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四十九 史部五
书名:四库全书总目提要 作者:纪昀等
○纪事本末类
古之史策,编年而已,周以前无异轨也。司马迁作《史记》,遂有纪传一体,
唐以前亦无异轨也。至宋袁枢,以《通鉴》旧文,每事为篇,各排比其次第,而
详叙其始终,命曰《纪事本末》,史遂又有此一体。夫事例相循,其后谓之因,
其初皆起於创。其初有所创,其后即不能不因。故未有是体以前,微独纪事本末
创,即纪传亦创,编年亦创。既有是体以后,微独编年相因,纪传相因,即纪事
本末亦相因。因者既众,遂於二体之外,别立一家。今亦以类区分,使自为门目。
凡一书备诸事之本末,与一书具一事之本末者,总汇於此。其不标纪事本末之名,
而实为纪事本末者,亦并着录。若夫偶然记载,篇帙无多,则仍隶诸杂史传记,
不列於此焉。
△《通鉴纪事本末》·四十二卷(通行本)
宋袁枢撰。枢,字机仲,建安人。孝宗初,试礼部词赋第一。历官至工部侍
郎。以右文殿修撰知江陵府,寻提举太平兴国宫。事迹具《宋史》本传。案:唐
刘知几作《史通》,叙述史例,首列六家,总归二体。自汉以来,不过纪传、编
年两法,乘除互用。然纪传之法,或一事而复见数篇,宾主莫辨;编年之法,或
一事而隔越数卷,首尾难稽。枢乃自出新意,因司马光《资治通鉴》区别门目,
以类排纂。每事各详起讫,自为标题。每篇各编年月,自为首尾。始於三家之分
晋,终於周世宗之征淮南。包括数千年事迹,经纬明晰,节目详具。前后始末,
一览了然。遂使纪传、编年贯通为一,实前古之所未有也。王应麟《玉海》,称
淳熙三年十一月,参政龚茂良言,枢所编《纪事》有益见闻。诏严州摹印十部,
仍先以缮本上之。《宋史》枢本传又称,孝宗读而嘉叹,以赐东宫及分赐江上诸
帅,曰“治道尽在是矣”。朱子亦称其书部居门目,始终离合之间,皆曲有微意,
於以错综温公之书,乃《国语》之流。盖枢所缀集,虽不出《通鉴》原文,而去
取翦裁,义例极为精密。非《通鉴》总类诸书割裂撦挦者可比。其后如陈邦瞻、
谷应泰等,递有沿仿。而包括条贯,不漏不冗,则皆出是书下焉。
△《春秋左氏传事类始末》·五卷(江苏巡抚采进本)
宋章冲撰。冲,字茂深,章惇之孙也,淳熙中尝知台州。其妻乃叶梦得女。
梦得深於《春秋》,故冲亦颇究心於《左传》。取诸国事迹,排比年月,各以类
从,使节目相承,首尾完具。前有冲《自序》及《谢谔序》。考冲与袁枢俱当孝
宗之时。枢排纂《资始通鉴》,创纪事本末之例,使端绪分明,易於循览,其书
刊於淳熙丙申。冲作是书,亦同斯体,据《自序》刊於淳熙乙巳,在枢书之后九
年。殆踵枢之义例而作。虽篇帙无多,不及枢书之淹博,其有裨学者则一也。惟
《通鉴》本属史家,枢不过理其端绪。《春秋》一书,经则比事属词,义多互发;
传文则或先经以始事,或后经以终义,或依经以辨理,或错经以合异。丝牵绳贯,
脉络潜通。冲但以事类裒集,遂变经义为史裁,於笔削之文,渺不相涉。旧列经
部,未见其然。今与枢书同隶史类,庶称其实焉。
△《三朝北盟会编》·二百五十卷(左都御史张若溎家藏本)
宋徐梦莘撰。梦莘,字商老,临江人。绍兴二十四年进士。为南安军教授,
改知湘阴县。官至知宾州,以议盐法不合,罢归。事迹具《宋史·儒林传》。梦
莘嗜学博闻,生平多所着述。史称其恬於荣进,每念生靖康之乱,思究见颠末,
乃网罗旧闻,荟稡同异,为《三朝北盟会编》。自政和七年海上之盟,迄绍兴
三十一年,上下四十五年。凡敕制、诰诏、国书、书疏、奏议、记序、碑志,登
载靡遗。帝闻而嘉之,擢直秘省云云。今其书钞本尚存,凡分上、中、下三帙。
上为政、宣二十五卷,中为靖康七十五卷,下为炎、兴一百五十卷。其起讫年月,
与史所言合。所引书一百二种,杂考私书八十四种,金国诸录十种,共一百九十
六种,而文集之类尚不数焉。史所言者殊未尽也。凡宋、金通和用兵之事,悉为
诠次本末。年经月纬,案日胪载。惟靖康中帙之末有《诸录杂记》五卷,则以无
