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一百六十七 集部二十
书名:四库全书总目提要    作者:纪昀等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别集类二十
△《玉井樵唱》·三卷(两淮马裕家藏本)
元尹廷高撰。廷高字仲明,别号六峰,遂昌人。是集首有廷高《自记》,载
其父竹坡诗一联。盖即戴复古《石屏集》以其父遗诗冠首之意。竹坡名栋,宋宝
佑间尝为绍兴府幕官,见《此君亭诗话》。而廷高行履不概见。惟《遂昌志》称
其大德间任处州路儒学教授。顾嗣立《元诗选小传》,又谓其尝掌教永嘉,秩满
至京,谢病归,与《志》不同。永嘉志乘亦不载其名。今案《集》中有《永嘉书
所见》一首云:“此邦幸小稔,窃禄似有缘。”又有《永嘉任满代者未至诗》,
又有《告病致仕谢掌尚书诗》,则廷高仕瓯及谢病实非无据,疑《遂昌志》失考
也。其诗气格不高,而神思清隽,尚能不染俗氛。《集》中有《题虞集》、《邵
陶二庵诗》,则集亦重其笔墨矣。
△《清容居士集》·五十卷(两淮马裕家藏本)
元袁桷撰。桷有《延佑四明志》,已着录。其《集》据苏天爵《行状》及
《元史》本传,俱称五十卷。此本卷数相符,盖犹旧本也。桷少从戴表元、王应
麟、舒岳祥诸遗老游,学问源渊,具有所自。其在朝践历清华,再入集贤,入登
翰苑,凡朝廷制册、勋臣碑版多出其手。故其文章博硕伟丽,有盛世之音。尤练
习掌故,长於考据。《集》中如《南郊十议》、《明堂郊天异制议》、《祭天无
间岁议》、《郊不当立从祀议》、《郊非辛日议》诸篇,皆成宗初所上。其援引
经训,元元本本,非空谈聚讼者所能。当时以其精博,并采用之。其诗格俊迈高
华,造语亦多工炼,卓然能自成一家。盖桷本旧家文献之遗,又当大德、延佑间
为元治极盛之际。故其着作宏富,气象光昌,蔚为承平雅颂之声。文采风流,遂
为虞、杨、范、揭等先路之导。其承前启后,称一代文章之钜公,良无愧矣。
△《此山集》·四卷(浙江鲍士恭家藏本)
元周权撰。权字衡之,号此山,处州人。尝游京师,以诗贽翰林学士袁桷。
桷深重之,荐为馆职,竟报罢。然诗名日起,唱和日多。《集》中有《赠赵孟頫
诗》云:“瓣香未展师道敬,携琴暂出松萝中。”《赠虞集诗》云:“远游非涉
声利途,愿谒国丈开榛芜。”《赠揭徯斯诗》云:“嗟予观光老宾客,瓣香仰止
怀生平。”《赠陈旅诗》云:“下榻清风延孺子,高楼豪气卧元龙。”《赠欧阳
玄诗》云:“床头萍绿多矜色,长价还从薛卞门。”《赠马祖常诗》云:“绝怜
白发南州士,山斗弥高独仰韩。”而赵孟頫《赠权诗》亦有“青青云外山,炯炯
松下石。顾此山中人,风神照松色”之句,且亲写“此山”二字为额以赠。是时
文章耆宿,不过此数人,而数人无不酬答,似权亦声气干谒之流。然孟頫等并以
儒雅风流照映一世,其宏奖后进,迥异於南宋末叶分朋标榜之私。故终元之世,
士大夫无钩党之祸。权与诸人款契,盖文字之相知,固未可以依门傍户论也。是
集为陈旅所选定,旅及袁桷、欧阳玄等各为之序,揭徯斯又为之跋。旅本作者,
故别择特精。《旅序》称其简淡和平,无郁愤放傲之色。《桷序》称其法苏、黄
之准绳,达《骚》、《选》之旨趣。《玄序》称其无险劲之词,而有深长之味;
无轻靡之习,而有舂容之风。今观其诗,玄所称尤为知言矣。
△《申斋集》·十五卷(编修汪如藻家藏本)
元刘岳申撰。岳申字高仲,吉水人。以吴澄荐,召为辽阳儒学副提举,不就。
后授泰和州判,致仕。是集乃其门人萧洵所编,李祁为之序。元季尝付剞劂,久
经兵毁。顾嗣立《元诗选》蒐罗至备,独不及此编。《江西通志》亦谓“岳申文
集今已不传”。今此钞帙仅存,亦可云希觏之本矣。岳申文宗法韩、苏,故其气
骨遒上,无南宋卑冗之习。《豫章人物志》称所作简约峻洁,殆非虚语。至集中
碑志之作居什之四五,尤可据以考证史事。如《文天祥传》,比《宋史》所载为
详。《夏贵墓志》,称其出奇计,立战功甚悉,而贵之失节偷生,绝不为讳,且
深致婉惜之词,亦非曲笔谀墓者可比。观其不妄许与,其文品之矜贵可知也。
△《霞外诗集》·十卷(浙江鲍士恭家藏本)
元马臻撰。臻字志道,号虚中,钱塘道士。仇远序是集,称其隐约西湖之滨,
士大夫慕与之交,不过习清虚,谈淡泊,无一言及势力声利。《龚开序》则称大
德辛丑,嗣天师张真人如燕,主行内醮,玄教名流,并翼然景从,王子繇、马志
道在焉。其人盖在通介之间者也。集中铺张富贵者数篇,如《嗣师吴真人诗》之
类,颇乖山林之格。然所作皆神骨秀骞,风力遒上,琅琅有金石之音。虽不能具
金鳷擘海,香象渡河之力,而亦不类酸寒细碎,虫吟草间。观其《述怀》一诗,
殆宋末遗老寄托黄冠,而其豪逸俊迈之气,无所不可,政不以枯寂恬淡为高耳。
此本为毛晋所刻。末有《晋跋》,称伯雨之后复有虚中。今考诸家之《序》,皆
作於仁宗大德初年,则臻尚在张雨前,晋偶失检也。
△《西岩集》·二十卷(永乐大典本)
元张之翰撰。之翰字周卿,邯郸人。《元史》无传。惟《松江府志》载之翰
至元末自翰林侍讲学士知松江府事,有古循吏风。时民苦荒,租额以十万计,之
翰力除其弊,得以蠲除。至今犹祠於名宦祠。生平着述甚富。晚号西岩老人,故
以“西岩”名集。其诗清新宕逸,有苏轼、黄庭坚之遗;文亦颇具唐、宋旧格。
其集据《松江府志》所载,本三十卷。今於《永乐大典》中蒐采缀辑,分体编次,
厘为二十卷。虽当时旧本篇页多寡不可知,而约略大数,计已得什之六七矣。
《永乐大典》所载,有标题《张西岩集》,而核其诗文实为张起岩作。起岩字梦
臣,济南人,有《华峰漫稿》、《类稿》、《金陵集》尚行於世,与之翰截然两
人。殆当世缮录之人,以《张西岩集》与《张起岩集》声音略近,故随读而讹,
致相淆乱。今并厘正,各存其真焉。
△《蒲室集》·十五卷(浙江汪启淑家藏本)
元释大撰。大字笑隐,南昌陈氏子。居杭之凤山,迁中天竺。又主建康
集庆寺。是集诗六卷,文九卷。前有《虞集序》,谓其如洞庭之野,众乐并作,
铿宏轩昂,蛟龙起跃,物怪屏走,沉冥发兴。至於名教节义,则感厉奋激,老於
文学者不能过。虽称之少溢其量,然其五言古诗,实足揖让於士大夫间,馀体亦
不含蔬笋之气,在僧诗中犹属雅音。又文宗入继大统,改建康潜邸为集庆寺,特
起大居之,授大中大夫。故虽隶缁流,颇谙朝廷掌故。若所着《王可毅尚书历
任记》,证以《元史·文宗本纪》,皆相符合。惟《本纪》谓至治元年五月中政
使耀珠告托欢彻尔等交通亲王,於是出文宗居海南。而是《记》则谓至治二年谗
慝构祸,文宗迁海南,与《本纪》相差一年。或传写误“元”为“二”,故与
《史》异耶。集中多与赵孟頫、柯九思、萨都剌、高彦敬、虞集、马臻、张翥、
李孝光往来之作。而第九卷中《杭州路金刚显教院记》、第十二卷《金陵天禧讲
寺佛光大师德公塔铭》,并注曰“代赵魏公作”,则孟頫亦尝假手於大,知非
俗僧矣。
△《弁山小隐吟录》·二卷(两淮马裕家藏本)
元黄玠撰。玠姓名不见於史传。惟《弘治湖州府志》载玠字伯成,慈谿人,
宋黄震之曾孙。清苦力学,无所不通。周游西湖,乐吴兴山水,因卜居弁山,与
赵文敏游,文敏称许之。有《卞山集》、《知非稿》、《唐诗选纂》、《韵录》
等书,独不载此集之目。或后人以《卞山集》、《知非稿》并为一编,改题此名
欤?其诗不为近体,视宋末江湖诸人惟从事五七言律者,志趣殊高。中多劝戒之
词,其上者有元结遗意,次者亦近乎白居易。虽宏阔深厚不能及二人,要於俗音
嘈囋之中读之如听古钟磬矣。前有《自序》,称蔑有令德,不敢谓隐。独以所得
於天者薄,故将退藏以终其身。又引文中子之说,称愿上之人正身修德,使时和
岁丰,已受其赐。尤粹然有德之言,胜矫语高蹈者万万也。
△《续轩渠集》·十卷、《附录》·一卷(江苏巡抚采进本)
元洪希文撰。《附录》一卷,则其父岩虎诗也。岩虎字德章,号吾圃,莆田
人,宋末尝为教谕。希文字汝质,号去华,尝官训导。岩虎诗名《轩渠集》,故
希文集以续名。然《轩渠集》断烂不存,故摭其遗诗附於卷末。旧有希文《自序》,
又有至治辛酉、至正壬辰、癸巳林以顺、林以拚、卓器之、南誉等《题词》。皆
在未刻之前,不言原编卷数。嘉靖癸巳,其七世族孙绍兴知府珠请山阴蔡宗兖刊
定。《宗兖序》称删去一百三十五首,存四百三十五首,编为十卷,附刻一卷。
则原集五百七十首也。《王凤灵序》则称诗二卷,为七律一百九十二首、古诗九
十七首、绝句一百首,为数不同。又皆不及其词与杂文。此本凡诗三百六十九首、
词三十三首、杂文十八首,与两《序》所言皆不符,疑传写者又有所刊削也。
《宗兖序》谓其以山泽之臞,出山泽之语。譬诸夏鼎、商鬲,华采虽若不足,
而浑厚朴素之质,使望之者知为古器。《凤灵序》称其能以质胜,不蔽其情。今
观其诗,纯沿宋格,於元末年华缛之风,明中叶堂皇之体,迥焉不同。故二人之
论云尔。实则清遒激壮,亦足落落独行也。惟其以岩虎之诗附希文诗末,用《山
