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书库
书法迷
书法集
书法导航
书法家
篆刻
字库
书法字体
五体书
古风书
甲骨文
古印
篆书
篆体
光明书
集美书
33书法
毛笔字
钢笔字
多体书
花鸟字
書法视频
集字
字形
大字
篆刻之家
国学
古籍
中医
象棋
游戏
电子书
商城
网站修改
起名
识字
英语
印章
签名
硬筆字
字体下载
免费字体
中文字体
英文字体
P图宝
Ai矢量
阿弥陀佛
意见反馈
安全网站
捐赠
汉语字典汉语 即划即译
关闭
放大
定位
on
搜索
Loading......
皮肤
牛津专业版优惠价! 牛津新词典
译
默认设置
字体
请选择
字号
14
16
18
20
22
24
26
28
30
卷二十一 梁臣传第九
书名:新五代史 作者:
欧阳修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呜呼!孟子谓“春秋无义战”,予亦以谓五代无全臣。无者,非无一人,盖
仅有之耳,余得死节之士三人焉。其仕不及于二代者,各以其国系之,作梁、唐、
晋、汉、周臣传。其余仕非一代,不可以国系之者,作《杂传》。夫入于杂,诚
君子之所羞,而一代之臣,未必皆可贵也,览者详其善恶焉。
○敬翔
敬翔,字子振,同州冯翊人也,自言唐平阳王晖之后。少好学,工书檄。乾
符中举进士不中,乃客大梁。翔同里人王发为汴州观察支使,遂往依焉。久之,
发无所荐引,翔客益窘,为人作笺刺,传之军中。太祖素不知书,翔所作皆俚俗
语,太祖爱之,谓发曰:“闻君有故人,可与俱来。”翔见太祖,太祖问曰:
“闻子读《春秋》,《春秋》所记何等事?”翔曰:“诸侯争战之事耳。”太祖
曰:“其用兵之法可以为吾用乎?”翔曰:“兵者,应变出奇以取胜,《春秋》
古法,不可用于今。”太祖大喜,补以军职,非其所好,乃以为馆驿巡官。太祖
与蔡人战汴郊,翔时时为太祖谋画,多中,太祖欣然,以谓得翔之晚,动静辄以
问之。太祖奉昭宗自岐还长安,昭宗召翔与李振升延喜楼劳之,拜翔太府卿。
初,太祖常侍殿上,昭宗意卫兵有能擒之者,乃佯为鞋结解,以顾太祖,太
祖跪而结之,而左右无敢动者,太祖流汗浃背,由此稀复进见。昭宗迁洛阳,宴
崇勋殿,酒半起,使人召太祖入内殿,将有所托。太祖益惧,辞以疾。昭宗曰:
“卿不欲来,可使敬翔来。”太祖遽麾翔出,翔亦佯醉去。
太祖已破赵匡凝,取荆、襄,遂攻淮南。翔切谏,以谓新胜之兵,宜持重以
养威。太祖不听。兵出光州,遭大雨,几不得进,进攻寿州,不克,而多所亡失,
太祖始大悔恨。归而忿躁,杀唐大臣几尽,然益以翔为可信任。梁之篡弑,翔之
谋为多。太祖即位,以唐枢密院故用宦者,乃改为崇政院,以翔为使。迁兵部尚
书、金銮殿大学士。
翔为人深沉有大略,从太祖用兵三十余年,细大之务必关之。翔亦尽心勤劳,
昼夜不寐,自言惟马上乃得休息。而太祖刚暴难近,有所不可,翔亦未尝显言,
微开其端,太祖意悟,多为之改易。
太祖破徐州,得时溥宠姬刘氏,爱幸之,刘氏故尚让妻也,乃以妻翔。翔已
贵,刘氏犹侍太祖,出入卧内如平时,翔颇患之。刘氏诮翔曰:“尔以我尝失身
于贼乎?尚让,黄家宰相;时溥,国之忠臣。以卿门地,犹为辱我,请从此决矣!”
翔以太祖故,谢而止之。刘氏车服骄侈,别置典谒,交结藩镇,权贵往往附之,
宠信言事不下于翔。当时贵家,往往效之。
太祖崩,友珪立,以翔先帝谋臣,惧其图己,不欲翔居内职,乃以李振代翔
为崇政使,拜翔中书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翔以友珪畏己,多称疾,未尝省
事。
末帝即位,赵岩等用事,颇离间旧臣,翔愈郁郁不得志。其后,梁尽失河北,
与晋相拒杨刘,翔曰:“故时河朔半在,以先帝之武,御貔虎之臣,犹不得志于
晋。今晋日益强,梁日益削,陛下处深宫之中,所与计事者,非其近习,则皆亲
戚之私,而望成事乎?臣闻晋攻杨刘,李亚子负薪渡水,为士卒先。陛下委蛇守
文,以儒雅自喜,而遣贺瑰为将,岂足当彼之余锋乎?臣虽惫矣,受国恩深,若
其乏材,愿得自效。”岩等以翔为怨言,遂不用。
其后,王彦章败于中都,末帝惧,召段凝于河上。是时,梁精兵悉在凝军,
凝有异志,顾望不来。末帝遽呼翔曰:“朕居常忽卿言,今急矣,勿以为怼,卿
其教我当安归?”翔曰:“臣从先帝三十余年,今虽为相,实朱氏老奴尔,事陛
下如郎君,以臣之心,敢有所隐?陛下初用段凝,臣已争之,今凝不来,敌势已