年月可系者,别加编次,附之於末。其徵引皆全录原文,无所去取,亦无所论断。
盖是非并见,同异互存,以备史家之采择,故以《会编》为名。然自汴都丧败,
及南渡立国之始,其治乱得失,循文考证,比事推求,已皆可具见其所以然,非
徒饾飣琐碎已也。虽其时说部糅杂,所记金人事迹,往往传闻失实,不尽可凭。
又当日臣僚劄奏,亦多夸张无据之词。梦莘概录全文,均未能持择。要其博赡淹
通,南宋诸野史中,自李心传《系年要录》以外,未有能过之者,固不以繁芜病
矣。考梦莘成此书后,又以前载不尽者五家,续编次於中、下二帙,以补其阙。
靖康、炎兴各为二十五卷,名曰《北盟集补》。今此本无之。殆当时二本各行,
故久而亡佚欤。
△《蜀鉴》·十卷(两淮盐政采进本)
不着撰人名氏。前有《方孝孺序》,称宋端平中,绍武李文子尝仕於蜀。搜
采史传,起秦取南郑,至宋平孟昶,上下千二百年事之系乎蜀者,为书十卷云云。
世遂题为文子作。《考亭渊源录》,亦载李文子字公瑾,光泽人。(案:光泽即
绍武之属县,今尚仍古名。)李方子之弟。绍兴四年进士。官至知太安军,绵、
阆州,潼川府。着《蜀鉴》十卷。然考端平三年文子所作《序》中,称燕居深念,
绎前闻,因俾资中郭允蹈缉为一编云云。则此书为资州郭允蹈所撰,文子特
总其事耳。世即以为文子作,亦犹《大易粹言》本曾穜命方闻一作,而《直斋
书录解题》遂误以为穜作也。其书每事各标总题,如袁枢《通鉴纪事本末》之
例。每条有纲有目有论,如朱子《通鉴纲目》之例。其兼以考证附目末,则较
《纲目》为详赡焉。宋自南渡后,以荆、襄为前障,以兴元、汉中为后户,天下
形势,恒在楚、蜀,故允蹈是书所述,皆战守胜败之迹。於军事之得失、地形之
险易,恒三致意。而於古人用兵故道,必详其今在某处。其经营擘画,用意颇深。
他如辨荆门之浮桥,引《水经注》以证《荆州记》之误。陈仓之马鸣阁,引《蜀
志》以证《寰宇记》之误。斜谷之遮要,引《兴元记》以补《裴松之注》之阙。
诸葛亮之筑乐城,引《通鉴》以辨《华阳国志》、《寰宇记》之异同。於地理亦
颇精核。又所载罗尚之抗李雄、张罗之据犍为,亦较《晋书》载记及《十六国春
秋》为详。皆足裨史乘之考证。唯所论蜀之地势,可以北取中原,引汉高祖为证,
则与李舜臣《江东十鉴》同意,姑以励恢复之气耳。诸葛亮所不能为,而谓后人
能之乎。末二卷叙西南夷始末。其载犍为郡之置,始於汉代。不知唐之庄、琬、
播、郎等州即其故地。又所载南诏始末,谓骠信败於韦皋,而南蛮始衰。不知败
於高骈,而蛮乃不振。所记未免稍略。然其时方虑内讧,无暇外攘。着书之志,
主於扞拒秦陇之师,振控巴渝之险。其他边徼之事,固在所略,亦其时势为之矣。
△《炎徼纪闻》·四卷(浙江巡抚采进本)
明田汝成撰。汝成,字叔禾,钱塘人,嘉靖丙戌进士,官至广西布政司右参
议,事迹具《明史·文苑传》。史称其博学工古文,尤善叙述。历官西南,谙晓
先朝遗事,撰《炎徼纪闻》,即此编也。书凡十四篇。首纪王守仁征岑猛事,次
纪岑璋助擒岑猛事,次纪赵楷、李寰事,次纪黄<王宏>请立东宫事,次纪征大藤峡
事,次纪奢香事,次纪安贵荣事,次纪田琛事,次纪杨辉事,次纪阿溪事,次纪
阿向事,次纪云南诸夷,次纪猛密、孟养,次杂纪诸蛮夷。每篇各系以论,所载
较史为详。前有汝成《自序》,称自涉炎徼,所闻诸事,皆起於抚绥阙状,赏罚
无章,切中明代之弊。其论田州之事,归咎於王守仁之姑息;论黄<王宏>之事,归
咎於于谦之隐忍;亦持平之议,不蹈门户之见。史称汝成分守右江时,龙州土酋
赵楷、凭祥州土酋李寰各弑主自立,与副使翁万达密讨诛之。努滩贼侯公丁为乱,
断藤峡群贼与相应,汝成复偕万达设策诱擒公丁,而进兵讨峡贼,大破之。又与
万达建《善后七事》,一方遂靖云云。则汝成於边地情形,得诸身历。是书据所
见闻而记之,固与讲学迂儒贸贸而谈兵事者迥乎殊矣。
△《宋史纪事本末》·二十六卷(两淮盐政采进本)
明陈邦瞻撰。邦瞻,字德远,高安人,万历戊戌进士,官至兵部左侍郎,事
迹具《明史》本传。初,礼部侍郎临朐冯琦,欲仿《通鉴纪事本末》例,论次宋
