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书库书法迷书法集书法导航书法家篆刻字库书法字体五体书古风书甲骨文古印篆书篆体光明书集美书33书法毛笔字钢笔字多体书花鸟字書法视频集字字形大字篆刻之家国学古籍中医象棋游戏电子书商城网站修改起名识字英语印章签名硬筆字字体下载免费字体中文字体英文字体P图宝Ai矢量阿弥陀佛意见反馈安全网站捐赠
默认设置 字号

卷九十一 列传第十六
书名:新唐书    作者:欧阳修、宋祁等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温皇甫二李姜崔
温大雅,字彦弘,并州祁人。父君攸,北齐文林馆学士,入隋为泗州司马,
见朝政不纲,谢病归。大雅性至孝,与弟彦博、大有皆知名,薛道衡见之,叹曰:
“三人者,皆卿相才也。”初为东宫学士、长安尉,以父丧解,会天下乱,不复
仕。
高祖镇太原,厚礼之。兵兴,引为大将军府记室参军,主文檄。帝受禅,与
窦威、陈叔达讨定仪典,迁黄门侍郎,而彦博亦为中书侍郎,对管华近。帝尝从
容谓曰:“我起晋阳,为卿一门耳。”进工部侍郎、陕东道大行台尚书。隐太子
图乱,秦王表大雅镇洛阳须变,数陈秘画,多所嘉纳。王即位,转礼部,封黎国
公。改葬其祖,卜人占其地,曰:“弟则吉,不利于君,若何?”大雅曰:“如
子言,我含笑入地矣。”岁余卒,谥曰孝。永徽五年,赠尚书右仆射。
彦博字大临,通书记,警悟而辩。开皇末,对策高策,授文林郎,直内史省。
隋乱,幽州总管罗艺引为司马。艺以州降,彦博与有谋,授总管府长史,封西河
郡公。召入为中书舍人,迁侍郎。高丽贡方物,高祖欲让而不臣,彦博执不可,
曰:“辽东本周箕子国,汉玄菟郡,不使北面,则四夷何所瞻仰?”帝纳而止。
突厥入寇,彦博以并州道行军长史战太谷,王师败绩,被执。突厥知近臣,
数问唐兵多少及国虚实,彦博不肯对,囚阴山苦寒地。太宗立,突厥归款,得还。
授雍州治中,寻检校吏部侍郎。彦博欲汰择士类,寡术不能厌众,讼牒满廷,时
讥其烦碎。复为中书侍郎,迁御史大夫,检校中书侍郎事。贞观四年,迁中书令,
封虞国公。突厥降,诏议所以安边者,彦博请如汉置降匈奴五原塞,以为扞蔽,
与魏徵廷争,徵不胜其辩,天子卒从之。其后突利可汗弟结社谋反,帝始悔云。
彦博善辞令,每问四方风俗,胪布诰命,若成诵然;进止详华,人皆拭目观。
高祖尝宴近臣,遣秦王谕旨,既而顾左右曰:“何如温彦博?”十年,迁尚书右
仆射,明年卒,年六十三。
彦博性周慎,既掌机务,谢宾客不通,进见必陈政事利害。卒后,帝叹曰:
“彦博以忧国故,耗思殚神,我见其不逮再期矣,恨不许少闲以究其寿。”家贫
无正寝,殡别室,帝命有司为构寝。赠特进,谥曰恭,陪葬昭陵。
子振、挺。振历太子舍人,居丧以毁卒。挺尚千金公主,官延州刺史。彦博
曾孙曦,尚凉国长公主。
大有,字彦将。隋仁寿中,李纲荐之,授羽林骑尉。高祖举兵,引为太原令。
从秦王徇西河,将行,高祖曰:“士马单少,要须经略,以君参军事,事之济否,
卜是行也。”西河下,摄大将军府记室,与兄大雅同掌机近,不自安,请徙它职。
帝曰:“我虚心待卿,何所自疑?”武德初,累迁中书侍郎,封清河郡公。卒,
赠鸿胪卿,谥曰敬。初,颜氏、温氏在隋最盛,思鲁与大雅俱事东宫,愍楚、彦
博同直内史省,游秦、大有典校秘阁,颜以学业优,而温以职位显于唐云。
大雅四世孙佶,字辅国,以字行。安禄山乱,往见平原太守颜真卿,助为守
计。李光弼厚遇之。后居邺,薛嵩荐之朝,授太常丞,一谢嵩即去,屏处郊野,
世推其高节。
子造。造,字简舆,姿表瑰杰,性嗜书,然盛气,少所降屈。不喜为吏,隐
王屋山,人号其居曰“处士墅”。寿州刺史张建封闻其名,书币招礼,造欣然曰:
“可人也!”往从之。建封虽咨谋,而不敢縻以职事。及节度徐州,造谢归下邳,
慨然有高世心。建封恐失造,因妻以兄子。
时李希烈反,攻陷城邑,天下兵镇阴相撼,逐主帅自立,德宗患之。以刘济