近,欲为陛下谋,则小人间之,必不见听。请先死,不忍见宗庙之亡!”君臣相
向恸哭。
翔与李振俱为太祖所信任,庄宗入汴,诏赦梁群臣,李振喜谓翔曰:“有诏
洗涤,将朝新君。”邀翔欲俱入见。翔夜止高头车坊,将旦,左右报曰:“崇政
李公入朝矣!”翔叹曰:“李振谬为丈夫矣!复何面目入梁建国门乎?”乃自经
而卒。
○朱珍(李唐宾附)
朱珍,徐州丰人也。少与庞师古等俱从梁太祖为盗。珍为将,善治军选士,
太祖初镇宣武,珍为太祖创立军制,选将练兵甚有法。太祖得诸将所募兵及佗降
兵,皆以属珍,珍选将五十余人,皆可用。梁败黄巢、破秦宗权、东并兖郓,未
尝不在战中,而常勇出诸将。太祖与晋王东逐黄巢,还过汴,馆之上源驿,太祖
使珍夜以兵攻之,晋王亡去,珍悉杀其麾下兵。义成军乱,逐安师儒,师儒奔梁。
太祖遣珍以兵趋滑州,道遇大雪,珍趣兵疾驰,一夕至城下,遂乘其城。义成军
以为方雪,不意梁兵来,不为备,遂下之。
秦宗权遣卢瑭、张晊等攻梁,是时梁兵尚少,数为宗权所困。太祖乃拜珍
淄州刺史,募兵于淄青。珍偏将张仁遇白珍曰:“军中有犯令者,请先斩而后白。”
珍曰:“偏将欲专杀邪?”立斩仁遇以徇军,军中皆感悦。珍得所募兵万余以归,
太祖大喜曰:“贼在吾郊,若践吾麦,奈何!今珍至,吾事济矣!且贼方息兵养
勇,度吾兵少,而未知珍来,谓吾不过坚守而已,宜出其不意以击之。”乃出兵
击败晊等,宗权由此败亡,而梁军威大振,以得珍兵故也。
珍从太祖攻朱宣,取曹州,执其刺史丘弘礼。又取濮州,刺史朱裕奔于郓州。
太祖乃还汴,留珍攻郓州。珍去郓二十里,遣精兵挑之,郓人不出。朱裕诈为降
书,阴使人召珍,约开门为内应。珍信之,夜率其兵叩郓城门,朱裕登陴,开门
内珍军,珍军已入瓮城而垂门发,郓人从城上磔石以投之,珍军皆死瓮城中,珍
仅以身免,太祖不之责也。
魏博军乱,囚乐彦贞。太祖遣珍救魏,珍破黎阳、临河、李固,分遣聂金、
范居实等略澶州,杀魏豹子军二千于临黄。珍威振河朔。魏人杀彦贞,珍乃还。
梁攻徐州,遣珍先攻下丰县,又败时溥于吴康,与李唐宾等屯萧县。
唐宾者,陕人也。初为尚让偏将,与太祖战尉氏门,为太祖所败,唐宾乃降
梁。梁兵攻掠四方,唐宾常与珍俱,与珍威名略等,而骁勇过之,珍战每小却,
唐宾佐之乃大胜。珍尝私迎其家置军中,太祖疑珍有异志,遣唐宾伺察之。珍与
唐宾不协,唐宾不能忍,夜走还宣武,珍单骑追之,交诉太祖前。太祖两惜其材,
为和解之。
珍屯萧县,闻太祖将至,戒军中治馆厩以待。唐宾部将严郊治厩失期,军吏
督之,郊诉于唐宾,唐宾以让珍,珍怒,拔剑而起,唐宾拂衣就珍,珍即斩之,
遣使者告唐宾反。使者晨至梁,敬翔恐太祖暴怒不可测,乃匿使者,至夜而见之,
谓虽有所发,必须明旦,冀得少缓其事而图之。既夕,乃引珍使者入见,太祖大
惊,然已夜矣,不能有所发,翔因从容为太祖画。明日,佯收唐宾妻子下狱。因
如珍军,去萧一舍,珍迎谒,太祖命武士执之。诸将霍存等十余人叩头救珍,太
祖大怒,举胡床掷之曰:“方珍杀唐宾时,独不救之邪!”存等退,珍遂缢死。
○庞师古
庞师古,曹州南华人也,初名从。梁太祖镇宣武,初得马五百匹为骑兵,乃
以师古将之,从破黄巢、秦宗权,皆有功。太祖攻时溥未下,留兵属师古守之,
师古取其宿迁,进屯吕梁。溥以兵二万出战,师古败之,斩首二千级。孙儒逐杨
行密,取扬州,淮南大乱,太祖遣师古渡淮攻儒,为儒所败。是时,朱珍、李唐
宾已死,师古与霍存分将其兵。郴王友裕攻徐州,朱瑾以兵救时溥,友裕败溥于
石佛山,瑾收余兵去。太祖以友裕可追而不追,夺其兵以属师古。师古攻破徐州,
斩溥,太祖表师古徐州留后。梁兵攻郓州,临济水,师古彻木为桥,夜以中军先
济。朱宣走中都,见杀。
太祖已下兖、郓,乃遣师古与葛从周攻杨行密于淮南,师古出清口,从周出
安丰。师古自其微时事太祖,为人谨甚,未尝离左右,及为将出兵,必受方略以
行,军中非太祖命,不妄动。师古营清口,地势卑,或请就高为栅,师古以非太
祖命不听。淮人决水浸之,请者告曰:“淮人决河,上流水至矣!”师古以为摇
动士卒,立斩之。已而水至,兵不能战,遂见杀。
呜呼,兵之胜败,岂易言哉!梁兵强于天下,而吴人号为轻弱,然师古再举
击吴,辄再败以死。其后太祖自将出光山,攻寿春,然亦败也。盖自高骈死,唐
以梁兼统淮南,遂与孙、杨争,凡三十年间,三举而三败。以至强遭至弱而如此,
此其不可以理得也。兵法固有以寡而败众、以弱而胜强者,顾吴岂足以知之哉!
岂非适与其机会邪?故曰:“兵者凶器,战者危事也。”可不慎哉!
