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五十二 史部八
书名:四库全书总目提要    作者:纪昀等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杂史类存目一
△《左逸》·一卷、《短长》·一卷(两江总督采进本)
是书凡《左传逸文》三则,《战国策逸文》三则。二书各有《小引》。前称
峄阳樵者获石箧,得竹简漆书《古文左传》。读之中有小抵牾三,余得而录之。
或谓秦、汉人所传而托也,余不能辨。后称耕於齐野者,地坟得大篆竹策一帙,
曰《短长》。刘向叙《战国策》一名《短长》。所谓《短长》者,岂《战国逸策》
欤。然多载秦及汉初事。意文、景之世,好奇之士伪托以撰。前题延陵蒋谨手次,
及子世枋重订。又冠以《世枋序》,称二帙为其先人手录,贮箧中者四十年,未
详作者谁氏。并所序峄阳、齐野二说亦不知何人。惟是纪事用意,笔法遒古,非
秦、汉以下所能道只字云云。漆书竹简,岂能阅二千年而不毁,其伪殊不足辨也。
△《战国策谈棷》·十卷(两江总督采进本)
明张文爟撰。文爟字维昇,仁和人。是书全用吴师道补正鲍彪之本。惟增入
李斯《谏逐客书》、《楚人以弱弓微缴说顷襄王》、《中山君飨都士大夫》三章,
为吴本所无。注中国名人名,或间补数言。馀皆采诸家评语,书之简端,冗杂特
甚。所谓谈棷,即指是也。棷,《集韵》苏后切,与薮同。谈棷即谈薮,
特变易其字以见异耳。
△《七雄策纂》·八卷(安徽巡抚采进本)
明穆文熙编。文熙字敬止,东明人,嘉靖壬戌进士,官吏部员外郎。是编取
《战国策》之文,加以评语,并集诸家议论附於上阑。大抵剿袭陈因,无所考证。
△《战国策去毒》·二卷(江苏周厚堉家藏本)
国朝陆陇其编。陇其有《古文尚书考》,已着录。此书前有《自记》,谓
《战国策》一书,其文章之奇,足以悦人耳目,而其机变之巧,足以坏人心术,
如厚味之中有大毒焉。故今举文士所共读者,指示其得失,庶几哜其味而不中其
毒也,故以“去毒”名。其持论甚正。然百家诸子,各自为书,原不能尽绳以儒
理。既以纵横为术,又安怪其但言纵横。况自汉以来,孔孟之道大明。如《战国
策》之类,不过史家或考其事迹,词人或取其文章,是以至今犹存。原无人奉为
典型,悬以立教。与释氏之近理乱真,异学之援儒入墨,必须辨别者,截然不同。
是固不必惩羹而吹齑也。
△《艺祖受禅录》·一卷(永乐大典本)
旧本题宋赵普、曹彬同撰。记太祖初生及幼时事特详。末云:先是,晋天福
中两浙儿童聚戏,牵以“赵”字为语助,如得曰赵得,可曰赵可云云。亦侈陈符
瑞之故智。帝王受命自有本原,岂以小兆为验耶?
△《龙飞记》·一卷(永乐大典本)
旧本题宋赵普撰。书作於建隆元年,记太祖受禅事。普时为枢密学士,盖太
祖即位之初也。然普既有《受禅录》,何以又为此书?疑与《受禅录》皆后人所
依托,以普及曹彬为文武佐命,各假借其名耳。
△《景命万年录》·一卷(永乐大典本)
不着撰人名氏。记太祖受禅之事,略与赵普《龙飞记》同,而叙得姓及前数
代事特详。末载显德末有男子升中书政事堂,据案而坐曰:“宋州官家教我来。”
范质曰:“此人病风,急遣之。”忽不见。是时太祖始镇许州,至是乃验云云。
颇类小说家言,殊出於附会也。
△《青溪寇轨》·一卷(编修程晋芳家藏本)
宋方勺撰。勺字仁声,婺州人。元佑中,苏轼知杭州,值省试,尝荐送之。
《浙江通志》载潘良贵之言,称其超然遐举,神情散朗,如晋、宋间高士。似以
隐遯终身者。而所作《泊宅编》中,记虔州安远、龙南二县有瘴,因自述其管勾
常平季点到邑事,则亦曾官於江右也。是编记宣和二年青溪妖寇方腊作乱,童贯、
谭稹等讨平之事,原载勺《泊宅编》中。曹溶摘入《学海类编》,因改题此名。
所述睦州之陷,及谭稹之为两浙制置使,刘延庆、王禀、王涣、杨维忠之功,皆
与《宋史》不合,盖传闻异词。后附《论》二则。其一追述魔教之始,不署姓名。
其一署曰容斋,追叙致乱之故甚详。并载韩世忠时为王渊裨将,潜行谿谷,问野
妇,得径,即挺身直前,度险数重,捣其穴,格杀数十人,擒腊以出。又称泊宅
翁之志寇轨也,蕲王犹未知名,故略之。且时宰犹多在朝,腊等阴谋亦多忌讳,
故削不载。今表而出之,以戒后世司民者。容斋为洪迈之号,疑或迈所附题欤。
《宋史·韩世忠传》载其平青溪之功,与此所载合,当即据此载入也。
△《清溪弄兵录》·二卷(浙江范懋柱家天一阁藏本)
宋王弥大编。弥大字约父,爵里未详。是编记宣和中方腊寇睦州事,分前后
二篇。其前篇从方勺《泊宅编》录出,其后篇从《续会要》第二百五十三卷《出
师门》中录出。后有《自识》,称嘉泰元年夏,在金陵时命表侄陈知新摘录,以
备参考。盖裒合旧文,非所自撰也。青溪县即今浙江淳安县,宋属睦州,字当作
青。此本从水作清,传写者误耳。
△《避戎夜话》·一卷(两浙总督采进本)
宋石茂良撰。案陈振孙《书录解题》,载茂良字太初,其爵里则振孙亦未详,
无可考也。是编载靖康元年十一月,金人陷汴京事。盖亲在围城之内,记所见闻。
其中多言都统制姚友仲守御东、南两壁之功。史不为友仲立传,然《钦宗本纪》
颇采用之。徐梦莘《三朝北盟会编》第九十八卷,引此书有云:“汴京城陷,仆
逃难於乡人王升卿舍馆。夜论朝廷守御之方。一话一言,莫不验其文,摭其实,
直而不讦。非所见闻,则略而不书”云云。盖茂良《自叙》之词。此本为明末李
蘅刊入《璅探》内者。检勘并无此文,知为删节不全之本矣。尤袤《遂初堂书
目》载有《靖康夜话》,疑即此书。晁公武《读书志》列《金人背盟录》七卷、
《围城杂记》一卷、《避戎夜话》一卷、《金国行程》十卷、《南归录》一卷、
《朝野佥言》一卷,总注曰皇朝汪藻编。记金人叛契丹,迄於宣和乙巳犯京城。
《围城杂记》等五书,皆记靖康时事。其意盖谓《金人背盟录》以下六书,皆靖
康时人所作,藻合而编之耳。而其文义混淆,似乎六书皆出於藻,故有引是书为
汪藻作者。其实《书录解题》载《朝野佥言》为夏少曾作,《南归录》为直秘阁
沈琯作,此书为茂良作,各有主名也。况汪藻未从北行,安得有《金国行程》乎?