谷集》后附《伐檀集》之例,以子先父,究於义未安。而篇页无多,又不能如
《伐檀集》之自为卷帙,可以孤行。今特升冠此卷,置希文集之前,如《石屏集》、
《玉井樵唱》之例焉。
△《定宇集》·十六卷、《别集》·一卷(浙江鲍士恭家藏本)
元陈栎撰。栎有《书传纂疏》,已着录。是集为其族孙嘉基所刊。凡文十五
卷,诗及诗馀一卷。《别集》一卷,则附录序记志状之类。栎生朱子之乡,故力
崇朱子之学。集中如《澄潭赞》曰:“惟千载心,秋月寒水,儒释同处,我闻朱
子。”附会《斋居感兴诗》句,以强合於禅,未免自生疵累,异乎朱子之所传。
然集中诸文,大抵皆醇正质实,不涉诡诞。如《深衣考》之类,虽未必尽合古制,
而援据考证,究与空谈说经者有间。惟诗作击壤集派,多不入格。顾嗣立《元诗
选》中所称“笑渠拄笏看山色,容我扶筇听水声。柳枝水洒一溪月,豆子雨开千
嶂烟”诸句,皆沙中金屑,不能数数遇之也。
△《艮斋诗集》·十四卷(浙江鲍士恭家藏本)
元侯克中撰。克中字正卿,真定人。幼丧明,聆群儿诵书,不终日,能悉记
其所授。稍长习词章,自谓不学可造诣。既而悔之,以为刊华食实,莫首於理。
原《易》以求,乃为得之。於是精意读《易》,着书名《大易通义》。年至九十
馀而卒。今《通义》已不传,而袁桷所作《序》尚见《清容居士集》中,可略见
克中本末。此乃所作诗集,犹元时旧刻。卷首有毛晋私印,盖汲古阁所藏。中间
律体最多,而七言律为尤夥。卷一、卷二皆咏经史之作。卷八为谐音格,乃每首
全以音通字异者相叶。如一东叶同、峒、桐、铜、童,二冬叶镛、庸、容、墉、
蓉之类。凡七言三十一首,五言二十一首。亦克中自创之格,为古所未有。其诗
颇近击壤一派,多涉理路。而抒情赋景之作,亦时有足资讽咏者。昔唐汝询幼而
失明,长而能诗,《姑蔑》一集,明人诧为古所未有,而不知克中已在前,是亦
足为是集希传之证。又汝询能注唐诗解,而克中乃至能诂经,是所学又在汝询上
矣。
△《知非堂稿》·六卷(江西巡抚采进本)
元何中撰。中有《通鉴纲目测海》,已着录。据中《自序》,所着尚有《易
类象》三卷、《书传补遗》十卷、《吴才老叶韵补遗》一卷、《六书纲领》一卷、
《补六书故》三十二卷、《通书问》一卷、《苏邱述游录》一卷、《搘颐录》
十卷。今自《通鉴测海》以外,惟《通书问》及此集仅存。然《自序》称有《知
非堂稿》十七卷、《外稿》十六卷。顾嗣立《元诗选》载《知非堂稿》十七卷,
与《自序》合。王士祯《居易录》作十六卷,亦与《自序》、《外稿》合。此集
止六卷,似非完书。然嗣立之所录与士祯之所称者,已均在此六卷之中,又似无
所亡佚者。岂后人传写,或合并其卷数;抑或重为选录,汰其繁冗,故篇帙虽减,
而名章隽句一一具存欤?诗集之富,唐无若白居易,宋无若陆游、杨万里。而珠
砾并存,往往使后人以多为憾。是编佳制具存,而芜词较少,可谓刊糟粕而存菁
华。即非足本,亦不必以不完为歉矣。
△《云林集》·六卷、《附录》·一卷(两淮马裕家藏本)
元贡奎撰。奎字仲章,宣城人,官集贤直学士,追封广陵郡侯,谥文靖。李
黼为之状,马祖常奉敕撰碑,皆天下重望也。所着有《云林小稿》、《听雪斋记》、
《青山漫吟》、《倦游集》、《豫章稿》、《上元新录》、《南州纪行》凡百二
十卷。明永乐间徵入秘府,家无副本,遂绝不传。惟《云林小稿》宋濂所序者,
尚存其曾孙兰家。洪熙中福州陈嵦复序而传之。宏治间其裔孙元礼复采诸书所
载奎诗及遗文二篇,附益成编,是为今本。奎诗格在虞、杨、范、揭之间,为元
人巨擘。王士祯《居易录》论其境地未能深造,殆专以神韵求之欤。吴澄跋其文
稿,称其温然粹然,得典雅之体,视求工好奇,而卒不工不奇者,相去万万。惜
今不可得见矣。卷末增载《见妇人》、《偶兴》二首,鄙俚秽亵,必委巷附会之
说。元礼不知而误收之,其为谬陋,不止《谢康乐集》载东阳《溪中赠答》也。
△《梅花字字香前集》·一卷、《后集》·一卷(浙江鲍士恭家藏本)
元郭豫亨撰。豫亨自号梅岩野人。里籍未详。据其《自序》,则至大辛亥作,
其书名盖取宋晏殊词“唱得红梅字字香”句也。《离骚》遍撷香草,独不及梅。
六代及唐,渐有赋咏,而偶然寄意,视之亦与诸花等。自北宋林逋诸人递相矜重
“暗香疏影,半树横枝”之句,作者始别立品题。南宋以来,遂以咏梅为诗家一
大公案。江湖诗人,无论爱梅与否,无不借梅以自重。凡别号及斋馆之名,多带
“梅”字,以求附於雅人。黄大舆至辑诗馀为《梅苑》十卷。方回作《瀛奎律髓》,
凡咏物俱入《着题类》,而《梅花》则自立一类。此倡彼和,沓杂不休。名则耐
冷之交,实类附炎之局矣。豫亨在至大中距南宋之末未远,故亦染山人之积习。
前后二集《咏梅》七律至二百首,与张洽之数相等。然洽诗层见叠出,总不出
“幽香高格,耽寂避喧”之意,描摹窠臼,未免厌观。豫亨则集句为之,又辟新
境。且属对颇能工巧,亦胜李龏《翦绡集》之多集绝句。一花一石,时逢佳
胜。存备诗家之小品,固亦无不可矣。
△《中庵集》·二十卷(永乐大典本)
元刘敏中撰。敏中有《平宋录》,已着录。《元史》载敏中《中庵集》二十
五卷。《文渊阁书目》作五册,不着卷数。梁维枢《内阁书目》不载其名,则是
时官书已佚。明藏书之家惟叶盛《菉竹堂书目》仅着於录,亦无卷数。黄虞稷
《千顷堂书目》虽有其名,而独作三十五卷,与史不符。盖虞稷所列诸书乃遍徵
各家书目为之,多未亲见其本,故卷数多讹,存佚不确,未可尽援为据也。苏天
爵《元文类》中仅载其《贺正旦表》、《忠献王庙碑》二首,其他作则不概见。
今从《永乐大典》所载蒐罗裒辑,以类编次,尚可得二十卷,则所佚者不过十之
二三矣。其诗文率平正通达,无钩章棘句之习。在元人中亦元明善、马祖常之亚。
本传称其文理明辞备。《韩性原序》亦谓其不藻缋而华,不琢镂而工,户枢门键,
庭旅陛列,进乎古人之作。固不诬也。史称敏中为御史时,劾权臣僧格。为集贤
学士时,上书陈十事。其文今皆不见集中,殆已散佚。集中有《星变奏议》、
《皇庆改元奏议》,则为本传所未及,盖史佚之。其金石之文,如巴延庙碑、哈
剌哈孙、纯直海、大达立、咬住、不阿里、李唐诸神道碑记,《大智全寺裨》、
《罔极寺碑》,皆承诏撰述之作。今考《元史·哈剌哈孙传》,即用敏中所撰墓
碑。然不载其在宗正时,从世皇北巡,猝遇乱,突出破敌事。又不载其在中书省
时,“每退食,延见四方宾使,访以物情得失,吏治否臧,人材显晦,年谷丰歉,
采可行行之”数语。又“度地置两仓”句“两”字讹为“内”字。《纯直海传》
亦用敏中碑,而其子当达里谕降襄阳,取汉口,破婺贼,功不在沙札该下。而
《沙札该传》末乃仅附其子昂阿喇名无一语及当达里事,尤为舛漏。盖《元史》
仓猝成书,疏脱实多。不但重复割裂,如顾炎武所讥。则是集之存,并可订史传
之讹异,不徒贵其文章矣。
△《王文忠集》·六卷(永乐大典本)
元王结撰。结字仪伯,定兴人。仁宗在潜邸时,以荐充宿卫。及即位,迁集
贤直学士。元统中,官至中书左丞。文忠其谥也。事迹具《元史》本传。史称结
有集十五卷。王圻《续文献通考》所载亦同。今久散佚。惟散见《永乐大典》者,
采掇排比,尚得诗一百三十四首、诗馀十三首,编为三卷。又杂文九首为一卷。
《问答》五首为一卷。《善俗要义》三十三条为一卷。共成六卷。结为元代名臣,
张珪称其非圣贤之书不读,非仁义之言不谈。今观是集,殆非虚语。诗多古体,
大抵舂容和平,无钩棘之态。文亦明白畅达,不涉雕华。其中《上宰相论八事书》,
乃结年二十馀游京师时所作。平生识力,已具见於是。《问答》五条,皆与吴澄
往复之语,或阐儒理,或明经义,可略见其学问之根柢。《善俗要义》乃结为顺
德路总管时所作,以化导闾里。凡教养之法,纤悉必备。虽琐事常谈,而委曲剀
切。谋画周密,如慈父兄之训子弟。循吏仁爱之意,蔼然具见於言表,尤足以见
其政事之大凡。统观所作,所谓词必轨於正理,学必切於实用者也,固不与文章
之士争词采之工拙矣。
△《静春堂集》·四卷(两淮马裕家藏本)
元袁易撰。易字通甫,长洲人。不求仕进。部使者拟荐於朝,谢不应。行中
书省署徽州路石洞书院山长,旋亦罢归。居吴淞、具区之间,筑堂曰静春。聚书
万卷,手自校定。或棹舟载笔床、茶灶、古器,游於江湖。赵孟頫尝为画《卧雪
图》,称易与龚璛、郭麟孙为“吴中三君子”。是集乃易殁之后,其子泰所编。
延佑四年龚璛为之序,推之甚至。然以王安石拟之,殊不相类。卷末有《厉鹗
跋》,拟以黄、陈,亦未尽然。易诗吐言天拔,於陈与义为近,与黄庭坚之镕铸
劖削、陈师道之深刻瘦硬,其门径实各别也。有元作者,绮缛居多。易诗虽所
传无几,而风骨遒上,固足以高步一时。龚璛等所作集序墨迹,至明正统中尚
存。吴讷题其卷末,深致向往。盖其人品、诗品,均有动人遐想者矣。
△《惟实集》·四卷、《外集》·一卷(江西巡抚采进本)
元刘鹗撰。鹗字楚奇,永丰人。皇庆间以荐授扬州学录。累官江州总管、江
西行省参政。守韶州,以赣寇围城,力御不支,被执抗节死。其事甚烈。明初修