方纳忠于朝,密诏建封择纵横士往说济,佐其必。建封强署造节度参谋,使幽州。
造与济语未讫,济俯伏流涕曰:“僻陋不知天子神圣,大臣尽忠,愿率先诸侯效
死节。”造还,建封以闻,诏驰驲入奏。天子爱其才,问造家世及年,对曰:“
臣五世祖大雅,外五世祖李积,臣犬马之齿三十有二。”帝奇之。将用为谏官,
以语泄乃止。复去,隐东都。乌重胤奏致幕府。
长庆初,以京兆司录为太原幽镇宣谕使,召见,辞曰:“臣,府县吏也,不
宜行,恐四方易朝廷。”穆宗曰:“朕东宫时闻刘总,比年上书请觐,使问行期,
乃不报。卿为我行喻意,毋多让。”因赐绯衣。至范阳,总橐鞬郊迎。造为开示
祸福,总惧,矍然若兵在颈,繇是籍所部九州入朝。还,迁殿中侍御史。田弘正
遇害,以起居舍人复宣慰镇州行营。
顷之,李景俭以酒得过宰相,造坐与饮,出为朗州刺史。开后乡渠百里,溉
田二千顷,民获其利,号“右史渠”。召授侍御史,知弹奏。请复朱衣豸冠示外
庑,不听。夏州节度使李佑拜大金吾,违诏进马,造正衙抨劾。佑曰:’吾夜入
蔡州擒吴元济,未尝心动,今日胆落于温御史。”迁左司郎中,知御史杂事,进
中丞。
大和二年,内昭德寺火,延禁中“野狐落”,野狐落者,宫人所居也,死者
数百人。是日,宰相、两省官、京兆尹、中尉、枢密皆集日华门,督神策兵救火
所及,独御史府不至。造自劾曰:“台系贼,恐人缘以构奸,申警备,乃得入。
臣请入三十直,崔蠡、姚合二十直,自赎。”宰相劾造不待罪于朝,而自许轻比,
不可听。有诏皆夺一月俸。
造性刚急,人或忤己,虽贵势,亦以气出其上。道遇左补阙李虞,恚不避,
捕从者笞辱。左拾遗舒元褒等建言:“故事,供奉官惟宰相外无屈避。造弃蔑典
礼,无所畏,辱天子侍臣。凡事小而关分理者,不可失;失之,则乱所由生。遗、
补虽卑,侍臣也,中丞虽高,法吏也;侍臣见陵则恭不广,法吏自恣则法坏。闻
元和、长庆时,中丞呵止不半坊,今乃至两坊,谓之笼街。造擅自尊大,忽僣拟
之嫌,请得论罪。”帝乃诏台官、供奉官共道路,听先后行,相值则揖。中丞传
呼不得过三百步。造弹击无所回畏,威望隐然,发南曹伪官九十人,主史皆论死。
迁尚书右丞,封祁县子。
兴元军乱,杀李绛,众谓造可夷其乱,文宗亦以为能,乃授检校右散骑常侍、
山南西道节度使,许以便宜从事。帝虑其劳费,造曰:“臣计诸道戍蛮之兵方还,
愿得密诏受约束,用此足矣。”许之。命神策将董仲质、河中将温德彝、合阳将
刘士和从造。而兴元将卫志忠、张丕、李少直自蜀还,造喻以意,皆曰:“不敢
二。”乃用八百人自从,五百人为前军。既入,前军呵护诸门。造至,欲大宴,
视听事,曰:“此隘狭,不足飨士。”更徙牙门。坐定,将卒罗拜,徐曰:“吾
欲闻新军去主意,可悉前,旧军无得进。”劳问毕,就坐,酒行,从兵合,卒有
觉者,欲引去,造传言叱之,乃不敢动。即问军中杀绛状,志忠、丕夹阶立,拔
剑传呼曰:“悉杀之!”围兵争奋,皆斩首,凡八百余人。亲杀绛者,醢之;号
令者,殊死。取百级祭绛,三十级祭死事官王景延等,余悉投之汉江。监军杨叔
元拥造靴祈哀,造以兵卫出之。诏流康州。叔元,始激兵乱者也,人以造不戮为
恨。以功加检校礼部尚书,赐万缣赏其兵。
入为兵部侍郎,以病自言,出东都留守。俄节度河阳。奏复怀州古秦渠枋口
堰,以溉济源、河内、温、武陟四县田五千顷。召为御史大夫。方倚以相,会疾,
不能朝,改礼部尚书。卒,年七十,赠尚书右仆射。
兄邈,弟逊。邈,长庆、大和中,累以拾遗、补阙召,不应。逊尝为邑宰,
解印绶去。
造子璋。璋以父荫累官大理丞。阴平吏盗官物,而焚其帑,璋刺得其情,擢
侍御史,赐绯衣。迁婺州刺史,以政有绩,赐金紫。徙庐、宋二州刺史。宣州逐
郑薰也,崔弦调淮南兵讨之,以璋为宣州刺史。事平,就拜观察使,擢武宁节度
使。银刀军骄横,累将姑息,而璋政严明,惧之,相率逐璋,诏徙邠宁节度,历
京兆尹。璋素强干,鉏宿弊,豪右慑服,加检校吏部尚书。同昌公主薨,懿宗诛
