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一百五十二 集部五
书名:四库全书总目提要    作者:纪昀等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别集类五
△《骑省集》·三十卷(两淮马裕家藏本)
宋徐铉撰。铉有《稽神录》,已着录。晁公武《读书志》、陈振孙《书录解
题》并载铉集三十卷,与今本同。陈氏称其前二十卷仕南唐时作,后十卷皆归宋
后作。今勘集中所载年月事迹,亦皆相符。盖犹旧本也。集为其婿吴淑所编。天
禧中,都官员外郎胡克顺得其本於陈彭年,刊刻表进,始行於世。铉精於小学,
所校许慎《说文》,至今为六书矩矱。而文章淹雅,亦冠一时。《读书志》称其
文思敏速,凡有撰述,常不喜预作。有欲从其求文者,必戒临事即来请,往往执
笔立就,未尝沉思。常曰:“文速则意思敏壮,缓则体势疏慢。”故其诗流易有
馀,而深警不足。然如临汉《隐居诗话》所称《喜李少保卜邻诗》“井泉分地脉,
砧杵共秋声”之句,亦未尝不具有思致。盖其才高而学博,故振笔而成,时出名
隽也。当五季之末,古文未兴,故其文沿溯燕、许,不能嗣韩、柳之音。而就一
时体格言之,则亦迥然孤秀。翟耆年《籀史》曰:“太平兴国中,李煜薨,诏侍
臣撰神道碑。有欲中伤铉者,奏曰:‘吴王事莫若徐铉为详。’遂诏铉撰。铉请
存故主之义,太宗许之。铉但推言历数有尽,天命有归而已。其警句曰:‘东邻
构祸,南箕扇疑。投杼致慈亲之惑,乞火无邻妇之词。始劳因垒之师,终后涂山
之会。’太宗览之,称叹不已”云云。后吕祖谦编《文鉴》,多不取俪偶之词,
而特录此碑。盖亦赏其立言有体。以视杨维桢作《明鼓吹曲》,反颜而诋故主者,
其心术相去远矣。然则铉之见重於世,又不徒以词章也。
△《河东集》·十五卷、《附录》·一卷(浙江鲍士恭家藏本)
宋柳开撰。开字仲涂,大名人。开宝六年进士。历典州郡,终於如京使。事
迹具《宋史·文苑传》。开少慕韩愈、柳宗元为文,因名肩愈,字绍先。既又改
名、改字,自以为能开圣道之涂也。集中《东郊野夫》、《补亡先生》二传,自
述甚详。集十五卷,其门人张景所编,附以景所撰行状一卷。蔡绦《铁围山丛谈》
记其在陕右为刺史,喜生脍人肝,为郑文宝所按,赖徐铉救之得免。则其人实酷
暴之流。石介集有《过魏东郊》诗为开而作,乃推重不遗馀力。绦说固多虚饰。
介亦名心过重,好为诡激,不合中庸。其说未知孰确。今第就其文而论,则宋朝
变偶俪为古文,实自开始。惟体近艰涩,是其所短耳。盛如梓《恕斋丛谈》载开
论文之语曰:“古文非在词涩言苦,令人难读。在於古其理,高其意。”王士祯
《池北偶谈》讥开能言而不能行。非过论也。又尊崇扬雄太过,至比之圣人,持
论殊谬。要其转移风气,於文格实为有功。谓之明而未融则可。王士祯以为初无
好处,则已甚之词也。
△《咸平集》·三十卷(两江总督采进本)
宋田锡撰。锡有《奏议》,已着录。考《奏议》乃明安磐所辑,其文已全载
此集中。然《宋史·艺文志》载锡《奏议》二卷。《文献通考》载锡《咸平集》
五十卷。此本载奏议一卷,书三卷,赋五卷,论三卷,箴铭二卷,诗六卷,颂策
笏记表状七卷,制诰考词三卷。以奏议与诗文集合为一编,仅三十卷,则亦后人
重辑之本,非其旧也。锡常慕魏徵、李绛之为人,以献纳为己任。《国老谈苑》
记太宗幸龙图阁阅书,指西北架一漆画箧,上亲自署钥者,谓学士陈尧叟曰:
“此田锡之奏疏也。”怆然者久之。则当时已重其言。故其没也,范仲淹作墓志,
司马光作神道碑,而苏轼序其《奏议》亦比之贾谊。为之操笔者皆天下伟人,则
锡之生平可知也。诗文乃其馀事,然亦具有典型。其气体光明磊落如其为人,固
终非淟涊者所得仿佛焉。
△《逍遥集》·一卷(永乐大典本)
宋潘阆撰。阆,大名人。晁公武《读书志》谓其字曰逍遥。江少虞《事实类
苑》则谓其自号逍遥子。少虞说或近是欤!太宗时召对,赐进士第。后坐事亡命,
真宗捕得之。释其罪,以为滁州参军。阆在宋初,去五代馀风未远。其诗如《秋
夕旅舍书怀》一篇、《喜腊雪》一篇,间有五代粗犷之习。而其他风格孤峭,
亦尚有晚唐作者之遗。苏轼尝称其《夏日宿西禅》诗,又称其《题资福院石井》
诗,不在石曼卿、苏子美下。刘攽《中山诗话》称其《岁暮自桐庐归钱塘》诗,
不减刘长卿。《事实类苑》称其《苦吟》诗、《贫居》诗、《峡中闻猿》诗、
