼曰崔七,先夫人八月而殒,魂气无不之也。次曰崔六,
后夫人五旬而夭,因祔焉。今其存者曰崔五,幸无恙,托于乳媪,(乌皓切。)
以虞水火。哀哉!其年八月十八日甲子,安厝于长安县之神禾原,从于先茔,祔
于皇姑,宜也。
母弟号哭而为之志,毒痛凭塞,略不能具。敢告无愧辞,(“告”,一作
“报”。)无溢美,庶用正直,克安神心。呜呼!至哀无文,至敬不饰,故无其
辞。
○亡妻弘农杨氏志(贞元十五年,公时为集贤正字。)
亡妻弘农杨氏讳某。高祖皇司勋郎中讳某,(司勋,讳元政。)司勋生殿中
侍御史讳某,(侍御史,讳志玄。)殿中生醴泉县尉讳某,(讳成名。)醴泉生
今礼部郎中凝。(成名三子,凭字虚受,凝字懋功,凌字恭履。凝当作凭。凭尝
为礼部郎中,集又有《祭杨詹事文》可见。今作凝恐非。)代济仁孝,号为德门。
郎中娶于陇西李氏,生夫人。夫人生三年,而皇妣即世,外王父兼,居方伯连帅
之任,历刺南部。(建中四年,以兼为鄂岳观察使。贞元元年,迁江西观察使。)
夫人自幼及笄,依于外族,所以抚爱视遇者,殆过厚焉。夫人小心敬顺,居宠益
畏,终始无骄盈之色,亲党难之。五岁,(建中二年,年五岁。)属先妣之忌,
饭僧于仁祠,就问其故,媬傅以告,(媬,音保。按诸韵无媬字,恐止作
保。)遂号泣不食。后每及是日,必遑遑涕慕,抱终身之戚焉。及许嫁于我,柔
日既卜,(《礼记》:“外事以刚日,内事以柔日。”柔日,乙、丁、己、辛、
癸是也。)乃归于柳氏。恭惟先府君重崇友道,于郎中最深。髫稚好言,(髫,
音迢。)始于善谑,(《诗》:善戏谑兮。)虽间在他国,(元符京本,虽下空
一字,一无间字。)终无异辞。凡十有三岁,而二姓克合,奉初言也。
夫人既归,事太夫人,(公之母卢氏,封河东县太君。)备敬养之道,敦睦
夫党,致肃雍之美。主中馈,佐烝尝,怵惕之义,表于宗门。太夫人尝曰:“自
吾得新归,增一孝女。”况又通家,爱之如己子,崔氏、裴氏姊视之如兄弟。故
二族之好,异于他门。然以素被足疾,不能良行。(昭七年《左传》:孟絷之足,
不能良行。注云:跛也。)未三岁,(一无未字。)孕而不育,(《易》渐之九
三曰:妇孕不育,凶。)厥疾增甚。明年,以谒医求药之便,来归女氏永宁里之
私第。八月一日甲子,(实壬申。)至于大疾,年始二十有三。呜呼痛哉!以夫
人之柔顺淑茂,宜延于上寿;端明惠和,宜齿于贵位;生知孝爱之本,宜承于余
庆。是三者皆虚其应,天可问乎?衰门多,(许慎切,谓隙罅也,又通作衅。)
上天无佑,故自辛未,(辛未,贞元七年。)逮于兹岁,累服齐斩,继缠哀酷,
(贞元九年五月,公父镇卒。十二年正月,叔父卒。十一月,叔妣陆氏卒。)其
间冠衣纯采。(《礼》曰:孤子当室,冠衣不纯采。纯,之允切。)期月者,三
而已矣。无乃以是累夫人之寿欤?悼恸之怀,曷月而已矣。哀夫!遂以九月五日
庚午,克葬于万年县栖凤原,从先茔,礼也。是岁,唐贞元十五年,龙集己卯,
为之志云:
坤德柔顺,妇道肃雍。(《诗》曰,犹执妇道,以成肃雍之德。)惟若人兮,
婉娩淑姿。(婉娩,顺也。婉,音宛。娩,音晚,又音免。)锵翔令容,(锵,
七将切。)委穷尘兮。佳城郁郁,闭白日兮。(《博物》志:汉滕公夏侯婴死,
公卿送葬,至东都门外,马不行,踣地悲呜,得石棺,有铭曰:“佳城郁郁,三