《元史》,失於采录,不为立传,并佚其名。近邵远平作《元史类编》,始为补
入《忠义传》。然亦仅及其死节一事。其生平行履则已不可考矣。集为其子遂、
述所编,初名《鹫溪文献》。其称《惟实集》者,盖本其祖训以诗道贵实之语也。
鹗尝官翰林修撰,与虞集、欧阳玄、揭徯斯等游。所居浮云书院,诸人皆有题咏。
玄为序其文集,称其诗六体皆善。《徯斯序》亦谓其高处在陶、阮之间。虽友朋
推挹之词,例必稍过其量。然今观其集,大都落落不群,无米盐龌龊之气,可以
想见其生平。二人所许,亦不尽出标榜也。且鹗身扞封疆,慷慨殉国,千秋万世,
精贯三光。即其文稍不入格,亦当以其人重之。况体裁高秀,风骨清遒,实有卓
然可传者乎。《外集》二卷,皆前人序记、挽诗,乃其裔孙于廷等所重辑。今
仍附之集末,以补史传之阙漏焉。
△《勤斋集》·八卷(永乐大典本)
元萧撰。字维斗,奉元人,历官集贤学士、国子祭酒,谥贞敏,事迹具
《元史·儒学传》。卒於仁宗延佑五年,诗文多散佚。顺帝至正四年,苏天爵
官西台,始裒辑其遗稿,得文八十篇、诗二百六十首、乐府二十八篇。分为十五
卷,官为刊版於淮东。盖距之殁,几三十年矣。自明以来,刊版久佚。惟《永
乐大典》所载,尚存崖略。谨依类编辑,得文四十二首、诗二百六十一首、词四
首,厘为八卷。按焦竑《国史经籍志》称萧《勤斋贞敏集》,而《永乐大典》
但题作《勤斋集》,颇不相合。然姚广孝等修辑《永乐大典》,距至正刊版时未
远,其所据本,当即天爵所编,不容有误。殆焦竑误增其文也。又按天爵《滋溪
集》,载《墓志铭》一首,称於六经百氏无不通,尤精《三礼》及《易》,
且邃於六书。初凿土室终南山下,以经传列左右。思索其义,至於忘寐者三十年。
乃表里洞彻。关辅自许衡倡明理学之后,实继之,为文悉本诸经。《元史》亦
制行甚高,真履实践。其教人必自小学始。为文辞立意精深,言近指远。一
以洙泗为本,濂、洛、考亭为据,为一代醇儒。今考其文,气格虽不甚高,而质
实简洁,往往有关名教。其《辞儒学提举书》及《辞免祭酒司业》等状,尤可见
其出处进退之大节。诗非所长,而陶冶性灵,绝去纤秾流派,亦足觇其志趣之高
焉。
△《石田集》·十五卷(两淮马裕家藏本)
元马祖常撰。祖常字伯庸,世为雍古部人。居靖州之天山。高祖锡里济苏金
末为凤翔兵马判官。子孙用以官为氏之例,遂称马氏。曾祖雅哈从元世祖南征,
因家於汴,后徙光州。延佑中初复科举,祖常乡贡会试皆第一,廷试第二,授应
奉翰林文字,擢监察御史,劾罢丞相特们德尔,既而特们德尔复相,修怨黜为开
平县尹,因避祸退居。特们德尔死,乃除翰林待制,累迁礼部尚书。寻参议中书
省事。元统初拜御史中丞,转枢密副使,乞归。至正四年卒。谥文贞。事迹具
《元史》本传。是集凡诗赋五卷、文十卷。名石田者,以所居有石田山房也。其
文精赡鸿丽,一洗柔曼卑冗之习。其诗才力富健,如《都门壮游》诸作,长篇巨
制,回薄奔腾,具有不受羁靮之气。至元间苏天爵撰《文类》,录其诗二十首、
文二十首,视他家所收为夥。又请於朝,刊行其集,而自为之序。称其接武隋、
唐,上追汉、魏,后生争效慕之,文章为之一变。与会稽袁桷、蜀郡虞集、东平
王构更迭倡和,如金石相宣,而文益奇。盖大德、延佑以后,为元文之极盛,而
主持风气,则祖常等数人为之巨擘云。
△《榘庵集》·十五卷(永乐大典本)
元同恕撰。恕字宽甫,其先太原人,徒於奉元。恕年十三,以书经魁乡校。
至元间授国子司业,辞不拜。陕西行台侍御史赵世延请置鲁斋书院,以恕领教事。
延佑六年立皇太子,召恕为奉议大夫、左赞善。明年英宗继统,以疾归。致和元
年拜集贤侍读学士,复辞不赴。卒赠翰林直学士,封京兆郡侯,谥文贞。事迹具
《元史·儒学传》。所着《榘庵集》,本三十卷。至正初,陕西行台御史观音保、
潘惟梓等始刊布於江淮,赵郡苏天爵为之序。《文渊阁书目》亦载有《榘庵文集》
一部、八册。焦竑《经籍志》乃作二十卷,疑传写误也。自明以来,久佚不传。
故叶氏《菉竹堂书目》、晁氏《宝文堂书目》并不载其名。惟《永乐大典》中颇
散见其诗文,谨抄撮编集,分类排比,厘为文十卷、诗五卷,视原本尚得半焉。
其平生着作,不事粉饰,而於淳厚敦朴之中,时露峻洁峭厉之气。贾仁《行状》
称其於诗喜陆放翁,於文慕周益公。富珠哩翀《神道碑》又称至元三十一年《国
史》修《世祖帝纪》,采事四方,陕西行省平章政事咸宁王辟为掾,典司编录。
故於元初典故,最为详赡。集中志状诸作,多有可与金、元正史相参订者。惟
《祈禳青词》,本非文章正体,恕素以明道兴教自任,更不宜稍涉异端。乃率尔
操觚,殊为失检。今以其原集所有,姑附录之,而并纠其失於此焉。
△《道园学古录》·五十卷(浙江巡抚采进本)
元虞集撰。集有《平猺记》,已着录。此集凡分四编,曰《在朝稿》,曰
《应制稿》,曰《归田稿》,曰《方外稿》。其中诗稿又别名《芝亭永言》。据
金华黄溍《序》,以是集为集手自编定。然其《天藻诗序》云:“友人临川李
本伯宗辑旧诗,谓之《芝亭永言》。”又《赋谢李伯宗题》云:“至元庚辰冬,
临川李伯宗、黄仲律来访山中,拾残稿二百馀篇录之。”而《李序》又云:“至
正元年十有一月,闽宪韩公徵先生文稿本,与先生幼子翁归及同门之友编辑之,
得《在朝稿》二十卷、《应制稿》六卷、《归田稿》一十八卷、《方外稿》六卷。”
所言与今本正相合。又考《道园遗稿》前有至正己亥眉山杨椿《序》,以为集季
子翁归及其门人所编,与《李本序》合。盖集母杨氏为衡阳守杨文中之女,杨椿
即其外家后人,其言自当无误,亦可证黄溍所云之不足据,是编为李所定无疑
也。自元暨明,屡经刊雕。然皆从建本翻刻,亦间有参错不合。盖多出后人窜改,
要当以元本为正矣。文章至南宋之末,道学一派,侈谈心性;江湖一派,矫语山
林,庸沓猥琐,古法荡然。理极数穷,无往不复。有元一代,作者云兴。大德、
延佑以还,尤为极盛。而词坛宿老,要必以集为大宗。此录所收,虽不足尽集之
着作,然菁华荟稡,已见大凡。迹其陶铸群材,不减庐陵之在北宋。明人夸诞,
动云元无文者,其殆未之详检乎。
△《道园遗稿》·六卷(江西巡抚采进本)
元虞集撰。其从孙堪编。盖以补《道园学古录》之遗也。凡古律诗七百四十
一首,附以乐府,刻於至正十四年。考裒录集之遗文者,别有《道园类稿》。以
校此编,《类稿》所已载者仅百馀篇,《类稿》所未载者尚五百馀篇。集着作虽
富,而散佚亦多。当李本编《学古录》时,已有泰山一豪芒之叹,则云烟变灭者
不知凡几。堪续加蒐访,辑缀成编,纵未能片楮不遗,要其名篇隽制,挂漏者亦
已少矣。集中《题花鸟图》一首,《元诗体要》作揭徯斯诗。今观其格意,於揭
为近。或堪一时误收,亦未可知。然《元音》及《乾坤清气集》均载是诗,又题
集作。此当从互见之例,疑以传疑,不足以为是书病也。
△《杨仲弘集》·八卷(内府藏本)
元杨载撰。载字仲弘,浦城人,后徙杭州。初以布衣荐授翰林国史院编修官,
调海船万户府照磨。会仁宗复行科举之制,遂登延佑二年进士,授饶州路同知浮
梁州事,终於宁国路总管府推官。事迹具《元史·儒学传》。焦竑《国史经籍志》
载杨载《仲弘集》四卷。此本八卷,不知何人所分。元代诗人,世推虞、杨、范、
揭。《史》称其“文章一以气为主,而於诗尤有法度。自其诗出,一洗宋季之陋”
云云。盖宋代诗派凡数变。西昆伤於雕琢,一变而为元佑之朴雅。元佑伤於平易,
一变而为江西之生新。南渡以后,江西宗派盛极而衰。江湖诸人欲变之,而力不
胜。於是仄径旁行,相率而为琐屑寒陋,宋诗於是扫地矣。载生於诗道弊坏之后,
穷极而变,乃复其始。风规雅赡,雍雍有元佑之遗音。史之所称,固非溢美。故
清思不及范梈,秀韵不及揭徯斯,权奇飞动尤不及虞集,而四家并称,终无怍
色,盖以此也。瞿宗吉《归田诗话》曰:“杨仲弘以《宗阳宫玩月诗》得名。然
他作如‘风雨五更鸡乱叫,江湖千里雁相呼’、‘挟书万里朝明主,仗剑三年别
故乡’、‘窗间夜雨销银烛,城上春云压彩旗’、‘空桑说法黄龙听,贝叶繙
经白马驮’。沉雄典实,先叔祖每称之。长篇如《古墙行》、《梅梁歌》,亦皆
为时所称。夫人瞿氏,余祖姑也。尝以仲弘亲笔草稿数纸授予。字画端谨,而前
后点窜几尽。盖不苟作如是。则载於是事,亦以苦吟得之者矣。”陶宗仪《辍耕
录》曰:“虞伯生先生、杨仲弘先生同在京口。杨先生每言伯生不能作诗,虞先
生载酒请问作诗之法。杨先生酒既酣,尽为倾倒,虞先生遂超悟其理”云云。竟
谓载诗在虞集上,则非其实也。
△《范德机诗》·七卷(山东巡抚采进本)
元范梈撰。梈字亨父,一字德机,清江人。以荐为左卫教授,迁翰林院
编修官。出为岭海廉访使照磨,历转江西、湖东。后选充翰林应奉。又改闽海道
知事,移疾归。天历二年授湖南岭北道廉访使经历,以母老未赴。明年母丧,竟
以毁卒。所着有《燕然稿》、《东方稿》、《豫章稿》、《侯官稿》、《江夏稿》、
《百丈稿》凡十二卷。此本七卷,不知何人所并。叶子奇《草木子》载:梈有