《哭高舍人》诗、《寄张咏》诗诸佳句。刘克庄《后村诗话》称其《客舍》诗。
方回《瀛奎律髓》称其《渭上秋夕闲望》诗、《秋日题琅琊寺》诗、《落叶》诗。
《事实类苑》又记其在浙江时好事者画为《潘阆咏潮图》。郭若虚《图画见闻志》
又记长安许道宁爱其《华山诗》,画为《潘阆倒骑驴图》。一时若王禹偁、柳开、
寇准、宋白、林逋诸人皆与赠答。盖宋人绝重之也。《读书志》载《逍遥诗》三
卷。《宋史·艺文志》则作潘阆集一卷。原本久佚,未详孰是。今考《永乐大典》
所载,裒而录之,编为一卷。而逸篇遗句载在他书者,亦并采辑,以补其阙。虽
不能如晁氏着录之数,而较《宋志》所载,则约略得其八九矣。其《古意》一首,
今刻唐诗者皆以为崔国辅作,而《永乐大典》则题阆名。疑以传疑,亦姑并录之,
而注其讹异於本题之下焉。
△《寇忠愍公诗集》·三卷(两淮盐政采进本)
宋寇准撰。准事迹具《宋史》本传。初,准知巴东县时,自择其诗百馀篇为
《巴东集》。后河阳守范雍裒合所作二百馀篇,编为此集。考《石林诗话》有
《过襄州留题驿亭》诗一首,《侍儿小名录拾遗》有《和蒨桃》诗一首,《合璧
事类前集》有《春恨》一首、《春昼》一首,皆集中所无。盖《题驿亭》、《和
蒨桃》二篇,语皆浅率。《春昼》、《春恨》二首格意颇卑。雍殆有所持择,特
为删汰,非遗漏也。准以风节着於时,其诗乃含思凄婉,绰有晚唐之致。然骨韵
特高,终非凡艳所可比,惟《湘山野录》尝称其《江南春》二首,及“野水无人
渡,孤舟尽日横”二句,以为深入唐格,则殊不然。《江南春》体近填词,不止
秦观之《小石调》。“野渡无人舟自横”本韦应物《西磵绝句》,准点窜一二
字,改为一联,殆类生吞活剥,尤不为工。准诗自佳,此二句实非其佳处,未足
据为定论也。
△《乖崖集》·十二卷、《附录》·一卷(衍圣公孔昭焕家藏本)
宋张咏撰。咏事迹具《宋史》本传。其集宋代有两本。一本十卷,见於赵希
弁《读书附志》,所称钱易《墓志》、李畋《语录》附於后者是也。一本十二卷,
见於陈振孙《书录解题》,所称郭森卿宰崇阳刻此集,旧本十卷,今增广并《语
录》为十二卷者是也。此本前有森卿序,盖即振孙所见之本。序称於世刻中增诗
八篇,别附以韩琦《神道碑》、王禹偁《送宰崇阳序》、李焘《祠堂记》、项安
世《北峰亭记》。今检勘并合。惟所称删次年谱别为一卷者,则已不见。盖传写
有所脱佚矣。咏两莅益州,为政恩威并用,吏民畏服。平日刚方尚气,有岩岩不
可犯之节。其文乃疏通平易,不为崭绝之语。其诗亦列名西昆体中。(案西昆酬
唱十七人,咏名在第十一。)其《声赋》一首,穷极幽渺,梁周翰至叹为“一百
年不见此作”。则亦非无意於为文者。特其光明俊伟,发於自然,故真气流露,
无雕章琢句之态耳。案韩琦《神道碑》,称咏与邑人傅霖友善,登第后与傅诗有
“巢由莫相笑,心不为轻肥”之句。今集中乃作七言,琦盖节用其意,故与集本
不合。又案陈辅之《诗话》,称“萧林之知溧阳时,张乖崖召食,见几案一绝句
云:‘独恨太平无一事,江南闲杀老尚书。’萧改‘恨’作‘幸’字。且言公功
高身重,奸人侧目,以此与公全身。乖崖曰:‘萧弟一字之师也。’”云云。今
考集中《游赵氏西园》诗。末联云:“方信承平无一事,淮阳闲杀老尚书”。诗
中既无“恨”字、“幸”字,亦不作“江南”字,且七律而非绝句。则辅之所记,
乃传闻讹异之词。又《青箱杂记》载咏《赠官妓小英歌》,今不见集中。其诗词
意凡劣,决非咏之所为。殆亦吴处厚误采鄙谈,不足据也。
△《小畜集》·三十卷(鸿胪寺少卿曹学闵家藏本)、《小畜外集》·七卷
(兵部侍郎纪昀家藏本)
宋王禹偁撰。禹偁字元之,钜野人。太平兴国八年进士。官至翰林学士、知
制诰。屡以事谪守郡,终於知蕲州。事迹具《宋史》本传。禹偁尝自次其文,以
易筮之,得乾之小畜,因以名集。晁公武《读书志》、陈振孙《书录解题》皆作
三十卷,与今本同。惟《宋志》作二十卷。然《宋志》荒谬最甚,不足据也。宋
承五代之后,文体纤俪,禹偁始为古雅简淡之作。其奏疏尤极剀切。《宋史》采
入本传者,议论皆英伟可观。在词垣时所为应制骈偶之文,亦多宏丽典赡,不愧
一时作手。集凡赋二卷、诗十一卷、文十七卷。绍兴丁卯历阳沈虞卿尝刻之黄州。
明代未有刊本。世多钞传其诗,而全集罕觏。故王士祯《池北偶谈》称仅见书贾
以一本持售,后不可复得为憾。近时平阳赵氏始得宋本刊行。而陈振孙《书录解
题》所载《外集》三百四十首,其曾孙汾所裒辑者,则久佚不传。此残本为河间