事,分类相比,以续袁枢之书,未就而没。御史南昌刘曰梧得其遗稿,因属邦瞻
增订成编。大抵本於琦者十之三,出於邦瞻者十之七。自太祖代周,迄文、谢之
死,凡分一百九目。於一代兴废治乱之迹,梗概略具。袁枢义例,最为赅博,其
镕铸贯串,亦极精密。邦瞻能墨守不变,故铨叙颇有条理。诸史之中,《宋史》
最为芜秽,不似《资治通鉴》本有脉络可寻。此书部列区分,使一一就绪。其书
虽亚於枢,其寻绎之功,乃视枢为倍矣。惟是书中纪事既兼及辽、金两朝,当时
南北分疆,未能统一,自当称《宋辽金三史纪事》,方於体例无乖。乃专用《宋
史》标名,殊涉偏见。至《元史纪事本末》,邦瞻已别有成书。此内如《蒙古诸
帝之立》、《蒙古立国之制》诸篇,皆专纪元初事实,即应析归《元纪》之中,
使其首尾相接。乃以临安未破,一概列在《宋编》,尤失於限断,此外因仍《宋
史》之旧,舛讹疏漏,未及订正者,亦所不免。然於记载冗杂之内,实有披榛得
路之功。读《通鉴》者不可无袁枢之书,读《宋史》者亦不可无此一编也。
△《元史纪事本末》·四卷(江苏巡抚采进本)
明陈邦瞻撰。凡列目二十有七。其《律令之定》一条下注一“补”字,则归
安臧懋修所增也。明修《元史》,仅八月而成书,潦草殊甚。后商辂等撰《续纲
目》,不能旁徵博采,於元事亦多不详。此书采掇不出二书之外,故未能及《宋
史纪事》之赅博。又於元、明间事皆以为应入明国史,遂於徐达破大都,顺帝驻
应昌诸事,皆略而不书。夫元初草创之迹,邦瞻既列於《宋编》。又以燕京不守,
元帝北徂,为当入《明史》。是一代兴废之大纲,皆没而不着。揆以史例,未见
其然。至至正二十六年,韩林儿之死,乃廖永忠沈之瓜步。洪武中,宁王权作
《通鉴博论》,已明着其事。不过以太祖尝奉其年号,嫌於项羽、义帝之事,归
其狱于永忠耳。邦瞻更讳之书卒,尤为曲笔。库库特穆尔自顺帝北迁之后,尚为
元尽力,屡用兵以图兴复。故太祖称王保保真男子,以为胜常遇春。后秦王樉
妃即纳其女。邦瞻乃以为不知所终,亦不免於失实。特是元代推步之法、科举学
校之制,以及漕运河渠诸大政,措置极详。邦瞻於此数端,纪载颇为明晰。其他
治乱之迹,亦尚能撮举大概,揽其指要。固未尝不可以资考镜也。
△《平定三逆方略》·六十卷
康熙二十一年大学士勒德洪等奉敕撰。纪平定逆藩吴三桂、尚之信、耿精忠
事。初,孔有德、尚可喜、耿仲明均以故明将佐,於太祖时率众来归,随八旗征
讨,多立战功。有德封定南王,可喜封平南王,仲明封靖南王。吴三桂本明总兵,
世祖驱除流寇,定鼎燕京,亦以效命执殳,得邀荣锡封平西王。后有德死殉孤城,
至今庙食。惟仲明分藩於福建,可喜分藩於广东,三桂亦分藩於云南,膺股肱心
膂之寄,恩最洪深。后仲明先殁,以其子精忠嗣封。可喜年老乞闲,以其子之信
摄军事。吴三桂遂独称宿将,列重镇於西南。乃虺毒潜吹,狼心叵测,於康熙十
二年十一月称戈抗命,进薄衡湘,与官军相距於常德。之信、精忠亦乘机蠢动。
圣祖仁皇帝特简八旗劲旅,迅扫欃枪。相度机宜,指授方略,剿抚并用,以次戡
平。三桂势蹙忧怖,旋伏冥诛。仅孽孙世璠游魂釜底。既而之信、精忠穷迫归正,
均正刑章。至康熙二十年十月,世璠惶惧自戕,三逆并灭。盖开国之初,殷顽未
靖,其势易於煽惑;其地皆襟带山海,势逾於唐之藩镇;其党羽皆百战之馀,娴
习攻守,力逾於汉之七国。故一时蜂起,敢肆披猖。我圣祖时在冲龄,乃从容镇
定,而扫荡之。自兹以后,大定永清,岂非亘古所未有欤。伏读《实录》,载康
熙二十五年十一月,大学士勒德洪以此书进呈。蒙谕,其中舛错,如王辅臣由云
南援剿总兵官授为陕西提督,今谓由陕西总兵官升任。至《论赞》中援宋太祖杯
酒释兵权事,吴三桂非宋功臣可比,乃唐藩镇之流,饬酌改之。仰见深筹远虑,
事事皆经圣心,即一二小节,亦毫发无遗。益徵神谋独断,非廷臣所能参赞者矣。
当时尚未奉刊布,仅有写本,尊藏大内。今蒙皇上宣示,特命缮录,编入四库。
臣等校录之馀,既欣睹圣祖仁皇帝实兼守成创业之隆,亦弥仰我皇上觐扬光烈之
盛云。
△《亲征朔漠方略》·四十八卷
康熙四十七年,大学士温达等撰进。圣祖仁皇帝御制序文,深着不得已而用