与危素同晚步,得“雨止修竹闲(案诸本多讹“闲”为“开”,今据原本改正),
流萤夜深至”二句,喜甚,既而曰“语太幽,殆类鬼作”云云。即今集中《苍山
感秋诗》也。其语清微妙远,为诗家所称。然梈诗豪宕清遒,兼擅诸胜,实不
专此一格。《闽书》又载其为闽海道知事时,以文绣局取良家子为绣工,作《闽
州歌》述其事,廉访使遂奏革其弊。《歌》今亦载集中。然其事可记,其诗则语
颇近俗。与沈作喆《哀扇工歌》仅相伯仲,尤不当以是概梈也。揭徯斯序其集
曰:“虞伯生称德机如唐临晋帖,终未逼真。”改评之曰:“范德机诗如秋空行
云,晴雷卷雨,纵横变化,出入无联。又如空山道者辟谷学仙,瘦骨崚嶒,神气
自若。又如豪鹰掠野,独鹤叫群,四顾无人,一碧万里”云云。徯斯之语虽务反
虞集之评,未免形容过当。然梈诗格实高,其机杼亦多自运,未尝规规刻画古
人,固未可以“唐临晋帖”一语据为定论矣。
△《文安集》·十四卷(编修汪如藻家藏本)
元揭徯斯撰。徯斯字曼硕,龙兴富州人。延佑初以荐授国史院编修官,应奉
翰林文字。迁国子助教,告归。复召还。天历初开奎章阁,首擢为授经郎,与修
《经世大典》。累官翰林侍讲学士,总修辽、金、宋三《史》。卒於官,追封豫
章郡公,谥文安。事迹具《元史》本传。徯斯与虞集、范梈、杨载齐名。其文
章叙事严整,语简而当。凡朝廷大典册及碑版之文,多出其手,一时推为钜制。
独於诗则清丽婉转,别饶风韵,与其文如出二手。然神骨秀削,寄托自深,要非
嫣红姹紫,徒矜姿媚者所可比也。虞集尝目其诗如三日新妇,而自目所作如汉庭
老吏。徯斯颇不平。故作《忆昨诗》有“学士诗成每自夸”句。集见之,答以诗
曰:“故人不肯宿山家,夜半驱车踏月华。寄语旁人休大笑,诗成端的向谁夸。”
且题其后曰:“今日新妇老矣。”是二人虽契好最深,而甲乙间乃两不相下。考
杨维桢《竹枝词序》曰:“揭曼硕文章居虞之次,如欧之有苏、曾。”其殆定论
乎?顾嗣立《元诗选》载徯斯诗,题曰《秋宜集》,今未见。焦竑《国史经籍志》
载《徯斯集》一卷,今亦未见。此本凡诗四卷,又《续集》二卷、《制表书序记
碑志杂文》八卷,乃其门人燮理溥化所编。燮理溥化字元普,泰定四年进士。第
九卷有《送燮元普序》,即其人也。所编虽不足尽徯斯之着作,然师弟相传,得
诸亲授,终较他本为善。观《元诗选》所载《秋宜集》中,《晓出顺承门有怀太
虚绝句》曰:“步出城南门,遥望江南路。前日风雪中,故人从此去。”乃割裂
汉乐府半首为徯斯之诗,则所收必不甚精矣。
△《翠寒集》·一卷(浙江巡抚采进本)
元宋无撰。无字子虚,苏州人,尝举茂才不就。是集前有《自序》,又有元
贞乙未《赵孟頫序》、延佑庚申《冯子振序》。然卷末有《题孟頫遗墨诗》,不应
有《孟頫序》。以《自序》考之,盖此本为无晚年自定,子振为序而刻之。孟頫
所序,乃其少作。以其名重,仍刊以冠集耳。《子振序》仿李中《碧云集》序例,
摘录其佳句甚悉。所举如《古研歌》之“神娲蹋云去补天,留下一团焦黑烟”,
殆粗犷不复成语。又如“杨柳昏黄晚西月,梨花明白夜东风”之句,亦欠自然。
然其他品题,大抵精当。统观其集,七言古体纯学李贺、温庭筠,时有隽语。乐
府短章,往往欲出新意,而反失之纤。五言律诗、五言长律最为擅长,七言绝句
次之,七言律诗又次之。五言古诗集中惟《建业怀古》一首,亦仅如拗体律诗。
句句对偶,特平仄不谐耳。盖才所不近,避而不作也,亦可谓善用其短矣。
△《桧亭集》·九卷(浙江鲍士恭家藏本)
元丁复撰。复字仲容,天台人。延佑初游京师,与杨载、范梈同被荐,而
复辞不就。放情诗酒,浪迹江淮间。凡三徙居,晚乃侨寓於金陵之城北。平生所
作不下数千篇,脱稿即弃去,故多所散佚。其婿饶介之及其门人李谨之各据所得,
蒐辑成帙。介之所编称《集》,谨之所编称《续集》,今皆未见其本。此本乃至
正十年南台监察御史张惟远合二集编为九卷,刊於集庆学舍者。其称《桧亭》,
盖以所居有双桧,复日哦诗其下,因以为名。集中有《次韵介之双桧亭诗》,即
其地也。复诗不事雕琢,而意趣超忽,自然俊逸。其才气横溢,魏文帝所谓笔墨
之性殆不可胜者,几乎近之。偶桓《乾坤清气集》多录其诗,如《饯赵公子》、
《送王伯庸》、《郭生生子》诸诗,字句或有小异,殆由传本各殊。又兰堂上人
之《金陵因寄宪府张使君》诸诗,此集不载,则遗稿散落人间,饶介之等偶然未
见者矣。
△《伊滨集》·二十四卷(永乐大典本)
元王沂撰。沂字思鲁,先世云中人,徙於真定。父元父,官至承事郎,监黄
池税务。马祖常《石田集》有所作《元父墓碣铭》,叙其家世甚详,而沂始末不
概见。今以集中所自述与他书参考之,尚可得其大略。据马祖常《碣铭》,称与
沂同榜,则当为延佑初进士。据集中《送李县令序》,则尝为临淮县尹。据《义
应侯庙记》,称延佑四年佐郡伊阳,考《地理志》,伊阳在嵩州,则尝为嵩州同
知。又诗中有“纶巾羽服卧伊滨”之句,则集名《伊滨》,亦即起於此时。据
《祀南镇》、《北岳》诸记,则至顺三年尝为国史院编修官。据《送瞿生序》及
《胡节母诗序》诸篇,则元统三年尝在国子学为博士。据《送余阙序》称元统初
佐考试,见阙对策云云,则尝入试院同考,而余阙实为所得士。据《祀西镇记》、
《御书跋》诸篇,则至元六年尝为翰林待制,并尝待诏宣文阁。又《宋》、《辽》、
《金》三史成於至正五年,而书前列修史诸臣,有“总裁官中大夫礼部尚书王沂”
之名,则是时已位至列卿。其后迁转,遂不可考,疑即致仕以去。然集中《壬寅
纪异诗》,有“壬寅仲春天雨雹,南平城中昼惊愕。自从兵革十年来,澒洞风尘
亘沙漠”之句。又《邻寇逼境仓皇南渡诗》,有“邻邑举烽燧,长驱寇南平。中
宵始闻警,挈家速远行”之句。又有《寓吉安林塘避桃林兵警诗》。壬寅为至正
二十二年,正中原盗起之时。距沂登第已五十载,尚转侧兵戈间,计其年亦当过
七十矣。沂历跻馆阁,多居文字之职。庙堂着作,多出其手。与傅若金、许有壬、
周伯琦、陈旅等俱相唱和。故所作诗文,舂容和雅,犹有先正轨度。惜其名不甚
着,集亦绝鲜流传,选录元诗者并不能举其名氏。今从《永乐大典》中裒掇编次,
厘为二十四卷。庶梗概尚具,不致遂就湮没焉。
△《渊颖集》·十二卷、《附录》·一卷(两江总督采进本)
元吴莱撰。莱字立夫,浦阳人。延佑中复科举之制,以《春秋》贡於乡,试
礼部不第。后以荐署饶州路长芗书院山长,未行而卒。年仅四十四。其门人金华
宋濂等私谥为渊颖先生。据其谥议,取经义玄深为渊,文词贞敏为颖也。莱与黄
溍、柳贯并受业於宋方凤,再传而为宋濂,遂开明代文章之派。故年不登中寿,
身未试一官,而在元人中屹然负词宗之目,与溍、贯相埒。遗稿甚夥,濂为摘
其有关学术议论之大者,编为斯本,青田刘基序之。碑文、谥议一卷,别为《附
录》。张纶《林泉随笔》曰:“吴立夫《谕倭书》,盖其十八岁所作,规模仿司
马相如《谕蜀》文。其末所述谕其王之言,虽古之辨士,莫能过也。其他《大游》、
《观日》两赋,与夫《形释》、《泰誓论补》、《牛尾歌》等篇,皆雄深卓绝,
真先秦、先汉间作者。”黄溍亦称其文崭绝雄深,类秦汉间人。皆未免溢量。
胡助谓“他人患其浅陋,而莱独患其宏博”,斯为笃论矣。王士祯《论诗绝句》
有曰:“铁崖乐府气淋漓,渊颖歌行格侭奇。耳食纷纷说开宝,几人眼见宋元
诗。”实举以配杨维桢。而其所选七言古诗,乃录莱而不录维桢。盖维桢为词人
之诗,莱则诗人之诗,恃气纵横,与覃思冶炼门户固殊。士祯《论诗绝句》作於
任扬州推官时。而《古诗选》一书,则其后来所定,所见尤深也。
△《黄文献集》·十卷(浙江鲍士恭家藏本)
元黄溍撰。溍有《日损斋笔记》,已着录。其文原本经术,应绳引墨,
动中法度。学者承其指授,多所成就。宋濂、王祎皆尝受业焉。《濂序》称所着
《日损斋稿》二十五卷,溍殁后县尹胡惟信锲梓以传。又有危素所编本为二十
三卷。今皆未见。此本乃止十卷。前有嘉靖辛卯《张俭序》,称旧本颇阙失,且
兼载其一时泛应异端之求者,恐非公意也。索世家得善本,及公所为笔记一编,
稍加删定,付建瓯尹沈璧、陈珪重梓以传云云。则俭已有所刊削,非濂所序之本。
卷首题“虞守愚、张俭同校”一行,又题“温陵张维枢重选,会稽王廷曾补订”
一行。则二人又有所窜易,并非俭所刻之本。卷数不同,有自来矣。明人诞妄,
凡古书经一刊刻。必遭一涂改。数变之后,遂失其真,盖往往如此。然有所私损,
未必有所私益。虽残阙不完,尚可见溍之崖略也。
△《圭斋集》·十五卷、《附录》·一卷(江西巡抚采进本)
元欧阳玄撰。玄有《拯荒事略》,已着录。玄平生三仕成均,两为祭酒,六
入翰林,三拜承旨。凡朝廷高文典册,多出其手。揭徯斯作玄集序,称有曰诗流
者三卷、曰钅公中者十卷、曰驱烟者十五卷、曰强学者十卷、曰述直者三卷,其
门人王师模所编。明宋濂《序》则谓原集一百馀册,皆毁於兵,惟存辛卯至丁酉
七年之作二十四卷,其孙佑持编录之。此本诗赋四卷、文十一卷、附录一卷,题
