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书库书法迷书法集书法导航书法家篆刻字库书法字体五体书古风书甲骨文古印篆书篆体光明书集美书33书法毛笔字钢笔字多体书花鸟字書法视频集字字形大字篆刻之家国学古籍中医象棋游戏电子书商城网站修改起名识字英语印章签名硬筆字字体下载免费字体中文字体英文字体P图宝Ai矢量阿弥陀佛意见反馈安全网站捐赠
默认设置 字号

卷九十三 列传第十八
书名:新唐书    作者:欧阳修、宋祁等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二李积
李靖,字药师,京兆三原人。姿貌魁秀,通书史。尝谓所亲曰:“丈夫遭遇,
要当以功名取富贵,何至作章句儒!”其舅韩擒虎每与论兵,辄叹曰:“可与语
孙、吴者,非斯人尚谁哉!”仕隋为殿内直长,吏部尚书牛弘见之曰:“王佐才
也!”左仆射杨素拊其床谓曰:“卿终当坐此!”
大业末,为马邑丞。高祖击突厥,靖察有非常志,自囚上急变,传送江都,
至长安,道梗。高祖已定京师,将斩之,靖呼曰:“公起兵为天下除暴乱,欲就
大事,以私怨杀谊士乎?”秦王亦为请,得释,引为三卫。从平王世充,以功授
开府。
萧铣据江陵,诏靖安辑,从数轻骑道金州,会蛮贼邓世洛兵数万屯山谷间,
庐江王瑗讨不胜,靖为瑗谋,击却之。进至峡州,阻铣兵不得前。帝谓逗留,诏
都督许绍斩靖,绍为请而免。开州蛮冉肇则寇夔州,赵郡王孝恭战未利,靖率兵
八百破其屯,要险设伏,斩肇则,俘禽五千。帝谓左右曰:“使功不如使过,靖
果然。”因手敕劳曰:“既往不咎,向事吾久已忘之。”靖遂陈图铣十策。有诏
拜靖行军总管,兼摄孝恭行军长史,军政一委焉。
武德四年八月,大阅兵夔州。时秋潦,涛濑涨恶,铣以靖未能下,不设备。
诸将亦请江平乃进。靖曰:“兵机事,以速为神。今士始集,铣不及知,若乘水
傅垒,是震霆不及塞耳,有能仓卒召兵,无以御我,此必禽也。”孝恭从之。
九月,舟师叩夷陵,铣将文士弘以卒数万屯清江,孝恭欲击之,靖曰:“不
可。士弘健将,下皆勇士,今新失荆门,悉锐拒我,此救败之师,不可当。宜驻
南岸,待其气衰乃取之。”孝恭不听,留靖守屯,自往与战,大败还。贼委舟散
掠,靖视其乱,纵兵击破之,取四百余艘,溺死者万人。即率轻兵五千为先锋,
趋江陵,薄城而营。破其将杨君茂、郑文秀,俘甲士四千。孝恭军继进,铣大惧,
檄召江南兵,不及到,明日降。靖入其都,号令静严,军无私焉。或请靖籍铣将
拒战者家赀以赏军,靖曰:“王者之兵,吊人而取有罪,彼其胁驱以来,藉以拒
师,本非所情,不容以叛逆比之。今新定荆、郢,宜示宽大,以慰其心,若降而
籍之,恐自荆而南,坚城剧屯,驱之死守,非计之善也。”止不籍。由是江、汉
列城争下。以功封永康县公,检校荆州刺史。乃度岭至桂州,分道招慰。酋领冯
盎等皆以子弟来谒,南方悉定。裁量款效,承制补官。得郡凡九十六,户六十余
万。诏书劳勉,授岭南抚慰大使、检校桂州总管。以岭海陋远,久不见德,非震
威武、示礼义,则无以变风。即率兵南巡,所过问疾苦,延见长老,宣布天子恩
意,远近欢服。
辅公祏据丹阳反,诏孝恭为帅,召靖入朝受方略,副孝恭东讨,李世积等
七总管皆受节度。公祏遣冯惠亮以舟师三万屯当涂,陈正通步骑二万屯青林,
自梁山连锁以断江道。筑却月城,延袤十余里,为犄角。诸将议曰:“彼劲兵连
栅,将不战疲老我师。若直取丹阳,空其巢窟,惠亮等自降。”靖曰:“不然。
二军虽精,而公祏所自将亦锐卒也,既保石头,则牢未可拔。我留不得志,退
有所忌,腹背蒙患,非百全计。且惠亮、正通百战余贼,非怯野斗,今方持重,
特公祏立计尔。若出不意,挑攻其城,必破之。惠亮拔,公祏禽矣。”孝恭
听之。靖率黄君汉等水陆皆进,苦战,杀伤万余人,惠亮等亡去。靖将轻兵至丹
阳,公祏惧,众尚多,不能战,乃出走,禽之,江南平。置东南道行台,以为
行台兵部尚书。赐物千段、奴婢百口、马百匹。行台废,检校扬州大都督府长史。
帝叹曰:“靖乃铣、公祏之膏肓也,古韩、白、卫、霍何以加!”