○葛从周
葛从周,字通美,濮州甄城人也。少从黄巢,败降梁。从太祖攻蔡州,太祖
坠马,从周扶太祖复骑,与敌步斗伤面,身被数疮,偏将张延寿从旁击之,从周
得与太祖俱去。太祖尽黜诸将,独用从周、延寿为大将。
秦宗权掠地颍、亳,及梁兵战于焦夷,从周获其将王涓一人。从朱珍收兵淄
青,遇东兵辄战,珍得兵归,从周功为多。张全义袭李罕之于河阳,罕之奔晋,
召晋兵以攻全义,全义乞兵于梁,太祖遣从周、丁会等救之,败晋兵于沇河。
潞州冯霸杀晋守将李克恭以降梁,太祖遣从周入潞州,晋兵攻之,从周不能守,
走河阳。太祖攻魏,从周与丁会先下黎阳、临河,会太祖于内黄,败魏兵于永定
桥。从丁会攻宿州,以水浸其城,遂破之。太祖攻朱瑾于兖州,未下,留从周围
之,瑾闭壁不出,从周诈言救兵至,阳避之高吴,夜半潜还城下,瑾以谓从周已
去,乃出兵收外壕,从周掩击之,杀千余人。
晋攻魏,魏人求救,太祖遣侯言救魏,言筑垒于洹水。太祖怒言不出战,遣
从周代言。从周至军,益闭垒不出,而凿三暗门以待,晋兵攻之,从周以精兵自
暗门出击,败晋王兵。晋王怒,自将击从周,从周虽大败,而梁兵擒其子落落,
送于魏,斩之。遂徙攻郓州,擒朱宣于中都,又攻兖州,走朱瑾。太祖表从周兖
州留后,以兖、郓兵攻淮南,出安丰,会庞师古于清口。从周行至濠州,闻师古
死,遽还,至渒河将渡而淮兵追之,从周亦大败。是时,晋兵出山东攻相、卫,
太祖遣从周略地山东,下洺州,斩其刺史邢善益;又下邢州,走其刺史马师素;
又下磁州,杀其刺史袁奉滔。五日而下三州。太祖乃表从周兼邢州留后。
刘仁恭攻魏,已屠贝州,罗绍威求救于梁,从周会太祖救魏,入于魏州。燕
兵攻馆陶门,从周以五百骑出战,曰:“大敌在前,何可返顾!”使闭门而后战。
破其八栅,燕兵走,追至于临清,拥之御河,溺死者甚众。太祖以从周为宣义行
军司马。
太祖遣从周攻刘守文于沧州,以蒋晖监其军。守文求救于其父仁恭,仁恭以
燕兵救之,晖语诸将曰:“吾王以我监诸将,今燕兵来,不可迎战,宜纵其入城,
聚食仓廪,使两困而后取之。”诸将颇以为然。从周怒曰:“兵在上将,岂监军
所得言!且晖之言乃常谈尔,胜败之机在吾心,晖岂足以知之!”乃勒兵逆仁恭
于乾宁,战于老鸦堤,仁恭大败,斩首三万余级,获其将马慎交等百余人,马三
千匹。是时,守文亦求救于晋,晋为攻邢、洺以牵之,从周遽还,败晋兵于青山。
遂从太祖攻镇州,下临城,王熔乞盟,太祖表从周泰宁军节度使。
从氏叔琮攻晋太原,不克。梁兵西攻凤翔,青州王师范遣其将刘掞袭兖州,
从周家属为掞所得,厚遇之而不杀。太祖还自凤翔,乃遣从周攻掞,从周卒招降
掞。太祖即位,拜左金吾卫上将军,以疾致仕,拜右卫上将军,居于偃师。末帝
即位,拜昭义军节度使、陈留郡王,食其俸于家。卒,赠太尉。
○霍存
霍存,洺州曲周人也。少从黄巢,巢败,存乃降梁。存为将骁勇,善骑射。
秦宗权攻汴,存以三千人夜破张晊栅,又以骑兵破秦贤,杀三千人,败晊于
赤冈。从朱珍掠淄青、庞师古攻时溥,皆有功。朱珍与李唐宾俱死,乃以庞师古
代珍、存代唐宾以攻溥,破砀山,存获其将石君和等五十人。梁攻宿州,葛从周
引水浸之,丁会与存战城下,遂下之。从攻潞州,与晋人遇,战马牢川,存入则
当其前,出则为其殿,晋人却,遂东攻魏,取淇门,杀三千人。梁得曹州,太祖
以存为刺史,兼诸军都指挥使。梁攻郓州,朱瑾来救,梁诸将或劝太祖纵瑾入郓,
耗其食,坚围勿战,以此可俱弊。太祖曰:“瑾来必与时溥俱,不若遣存邀之。”
存伏兵萧县,已而瑾果与溥俱出迷离,存发伏击之,遂败瑾等于石佛山,存中流
矢卒。太祖已即位,阅骑兵于繁台,顾诸将曰:“使霍存在,岂劳吾亲阅邪!诸
君宁复思之乎?”佗日语又如此。
○张存敬
张存敬,谯郡人也。为人刚直有胆勇,少事梁太祖为将,善因危窘出奇计。
李罕之与晋人攻张全义于河阳,太祖遣存敬与丁会等救之,罕之解围去。太祖以
存敬为诸军都虞候。太祖攻徐、兖,以存敬为行营都指挥使。从葛从周攻沧州,
败刘仁恭于老鸦堤。还攻王熔于镇州,入其城中,取其马牛万计。迁宋州刺史。
复从诸将攻幽州,存敬取其瀛、莫、祁、景四州。梁攻定州,与王处直战怀德驿,
大败之,枕尸十余里。梁已下镇、定,乃遣存敬攻王珂于河中,存敬出含山,下
晋、绛二州,珂降于梁。太祖表存敬护国军留后,复徙宋州刺史,未至,卒于河
中,赠太傅。
存敬子仁颖、仁愿。仁愿有孝行,存敬卒,事其兄仁颖,出必告,反必面,
如事父之礼。仁愿晓法令,事梁、唐、晋,常为大理卿,卒,赠秘书监。
○符道昭
符道昭,蔡州人也。为秦宗权骑将,宗权败,道昭流落无所依,后依凤翔李
茂贞,茂贞爱之,养以为子,名继远。梁攻茂贞,道昭与梁兵战,屡败,乃归梁,
太祖表道昭秦州节度使,以乱不果行。太祖为元帅,初开府,而李周彝以鄜州降,
以为左司马,择右司马难其人,及得道昭,乃授之。罗绍威将诛其牙兵,恶魏兵
强,未敢发,求梁为助。太祖乃悉发魏兵使攻燕,而遣马嗣勋助绍威诛牙兵。牙
兵已诛,魏兵在外者闻之皆乱,魏将左行迁据历亭、史仁遇据高唐以叛,道昭等
从太祖悉破之。道昭为将,勇于犯敌而少成算,每战先发,多败,而周彝等继之
乃胜。开平元年与康怀英等攻潞州,筑夹城为蚰蜒堑以围之,逾年不能下,晋兵
攻破夹城,道昭战死。
○刘扞
刘扞,开封人也。为人明敏有威仪,善摈赞。太祖初镇宣武,以为客将,使
从朱珍募兵淄青。太祖北攻镇州,与王镕和,遣扞见镕,镕军未知梁意,方严兵,
扞驰一骑入城中,谕镕以太祖意,镕乃听命。梁兵攻定州,降王处直,扞复以一
骑入慰城中。太祖围凤翔,遣扞入见李茂贞计事。唐昭宗召见,问梁军中事,称
旨,赐以锦袍,拜登州刺史,赐号“迎銮毅勇功臣。”梁兵攻淮南,遣扞先之淮
口,筑马头下浮桥以渡梁兵。太祖出光山攻寿州,又使扞作浮桥于淮北,以渡归
师。拜宋州刺史。太祖即位,迁左天武指挥使、元从亲军都虞候、左龙虎统军,
出为佑国军留后。同州刘知俊反,以赂诱扞将吏,执扞而去,知俊械之,送于李
茂贞,见杀。太祖哀之,赠扞太傅。
○寇彦卿
寇彦卿,字俊臣,开封人也。世事宣武军为牙将。太祖初就镇,以为通引官,
累迁右长直都指挥使,领洺州刺史。罗绍威将诛牙军,太祖遣彦卿之魏计事,彦
卿阴为绍威计画,乃悉诛牙军。
彦卿身长八尺,隆准方面,语音如钟,工骑射,好书史,善伺太祖意,动作
皆如旨。太祖尝曰:“敬翔、刘扞、寇彦卿皆天为我生之。”其爱之如此。赐以
所乘爱马“一丈乌”。太祖围凤翔,以彦卿为都排阵使,彦卿乘乌驰突阵前,太
祖目之曰:“真神将也!”