△《孤臣泣血录》·一卷(编修汪如藻家藏本)
旧本题宋太学丁特起撰。所纪自钦宗靖康元年十一月五日起,至高宗建炎元
年五月一日即位止。载汴京失守,二帝播迁之事。徐梦莘《北盟会编》颇采之。
《文献通考》载其书三卷,又《补遗》一卷。此本仅存一卷。然首尾完具,年月
联贯,不似有所阙佚者,殆后人所合并耶。然其中称范琼为高义,而於琼杀吴革
一事亦无贬词,颇乖公论。特起不知何许人。又直书“太学生丁特起上书”者三,
皆不似自述之语。前载特起《自序》,粗鄙少文。其叙事亦多俚语。岂当时好事
者所为,以特起上书有名,故以托之欤。此本为明吴思所刊。前有《思序》,而
附载《汪旦复评语》。语皆凡鄙,仍多舛误。如“吴革起兵谋反正”句,实以当
时伪楚僣号,故以“反正”为文。乃误读“正”字属下句,谓以谋反书革,乃特
起之微词。则其谬不足与辩矣。
△《靖康蒙尘录》·一卷(浙江范懋柱家天一阁藏本)
不着撰人名氏。所载宋徽、钦二帝北狩事,与世所传《南烬纪闻》文多相同。
徐梦莘《三朝北盟会编》载所采集书目甚详,亦无此书。盖坊贾改易其名以欺世
者。卷后附有《建炎复辟录》一卷,似为高宗苗、刘之变而作。而所纪仍北狩本
末,寥寥数条。年月皆舛错不合,作伪之尤甚者也。
△《靖康纪闻拾遗》·一卷(浙江巡抚采进本)
不着撰人名氏。案:《文献通考》载《靖康拾遗录》一卷,何烈撰。又名
《靖康小史》,又名《草史》,疑即是书也。考《东都事略》,载靖康元年闰十
一月癸巳,迎土牛以借春,不言其故。是书则谓去年十二月冬至,术者以为大忌,
因於是月借春。此类颇足以考故事。又《东都事略》载王云以靖康元年二月使金,
十月重使金。而是书则谓九月再遣云使金。亦可以考异。惟是书大旨,在责宋不
於太原未下之前,早割三镇与金,致有青城之祸。考《宋史》载靖康元年十月,
金人遣杨天吉、王汭来,欲割三镇,朝廷以三镇税数遣王云与汭行。则是下太原
之后,金何尝不仍以割三镇要和,宋又何尝不以三镇税数与之。然终无解於汾、
泽之攻陷。则此书割地请和之说,仍误国之馀唾矣。
△《北狩行录》·一卷(浙江吴玉墀家藏本)
旧本题宋蔡鞗撰。鞗,蔡京之子,尚茂德帝姬,靖康元年从徽宗北行者也。
然是书卷末云:北狩未有行纪。太上语王若冲曰:一自北迁,於今八年。所履风
俗异事,不为不多。深欲纪录,未得其人。询之蔡鞗,以为学问文采无如卿者,
为予记之云云。则是此书为若冲所作。惟是《宋史·艺文志》亦以此书为蔡鞗撰,
疑不能明。或鞗述其事,而若冲润色其文欤。马端临《文献通考》载是书,亦并
列二人之名。是时去靖康仅百馀年,当尚见旧本。独其以“鞗”为“绦”,则
刊本之误。按《宋史》,绦於是时久已流窜岭南,未尝从徽宗入金也。书中多
谀颂徽宗之词,在当时臣子之言自不得不尔,未足为异。惟称太上绍述神考之志,
未尝忘怀。适有货《王安石日录》者,欣然以绢十疋易之云云。则鞗等坚护绍述
之局,至败亡而不变,为可恨耳。书中称徽宗在金,尝得《春秋》,披览不倦。
凡理乱兴废之迹,贤君忠臣之行,莫不采摭其华实,探涉其源流,钩纂枢要而编
节之,改岁龠而成书。并称太上赋诗寄渊圣,用亲仁善邻事,曰此出《春秋》。
然则徽宗尝删纂《左传》,勒为一书矣。此则古来志经籍者所未及,朱彝尊《经
义考》中亦未引及,是亦可资异闻矣。
△《靖炎两朝见闻录》·二卷(两淮盐政采进本)
旧本题曰陈东撰。东字少阳,镇江丹阳人。钦宗时贡入太学。尝伏阙上书,
请去蔡京、王黼而用李纲。高宗即位,召至行在,又劾黄潜善、汪伯彦,为二人
所构论死。后追赠承信郎,又加赠朝奉郎秘阁修撰。事迹具《宋史》本传。是编
记徽宗北迁,高宗改元时事特详。末及绍兴以后事,亦足资考据。然东以建炎元
年八月见杀,何由得记绍兴后事。盖传本阙撰人,后人不考,误题为东也。
△《建炎时政记》·三卷(浙江范懋柱家天一阁藏本)
宋李纲撰。纲字伯纪,邵武人,政和二年进士。积官至太常少卿。钦宗时授
兵部侍郎、尚书右丞。南渡后拜尚书右仆射,兼中书侍郎。为御史所劾,罢为观
文殿大学士。事迹具《宋史》本传。是编乃纲奉诏所编,前有《奏书原序》。起
建炎元年六月,终八月,即其《奏议》《附录》中之一种。《永乐大典》亦别载
之,则自明以前,已析出单行矣。惟纲代高宗所草《通问徽钦二帝表》,内所称
“臣某言”者,乃高宗署名,故讳而不书。《永乐大典》本俱误作“臣纲言”。
盖明人不知而妄改。今此书尚仍原文,则所据者未改之本也。
△《建炎通问录》·一卷(浙江范懋柱家天一阁藏本)
宋傅雱撰。雱始末未详。考李心传《建炎以来系年要录》,载建炎元年六月,
