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书库书法迷书法集书法导航书法家篆刻字库书法字体五体书古风书甲骨文古印篆书篆体光明书集美书33书法毛笔字钢笔字多体书花鸟字書法视频集字字形大字篆刻之家国学古籍中医象棋游戏电子书商城网站修改起名识字英语印章签名硬筆字字体下载免费字体中文字体英文字体P图宝Ai矢量阿弥陀佛意见反馈安全网站捐赠
默认设置 字号

卷十五 唐明宗家人传第三
书名:新五代史    作者:欧阳修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明宗和武宪皇后曹氏 昭懿皇后夏氏
明宗三后一妃:和武宪皇后曹氏生晋国公主;昭懿皇后夏氏生秦王从荣、愍
帝;宣宪皇后魏氏,潞王从珂母也;淑妃王氏,许王从益之慈母也。曹氏、夏氏
皆不见其世家。夏氏无封爵,明宗未即位前卒。明宗天成元年,封楚国夫人曹氏
为淑妃,追封夏氏晋国夫人。长兴元年,立淑妃为皇后,而夏氏所生二子皆已王,
乃追册为皇后,谥曰昭懿。
○宣宪皇后魏氏
魏氏,镇州平山人也。初适平山民王氏,生子十岁矣。明宗为骑将,掠平山,
得其子母以归。居数年,魏氏卒,葬太原。其子是为潞王从珂。明宗时,从珂已
王,乃追封魏氏为鲁国夫人。废帝即位,追尊魏氏为皇太后,议建陵寝,而太原
石敬瑭反,乃于京师河南府东立寝宫。清泰三年六月丙寅,遣工部尚书崔俭奉上
皇太后宝册,谥曰宣宪。
○淑妃王氏
淑妃王氏,邠州饼家子也,有美色,号“花见羞”。少卖梁故将刘寻阝为侍
儿,寻阝卒,王氏无所归。是时,明宗夏夫人已卒,方求别室,有言王氏于安重
诲者,重诲以告明宗而纳之。王氏素得寻阝金甚多,悉以遣明宗左右及诸子妇,
人人皆为王氏称誉,明宗益爱之。而夫人曹氏为人简质,常避事,由是王氏专宠。
明宗即位,议立皇后,而曹氏当立,曹氏谓王氏曰:“我素多病,而性不耐
烦,妹当代我。”王氏曰:“后,帝匹也,至尊之位,谁敢干之!”乃立曹氏为
皇后,王氏为淑妃。妃事皇后亦甚谨,每帝晨起,盥栉服御,皆妃执事左右,及
罢朝,帝与皇后食,妃侍,食彻乃退,未尝少懈,皇后心亦益爱之。然宫中之事,
皆主于妃。明宗病,妃与宦者孟汉琼出纳左右,遂专用事,杀安重诲、秦王从荣,
皆与焉。刘寻阝诸子,皆以妃故封拜官爵。愍帝即位,册尊皇后为皇太后,妃为
皇太妃。初,明宗后宫有生子者,命妃母之,是为许王从益。从益乳母司衣王氏,
见明宗已老而秦王握兵,心欲自托为后计,乃曰:“儿思秦王。”是时从益已四
岁,又数教从益自言求见秦王。明宗遣乳妪将儿往来秦府,遂与从荣私通,从荣
因使王氏伺察宫中动静。从荣已死,司衣王氏以谓秦王实以兵入宫卫天子,而以
反见诛,出怨言。愍帝闻之,大怒,赐司衣王氏死,而事连太妃,由是心不悦,
欲迁之至德宫,以太后素善妃,惧伤其意而止,然待之甚薄。
废帝入立,尝置酒妃院,妃举酒曰:“愿辞皇帝为比丘尼。”帝惊,问其故,
曰“小儿处偶得命,若大人不容,则死之日,何面见先帝!”因泣下。废帝亦为
之凄然,待之颇厚。石敬瑭兵犯京师,废帝聚族将自焚。妃谓太后曰:“事急矣,
宜少回避,以俟姑夫。”太后曰:“我家至此,何忍独生,妹自勉之!”太后乃