初,太祖与崔胤谋,欲迁都洛阳,而昭宗不许。其后昭宗奔于凤翔,太祖以
兵围之,昭宗既出,明年,太祖以兵至河中,遣彦卿奉表迫请迁都。彦卿因悉驱
徙长安居人以东,人皆拆屋为筏,浮渭而下,道路号哭,仰天大骂曰:“国贼崔
胤、朱温使我至此!”昭宗亦顾瞻陵庙,傍徨不忍去,谓其左右为俚语云:“纥
干山头冻死雀,何不飞去生处乐。”相与泣下沾襟。昭宗行至华州,遣人告太祖
以何皇后有娠,愿留华州待冬而行。太祖大怒,顾彦卿曰:“汝往趣官家来,不
可一日留也。”彦卿复驰至华,即日迫昭宗上道。
太祖即位,拜彦卿感化军节度使。岁余,召为左金吾卫大将军,充金吾衙仗
使。彦卿晨朝至天津桥,民梁现不避道,前驱捽现投桥上石栏以死。彦卿见太祖
自首,太祖惜之,诏彦卿以钱偿现家以赎罪。御史司宪崔沂劾奏彦卿,请论如法,
太祖不得已,责授彦卿左卫中郎将。复拜相州防御使,迁河阳节度使。
太祖遇弑,彦卿出太祖画像事之如生,尝对客语先朝,必涕泗交下。末帝即
位,徙镇威胜。彦卿明敏善事人,而怙宠作威,好诛杀,多猜忌。卒于镇,年五
十七。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作者【欧阳修】更多作品:
《å…ÂÂ一è¯â€â€ÃƒÂ¨Ã‚¯ÂÂ》å…ÂÂ一è¯â€â€ÃƒÂ¨Ã‚¯ÂÂ
《æ–°äºâ€Â代å²》æ–°äºâ€Â代å²
《欧阳修集》欧阳修é›â€Â
《洛阳牡丹记》洛阳牡丹记
《åƒ家è¯â€â€》七言律è¯ çÂÂâ€Âä¸ÂÂå…ƒçÂÂÂÂ
《全宋è¯ÂÂ》å·015.ã€ÂÂ西湖念è¯ÂÂ】
《全宋è¯ÂÂ》å·015.ã€ÂÂ采桑åÂÂÂÂ】
《全宋è¯ÂÂ》å·015.ã€ÂÂ采桑åÂÂÂÂ】
《全宋è¯ÂÂ》å·015.ã€ÂÂ采桑åÂÂÂÂ】
《全宋è¯ÂÂ》å·015.ã€ÂÂ采桑åÂÂÂÂ】
《全宋è¯ÂÂ》å·015.ã€ÂÂ采桑åÂÂÂÂ】
《全宋è¯ÂÂ》å·015.ã€ÂÂ采桑åÂÂÂÂ】
《全宋è¯ÂÂ》å·015.ã€ÂÂ采桑åÂÂÂÂ】
《全宋è¯ÂÂ》å·015.ã€ÂÂ采桑åÂÂÂÂ】
《全宋è¯ÂÂ》å·015.ã€ÂÂ采桑åÂÂÂÂ】
《全宋è¯ÂÂ》å·015.ã€ÂÂ采桑åÂÂÂÂ】
《全宋è¯ÂÂ》å·015.ã€ÂÂ采桑åÂÂÂÂ】
《全宋è¯ÂÂ》å·015.ã€ÂÂ采桑åÂÂÂÂ】
《全宋è¯ÂÂ》å·015.ã€ÂÂ采桑åÂÂÂÂ】
《全宋è¯ÂÂ》å·015.ã€ÂÂæœÂÂä¸ÂÂ措】(é€ÂÂ刘仲原çâ€Â«å‡ºå®ˆç»´æ‰¬ï¼‰
《全宋è¯ÂÂ》å·015.ã€ÂÂ长相æ€ÂÂ】
《全宋è¯ÂÂ》å·015.ã€ÂÂ长相æ€ÂÂ】
《全宋è¯ÂÂ》å·015.ã€ÂÂ长相æ€ÂÂ】
《全宋è¯ÂÂ》å·015.ã€ÂÂ诉衷情】(眉æ„ÂÂ)
《全宋è¯ÂÂ》å·015.ã€ÂÂè¸ÂÂ莎行】
《全宋è¯ÂÂ》å·015.ã€ÂÂè¸ÂÂ莎行】
《全宋è¯ÂÂ》å·015.ã€ÂÂ望江åÂÂâ€â€ÃƒÂ£Ã¢â€šÂ¬Ã¢â‚¬Ëœ
《全宋è¯ÂÂ》å·015.ã€ÂÂå‡ÂÂÃ¥ÂÂâ€â€ÃƒÂ¦Ã…“¨å…°èŠ±ã€‘
《全宋è¯ÂÂ》å·015.ã€ÂÂå‡ÂÂÃ¥ÂÂâ€â€ÃƒÂ¦Ã…“¨å…°èŠ±ã€‘
《全宋è¯ÂÂ》å·015.ã€ÂÂå‡ÂÂÃ¥ÂÂâ€â€ÃƒÂ¦Ã…“¨å…°èŠ±ã€‘
《全宋è¯ÂÂ》å·015.ã€ÂÂå‡ÂÂÃ¥ÂÂâ€â€ÃƒÂ¦Ã…“¨å…°èŠ±ã€‘
《全宋è¯ÂÂ》å·015.ã€ÂÂå‡ÂÂÃ¥ÂÂâ€â€ÃƒÂ¦Ã…“¨å…°èŠ±ã€‘
《全宋è¯ÂÂ》å·015.ã€ÂÂçâ€ÂŸæŸ¥åÂÂÂÂ】
《全宋è¯ÂÂ》å·015.ã€ÂÂçâ€ÂŸæŸ¥åÂÂÂÂ】