兵之意。盖噶尔丹凶顽爽誓,浸为边患,因於康熙三十五年二月,亲统六师往征。
锋猬斧螳,慴栗远遁,噶尔丹仅以身免,大军凯旋。是年九月,再幸塞北,谕
噶尔丹以束身归罪,并纳其所属之归降者。迨明年二月,复统大军亲征。刑天之
技既穷,贰负之尸遂桎。於是廓清沙漠,辑定边陲,为万古无前之伟绩。书中所
纪,始於康熙十六年六月厄鲁特噶尔丹奉表人贡,及赐敕谕,令与喀尔喀修好,
以为缘起。讫於三十七年十月策妄阿拉布坦献噶尔丹之尸而止。其间简炼将卒,
经画粮饷,翦除党恶,曲赦胁从,以及设奇制胜之方,师行缓急之度,凡禀之睿
算者,咸据事直书,语无增饰。首载《御制纪略》一篇。后载告成太学及勒铭察
罕七罗拖诺、昭木多、狼居胥山诸碑文。恭诵之馀,仰见大圣人不恃崇高,不怀
燕逸,栉风沐雨,与士卒同甘苦。用能於浃岁之中,建非常之业。竹册昭垂,非
独比隆训誓矣。
△《钦定平定金川方略》·三十二卷
乾隆十三年大学士来保等恭撰奏进。凡二十六卷。后恭录《御制诗文》一卷,
又附载《诸臣纪功诗文》五卷。金川土司,在四川徼外,本吐蕃之遗种,即《明
史》所谓金川寺者是也。国朝康熙中,其土舍色勒奔初慕化归诚,奉职惟谨。雍
正中,颁给印信号纸,俾世守故疆。其子郎卡袭职,渐肆鸱张,稍搏噬其族类。
守臣请加征讨,以宁九姓之宗。我皇上以荒憬蛮陬,自相蚕食,不足以劳我六师,
惟敕慎固边圉,以防其变。而沙罗奔狼性原贪,鸮音弗改,不思缓行九伐,为宽
以悔过之途,仍肆凶残,自干天讨。乃於乾隆十三年冬,特简大学士傅恒为经略,
董率熊罴,翦除蛇豕。灵夔声震,山鬼伎穷。扫穴焚巢,在於指顾。始知螳螂之
臂不足抗拒雷霆,穷蹙乞降,吁呼请命。於时桓桓七萃,犹思直斩楼兰。而我皇
上圣度符天,宏开汤网,闵其知罪,许以自新。特诏班师,贷存馀息。计自礻马
牙以迄饮至,往返一二万里,为期不及两年。盖终沙罗奔之身,蜷伏荒岩,莫敢
吹虺毒,厉豺牙焉。虽文王因垒而崇降、舜帝舞干而苗格,丰功盛德,何以加於
兹乎?其间决机制胜,悉禀睿谟。是编所载诏谕之指授,章奏之批答,随在可见
神武不杀之至意。并以见厥后索诺木夜郎自大,终戮藁街,实辜德逞凶,祸由自
取。於理於势,皆不可姑容,非圣人之有意於用兵也。
△《御定平定准噶尔方略前编》·五十四卷、《正编》·八十五卷、《续编》
·三十三卷
乾隆三十七年大学士傅恒等恭撰奏进。凡分三编。考准噶尔部落,系出元阿
鲁台,译语转音,故称厄鲁特。太祖高皇帝时,尝遣使入贡。世祖章皇帝时,锡
以封爵,俾自领其众。迨噶尔丹肆其豕心,侵扰喀尔喀诸部,圣祖仁皇帝亲讨平
之,北边於以敉宁。其侄策妄阿拉布坦,先与噶尔丹构衅,跳而西遁,跧伏伊犁,
后生息渐蕃,稍为边患。由我圣祖仁皇帝、世宗宪皇帝屡申挞伐,折其逆萌。泽
旺阿拉布坦之子噶尔丹策凌,震我天声,始戢锋受命。我皇上化周六幕,威惠交
孚,示以绥柔,许通贡市,用广帱载之仁。后达瓦齐戕噶尔丹策凌之子喇嘛达
尔札属拥众自立。部曲不附,纷纷然内向款关,准噶尔遂大乱。是书《前编》五
十四卷,所纪自康熙三十九年七月乙未,至乾隆十七年九月壬申,即详述其缘起
也。嗣杜尔伯特台吉策凌、策凌乌巴什、辉特台吉阿睦尔撒纳等,先后来归,吁
请天讨。以人心之大顺,如帝命之式临,特诏六师,分行两道。降蕃负弩,忭舞
前驱。馀党倒戈,骈罗膜拜。兵不血刃,五月而定伊犁,俘达瓦齐於图尔满。既
而阿睦尔撒纳豺狼反噬,旋见函颅。波罗尼都、霍集占枭獍齐鸣,亦随献馘。天
山南北,桴鼓不鸣,展拓黄图凡二万馀里。是书《正编》八十五卷,所纪自乾隆
十八年十一月甲戌,至二十五年三月戊申,即备录其始末也。至《续编》三十三
卷,则乾隆二十五年三月庚戌以后,至三十年八月乙亥,凡一切列戍开屯、设官
定赋、规画久远之制,与讨定乌什及绝域诸蕃、占风纳赆者咸载焉。自有书契以
来,未有威弧之所震,如是其远,皇舆之所拓,如是其廓者。亦未有龙沙葱雪之
间,控制抚绥,一如中冀,如是之制度周详者。而运筹策於几先,计久长於事后,
一一出睿谟之独断。岂非天锡勇知,以光列圣之绪,而贻奕世之谟哉。伏读是编,