纪氏阅微草堂所藏。仅存第七卷至第十三卷,而又七卷前阙数页,十三卷末《集
贤钱侍郎知大名府序》惟有篇首二行,计亦当阙一两页。原帙签题,即曰《小畜
外集残本》上下二册,知所传止此矣。其中《次韵和朗公见赠》诗及题下自注,
“朗”字皆阙笔,知犹从宋本影抄也。凡诗四十四篇、杂文八篇、论议五篇、传
三篇、箴赞颂九篇、代拟二十篇、序十二篇,共一百一篇。较原帙仅三之一。然
北宋遗集,流传渐少。我皇上稽古右文,凡零篇断简,散见《永乐大典》中者,
苟可编排,咸命儒臣辑录成帙,以示表章。此集原书七卷,岿然得存,是亦可宝
之秘笈,不容以残阙废矣。
△《南阳集》·六卷(永乐大典本)
宋赵湘撰。湘字叔灵,其先自京兆徙家於越。至湘始家於衢,遂为西安人。
登淳化三年孙何榜进士。即资政殿大学士赵拚之祖也。《宋史》拚传不着世系,
故湘始末亦不具。惟苏轼为拚作碑,称湘官为庐州庐江尉。其后追赠司徒,则以
拚贵推恩者也。湘着作散佚,仅《宋文鉴》载其《春夕偶作》诗一首,《剡录》
载其《剡中齐唐郎中所居》诗一首,《方舆胜览》载其《方广寺石桥》诗一首,
《瀛奎律髓》载其《赠水墨峦上人》、《赠张处士》诗二首,《文翰类选》载其
《秋夜集李式西斋》诗一首,《云门集》载其《别耶溪诸叔》诗一首,《烂柯山
志》载其《游烂柯山》诗一首。馀悉不传。并《南阳集》之名,知者亦罕。惟
《永乐大典》所载诗文颇夥,裒之尚可成帙。北宋遗集,传者日稀,是亦难觏之
秘本矣。案元方回作《罗寿可诗序》,称宋刬五代旧习,诗有白体、昆体、晚
唐体。其晚唐一体,九僧最迫真。寇莱公、林和靖、魏仲先父子、潘逍遥、赵清
献之祖凡数家,深涵茂育,气势极盛。又回所选《瀛奎律髓》评湘《赠张处士诗》
曰:“清献家审言如此,宜乎乃孙之诗如其人之清,有自来哉”云云。其推挹湘
者甚至。然回录湘二诗,皆取其体近江西者,殊不尽湘所长。今以《永乐大典》
所载观之,大抵运意清新,而风骨不失苍秀。虽源出姚合,实与雕镂琐碎、务趋
僻涩者迥殊。其古文亦扫除排偶,有李翱、皇甫湜、孙樵之遗,非五季诸家所可
及。沈埋晦蚀几数百年,今逢圣代右文,复得掇拾散亡,表见於世。岂非其精神
足以不朽,故光气终莫可掩欤!其中《扬子三辨》一篇,推重扬雄,颇为过当。
然孙复、司马光亦同此失。盖北宋儒者所见如斯,不能独为湘责,知其所短则可
矣。据方回称清献漕益路时,宋景文序《叔灵集》,欧阳公跋亦称之。是原集实
拚所编。今其目次已不可考,谨分类排订,厘为六卷。
△《武夷新集》·二十卷(江苏巡抚采进本)
宋杨亿撰。亿有《历代铨政要略》,已着录。《宋史》亿本传载,所着有
《括苍》、《武夷》、《颍阴》、《韩城》、《退居》、《汝阳》、《蓬山》、
《冠鳌》诸集,及《内外制》、《刀笔》。《艺文志》所着录者,惟《蓬山集》
五十四卷、《武夷新编集》二十卷、《颍阴集》二十卷、《刀笔集》二十卷、
《别集》十二卷、《汝阳杂编》二十卷、《銮坡遗札》二十卷。较本传所载,已
不相符。陈氏《书录解题》谓亿所着共一百九十四卷。《馆阁书目》犹有一百四
十六卷。今俱亡佚,所存者独《武夷新集》及《别集》而已。《武夷新集》者,
亿景德丙午入翰林,明年辑其十年以来诗笔而自序之。《别集》者,避谗归阳翟
时作也。此本但有《武夷新集》,则《别集》又亡矣。别本或题曰《杨大年全集》,
误也。凡诗五卷、杂文十五卷。大致宗法李商隐,而时际昇平,舂容典赡,无唐
末五代衰飒之气。田况《儒林公议》称,亿在两禁,变文章之体,刘筠、钱惟演
辈皆从而斅之,时号“杨刘”。三人以诗更相属和,极一时之丽。惟石介不以为
然,至作怪说以讥之,见所着《徂徕集》中。近时吴之振作《宋诗钞》,遂置亿
集不录,未免随声附和。观苏轼深以介说为谬,至形之於奏牍,知文章之不可以
一格限矣。
△《和靖诗集》·四卷(安徽巡抚采进本)
宋林逋撰。逋事迹具《宋史·隐逸传》。其诗澄澹高逸,如其为人。史称其
就稿辄弃去,好事者往往窃记之。今所传尚三百馀篇。兹集篇数与本传相合,盖
当时所收止此。其他逸句,往往散见於说部及真迹中。刘克庄《后村诗话》谓逋
一生苦吟,自摘出五言十三联。今惟五联见集中。如“隐非唐甲子,病有晋春秋”、
“水天云黑白,霜野树青红”、“风回时带溜,烟远忽藏村”及郭索钩辀之联,
皆不在焉。七言十七联,集逸其三。使非有《摘句图》旁证,则皆成逸诗矣。今
《摘句图》亦不传,则其失於编辑者固不少也。是集前有皇佑五年梅尧臣序,康