千年,见白日,吁嗟滕公居此室。”乃葬之。)之死同穴,(《诗》:之死矢靡
它。又曰:死则同穴。公自言异时死则与之同穴。)归此室兮。
○下殇女子墓砖记(殇,未成人而死。礼:八岁至十一为下殇,十二至十五
为中殇,十六至十九为长殇。公时谪永州作。)
下殇女子生长安善和里,其始名和娘。既得病,乃曰:“佛,我依也,愿以
为役。”更名佛婢。既病,求去发为尼,号之为初心。元和五年四月三日死永州,
凡十岁。其母微也,故为父子晚。性柔惠,类可以为成人者,然卒夭。敛用缁褐,
铭用砖甓,葬零陵东郭门外第二岗之西隅。铭曰:
孰致也而生?孰召也而死?焉从而来?焉往而止?魂气无不之也,骨肉归复
于此。(延陵季子曰:“骨肉归复于土,命也。若魂气则无不之也。”)
○小侄女子墓砖记(公时在永州。)
字为雅,氏为柳。生甲申,(贞元十二年。)死己丑。(元和四年。)日十
二,月在九。是日葬,东岗首。生而惠,命则夭。始也无,今何有?质之微,当
速朽。铭兹瓦,期永久。
○故尚书户部侍郎王君先太夫人河间刘氏志文(夫人,王叔文母也,公附叔
文,故此铭极所称道,时贞元二十一年秋也。八月而宪宗立,叔文败,公亦相继
贬黜。岂公作铭时犹未悟耶?其后《与许孟容书》谓:“是时年少气锐,不识几
微,不知当否,但欲一心直遂,果陷刑法。”意公亦悔所不及矣。韩文公言曰:
“子厚前时少年,勇于为人,不自贵重顾藉,谓功业可立就,故坐废退。”诚有
当于公之心哉!)
夫人姓刘,其先汉河间王。(河间献王德,汉景帝长子。)王有明德,世绍
显懿。(“绍”,一作“昭”。)至于唐,有文昭者,为绵州刺史,号良二千石。
其嗣慎言,为仙居令、光州长史,克荷于前人。光州,(一有“君”字。)夫人
之父也。夫人既笄五年,从于北海王府君,(王,越州山阴人。叔文自言王猛之
后云。)讳某。府君举明经,授任城尉左金吾卫兵曹。修经术,以求圣人之道;
通古今,以推一王之典。会世多难,不克如志,卒以隐终。
夫人生二子:长曰彝伦,举五经,早夭;少曰叔文,坚明直亮,有文武之用。
贞元中,待诏禁中,以道合于储后,凡十有八载,献可替否,有匡弼调护之勤。
(叔文善棋,贞元初,出入东宫,娱侍太子,诡谲多计。自言读书知治道,乘间
尝为太子言民间之疾苦。)先帝弃万姓,(贞元二十一年正月癸巳,德宗崩。)
嗣皇承大位。(丙申,顺宗即位。)公居禁中,訏谟定命,(诗之辞。)有扶翼
经纬之绩。(自德宗大渐,王伾先入,称诏召叔文坐翰林中,使决事。伾以
叔文意,入言于宦官李忠言,称诏行下,外无知者。)由苏州司功参军,为起居
舍人、翰林学士。(二月,叔文以前苏州司功参军,为起居舍人、翰林学士。)
将明出纳,(《诗》:肃肃王命,仲山甫将之;邦国若否,仲山甫明之。又曰:
出纳王命,王之喉舌。)有弥纶通变之劳,副经邦阜财之职。(三月,以叔文为
度支盐铁转运副使。)加户部侍郎,赐紫金鱼袋。(五月,以叔文为户部侍郎,
职如初,赐紫。)重轻开塞,有和钧肃给之效。(《书》:关石和钧。和钧,谓
均平也。)内赞谟画,(一作谋谟。)不废其位,凡执事十四旬有六日。利安之
道,将施于人,而夫人卒于堂,盖贞元之二十一年六月二十日也。(是日丁巳。)
知道之士,为苍生惜焉。天子使中谒者临问其家,赙以布帛。
呜呼!夫人之在女氏也,贞顺以自处,孝谨以有奉;其在夫族也,祗敬以承