宗孙铭镛编集,又非佑持之旧矣。孔齐《至正直记》曰:“欧阳玄作文,必询其
实事而书,未尝代世俗夸诞。”时人谓文法不及虞集、揭徯斯、黄溍,而事实
不妄则过之。然宋濂称其文“如雷电恍惚,雨雹交下,可怖可愕,及乎云散雨止,
长空万里,一碧如洗”,实亦未减於三人也。虞集《道园学古录》有《送玄谒告
还浏阳诗》曰:“忆昔先君早识贤,手封制作动成编,交游有道真三益,翰墨同
朝又十年。”盖集父教授於潭州,见玄文大惊,手封一帙寄集曰:“他日当与汝
并驾齐驱,故集诗云然。”然则玄发轫之初,声价已与集相亚矣。
△《待制集》·二十卷、《附录》·一卷(浙江鲍士恭家藏本)
元柳贯撰。贯字道传,浦江人。大德四年荐为江山县教谕。延佑四年授湖广
儒学副提举。六年改国子助教。至治元年迁博士。泰定元年迁太常博士。三年出
为江西儒学提举。至正元年擢翰林待制,兼国史院编修官,仅七月而卒。故世称
“柳待制”焉。事迹附载《元史·黄溍传》。贯虽受经於金履祥,其文章轨度
则出於方凤、谢翱、吴思齐、方回、龚开、仇远、戴表元、胡长孺,其史学及掌
故旧闻则出於牟应龙,具见宋濂所作行状中。学问渊源,悉有所受。故其文章原
本经术,精湛闳肆,与金华黄溍相上下。早年不自存稿。年四十馀北游燕,始
集为《游稿》。其后有《西雝稿》、《容台稿》、《锺陵稿》、《静俭斋稿》、
《西游稿》、《蜀山稿》。至正十年,余阙得稿於贯子卣,以濂及戴良皆贯门人,
属其编次。凡得诗五百六十七首、文二百九十四首,勒为二十卷。阙及危素、苏
天爵各为之序,濂为之后记。《天爵序》又称有《别集》二十卷,今未见其传本。
考《濂记》称尚馀诗九百七首、文二百四十八首,讠誊为二十卷,授先生子卣藏
之。盖删汰之馀,本未刻也。以数计之,诗仅存十之四,文仅存十之六,宜其简
择之精矣。《附录》一卷,杂录、诰敕、祭文、像赞、行状、墓表之属,不知何
人所编。卷首亦题曰柳贯着,其谬陋可想。又墓表今在黄溍集中,而题曰戴良
记,舛驳尤甚。以所记较史为详,尚可考贯之始末,姑仍其旧本存之云尔。
△《闲居丛稿》·二十六卷(江苏巡抚采进本)
元蒲道源撰。道源字得之,号顺斋,世居眉州之青神,徙居兴元。初为郡学
正,罢归。皇庆中徵为国史院编修官,进国子博士,年六十矣。越岁复引疾去。
后十年召为陕西儒学提举,不就。迹其生平,恬於仕宦,大抵闲居之日为多。故
其子机裒辑遗文,题曰《闲居丛稿》。凡诗赋八卷、杂文乐府十八卷。诗文俱平
实显易,不尚华藻。黄溍为之序,称“国家统一海宇,士俗醇美,一时鸿生硕
儒所为文,皆雄深浑厚,而无靡丽之习。承平滋久,风流未坠。皇庆、延佑间,
公以性理之学施於台阁之文。譬如良金美玉,不假锻炼琱琢,而光耀自不可掩”
云云,亦言其文之真朴也。盖元大德以后,亦如明宣德、正统以后,其文大抵雍
容不迫,浅显不支。虽流弊所滋,庸沓在所不免,而不谓之盛时则不可。顾嗣立
《元诗选》引溍此文,谓当时风尚如此,可以观世运焉。斯言允矣。
△《所安遗集》·一卷(编修汪如藻家藏本)
元陈泰撰。泰字志同,别号所安,长沙茶陵人。延佑二年进士。除龙泉县主
簿。栖迟薄宦,惟以吟咏自适,竟终於是官。其着作亦未成集。至其曾孙朴,始
裒辑以成此编,故曰“遗稿”。明成化中,其来孙铨等重刊。卷末有旧题六字云:
“后段蠹损,惜哉!”则并朴所缉亦非完本也。泰与欧阳玄同举於乡,以《天马
赋》得荐。考官批其卷曰:“气骨苍古,音节悠然,天门洞开,天马可以自见矣。”
今赋与批词俱载集首。后玄跻膴仕,文章震耀一世。泰集乃几几不传。今观所
作七言歌行居十之七八,大致气格近李白,而造句则多类李贺、温庭筠。虽或不
免奔轶太过,剽而不留。又不免时伤粗犷,不及玄之风规大雅具有典型。要其
才气纵横,颇多奇句,亦自有不可湮没者。久晦而终传於世,亦有由矣。
△《至正集》·八十一卷(河南巡抚采进本)
元许有壬撰。有壬字可用,汤阴人。延佑二年进士。历官集贤大学士、中书
左丞,兼太子左谕德,致仕。卒谥文忠。事迹具《元史》本传。有壬立朝五十年,
三入政府。於国家大事,侃侃不阿,多有可纪。文章亦雄浑闳肆,餍切事理,不
为空言,称元代馆阁钜手。所着《至正集》,本一百卷。据其弟有孚《圭塘小稿
序》云:“门生集录缮写方毕,先生捐馆。犹子太常博士桢,忽遭起遣,仓皇之
际,轻身南行。书籍弃掷,稿亦俱亡。”是其集自有壬既殁,即已沦佚无传。明
弘治间,其五世孙容刊行《圭塘小稿》时,亦未之见。故叶盛《水东日记》载容
尝言先公《至正集》一百卷,遗失久矣。闻杨少师尝收有副本,就叔简少卿求之。
少卿云:“书籍在泰和,有无未可知也。”此本不知何时复出,而尚阙其十九卷。
据黄虞稷《千顷堂书目》所载,卷数正同。盖相传只有此本,其即杨士奇家所藏
欤。中如笺表、传状、书简诸体并阙,又有录而失其辞者,诗十一篇,乐府八篇。
《有孚序》又称其论天下事,嘉言谠论,见《至正集》。而此本疏稿实无一篇,
则其散佚者亦复不少。然观《元史》本传,载有壬於泰定初言特扪德尔之子索南
与闻大逆,乞正典刑;平章政事赵世延受祸尤惨,为辨冤复职;及上正始十事诸
大端;皆见是集《公移类》中,亦足窥见崖略。而其论特克什之妹勿令污染宫壸,
更人所难言。本传顾未之及,是尤可以补史阙矣。
△《圭塘小稿》·十三卷、《别集》·二卷、《续集》·一卷、《附录》·
一卷(浙江鲍士恭家藏本)
元许有壬撰。其《小稿》为有壬所自辑。至正庚子,其弟有孚录而序之,所
谓即《至正集》而不具录者也。迨有壬既殁。集本散亡。而有孚所携此本独存,
因重加编次,得诗文二百四十三首,厘为十三卷。又辑尝寄有孚诗文八十五篇,
缑献可所收《文过集》及林虑记游诗文九十三篇,为《别集》二卷。其残编断简,
得於倚尖野人家者为《外集》一卷。有孚复为之序,题屠维作噩二月。乃洪武二
年己酉,在元亡之后矣。子孙世藏其书。宣德间,复失其《外集》。成化己丑,
其五世孙南康知府容始校正刊行,而以家乘载志文、祭文及有孚等倡和之作编为
《续集》一卷,附之於末。叶盛《水东日记》曰:“相台许可用中丞,文章表着
一时,有盛名,今世所见者可数耳。”耿好问言其裔孙容尚藏文集若干卷,惜乎
不得见之。即此本也。其后《至正集》复出於世,而阙佚未全。今以两书校核,
虽大略相同,亦互有出入。如《忍经春秋经说》、《成中丞诗》诸序,《雪斋书
院》、《龙德宫》、《上清储祥宫》、《河南省左右赞治堂》、《辽山县儒学》
诸记,《武昌万寿崇宁宫》、《林州同知孙承事怯烈公神道》诸碑,皆《至正集》
所无,而独见於此本。又《别集》中长短句,《至正集》未载者亦二十三阕。其
他异同详略甚多。以其为有壬手订原本,又经有孚排定,视集本之晚出者较为精
详。故并着於录,以备参证焉。
△《礼部集》·二十卷、《附录》·一卷(两淮盐政采进本)
元吴师道撰。师道有《战国策校注》,已着录。其集原名《兰阴山房类稿》。
此本题曰“礼部”者,盖师道致仕以后,授奉议大夫礼部郎中,以所进之官名之
也。(考张枢撰《师道墓表》,杜本撰《师道墓志》,皆称致仕后授奉议大夫礼
部郎中,而宋濂所作《墓碑》,则称以礼部郎中致仕,《元史》本传亦同。盖
《元史》即濂所撰,故与碑合。然枢与本皆师道旧友,不应有误,或濂记录未真
也。)凡诗九卷、文十一卷,流传颇鲜。此本乃新城王士祯写自昆山徐秉义家,
因行於世。师道少与许谦同师金履祥。所着有《易杂说》二卷、《书杂说》六卷、
《诗杂说》二卷、《春秋胡氏传附正》十二卷,於经术颇深。所补正鲍彪《战国
策注》,及所撰《敬乡录》,於史事亦颇有考证。又与黄溍、柳贯、吴莱相与
往来倡和,故诗文具有法度。其文多阐明义理,排斥释、老,能笃守师传。其诗
则风骨遒上,意境亦深,褎然升作者之堂,非复仁山集中格律矣。盖其早年本留
心记览,刻意词章;弱冠以后,始研究真德秀书。故其所作,与讲学家以馀力及
之者,迥不同耳。
△《积斋集》·五卷(永乐大典本)
元程端学撰。端学有《春秋三传辨疑》,已着录。其文集《元史》本传不载,
世亦未见传本,惟《文渊阁书目》有之。今检勘《永乐大典》各韵中,尚颇散见
一二。考曹安《谰言长语》,记欧阳玄为浙省考官,本房得《四灵赋》一卷,词
意高迥。覆考官谓非赋体,欲黜之。玄争之力,且曰:“其人赋场如此,经义必
高。”督掌卷官取其本经,则伟然老成笔也。及拆卷,乃程端学。欧阳玄作《端
学墓志》,亦称“至治癸亥,浙闱秋试第二场《四灵赋》,词气高迥,因得与选。”
则端学以是赋得名,必载集中。今所存仅《阳燧赋》一篇,而是赋已佚,则散亡
亦多矣。谨掇拾残剩,厘为诗一卷、文四卷,以备元人之一家。端学之说《春秋》,
勇於信心,而轻於疑古,颇不免偏执胶固之弊。然其人品端谨,学术亦醇,故其
文结构缜密,颇有闳深肃括之风。故曹安又记其会试经义策冠场,考官白宰相曰:
“此卷非三十年学问不能成。”盖根柢既深,以理胜而不以词胜,故与雕章绘句
者异焉。诗尚沿南宋末派。观墓志称端学泰定初扈跸上都,时虞集为国子司业,
深相器重,而不甚见两人唱和之作。则端学不以是擅长,亦可见矣。