熙中长洲吴调元校刊之。后附《省心录》一卷,实李邦献所作,误以为逋。今为
考辨厘正,别着录子部中,而此集则削之不载焉。
△《穆参军集》·三卷、附录《遗事》·一卷(大学士于敏中家藏本)
宋穆修撰。修字伯长,郓州人。苏舜钦集有修哀文,称其咸平中举进士得出
身。而集中《上颍州刘侍郎书》称某以大中祥符中窃进士第。邵伯温《易学辨惑》
亦称修为祥符二年梁固榜进士。《宋史》本传又云,真宗东封,诏举齐、鲁经行
之士,修预选,赐进士出身。所述小异,似当以自叙为确也。修初授泰州司理参
军,以伉直为通判秦应所诬构,贬池州。再逢恩,徙颍、蔡二州文学掾。明道元
年病卒,宋人皆谓之穆参军,从其初官也。修受数学於陈抟,《先天图》之窜入
儒家,自修始。其文章则莫考所师承,而欧阳修《论尹洙墓志书》谓其学古文在
洙前。《朱子名臣言行录》亦称洙学古文於修,而邵伯温《辨惑》称修家有唐本
韩柳集,募工镂版,今《柳宗元集》尚有修后序。盖天资高迈,沿溯於韩、柳而
自得之。宋之古文,实柳开与修为倡。然开之学,及身而止。修则一传为尹洙,
再传为欧阳修,而宋之文章於斯极盛。则其功亦不鲜矣。据苏舜钦哀文,称访其
遗文,惟得《任中正尚书家庙碑》、《静胜亭记》、《徐生昌墓志》、《蔡州塔
记》四篇,不能成卷。祖无择集有修集序,称其遗文於嗣子照得诗五十六,书序
记志祭文总二十,次为三卷。其序作於庆历三年。所刻诗文之数与今本合,盖此
集犹无择所编之旧也。王得臣《尘史》述史骧之言,讥其作《巨盗》诗以刺丁谓,
为有累於道。考邵伯温《辨惑》载修於丁谓为贫贱交。谓后贵,修乃不与之揖。
谓衔之,颇为所轧,修集中《闻报自崖徙雷》一章,即为谓作。则骧所谓累於道
者,病其挟私怨耳。然其诗排斥奸邪,尚不致乖於公义,未可深非。又叶适《水
心集》讥吕祖谦《宋文鉴》所收修《法相院钟记》、《静胜亭记》二篇为腐败粗
涩,亦言之已甚。惟第三卷之首载《亳州魏武帝帐庙记》一篇,称“曹操建休功,
定中土,垂光显盛大之业於来世”。又称“惟帝之雄,使天济其勇,尚延数年之
位,岂强吴、庸蜀之不平”!又称“至今千年下,观其书,犹震惕耳目,悚动毛
发,使人凛其遗风馀烈”。又称“高祖於丰、沛,光武於南阳,庙象咸存,威德
弗泯。其次则谯庙也”云云。其奖篡助逆,可谓大乖於名教。至述守臣之言,有
“吾临此州,不能导尔小民心知所奉,是亦吾过”云云。显然以乱贼导天下,尤
为悖理。尹洙《春秋》之学称受於修,是於《春秋》为何义乎!自南宋以来,无
一人能摘其谬,殊不可解。今承睿鉴指示,使纲常大义,顺逆昭然,允足立天经
而定人纪,岂可使之仍厕简牍,贻玷汗青!谨刊除此文,以彰衮钺。其他作则仍
录之,用不没其古文一脉荜路蓝缕之功。旧本前有刘清之序,佚而不载。今从
《龙学集》补录。《遗事》一卷,不知何人所编,亦附载备考。诸家钞本或称
《河南穆先生文集》,或称《穆参军集》。祖无择序则称《河南穆公集》。参差
不一。今考《文献通考》以《穆参军集》着录,盖南宋时通用此名。今从之焉。
△《晏元献遗文》·一卷(江西巡抚采进本)
宋晏殊撰。殊有《类要》,已着录,《东都事略》称殊有文集二百四十卷。
《中兴书目》作九十四卷。《文献通考》载《临川集》三十卷,《紫薇集》一卷。
陈振孙《书录解题》云:“其五世孙大正,为《年谱》一卷。言先元献尝自差次
起儒馆至学士为《临川集》三十卷。起枢廷至宰席为《二府集》二十五卷”云云。
今皆不传。此本为国朝康熙中慈谿胡亦堂所辑。仅文六篇、诗六首。馀皆诗馀。
殊当北宋盛时,日与诸名士文酒唱和,其零章断什,往往散见诸书。如《复斋漫
录》、《古今岁时杂咏》、《侯鲭录》、《西清诗话》所载诸诗,此本皆未收
入,未为完备。然殊在北宋,号曰能文。虽二宋之作,亦资其点定。如《能改斋
漫录》所记“白雪久残梁复道,黄头闲守汉楼船”者,其推重可以想见。原集既
已无存,则此裒辑之编,仅存什一於千百者,亦不能不录备一家矣。
△《文庄集》·三十六卷(永乐大典本)
宋夏竦撰。竦有《古文四声韵》,已着录。其集本一百卷,《宋史·艺文志》
着录,今已不传。兹据《永乐大典》所载,兼以他书附益之,尚得诗文三十六卷。
竦之为人无足取。其文章则词藻赡逸,风骨高秀,尚有燕、许轨范。《归田录》、
《青箱杂记》、《东轩笔录》、《中山诗话》、《玉海》、《困学纪闻》诸书皆
称引之。吕祖谦编《文鉴》,亦颇采录。盖其文可取,不以其人废矣。集中多朝