上,严肃以莅下。事良人四十有九年,而勤劳不懈;生户部五十有三年,(天宝
十二年,叔文生。)而教戒无阙。年七十有九,而户部之道闻于天下,为大僚,
垂紫绶,以就奉养。公卿侯王,咸造于门。既寿而昌,世用羡慕。然而天子有诏,
俾定封邑,有司稽于论次,终以不及,时有痛焉。是年八月某日,祔于兵曹府君
之墓。铭曰:
夫人之德,温柔敬直。承于阴教,式是嫔则。克生良子,用扬懿美。有其文
武,弘我化理。天子是毗,邦人是望。(平声。)若若紫绶,(《汉书》:印何
累累,绶若若耶?若若,垂貌。)荣于高堂。惟昔孟氏,号为母师。在汉称贤,
有戒不疑。(隽不疑也。)懿懿夫人,维其似之。山北之里,神禾之原。问于灵
龟,閟此显魂,(閟,音秘。)勒石垂休,永永万年。
○朗州员外司户薛君妻崔氏墓志(元和十二年作,公在柳州。)
唐永州刺史(唐,一作故。)博陵崔简(简,字子敬。)女讳媛,嫁为朗州
员外司户河东薛巽妻。三岁知让,五岁知戒,七岁能女事。善笔札,读书通古今,
其暇则鸣弦桐讽诗骚以为娱。始简以文雅清秀重于当世,其后病惑,得罪投驩州。
(元和七年,卒于驩州。)诸女蓬垢滋号,柳氏出也。以叔舅命,(叔舅,公自
谓。)归于薛。惟恭柔专勤,以为妇妻,恩其故他姬子杂己子,造次莫能辨。无
忮忌之行,(忮,音置,恨也。)无犯迕之气,(迕,音午,逆也。)一亩之宅,
言笑不闻于邻。元和十二年五月二十八日,既乳,(乳,产也。)病肝气逆肺,
牵拘左腋,巫医不能已。期月之日,洁服饰(饰,一作饬。)容而终,年若干。
某月日,迁柩于洛,某月日,祔于墓。在北邙山南洛水东。巽始佐河北军食有劳,
未及录。会其长以罪闻,因从贬。(元和初,讨成德节度使王承宗,以于皋谟、
董溪为河北营粮料使,崔元受、韦岵、薛巽、王相等为判官,分给供馈。既罢兵,
皋谟等坐赃数千缗,敕贷其死。六年五月,流皋谟春州,溪封州,行至潭州,赐
死。元受等从坐,皆逐岭表。)更大赦,方北迁,(元和十三年正月,以平淮西
大赦天下。)而其室已祸。
巽之考曰大理司直仲卿,祖曰太子右赞善大夫环,曾祖曰平舒令煜,高祖曰
工部尚书真藏。简之父曰大理司直曅,祖曰某官鲵。唐兴,中书令仁师议刑
不孥。(贞观十六年,刑部以盗贼律反逆缘坐兄弟没官为轻,请改从死。左仆射
高士廉、吏部尚书侯君集、兵部尚书李积等议请从重,民部尚书唐俭、礼部尚书
江夏王道宗、工部尚书杜楚客请依旧不改。时议者以汉及魏、晋谋反皆夷三族,
欲依士廉等议,仁师为给事中,驳议以为不可,太宗从之。)其五世,大父也。
(仁师生挹,挹生液,液生鲵,鲵生积。)巽之他姬子,丈夫子曰老,(韩作老
老。)女子曰张婆。妻之子,女子曰陀罗尼,丈夫子曰某,实后子。(按公作此
志,元和十二年丁酉,十四年己亥卒。退之作墓志云:二子,长周六,始四岁;
季周七,子厚卒乃生。以年考之,四岁者正崔氏出后子也。)铭曰:
翼翼仁师,惟仁之硕。(硕,一作“帅”。)一言刑轻,绵载二百。其庆中
缺,曾玄不绩。简之温文,卒昏以易。七男三女,八我之出。仍祸六稔,数存如
没。宜福而灾,伊谁云恤?惟薛之妇,德良才全。邻无言闻,臧获以虔,推仁抚
庶,孩不异怜。兄公是怙,(公,一作“子”。)夫属忻然。髲髢峨峨,
(髲,鬄也。髢,结发也。髲,音被。髢,音第。)笾豆维嘉。烝
尝宾燕,其羞孔多。有苾有严,(苾,蒲必切,香也。)神飨斯何?奚仲、仲虺,