宣议郎傅雱特迁宣教郎,充大金通问使。此录即所述奉使之事。《文献通考》载
此书,称宣教郎傅雱撰,建炎初李丞相所进。盖李纲以其书上於朝也。书终以馆
伴李侗之语,其文未毕。《北盟会编》一百十卷所载,阙处亦同。盖后人从徐氏
书中录出也。
△《建炎维扬遗录》·一卷(浙江范懋柱家天一阁藏本)
不着撰人名氏。记高宗建炎二年冬至次年三月事。高宗自建炎元年十月如扬
州,至三年二月如杭州。此所记者由扬入杭之事,故以“维扬”为名。《文献通
考》云:《戊申维扬录》一卷,无名氏。戊申即建炎二年,当即此书也。别有
《维扬巡幸记》一卷,自二月初十日以前与此本字句小异,而叙述尽同,惟无锡
令任谠逸其名姓。初十日以后则至十五日而止。凡此所载,诏书悉不录。盖一本
而传写互异,又有所删窜於其间。不及此本之详也。
△《维扬巡幸记》·一卷(浙江巡抚采进本)
不着撰人名氏。记建炎三年金兵至天长,高宗自扬州奔杭州事。起正月十三
日,尽二月十五日。大意罪汪伯彦、黄潜善之苟且晏安,变生仓卒而不知。《北
盟会编》一百二十三卷所载,与此本全同,亦后人录出别行者也。
△《己酉航海记》·一卷(浙江巡抚采进本)
宋李正民撰。亦曰《乘桴记》。正民字方叔,扬州人。政和二年进士。高宗
时官至中书舍人、徽猷阁待制。建炎三年己酉七月,高宗在金陵,闻金兵深入,
遂趋平江,历越州、明州。十二月乘舟航海,避兵台、温之间。正民时以中书舍
人从行,按日记驻跸之所。盖起居注体也。正民寻奉使通问隆佑宫,故所记止於
四年正月二十一日,盖非完稿。《北盟会编》一百三十四卷,王明清《挥麈三录》
第一卷,皆全载其文。明清记尤袤谓高宗东狩四明,数月之间,排日不可稽者。
后於茂苑得此书,所记颇备。盖当日国史,实藉此书考定矣。
△《燕云录》·一卷(浙江巡抚采进本)
宋赵子砥撰。子砥以宗室子官鸿胪寺丞。靖康丁未,随二帝北行。建炎戊申
遁还,持徽宗御札,谒高宗於扬州,仍命以故官。子砥在金,尝密刺其国事,备
知情状,又与续归之杨之翰互相参证。所述金事,一曰陷没宗室从官,二曰陷没
百姓,三曰金人族帐所出与设官之实,四曰政事之纪,五曰虚实之情,六曰南北
离溃之情。皆据所见闻,与《金史》或同或异。惟其末称“金人必不可和”,则
其后验如操券,可谓真得其虚实矣。
△《建炎复辟记》·一卷(江苏巡抚采进本)
不着撰人名氏。《书录解题》亦不知为何人作。但称其叙苗傅、刘正彦事始
末,文颇繁冗。末叙世忠战功特详,疑即韩氏之客所为。理或然欤。
△《绍兴甲寅通和录》·一卷(浙江范懋柱家天一阁藏本)
宋王绘撰。绍兴四年,以和议未成,遣魏良臣如金,绘副之。是时金军压境,
朱胜非尚主和议,赵鼎颇不以为然。良臣等行至天长,仅达国书而还。绘因备录
其事,盖鄙胜非等之无谋也。绘父名仲通,宣和中为平海军承宣使。以书抵蔡攸,
力言用兵有十不可。其书附载卷末,盖其父子皆有度时之识云。
△《顺昌战胜录》·一卷(浙江鲍士恭家藏本)
宋杨汝翼撰。绍兴十年,刘锜顺昌之战,汝翼适在军中,因纪其事。末附顺
昌倅汪若海札子,所言亦大概略同。
△《淮西从军记》·一卷(编修程晋芳家藏本)
不着撰人名氏。据书中所言,盖刘锜幕客也。叙锜自绍兴十年春赴东都留守,
中途战於顺昌。十一年战於柘皋。及张俊、杨沂中濠州之败,锜全军得归事。
△《回銮事实》·一卷(编修程晋芳家藏本)
宋万俟卨撰。卨事迹具《宋史》本传。绍兴十二年,宣和太后至自金。卨新
为参知政事,纪事献颂,称为千载一时之荣遇。盖贡谀之词,非其事实也。
△《采石战胜录》·一卷(编修程晋芳家藏本)
宋员兴宗撰。兴宗字显道,仁寿人。未第时,读书九华山,因以自号。用荐,
除教授。召试,擢着作郎、国史编修、实录院检讨。乾道中疏劾贵幸,中谗奉祠
去,侨居润州以终。所着《辩言》及《九华集》,岁久散佚。近始从《永乐大典》
采摭成帙。惟此书世有传本,所记乃虞允文督师江上,拒破金海陵王之事。大致
与史文相出入。《永乐大典》亦载之,题曰《采石大战始末》,而冠以“九华集”
字。盖其集中之一篇,后人析出,别立此名也。
△《南渡录》·二卷、《窃愤录》·一卷(编修汪如藻家藏本)
此二书所载,语并相似。旧本或题无名氏,或并题为辛弃疾撰。盖本出一手
所伪托,故所载全非事实。按金太宗建号天会,十三年崩。熙宗袭旧号,两年乃
改元,故天会止於十五年。天辅乃金太祖年号,止於七年。此录既误以天辅为太
宗年号,又妄谓天辅十七年改元天眷,乖谬殊甚。金太宗生日在十月,名“天清
节”。金熙宗生日在正月,名“万寿节”。此录记天辅十一年徽、钦二帝在云州,