廷典册之文。盖所长特在於是。所载事迹如太宗为京兆尹时召见魏咸信事在乾德
五年,而史以为在开宝中。澶渊河清见底事在端拱元年,而史以为在雍熙四年。
竦之直集贤院以献文得官,而史以为自通判召入。凡斯之类,皆足以订《宋史》
之讹。他若李昉之追封韩国公、王曾之为兵部郎中、鲁宗道之为给事中、任中正
之为右谏议大夫,史皆失书。凡斯之类,亦足补《宋史》之阙。盖托克托等年远
传闻,不及竦纪录时事为得其实也。集中表奏有代王曾、王旦、寇准诸人作者。
考之史传,竦在洪州,能断妖巫,毁淫祠。仁宗时增设贤良等六科,复百官转对,
置理检使,亦皆竦所发。好水川之事,议者归咎韩琦,竦於任福衣带中得琦檄奏
之,明其非罪。则竦虽巧忮,较之丁谓、王钦若辈,尚稍稍有间,故正人尚肯假
手欤。抑或为所笼络,当时尚未遽悟其奸也。竦学赅洽,百家及二氏之书,皆能
通贯。故其文徵引奥博,传写者不得其解,往往舛讹。今参考诸书,为之是正,
各附案语以明之。其不可尽考者,则姑仍其旧,从阙疑之义焉。
△《春卿遗稿》·一卷(编修汪如藻家藏本)
宋蒋堂撰。堂字希鲁,宜兴人。大中祥符五年擢进士第。仁宗朝历官左谏议
大夫,知苏州。改给事中,仍知州事。后以礼部侍郎致仕,因家於苏。事迹具
《宋史》本传。案胡宿《文恭集》有堂神道碑,称堂以皇佑六年卒,赠吏部侍郎。
此集题曰“春卿”,仍举其致仕之官,所未详也。碑称其有高情,富清藻,多所
缀述,尤邃於诗。其间所得,往往清绝。善作尺牍,思致简诣。时人得之,藏为
名笔。及退居林下,神机日旺。虽饮食寝处,未尝忘诗,亦天性然。有文集二十
卷。本传亦称其好学工文词,尤嗜作诗。与碑文合。所载文集卷数亦同。然原集
今不传。此本乃明天启中堂二十世孙鐄掇拾佚稿而成。凡赋一篇、诗三十七篇、
记一篇,不及原集十分之一。其间惟诗独多。则碑所云尤邃於诗者信也。其诗虽
兴象不深,而平正通达,无雕镂纤琐之习。北宋遗集,流传日少,录之亦可备一
家焉。
△《东观集》·十卷(两江总督采进本)
宋魏野撰。野字仲先,号草堂居士。先世蜀人,徙於陕州。真宗闻其名,召
之,不出。天禧三年卒,赠秘书省着作郎。事迹具《宋史·隐逸传》。野与林逋
同时。身后之名,不及逋装点湖山,供后人题咏。而当时则声价出逋上。《渑水
燕谈》载:“真宗西祀汾阴,至遣人图画所居。”《宋史》本传载:“大中祥符
初,辽使至宋,言本国得野《草堂集》上帙,愿求全部。”《续湘山野录》载:
“长安名姬添苏得野一诗,至署於堂壁,夸鬻於人。”则倾动一时可想也。据天
圣元年薛田所作集序,野先有《草堂集》行在人间。《宋史》亦称野《草堂集》
十卷。则十卷者野旧本也。序又称其子闲以新旧诗三百篇混而编之,汇为七卷。
因取赠典命之曰《钜鹿东观集》。则《东观集》者,闲所重编七卷之本也。此本
凡诗三百五十九首,题曰《东观集》,而乃作十卷。未喻其故。岂序文误十为七
欤!别有《东观集补遗》三卷,出杭州汪氏家,前后无序跋,不知何人所辑。今
核所载诗一百十九首,即此本之四卷至六卷。盖书贾作伪之本,不足为据。或疑
除此三卷,正合薛田序七卷之数,当为后人所合并。不知除此一百一十九首,则
七卷仅诗二百四十首,与田序三百首之说仍不相合。知决不然矣。野在宋初,其
诗尚仍五代旧格,未能及林逋之超诣。而胸次不俗,故究无龌龊凡鄙之气。较杨
朴《咏蓑》诸篇固无多让。赵与虤《娱书堂诗话》曰:“魏仲先诗冲淡闲逸,
前辈称其警句甚多。《上陈使君》云:‘忧民如有病,见客似无官。’形容甚切,
余喜诵之”云云。亦录隐逸诗者所不废矣。
△《宋元宪集》·四十卷(永乐大典本)
宋宋庠撰。史称庠所着有《国语补音》三卷、《纪年通谱》十二卷、《别集》
四十卷、《掖垣丛志》三卷、《尊号录》一卷。今惟《国语补音》有传本,已着
录。馀书与文集并佚。国朝厉鹗编《宋诗纪事》,仅采掇《西清诗话》、《侯
鲭录》、《合璧事类》、《杨州府志》所载得诗八首,则海内绝无其本已三四
百年矣。《永乐大典》修於明初,距宋末仅百馀年,旧刻犹存,故得以采录。而
庠文章淹雅,可取者多,故所载特为繁富。今以类排比,仍可得四十卷,疑当时
全部收入也。方回《瀛奎律髓》载:“夏竦守安州日,庠兄弟以布衣游学,席上
各赋《落花诗》。竦以为有台辅器。”赵令畤《侯鲭录》亦云:“二宋《落花
诗》,为时脍炙。”今考庠诗所谓“汉皋佩冷临江失,金谷楼危到地香”、祁诗
所谓“将飞更作回风舞,已落犹成半面妆”者,特晚唐浓丽之格,实不尽其所长。