(奚仲为夏车正,禹封为薛侯。十二世孙仲虺居薛,为汤左相,后以为氏。)胡
佑不遐?高曾祖考,胡嘏之讹?淑人不居,谁任于家?书铭告哀,以寘岩阿。
○韦夫人坟记(族系不可得而考,公时在柳州作。)
韦夫人终成都,殡万年,迁柩渭南,祔而不合,大葬未利,以俟礼也。其族
系如某人之志,堋用元和十四年月日,(《左传》:毁之,则朝而堋;不毁,则
日中而堋。《说文》云:堋,举葬下土也。堋,逋邓切,又音朋。《礼》谓之封,
《周官》谓之窆,音义并同,字又作塴。)子某为石刻而纳诸圹。
○马室女雷五葬志(公时在永州作。)
马室女雷五,父曰师儒,业进士。雷五生巧慧异甚,凡事丝纩文绣,(纩,
音旷。)不类人所为者,余睹之甚骇。家贫,岁不易衣,而天姿洁清修严,恒若
簪珠玑,衣纨縠,(纨,音丸。縠,胡谷切。)寥然不易为尘垢杂。年十五,病
死;后二日,葬永州东郭东里。以其姨母为妓于余也,将死,曰:“吾闻柳公尝
巧我慧我,今不幸死矣,安得公之文志我于墓?”(一本作“志我葬”。)其父
母不敢以云,葬之日,余乃闻焉,既而闵焉。以攻石之后也,遂为砂书玄砖,
(“为”,一作“用”。)追而纳诸墓。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作者【柳宗元】更多作品:
《柳宗元集》柳宗元集
《全唐诗》第17卷044首〖乐府杂曲·鼓吹铙歌·晋阳武〗
《全唐诗》第17卷045首〖乐府杂曲·鼓吹铙歌·兽之穷〗
《全唐诗》第17卷046首〖乐府杂曲·鼓吹铙歌·战武牢〗
《全唐诗》第17卷047首〖乐府杂曲·鼓吹铙歌·泾水黄〗
《全唐诗》第17卷048首〖乐府杂曲·鼓吹铙歌·奔鲸沛〗
《全唐诗》第17卷049首〖乐府杂曲·鼓吹铙歌·苞枿〗
《全唐诗》第17卷050首〖乐府杂曲·鼓吹铙歌·河右平〗
《全唐诗》第17卷051首〖乐府杂曲·鼓吹铙歌·铁山碎〗
《全唐诗》第17卷052首〖乐府杂曲·鼓吹铙歌·靖本邦〗
《全唐诗》第17卷053首〖乐府杂曲·鼓吹铙歌·吐谷浑〗
《全唐诗》第17卷054首〖乐府杂曲·鼓吹铙歌·高昌〗
《全唐诗》第17卷055首〖乐府杂曲·鼓吹铙歌·东蛮〗
《全唐诗》第20卷026首〖相和歌辞·东门行〗
《全唐诗》第22卷016首〖舞曲歌辞·白纻歌〗
《全唐诗》第25卷062首〖杂曲歌辞·行路难三首〗
《全唐诗》第26卷046首〖杂曲歌辞·杨白花〗
《全唐诗》第350卷001首〖奉平淮夷雅表·皇武命丞相度董师集大功也〗
《全唐诗》第350卷002首〖奉平淮夷雅表·方城命愬守也卒入蔡得其大丑以平淮右〗
《全唐诗》第350卷003首〖唐铙歌鼓吹曲十二篇·隋乱既极唐师起晋阳平奸豪为生人义主以仁兴武为晋阳武第一〗
《全唐诗》第350卷004首〖唐铙歌鼓吹曲十二篇·唐既受命李密自败来归以开黎阳斥东土为兽之穷第二〗
《全唐诗》第350卷005首〖唐铙歌鼓吹曲十二篇·太宗师讨王充窦建德助逆师奋击武牢下擒之遂降充为战武牢第三〗
《全唐诗》第350卷006首〖唐铙歌鼓吹曲十二篇·薛举据泾以死子仁杲尤勇以暴师平之为泾水黄第四〗
《全唐诗》第350卷007首〖唐铙歌鼓吹曲十二篇·辅氏凭江淮竟东海命将平之为奔鲸沛第五〗
《全唐诗》第350卷008首〖唐铙歌鼓吹曲十二篇·梁之馀保荆衡巴巫穷南越良将取之不以师为苞枿第六〗