正月值金主生日作宴。是徒闻金主生日有在正月者,而不知朝代之不合也。金太
宗天会五年三月,以宋二帝至燕,十月徙之中京。六年七月,徙之上京。八月,
以见太祖庙,封徽宗为昏德公、钦宗为重昏侯。十月,徙之韩州。熙宗天会十四
年,昏德公薨。皇统元年,改昏德公为天水郡王、重昏侯为天水郡公。事并见
《金本纪》。是天水之封,实在徽宗殁后。此录乃云靖康二年五月至燕京,见金
主,封太上为天水郡公、帝为天水郡侯。后徙安肃军。又徙云州。天辅十一年三
月,徙西汉州。十四年,徙五国城。核以正史,无一不谬且妄。夫二帝不能死社
稷,举族北辕,其辱固甚,亦何至卑污苟贱,如录所云云。且金朝开国,具有规
模,野利亦何至面人之祖,淫其女孙,如所谓丑恶之声二帝共闻者耶。此必南北
宋间乱臣贼子不得志於君父者,造此以泄其愤怨,断断乎非实录也。
△《御侮录》·二卷(浙江郑大节家藏本)
不着撰人名氏。纪宋南渡后与金人构兵,及和议之事。书中称高宗为太上皇
帝,盖孝宗时人所作。《宋史·艺文志》载此书,作一卷。而此本实二卷,疑后
人所分析也。书中於金人初起事迹,记载颇略。至於绍兴三十二年,金海陵王南
侵,及孝宗初年张浚出兵挠败始末,则节目具详。自乾道元年魏杞使回,和议既
成以后,则不复具载。前后皆系日编次,於朝廷拜罢、禋祀诸大事,亦间及焉。
似从日历、国史诸书节采而成。中间如刘彦宗在辽官佥书枢密院事,国破降金,
未尝事宋,而称为“吾叛臣”。金世宗由东京留守即位,而以为燕京。此类皆为
失实。知为邻国传闻,不尽实录也。
△《重明节馆伴语录》·一卷(永乐大典本)
宋倪思撰。思有《班马异同》,已着录。此书据《永乐大典》标题,乃思
《承明集》之一篇。盖绍熙二年七月,金遣完颜兖、路伯达来贺重明节,思为馆
伴。因纪一时问答之词、馈送之礼。考宋制,凡奉使伴使皆例进语录於朝。马永
卿《懒真子》,记苏洵与二子同读《富郑公使北语录》,则自北宋已然。此其偶
存之一也。时金强宋弱,方承事不遑,而序谓北人事朝廷方谨,遣使以重厚为先,
已为粉饰。其他虚夸浮诞,不一而足。上下相欺,苟掩耳目,亦可谓言之不怍矣。
△《正隆事迹记》·一卷(两淮盐政采进本)
宋张棣撰。棣始末无考。书中但称归正官,盖自金入宋之后,述所见闻也。
所记皆金海陵炀王之事。始於初立,终於瓜州之变,凡十有二年。炀王凡三改元,
但称正隆,要其终也。大抵约略传闻,疏漏殊甚。末附录世宗立后事数条,亦殊
草略。不足以为信史也。
△《金图经》·一卷(两淮盐政采进本)
一名《金国志》。自京邑至族帐、部曲,凡十七门。陈振孙《书录解题》曰:
“淳熙中归正人张棣撰,记金事颇详。”振孙又言:“又一卷,不着名氏,似节
略张棣书。其末又杂录金主亮以后事。”此本仅一卷,不着棣名,疑即陈氏所称
节本也。
△《炀王江上录》·一卷(两淮盐政采进本)
不着撰人名氏。叙宋内侍梁汉臣为金人所得,谋欲弱金事。所载汉臣劝金主
都燕山,营汴梁,开海口,进兵采石,退至瓜州,为其下所害诸事,皆首尾毕具。
观其炀王之称,当为金人所撰。故虞允文拒守之事,略不一言也。
△《使金录》·一卷(编修汪如藻家藏本)
宋程卓撰。卓字从元,休宁人,大昌从子,淳熙十一年进士。历官同知枢密
院事,封新安郡侯。赠特进资政殿大学士,谥正惠。嘉定四年,卓以刑部员外郎
同赵师岩充贺金国正旦国信使。往返凡四阅月。是书乃途中纪行所作。於山川道
里及所见古迹,皆排日载之。中间如顺天军厅梁题名、光武庙石刻诗句之类,亦
间可以广见闻。然简略太甚,不能有资考证。又称接伴使李希道等往还不交一谈,
无可纪述。故於当日金人情事,全未之及。所记惟道途琐事。世传宋高宗泥马渡
江,即出此书所记磁州崔府君条下。盖建炎之初,流离溃败,姑为此神道设教,
以耸动人心,实出权谋,初非实事。卓之所录,亦当时臣子之言,未足据也。
△《襄阳守城录》·一卷(两淮马裕家藏本)
宋赵万年撰。万年里籍未详。开禧二年,元兵二十万围襄阳,赵淳新知府事,
以万馀人御之。自十一月至次年二月,大战者十二,水陆攻劫者三十有四。措置
多方,出奇制胜,元兵竟解去。万年时为幕僚,详录其事。后附战具诸法颇详。
惟文多残阙,不尽可辨,为足惜耳。
△《诛吴录》·一卷(永乐大典本)
宋张革之撰。革之字西仲,潼川人。吴曦据蜀叛,合江仓官杨巨源倡义讨逆,
与随军转运安丙共谋诛曦。既而丙嫉其功,以计杀之。革之此书,盖以鸣巨源之
冤。《自序》云:时从傍目击,惧久失其传,因直书以诏后世云。
△《丁卯实编》·一卷(永乐大典本)