祁集有和庠《赴镇圃田游西池作》,极称其“长杨猎近寒罴吼,太液歌残瑞鹄飞”
句,叹其警迈。蔡绦《西清诗话》亦称之。又载其《许昌西湖》诗“凿开鱼鸟忘
情地,展尽江湖极目天”,旷古未有。然集中名章隽句,络绎纷披,固不止是数
联也。文章多馆阁之作,皆温雅瑰丽,沨沨乎治世之音。盖文章至五季而极
弊。北宋诸家,各奋起振作,以追复唐贤之旧。穆修、柳开以至尹洙、欧阳修,
则沿洄韩、柳之波。庠兄弟则方驾燕、许之轨。譬诸贾、董、枚、马,体制各殊,
而同为汉京之极盛。固不必论甘而忌辛,是丹而非素矣。陈振孙称“景文清约庄
重,不逮其兄,以此不至公辅”。今观其集,庠有沉博之气,而祁多新警之思,
其气象亦复小殊。所谓文章关乎器识者欤!《书录解题》载是集作四十四卷,与
史不合。然《文献通考》亦作四十四卷,似非讹舛。疑别本以《掖垣丛志》三卷、
《尊号录》一卷编入集中,共成此数。唐、宋诸集往往有兼收杂着例也。《通考》
於是集之下又附注曰:“一作《湜中集》二十卷。”其名又异。然《永乐大典》
实只标《宋元宪集》,则非《湜中集》明甚。故今仍旧目,不取《通考》之名焉。
△《宋景文集》·六十二卷、《补遗》·二卷、《附录》·一卷(永乐大典
本)
宋宋祁撰。祁有《益部方物略》,已着录。晁公武《读书志》谓祁诗文多奇
字,证以苏轼诗“渊源皆有考,奇险或难句”之语。以今观之,殆以祁撰《唐书》
雕琢劖削,务为艰涩,故有是言。实则所着诗文博奥典雅,具有唐以前格律。
残膏賸馥,沾匄靡穷,未可尽以诘屈斥也。又陈振孙《书录解题》称:“祁自言
年至六十,见少时所作,皆欲烧弃。”然考祁笔记尝云:“年二十五,即见奇於
宰相夏公。试礼部又见称於龙图刘公。”盖少作未尝不工,特晚岁弥为进境耳。
至於举陆机之“谢华启秀”、韩愈之“陈言务去”以为为文之要,则其生平得力,
具可想见矣。祁笔记又深戒其子无妄编缀作集,使后世嗤诋。然当时实已裒合成
编,且非一种。据本传称集百卷。《艺文志》则称百五十卷,又有《濡削》一卷、
《刀笔集》二十卷。已与本传不符。马端临《通考》亦称百五十卷。《书录解题》
暨焦竑《经籍志》俱止称百卷。王偁《东都事略》则文集百卷之外,又有《广乐
记》六十五卷。记载互殊,莫详孰是。陆游集载祁诗有《出麾小集》、《西州猥
稿》,蜀人任渊曾与黄庭坚、陈无已二家同注。今亦不传。近人所传北宋小集中
有《西州猥稿》一种,乃从《成都文类》、《瀛奎律髓》、《文翰类选》诸书采
辑而成,非其原帙。兹就《永乐大典》所载,汇萃裒次,厘为六十有二卷。又旁
采诸书,纂成《补遗》二卷。并以轶闻馀事各为考证,附录於末。虽未必尽还旧
观,名章钜制,谅可得十之七八矣。祁兄弟俱以文学名,当时号大宋、小宋。今
其兄庠遗集已从《永乐大典》采掇成编,祁集亦於蠹蚀之馀得以复见於世。虽其
文章足以自传,实亦幸际圣朝表章遗佚,乃得晦而再显,同邀乙夜之观。其遭遇
之奇,良非偶然也。
△《文恭集》·五十卷、《补遗》·一卷(永乐大典本)
宋胡宿撰。宿字武平,常州晋陵人。天圣二年进士。历官两浙转运使,召修
起居注,知制诰。由翰林学士拜枢密副使,以太子少师致仕。文恭其谥也。事迹
具《宋史》本传。宿立朝以廉直着,而学问亦极该博。当时文格未变,尚沿四六
骈偶之习,而宿於是体尤工。所为朝廷大制作,典重赡丽,追踪六朝。其五七言
律诗,波澜壮阔,声律铿訇,亦可仿佛盛唐遗响。陈氏《书录解题》载宿集七十
卷,久无传本。近人编《北宋名贤小集》,所辑仅寥寥数篇,厉鹗撰《宋诗纪事》
搜罗至博,所录宿诗,亦只从志乘掇拾,未窥全豹。至金元好问选《唐诗鼓吹》,
误编入宿诗二十馀首,说者遂以为唐末之人,爵里未详。今考好问所录诸诗,大
半在《文恭集》内。且其中有《和朱况》一首,其人为胡氏之婿,与宿同籍常州。
具见所撰《李太夫人行状》,确凿可据。好问乃不能考证,舛错至此,亦可知金、
元之间,其集已罕觏矣。今惟《永乐大典》分采入各韵下者,裒而录之,计诗文
一千五百馀首。虽未必尽合原目,而篇帙较富。已可什得其八九。谨以类编次,
厘为五十卷。庶俾艺林好古之士得以复见完书。其有《永乐大典》失采而散见於
他书者,则别加搜辑,为《补遗》一卷,附之於后焉。
△《武溪集》·二十卷(浙江汪启淑家藏本)
宋余靖撰。靖字安道,韶州曲江人。天圣二年进士。累除右正言,知制诰。
出知古州,经略广西南路安抚使。预平侬智高,迁工部侍郎。英宗时官至工部尚