医无状者,系亲属三百余人。璋与刘瞻极谏,贬振州司马,叹曰:“生不逢时,
死乌足惜!”仰药死。
彦博裔孙廷筠,少敏悟,工为辞章,与李商隐皆有名,号“温李”。然薄于
行,无检幅。又多作侧辞艳曲,与贵胄裴諴、令狐滈等蒲饮狎昵。数举进士不
中第。思神速,多为人作文。大中末,试有司,廉视尤谨,廷筠不乐,上书千余
言,然私占授者已八人,执政鄙其为,授方山尉。徐商镇襄阳,署巡官,不得志,
去归江东。令狐綯方镇淮南,廷筠怨居中时不为助力,过府不肯谒。丐钱扬子院,
夜醉,为逻卒击折其齿,诉于綯。綯为劾吏,吏具道其污行,綯两置之。事闻京
师,廷筠遍见公卿,言为吏诬染。俄而徐商执政,颇右之,欲白用。会商罢,杨
收疾之,遂废卒。本名岐,字飞卿。
弟廷皓,咸通中,署徐州观察使崔彦曾幕府。庞勋反,以刃胁廷皓,使为表
求节度使,廷皓绐曰:“表闻天子,当为公信宿思之。”勋喜。归与妻子决,明
日复见,勋索表,倨答曰:“我岂以笔砚事汝邪?其速杀我。”勋熟视笑曰:“
儒生有胆邪,吾动众百万,无一人操檄乎!”囚之,更使周重草表。彦曾遇害,
廷皓亦死,诏赠兵部郎中。
皇甫无逸,字仁俭,京兆万年人。父诞,隋并州总管府司马,汉王谅反,逼
之不从,见杀。无逸在长安,闻变即号恸,人问故,对曰:“吾父生平重节义,
必无苟免者。顷讣至,果然。时五等废,炀帝嘉诞忠,特封无逸平舆侯,而赠诞
柱国、弘义郡公。
无逸历淯阳太守,治为天下最,再迁右武卫将军。帝幸江都,诏居守洛阳。
帝被杀,乃与段达、元文都立越王侗。及王世充篡,弃母妻,斩关自归。追骑及,
无逸顾曰:“吾有死,终不能同尔为逆。”解金带投之地,曰:“以与尔,无相
困。”骑争下取,由是获免。
高祖以无逸本隋勋旧,尊遇之,拜刑部尚书,封滑国公。历陕东道行台民部
尚书,迁御史大夫。时蜀新定,吏多横恣,人不聊,诏无逸持节巡抚,得承制除
吏。既至,黜贪暴,用廉善,法令严明,蜀人以安。
皇甫希仁,憸人也,诬告无逸为母故阴交世充,帝判其诈,斩希仁,遣给
事中李公昌驰谕。又有告无逸交通萧铣者,时无逸与行台仆射窦璡不协,因表自
陈,并上璡罪。有诏刘世龙、温彦博按之,无状,遂斩告者而黜璡。及还,帝劳
曰:“比多谮毁,但以正直为佞人憎尔。”无逸顿首谢,帝曰:“卿无负,何所
谢?”
拜民部尚书,出为同州刺史,徙益州大都督府长史。所至辄闭合不通宾客,
左右无敢出入者;所须皆市易它境。尝按部,宿民家,镫炷尽,主人将续进,无
逸抽佩刀断带为炷,其廉介类如此。然过自畏慎,每上表疏,读数十犹惧未审,
使者上道,追省再三乃得遣。母在长安疾笃,太宗命驰驿召还承问,忧悸不能食,
道病卒。赠礼部尚书,谥曰孝。王珪驳曰:“无逸入蜀,不能与母俱,留卒京师,
子道未足称,不可谓孝。”乃更谥良。
李袭志,字重光。其先本陇西狄道人,五世祖避地,更为金州安康人。仕隋
始安郡丞。大业末,盗贼起,袭志倾私产募士,得三千人,乘城拒盗,萧铣、林
士弘屡攻之不下。闻炀帝丧,乃与士民缟素三日临,或说曰:“公临郡久,士大
夫悦向,蛮夷畏威,虽曰隋臣,实君长也。今四海分裂,自王者非一姓,宜遂据
岭表,取百粤,岂遽不若尉佗乎?”袭志曰:“吾世隋臣,今江都虽沦,宗社尚
有奉,诸君当相与戮力刷仇耻,岂怙乱图不义哉?吾宁蹈忠死,不逆节以生,尉
佗不足为吾法也。”欲斩说者,众谏,乃止。遂固守凡二年,力穷援绝,为铣所
陷,伪署工部尚书、桂州总管。
武德初,高祖赐书,命其子玄嗣召之。袭志约岭南酋永平郡守李光度潜图归
国。帝复以书谕曰:“公朕之宗,不可与异姓比,宜及子弟并豫宗正属籍。”乃
铣平,岭南六十余州皆送款,袭志诱而致云。赵郡王孝恭承制授桂州总管。五年
来朝,进柱国,封始安郡公、江州都督。后讨辅公祏,为水军总管,转桂州都
督。袭志守桂二十八年,政尚清省,南荒便之。表请入朝,以光禄大夫、汾州刺
史致仕,卒。
弟袭誉,字茂实,通敏有识度。仕隋为冠军府司兵。阴世师辅代王守京师也,
三辅盗螘聚,袭誉请以兵据永丰仓,发粟赈穷乏,出库物赏战士,驰檄郡县,