宋毛方平撰。方平不知何许人。安丙害杨巨源时,方平为四川茶马司干办公
事,因作此书。大旨与张革之同。《自序》云:“一夫不获,则六月飞霜。匹妇
抱恨,则三年致旱。”其词至为痛切。考郭士宁《平叛录》,与巨源阴谋诛曦者
九人,方平为首。所记当为实录。曰丁卯者,曦之叛在开禧二年丙寅,而诛於三
年丁卯也。陈振孙《书录解题》作李珙撰。今检《永乐大典》标题及序中署名,
均作方平,则振孙所载误矣。
△《平叛录》·一卷(永乐大典本)
宋郭士宁撰。士宁始末未详。其作此书时,则与毛方平同官四川茶马司干办
公事也。吴曦之叛,不受伪官者,有蜀帅杨辅、泸帅李寅仲、史次秦、范仲壬、
陈咸、毛午。起义者有薛九龄。死节者有杨震仲。而阴谋诛曦者惟毛方平、李好
义、李好古、杨君玉、党公济、程梦锡、李坤辰、陈安、杨巨源等。此录所载,
较史为详,盖亦表章忠义之志云。
△《辛已泣蕲录》·一卷(浙江吴玉墀家藏本)
宋赵与{容衣}撰。与{容衣},宗室子。官蕲州司理,权通判事。宁宗嘉定十
四年,金兵围蕲州,与{容衣}偕郡守李诚之拒守。时朝命权殿前司职事冯榯将
兵应援。榯逗遛不进,诚之等竭力扞御,凡二十五日而城陷,诚之及其僚佐家
属皆死之。与{容衣}全家十五人亦并殁於难,仅以身免。其后事定,乃为是录。
具详被兵始末,同时与难诸人。朝廷褒赠诚之等勘状、告词,一一备录。按:与
{容衣}《宋史·李诚之传》作与裕,盖{容衣}转为褣,因讹为裕。又载与{容衣}
率民兵百馀人夺关外出云云。与是编所言单身出城,及於积尸中死而复活,夜半
奔从南门之语,俱有异同。且十五人作十六人,其数亦不相合。疑十五人之数,
当以自叙为据。其夺关外出,则自叙讳之也。
△《使北日录》·一卷(浙江巡抚采进本)
宋邹伸之撰。理宗绍定六年癸巳,史嵩之为京湖制置使,与蒙古会兵攻金。
(案:是时尚未建大元之号,故史仍以国名为称。)会蒙古遣王檝来通好,因
假伸之朝奉大夫、京湖制置使参议官往使。以是岁六月,偕王檝自襄阳启行。
至明年甲午二月,始见蒙古主於行帐。寻即遣回,以七月抵襄阳。计在途者十三
月。因取所闻见及往复问答,编次纪录,以为此书。案:《宋史·理宗本纪》,
宋与大元合围汴京(案:此大元为史臣追书之词),金主奔蔡州。大元再遣使议
攻金,史嵩之以邹伸之报谢,盖即此事。特《宋史》称王檝来议攻金,而此录
只言通好。又《宋史》载伸之出使在绍定五年十二月,而此录实以六年六月出疆。
皆当以此录所纪为得其实。时孟珙已会蒙古灭金,廷议遂欲出师取河南。蒙古复
遣王檝来责败盟,因再进伸之二秩,遣之报谢。史载同使为李复礼、乔仕安、
刘溥等,据此录皆先曾副行之人。复礼假京西路副总管。溥假京西兵马都监。仕
安以东南第七正将神劲马军统制,充防护官。其官爵亦史所未详云。
△《广王卫王本末》·一卷(浙江汪启淑家藏本)
宋陈仲微撰。仲微字致广,高安人,嘉泰二年举进士。调莆田尉。咸淳中为
兵部侍郎。丙子宋亡,从二王入广。目击时事,逐日抄录。厓山败,仲微遁入安
南而殁。事迹具《宋史》本传。其后安南国使携此书入觐,因传於世。文多简略,
不甚赅备。其书载入《宋季三朝政要》中,后人抄出别行。而卷末《跋》语犹
《政要》原文,则其失於刊削也。
△《三朝野史》·一卷(两淮盐政采进本)
不着撰人名氏。记理、度、恭三朝轶事琐言,仅十有九条。疑非完本。书中
附记丙子三宫赴北事,盖亦宋遗民所作也。词旨猥琐,殊不足观。
△《平巢事迹考》·一卷(浙江巡抚采进本)
旧本题曰宋人撰,不着名氏,曹溶收入《学海类编》。近时平湖陆烜,又刊
入《奇晋斋丛书》。后有《烜跋》,称为元人抄本。今考其书,即明茅元仪之
《平巢事迹考》,但删去元仪原《序》耳。盖溶为狡黠书贾所绐,烜又沿溶之误
也。
△《碧溪丛书》·八卷(浙江汪汝瑮家藏本)
不着编辑者名氏。诸家书目亦不着录。其目凡八,曰《吴武安公功绩记》,
记吴玠战功;曰蔡绦(案绦当作鞗)《北狩行录》,记从徽宗入金事;曰万
俟卨《皇太后回銮事实》;记韦太后南归事;曰《顺昌战胜录》,记刘锜遇金兵
事;曰洪皓《松漠记闻》,记金国事;曰洪皓《金国文具录》,记宇文虚中为金
定制事;曰湘水樵夫《绍兴正论》,记不附秦桧和议人姓名;曰杨尧弼《伪豫传》,
记刘豫僣逆事。其书皆删节之本,盖书贾从《说郛》中抄合,伪立此名者也。
(案:此编以八种为一帙,应从丛书之例,入之杂编。然杂编之名,为不名一家
者立也。此八种皆史之流别,故仍入之《杂史类》焉。)
△《焚椒录》·一卷(内府藏本)
辽王鼎撰。鼎字虚中,涿州人,清宁五年进士,官至观书殿学士,事迹具