书。谥曰襄。事迹具《宋史》本传。靖初为台谏,以申救范仲淹外贬。蔡襄因作
《四贤一不肖》诗,颇涉标榜。(语详《蔡忠惠集》条下。)然实襄随众嚣譁,
非靖之本志。迹其生平树立,要不失为名臣。其文章不甚着名。然狄青讨平侬智
高,靖磨崖作记,以旌武功,当时咸重其文。尝奉命使辽,作《契丹官仪》一篇,
颇可与史传参证。他如《论史》、《序潮》诸作,亦多斐然可观。以方驾欧、梅,
固为不足。要於北宋诸人之中,固亦自成一队也。是集乃其子屯田员外郎仲荀所
编,有屯田郎中周源序。凡古律诗一百二十、碑志记五十、议论箴碣表五十三、
制诰九十八、判五十五、表状启七十五、祭文六。卷目与欧阳修所撰墓志相合。
其奏议五卷,别为一编,今已散佚,故集中阙此体焉。历元及明,几希湮没。成
化中邱濬抄自内阁,始传於世。今所行本为嘉靖甲午都御史唐胄所重刊云。
△《安阳集》·五十卷(内府藏本)
宋韩琦撰。琦事迹具《宋史》本传。其集晁公武《读书志》、陈振孙《书录
解题》、《宋史·艺文志》俱作五十卷。此本目次相符,盖即原本。琦历相三朝,
功在社稷,生平不以文章名世。而词气典重,敷陈剀切,有垂绅正笏之风。吕祖
谦编《文鉴》,录其文十首。其中如《论减省冗费》、《论西夏请和》、《论时
事》、《论青苗》诸篇,皆正论凛然,足觇其大节。诗句多不事雕镂,自然高雅。
“黄花晚节”一联,久为世所传诵。而其他随时抒兴,亦多寄托遥深。江少虞
《事实类苑》称:“琦作《喜雪》一联云:‘危石盖深盐虎陷,老枝擎重玉龙寒。’
人谓其身在外而自任以天下之重。”固未免涉於附会,非琦本旨。至於司马光
《诗话》称:“琦罢相守北京,新进多凌侮之,琦为诗云:‘风定晓枝蝴蜨闹,
雨匀春圃桔槔闲。’时人推其微婉。”强至《韩忠献遗事》称:“琦在相台,作
《喜雨》诗断句云:‘须臾慰满三农望,却敛神功寂似无。’人谓此真做出相业。”
则实能得其寓意。盖蕴蓄既深,故直抒胸臆,自然得风雅之遗,固不徒以风云月
露为工矣。《名臣言行录》载:“司马光辞枢副时,琦有书与文彦博。”《东莱
诗话》载:“是时亦有二书与光。”吴师道《礼部诗话》载:“琦手书《早夏》
三诗,备萧散闲适之趣。”皆《安阳集》所无。又陆游《渭南集》有《韩忠献帖
跋》,称“西夏犯边,琦当御戎重任,后入辅帷幄,陈谟画策,驾驭人才,观此
帖可见。”今集中亦未载入。盖编次犹有所脱遗也。此集之后,旧附家传十卷,
别录、遗事各一卷。检验《通考》三书,本各自为目,乃后人汇而附之。今仍厘
原帙,别着录於史部,从其类焉。
△《文正集》·二十卷、《别集》·四卷、《补编》·五卷(江苏巡抚采进
本)
宋范仲淹撰。仲淹有《奏议》,已着录。是编本名曰《丹阳集》,凡诗赋五
卷,二百六十八首;杂文十五卷,一百六十五首。元佑四年苏轼为之序。淳熙丙
午鄱阳从事綦焕校定旧刻,又得诗文三十七篇,为《遗集》附於后。即今《别集》。
其《补编》五卷,则国朝康熙中仲淹裔孙能濬所搜辑也。仲淹人品事业,卓绝一
时,本不借文章以传。而贯通经术,明达政体,凡所论着,一一皆有本之言。固
非虚饰词藻者所能,亦非高谈心性者所及。苏轼称其天圣中所上《执政万言书》,
天下传诵。考其平生所为,无出此者。盖行求无愧於圣贤,学求有济於天下。古
之所谓大儒者,有体有用,不过如此。初不必说太极,衍先天,而后谓之能闻圣
道;亦不必讲封建,议井田,而后谓之不愧王佐也。观仲淹之人与仲淹之文,可
以知空言实效之分矣。
△《河南集》·二十七卷(两淮马裕家藏本)
宋尹洙撰。洙有《五代春秋》,已着录。洙为人内刚外和,能以义自守。久
历边塞,灼知情形。凡所措置,多有成效。其没也,欧阳修为墓志,韩琦为墓表,
而范仲淹为序其集。其为正人君子所重,与田锡相等。至所为文章,古峭劲洁,
继柳开、穆修之后,一挽五季浮靡之习,尤卓然可以自传。邵伯温《闻见录》称:
“钱惟演守西都,起双桂楼,建临园驿,命欧阳修及洙作记。修文千馀言,洙止
用五百字。修服其简古。”又称“修早工偶俪之文,及官河南,始得洙,乃出韩
退之之文学之。盖修与洙文虽不同,而修为古文则居洙后也”云云。盖有宋古文,
修为巨擘,而洙实开其先。故所作具有原本。自修文盛行,洙名转为所掩。然洙
文具在,亦乌可尽没其功也。集凡二十七卷,与《宋史·艺文志》所载合。晁公
武《郡斋读书志》云二十卷者,盖传写之脱漏。其《双桂楼》、《临园驿记》集
中未载,当由编录之时已佚其稿矣。
△《孙明复小集》·一卷(兵部侍郎纪昀家藏本)