知舜德之宾王母、禹迹之被流沙,均不足与圣功比也。
△《钦定平定两金川方略》·一百五十二卷
乾隆四十六年,大学士阿桂等恭撰奏进。凡《御制序文纪略》一卷、《天章》
八卷,冠於前。《臣工诗文》八卷,附於末。所纪平定两金川事,自乾隆二十年
六月癸亥起,至乾隆四十四年十一月壬午止。金川自郎卡归命之后,威棱所憺,
已不敢复逞凶锋。而狼更生貙,野心不改。其子索诺木与其头人丹巴沃杂尔煽惑
小金川酋僧格桑,鲸吞九姓,无故称戈。谕之不从,弥滋狂悖。盖十稔之将盈,
故两阶之弗格也。且夫贪残无厌,谿壑难盈。密迩维州,将生窥伺。与其后来贻
患,待之於边陲,不如先发制人,蹙之於巢穴。是以力排浮议,天断独行,再举
六师,重申九伐。虽逆酋恃其地险,暂肆披猖,而震我雷硠,终归鱼烂。僧格
桑专车之骨,先献旌门。既而转斗千盘,铲平三窟。索诺木力穷势蹙,亦泥首
而就俘焉。盖自三古以来,中国之兵力未有能至其地者。惟我皇上睿算精详,天
声震叠,始开辟化外之草昧。是以语其道里,视河源万里为近;考其疆界,视天
山两道为狭;计其生齿,不能敌三十六国之一。而颂圣武者乃觉与乙亥西征,扩
地二万馀里,后先同轨。岂非以涉历之远,至伊犁而极;山川之险,至两金川而
极,均为克千古之所不能克哉。恭读是编,具详决机制胜之始末,益知戊辰之役,
为天心仁爱,不欲穷兵,非力有所不能至也。
△《钦定临清纪略》·十六卷
乾隆四十二年,大学士于敏中等恭撰奏进。乾隆三十九年九月,山东寿张逆
寇王伦反,突掠阳谷,趋临清。直隶、山东合兵蹙之,而大学士舒赫德奉诏统八
旗劲旅亦至。王伦穷迫自焚死。尽俘其党,械送京师,磔於市。因命述戡定始末
为此编。我朝自列圣以来,醲化懿纲,重熙累洽,普天率土,含识知归。我皇上
念切痌瘝,德符帱载,求宁求瘼,宵旰忧劳,恒恐一夫之不获。深仁厚泽,
缕数难穷。即田赋之蠲除,动千百万;漕粟之宽贷,亦动千百万;水旱偶沴,赈
恤频仍,更不知其几千百万。数十年来,述圣政者亦不胜其记载。四瀛之内,遍
沃衢尊,盖莫不食福饮和,熙春泳化。无论圆颅方趾,具有彝良。即悍戾鸷忍之
徒,亦皆当革彼鸮音,化其鹰眼。王伦等乃肆萌逆节,敢乱天常,遂烦郑泽之攻,
自取贝州之戮。盖天地之大,无所不生。狼贪实出於性成,虺毒自为其种类。初
则事魔吃莱,托以敛财。继乃聚众焚香,因而成党。自知妖言左道,圣世不容,
遂侥幸苟延,铤而走险。变生意外,盖以此也。然而运策九重,指挥七萃,不
旋踵而斧螳锋猬残灭无遗。奏功之速,未有过於是役者。岂非人心之所共愤,即
天道之所必诛乎?是编所录,详述制胜之机宜,并明倡乱之缘起。所以为天下万
世自外生成之炯戒也。至於安辑流亡,抚绥困乏,兵燹之馀,所以善筹其后者,
谋画无所不周,惠养无所不至,益足见圣德如天,而王伦等之辜恩谋逆,为罪深
於枭獍矣。
△《钦定兰州纪略》·二十卷
乾隆四十六年奉敕撰。考回人散处中国,介在西北边者尤犷悍。然其教法,
则无异刘智《天方典礼择要解》,即彼相沿之规制也。其祖国称默德那。其种类
则居天山之南北。后准噶尔据有山北,乃悉避处於山南。今自哈密、吐鲁番以外,
西暨和阗、叶尔羌,皆所居也。迨我皇上星弧遥指,月窟咸归,诸回部并隶版图,
为我臣仆。中国回人,亦时时贸迁服贾,来往其间。奸黠之徒遂诡称传法於祖国,
别立新教,与旧教构争。守臣狃於晏安,不早为防微杜渐。互相雠杀,乃驯至啸
聚称戈。辛丑四月,循化厅逆回苏四十三等突陷河州,复拥众犯兰州。会援师既
集,断其归路。而羽林勍卒、益部蕃兵,亦皆奉诏遄征,克期并赴。逆回飞走路
绝,乃退据城南十里龙尾山,扼险死守。然釜鱼暂活,裈虱终歼。填堑焚巢,百
道俱进,蹙之於华林寺。或俘或馘,无一人幸漏网焉。盖是役也,平日酿衅之
渐,在大吏之积薪厝火,故猝发而不及防。临时制胜之方,在圣主之省括张机,
故一举而无不克。是编所录,始末厘然。至於规画兵制,慎固边防,一切敷陈批
答,亦皆备书。并足见长驾远驭之谋,杜渐防微之略,所以贻万世之安者,睿虑
尤深且远也。
《钦定石峰堡纪略》·二十卷