八年,突厥寇太原,为行军总管,以江淮兵万人屯大谷。时诸将多败,独靖
以完军归。俄权检校安州大都督。太宗践阼,授刑部尚书,录功,赐实封四百户,
兼检校中书令。突厥部种离畔,帝方图进取,以兵部尚书为定襄道行军总管,率
劲骑三千繇马邑趋恶阳岭。颉利可汗大惊,曰:“兵不倾国来,靖敢提孤军至此?”
于是帐部数恐。靖纵谍者离其腹心,夜袭定襄,破之,可汗脱身遁碛口。进封
代国公。帝曰:“李陵以步卒五千绝漠,然卒降匈奴,其功尚得书竹帛。靖以骑
三千,蹀血虏庭,遂取定襄,古未有辈,足澡吾渭水之耻矣!”
颉利走保铁山,遣使者谢罪,请举国内附。以靖为定襄道总管往迎之。又遣
鸿胪卿唐俭、将军安修仁慰抚。靖谓副将张公谨曰:“诏使到,虏必自安,若万
骑赍二十日粮,自白道袭之,必得所欲。”公谨曰:“上已与约降,行人在彼,
奈何?”靖曰:“机不可失,韩信所以破齐也。如唐俭辈何足惜哉!”督兵疾进,
行遇候逻,皆俘以从,去其牙七里乃觉,部众震溃,斩万余级,俘男女十万,禽
其子叠罗施,杀义成公主。颉利亡去,为大同道行军总管张宝相禽以献。于是斥
地自阴山北至大漠矣。帝因大赦天上,赐民五日酺。
御史大夫萧瑀劾靖持军无律,纵士大掠,散失奇宝。帝召让之,靖无所辩,
顿首谢。帝徐曰:“隋史万岁破达头可汗,不赏而诛,朕不然,赦公之罪,录公
之功。”乃进左光禄大夫,赐绢千匹,增户至五百。既而曰:“向人谮短公,朕
今悟矣。”加赐帛一千匹,迁尚书右仆射。
靖每参议,恂恂似不能言,以沈厚称。时遣使十六道巡察风俗,以靖为畿内
道大使,会足疾,恳乞骸骨。帝遣中书侍郎岑文本谕旨曰:“自古富贵而知止者
盖少,虽疾顿惫,犹力于进。公今引大体,朕深嘉之。欲成公美,为一代法,不
可不听。”乃授检校特进,就第,赐物段千,尚乘马二,禄赐、国官、府佐皆勿
废。若疾少间,三日一至门下中书平章政事。加赐灵寿杖。
顷之,吐谷浑寇边。帝谓侍臣曰:“靖能复起为帅乎?”靖往见房玄龄,曰:
“吾虽老,尚堪一行。”帝喜,以为西海道行军大总管,任城王道宗、侯君集、
李大亮、李道彦、高甑生五总管兵皆属。军次伏俟城,吐谷浑尽火其莽,退保大
非川。诸将议,春草未芽,马弱不可战。靖决策深入,遂逾积石山。大战数十,
多所杀获,残其国,国人多降,吐谷浑伏允愁蹙自经死。靖更立大宁王慕容顺而
还。甑生军繇盐泽道后期,靖簿责之。既归而憾,与广州长史唐奉义告靖谋反,
有司按验无状,甑生等以诬罔论。靖乃阖门自守,宾客亲戚一谢遣。改卫国公。
其妻卒,诏坟制如卫、霍故事,筑阙象铁山、积石山,以旌其功,进开府仪同三
司。
帝将伐辽,召靖入,谓曰:“公南平吴,北破突厥,西定吐谷浑,惟高丽未
服,亦有意乎?”对曰:“往凭天威,得效尺寸功。今疾虽衰,陛下诚不弃,病
且瘳矣。”帝悯其老,不许。二十三年,病甚,帝幸其第,流涕曰:“公乃朕生
平故人,于国有劳。今疾若此,为公忧之。”薨,年七十九,赠司徒、并州都督,
给班剑、羽葆、鼓吹,陪葬昭陵,谥日景武。子德謇嗣,官至将作少匠,坐善太
子承乾,流岭南,以靖故徙吴郡。
靖兄端,字药王,以靖功袭永康公,梓州刺史。弟客师,右武卫将军,累战