《全宋è¯ÂÂ》å·015.ã€ÂÂ清商怨】
《全宋è¯ÂÂ》å·015.ã€ÂÂ阮郎归】
《全宋è¯ÂÂ》å·015.ã€ÂÂ阮郎归】
《全宋è¯ÂÂ》å·015.ã€ÂÂè¶æ‹花】(一åÂÂÂÂ凤栖梧,åˆåÂÂÂÂ鹊è¸ÂÂæžÂÂ)
《全宋è¯ÂÂ》å·015.ã€ÂÂè¶æ‹花】
《全宋è¯ÂÂ》å·015.ã€ÂÂè¶æ‹花】
《全宋è¯ÂÂ》å·015.ã€ÂÂè¶æ‹花】
《全宋è¯ÂÂ》å·015.ã€ÂÂè¶æ‹花】
《全宋è¯ÂÂ》å·015.ã€ÂÂè¶æ‹花】
《全宋è¯ÂÂ》å·015.ã€ÂÂè¶æ‹花】
《全宋è¯ÂÂ》å·015.ã€ÂÂè¶æ‹花】
《全宋è¯ÂÂ》å·015.ã€ÂÂè¶æ‹花】
《全宋è¯ÂÂ》å·015.ã€ÂÂè¶æ‹花】
《全宋è¯ÂÂ》å·015.ã€ÂÂè¶æ‹花】
《全宋è¯ÂÂ》å·015.ã€ÂÂè¶æ‹花】
《全宋è¯ÂÂ》å·015.ã€ÂÂè¶æ‹花】
《全宋è¯ÂÂ》å·015.ã€ÂÂè¶æ‹花】
《全宋è¯ÂÂ》å·015.ã€ÂÂè¶æ‹花】
《全宋è¯ÂÂ》å·015.ã€ÂÂè¶æ‹花】
《全宋è¯ÂÂ》å·015.ã€ÂÂæ¸â€Â家傲】
《全宋è¯ÂÂ》å·015.ã€ÂÂæ¸â€Â家傲】
《全宋è¯ÂÂ》å·015.ã€ÂÂæ¸â€Â家傲】(与赵康é–公)
《全宋è¯ÂÂ》å·015.ã€ÂÂæ¸â€Â家傲】
《全宋è¯ÂÂ》å·015.ã€ÂÂæ¸â€Â家傲】
《全宋è¯ÂÂ》å·015.ã€ÂÂæ¸â€Â家傲】
《全宋è¯ÂÂ》å·015.ã€ÂÂæ¸â€Â家傲】
《全宋è¯ÂÂ》å·015.ã€ÂÂæ¸â€Â家傲】
《全宋è¯ÂÂ》å·015.ã€ÂÂæ¸â€Â家傲】
《全宋è¯ÂÂ》å·015.ã€ÂÂæ¸â€Â家傲】
《全宋è¯ÂÂ》å·015.ã€ÂÂæ¸â€Â家傲】
《全宋è¯ÂÂ》å·015.ã€ÂÂæ¸â€Â家傲】
《全宋è¯ÂÂ》å·015.ã€ÂÂæ¸â€Â家傲】
《全宋è¯ÂÂ》å·015.ã€ÂÂæ¸â€Â家傲】(七夕)
《全宋è¯ÂÂ》å·015.ã€ÂÂæ¸â€Â家傲】
《全宋è¯ÂÂ》å·015.ã€ÂÂæ¸â€Â家傲】
《全宋è¯ÂÂ》å·015.ã€ÂÂæ¸â€Â家傲】
《全宋è¯ÂÂ》å·015.ã€ÂÂæ¸â€Â家傲】
《全宋è¯ÂÂ》å·015.ã€ÂÂæ¸â€Â家傲】
《全宋è¯ÂÂ》å·015.ã€ÂÂæ¸â€Â家傲】
《全宋è¯ÂÂ》å·015.ã€ÂÂ玉楼春】(题上æžâ€â€ÃƒÂ¥Ã‚ÂŽäºÂÂ一åÂÂÂÂ木兰花令)
《全宋è¯ÂÂ》å·015.ã€ÂÂ玉楼春】
《全宋è¯ÂÂ》å·015.ã€ÂÂ玉楼春】
《全宋è¯ÂÂ》å·015.ã€ÂÂ玉楼春】
《全宋è¯ÂÂ》å·015.ã€ÂÂ玉楼春】
《全宋è¯ÂÂ》å·015.ã€ÂÂ玉楼春】
《全宋è¯ÂÂ》å·015.ã€ÂÂ玉楼春】
《全宋è¯ÂÂ》å·015.ã€ÂÂ玉楼春】
《全宋è¯ÂÂ》å·015.ã€ÂÂ玉楼春】
《全宋è¯ÂÂ》å·015.ã€ÂÂ玉楼春】
《全宋è¯ÂÂ》å·015.ã€ÂÂ玉楼春】
《全宋è¯ÂÂ》å·015.ã€ÂÂ玉楼春】
《全宋è¯ÂÂ》å·015.ã€ÂÂ玉楼春】
《全宋è¯ÂÂ》å·015.ã€ÂÂ玉楼春】
《全宋è¯ÂÂ》å·015.ã€ÂÂ玉楼春】
《全宋è¯ÂÂ》å·015.ã€ÂÂ玉楼春】
《全宋è¯ÂÂ》å·015.ã€ÂÂ玉楼春】
《全宋è¯ÂÂ》å·015.ã€ÂÂ玉楼春】
《全宋è¯ÂÂ》å·015.ã€ÂÂ玉楼春】
《全宋è¯ÂÂ》å·015.ã€ÂÂ玉楼春】
《全宋è¯ÂÂ》å·015.ã€ÂÂ玉楼春】
《全宋è¯ÂÂ》å·015.ã€ÂÂ玉楼春】
《全宋è¯ÂÂ》å·015.ã€ÂÂ玉楼春】