△《燕石集》·十五卷(浙江巡抚采进本)
元宋褧撰。褧字显夫,大都人。泰定元年进士。历官翰林直学士,兼经筵讲
官。谥文清。褧博览群籍,与兄本后先入馆阁,并有集行世,时人以“大宋”、
“小宋”拟之。褧集为其侄太常奉礼郎彍所编。凡诗十卷、文五卷。首载至正
八年御史台咨浙江行中书省刊行咨呈一道,欧阳玄、苏天爵、许有壬、吕思诚、
危素五《序》,末附谥议、墓志、祭文、挽诗。又有洪武中何之权、吕荧二
《跋》。盖犹旧本。《欧阳玄序》称其诗“务去陈言,燕人凌云不羁之气,慷慨
赴节之音,一转而为清新秀伟”。《苏天爵序》称其诗“清新飘逸,间出奇古,
若卢仝、李贺”。《危素序》则称其“精深幽丽,而长於讽谕”。核其所说,亦
约略近之。至其词藻焕发,时患才多。句或不检,韵成牵缀。如《正献公坟所寒
食诗》,有“高坟白打钱”句。案韦庄诗“上相间分白打钱”,非纸钱也。张女
挽诗,却是“贞魂埋不得”句。《序》称其女工於属对,十岁而夭。案李商隐
诗“万古贞魂倚暮霞”,非十岁未字之女也。如斯之类,大抵富赡之过。贪多务
得,遂不能刮垢磨光。然武库之兵,利钝互陈。论其大体,足为一家,固不以字
句累之矣。其文为作诗之馀事,然温润而洁净,亦不失体裁焉。
△《秋声集》·四卷(两淮马裕家藏本)
元黄镇成撰。镇成有《尚书通考》,已着录。其集据顾嗣立《元诗选》称原
本十卷,又载有《郑潜序》。此本仅存四卷,又惟镇成《自序》一篇,而不载
《潜序》,似非完帙矣。王士祯《居易录》称其《秋风》一首、《秋山小景》一
首、《五曲精舍》一首,以为具有风调。今观其集,大抵边幅稍狭,气味稍薄,
盖限於才弱之故。然近体出以雅洁,古体出以清省,亦复善用其短。故格韵楚楚,
颇得钱、郎遗意。较元代纤秾之体,固超然尘壒之外也。《闽书》称镇成至正
中筑室城南,号南田耕舍。部使者屡荐之,不就。似乎高隐之士。《郑潜序》则
称其有所激而鸣其不平。今考集中《南田耕舍诗序》言:“赋者率拟之於老农,
人各有志,同床而不相察。”其第二首云:“种田南山下,土薄良苗稀。稊稗日
以长,荼蓼塞中畦。路逢荷人,相顾徒嗟咨。我欲芟其芜,但念筋力微。终焉
鲜嘉谷,何以奉年饥。谁令恶草根,亦蒙雨露滋。岂无力耕士,悠悠兴我思。”
则镇成盖遭逢乱世,有匡时之志而不能行,乃有托而逃。故诗多忧时感事之语。
《潜序》为知其心,徒以为恬退之士,未足罄所抱矣。
△《雁门集》·三卷、《集外诗》·一卷(江苏巡抚采进本)
元萨都剌撰。萨都剌字天锡,号直斋。其祖曰思兰不花,父曰阿鲁赤,以世
勋镇云代,居於雁门。故世称雁门萨都剌,实蒙古人也。旧本有《干文传序》,
称萨都剌者,译言济善也。(案萨都剌蒙古语结亲也,此云济善,疑文传以不谙
译语致误,今姑仍原文,而附订於此。)则本以蒙古之语连三字为名。而集中
《溪行中秋玩月诗》,乃自称为萨氏子,殊不可解。又孔齐《至正直记》,载萨
都剌本朱姓,非阿鲁赤所生。其说不知何据。岂本非蒙古之人,故不谙蒙古之语,
竟误执名为姓耶。疑以传疑,阙所不知可矣。据所《自序》,称始以进士入官为
京口录事长,南行台辟为掾。继而御史台奏为燕南架阁官,迁闽海廉访知事,进
河北廉访经历。《干文传序》则称其登泰定丁卯第。应奉翰林文字,除燕南经历,
升侍御史。於南台以弹劾权贵,左迁镇江录事宣差,后陟官闽宪幕。与《自序》
稍有不同。然《自序》当得其实也。虞集作《傅若金诗序》,称进士萨天锡最长
於情,流丽清婉。今读其集,信然。杨瑀《山居新语》尝辨其宫词中“紫衣小队”
诸语,及《京城春日诗》中“饮马御沟”之语为不谙国制。其说良是。然《骊山
诗》内误用荔枝,亦何伤杜牧之诗格乎。集本八卷,世罕流传。毛晋得别本刊之,
并为三卷。后得荻匾王氏旧本,乃以此本未载者别为《集外诗》一卷,而其集复
完。其中《城东观杏花》一诗,今载《道园学古录》中,显为误入。则编类亦未
甚确。然八卷之本,今不可得。故姑仍以此本着录。《晋跋》又称尚有无题七言
八句百首,别为一集,惜其未见。今距晋又百馀载,其存佚益不可知矣。
△《杏亭摘稿》·一卷(浙江鲍士恭家藏本)
元洪焱祖撰。焱祖字潜夫,歙县人。是集前有《危素序》,称为徽州路休宁
县尹致仕。而叙其仕履乃曰年二十六为平江路儒学录,浮梁州长芗书院山长,绍
兴路儒学正,调衢州路儒学教授,擢处州路遂昌县主簿。天历元年年六十二致仕。
乃不云其为县尹。考《宋濂序》,称其自儒官起家,四转而为遂昌主簿,遂以休
宁县尹致其仕。盖是时犹沿宋例,致仕者率进一官使归,实未尝任是职也。焱祖
尝作《罗愿尔雅翼音释》,至今附愿书以行。又有《续新安志》十卷,亦继愿
《新安志》而作。盖亦博洽之士。是集为其子浦江尉在所编。其所居有银杏树,
大百围。焱祖尝以“杏亭”自号,因以名集。其诗以古近体分列。然五言律下注
曰“长律附”,不从高棅称排律。七言律下注曰“拗律附”,亦宋人之旧名。
盖犹当日原本,未遭明人窜乱者也。其诗虽纯沿宋调,而尚有石湖、剑南风格,
抗衡於虞、杨、范、揭诸家则不足,以视宋季江湖末派则蝉蜕於泥滓之中矣。
△《安雅堂集》·十三卷(两淮马裕家藏本)
元陈旅撰。旅字众仲,莆田人。以荐为闽海儒学官。中丞马祖常奇之,与游
京师,又为虞集所知。平章事赵世延引为国子助教。考满再任。后出为浙江儒学
提举。又召入为应奉翰林文字。至元元年迁国子监丞。越二年卒於官。事迹具
《元史·儒学传》。其集见於本传者十四卷。此本仅十三卷,乃其子龠所编。有
张翥、林泉生二《序》,一作於至正九年,一作於十一年。目次与焦竑《经籍志》
相合。殆本传笔误,以“三”为“四”欤。史称其文典雅峻洁,必求合於古作者,
不徒以徇世好。又称虞集见所作,有“我老将休,付子斯文”之语。《张翥序》
亦称天历、至顺间,学士虞公以文章擅四方,其许与君特厚,君亦得相与薰濡,
而法度加密。盖纪实也。苏天爵辑《元文类》,其时作者林立,而不以序属诸他
人,独以属旅,殆亦知其文之足以传信矣。
△《傅与砺诗文集》·二十卷(江苏巡抚采进本)
元傅若金撰。若金初字汝砺,揭徯斯为改字与砺,江西新喻人。曹安《谰言
长语》记其少年家酷贫,以织席为生。又改业为针工。后有所激,乃读书,诗文
遂脍炙人口。用以勉人之自砺,则亦奇士也。其诗法授於同郡范梈。虞集、宋
褧以异材荐,佐使安南。归除归广州文学教授。至正三年卒,年仅四十。所着诗
集有《初稿》、《南征稿》、《使还新稿》、《牛铎音》等编,范、虞诸人皆尝
为之序。至正间,其弟若川汇锓之,名《清江集》。明洪武中,又刻其文集十一
卷,《附录》一卷。今诗文总为一编,不知何人所并也。揭徯斯称每读与砺诗,
如复见范德机。德机七言歌行胜,与砺五言古律胜,馀亦相伯仲。王士祯《居易
录》则称其歌行得老杜一鳞片甲,七律亦有格调。与徯斯论小异。当以士祯之说
为然。古文盖其馀事,然亦和平雅正,无棘吻螫舌之音。虽不能凌跨诸家,要亦
一时之隽才矣。
△《瓢泉吟稿》·五卷(永乐大典本)
元朱曦颜撰。考元代有两朱曦颜。其一为作《鲸背吟》者。其一为长兴人,
字景渊,即着此稿者也。曦颜始末不甚可考。惟《吴澄集》有曦颜父文进《墓表》,
载及曦颜,称其能诗文而为良吏,亦不详其为何官。今以集中诗考之,则初以习
国书被选为平阳州蒙古掾。又为长林丞,司煮盐赋。又曾为江西瑞州监税。盖以
郡邑卑吏终其身者。其集藏书之家罕见着录。惟焦竑《国史经籍志》载有《瓢泉
集》四卷,而世无传本。顾嗣立录元诗三百家,亦不及其名。今据《永乐大典》
所载,抄撮编次,厘为诗二卷、诗馀一卷、文二卷。又牟巘、郑僖《原序》二首
尚存,仍以弁诸卷首。集中所与酬赠者为鲜于枢、揭徯斯、杨载诸人。故耳目薰
濡,具有法度。所作虽边幅稍狭,而神理自清。《牟巘序》所称拟古之作,今具
在集中。颇得汉魏遗意,异乎以割剥字句为工。其杂文亦刻意研练,不失绳墨。
惟郑僖所赏麯生、菊隐二传,沿毛颖革华之体,自罗文、叶嘉以来已为陈因
之窠臼。僖顾以奇赡许之,殆所谓士俗不可医矣。
△《筠轩集》·十三卷(安徽巡抚采进本)
元唐元撰。元字长孺,歙县人。泰定丁卯,以文学授平江路学录。再任建德
路分水县教谕。以徽州路学教授致仕卒。集中《朱克用总管诗会序》,作於至正
乙酉,自题七十七岁。则当生於宋咸淳五年己巳。始终皆当元盛时,故所作多和
平温厚之音。又尝着《易大义》、《见闻录》诸书,於经术颇深。故议论亦不诡
於正。据朱文选行状,元有《敬堂杂着》、《思乐杂着》、《吴门杂着》、《分
阳杂着》、《金陵杂着》、《老学藂稿》几七千篇,分为五十卷。乃其子桂芳手
辑,故集中间有桂芳题识。此本为程敏政编入《唐氏三先生集》者,仅诗稿八卷、
文稿五卷,殊非其旧。观其裔孙泽请汪抑之作序启中,亦谓兵燹之馀,十存二三。
则此集亦蠹蚀零落,幸而得存矣。惟元以乡校终身,未尝一官台阁,而集中有
《扈从氵栾阳清暑》四诗,又有《玉堂夜直诗》,及《察罕淖尔》、《李陵台》
诸诗,未喻其故,或误收他人之作欤?