功封丹阳郡公。致仕,居昆明池南。善骑射,喜驰猎,虽老犹未衰。自京南属山,
西际澧水,鸟鹊皆识之,每出,从之翔噪,人谓之“鸟贼”。卒,年九十,赠幽
州都督。
孙令问,玄宗为临淄王时与雅旧。及即位,以协赞功,迁殿中少监。预诛窦
怀贞,封宋国公,实封五百户。进散骑常侍,知尚食事,恩待甚渥。然未尝辄干
政,率游畋自娱,厚奉养,侈饮食,至躬视刲宰。有讥之者,答曰:“此畜豢,
天所以养人,与蔬果何异,安用妄分别邪?”后坐其子与回纥部酋承宗连婚,贬
抚州别驾,卒。
靖五代孙彦芳,大和中,为凤翔司录参军。家故藏高祖、太宗赐靖诏书数函,
上之。一曰:“兵事节度皆付公,吾不从中治也。”一曰:“有昼夜视公疾大老
妪遣来,吾欲熟知公起居状。”皆太宗手墨,它大略如此。文宗爱之不废手。其
旧物有佩笔,以木为管弢,刻金其上,别为环以限其间,笔尚可用也。靖破萧铣
时,所赐于阗玉带十三胯,七方六刓,胯各附环,以金固之,所以佩物者。又
有火鉴、大觿、算囊等物,常佩于带者。天子悉留禁中。又敕摸诏本,还赐彦芳,
并束帛衣服。权德舆尝读太宗手诏,至流涕曰:“君臣之际乃尔邪!”
李积,字懋功,曹州离狐人。本姓徐氏,客卫南。家富,多僮仆,积粟常数
千钟。与其父盖皆喜施贷,所周给无亲疏之间。
隋大业末,韦城翟让为盗,积年十七,往从之。说曰:“公乡壤不宜自剽残,
宋、郑商旅之会,御河在中,舟舰相属,往邀取之,可以自资。”让然之。劫公
私船取财,繇是兵大振。李密亡命雍丘,积与浚仪王伯当共说让,推密为主。以
奇计破王世充。密署积右武候大将军、东海郡公。当是时,河南、山东大水,隋
帝令饥人就食黎阳仓,吏不时发,死者日数万。积说密曰:“天下之乱本于饥,
今若取黎阳粟以募兵,大事济矣。”密以麾下兵五千付积,与郝孝德等济河,袭
黎阳,守之。开仓纵食,旬日,胜兵至二十万。宇文化及拥兵北上,密使积守仓,
周掘堑以自环。化及攻之,积为地道出斗,化及败,引去。
武德二年,密归朝廷,其地东属海,南至江,西直汝,北抵魏郡,积统之,
未有所属。谓长史郭孝恪曰:“人众土宇,皆魏公有也。吾若献之,是利主之败
为己功,吾所羞也。”乃录郡县户口以启密,请自上之。使至,高祖讶无表,使
者以意闻。帝喜曰:“纯臣也。”诏授黎州总管,封莱国公。赐姓,附宗正属籍,
徙封曹,给田五十顷,甲第一区。封盖济阴王,固辞,改舒国公。诏积总河南、
山东兵以拒王世充。及密以谋反诛,帝遣使示密反状。积请收葬,诏从之。积为
密服縗绖,葬讫乃释。
俄为窦建德所陷,质其父,使复守黎阳。三年,自拔来归。从秦王伐东都,
战有功。东略地至虎牢,降郑州司兵沈悦。平建德,俘世充,乃振旅还,秦王为
上将,积为下将,皆服金甲,乘戎辂,告捷于庙。盖亦自洺州与裴矩入朝,诏复
其官。
又从破刘黑闼、徐圆朗,累迁左监门大将军。圆朗复反,诏积为河南大总管,
讨平之。赵郡王孝恭讨辅公祏也,遣积以步卒一万度淮,拔寿阳,攻江西贼壁,
冯惠亮、陈正通相次溃,公祏平。
太宗即位,拜并州都督,赐实封九百户。贞观三年,为通漠道行军总管,出
云中,与突厥战,走之。引兵与李靖合。因曰:“颉利若度碛,保于九姓,果不