《全宋è¯ÂÂ》å·015.ã€ÂÂ玉楼春】
《全宋è¯ÂÂ》å·015.ã€ÂÂ玉楼春】
《全宋è¯ÂÂ》å·015.ã€ÂÂ玉楼春】(åÂÂÂÂ规)
《全宋è¯ÂÂ》å·015.ã€ÂÂ玉楼春】
《全宋è¯ÂÂ》å·015.ã€ÂÂ玉楼春】
《全宋è¯ÂÂ》å·015.ã€ÂÂ玉楼春】
《全宋è¯ÂÂ》å·015.ã€ÂÂæ¸â€Â家傲】
《全宋è¯ÂÂ》å·015.ã€ÂÂæ¸â€Â家傲】
《全宋è¯ÂÂ》å·015.ã€ÂÂæ¸â€Â家傲】
《全宋è¯ÂÂ》å·015.ã€ÂÂæ¸â€Â家傲】
《全宋è¯ÂÂ》å·015.ã€ÂÂæ¸â€Â家傲】
《全宋è¯ÂÂ》å·015.ã€ÂÂæ¸â€Â家傲】
《全宋è¯ÂÂ》å·015.ã€ÂÂæ¸â€Â家傲】
《全宋è¯ÂÂ》å·015.ã€ÂÂæ¸â€Â家傲】
《全宋è¯ÂÂ》å·015.ã€ÂÂæ¸â€Â家傲】
《全宋è¯ÂÂ》å·015.ã€ÂÂæ¸â€Â家傲】
《全宋è¯ÂÂ》å·015.ã€ÂÂæ¸â€Â家傲】
《全宋è¯ÂÂ》å·015.ã€ÂÂæ¸â€Â家傲】
《全宋è¯ÂÂ》å·015.ã€ÂÂæ¸â€Â家傲】
《全宋è¯ÂÂ》å·015.ã€ÂÂæ¸â€Â家傲】
《全宋è¯ÂÂ》å·015.ã€ÂÂæ¸â€Â家傲】
《全宋è¯ÂÂ》å·015.ã€ÂÂæ¸â€Â家傲】
《全宋è¯ÂÂ》å·015.ã€ÂÂæ¸â€Â家傲】
《全宋è¯ÂÂ》å·015.ã€ÂÂæ¸â€Â家傲】
《全宋è¯ÂÂ》å·015.ã€ÂÂæ¸â€Â家傲】
《全宋è¯ÂÂ》å·015.ã€ÂÂæ¸â€Â家傲】
《全宋è¯ÂÂ》å·015.ã€ÂÂæ¸â€Â家傲】
《全宋è¯ÂÂ》å·015.ã€ÂÂæ¸â€Â家傲】
《全宋è¯ÂÂ》å·015.ã€ÂÂæ¸â€Â家傲】
《全宋è¯ÂÂ》å·015.ã€ÂÂÃ¥ÂÂâ€â€ÃƒÂ¦Ã‚ÂÅ’Ã¥ÂÂÂÂ】
《全宋è¯ÂÂ》å·015.ã€ÂÂ御è¡â€â€ÃƒÂ¨Ã‚¡Å’】
《全宋è¯ÂÂ》å·015.ã€ÂÂ桃æºÂÂ忆故人】(一åÂÂÂÂ虞美人影)
《全宋è¯ÂÂ》å·015.ã€ÂÂ桃æºÂÂ忆故人】
《全宋è¯ÂÂ》å·015.ã€ÂÂ临江仙】
《全宋è¯ÂÂ》å·015.ã€ÂÂ临江仙】
《全宋è¯ÂÂ》å·015.ã€ÂÂ圣æâ€â€Ã‚ Ã¥Â¿Â§Ã£â‚¬â€˜
《全宋è¯ÂÂ》å·015.ã€ÂÂ浪淘沙】
《全宋è¯ÂÂ》å·015.ã€ÂÂ浪淘沙】
《全宋è¯ÂÂ》å·015.ã€ÂÂ浪淘沙】
《全宋è¯ÂÂ》å·015.ã€ÂÂ浪淘沙】
《全宋è¯ÂÂ》å·015.ã€ÂÂ浪淘沙】
《全宋è¯ÂÂ》å·015.ã€ÂÂ定风波】
《全宋è¯ÂÂ》å·015.ã€ÂÂ定风波】
《全宋è¯ÂÂ》å·015.ã€ÂÂ定风波】
《全宋è¯ÂÂ》å·015.ã€ÂÂ定风波】
《全宋è¯ÂÂ》å·015.ã€ÂÂ定风波】
《全宋è¯ÂÂ》å·015.ã€ÂÂ定风波】
《全宋è¯ÂÂ》å·015.ã€ÂÂ蓦山溪】
《全宋è¯ÂÂ》å·015.ã€ÂÂ浣溪沙】
《全宋è¯ÂÂ》å·015.ã€ÂÂ浣溪沙】
《全宋è¯ÂÂ》å·015.ã€ÂÂ浣溪沙】
《全宋è¯ÂÂ》å·015.ã€ÂÂ浣溪沙】
《全宋è¯ÂÂ》å·015.ã€ÂÂ浣溪沙】
《全宋è¯ÂÂ》å·015.ã€ÂÂ浣溪沙】
《全宋è¯ÂÂ》å·015.ã€ÂÂ浣溪沙】
《全宋è¯ÂÂ》å·015.ã€ÂÂ浣溪沙】
《全宋è¯ÂÂ》å·015.ã€ÂÂ浣溪沙】
《全宋è¯ÂÂ》å·015.ã€ÂÂ御带花】
《全宋è¯ÂÂ》å·015.ã€ÂÂ虞美人】
《全宋è¯ÂÂ》å·015.ã€ÂÂ鹤冲天】
《全宋è¯ÂÂ》å·015.ã€ÂÂ夜行船】
《全宋è¯ÂÂ》å·015.ã€ÂÂ夜行船】