共逐捕贼。世师不从。乃求出募山南兵,至汉中,高祖已定长安,召授太府少卿、
安康郡公。
伐王世充也,拜潞州总管。时突厥已和亲,又通使世充,袭誉捕斩之。诏委
典运,以饟东军。擢累扬州大都督府长史、江南巡察大使,多所黜陟。扬州,
江、吴大都会,俗喜商贾,不事农;袭誉为引雷陂水,筑句城塘,溉田八百顷,
以尽地利,民多归本。召为太府卿。
为人严悫,以威肃闻。居家俭,厚于宗亲,禄禀随多少散之。以余资写书,
罢扬州,书遂数事载。尝谓子孙曰:“吾性不喜财,遂至窭乏。然负京有赐田十
顷,能耕之,足以食;河内千树桑,事之可以衣;江都书,力读可进求宦。吾殁
后,能勤此,无资于人矣。”迁凉州都督,改同州刺史。坐在凉州以私憾杖杀番
禾丞刘武,当死,废为民,流泉州,卒。
姜谟,秦州上邽人。隋大业末,为晋阳长。高祖在太原,谟前识之,谓所亲
曰:“隋政乱将亡,必有圣人受之。唐公负王霸资度,其必拨乱得天下。”乃深
自结。及大将军府建,引为司功参军,从平霍邑、绛郡,兵遂度河,谟部勒一夕
济,高祖叹其略。进平长安,除相国胄曹参军、长道县公。
薛举寇秦州,以谟山西豪望,诏安抚陇外,委以便宜。将行,请曰:“公天
人之望已属,宜膺图纬,光有神器。谟老矣,恐先朝露,幸一见践阼,死不恨。”
高祖嘉纳。乃与窦轨出散关,下河池、汉阳,遇薛举,与战,轨败,召谟还朝,
为员外散骑常侍。后仁杲平,擢秦州刺史。帝曰:“昔人称衣锦故乡,今以本州
相授,所以偿功。凉州荒梗,宜有以靖之。”谟至,抚边俗以恩信,盗贼衰止。
人喜曰:“不意复见太平官府。”改守陇州,以老去职。贞观元年卒,赠岷州都
督,谥曰安。
子确。确,字行本,以字显。贞观中,为将作少匠,护作九成、洛阳宫及诸
苑御,以干力称,多所赉尝,游幸无不从,迁宣威将军。太宗选趫才,衣五色袍,
乘六闲马,直屯营,宿卫仗内,号曰“飞骑”,每出幸,即以从,拜行本左屯卫
将军,分典之。高昌之役,为行军副总管,出伊州,距柳谷百里,依山造攻械,
增损旧法,械益精。其处有汉班超纪功碑,行本磨去古刻,更刊颂陈国威灵。遂
与侯君集进平高昌,战有功,玺书尉劳。还,为金城郡公,赐奴婢七十人,帛百
五十段。帝将征高丽,行本谏未宜轻用师,不从。至盖牟城,中流矢,卒。帝赋
诗悼之,赠左卫大将军、郕国公,谥曰襄,陪葬昭陵。子简嗣。行本性恪敏。
所居官,虽祈寒烈暑无懈容,加有巧思,凡朝之营缮,所司必谘而后行。魏徵见
其倚昵,恐浸启侈端,劝帝斥之,帝赖其强济,不斥也。
子柔远,美姿容,敷奏详辩。武后时,至左鹰扬卫将军,摄地官尚书通事舍
人、内供奉。子皎、晦。
皎,长安中为尚衣奉御,玄宗在藩邸,皎识其有非常度,委心焉。及即位,
自润州长史召授殿中少监。出入卧内,陪燕私,诏许舍敬,坐与妃嫔连榻,间击
球斗鸡,呼之不名也。赐宫女、厩马及它珍物,前后不胜计。帝在殿廷玩一嘉树,
皎盛赞之,帝遽令徙植其家。
后将诛窦怀贞等,皎与密议,以功进殿中监、楚国公,食封四百户。议者讥
短皎任遇太过,帝以其藩邸旧,思有以宣布之,乃下诏曰:“殿中监、楚国公皎,
往事朕于藩国,虽彭祖同书,子陵共学,不过也。朕尝游长杨、鄠、杜间,皎于
时奉侍,数谓朕曰:‘相王必登天位,王且储副。’朕叱而后止,复言于朕兄弟
近戚。语闻太上皇,太上皇奏之中宗,遣嗣虢王邕等鞫问,皎一意保护,罔或贰
言。宗楚客、纪处讷等请投皎炎荒,中宗特诏贬润州长史。专以忠力戴朕,谓天
且有命,故履危蹈艰而无变焉。朕既即位,又参诛奸臣,将厚以光宠,每所捴逊。
造膝匪躬,举多规益。而悠悠之谈,丑正恶直,天下之人,其未及识皎之功,何
见之异也?昔汉昭之任霍光,魏祖之明程昱,朕之不德,庶几于此。且否当其悔,
则必灭乃宗;泰至于亨,则所酬未补。岂流言之听,而厚德之忘哉?苟谋始有之,
图终可也。”寻迁太常卿,监修国史。弟晦又为吏部侍郎,有权宠,宋璟以为非
久安策,请抑损之。
开元五年,下诏放归田里,使自娱。久之,复为秘书监。十年,坐泄禁中语,