与帝俱燔死,而妃与许王从益及其妹匿于鞠院以免。
晋高祖立,妃自请为尼,不可,乃迁于至德宫。晋迁都汴,以妃子母俱东,
置于宫中,高祖皇后事妃如母。天福四年九月癸未,诏以郇国三千户封唐许王从
益为郇国公,以奉唐祀,服色、旌旗一依旧制。太常议立庄宗、明宗、愍帝三室,
以至德宫为庙;诏立高祖、太宗,为五庙,使从益岁时主祠。
出帝即位,妃母子俱还洛阳。契丹犯京师,赵延寿所尚明宗公主已死,耶律
德光乃为延寿娶从益妹,是为永安公主。公主不知其母为谁,素亦养于妃,妃至
京师主婚礼。德光见明宗画像,焚香再拜,顾妃曰:“明宗与我约为弟兄,尔吾
嫂也。”已而靳之曰:“今日乃吾妇也。”乃拜从益为彰信军节度使,从益辞,
不之官,与妃俱还洛阳。
德光北归,留萧翰守汴州。汉高祖起太原,翰欲北去,乃使人召从益,委以
中国。从益子母逃于徽陵域中,以避使者,使者迫之以东,遂以从益权知南朝军
国事。从益御崇元殿,翰率契丹诸将拜殿上,晋群臣拜殿下。群臣入谒太妃,妃
曰:“吾家子母孤弱,为翰所迫,此岂福邪?祸行至矣!”乃以王松、赵上交为
左右丞相,李式、翟光邺为枢密使,燕将刘祚为侍卫亲军都指挥使。翰留契丹兵
千人属祚而去。
汉高祖拥兵而南,从益遣人召高行周、武行德等为拒,行周等皆不至,乃与
王松谋以燕兵闭城自守。妃曰:“吾家亡国之余,安敢与人争天下!”乃遣人上
书迎汉高祖。高祖闻其尝召行周而不至,遣郭从义先入京师杀妃母子。妃临死呼
曰:“吾家母子何罪?何不留吾儿,使每岁寒食持一盂饭洒明宗坟上。”闻者悲
之。从益死时年十七。
○愍帝哀皇后孔氏
愍帝哀皇后孔氏,父循,横海军节度使。后有贤行,生四子。愍帝即位,立
为皇后,未及册命而难作。愍帝出奔,后病子幼,皆不能从。废帝入立,后及四
子皆见杀。晋高祖立,追谥曰哀。
○明宗二子
明宗四子,曰从璟、从荣、从厚、从益。
从璟初名从审,为人骁勇善战,而谦退谨敕。从庄宗战,数有功,为金枪指
挥使。明宗军变于魏,庄宗谓从璟曰:“尔父于国有大功,忠孝之心,朕自明信。
今为乱军所逼,尔宜自往宣朕意,毋使自疑。”从璟驰至卫州,为元行钦所执,
将杀之,从璟呼曰:“我父为乱军所逼,公等不亮其心,我亦不能至魏,愿归卫
天子。”行钦释之。庄宗怜其言,赐名继璟,以为己子。
从庄宗如汴州,将士多亡于道,独从璟不去,左右或劝其逃祸,从璟不听。
庄宗闻明宗已渡黎阳,复欲遣从璟通问。行钦以为不可,遂杀之。明宗即位,赠
太保。
呜呼!无父乌生,无君乌以为生?而世之言曰:“为忠孝者不两全。”夫岂
然哉?君父,人伦之大本;忠孝,臣子之大节。岂其不相为用,而又相害者乎?
抑私与义而已耳。盖以其私则两害,以其义则两得。其父以兵攻其君,为其子者,
从父乎?从君乎?曰:“身从其居,志从其义,可也。”身居君所则从君,居父
所则从父。其从于君者,必辞其君曰:“子不可以射父,愿无与兵焉!”则又号
泣而呼其父曰:“盍舍兵而归我君乎!”君败则死之,父败则终丧而事君。其从
于父者,必告之曰:“君不可以射也,盍舍兵而归吾君乎!”君败则死之,父败
则待罪于君,赦己则终丧而事之。古之知孝者莫如舜,知义者莫如孔、孟,其于
君臣父子之际详矣,使其不幸而遭焉,其亦如是而已矣!从璟之于庄宗,知所从
而得其死矣。哀哉!