《全宋è¯ÂÂ》å·015.ã€ÂÂ洛阳春】
《全宋è¯ÂÂ》å·015.ã€ÂÂ雨ä¸ÂÂ花】
《全宋è¯ÂÂ》å·015.ã€ÂÂ越溪春】
《全宋è¯ÂÂ》å·015.ã€ÂÂ贺圣æœÂÂ影】
《全宋è¯ÂÂ》å·015.ã€ÂÂ洞天春】
《全宋è¯ÂÂ》å·015.ã€ÂÂ忆汉月】
《全宋è¯ÂÂ》å·015.ã€ÂÂ清平ä¹ÂÂ】
《全宋è¯ÂÂ》å·015.ã€ÂÂ凉州令】(东堂石榴)
《全宋è¯ÂÂ》å·015.ã€ÂÂÃ¥ÂÂâ€â€ÃƒÂ¤Ã‚¹Â¡Ã¥ÂÂÂÂ】
《全宋è¯ÂÂ》å·015.ã€ÂÂÃ¥ÂÂâ€â€ÃƒÂ¤Ã‚¹Â¡Ã¥ÂÂÂÂ】
《全宋è¯ÂÂ》å·015.ã€ÂÂ鹊桥仙】
《全宋è¯ÂÂ》å·015.ã€ÂÂ圣æâ€â€Ã‚ Ã¥Â¿Â§Ã£â‚¬â€˜
《全宋è¯ÂÂ》å·015.ã€ÂÂ摸鱼儿】
《全宋è¯ÂÂ》å·015.ã€ÂÂ少年游】
《全宋è¯ÂÂ》å·015.ã€ÂÂ少年游】
《全宋è¯ÂÂ》å·015.ã€ÂÂ少年游】
《全宋è¯ÂÂ》å·015.ã€ÂÂ鹧鸪天】
《全宋è¯ÂÂ》å·015.ã€ÂÂåƒ秋å²ÂÂ】
《全宋è¯ÂÂ》å·015.ã€ÂÂåƒ秋å²ÂÂ】
《全宋è¯ÂÂ》å·015.ã€ÂÂ醉蓬莱】
《全宋è¯ÂÂ》å·015.ã€ÂÂ于飞ä¹ÂÂ】
《全宋è¯ÂÂ》å·015.ã€ÂÂ鼓笛慢】
《全宋è¯ÂÂ》å·015.ã€ÂÂ看花回】
《全宋è¯ÂÂ》å·015.ã€ÂÂè¶æ‹花】
《全宋è¯ÂÂ》å·015.ã€ÂÂè¶æ‹花】(å’ÂÂ枕儿)
《全宋è¯ÂÂ》å·015.ã€ÂÂè¶æ‹花】
《全宋è¯ÂÂ》å·015.ã€ÂÂè¶æ‹花】
《全宋è¯ÂÂ》å·015.ã€ÂÂæ¦陵春】
《全宋è¯ÂÂ》å·015.ã€ÂÂæ¢ÂÂ州令】
《全宋è¯ÂÂ》å·015.ã€ÂÂæ¸â€Â家傲】
《全宋è¯ÂÂ》å·015.ã€ÂÂæ¸â€Â家傲】
《全宋è¯ÂÂ》å·015.ã€ÂÂæ¸â€Â家傲】
《全宋è¯ÂÂ》å·015.ã€ÂÂæ¸â€Â家傲】
《全宋è¯ÂÂ》å·015.ã€ÂÂæ¸â€Â家傲】
《全宋è¯ÂÂ》å·015.ã€ÂÂ一斛ç 】
《全宋è¯ÂÂ》å·015.ã€ÂÂ惜芳æâ€â€Ã‚¶Ã£â‚¬â€˜
《全宋è¯ÂÂ》å·015.ã€ÂÂæ´žä»™æÂŒ令】
《全宋è¯ÂÂ》å·015.ã€ÂÂæ´žä»™æÂŒ令】
《全宋è¯ÂÂ》å·015.ã€ÂÂ鹊è¸ÂÂæžÂÂ】
《全宋è¯ÂÂ》å·015.ã€ÂÂå“ÂÂ令】
《全宋è¯ÂÂ》å·015.ã€ÂÂ燕归æ¢ÂÂ】
《全宋è¯ÂÂ》å·015.ã€ÂÂ燕归æ¢ÂÂ】
《全宋è¯ÂÂ》å·015.ã€ÂÂ圣æâ€â€Ã‚ Ã¥Â¿Â§Ã£â‚¬â€˜
《全宋è¯ÂÂ》å·015.ã€ÂÂéâ€Â¦é¦™å›Šã€‘
《全宋è¯ÂÂ》å·015.ã€ÂÂ系裙腰】
《全宋è¯ÂÂ》å·015.ã€ÂÂ阮郎归】
《全宋è¯ÂÂ》å·015.ã€ÂÂ阮郎归】
《全宋è¯ÂÂ》å·015.ã€ÂÂ阮郎归】
《全宋è¯ÂÂ》å·015.ã€ÂÂ怨春郎】
《全宋è¯ÂÂ》å·015.ã€ÂÂ滴滴金】
《全宋è¯ÂÂ》å·015.ã€ÂÂÃ¥ÂÂœç®â€â€ÃƒÂ¥Ã‚ÂÂÂ】
《全宋è¯ÂÂ》å·015.ã€ÂÂæ„ŸåºÂÂ秋】
《全宋è¯ÂÂ》å·015.ã€ÂÂ满路花】
《全宋è¯ÂÂ》å·015.ã€ÂÂ好女儿令】
《全宋è¯ÂÂ》å·015.ã€ÂÂÃ¥ÂÂâ€â€ÃƒÂ¤Ã‚¹Â¡Ã¥ÂÂÂÂ】
《全宋è¯ÂÂ》å·015.ã€ÂÂÃ¥ÂÂâ€â€ÃƒÂ¤Ã‚¹Â¡Ã¥ÂÂÂÂ】
《全宋è¯ÂÂ》å·015.ã€ÂÂè¸ÂÂ莎行】
《全宋è¯ÂÂ》å·015.ã€ÂÂè¸ÂÂ莎行】