《辽史·文学传》。是书纪道宗懿德皇后萧氏为宫婢单登构陷事。前有大安五年
《自序》,称待罪可敦城,盖谪居镇州时也。王士祯《居易录》曰:《契丹国志
·后妃传》道宗萧皇后本传云:性恬寡欲,鲁王宗元之乱,道宗同猎,未知音耗。
后勒兵镇帖中外,甚有声称。崩葬祖州云云而已。《焚椒录》所纪,绝无一字及
之。又《录》称南院枢密使惠之少女,而《志》云赠同平章事显烈之女。《志》
云勒兵,似娴武略,而《录》言幼能诵诗,旁及经子所载《射虎》应制诸诗,及
《回心院》词,皆极工,而无一语及武事。且《本纪》道宗在位四十七年,改元
者三,清宁、咸雍、寿昌,初无太康之号。而耶律乙辛密奏太康元年十月云云,
皆抵牾不合。按《辽史·宣懿皇后传》虽略,而与《焚椒录》所纪同,盖《契丹
志》之疏耳。今考叶隆礼《契丹国志》,皆杂采宋人史传而作,故苏天爵《三史
质疑》讥其未见国史,传闻失实。又沈括《梦溪笔谈》,称辽人书禁甚严,传至
中国者,法皆死。是书事涉宫闱,在当日益不敢宣布,宋人自无由而知。士祯以
史证隆礼之疏,诚为确论。或执《契丹国志》以疑此书,则误矣。
△《南迁录》·一卷(浙江范懋柱家天一阁藏本)
旧题金通直郎秘书省着作郎骑都尉张师颜撰。纪金爱王大辨叛据五国城,及
元兵围燕,贞佑迁都汴京之事。按《金史》,世宗太子允恭生章宗,而夔王允升
最幼。今此书乃作长子允升,次允猷,次允植。允升、允猷以谋害允植被诛,而
允植子得立为章宗。世次俱不合。又称章宗被弑,磁王允明立为昭王。磁王又被
弑,立潍王允文为德宗。德宗殂,乃立淄王允德为宣宗。与史较,多一代,尤不
可信。至《金史》郑王允蹈诛死绝后,不闻有爱王大辨其人。所称天统、兴庆等
号,《金史》亦无此纪年。舛错谬妄,不可胜举。故赵与旹《宾退录》、陈
振孙《书录解题》皆断其伪。振孙又谓:或云华岳所作。岳即宋殿前司军官尝作
《翠微南征录》者。今观其书所言,乱金国者章宗、大辨,皆赵氏所自出。又谓
大辨初生,其母梦一人乘马持刀,称南绍兴主遣来云云。盖必出於宋人雪愤之词,
而又假造事实以证佐之。故其抵牾不合如此。或果出岳手,未可知也。罗大经
《鹤林玉露》,以遣秦桧南还事,见此书所载《张大鼎疏》而证其可信。未免好
异。然《金史》所载,宣宗见浮碧池有狐相逐而行,遂决南迁之计,其事实本此
书。不知元时修史者又何所见而采用之也。
△《南宋补遗》·(无卷数,两淮盐政采进本)
旧本题古吴谢朱胜复庐撰。不知朱胜为何许人。书称南宋而中有“宋末”之
语,当为元人所作。《跋》语所称丙申,盖元成宗元贞二年,非宋理宗之丙申也。
载南渡后将帅轶事,并采及诗词书启,於韩、岳尤详,亦间及靖康时事。然多他
书所习见,殊鲜异闻。殆亦抄撮宋人说部而成欤。
△《皇元圣武亲征录》·一卷(两淮盐政采进本)
不着撰人名氏。首载元太祖初起,及太宗时事。自金章宗泰和三年壬戌,始
纪甲子,迄於辛丑,凡四十年。史载元世祖中统四年,参知政事修国史王鹗,请
延访太祖事迹,付史馆。此卷疑即当时人所撰上者。其书序述无法,词颇蹇拙。
又译语讹异,往往失真,遂有不可尽解者。然以《元史》较之,所纪元初诸事实,
大概本此书也。史言太祖灭国四十,而其名不具,是书亦不能悉载。知太祖时事,
世祖时已不能详,非尽宋濂、王祎之挂漏失。
△《平猺记》·一卷(浙江吴玉墀家藏本)
元虞集撰。集字伯生,号道园,崇仁人,仕至翰林直学士,兼国子祭酒,事
迹具《元史》本传。元统二年冬,猺寇贺州、富州,至元元年,广西宣尉使章
伯颜讨平之。集为记其始末。后有旧《跋》云:此纪章伯颜平粤西猺洞事迹,
备国史之采也。而同事出师之人,不记其姓名,及上功於朝之诸臣名,以某某概
之,失史家法矣。今核其文体,乃勒石纪功之作,非勒为一书上之於史馆者。故
所存之稿皆阙其名姓以待填。犹之唐、宋文集,书首称年月日某再拜,墓志之末
称某年月日葬公於某原例耳。遽以有乖史法诋之,非也。
△《大狩龙飞录》·二卷(左都御史张若溎家藏本)
明世宗肃皇帝御撰。嘉靖十八年二月,帝幸湖广承天府,相度显陵。三月,
享上帝於龙飞殿,奉睿宗配。四月,还京。是编皆纪其事。上卷乃自启行以迄回
跸,祭告郊社宗庙,及所过山川群祀之文。下卷为前后所降敕谕,末附以《龙飞
殿奏告上帝乐章》及途中御制赋一首、诗十六首、诗馀二首。
△《洪武圣政记》·二卷(户部尚书王际华家藏本)
明宋濂撰。濂有《篇海类编》,已着录。是书略仿《贞观政要》之例,标题
分记。分《严祀事》、《正大本》、《肃军政》、《绝幸位》、《定民志》、