《全唐诗》第350卷009首〖唐铙歌鼓吹曲十二篇·李轨保河右师临之不克变或执以降为河右平第七〗
《全唐诗》第350卷010首〖唐铙歌鼓吹曲十二篇·突厥之大古夷狄莫强焉师大破之降其国告于庙为铁山碎第八〗
《全唐诗》第350卷011首〖唐铙歌鼓吹曲十二篇·刘武周败裴寂咸有晋地太宗灭之为靖本邦第九〗
《全唐诗》第350卷012首〖唐铙歌鼓吹曲十二篇·李靖灭吐谷浑西海上为吐谷浑第十〗
《全唐诗》第350卷013首〖唐铙歌鼓吹曲十二篇·李靖灭高昌为高昌第十一〗
《全唐诗》第350卷014首〖唐铙歌鼓吹曲十二篇·既克东蛮群臣请图蛮夷状如周书王会为东蛮第十二〗
《全唐诗》第350卷015首〖贞符〗
《全唐诗》第350卷016首〖视民诗〗
《全唐诗》第351卷001首〖同刘二十八院长述旧言怀感时书事奉寄澧州张员外使君五十二韵之作因其韵增至八十通赠二君子〗
《全唐诗》第351卷002首〖弘农公以硕德伟材屈于诬枉左官三岁复为大僚天监昭明人心感悦宗元窜伏湘浦拜贺末由谨献诗五十韵以毕微志〗
《全唐诗》第351卷003首〖酬韶州裴曹长使君寄道州吕八大使因以见示二十韵一首〗
《全唐诗》第351卷004首〖酬娄秀才将之淮南见赠之什〗
《全唐诗》第351卷005首〖酬娄秀才寓居开元寺,早秋月夜病中见寄〗
《全唐诗》第351卷006首〖初秋夜坐赠吴武陵〗
《全唐诗》第351卷007首〖晨诣超师院读禅经〗
《全唐诗》第351卷008首〖赠江华长老〗
《全唐诗》第351卷009首〖巽上人以竹闲自采新茶见赠,酬之以诗〗
《全唐诗》第351卷010首〖零陵赠李卿元侍御简吴武陵〗
《全唐诗》第351卷011首〖界围岩水帘〗
《全唐诗》第351卷012首〖古东门行〗
《全唐诗》第351卷013首〖寄韦珩〗
《全唐诗》第351卷014首〖奉和杨尚书郴州追和故李中书夏日登北楼十韵之作依本诗韵次用〗
《全唐诗》第351卷015首〖杨尚书寄郴笔知是小生本样令更商榷使尽其功辄献长句〗
《全唐诗》第351卷016首〖南省转牒欲具江国图令尽通风俗故事〗
《全唐诗》第351卷017首〖与浩初上人同看山寄京华亲故〗
《全唐诗》第351卷018首〖再至界围岩水帘遂宿岩下〗
《全唐诗》第351卷019首〖诏追赴都回寄零陵亲故〗
《全唐诗》第351卷020首〖过衡山见新花开却寄弟〗
《全唐诗》第351卷021首〖汨罗遇风〗
《全唐诗》第351卷022首〖朗州窦常员外寄刘二十八诗,见促行骑走笔酬赠〗
《全唐诗》第351卷023首〖离觞不醉,至驿却寄相送诸公〗
《全唐诗》第351卷024首〖北还登汉阳北原题临川驿〗
《全唐诗》第351卷025首〖善谑驿和刘梦得酹淳于先生〗
《全唐诗》第351卷026首〖诏追赴都二月至灞亭上〗
《全唐诗》第351卷027首〖李西川荐琴石〗
《全唐诗》第351卷028首〖同刘二十八哭吕衡州,兼寄江陵李元二侍御〗
《全唐诗》第351卷029首〖奉酬杨侍郎丈因送八叔拾遗戏赠诏追南来诸宾二首〗
《全唐诗》第351卷030首〖商山临路有孤松往来斫以为明好事者怜之编竹成楦遂其生植感而赋诗〗
《全唐诗》第351卷031首〖衡阳与梦得分路赠别〗
《全唐诗》第351卷032首〖重别梦得〗