可得,我若约赍薄之,不战缚虏矣。”靖大喜,以与己合,于是意决。靖率众夜
发,积勒兵从之。颉利欲走碛,积前屯碛口,不得度,由是酋长率部落五万降于
积。诏拜光禄大夫,行并州大都督府长史。父丧解,夺哀还官,徙封英,治并州
十六年,以威肃闻。帝尝曰:“炀帝不择人守边,劳中国筑长城以备虏。今我用
积守并,突厥不敢南,贤长城远矣!”召为兵部尚书,未至,会薛延陀子大度设
以八万骑侵李思摩。诏积为朔方道行军总管,将轻骑六千,击度设青山,斩名王
一,俘口五万。以功封一子为县公。
晋王为皇太子,授詹事,兼左卫率,俄同中书门下三品。帝曰:“吾儿方位
东宫,公旧长史,以宫事相委,勿以资屈为嫌也。”后帝自将征高丽,以积为辽
东道行军大总管。破盖牟、辽东、白崖等城,从战驻跸山,功多,封一子为郡公。
延陀部落乱,诏将二百骑发突厥兵讨之,大战乌德鞬山,破之,降其首领梯真达
干,而可汁咄摩支遁入荒谷,碛北遂定。改太常卿,仍同中书门下三品,复为詹
事。
积既忠力,帝谓可托大事。尝暴疾,医曰:“用须灰可治。”帝乃自翦须以
和药。及愈,入谢,顿首流血。帝曰:“吾为社稷计,何谢为!”后留宴,顾曰:
“朕思属幼孤,无易公者。公昔不遗李密,岂负朕哉?”积感涕,因啮指流血。
俄大醉,帝亲解衣覆之。帝疾,谓太子曰:“尔于积无恩,今以事出之,我死,
宜即授以仆射,彼必致死力矣!”乃授叠州都督。
高宗立,召授检校洛州刺史、洛阳宫留守,进开府仪同三司、同中书门下,
参掌机密,遂为尚书左仆射。永徽元年,求解仆射,听之,仍以开府仪同三司知
政事。四年,册进司空。始太宗时,积已画象凌烟阁,至是,帝复命图其形,自
序之。又诏得乘小马出入东、西台,卑官日一人迎送。
帝欲立武昭仪为皇后,畏大臣异议,未决。李义府、许敬宗又请废王皇后。
帝召积与长孙无忌、于志宁、褚遂良计之,积称疾不至。帝曰:“皇后无子。罪
莫大于绝嗣,将废之。”遂良等持不可,志宁顾望不对。帝后密访积,曰:“将
立昭仪,而顾命之臣皆以为不可,今止矣!”答曰:“此陛下家事,无须问外人。”
帝意遂定,而王后废。诏积、志宁奉册立武氏。帝东封泰山,为封禅大使。尝坠
马伤足,帝以所乘马赐之。
高丽莫离支男生为其弟所逐,遣子乞师。诏积为辽东道行军大总管,率兵二
万讨之。破其国,执高藏、男建等,裂其地州县之。诏积献俘昭陵,明先帝意,
具军容告于庙。进位太子太师,增食千一百户。
总章二年,卒,年八十六。帝曰:“积奉上忠,事亲孝,历三朝未尝有过,
性廉慎,不立产业。今亡,当无赢赀。有司其厚赗恤之。”因泣下。举哀光顺门,
七日不视朝。赠太尉、扬州大都督,谥贞武。给秘器,陪葬昭陵。起冢象阴、铁、
乌德鞬山,以旌功烈。葬日,帝与皇太子幸未央古城,哭送,百官送古城西北。
初,积拔黎阳仓,就食者众,高季辅、杜正伦往客焉,及平虎牢,获戴胄,
咸引见卧内,推礼之,后皆为名臣,世以积知人。平洛阳,得单雄信,故人也。
表其材武,且言:“若贷死,必有以报,请纳官爵以赎。”不许。乃号恸,割股
肉啗之曰:“生死永诀,此肉同归于土!”为收养其子焉。性友爱,其姊病,尝
自为粥而燎其须。姊戒止。答曰:“姊多疾,而积且老,虽欲数进粥,尚几何?”