《新旧俗》六类。而《新旧俗》下又分《申禁令》、《核实效》、《育人才》、
《优前代》、《正礼乐之失》、《去海岳之封》、《严宫阃之法》、《厉忠节之
训》、《刬积岁之弊》九子目。濂自为《序》,见所作《文宪集》中,盖当时
奏御之书也。梅纯《损斋备忘录》曰:“本朝文章近臣,在洪武初,则学士宋濂,
其所记当时盛美,有《洪武圣政记》。自永乐以后,则少师杨士奇,有《三朝圣
谕录》。至天顺改元,则少保李贤,有《天顺日录》、《二录》。皆近有印本,
而《圣政记》独亡,仅见其《序》文,惜哉。”据其所云,则此书在成化间已无
传本,不知何以得存於今。然勘验文义,实非赝托。或纯偶未见,遽以为佚欤。
然是书之不行於明代,亦可见矣。
△《庚申外史》·二卷(编修汪如藻家藏本)
明权衡撰。衡字以制,号葛溪,吉安人。元末兵乱,避居彰德黄华山。明初
归江西,寓居临川以终。是书见於《明史·艺文志》者,卷目与此相合。陈继儒
尝刻入秘笈,佚脱讹舛,殆不可读。此乃别行抄本,犹当日原帙也。所纪皆元顺
帝即位以后二十八年治乱大纲。时顺帝犹未追谥,以其庚申年生,故称之曰庚申
帝。又《元史》亦尚未修,故别名曰《史外见闻录》。所言多与《元史》相合,
於宫庭构煽,盗贼纵横之事,皆能剖析端委。至於顺帝诛博啰,与秀才徐思畚谋
之,博啰诛,思畚不受赏,逃去。及危素为权臣草诏诸事,皆他书所不载。惟其
中称顺帝为瀛国公子一条,最为无稽。厥后袁忠彻着之於文集,宁王权载之於史
略,程敏政又选忠彻之文入《明文衡》,钱谦益又引余应之诗证实宁王权之说。
其端实自此书发之。盖元之中叶,宋遗民犹有存者。因虞集草诏,有“妥欢帖睦
尔非明宗之子”一语,遂造此言以泄其怨。明人又雠视元人,遂附合而盛传之。
核以事实,渺无可据,实为荒诞之尤,非信史也。书前别附一《序》,称洪武二
年迪简受命访庚申帝史事云云,不着其姓。详其文,乃《庚申帝大事纪序》,非
此书之《序》,后人移缀此书中耳。考王祎《造邦勋贤录》,称刘迪简,宜春人,
国初徵授尚宾副使,则迪简当为刘姓。又考黄溥《间中今古录》,称刘尚宾集
《庚申帝大事纪》,则此《序》为刘迪简《大事纪序》明矣。
△《国初礼贤录》·一卷(浙江范懋柱家天一阁藏本)
旧本题明刘基撰。基字伯温,青田人。元至顺中举进士。除高安丞,罢去。
旋起为江浙儒学副提举,再投劾归。复辟为元帅府都事,为方国珍所构,羁管绍
兴。后从石抹宜逊剿捕山寇,执政者抑其功,仅授总管府判,遂弃官还里。明初
聘入礼贤馆,参预机密,拜御史中丞,兼太史令。又授弘文馆学士,叙功封诚意
伯。正德九年,追谥文成。事迹具《明史》本传。此书《艺文志》、《千顷堂书
目》皆作基撰。然录中所载,即明太祖任用基及叶琛、章溢、宋濂四人事,且有
“基驰驿归里,居家一月而薨”之文,则非基所作审矣。其中纪述,多与史传相
合,无他异同。又基、溢皆载其卒时事,而宋濂得罪徙蜀事则无之,叶琛事迹亦
甚寥寥。盖后人杂采成书,故详略不同如此也。
△《平蜀记》·一卷(户部尚书王际华家藏本)
不着撰人名氏。载明洪武四年遣汤和等伐蜀,明昇出降事。后附刘基《平西
蜀颂》一篇。末有《袁褧跋》,称《定远黄金开国功臣录》,载平蜀事於颍川侯
傅友德、德庆侯廖永忠《传》中甚详。惟平章杨璟《与明昇书》,乃详於斯记云。
△《北平录》·一卷(户部尚书王际华家藏本)
不着撰人名氏。载明洪武三年徐达、李文忠分道出塞,追王保保及袭破应昌
府事。纪录颇为简略。惟达与文忠所上二表及太祖封爵诸臣诏谕,则全篇载之。
疑后人从实录中抄出者也。
△《别本北平录》·一卷(浙江范懋柱家天一阁藏本)
不着撰人名氏。纪明洪武元年命徐达、常遇春等北征之事,而终以君臣鉴戒
之语。其年月皆与史合。核检其文,亦从实录抄出也。
△《云南机务钞黄》·一卷(户部尚书王际华家藏本)
明张紞编。紞字季昭,富平人。洪武初,以通经举送京师。历官云南左布政
使,召为吏部尚书。燕王篡立,仍其故官。后以建文时变乱祖制事诘责,紞惧自
杀。事迹具《明史》本传。是编乃洪武初以云南梁王未下,命颍川侯傅友德等帅
师征之,紞以左参政在行间。后平定云南,紞擢布政使,留治其地。因检阅录黄
稿本,取前后制敕诏诰之文有关军务者,汇为一编,藏之文庙尊经阁。自十五年
二月至二十一年七月,凡三十七篇。紞自为之序。《明史》本传载紞出为左参政
在平定云南之后,殆偶未考紞此《序》欤。
△《明高皇后传》·一卷(浙江范懋柱家天一阁藏本)
不着撰人名氏。前有永乐四年明成祖与徐皇后二《序》,俱谓永乐九年类辑