秦王从荣,天成元年,以检校司徒兼御史大夫,拜天雄军节度使、同中书门
下平章事。三年,徙镇河东。长兴元年,拜河南尹,兼判六军诸卫事。从璟死,
从荣于诸皇子次最长,又握兵柄。然其为人轻隽而鹰视,颇喜儒,学为歌诗,多
招文学之士,赋诗饮酒,故后生浮薄之徒,日进谀佞以骄其心。自将相大臣皆患
之,明宗颇知其非而不能裁制。从荣尝侍侧,明宗问曰:“尔军政之余,习何事
业?”对曰:“有暇读书,与诸儒讲论经义尔。”明宗曰:“经有君臣父子之道,
然须硕儒端士,乃可亲之。吾见先帝好作歌诗,甚无谓也。汝将家子,文章非素
习,必不能工,传于人口,徒取笑也。吾老矣,于经义虽不能晓,然尚喜屡闻之,
甚余不足学也。”
是岁秋,封从荣秦王。故事,诸王受封不朝庙,而有司希旨,欲重其礼,乃
建议曰:“古者因禘、尝而发爵禄,所以示不敢专。今受大封而不告庙,非敬顺
之道也。”于是从荣朝服,乘辂车,具卤簿,至朝堂受册,出,载册以车,朝于
太庙,京师之人皆以为荣。三年,加兼中书令。有司又言:“故事,亲王班宰相
下,今秦王位高而班下,不称。”于是与宰相分班而居右。
四年,加尚书令,食邑万户。太仆少卿何泽上书,请立从荣为皇太子。是时
明宗已病,得泽书不悦,顾左右曰:“群臣欲立太子,吾当养老于河东。”乃召
大臣议立太子事,大臣皆莫敢可否。从荣入白曰:“臣闻奸人言,欲立臣为太子,
臣实不愿也。”明宗曰:“此群臣之欲尔。”从荣出,见范延光、赵延寿等曰:
“诸公议欲立吾为太子,是欲夺吾兵柄而幽之东宫耳。”延光等患之,乃加从荣
天下兵马大元帅。有司又言:“元帅或统诸道,或专一面,自前世无天下大元帅
之名,其礼无所考按。请自节度使以下,凡领兵职者,皆具橐鞬以军礼庭参;其
兼同中书门下平章事者,初见亦如之,其后许如客礼。凡元帅府文符行天下,皆
用帖。又升班在宰相上。”从荣大宴元帅府,诸将皆有颁给:控鹤、奉圣、严卫
指挥使,人马一匹、绢十匹;其诸军指挥使,人绢十匹;都头已下,七匹至三匹。
又请严卫、捧圣千人为牙兵,每入朝,以数百骑先后,张弓挟矢,驰走道上,见
者皆震慑。从荣又命其寮属及四方游士试作《征淮檄》,陈己所以平一天下之意。
言事者请为诸王择师傅,以加训导。宰相难其事,因请从荣自择。从荣乃请
翰林学士崔棁、刑部侍郎任赞为元帅判官。明宗曰:“学士代予言,不可也。”
从荣出而恚曰:“任以元帅而不得请属寮,非吾所谕也。”将相大臣见从荣权位
益隆,而轻脱如此,皆知其祸而莫敢言者。惟延光、延寿阴有避祸意,数见明宗,
涕泣求解枢密,二人皆引去,而从荣之难作。
十一月戊子,雪,明宗幸宫西士和亭,得伤寒疾。己丑,从荣与枢密使朱弘
昭、冯赟入问起居于广寿殿,帝不能知人。王淑妃告曰“从荣在此。”又曰:
“弘昭等在此。”皆不应。从荣等去,乃迁于雍和殿,宫中皆恸哭。至夜半后,
帝蹶然自兴于榻,而侍疾者皆去,顾殿上守漏宫女曰:“夜漏几何?”对曰:
“四更矣!”帝即唾肉如肺者数片,溺涎液斗余。守漏者曰:“大家省事乎?”