其用兵多筹算,料敌应变,皆契事机。闻人善,抵掌嗟叹。及战胜,必推功
于下。得金帛,尽散之士卒,无私贮。然持法严,故人为之用。临事选将,必訾
相其奇厖福艾者遣之。或问故,答曰:“薄命之人,不足与成功名。”既没,士
皆为流涕。
自属疾,帝及皇太子赐药即服,家欲呼医巫,不许。诸子固以药进,辄曰:
“我山东田夫耳,位三公,年逾八十,非命乎!生死系天,宁就医求活耶?”弟
弼,始为晋州刺史。以积疾,召为司卫卿,使省视。忽语曰:“我似少愈,可置
酒相乐。”于是奏乐宴饮,列子孙于下。将罢,谓弼曰:“我即死,欲有言,恐
悲哭不得尽,故一诀耳!我见房玄龄、杜如晦、高季辅皆辛苦立门户,亦望诒后,
悉为不肖子败之。我子孙今以付汝,汝可慎察,有不厉言行、交非类者,急榜杀
以闻,毋令后人笑吾,犹吾笑房、杜也。我死,布装露车载柩,敛以常服,加朝
服其中,傥死有知,庶着此奉见先帝。明器惟作五六寓马,下帐施幔,为皂顶白
纱裙,中列十偶人,它不得以从。众妾愿留养子者听,余出之。葬已,徙居我堂,
善视小弱。苟违我言,同戮尸矣!”乃不复语。弼等遵焉。积本二名,至高宗时,
避太宗偏讳,故但名积。后配享高宗庙廷。
季弟感,年十五,有奇操。李密败,陷于世充。世充令作书召积,对曰:“
兄尚节义,今巳事主,昆弟不能移也。”固不从,杀之。积子震嗣,终桂州刺史。
震子敬业、敬猷。
敬业,少从积征伐,有勇名。历太仆少卿,袭英国公,为眉州刺史。嗣圣元
年,坐赃,贬柳州司马。会给事中唐之奇贬括苍令,詹事府司直杜求仁贬黝令,
长安主簿骆宾王贬临海丞,敬猷自盩厔令坐事免,俱客扬州,失职怏怏。
时武后既废中宗,又立睿宗,实亦囚之。诸武擅命,唐子孙诛戮,天下愤之。
敬业等乘人怨,谋起兵,先谕其党监察御史薛璋,求使江都。及至,令雍人韦超
告州长史陈敬之反,璋乃收系之。敬业即矫制杀敬之,自称州司马,且言奉密诏
募兵,讨高州叛酋。即开府库,令参军李宗臣释系囚、役工数百人,授甲,斩录
事参军孙处行以徇。乃开三府,一曰匡复府,二曰英公府,三曰扬州大都督府。
自称匡复府上将,领扬州大都督,以子奇为左长史,求仁右长史,宗臣左司马,
璋右司马,江都令韦知止为英公府长史,宾王为艺文令,前盩厔尉魏思温为军师。
旬日,兵十余万。传檄州县,疏武氏过恶,复庐陵王天子位。又索状类太子贤者
奉之,诡众曰:“贤实不死。”楚州司马李崇福率所部三县应之。
武后遣左玉钤卫大将军李孝逸兵三十万往击之,削其祖父官爵,毁冢藏,除
属籍,赦扬、楚民胁从者。购得敬业首,授官三品,赏帛五千;得之奇等首,官
五品,帛三千。
敬业问计于思温,对曰:“公既以太后幽絷天子,宜身自将兵直趋洛阳。山
东、韩、魏知公勤王,附者必众,天下指日定矣!”璋曰:“不然。金陵负江,
其地足以为固。且王气尚在,宜先并常、润为霸基,然后鼓行而北。”思温曰:
“郑、汴、徐、亳士皆豪杰,不愿武后居上,蒸麦为饭,以待我师。奈何欲守金
陵,投死地乎?”敬业不从。使敬猷屯淮阴,韦超屯都梁山,自引兵击润州,下
之。署宗臣为刺史。始回兵屯高邮,下阿溪。思温叹曰:“兵忌分,今敬业不知
扫地度淮,率山东士先袭东都,吾知无能为也!”