△《俟庵集》·三十卷(两淮马裕家藏本)
元李存撰。存字明远,更字仲公,安仁人。少博涉典籍,喜为文章。后从上
饶陈立太传陆九渊之学,遂尽焚所着书。其论学以省察本心为主。其论文谓唐、
虞所有之言,三代可以不言。三代所有之言,汉、唐可以不言。未有六经,此理
无隐。前古圣贤,直形容之而已,恶能有所增损。皆陆氏义也。然存所学笃实,
非金谿流派堕於玄渺,并失陆氏本旨者比。故其诗文皆平正醇雅,不露圭角,粹
然有儒者之意。是集为其子卓所编。凡诗十一卷、文十九卷。前有永乐乙酉《邹
济序》,及危素所作《墓志》。末附虞集书一首。案《道园学古录》有《送李彦
方闽宪诗序》曰:“近日晚学小子,不肯细心读书穷理,妄引陆子静之说以自欺
自弃。至欲移易章句,直斥程、朱之说为非,此亦非有见於陆氏者也。特以文其
猖狂不学以欺人而已。此在王制之必不容者也。闽中自中立之归,已有道南之叹。
仲素、愿中至於元晦,端绪明白,皆在闽中。不能不於彦方之行发之。去一赃吏,
治一弊政,不如此一事有以正人心”云云。其言褊躁,与陆氏学派若不戴天。而
与存书乃深相推挹,岂非以其人重之欤?亦足见元儒敦朴,无门户之成见也。
△《滋溪文稿》·三十卷(两淮马裕家藏本)
元苏天爵撰。天爵有《名臣事略》,已着录。所作有《诗稿》七卷、《文稿》
三十卷。其《诗稿》,《元百家诗》尚录之,今未见其本。此为其《文稿》三十
卷,乃天爵官浙江行省参政时,属掾高明、葛元哲所编。元哲字廷哲,临川人,
以乡贡第一人举进士。赵汸《东山存稿》中有《别元哲序》一篇,载其行履甚
详。高明字则诚,永嘉人,登进士第,调官括苍郡录事。赵昉又有《送高则诚归
永嘉序》,即其人也。天爵少从学於安熙。然熙诗文粗野不入格,天爵乃词华淹
雅,根柢深厚,蔚然称元代作者。其波澜意度,往往出入於欧、苏,突过其师远
甚。至其序事之作,详明典核,尤有法度。集中碑版几至百有馀篇,於元代制度
人物,史传阙略者多可藉以考见。《元史》本传称其“身任一代文献之寄”,亦
非溢美。虞集《赋苏伯修滋溪书堂诗》有曰:“积学抱沉默,时至有攸行。抽简
鲁史存,采诗商颂并。”盖其文章原本,由沉潜典籍,研究掌故而来,不尽受之
於熙也。
△《青阳集》·四卷(编修励守谦家藏本)
元余阙撰。阙字廷心,一字天心,色目人。世居武威。以父官合肥,遂家焉。
元统元年进士。累官淮南行省左丞,分守安庆。陈友谅陷城,自刭死。赠行省平
章,谥忠宣。事迹具《元史》本传。阙以文学致身,於五经皆有传注。篆隶亦精
致可传。而力障东南,与许远、张巡后先争烈。故集中所着,皆有关当世安危。
其《上贺丞相》四书,言蕲、黄御寇之策,尤为深切。使阙计果行,则友谅之能
陷江东西否,尚未可知也。其第二书谓往时泰不华、蛮子海牙并力攻蕲、黄,贼
几就灭。忽檄散各军,止有卜颜帖木儿驻札兰溪。盗之复陷沿江诸郡,实人谋不
臧。证以卜颜帖木儿本传,知丞相托克托虽有功於江淮,而实阶乱於蕲、黄之地。
又第四书曰,兰溪之功,卜颜帖木儿平章为最,蛮子海牙中丞特因之成事。《卜
颜帖木儿传》亦采用之。则又是非之公,足以信诸后代者也。其诗以汉魏为宗,
优柔沈涵,於元人中别为一格。胡俨《杂说》曰:“初危太朴以文学徵起,士君
子皆想望其风采。或问虞文靖公曰:‘太朴事业当何如?’曰:‘太朴入京之后,
其词多夸,事业非所敢知。必求其人,其余阙乎。’问何以知之,曰:‘集於阙
文字见之。’后阙竟以忠义显。乃知前辈观人,自有定鉴”云云。然则文章虽阙
之馀事,而心声所发,识度自殊,亦有足觇其生平者矣。
△《鲸背吟集》·一卷(编修汪如藻家藏本)
旧本题元朱曦颜撰。前有《自序》,署其字曰名世。末又有《自跋》。《序》
称至元辛卯,泛海至燕京,舟中成七言绝句三十馀首,诗尾各以古句足之。其末
章云:“早知鲸背推敲险,悔不来时只跨牛。”因名《鲸背吟》。曹学佺编入
《十二代诗选》中。长洲顾嗣立编《元百家诗》,据赵孟頫所作《宋无翠寒集序》,
谓无旧以曦颜字行。先世自晋陵迁吴,冒朱姓。至元中,其父领征东万户案牍,
当行病痿,无匄以身代,遂入海。经高丽诸山,未尝废吟咏,《鲸背吟》正其时
作。然《序》称偶托迹於曹科,未忘情於笔砚。缘木求鱼,乘桴浮海。与代父入
征东幕府,情事渺不相涉。与《孟頫序》所称,西溪王公以茂才举之,辞不就者
亦不合。又不知其何故矣?疑以传疑可也。
△《近光集》·三卷、《扈从诗》·一卷(江苏巡抚采进本)
元周伯琦撰。伯琦有《六书正讹》,已着录。当顺帝时,伯琦以文章知遇,
出入禁廷。因别裒录所作,为此二集。《近光集》乃后至元八年庚辰由国史院编
修擢翰林修撰,同知制诰。至正元年辛巳,为授经郎经筵译文官。二年壬午,为
帘内官。四年甲申,升监书博士。五年乙酉,改崇文监丞,迄於出为海北广东道
肃政廉访使。凡五年之诗。《扈从诗》则至正十二年壬辰,由翰林直学士兵部侍
郎拜监察御史,扈从上京之作也。《近光集》中述朝廷典制为多,可以备掌故。
《扈从诗》中记边塞闻见为详,可以考风土。而伯琦文章淹雅,亦足以摹写而叙
述之。溯元季之遗闻者,此二集与杨允孚《氵栾京百咏》亦略具其梗概矣。
△《经济文集》·六卷(浙江鲍士恭家藏本)
元李士瞻撰。士瞻字彦闻,先世新野人,徙居荆门。至正初,中大都路进士。
中书辟充右司掾,除刑部主事。累官户部尚书,出督福建海漕,就拜行省左丞。
召入为参知政事,改枢密副使,拜翰林学士承旨,封楚国公。以至正二十七年卒。
《元史》不为立传。惟《顺帝本纪》载:“至正二十二年,枢密副使李士瞻上疏
极言时政。凡二十事。”具列其目,大抵当时急务。盖亦谠直之士也。是集为其
曾孙伸所编,所录始於为右司掾时,而迄於奉使闽中。故《元史》所载《时政疏》
不在其中。然所载往来简札至七十馀通,几居全集之半。虽多属一时酬答之作,
而当时朝政之姑息,兵事之乖方,藩臣之跋扈,多可藉以考见。其弥缝匡救,委
曲周旋,拳拳忧国之忱,亦不在所上《时政疏》下。《元史》於顺帝时事最称疏
略,存此一集,深足为考证之助。正不徒重其文章矣。
△《纯白斋类稿》·二十卷、《附录》·二卷(浙江巡抚采进本)
元胡助撰。助字履信,一字古愚,婺州东阳人。始举茂才。为建康路儒学学
录。历美化书院山长、温州路儒学教授。用荐再为翰林国史院编修官。秩满授承
信郎、太常博士,致仕归。时至正五年也。是集乃助所自编,本三十卷。历年既
久,残阙失次。明正德中,其六世孙淮掇拾散佚,重编此本。仅存赋一卷、诗十
六卷、杂文三卷。又《附录》当时投赠诗文二卷。仍以《纯白斋类稿》为名,而
卷帙已减三之一,非其旧本。虞集常跋其《上京纪行集》,称其龙门以后诗尤佳,
今已散入集中。邓文原、吴澄尝跋其《銮坡小录》及《升学祭器文》,此本不载。
则当在亡佚十卷中也。助诗文皆平易近人,无深湛奇警之思,而亦无支离破碎之
病,要不失为中声。吴澄称其诗“如春兰茁芽,夏竹含箨,露滋雨洗之馀,濯濯
幽媚,娟娟静好”。则形容过当,反不肖其品格矣。
△《圭峰集》·二卷(浙江鲍士恭家藏本)
元卢琦撰。琦字希韩,号立斋,惠安人。圭峰其所居地。抄本或作《圭斋集》,
传写误也。至正二年进士。授州录事,迁永春县尹,改调宁德。历官漕司提举,
除平阳州,命下而卒。事迹具《元史·良吏传》。徐<火勃>《笔精》曰:“《圭峰
集》岁久弗传,近岁惠安庄户部徵甫蒐而梓之,误入萨天锡诗六十馀首。”此本
为元陈诚中所编,明万历初邑人朱一龙、福州董应举序而刻之。在庄本之前,然
已多窜入他作。如五言古诗《春日思远游》,则在陈旅集中。又五言古诗中《过
岭至崇安》、《送吴甫至扬州》、《题焦山方丈壁》、《秋日池上》、《度闽关》、
《宿台山寺绝顶》、《早发黄河》等篇,七言古诗中《有事居庸关》、《走笔赠
孟礼》、《乐陵台望月》、《夜泊钓台》、《江南乐》、《江南怨》、《雪山辞》、
《崔镇阻风》、《游吴山驼峰》、《紫阳庵》、《江上闻笛》、《别友》、《寒
夜闻笛》、《黯淡滩歌》、《清湖曲》、《海棠曲》、《儒有萨氏子》等篇,七
言律诗中《高邮城楼晚望》、《燕将军出猎》、《寄鹤林长老》、《和王维学海
南还韵》、《三衢守索题烂柯石桥》、《登镇阳龙兴寺阁》、《寄参政许可用》、
《送佥宪王君实》、《金陵道中》、《再过锺山万寿寺》等篇,共三十二首,皆
在萨都剌集中。至於萨都剌《溪行中秋玩月》一篇,《自序》称“余乃萨氏子”
云云,班班可考。此集乃改题曰《儒有萨氏子》,《序》末又删其“至元丁丑仲
秋书”一句。尤为显然作伪。不得谓之误收。盖编缉之时,务盈卷帙,以夸蒐采
之富,故真赝溷淆如此也。琦官虽不高,而列名良吏,可不藉诗而传。即以诗论,
其清词雅韵,亦不在陈旅、萨都剌下。编录者移甲为乙,亦非无因矣。集又载赋
三篇、记六篇、志铭二篇、祭文一篇、启三篇、杂着九篇,则确出琦作,非由假
借。今删其诗之妄录者,并其文录之,以存琦之真焉。
△《蜕庵集》·五卷(浙江巡抚采进本)
元张翥撰。翥字仲举,晋宁人。至元初,用隐逸荐,召为国子助教,分教上
都。寻退居淮东。会修《宋》、《辽》、《金》三史,起翰林国史院编修官。累
迁翰林学士承旨,致仕,加河南行省平章政事,给俸终身。事迹具《元史》本传。