曰:“吾不知也。”有顷,六宫皆至,曰:“大家还魂矣!”因进粥一器。至旦,
疾少愈,而从荣称疾不朝。
初,从荣常忌宋王从厚贤于己,而惧不为嗣。其平居骄矜自得,及闻人道宋
王之善,则愀然有不足之色。其入问疾也,见帝已不知人,既去,而闻宫中哭声,
以谓帝已崩矣,乃谋以兵入宫。使其押衙马处钧告弘昭等,欲以牙兵入宿卫,问
何所可以居者。弘昭等对曰:“宫中皆王所可居,王自择之。”因私谓处钧曰:
“圣上万福,王宜竭力忠孝,不可草草。”处钧具以告从荣,从荣还遣处钧语弘
昭等曰:“尔辈不念家族乎?”弘昭、赟及宣徽使孟汉琼等入告王淑妃以谋之,
曰:“此事须得侍卫兵为助。”乃召侍卫指挥使康义诚,谋于竹林之下。义诚有
子在秦王府,不敢决其谋,谓弘昭曰:“仆为将校,惟公所使尔!”弘昭大惧。
明日,从荣遣马处钧告冯赟曰:“吾今日入居兴圣宫。”又告义诚,义诚许
诺。赟即驰入内,见义诚及弘昭、汉琼等坐中兴殿阁议事,赟责义诚曰:“主上
所以畜养吾徒者,为今日尔!今安危之机,间不容发,奈何以子故怀顾望,使秦
王得至此门,主上安所归乎?吾辈复有种乎?”汉琼曰:“贱命不足惜,吾自率
兵拒之。”即入见曰:“从荣反,兵已攻端门。”宫中相顾号泣。明宗问弘昭等
曰:“实有之乎?”对曰:“有之。”明宗以手指天泣下,良久曰:“义诚自处
置,毋令震动京师。”潞王子重吉在侧,明宗曰:“吾与尔父起微贱,至取天下,
数救我危窘。从荣得何气力,而作此恶事!尔亟以兵守诸门。”重吉即以控鹤兵
守宫门。
是日,从荣自河南府拥兵千人以出。从荣寮属甚众,而正直之士多见恶,其
尤所恶者刘赞、王居敏,而所昵者刘陟、高辇。从荣兵出,与陟、辇并辔耳语,
行至天津桥南,指日景谓辇曰:“明日而今,诛王居敏矣!”因阵兵桥北,下据
胡床而坐,使人召康义诚。而端门已闭,叩左掖门,亦闭,而于门隙中见捧圣指
挥使朱弘实率骑兵从北来,即驰告从荣。从荣惊惧,索铁厌心,自调弓矢。皇城
使安从益率骑兵三百冲之,从荣兵射之,从益稍却。弘实骑兵五百自左掖门出,
方渡河,而后军来者甚众,从荣乃走归河南府,其判官任赞已下皆走出定鼎门,
牙兵劫嘉善坊而溃。从荣夫妻匿床下,从益杀之。
明宗闻从荣已死,悲咽几堕于榻,绝而苏者再。冯道率百寮入见,明宗曰:
“吾家事若此,惭见群臣!”君臣相顾,泣下沾襟。从荣二子尚幼,皆从死。后
六日而明宗崩。
○明宗四侄
明宗兄弟皆不见于世家,而有侄四人,曰从璨、从璋、从温、从敏。
从璨初为右卫大将军,安重诲用事,自诸王将相皆下之,从璨为人刚猛,不
能少屈,而性倜傥,轻财好施,重诲忌之。明宗幸汴州,以从璨为大内皇城使。
尝于会节园饮,酒酣,戏登御榻,重诲奏其事,贬房州司户参军,赐死。重诲见
诛,诏复其官,赠太保。
从璋字子良,少善骑射。庄宗时,将兵戍常山,闻明宗兵变于魏,乃亦起兵
据刑州。明宗即位,以为捧圣左厢都指挥使,改皇城使,领饶州刺史,拜彰国军
节度使,徙镇义成。明宗幸汴州,从璋欲率民为贡献,其从事谏以为不可,从璋
怒,引弓欲射之,坐罢为右骁卫上将军。居久之,出镇保义,徙河中。长兴四年
夏,封洋王。晋高祖立,徙镇威胜,降封陇西郡公。从璋为人贪鄙,自镇保义,
始折节自修,在南阳颇有遗爱。天福二年卒,年五十一。
从温字德基,初为北京副留守。历安国、忠武、义武、成德、武宁五节度使,
封兖王。晋高祖立,复为忠武军节度使。从温为人贪鄙,多作天子器服以自僣,
宗族、宾客谏之,不听,其妻关氏大呼于牙门曰:“从温欲反,而造天子服器。”
从温大恐,乃悉毁之。
明宗诸子八人,至晋出帝时六已亡殁,惟从温、从敏在,太后常曰:“吾惟
有一兄,岂可绳之以法!”从温由此益骄。尝诬亲吏薛仁嗣为盗,悉籍没其家赀
数千万。仁嗣等诣阙自诉,事下有司,从温具伏。出帝惧伤太后意,释之而不问。
开运二年,徙河阳三城,卒于官。