乾隆四十九年奉敕撰。初,撒拉尔逆回之变,渠魁苏四十三等虽全就歼戮,
而马明心馀孽犹多。我皇上天地为心,兼包并育,不欲尽翦其族类,特命陕甘总
督李侍尧密为经理,以杜乱萌,务曲导其自新,而阴锄其怙恶。乃李侍尧筹画未
周,疏於防制。致逆回田五嘘马见心已烬之焰,诡称官军将尽剿新教,恐胁回众。
转相煽惑,丑党遂繁。因而据险营巢,伏戎于莽。以乾隆四十九年四月十五日,
猝起变於小山。迨田五为提督刚塔所败,势蹙自戕。馀党张文庆、马四娃等复乘
机啸聚,与刚塔相拒於马家堡。刚塔不能仰承指示,预断其飞走之路,致翻山宵
遁,遂蔓延四出,肆其猖獗。赖我皇上魁柄亲操,威弧遐指,赫然天断,易将临
戎。特命兵部尚书福康安为陕甘总督,统兵进讨。复诏大学士阿桂督师策应。摧
锋转战,捷书旅来。逆回无路可逃,釜底游魂,群聚守於石峰堡。石峰堡者,通
渭之所属也。万山环抱,孤峰云举。羊肠鸟道,诘屈仅通。自前代号天险。阿桂、
福康安等恭承方略,先列栅树砦,使声势相连,以防冲突。复断其水道,使困暍
难存。生路既穷,迫而宵溃。是岁七月初五日,焚巢扫穴,并俘致行殿,明正典
刑。鲸鲵枭獍,所歼戮几及万人,而后净尽根株,西陲大定。馆臣因恭录谕旨奏
章,编次月日,勒为一编,以昭睿谟之广远。臣等鞠跽恭读,而深绎戡定之圣算。
盖秦陇左右,跬步皆山,深岩巨谷,缭绕潜通,虽土着或不得其端绪。而逆回阴
鸷狡黠,又其天性。故力足抗则鸱张,势不敌则鼠窜,藉幽蹊曲径为蔽藏,得以
出入无常,聚散不定。或方在於此,忽移而在彼;方在於前,忽转而在后。诸臣
用兵之始,但蹑其踪而尾追之,是以左右周章,卒莫得其要领。我皇上坐照如神,
通筹全局,先命断其去路,然后合围而蹙之。故贼之险阻不足据,贼之诡谲无所
施。本欲求为流寇以牵制官军,至是乃穷而负嵎,苟延残喘,遂一鼓而无噍类。
仰见睿鉴无遗,超乎万古。凡圣谕所预筹,一一炳烛先几,验如操券。益信前此
之囊括蒙汜,底定冉駹,皆早握万全之略,非一时偶致也。勒诸册府,洵足垂
范千古矣。
△《钦定台湾纪略》·七十卷
乾隆五十三年奉敕撰。台湾孤悬海外,自古不入版图,然实闽、粤两省之屏
障。明代为红毛所据,故外无防御。倭患蔓延后,郑芝龙据之,亦负嵎猖獗。诚
重地也。圣祖仁皇帝七德昭宣,削平鲸窟,命靖海侯施琅等俘郑克慡而郡县其
地,设官置戍,屹为海上金城。徒以山箐丛深,百产丰溢,广东及漳州、泉州之
民争趋其地。虽繁富日增,而奸宄亦因以窜迹。故自朱一桂以后,针猬斧螳,偶
或窃发,然旋亦扑灭。惟林爽文、庄大田等逆恶鸱张,凶徒蚁附,致稽藁街之诛。
仰赖神谟,指挥驾驭,乃渠首就槛,炎海永清。盖始由官吏之贪黩,司封疆者未
察巢穴。而其所以荡平者,则仰藉皇上坐照几先,於鲛室鲸波,视如指掌。事事
皆预为策及,早设周防。又睿鉴精详,物无匿状。申明赏罚,百度肃清。弛者改
而奋,怯者改而勇。并凛凛天威,近犹咫尺。而重臣宿将乃得以致力其间,生缚
猰貐,以申国宪。威棱所慑,并内台生番亘古未通中国者,亦先驱效命,助翦元
凶。稽首阙廷,虔修职贡。中外臣民,跽读《御制纪事诗》二篇,以手加额,谓
轩辕之戮蚩尤,犹亲在行间;武丁之克鬼方,非路经海外。今皇上运筹九天之上,
而坐照万里之外。亘古圣帝明王,更无伦比。至江汉、常武诸什,仅在近地者,
更无足道矣。奏凯之后,廷臣敬辑谕旨批答奏章,分析月日,编排始末,勒成是
编,以垂示万古。臣等回环跽读,仰见臣圣神文武,经纬万端。虽地止偏隅,而
险阻重深。委曲筹画,实与伊部、回部、金川三大事功烈相等。载笔之下,弥觉
歌颂之难罄也。
△《绥寇纪略》·十二卷(浙江巡抚采进本)
国朝吴伟业撰。伟业,字骏公,号梅村,太仓人。崇祯辛未进士。授翰林院
编修。入国朝,官至国子监祭酒。是编专纪崇祯时流寇,迄於明亡,分为十二篇,
曰《渑池渡》,曰《车箱困》,曰《真宁恨》,曰《朱阳溃》,曰《黑水擒》,
曰《谷城变》,曰《开县败》,曰《汴渠垫》,曰《通城击》,曰《监亭诛》,
曰《九江哀》,曰《虞渊沉》。每篇后加以论断。其《虞渊沉》一篇,皆记明末