《全唐诗》第351卷033首〖三赠刘员外〗
《全唐诗》第351卷034首〖再上湘江〗
《全唐诗》第351卷035首〖清水驿丛竹天水赵云余手种一十二茎〗
《全唐诗》第351卷036首〖长沙驿前南楼感旧〗
《全唐诗》第351卷037首〖桂州北望秦驿,手开竹径至钓矶,留待徐容州〗
《全唐诗》第351卷038首〖登柳州城楼寄漳汀封连四州〗
《全唐诗》第351卷039首〖柳州寄丈人周韶州〗
《全唐诗》第352卷001首〖登柳州峨山〗
《全唐诗》第352卷002首〖得卢衡州书因以诗寄〗
《全唐诗》第352卷003首〖答刘连州邦字〗
《全唐诗》第352卷004首〖岭南江行〗
《全唐诗》第352卷005首〖柳州峒氓〗
《全唐诗》第352卷006首〖酬徐二中丞普宁郡内池馆即事见寄〗
《全唐诗》第352卷007首〖酬贾鹏山人郡内新栽松寓兴见赠二首〗
《全唐诗》第352卷008首〖种柳戏题〗
《全唐诗》第352卷009首〖柳州二月榕叶落尽偶题〗
《全唐诗》第352卷010首〖浩初上人见贻绝句欲登仙人山因以酬之〗
《全唐诗》第352卷011首〖雨中赠仙人山贾山人〗
《全唐诗》第352卷012首〖别舍弟宗一〗
《全唐诗》第352卷013首〖奉和周二十二丈酬郴州侍郎衡江夜泊得韶州书并附当州生黄茶一封率然成篇代意之作〗
《全唐诗》第352卷014首〖殷贤戏批书后寄刘连州并示孟仑二童〗
《全唐诗》第352卷015首〖重赠二首〗
《全唐诗》第352卷016首〖叠前〗
《全唐诗》第352卷017首〖叠后〗
《全唐诗》第352卷018首〖铜鱼使赴都寄亲友〗
《全唐诗》第352卷019首〖韩漳州书报彻上人亡因寄二绝〗
《全唐诗》第352卷020首〖柳州城西北隅种柑树〗
《全唐诗》第352卷021首〖闻彻上人亡寄侍郎杨丈〗
《全唐诗》第352卷022首〖段九秀才处见亡友吕衡州书迹〗
《全唐诗》第352卷023首〖柳州寄京中亲故〗
《全唐诗》第352卷024首〖种木槲花〗
《全唐诗》第352卷025首〖摘樱桃赠元居士,时在望仙亭南楼与朱道士同处〗
《全唐诗》第352卷026首〖酬曹侍御过象县见寄〗
《全唐诗》第352卷027首〖法华寺石门精舍三十韵〗
《全唐诗》第352卷028首〖游朝阳岩遂登西亭二十韵〗
《全唐诗》第352卷029首〖湘口馆潇湘二水所会〗
《全唐诗》第352卷030首〖登蒲州石矶望横江口潭岛深迥斜对香零山〗
《全唐诗》第352卷031首〖南涧中题〗
《全唐诗》第352卷032首〖游石角过小岭至长乌村〗
《全唐诗》第352卷033首〖与崔策登西山〗
《全唐诗》第352卷034首〖构法华寺西亭〗
《全唐诗》第352卷035首〖夏夜苦热登西楼〗
《全唐诗》第352卷036首〖觉衰〗
《全唐诗》第352卷037首〖游南亭夜还叙志七十韵〗
《全唐诗》第352卷038首〖韦道安〗
《全唐诗》第352卷039首〖哭连州凌员外司马〗
《全唐诗》第352卷040首〖旦携谢山人至愚池〗
《全唐诗》第352卷041首〖独觉〗
《全唐诗》第352卷042首〖首春逢耕者〗
《全唐诗》第352卷043首〖溪居〗
《全唐诗》第352卷044首〖夏初雨后寻愚溪〗
《全唐诗》第352卷045首〖入黄溪闻猿〗
《全唐诗》第352卷046首〖韦使君黄溪祈雨见召从行至祠下口号〗