是时从璋子重俊为虢州刺史,坐脏,亦以太后故,罪其判官高献而已。重俊
复为商州刺史。坐与其妹奸及杀其仆孙汉荣掠其妻,赐死。
从敏字叔达,为人沉厚寡言,善骑射。初从庄宗为马步军都指挥使兼行军司
马,明宗入立,迁皇城使、保义军节度使,与讨王都。历镇横海、义武、成德、
归德、保义、昭义、河阳,封泾王。汉高祖时,为西京留守,封秦国公。周广顺
元年卒,赠中书令,谥曰恭惠。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作者【欧阳修】更多作品:
《六一诗话》六一诗话
《新五代史》新五代史
《欧阳修集》欧阳修集
《洛阳牡丹记》洛阳牡丹记
《千家诗》七言律诗 答丁元珍
《全宋词》卷015.【西湖念语】
《全宋词》卷015.【采桑子】
《全宋词》卷015.【采桑子】
《全宋词》卷015.【采桑子】
《全宋词》卷015.【采桑子】
《全宋词》卷015.【采桑子】
《全宋词》卷015.【采桑子】
《全宋词》卷015.【采桑子】
《全宋词》卷015.【采桑子】
《全宋词》卷015.【采桑子】
《全宋词》卷015.【采桑子】
《全宋词》卷015.【采桑子】
《全宋词》卷015.【采桑子】
《全宋词》卷015.【采桑子】
《全宋词》卷015.【朝中措】(送刘仲原甫出守维扬)
《全宋词》卷015.【长相思】
《全宋词》卷015.【长相思】
《全宋词》卷015.【长相思】
《全宋词》卷015.【诉衷情】(眉意)
《全宋词》卷015.【踏莎行】
《全宋词》卷015.【踏莎行】
《全宋词》卷015.【望江南】
《全宋词》卷015.【减字木兰花】
《全宋词》卷015.【减字木兰花】
《全宋词》卷015.【减字木兰花】
《全宋词》卷015.【减字木兰花】
《全宋词》卷015.【减字木兰花】
《全宋词》卷015.【生查子】
《全宋词》卷015.【生查子】
《全宋词》卷015.【清商怨】
《全宋词》卷015.【阮郎归】
《全宋词》卷015.【阮郎归】
《全宋词》卷015.【蝶恋花】(一名凤栖梧,又名鹊踏枝)
《全宋词》卷015.【蝶恋花】
《全宋词》卷015.【蝶恋花】
《全宋词》卷015.【蝶恋花】
《全宋词》卷015.【蝶恋花】
《全宋词》卷015.【蝶恋花】
《全宋词》卷015.【蝶恋花】
《全宋词》卷015.【蝶恋花】
《全宋词》卷015.【蝶恋花】
《全宋词》卷015.【蝶恋花】
《全宋词》卷015.【蝶恋花】
《全宋词》卷015.【蝶恋花】
《全宋词》卷015.【蝶恋花】
《全宋词》卷015.【蝶恋花】
《全宋词》卷015.【蝶恋花】
《全宋词》卷015.【蝶恋花】
《全宋词》卷015.【渔家傲】
《全宋词》卷015.【渔家傲】
《全宋词》卷015.【渔家傲】(与赵康靖公)
《全宋词》卷015.【渔家傲】
《全宋词》卷015.【渔家傲】
《全宋词》卷015.【渔家傲】
《全宋词》卷015.【渔家傲】
《全宋词》卷015.【渔家傲】
《全宋词》卷015.【渔家傲】
《全宋词》卷015.【渔家傲】
《全宋词》卷015.【渔家傲】
《全宋词》卷015.【渔家傲】
《全宋词》卷015.【渔家傲】
《全宋词》卷015.【渔家傲】(七夕)
《全宋词》卷015.【渔家傲】
《全宋词》卷015.【渔家傲】
《全宋词》卷015.【渔家傲】
《全宋词》卷015.【渔家傲】
《全宋词》卷015.【渔家傲】
《全宋词》卷015.【渔家傲】
《全宋词》卷015.【玉楼春】(题上林后亭一名木兰花令)
《全宋词》卷015.【玉楼春】
《全宋词》卷015.【玉楼春】
《全宋词》卷015.【玉楼春】
《全宋词》卷015.【玉楼春】
《全宋词》卷015.【玉楼春】
《全宋词》卷015.【玉楼春】
《全宋词》卷015.【玉楼春】