武后又使黑齿常之将江南兵为孝逸援,进击,淮阴、都梁兵皆败。后军总管
苏孝祥率奇兵五千夜度击敬业,孝祥死,兵溺者过半,孝逸军退守石梁。有鸟群
噪敬业营上,监军御史魏真宰曰:“贼其败乎!风顺荻乾,火攻之利也。”固请
战,遂度溪击之。敬业置阵久,士疲,皆顾望不正列,孝逸乘风纵火逼其军,军
稍却。敬业麾精兵居前,弱者在后,阵乱不能制,乃败,斩七千余级。敬业与敬
猷、之奇、求仁、宾王轻骑遁江都,悉焚其图籍,携妻子奔润州,潜蒜山下,将
入海逃高丽,抵海陵,阻风遗山江中,其将王那相斩之,凡二十五首,传东都,
皆夷其家。中宗反正,诏还积官封属籍,葺完茔冢焉。
初,敬业之叔思文为润州刺史。敬业兵起,以使间道闻,固守逾月。城陷,
敬业责曰:“庐陵王继天下,无罪见废,今兵以义动,何过拒邪?若太后是助,
宜即姓武。”思温等欲杀之,敬业不许。及扬、楚平,乃独免。后遂赐武姓,历
春官尚书。或言本与敬业谋者,乃复徐氏,卒。子钦宪,开元中,仕至国子祭酒。
赞曰:“唐兴,其名将曰英、卫,皆擢罪亡之余,遂能依乘风云,勒功帝籍。
盖君臣之际,固有以感之,独推期运,非也。若靖阖门称疾,畏远权逼,功大而
主不疑,虽古哲人,何以尚兹?积之节,见于黎阳,故太宗勤勤于托孤,诚有为
也。至以老臣辅少主,会房帷易夺,天子畏大臣,依违不专,委诚取决,惟议是
听。积乃私己畏祸,从而导之,武氏奋而唐之宗属几歼焉。及其孙,因民不忍,
举兵覆宗,至掘冢而暴其骨。呜呼,不几一言而丧邦乎?惜其不通学术,昧夫临
大节不可夺之谊,反与许、李同科,可不戒哉!世言靖精风角、鸟占、云祲、孤
虚之术,为善用兵。是不然,特以临机果,料敌明,根于忠智而已。俗人傅着怪
诡禨祥,皆不足信。故列靖所设施如此。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作者【欧阳修】更多作品:
《六一诗话》六一诗话
《新五代史》新五代史
《欧阳修集》欧阳修集
《洛阳牡丹记》洛阳牡丹记
《千家诗》七言律诗 答丁元珍
《全宋词》卷015.【西湖念语】
《全宋词》卷015.【采桑子】
《全宋词》卷015.【采桑子】
《全宋词》卷015.【采桑子】
《全宋词》卷015.【采桑子】
《全宋词》卷015.【采桑子】
《全宋词》卷015.【采桑子】
《全宋词》卷015.【采桑子】
《全宋词》卷015.【采桑子】
《全宋词》卷015.【采桑子】
《全宋词》卷015.【采桑子】
《全宋词》卷015.【采桑子】
《全宋词》卷015.【采桑子】
《全宋词》卷015.【采桑子】
《全宋词》卷015.【朝中措】(送刘仲原甫出守维扬)
《全宋词》卷015.【长相思】
《全宋词》卷015.【长相思】
《全宋词》卷015.【长相思】
《全宋词》卷015.【诉衷情】(眉意)
《全宋词》卷015.【踏莎行】
《全宋词》卷015.【踏莎行】
《全宋词》卷015.【望江南】
《全宋词》卷015.【减字木兰花】
《全宋词》卷015.【减字木兰花】
《全宋词》卷015.【减字木兰花】
《全宋词》卷015.【减字木兰花】
《全宋词》卷015.【减字木兰花】
《全宋词》卷015.【生查子】
《全宋词》卷015.【生查子】
《全宋词》卷015.【清商怨】
《全宋词》卷015.【阮郎归】
《全宋词》卷015.【阮郎归】
《全宋词》卷015.【蝶恋花】(一名凤栖梧,又名鹊踏枝)
《全宋词》卷015.【蝶恋花】
《全宋词》卷015.【蝶恋花】
《全宋词》卷015.【蝶恋花】
《全宋词》卷015.【蝶恋花】
《全宋词》卷015.【蝶恋花】
《全宋词》卷015.【蝶恋花】
《全宋词》卷015.【蝶恋花】
《全宋词》卷015.【蝶恋花】
《全宋词》卷015.【蝶恋花】
《全宋词》卷015.【蝶恋花】
《全宋词》卷015.【蝶恋花】
《全宋词》卷015.【蝶恋花】
《全宋词》卷015.【蝶恋花】
《全宋词》卷015.【蝶恋花】
《全宋词》卷015.【蝶恋花】
《全宋词》卷015.【渔家傲】
《全宋词》卷015.【渔家傲】
《全宋词》卷015.【渔家傲】(与赵康靖公)
《全宋词》卷015.【渔家傲】
《全宋词》卷015.【渔家傲】
《全宋词》卷015.【渔家傲】
《全宋词》卷015.【渔家傲】