灾异,与篇名不相应。考朱彝尊《曝书亭集》有此书《跋》云:“梅村以顺治壬
辰舍馆嘉兴之万寿宫,辑《绥寇纪略》。久之,其乡人发雕。是编仅十二卷而止,
《虞渊沉》中下二卷未付枣木传刻。《明史》开局,求天下野史,尽上史馆,於
是先生是本出。予抄入《百六丛书》。归田之后,为友人借失”云云。意者明末
降闯劝进诸臣,子孙尚存,故当时讳而不出欤。此本为康熙甲寅邹式金所刻,在
未开史局之前。故亦阙《虞渊沈》中下二卷。而彝尊所辑《百六丛书》为人借失
者,虽称后十八年从吴兴书贾购得,今亦不可复见。此二卷遂佚之矣。彝尊又称
其书以三字标题,仿苏鹗《杜阳杂编》、何光远《鉴戒录》之例。考文章全以三
字标题,始於缪袭《魏铙歌词》,鹗、光远遂沿以着书。伟业叙述时事,乃用此
例,颇不免小说纤仄之体。其回护杨嗣昌、左良玉,亦涉恩怨之私,未为公论。
然记事尚颇近实,彝尊所谓闻之於朝,虽不及见者之确切,而终胜草野传闻,可
资国史之采辑。亦属公论也。
△《明史纪事本末》·八十卷(通行本)
国朝谷应泰撰。应泰,字赓虞,丰润人,顺治丁亥进士,官至浙江提学佥事。
其书仿袁枢《通鉴纪事本末》之例,纂次明代典章事迹。凡八十卷,每卷为一目。
当应泰成此书时,《明史》尚未刊定,无所折衷。故纪靖难时事,深信《从亡》、
《致身》诸录,以惠帝逊国为实;於滇黔游迹,载之极详,又不知懿安皇后死节,
而称其青衣蒙头,步入成国公第;俱不免沿野史传闻之误。然其排比纂次,详略
得中,首尾秩然。於一代事实,极为淹贯。每篇后各附论断,皆仿《晋书》之体,
以骈偶行文,而遣词抑扬,隶事亲切,尤为曲折详尽。考邵廷采《思复堂集·明
遗民传》,称山阴张岱尝辑明一代遗事为《石匮藏书》。应泰作《纪事本末》,
以五百金购请,岱慨然予之。又称明季稗史虽多,体裁未备,罕见全书。惟谈迁
《编年》、张岱《列传》两家具有本末,应泰并采之以成纪事。据此,则应泰是
编,取材颇备,集众长以成完本。其用力亦可谓勤矣。
△《滇考》·二卷(浙江巡抚采进本)
国朝冯苏撰,苏,字再来,临海人,顺治戊戌进士,官至刑部侍郎。是书乃
康熙元年苏为永昌府推官时作。凡一切山川人物物产,皆削不载。惟自庄蹻通
滇,至明末国初,撮其沿革之旧迹,治乱之大端,标题记述,为三十七篇。每事
皆首尾完具,端绪分明,非采缀琐闻,条理不相统贯者比。其名似乎舆记,其实
则纪事本末之体也。其中《建文遯迹》一篇,虽不免沿《致身录》之说。至其
《征麓川三宣六慰》、《镇守太监议开金沙江》诸篇,皆视史传为详。且着书之
时,距今仅百馀年。所言形势,往往足以资考证。愈於标题名胜,徒供登临吟咏
者多矣。
△《绎史》·一百六十卷(通行本)
国朝马骕撰。骕有《左传事纬》,已着录。是编纂录开辟至秦末之事。首为
《世系图》、《年表》,不入卷数。次《太古》十卷,次《三代》二十卷,次
《春秋》七十卷,次《战国》五十卷,次《别录》十卷。仿袁枢《纪事本末》之
例,每一事各立标题,详其始末。惟枢书排纂年月,镕铸成篇。此书则惟篇末论
断,出骕自作。其事迹皆博引古籍,排比先后,各冠本书之名。其相类之事则随
文附注,或有异同讹舛,以及依托附会者,并於条下疏通辨证。与朱彝尊《日下
旧闻》义例相同。其《别录》则一为《天官》,二为《律吕通考》,三为《月令》,
四为《洪范五行传》,五为《地理志》,六为《诗谱》,七为《食货志》,八为
《考工记》,九为《名物训诂》,十为《古今人表》。盖以当诸史之表志。其九
篇亦荟稡诸书之文,惟《古今人表》则全仍《汉书》之旧。以所括时代与《汉
书》不相应,而与此书相应也。虽其疏漏抵牾,间亦不免,而蒐罗繁富,词必有
徵,实非罗泌《路史》、胡宏《皇王大纪》所可及。且史例六家,古无此式。与
袁枢所撰均可谓卓然特创,自为一家之体者矣。
△《左传纪事本末》·五十三卷(浙江巡抚采进本)
国朝高士奇撰。士奇有《春秋地名考略》,已着录。此书因章冲《左传事类
始末》而广之。以列国事迹,分门件系。其例,有曰《补逸》,则杂采诸子史传
与左氏相表里者;曰《考异》,则与左氏异词,可备参订者;曰《辨误》,则纠