案金明昌、承安间,亦有张翥,字曰仲扬。刘祁《归潜志》记其“矮窗小户寒不
到,一炉香火四围书”、“西风了却黄花事,不管安仁两鬓秋”诸句,称其浮艳。
诸书援引,或误为一人,非也。翥尝从学於李存,传陆九渊之说。诗法则受於仇
远,得其音律之奥。其诗清圆稳贴,格调颇高。近体长短句,极为当时所推。然
其古体亦伉爽可诵,词多讽谕,往往得元、白、张、王之遗,亦非苟作。王士祯
《居易录》曰:“蜕庵元末大家,古今诗皆有法度。无论子昂、伯庸辈,即范德
机、揭曼硕未知伯仲何如。”其论当矣。史称翥遗稿不传,传者有律诗、乐府,
仅三卷。王士祯则称“《蜕庵集》四卷,明洪武三年锡山郎成抄本”。此本乃朱
彝尊所藏,明初释大杼手抄本,前后有来复、宗泐二人《序》《跋》。盖大杼与
翥为方外交,元末翥没无嗣,大杼取其遗稿归江南,别为选次而录存之。考《元
音》、《乾坤清气集》、《玉山雅集》诸书,所录翥诗尚有出此集之外者,则亦
非全本也。
△《五峰集》·六卷(编修汪如藻家藏本)
元李孝光撰。孝光字季和,乐清人。隐居教授白野,泰哈布哈尝师事之。至
正七年,诏徵隐士,以秘书监着作郎召。明年升文林郎、秘书监丞。所着诗文,
岁久散佚。是编乃弘治甲子怀远钱杲为乐清令,访求遗稿,得全集於儒生周纶家,
因俾纶编次刊版。杲自为之序,仍以《五峰集》为名。其诗文不分卷帙,但以各
体分编。今定以乐府四言诗为一卷,五七言古诗为一卷,五言律诗为一卷,七言
律诗为一卷,绝句为一卷,杂文为一卷。卷首别有逸文目四篇,曰《南村草堂记》,
曰《郭翼迁善斋记》,曰《姚文焕书声斋集记》,曰《孝善坊记》,皆有录无书。
盖传写复佚,今亦阙之。元诗绮靡者多,孝光独风骨遒上,力欲排突古人。乐府
古体皆刻意奋厉,不作庸音。近体五言疏秀有唐调。七言颇出入江西派中,而俊
伟之气自不可遏。中间如《赠潘九霞绝句》所云:“道士自称潘九霞,身骑黄鹤
大如车。借我北窗眠一夜,酒醒共吃白丹砂。”失之粗犷者,亦间有之,然不
害其风格也。杂文凡二十首,皆矫矫无凡语。杨维桢作《陈樵集序》,举元代作
者四人,以孝光与姚燧、吴澄、虞集并称,亦不虚矣。末附《题朱泽民画》一首,
盖古乐府之末章,误编於文集,今仍移附乐府末云。
△《野处集》·四卷(浙江巡抚采进本)
元邵亨贞撰。亨贞字复孺。杨枢《淞故述》,载其本淳安人。至正间为松江
训导,占籍华亭。今考集中有《送族兄安仲还乡序》云:“至元中,大父处县君
以弗终仕於宋,晦迹华亭别业,先子遂生华亭。至德间,大父归葬故里,先子弗
克举家去,至今为华亭人。”则自其祖已占籍松江,枢所述犹未尽也。是编后有
冯迁、汪稷二《跋》,谓其书本出上海陆深家,深之孙郯以授稷而刊行之。并所
着《蛾述诗选》、《蛾术词选》为十六卷。今诗词二选世已无传,惟此本独存。
共杂文六十八首。亨贞终於儒官,足迹又不出乡里,故无雄篇巨制以发其奇气。
而文章大致清快,步伐井然,犹能守先民遗矩者。其诗词世不多见。陶宗仪《南
村辍耕录》载所作《咏眉目沁园春词》二首,隽永清丽,颇有可观。盖所长尤在
於是,惜《词选》今已久佚矣。
△《梦观集》·五卷(浙江鲍士恭家藏本)
元释大圭撰。大圭字恒白,姓廖氏,晋江人。至正间,居泉州之紫云寺。其
集本二十四卷。首为《梦法》一卷、《梦偈》一卷、《梦事》一卷,次为诗六卷,
次为文十五卷。所谓梦法、梦偈、梦事者,皆宗门语录,不当列之集中。其杂文
亦多青词、疏引,不出释氏之本色,皆无可取。惟其诗气骨磊落,无元代纤秾之
习,亦无宋末江湖蔬笋之气。吴鉴原序称其华实相副,词达而意到,不雕镂而工,
去纂组而丽,屏耘锄而秀。虽朋友推奖之词,然核以所作,亦不尽出於溢美。盖
石湖、剑南之馀风,犹存於方以外矣。今删除其《梦法》等卷,并删除其杂文,
惟录古今体诗编为五卷。沙砾既捐,精华斯露。取长弃短,期於不失雅音。其三
乘宗旨,听释氏之徒自传之,固不必为彼法计也。
△《金台集》·二卷(江苏巡抚采进本)
元乃贤撰。乃贤有《河朔访古记》,已着录。是集为危素所编。前有欧阳玄、
李好文、贡师泰三《序》,作於至正壬辰。又有黄溍《题词》,作於至正庚寅。
末有至正乙酉揭徯斯《跋》,至正辛卯程文《跋》、至正乙未杨彝《跋》、至正
己丑泰哈布哈题字、至正戊子张起岩题诗。复有虞集诗一首,及危素一《跋》,
均不着年月。《素跋》称“易之《金台前稿》,余既序之。及再至京师,又得
《后稿》一卷。”则此集二卷乃合两稿编之。故集中称揭徯斯谥为“揭文安”,
而集末乃有徯斯《跋》也。乃贤天才宏秀,去元好问为近。虽晚年内登翰林,外
参戎幕,而仕进非所汲汲,惟以游览唱酬为事。故气格轩翥,无世俗猥琐之态。
其名少亚萨都剌。核其所作,视萨都剌无不及也。
△《子渊诗集》·六卷(永乐大典本)
案《子渊诗集》散见《永乐大典》中,但题曰元人。《文渊阁书目》载之,
亦不着撰人名氏。考集中有《岁尽诗》云:“照我乡关梦,相随到鄮城。”鄮
故城在鄞县东,唐时析鄮置鄞、慈、奉、镇四邑,隶明州。元为庆元路。纳新
《金台集》有《怀明州张子渊》七律一首,又有《依韵奉答子渊》七律二首。今
倡和诗俱在集中,韵亦相符。则当为庆元路人。又《铁釜中莲诗》题下自注,叙
同时并赋诸人,有“暨仲深”之语。则其名当为仲深。又有《怀兄子益在横浦诗》。
以其兄字推之,则“子渊”当为其字矣。集久不传。兹分体缀辑,得诗六卷,多
与乃贤、杨维桢、张雨、危素、袁华、周焕文、韩性、乌本良、斯道兄弟唱和之
作,而纳新为尤夥。古诗冲澹,颇具陶、韦风格;律诗虽颇涉江湖末派,格意未
高。然五言如“晓市鱼虾集,秋田笋蕨多”,“驿路随江尽,湖云类海宽”,
“地通江栈阔,天入海门低”,“明月孤城柝,秋风弱客心”,“枯萑晴似雪,
独鹤夜如人”。七言如“江村夜迥传金鼓,池馆秋深老芰荷”,“满面炎尘依客
帽,一川离思属荷花”,“家僮解事故携酒,野鸟避人低度墙”,“北风吹沙弓
力劲,落日照海旌旗寒”,“林荒乏酿茶为酒,鱼熟难赊米当钱”,“西江返照
连虹影,南镇残山入雁行”,亦皆楚楚有致。其见重於当时名辈,亦有以也。
△《午溪集》·十卷(编修汪如藻家藏本)
元陈镒撰。镒字伯铢,丽水人。尝官松阳教授。后筑室午溪上,遂以“午溪”
名其集。卷首题“前进士曲阜孔旸编选,前进士青田刘基校正”。有黄溍、张
翥、孙炎及旸、基五人《序》。《翥序》称其学於外舅周衡。《炎序》又称其学
於翥。故其诗才地虽觉稍弱,而吐言清脱,不失风调。盖渊源有所自来。前又载
基、旸手柬各一通。基柬称其“体制皆佳,而近日应酬之作去其一二则纯矣”。
旸柬则称其“篇篇合律而中吕,字字铿金而锵玉”。今观其集,基言为是。《基
序》称《午溪集》一卷。《炎序》称二卷。《旸序》则称四百馀篇。此本十卷,
岂基所欲去者,旸仍为存之乎?
△《药房樵唱》·三卷、《附录》·一卷(浙江鲍士恭家藏本)
元吴景奎撰。景奎字文可,兰溪人。年三十,海道万户刘贞为浙东宪府掾,
尝辟为从事。明年贞去,景奎亦归。久之用部使者荐,署兴化县儒学录,以母老
辞不就。至正十五年卒於家。黄溍为志其墓,深相惋惜。是集乃其子履与其门
人黄琪所编。中间五言古体皆源出白居易,七言古体间似李贺。近体亦音节宏敞,
豪放自喜。宋濂为作《集序》,亦极相推挹。特编次时失於简汰。如《偶成诗》
云:“挟才胜德世所薄,宁我负人天可欺。士之言行苟如此,圣经贤传将奚为。”
殆刘克庄所谓有韵语录,殊不入格。其他应俗之作,亦多榛楛勿翦。是则履等
辑录之过。然其菁华自在,亦不以此相掩也。
△《栲栳山人集》·三卷(两淮马裕家藏本)
元岑安卿撰。安卿字静能,馀姚人。所居近栲栳峰,故以自号。志行高洁,
穷厄以终。其诗有云:“老成愧苟得,童稚羞无官。”又云:“人观所为主,结
交慎攀援。”足见其坚苦自立之意。集中次韩明善《题推篷图诗》,称“坡翁仙
去二百春”。以苏轼卒於建中靖国元年计之,盖当元之中叶。故上得见厉元吉,
下得见危素也。是集为安卿邑人宋禧编辑。禧初名元禧,洪武间召修《元史》,
曾为安卿题像,述其生平。今亦附载於集中。其诗戛戛孤往,如其为人。惟七言
古诗时杂李贺、温庭筠之体。盖有元一代风气如斯。然气骨本清,究亦不同纤媚
秾冶之格。顾嗣立《元诗选》曰:“安卿尝作《三哀诗》,吊宋遗民之在里中者。
寄托深远,有俯仰今昔之思。”案《三哀诗》,一曰厉元吉,宋末举进士第,为
乌程尉,入元不仕以终,安卿之师也;一曰高师鲁,佚其名而为安卿家三世之交,
总角时曾得见之;一曰李天锡,则其里之老儒,安卿未及相识者。详其词意,前
二篇为追念故交,后一篇为表章潜德。其间虽有“新亭”、“黍离”诸语,乃追
叙三人之遗事,非安卿自有是感,诗语甚明。嗣立遽以思宋为说,穿凿殊甚。又
集中《出门偶赋诗》有:“侧闻朝廷遗逸徵,集贤着作空盈庭。中书堂上日羊饭,
世祖山河如砥平。”则身见元政渐弛,文恬武嬉,方深以国事为忧,而望以无忘
祖宗之创业。岂复睠睠於宋者乎?嗣立以词害意,遂使安卿首鼠两端。今谨
订正其误,俾读者无惑焉。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