《全宋è¯ÂÂ》å·015.ã€ÂÂ诉衷情】
《全宋è¯ÂÂ》å·015.ã€ÂÂ诉衷情】
《全宋è¯ÂÂ》å·015.ã€ÂÂæ¨春迟】
《全宋è¯ÂÂ》å·015.ã€ÂÂç›ÂÂ角儿】
《全宋è¯ÂÂ》å·015.ã€ÂÂç›ÂÂ角儿】
《全宋è¯ÂÂ》å·015.ã€ÂÂ忆秦娥】
《全宋è¯ÂÂ》å·015.ã€ÂÂ少年游】
《全宋è¯ÂÂ》å·015.ã€ÂÂè¸ÂÂ莎行慢】
《全宋è¯ÂÂ》å·015.ã€ÂÂ蕙香囊】
《全宋è¯ÂÂ》å·015.ã€ÂÂ玉楼春】
《全宋è¯ÂÂ》å·015.ã€ÂÂ玉楼春】(å°眉)
《全宋è¯ÂÂ》å·015.ã€ÂÂ玉楼春】
《全宋è¯ÂÂ》å·015.ã€ÂÂ玉楼春】
《全宋è¯ÂÂ》å·015.ã€ÂÂ玉楼春】
《全宋è¯ÂÂ》å·015.ã€ÂÂ定风波】
《全宋è¯ÂÂ》å·015.ã€ÂÂå‡ÂÂÃ¥ÂÂâ€â€ÃƒÂ¦Ã…“¨å…°èŠ±ã€‘
《全宋è¯ÂÂ》å·015.ã€ÂÂå‡ÂÂÃ¥ÂÂâ€â€ÃƒÂ¦Ã…“¨å…°èŠ±ã€‘
《全宋è¯ÂÂ》å·015.ã€ÂÂ迎春ä¹ÂÂ】
《全宋è¯ÂÂ》å·015.ã€ÂÂ一è½索】
《全宋è¯ÂÂ》å·015.ã€ÂÂ夜行船】
《全宋è¯ÂÂ》å·015.ã€ÂÂ夜行船】
《全宋è¯ÂÂ》å·015.ã€ÂÂ望江åÂÂâ€â€ÃƒÂ£Ã¢â€šÂ¬Ã¢â‚¬Ëœ
《全宋è¯ÂÂ》å·015.ã€ÂÂ望江åÂÂâ€â€ÃƒÂ£Ã¢â€šÂ¬Ã¢â‚¬Ëœ
《全宋è¯ÂÂ》å·015.ã€ÂÂ宴瑶池】
《全宋è¯ÂÂ》å·015.ã€ÂÂ解仙佩】
《全宋è¯ÂÂ》å·015.ã€ÂÂæ¸â€Â家傲】
《全宋è¯ÂÂ》å·015.ã€ÂÂ少年游】
《全宋è¯ÂÂ》å·015.ã€ÂÂ桃æºÂÂ忆故人】
《全宋è¯ÂÂ》å·015.ã€ÂÂ阮郎归】
《全宋è¯ÂÂ》å·015.ã€ÂÂ归自谣】
《全宋è¯ÂÂ》å·015.ã€ÂÂ归自谣】
《全宋è¯ÂÂ》å·015.ã€ÂÂ归自谣】
《全宋è¯ÂÂ》å·015.ã€ÂÂ长相æ€ÂÂ】
《全宋è¯ÂÂ》å·015.ã€ÂÂ瑞鹧鸪】(æ¤è¯ÂÂ本æÂŽ商éšÂÂè¯â€â€ÃƒÂ¯Ã‚¼Å’å…¬å°ÂÂç¬â€Â于扇云,å¯入æ¤è…â€ÂæÂŒ之)
《全宋è¯ÂÂ》å·015.ã€ÂÂ阮郎归】
《全宋è¯ÂÂ》å·015.ã€ÂÂ阮郎归】
《全宋è¯ÂÂ》å·015.ã€ÂÂè¶æ‹花】
《全宋è¯ÂÂ》å·015.ã€ÂÂè¶æ‹花】
《全宋è¯ÂÂ》å·015.ã€ÂÂè¶æ‹花】
《全宋è¯ÂÂ》å·015.ã€ÂÂåºâ€Â天长】
《全宋è¯ÂÂ》å·015.ã€ÂÂåºâ€Â天长】
《全宋è¯ÂÂ》å·015.ã€ÂÂåºâ€Â天长】
《全宋è¯ÂÂ》å·015.ã€ÂÂ清平ä¹ÂÂ】
《全宋è¯ÂÂ》å·015.ã€ÂÂ芳è‰渡】
《全宋è¯ÂÂ》å·015.ã€ÂÂæ›´æ¼ÂÂÃ¥ÂÂÂÂ】
《全宋è¯ÂÂ》å·015.ã€ÂÂ贺明æœÂÂ】
《全宋è¯ÂÂ》å·015.ã€ÂÂ一斛ç 】
《全宋è¯ÂÂ》å·015.ã€ÂÂÃ¥ÂÂâ€â€ÃƒÂ¤Ã‚¹Â¡Ã¥ÂÂÂÂ】
《全宋è¯ÂÂ》å·015.ã€ÂÂ浣溪沙】
《全宋è¯ÂÂ》å·015.ã€ÂÂ江神åÂÂÂÂ】
《全宋è¯ÂÂ》å·015.ã€ÂÂ舞春风】
《全宋è¯ÂÂ》å·015.ã€ÂÂ望梅花】
《全宋è¯ÂÂ》å·015.ã€ÂÂåƒ秋å²ÂÂ】(春æ¨)
《全宋è¯ÂÂ》å·015.ã€ÂÂ献衷心】
国学书库首页
国学电子书下载
2010-2025 全球华人国学经典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