为嗣濮王峤所劾,敕中书门下究状。峤亦王守一姻家,中书令张嘉贞阴希其意,
傅致皎狱。诏免殊死,杖之,流钦州。道病死,年五十。亲厚坐谪死者数人,世
以为冤。时源乾曜方侍中,不能正,为人所讥诋。帝后思皎旧勋,令递柩还,以
礼葬之,存问其家,追赠泽州刺史。后以子尚主,更赠吏部尚书,仍赐封二百户
为祠享费。
子庆初。庆初生方<白卒>,帝许尚主,后沦谪二十余年。天宝初,皎甥李林甫
为宰相,为帝言之,始命以官,袭楚国公。十载,尚新平公主。新平故尝归裴
玪,玪卒,乃降庆初。主慧淑,闲文墨,帝贤之,历肃、代朝,恩礼加重,
庆初亦得幸。旧制,驸马都尉多不拜正官,特拜庆初太常卿。会修植建陵,诏为
之使,误毁连冈,代宗怒,下吏论不恭,赐死,建陵使史忠烈等皆诛,裴玪子
仿,亦削官。主幽禁中,大历十年薨。
故事,太常职奉陵庙。开元末,濮阳王彻为宗正卿,有宠,始请宗正奉陵。
天宝中,张垍以主婿任太常,故复旧。及庆初败,又以陵庙归宗正云。
晦,起家蒲州参军,累为高陵令,治有声,迁长安令,人畏爱之。开元初,
擢御史中丞。先是,永徽、显庆时,御史不拜宰相,衔命使四方者,廷中揖见,
后稍屈下。至晦,独徇旧体,谓御史曰:“不如故事,且奏谴公等。”由是台仪
复振。转太常少卿。
时国马乏,晦请以诏书市马六胡州,率得马三千,署游击将军,诏可。闲厩
乃稍备。除黄门侍郎,辞不拜,改兵部。满岁,为吏部侍郎,主选。曹史尝请托
为奸,前领选者周棘扈藩,检窒内外,犹不禁。至晦,悉除之,示无防限,然处
事精明,私相属诿,罪辄得,皆以为神。始,晦革旧示简,廷议恐必败,既而赃
赇路塞,而流品有叙,众乃伏。皎被放,晦亦左除宗正卿。贬春州司马,徙海州
刺史,卒。
崔善为,贝州武城人。祖颙,为魏散骑侍郎。善为巧于历数,仕隋,调文林
郎。督工徒五百营仁寿宫,总监杨素索簿阅实,善为执板暗唱,无一差谬,素大
惊。自是四方有疑狱,悉令按讯,皆究其情。仁寿中,迁楼烦司户书佐,高祖为
太守,尤礼接。
善为见隋政日紊,密劝高祖图天下。及兵起,署大将军府司户参军,封清河
县公。擢累尚书左丞,用清察称。诸曹史恶之,以其短而伛,嘲曰:“曲如钩,
例封侯。”欲沮罢所任。帝闻,勉之曰:“昔齐末奸吏歌斛律明月,而高纬暗不
察,至灭其家。朕虽不德,幸免是。”因下令购谤者,谤乃止。傅仁均撰《戊寅
历》,李淳风诋其疏,帝令善为考二家得失,多所裁正。
贞观初,为陕州刺史。时议,户猥地狭者徙宽乡,善为奏:“畿内户众,而
丁壮悉籍府兵,若听徙,皆在关东,虚近实远,非经通计。”诏可。历大理、司
农二卿,坐与少卿不平,出为秦州刺史。卒,赠刑部尚书,谥曰忠。
初,天下既定,群臣居丧者皆夺服,善为建言其敝。武德二年,始许终丧,
然犹时以权迫不能免,如房玄龄、褚遂良者众矣。
李嗣真,字承胄,赵州柏人人。多艺数,举明经,中之,累调许州司功参军。
贺兰敏之修撰东台,表嗣真直弘文馆,与学士刘献臣、徐昭皆少有名,号“三少”。
高宗东封还,诏赠孔子太师,命有司为祝,司文郎中雷少颍文不称旨,更命嗣
真,成不淹顷,帝览称善,诏加两阶。敏之等倚恩自如,嗣真不喜,求补义乌令。
敏之败,学士多连坐,嗣真独免。
调露中,为始平令,风化大行。时章怀太子作《宝庆曲》,阅于太清观,嗣
真谓道人刘概、辅俨曰:“宫不召商,君臣乖也;角与徵戾,父子疑也。死声多
且哀,若国家无事,太子任其咎。”俄而太子废,概等奏其言,擢太常丞,知五
礼仪,封常山县子。嗣真常曰:“隋乐府有《堂堂曲》,明唐再受命,比日有‘
侧堂堂,桡堂堂’之谣,侧,不正也,桡,危也。皇帝病日侵,事皆决中宫,持
权与人,收之不易。宗室虽众,居中制外,势且不敌。诸王殆为后所蹂践,吾见
难作不久矣。”太常缺黄钟,铸不能成,嗣真居崇业里,疑土中有之,弗得其所。
道上逢一车,有铎声甚厉,嗣真曰:“宫声也。”市以归,振于空地,若有应者,
掘之得钟,众乐遂和。尝引工展器于廷,后奇其风度应对,召相王府参军阎玄静
图之,吏部郎中杨志诚为赞,秘书郎殷仲容书,时以为宠。