《全宋词》卷015.【渔家傲】
《全宋词》卷015.【渔家傲】
《全宋词》卷015.【渔家傲】
《全宋词》卷015.【渔家傲】
《全宋词》卷015.【渔家傲】
《全宋词》卷015.【渔家傲】
《全宋词》卷015.【渔家傲】(七夕)
《全宋词》卷015.【渔家傲】
《全宋词》卷015.【渔家傲】
《全宋词》卷015.【渔家傲】
《全宋词》卷015.【渔家傲】
《全宋词》卷015.【渔家傲】
《全宋词》卷015.【渔家傲】
《全宋词》卷015.【玉楼春】(题上林后亭一名木兰花令)
《全宋词》卷015.【玉楼春】
《全宋词》卷015.【玉楼春】
《全宋词》卷015.【玉楼春】
《全宋词》卷015.【玉楼春】
《全宋词》卷015.【玉楼春】
《全宋词》卷015.【玉楼春】
《全宋词》卷015.【玉楼春】
《全宋词》卷015.【玉楼春】
《全宋词》卷015.【玉楼春】
《全宋词》卷015.【玉楼春】
《全宋词》卷015.【玉楼春】
《全宋词》卷015.【玉楼春】
《全宋词》卷015.【玉楼春】
《全宋词》卷015.【玉楼春】
《全宋词》卷015.【玉楼春】
《全宋词》卷015.【玉楼春】
《全宋词》卷015.【玉楼春】
《全宋词》卷015.【玉楼春】
《全宋词》卷015.【玉楼春】
《全宋词》卷015.【玉楼春】
《全宋词》卷015.【玉楼春】
《全宋词》卷015.【玉楼春】
《全宋词》卷015.【玉楼春】
《全宋词》卷015.【玉楼春】
《全宋词》卷015.【玉楼春】(子规)
《全宋词》卷015.【玉楼春】
《全宋词》卷015.【玉楼春】
《全宋词》卷015.【玉楼春】
《全宋词》卷015.【渔家傲】
《全宋词》卷015.【渔家傲】
《全宋词》卷015.【渔家傲】
《全宋词》卷015.【渔家傲】
《全宋词》卷015.【渔家傲】
《全宋词》卷015.【渔家傲】
《全宋词》卷015.【渔家傲】
《全宋词》卷015.【渔家傲】
《全宋词》卷015.【渔家傲】
《全宋词》卷015.【渔家傲】
《全宋词》卷015.【渔家傲】
《全宋词》卷015.【渔家傲】
《全宋词》卷015.【渔家傲】
《全宋词》卷015.【渔家傲】
《全宋词》卷015.【渔家傲】
《全宋词》卷015.【渔家傲】
《全宋词》卷015.【渔家傲】
《全宋词》卷015.【渔家傲】
《全宋词》卷015.【渔家傲】
《全宋词》卷015.【渔家傲】
《全宋词》卷015.【渔家傲】
《全宋词》卷015.【渔家傲】
《全宋词》卷015.【渔家傲】
《全宋词》卷015.【南歌子】
《全宋词》卷015.【御街行】
《全宋词》卷015.【桃源忆故人】(一名虞美人影)
《全宋词》卷015.【桃源忆故人】
《全宋词》卷015.【临江仙】
《全宋词》卷015.【临江仙】
《全宋词》卷015.【圣无忧】
《全宋词》卷015.【浪淘沙】
《全宋词》卷015.【浪淘沙】
《全宋词》卷015.【浪淘沙】
《全宋词》卷015.【浪淘沙】
《全宋词》卷015.【浪淘沙】
《全宋词》卷015.【定风波】
《全宋词》卷015.【定风波】
《全宋词》卷015.【定风波】
《全宋词》卷015.【定风波】
《全宋词》卷015.【定风波】
《全宋词》卷015.【定风波】
《全宋词》卷015.【蓦山溪】
《全宋词》卷015.【浣溪沙】
《全宋词》卷015.【浣溪沙】
《全宋词》卷015.【浣溪沙】
《全宋词》卷015.【浣溪沙】
《全宋词》卷015.【浣溪沙】
《全宋词》卷015.【浣溪沙】
《全宋词》卷015.【浣溪沙】
《全宋词》卷015.【浣溪沙】
《全宋词》卷015.【浣溪沙】
《全宋词》卷015.【御带花】
《全宋词》卷015.【虞美人】
《全宋词》卷015.【鹤冲天】
《全宋词》卷015.【夜行船】
《全宋词》卷015.【夜行船】
《全宋词》卷015.【洛阳春】
《全宋词》卷015.【雨中花】
《全宋词》卷015.【越溪春】
《全宋词》卷015.【贺圣朝影】
《全宋词》卷015.【洞天春】
《全宋词》卷015.【忆汉月】
《全宋词》卷015.【清平乐】
《全宋词》卷015.【凉州令】(东堂石榴)
《全宋词》卷015.【南乡子】
《全宋词》卷015.【南乡子】