《全宋词》卷015.【玉楼春】
《全宋词》卷015.【玉楼春】
《全宋词》卷015.【玉楼春】
《全宋词》卷015.【玉楼春】
《全宋词》卷015.【玉楼春】
《全宋词》卷015.【玉楼春】
《全宋词》卷015.【玉楼春】
《全宋词》卷015.【玉楼春】
《全宋词》卷015.【玉楼春】
《全宋词》卷015.【玉楼春】
《全宋词》卷015.【玉楼春】
《全宋词》卷015.【玉楼春】
《全宋词》卷015.【玉楼春】
《全宋词》卷015.【玉楼春】
《全宋词》卷015.【玉楼春】
《全宋词》卷015.【玉楼春】
《全宋词》卷015.【玉楼春】
《全宋词》卷015.【玉楼春】(子规)
《全宋词》卷015.【玉楼春】
《全宋词》卷015.【玉楼春】
《全宋词》卷015.【玉楼春】
《全宋词》卷015.【渔家傲】
《全宋词》卷015.【渔家傲】
《全宋词》卷015.【渔家傲】
《全宋词》卷015.【渔家傲】
《全宋词》卷015.【渔家傲】
《全宋词》卷015.【渔家傲】
《全宋词》卷015.【渔家傲】
《全宋词》卷015.【渔家傲】
《全宋词》卷015.【渔家傲】
《全宋词》卷015.【渔家傲】
《全宋词》卷015.【渔家傲】
《全宋词》卷015.【渔家傲】
《全宋词》卷015.【渔家傲】
《全宋词》卷015.【渔家傲】
《全宋词》卷015.【渔家傲】
《全宋词》卷015.【渔家傲】
《全宋词》卷015.【渔家傲】
《全宋词》卷015.【渔家傲】
《全宋词》卷015.【渔家傲】
《全宋词》卷015.【渔家傲】
《全宋词》卷015.【渔家傲】
《全宋词》卷015.【渔家傲】
《全宋词》卷015.【渔家傲】
《全宋词》卷015.【南歌子】
《全宋词》卷015.【御街行】
《全宋词》卷015.【桃源忆故人】(一名虞美人影)
《全宋词》卷015.【桃源忆故人】
《全宋词》卷015.【临江仙】
《全宋词》卷015.【临江仙】
《全宋词》卷015.【圣无忧】
《全宋词》卷015.【浪淘沙】
《全宋词》卷015.【浪淘沙】
《全宋词》卷015.【浪淘沙】
《全宋词》卷015.【浪淘沙】
《全宋词》卷015.【浪淘沙】
《全宋词》卷015.【定风波】
《全宋词》卷015.【定风波】
《全宋词》卷015.【定风波】
《全宋词》卷015.【定风波】
《全宋词》卷015.【定风波】
《全宋词》卷015.【定风波】
《全宋词》卷015.【蓦山溪】
《全宋词》卷015.【浣溪沙】
《全宋词》卷015.【浣溪沙】
《全宋词》卷015.【浣溪沙】
《全宋词》卷015.【浣溪沙】
《全宋词》卷015.【浣溪沙】
《全宋词》卷015.【浣溪沙】
《全宋词》卷015.【浣溪沙】
《全宋词》卷015.【浣溪沙】
《全宋词》卷015.【浣溪沙】
《全宋词》卷015.【御带花】
《全宋词》卷015.【虞美人】
《全宋词》卷015.【鹤冲天】
《全宋词》卷015.【夜行船】
《全宋词》卷015.【夜行船】
《全宋词》卷015.【洛阳春】
《全宋词》卷015.【雨中花】
《全宋词》卷015.【越溪春】
《全宋词》卷015.【贺圣朝影】
《全宋词》卷015.【洞天春】
《全宋词》卷015.【忆汉月】
《全宋词》卷015.【清平乐】
《全宋词》卷015.【凉州令】(东堂石榴)
《全宋词》卷015.【南乡子】
《全宋词》卷015.【南乡子】
《全宋词》卷015.【鹊桥仙】
《全宋词》卷015.【圣无忧】
《全宋词》卷015.【摸鱼儿】
《全宋词》卷015.【少年游】
《全宋词》卷015.【少年游】
《全宋词》卷015.【少年游】
《全宋词》卷015.【鹧鸪天】
《全宋词》卷015.【千秋岁】
《全宋词》卷015.【千秋岁】
《全宋词》卷015.【醉蓬莱】
《全宋词》卷015.【于飞乐】