永昌初,以右御史中丞知大夫事,请周、汉为二王后,诏可。命巡抚河东,
荐宋温瑾、袁嘉祚、李日知,拔州县职,皆至显官。来俊臣狱方炽,嗣真上书谏,
以为“昔陈平事汉祖,谋疏楚君臣,行反间,项羽遂亡。今殆有如平者谋陛下君
臣,恐为社稷祸”。不纳。出为潞州刺史。俊臣诬以反,流藤州,久得还。自筮
死日,豫具棺敛,如言卒桂阳。有诏州县护丧还乡里,赠济州刺史,谥曰昭。
武后尝问嗣真储贰事,对曰:“程婴、杵臼存赵氏孤,古人嘉之。”后悟,
中宗乃安。神龙初,赠御史大夫。所撰述尤多。
时雍州人裴知古亦善乐律,长安中,为太乐令。神龙元年正月,享太庙,乐
作,知古密语万年令元行冲曰:“金石谐婉,将有大庆,在唐室子孙乎!”是月,
中宗复位。人有乘马者,知古闻其嘶,乃曰:“马鸣哀,主必坠死。”见新婚者,
闻佩声,曰:“终必离。”访之,皆然。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作者【欧阳修】更多作品:
《六一诗话》六一诗话
《新五代史》新五代史
《欧阳修集》欧阳修集
《洛阳牡丹记》洛阳牡丹记
《千家诗》七言律诗 答丁元珍
《全宋词》卷015.【西湖念语】
《全宋词》卷015.【采桑子】
《全宋词》卷015.【采桑子】
《全宋词》卷015.【采桑子】
《全宋词》卷015.【采桑子】
《全宋词》卷015.【采桑子】
《全宋词》卷015.【采桑子】
《全宋词》卷015.【采桑子】
《全宋词》卷015.【采桑子】
《全宋词》卷015.【采桑子】
《全宋词》卷015.【采桑子】
《全宋词》卷015.【采桑子】
《全宋词》卷015.【采桑子】
《全宋词》卷015.【采桑子】
《全宋词》卷015.【朝中措】(送刘仲原甫出守维扬)
《全宋词》卷015.【长相思】
《全宋词》卷015.【长相思】
《全宋词》卷015.【长相思】
《全宋词》卷015.【诉衷情】(眉意)
《全宋词》卷015.【踏莎行】
《全宋词》卷015.【踏莎行】
《全宋词》卷015.【望江南】
《全宋词》卷015.【减字木兰花】
《全宋词》卷015.【减字木兰花】
《全宋词》卷015.【减字木兰花】
《全宋词》卷015.【减字木兰花】
《全宋词》卷015.【减字木兰花】
《全宋词》卷015.【生查子】
《全宋词》卷015.【生查子】
《全宋词》卷015.【清商怨】
《全宋词》卷015.【阮郎归】
《全宋词》卷015.【阮郎归】
《全宋词》卷015.【蝶恋花】(一名凤栖梧,又名鹊踏枝)
《全宋词》卷015.【蝶恋花】
《全宋词》卷015.【蝶恋花】
《全宋词》卷015.【蝶恋花】
《全宋词》卷015.【蝶恋花】
《全宋词》卷015.【蝶恋花】
《全宋词》卷015.【蝶恋花】
《全宋词》卷015.【蝶恋花】
《全宋词》卷015.【蝶恋花】
《全宋词》卷015.【蝶恋花】
《全宋词》卷015.【蝶恋花】
《全宋词》卷015.【蝶恋花】
《全宋词》卷015.【蝶恋花】
《全宋词》卷015.【蝶恋花】
《全宋词》卷015.【蝶恋花】
《全宋词》卷015.【蝶恋花】
《全宋词》卷015.【渔家傲】
《全宋词》卷015.【渔家傲】
《全宋词》卷015.【渔家傲】(与赵康靖公)
《全宋词》卷015.【渔家傲】
《全宋词》卷015.【渔家傲】
《全宋词》卷015.【渔家傲】
《全宋词》卷015.【渔家傲】
《全宋词》卷015.【渔家傲】
《全宋词》卷015.【渔家傲】
《全宋词》卷015.【渔家傲】
《全宋词》卷015.【渔家傲】
《全宋词》卷015.【渔家傲】
《全宋词》卷015.【渔家傲】
《全宋词》卷015.【渔家傲】(七夕)
《全宋词》卷015.【渔家傲】
《全宋词》卷015.【渔家傲】
《全宋词》卷015.【渔家傲】
《全宋词》卷015.【渔家傲】
《全宋词》卷015.【渔家傲】
《全宋词》卷015.【渔家傲】
《全宋词》卷015.【玉楼春】(题上林后亭一名木兰花令)