《全宋词》卷015.【鹊桥仙】
《全宋词》卷015.【圣无忧】
《全宋词》卷015.【摸鱼儿】
《全宋词》卷015.【少年游】
《全宋词》卷015.【少年游】
《全宋词》卷015.【少年游】
《全宋词》卷015.【鹧鸪天】
《全宋词》卷015.【千秋岁】
《全宋词》卷015.【千秋岁】
《全宋词》卷015.【醉蓬莱】
《全宋词》卷015.【于飞乐】
《全宋词》卷015.【鼓笛慢】
《全宋词》卷015.【看花回】
《全宋词》卷015.【蝶恋花】
《全宋词》卷015.【蝶恋花】(咏枕儿)
《全宋词》卷015.【蝶恋花】
《全宋词》卷015.【蝶恋花】
《全宋词》卷015.【武陵春】
《全宋词》卷015.【梁州令】
《全宋词》卷015.【渔家傲】
《全宋词》卷015.【渔家傲】
《全宋词》卷015.【渔家傲】
《全宋词》卷015.【渔家傲】
《全宋词》卷015.【渔家傲】
《全宋词》卷015.【一斛珠】
《全宋词》卷015.【惜芳时】
《全宋词》卷015.【洞仙歌令】
《全宋词》卷015.【洞仙歌令】
《全宋词》卷015.【鹊踏枝】
《全宋词》卷015.【品令】
《全宋词》卷015.【燕归梁】
《全宋词》卷015.【燕归梁】
《全宋词》卷015.【圣无忧】
《全宋词》卷015.【锦香囊】
《全宋词》卷015.【系裙腰】
《全宋词》卷015.【阮郎归】
《全宋词》卷015.【阮郎归】
《全宋词》卷015.【阮郎归】
《全宋词》卷015.【怨春郎】
《全宋词》卷015.【滴滴金】
《全宋词》卷015.【卜算子】
《全宋词》卷015.【感庭秋】
《全宋词》卷015.【满路花】
《全宋词》卷015.【好女儿令】
《全宋词》卷015.【南乡子】
《全宋词》卷015.【南乡子】
《全宋词》卷015.【踏莎行】
《全宋词》卷015.【踏莎行】
《全宋词》卷015.【诉衷情】
《全宋词》卷015.【诉衷情】
《全宋词》卷015.【恨春迟】
《全宋词》卷015.【盐角儿】
《全宋词》卷015.【盐角儿】
《全宋词》卷015.【忆秦娥】
《全宋词》卷015.【少年游】
《全宋词》卷015.【踏莎行慢】
《全宋词》卷015.【蕙香囊】
《全宋词》卷015.【玉楼春】
《全宋词》卷015.【玉楼春】(印眉)
《全宋词》卷015.【玉楼春】
《全宋词》卷015.【玉楼春】
《全宋词》卷015.【玉楼春】
《全宋词》卷015.【定风波】
《全宋词》卷015.【减字木兰花】
《全宋词》卷015.【减字木兰花】
《全宋词》卷015.【迎春乐】
《全宋词》卷015.【一落索】
《全宋词》卷015.【夜行船】
《全宋词》卷015.【夜行船】
《全宋词》卷015.【望江南】
《全宋词》卷015.【望江南】
《全宋词》卷015.【宴瑶池】
《全宋词》卷015.【解仙佩】
《全宋词》卷015.【渔家傲】
《全宋词》卷015.【少年游】
《全宋词》卷015.【桃源忆故人】
《全宋词》卷015.【阮郎归】
《全宋词》卷015.【归自谣】
《全宋词》卷015.【归自谣】
《全宋词》卷015.【归自谣】
《全宋词》卷015.【长相思】
《全宋词》卷015.【瑞鹧鸪】(此词本李商隐诗,公尝笔于扇云,可入此腔歌之)
《全宋词》卷015.【阮郎归】
《全宋词》卷015.【阮郎归】
《全宋词》卷015.【蝶恋花】
《全宋词》卷015.【蝶恋花】
《全宋词》卷015.【蝶恋花】
《全宋词》卷015.【应天长】
《全宋词》卷015.【应天长】
《全宋词》卷015.【应天长】
《全宋词》卷015.【清平乐】
《全宋词》卷015.【芳草渡】
《全宋词》卷015.【更漏子】
《全宋词》卷015.【贺明朝】
《全宋词》卷015.【一斛珠】
《全宋词》卷015.【南乡子】
《全宋词》卷015.【浣溪沙】
《全宋词》卷015.【江神子】
《全宋词》卷015.【舞春风】
《全宋词》卷015.【望梅花】
《全宋词》卷015.【千秋岁】(春恨)
《全宋词》卷015.【献衷心】



国学书库首页 国学电子书下载
 
2010-2025 全球华人国学经典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