《古今列女传》,以高皇后圣训与古后妃为一卷,而诸侯大夫、士庶人妻各为卷。
徐后请以《高皇后传》别刻之,遍赐内外,然则此即《古今列女传》之文而别出
之者。其文则永乐初词臣所撰也。又前有世宗《致楚王书》,并《章圣太后诰谕
楚藩》一道。章圣太后即兴献后也,嘉靖七年上尊号曰慈仁。九年颁太后制《女
训》於天下。此在十年之春,盖与所颁《女训》同赐藩服。其时高帝、高后之谥
号尚未改定,故仍前号也。其楚王即端王荣氵戒,以嘉靖十三年卒,为昭王桢之
四世孙。故世宗以叔祖称之云。(案:此编亦传记之类。然皇后为天下母仪,敌
体人主,不可参错诸传记中。今变例置之於《杂史》,亦所谓礼以义起者也。)
△《汉唐秘史》·二卷(两淮盐政采进本)
明宁王权撰。权自号臞仙,太祖第十七子。洪武二十四年封。逾二年,就
藩大宁。燕王谋反,挟之同行。为燕王草檄,约中分天下。永乐元年秋,封南昌
而仍其故号。正统十三年始薨。事迹具《明史》本传。传载此书作二卷,与今本
合。权《自序》云:洪武二十九年,奉命纂辑,成於辛巳六月。考是年为建文三
年,权已为燕军所劫,故不书建文年号。而其弟安王楹《跋》,亦第书岁在壬午
也。其书以刘三吾等洪武间进讲汉唐事实类次成编,故词多通俗。其诸帝《论赞》,
皆太祖御撰。唐末系《司马光论》,亦奉敕载入,故特题曰“钦取”。其大旨以
后世之乱亡,皆推本於贻谋之不善,所论不为无理。而择焉弗精,多取委巷之谈,
如高帝斩蛇、蛇后转生王莽之类,皆伪妄不足辨也。
△《奉天靖难记》·四卷(浙江汪启淑家藏本)
不着撰人名氏。纪明成祖初起至即位事。盖永乐初年人所作。其於懿文太子
及惠帝,皆诬以罪恶,极其丑诋。於王师皆斥为贼。故黄虞稷《千顷堂书目》称
其语多诬伪,殊不可信。按建文元年十一月,成祖战胜白沟河,上惠帝书,并移
檄天下,军中仓卒,语多可笑。姜氏《秘史》所载,最得其真。是书於《上惠帝
书》颇有删润,而《移檄》则置之不录。则其文饰概可见矣。
△《别本洪武圣政记》·十二卷(浙江汪启淑家藏本)
不着撰人名氏。其书与宋濂《洪武圣政记》同名,而载至太祖之末。又有成
祖时夏元吉等进《太祖实录》表文。卷端有浙江丁敬题语数行。称其缮写古雅,
疑出永乐时沈度诸人手。检连江陈氏所藏只四卷。绛云楼所藏亦只八卷。此得一
十二卷,真秘册也云云。然其文皆抄撮实录,别无异闻。其缮写亦抄胥俗书,未
见所谓古雅者。疑书与跋语皆书贾赝托耳。
△《国初事迹》·一卷(浙江范懋柱家天一阁藏本)
明刘辰撰。辰字伯静,金华人。太祖起兵之初,署吴王典签。又入李文忠幕
府,建文中擢监察御史,永乐初李景隆荐修《太祖实录》。后官至北京刑部左侍
郎。事迹具《明史》本传。此书卷首,有“臣刘辰今将太祖高皇帝国初事迹开写”
一行。后俱分条件系,颇似案牍之词。盖即修《实录》时所进事略草本也。辰於
明初,尝使方国珍,又尝在李文忠幕下,所见旧事皆真确。而其文质直,无所隐
讳,明代史乘多采用之。故其文并散见於他书,转无异闻之可取焉。
△《北征录》·一卷、《后北征录》·一卷(户部尚书王际华家藏本)
明金幼孜撰。幼孜本名善,以字行,新淦人。建文己卯举人。授户科给事中。
燕王篡位后,改翰林检讨,历官礼部尚书,兼武英殿大学士。卒谥文靖。事迹具
《明史》本传。幼孜在永乐中,参预机务。因北征阿噜台时扈从出塞,纪所历山
川古迹,及行营之所见闻,以成《前录》。本传称成祖重幼孜文学,所过山川要
害,辄命记之,幼孜据鞍起草立就。又称所撰有《北征前后二录》,即此本也。
《前录》自永乐八年二月至七月,《后录》自永乐十二年三月至八月,并按日记
载。其往返大纲,均与史传相合。其琐语杂事,则史所不录者也。
△《后北征记》·一卷(户部尚书王际华家藏本)
明杨荣撰。荣初名子荣,字勉仁,建安人。建文庚辰进士。除翰林编修。燕
王篡位后,入直内阁,更今名。历官工部尚书,兼谨身殿大学士。卒谥文敏。事
迹具《明史》本传。荣以永乐二十二年四月扈从北征,记其往还始末,着此书。
编排月日,叙述颇详。榆木川之事,即是役也。其事世多异说,荣所记则与史符
合。盖史官以其帷幄之臣,身预顾命,故用以为据。然其实录与否,亦无可考矣。
△《小史摘钞》·二卷(副都御史黄登贤家藏本)
不着撰人名氏。《明史·艺文志》亦未着录。盖洪、永间人所编。皆载明太
祖琐事,末附建文遗事八条。大抵多委巷之语。如李文忠纳款於张士诚、刘基死
后焚尸扬灰,皆必无之事。其谬妄固不待辨也。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