《全唐诗》第352卷047首〖郊居岁暮〗
《全唐诗》第352卷048首〖秋晓行南谷经荒村〗
《全唐诗》第352卷049首〖雨后晓行独至愚溪北池〗
《全唐诗》第352卷050首〖中夜起望西园值月上〗
《全唐诗》第352卷051首〖零陵春望〗
《全唐诗》第352卷052首〖从崔中丞过卢少尹郊居〗
《全唐诗》第352卷053首〖夏昼偶作〗
《全唐诗》第352卷054首〖雨晴至江渡〗
《全唐诗》第352卷055首〖江雪〗
《全唐诗》第352卷056首〖冉溪〗
《全唐诗》第352卷057首〖法华寺西亭夜饮〗
《全唐诗》第352卷058首〖戏题石门长老东轩〗
《全唐诗》第353卷001首〖茅檐下始栽竹〗
《全唐诗》第353卷002首〖种仙灵毗〗
《全唐诗》第353卷003首〖种术〗
《全唐诗》第353卷004首〖种白蘘荷〗
《全唐诗》第353卷005首〖新植海石榴〗
《全唐诗》第353卷006首〖戏题阶前芍药〗
《全唐诗》第353卷007首〖始见白发题所植海石榴〗
《全唐诗》第353卷008首〖植灵寿木〗
《全唐诗》第353卷009首〖自衡阳移桂十馀本植零陵所住精舍〗
《全唐诗》第353卷010首〖湘岸移木芙蓉植龙兴精舍〗
《全唐诗》第353卷011首〖早梅〗
《全唐诗》第353卷012首〖南中荣橘柚〗
《全唐诗》第353卷013首〖红蕉〗
《全唐诗》第353卷014首〖巽公院五咏·净土堂〗
《全唐诗》第353卷015首〖巽公院五咏·曲讲堂〗
《全唐诗》第353卷016首〖巽公院五咏·禅堂〗
《全唐诗》第353卷017首〖巽公院五咏·芙蓉亭〗
《全唐诗》第353卷018首〖巽公院五咏·苦竹桥〗
《全唐诗》第353卷019首〖梅雨〗
《全唐诗》第353卷020首〖零陵早春〗
《全唐诗》第353卷021首〖田家三首〗
《全唐诗》第353卷022首〖行路难三首〗
《全唐诗》第353卷023首〖闻籍田有感〗
《全唐诗》第353卷024首〖跂乌词〗
《全唐诗》第353卷025首〖笼鹰词〗
《全唐诗》第353卷026首〖放鹧鸪词〗
《全唐诗》第353卷027首〖龟背戏〗
《全唐诗》第353卷028首〖闻黄鹂〗
《全唐诗》第353卷029首〖浑鸿胪宅闻歌效白纻〗
《全唐诗》第353卷030首〖杨白花〗
《全唐诗》第353卷031首〖渔翁〗
《全唐诗》第353卷032首〖饮酒〗
《全唐诗》第353卷033首〖读书〗
《全唐诗》第353卷034首〖感遇二首〗
《全唐诗》第353卷035首〖咏史〗
《全唐诗》第353卷036首〖咏三良〗
《全唐诗》第353卷037首〖咏荆轲〗
《全唐诗》第353卷038首〖掩役夫张进骸〗
《全唐诗》第353卷039首〖省试观庆云图诗〗
《全唐诗》第353卷040首〖春怀故园〗
《唐诗三百首》卷一 五言古诗 晨诣超师院读禅经
《唐诗三百首》卷一 五言古诗 溪居
《唐诗三百首》卷三 七言古诗 渔翁
《唐诗三百首》卷六 七言律诗 登柳州城楼寄漳汀封连四州刺史
《唐诗三百首》卷七 五言绝句 江雪



国学书库首页 国学电子书下载
 
2010-2025 全球华人国学经典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