《全宋词》卷015.【鼓笛慢】
《全宋词》卷015.【看花回】
《全宋词》卷015.【蝶恋花】
《全宋词》卷015.【蝶恋花】(咏枕儿)
《全宋词》卷015.【蝶恋花】
《全宋词》卷015.【蝶恋花】
《全宋词》卷015.【武陵春】
《全宋词》卷015.【梁州令】
《全宋词》卷015.【渔家傲】
《全宋词》卷015.【渔家傲】
《全宋词》卷015.【渔家傲】
《全宋词》卷015.【渔家傲】
《全宋词》卷015.【渔家傲】
《全宋词》卷015.【一斛珠】
《全宋词》卷015.【惜芳时】
《全宋词》卷015.【洞仙歌令】
《全宋词》卷015.【洞仙歌令】
《全宋词》卷015.【鹊踏枝】
《全宋词》卷015.【品令】
《全宋词》卷015.【燕归梁】
《全宋词》卷015.【燕归梁】
《全宋词》卷015.【圣无忧】
《全宋词》卷015.【锦香囊】
《全宋词》卷015.【系裙腰】
《全宋词》卷015.【阮郎归】
《全宋词》卷015.【阮郎归】
《全宋词》卷015.【阮郎归】
《全宋词》卷015.【怨春郎】
《全宋词》卷015.【滴滴金】
《全宋词》卷015.【卜算子】
《全宋词》卷015.【感庭秋】
《全宋词》卷015.【满路花】
《全宋词》卷015.【好女儿令】
《全宋词》卷015.【南乡子】
《全宋词》卷015.【南乡子】
《全宋词》卷015.【踏莎行】
《全宋词》卷015.【踏莎行】
《全宋词》卷015.【诉衷情】
《全宋词》卷015.【诉衷情】
《全宋词》卷015.【恨春迟】
《全宋词》卷015.【盐角儿】
《全宋词》卷015.【盐角儿】
《全宋词》卷015.【忆秦娥】
《全宋词》卷015.【少年游】
《全宋词》卷015.【踏莎行慢】
《全宋词》卷015.【蕙香囊】
《全宋词》卷015.【玉楼春】
《全宋词》卷015.【玉楼春】(印眉)
《全宋词》卷015.【玉楼春】
《全宋词》卷015.【玉楼春】
《全宋词》卷015.【玉楼春】
《全宋词》卷015.【定风波】
《全宋词》卷015.【减字木兰花】
《全宋词》卷015.【减字木兰花】
《全宋词》卷015.【迎春乐】
《全宋词》卷015.【一落索】
《全宋词》卷015.【夜行船】
《全宋词》卷015.【夜行船】
《全宋词》卷015.【望江南】
《全宋词》卷015.【望江南】
《全宋词》卷015.【宴瑶池】
《全宋词》卷015.【解仙佩】
《全宋词》卷015.【渔家傲】
《全宋词》卷015.【少年游】
《全宋词》卷015.【桃源忆故人】
《全宋词》卷015.【阮郎归】
《全宋词》卷015.【归自谣】
《全宋词》卷015.【归自谣】
《全宋词》卷015.【归自谣】
《全宋词》卷015.【长相思】
《全宋词》卷015.【瑞鹧鸪】(此词本李商隐诗,公尝笔于扇云,可入此腔歌之)
《全宋词》卷015.【阮郎归】
《全宋词》卷015.【阮郎归】
《全宋词》卷015.【蝶恋花】
《全宋词》卷015.【蝶恋花】
《全宋词》卷015.【蝶恋花】
《全宋词》卷015.【应天长】
《全宋词》卷015.【应天长】
《全宋词》卷015.【应天长】
《全宋词》卷015.【清平乐】
《全宋词》卷015.【芳草渡】
《全宋词》卷015.【更漏子】
《全宋词》卷015.【贺明朝】
《全宋词》卷015.【一斛珠】
《全宋词》卷015.【南乡子】
《全宋词》卷015.【浣溪沙】
《全宋词》卷015.【江神子】
《全宋词》卷015.【舞春风】
《全宋词》卷015.【望梅花】
《全宋词》卷015.【千秋岁】(春恨)
《全宋词》卷015.【献衷心】



国学书库首页 国学电子书下载
 
2010-2025 全球华人国学经典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