其传闻失实,踳驳不伦者;曰《考证》,则取其事有依据,可为典要者;又时
附以己见,谓之《发明》。凡《周》四卷、《鲁》十一卷、《齐》七卷、《晋》
十一卷、《宋》三卷、《卫》四卷、《郑》四卷、《楚》四卷、《吴》三卷、
《秦》二卷、《列国》一卷。目各如其卷之数。大致亦与冲书相类,然冲书以十
二公为记,此则以国为纪,义例略殊。又冲书《门目》,太伤繁碎,且於左氏原
文颇多裁损,至有裂句摘字,联合而成者。士奇则大事必书,而略於其细。部居
州次,端绪可寻。与冲书相较,虽谓之后来居上可也。
△《平台纪略》·一卷、附《东征集》·六卷(江西巡抚采进本)
国朝蓝鼎元撰。鼎元,字玉霖,号鹿洲,漳浦人,由贡生官至广州府知府。
是编纪康熙辛丑平定台湾逆寇朱一贵始末。始於是年四月,迄於雍正元年四月,
凡二年之事。前有《自序》,称有市《靖台实录》者,惜其未经身历目睹,得之
传闻。其地其人,其时其事,多谬误舛错。乃详述其实为此编。盖鼎元之兄廷珍,
时为南澳总兵官,与福建水师提督施世骠合兵进讨。七日而恢复台湾,旋擒一贵。
俄世骠卒於军。其后馀孽数起,廷珍悉剿抚平之。事后经画,亦多出廷珍之议。
鼎元在廷珍军中,一一亲见,故记载最悉。其叙述功罪,亦无所避忌,颇称直笔。
所论半线一路,地险兵寡,难於镇压。后分立彰化一县,竟从其说。至今资控制
之力,亦可谓有用之书,非纸上谈兵者矣。《东征集》六卷,皆进讨时公牍书檄,
虽廷珍署名,而其文则皆鼎元作。旧本别行。今附载是书之后,俾事之原委相证
益明。其第六卷中纪地形七篇,於山川险要,尤言之井井,可资考证。雍正壬子,
鼎元旅寓广州,始锓版。天长王辅序之。又有廷珍《旧序》一篇,作於康熙壬寅,
称择可存者百篇。而此刻之文止六十篇。盖鼎元又加删削,存其精要也。
──右“纪事本末类”二十二部、一千二百四十七卷,皆文渊阁着录。
○纪事本末类存目
△《鸿猷录》·十六卷(通行本)
明高岱撰,岱,字伯宗,京山人,嘉靖庚戌进士,官至景王府长史。是书乃
岱官刑部主事时作。仿纪事本末之体,所录凡六十事,每事标四字为题。前叙后
论。起於龙飞淮甸,终於追戮仇鸾,皆事之关於用兵者也。前有《自序》曰:历
代实录,秘不可见。惟是诸臣传志书疏,参质考证,稍得要领。暇日论次,录而
成帙云。
△《永陵传信录》·六卷(江苏巡抚采进本)
明戴笠撰。笠,字耘野,吴江人。是书用纪事本末之体。一曰《兴献大礼》,
一曰《更定郊祀》,一曰《钦明大狱》,一曰《二张之狱》,一曰《曾夏之狱》,
一曰《经略倭寇》。事各为卷,每卷皆先叙而后断。其论河套事,谓为难效之功,
幸触犯上怒,其事中止。不然,请兵转饷,工役骚扰,祸患将有大於是者云云。
则自宋以来儒者因循苟且之见,所以终明之世无一日无边患也。
△《高庙纪事本末》(无卷数,浙江汪启淑家藏本)
旧本不着名氏。黄虞稷《千顷堂书目》载有是书,亦云不知撰人。王鸿绪
《明史例议》,引纪事本末辨太祖葬孝陵之日为闰五月辛酉,而此编无之。则鸿
绪所引又别一书矣。其书仿《通鉴纪事本末》之例,载明祖事迹为四十篇。大抵
钞撮实录之文。如载韩林儿以太祖与张天佑为左右副元帅,太祖不受。及懿文太
子卒,太祖欲立第四子为太子,刘三吾对,何以处秦、晋二王?此皆实录之说,
永乐诸臣之诬词,非可以传信者也。
△《三藩纪事本末》·四卷(浙江巡抚采进本)
国朝杨陆荣撰。陆荣有《易互》,已着录。是编成於康熙丁酉。首纪福王、
康王、桂王始末,及四镇两案,马、阮之奸。次纪顺治初年平浙、平闽、平粤、
平江右事迹,及鲁王、益王之乱,饶州死难诸人,金声桓之乱及大兵南征,何腾
蛟、瞿式耜之死,孙可望、李延龄之变。次为桂王入缅,蜀乱,闽乱,及杂乱。
其《凡例》自云:搜罗未广,颇有疏漏。又间有传闻异词者。如《明史·文苑传》
载艾南英以病死,而此载其自缢殉节。亦仅据其耳目所及,未一一详核也。
──右“纪事本末类”四部、二十六卷,内一部无卷数,皆附《存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