《全宋词》卷015.【玉楼春】
《全宋词》卷015.【玉楼春】
《全宋词》卷015.【玉楼春】
《全宋词》卷015.【玉楼春】
《全宋词》卷015.【玉楼春】
《全宋词》卷015.【玉楼春】
《全宋词》卷015.【玉楼春】
《全宋词》卷015.【玉楼春】
《全宋词》卷015.【玉楼春】
《全宋词》卷015.【玉楼春】
《全宋词》卷015.【玉楼春】
《全宋词》卷015.【玉楼春】
《全宋词》卷015.【玉楼春】
《全宋词》卷015.【玉楼春】
《全宋词》卷015.【玉楼春】
《全宋词》卷015.【玉楼春】
《全宋词》卷015.【玉楼春】
《全宋词》卷015.【玉楼春】
《全宋词》卷015.【玉楼春】
《全宋词》卷015.【玉楼春】
《全宋词》卷015.【玉楼春】
《全宋词》卷015.【玉楼春】
《全宋词》卷015.【玉楼春】
《全宋词》卷015.【玉楼春】
《全宋词》卷015.【玉楼春】(子规)
《全宋词》卷015.【玉楼春】
《全宋词》卷015.【玉楼春】
《全宋词》卷015.【玉楼春】
《全宋词》卷015.【渔家傲】
《全宋词》卷015.【渔家傲】
《全宋词》卷015.【渔家傲】
《全宋词》卷015.【渔家傲】
《全宋词》卷015.【渔家傲】
《全宋词》卷015.【渔家傲】
《全宋词》卷015.【渔家傲】
《全宋词》卷015.【渔家傲】
《全宋词》卷015.【渔家傲】
《全宋词》卷015.【渔家傲】
《全宋词》卷015.【渔家傲】
《全宋词》卷015.【渔家傲】
《全宋词》卷015.【渔家傲】
《全宋词》卷015.【渔家傲】
《全宋词》卷015.【渔家傲】
《全宋词》卷015.【渔家傲】
《全宋词》卷015.【渔家傲】
《全宋词》卷015.【渔家傲】
《全宋词》卷015.【渔家傲】
《全宋词》卷015.【渔家傲】
《全宋词》卷015.【渔家傲】
《全宋词》卷015.【渔家傲】
《全宋词》卷015.【渔家傲】
《全宋词》卷015.【南歌子】
《全宋词》卷015.【御街行】
《全宋词》卷015.【桃源忆故人】(一名虞美人影)
《全宋词》卷015.【桃源忆故人】
《全宋词》卷015.【临江仙】
《全宋词》卷015.【临江仙】
《全宋词》卷015.【圣无忧】
《全宋词》卷015.【浪淘沙】
《全宋词》卷015.【浪淘沙】
《全宋词》卷015.【浪淘沙】
《全宋词》卷015.【浪淘沙】
《全宋词》卷015.【浪淘沙】
《全宋词》卷015.【定风波】
《全宋词》卷015.【定风波】
《全宋词》卷015.【定风波】
《全宋词》卷015.【定风波】
《全宋词》卷015.【定风波】
《全宋词》卷015.【定风波】
《全宋词》卷015.【蓦山溪】
《全宋词》卷015.【浣溪沙】
《全宋词》卷015.【浣溪沙】
《全宋词》卷015.【浣溪沙】
《全宋词》卷015.【浣溪沙】
《全宋词》卷015.【浣溪沙】
《全宋词》卷015.【浣溪沙】
《全宋词》卷015.【浣溪沙】
《全宋词》卷015.【浣溪沙】
《全宋词》卷015.【浣溪沙】
《全宋词》卷015.【御带花】
《全宋词》卷015.【虞美人】
《全宋词》卷015.【鹤冲天】
《全宋词》卷015.【夜行船】
《全宋词》卷015.【夜行船】
《全宋词》卷015.【洛阳春】
《全宋词》卷015.【雨中花】
《全宋词》卷015.【越溪春】
《全宋词》卷015.【贺圣朝影】
《全宋词》卷015.【洞天春】
《全宋词》卷015.【忆汉月】
《全宋词》卷015.【清平乐】
《全宋词》卷015.【凉州令】(东堂石榴)
《全宋词》卷015.【南乡子】
《全宋词》卷015.【南乡子】
《全宋词》卷015.【鹊桥仙】
《全宋词》卷015.【圣无忧】
《全宋词》卷015.【摸鱼儿】
《全宋词》卷015.【少年游】
《全宋词》卷015.【少年游】
《全宋词》卷015.【少年游】
《全宋词》卷015.【鹧鸪天】
《全宋词》卷015.【千秋岁】
《全宋词》卷015.【千秋岁】
《全宋词》卷015.【醉蓬莱】
《全宋词》卷015.【于飞乐】
《全宋词》卷015.【鼓笛慢】
《全宋词》卷015.【看花回】
《全宋词》卷015.【蝶恋花】
《全宋词》卷015.【蝶恋花】(咏枕儿)
《全宋词》卷015.【蝶恋花】
《全宋词》卷015.【蝶恋花】
《全宋词》卷015.【武陵春】
《全宋词》卷015.【梁州令】
《全宋词》卷015.【渔家傲】
《全宋词》卷015.【渔家傲】
《全宋词》卷015.【渔家傲】
《全宋词》卷015.【渔家傲】
《全宋词》卷015.【渔家傲】
《全宋词》卷015.【一斛珠】
《全宋词》卷015.【惜芳时】
《全宋词》卷015.【洞仙歌令】
《全宋词》卷015.【洞仙歌令】
《全宋词》卷015.【鹊踏枝】
《全宋词》卷015.【品令】
《全宋词》卷015.【燕归梁】
《全宋词》卷015.【燕归梁】
《全宋词》卷015.【圣无忧】
《全宋词》卷015.【锦香囊】
《全宋词》卷015.【系裙腰】
《全宋词》卷015.【阮郎归】
《全宋词》卷015.【阮郎归】
《全宋词》卷015.【阮郎归】
《全宋词》卷015.【怨春郎】
《全宋词》卷015.【滴滴金】
《全宋词》卷015.【卜算子】
《全宋词》卷015.【感庭秋】
《全宋词》卷015.【满路花】
《全宋词》卷015.【好女儿令】
《全宋词》卷015.【南乡子】
《全宋词》卷015.【南乡子】
《全宋词》卷015.【踏莎行】
《全宋词》卷015.【踏莎行】
《全宋词》卷015.【诉衷情】
《全宋词》卷015.【诉衷情】
《全宋词》卷015.【恨春迟】
《全宋词》卷015.【盐角儿】
《全宋词》卷015.【盐角儿】
《全宋词》卷015.【忆秦娥】
《全宋词》卷015.【少年游】
《全宋词》卷015.【踏莎行慢】
《全宋词》卷015.【蕙香囊】
《全宋词》卷015.【玉楼春】
《全宋词》卷015.【玉楼春】(印眉)
《全宋词》卷015.【玉楼春】
《全宋词》卷015.【玉楼春】
《全宋词》卷015.【玉楼春】
《全宋词》卷015.【定风波】
《全宋词》卷015.【减字木兰花】
《全宋词》卷015.【减字木兰花】
《全宋词》卷015.【迎春乐】
《全宋词》卷015.【一落索】
《全宋词》卷015.【夜行船】
《全宋词》卷015.【夜行船】
《全宋词》卷015.【望江南】
《全宋词》卷015.【望江南】
《全宋词》卷015.【宴瑶池】
《全宋词》卷015.【解仙佩】
《全宋词》卷015.【渔家傲】
《全宋词》卷015.【少年游】
《全宋词》卷015.【桃源忆故人】
《全宋词》卷015.【阮郎归】
《全宋词》卷015.【归自谣】
《全宋词》卷015.【归自谣】
《全宋词》卷015.【归自谣】
《全宋词》卷015.【长相思】
《全宋词》卷015.【瑞鹧鸪】(此词本李商隐诗,公尝笔于扇云,可入此腔歌之)
《全宋词》卷015.【阮郎归】
《全宋词》卷015.【阮郎归】
《全宋词》卷015.【蝶恋花】
《全宋词》卷015.【蝶恋花】
《全宋词》卷015.【蝶恋花】
《全宋词》卷015.【应天长】
《全宋词》卷015.【应天长】
《全宋词》卷015.【应天长】
《全宋词》卷015.【清平乐】
《全宋词》卷015.【芳草渡】
《全宋词》卷015.【更漏子】
《全宋词》卷015.【贺明朝】
《全宋词》卷015.【一斛珠】
《全宋词》卷015.【南乡子】
《全宋词》卷015.【浣溪沙】
《全宋词》卷015.【江神子】
《全宋词》卷015.【舞春风】
《全宋词》卷015.【望梅花】
《全宋词》卷015.【千秋岁】(春恨)
《全宋词》卷015.【献衷心】



国学书库首页 国学电子书下载
 
2010-2025 全球华人国学经典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