宋孙复撰。复有《春秋尊王发微》,已着录。案《文献通考》载孙复《睢阳
子集》十卷。《宋史·艺文志》亦同。此本出自泰安赵国麟家,仅文十九篇、诗
三篇,附以欧阳修所作墓志一篇。盖从《宋文鉴》、《宋文选》诸书钞撮而成,
十不存一。然复集久佚,得此犹见其梗概。苏辙《欧阳修墓碑》载:“修谓於文
得尹师鲁、孙明复,而意犹不足。”盖宋初承五代之敝,文体卑靡。穆修、柳开
始追古格,复与尹洙继之。风气初开,菁华未盛。故修之言云尔。然复之文,根
柢经术,谨严峭洁,卓然为儒者之言。与欧、苏、曾、王千变万化,务极文章之
能事者,又别为一格。修之所言,似未可概执也。至於扬雄过为溢美,谓其《太
玄》之作非以准《易》,乃以嫉莽。则白圭之玷,亦不必为复讳矣。
△《徂徕集》·二十卷(江苏巡抚采进本)
宋石介撰。介字守道,兖州奉符人,天圣八年进士及第。初授嘉州判官。后
以直集贤院出通判濮州。事迹具《宋史》本传。初,介尝躬耕徂徕山下,人以徂
徕先生称之,因以名集。介深恶五季以后文格卑靡,故集中极推柳开之功,而复
作怪说以排杨亿,其文章宗旨,可以想见。虽主持太过,抑扬皆不得其平,要亦
戛然自为者。王士祯《池北偶谈》称其倔强劲质,有唐人风。较胜柳、穆二家,
而终未脱草昧之气,亦笃论也。欧阳修作介墓志,称所为文章曰:“某集者若干
卷。”又曰:“某集者若干卷。”凡重言之,似原集当分为二部。此本统名《徂
徕集》,殆后人所合编欤?第四卷内《寄元均叔仁》、《读易堂》、《永轩》、
《暂憩》四诗,有录无书,则传写脱佚,亦非尽其旧矣。介传孙复之学,毅然以
天下是非为己任。然客气太深,名心太重,不免流於诡激。王偁《东都事略》记
仁宗时罢吕夷简、夏竦,而进章得象、晏殊、贾昌朝、杜衍、范仲淹、韩琦、富
弼、王素、欧阳修、余靖诸人。介时为国子直讲,因作《庆历圣德诗》,以褒贬
忠佞。其诗今载集中。盖仿韩愈《元和圣德诗》体。然唐宪宗削平淮、蔡,功在
社稷,愈仿《雅颂》以纪功,是其职也。至於贤奸黜陟,权在朝廷,非儒官所应
议。且其人见在,非盖棺论定之时。迹涉嫌疑,尤不当播诸简牍,以分恩怨。厥
后欧阳修、司马光朋党之祸屡兴,苏轼、黄庭坚文字之狱迭起,实介有以先导其
波。又若太学诸生挟持朝局,北宋之末,或至於脔割中使;南宋之末,或至於驱
逐宰执。由来者渐,亦介有以倡之。史称孙复见诗,有“子祸始此”之语。是犹
为一人言之,未及虑其大且远者也。虽当时以此诗得名,而其事实不可以训。故
仍旧本存之,而附论其失如右。
△《蔡忠惠集》·三十六卷(江苏巡抚采进本)
宋蔡襄撰。襄有《茶录》,已着录。《宋史·艺文志》载襄集六十卷、奏议
十卷。《文献通考》则作十七卷。多寡悬殊,不应如是。疑《通考》以奏议十卷
合於集六十卷,总为七十卷。而传刻讹舛,倒其文为十七也。然其初本世不甚传,
乾道四年王十朋出知泉州,已求其本而不得。后属知兴化军锺离松访得其书,重
编为三十六卷,与教授蒋邕校正锓版,乃复行於世。陈振孙《书录解题》惟载十
朋三十六卷之本。与史不符,盖以此也。元代版复散佚,明人皆未睹全帙。闽谢
肇淛尝从叶向高入秘阁检寻,亦仅有目无书。万历中莆田卢廷选始得钞本於豫
章俞氏,於是御史陈一元刻於南昌,析为四十卷。兴化府知府蔡善继复刻於郡署,
仍为三十六卷,而附以徐<火勃>所辑《别纪》十卷。然卢本错杂少绪,陈、蔡二本
均未及铨次。后其里人宋珏重为编定,而不及全刻,仅刻其诗集以行。雍正甲寅,
襄裔孙廷魁又裒次重刻,是为今本。观十朋序称所编凡古律诗三百七十首、奏议
六十四首、杂文五百八十四首,则已合奏议於集中。又称尝於张唐英《仁英政要》
见所作《四贤一不肖》诗,而集中不载,乃补置於卷首。又称奏议之切直、旧所
不载者并编之。则十朋颇有所增益,已非初本之旧。今本不以《四贤一不肖》诗
弁首,又非十朋之旧。然据目录末徐居敬跋,则此本仅古今体诗从宋珏本更其旧
第。其馀惟删除十五卷、十九卷内重见之《请用韩琦、范仲淹奏》一篇而已。则
与十朋旧本亦无大异同也。襄於仁宗朝危言谠论,持正不挠。一时号为名臣,不
但以书法名一世。其诗文亦光明磊落,如其为人。惟其为秘阁校勘时,以《四贤
一不肖》诗得名,《宋史》载之本传,以为美谈。今考其时范仲淹以言事去国,
余靖论救之,尹洙亦上书请与同贬,欧阳修又移书责司谏高若讷,均坐谴贬谪。
襄时为秘阁校勘,因作是诗,至刊刻模印,为辽使所鬻。夫一人去国,众人譁
然而争之,章疏交於上,讽刺作於下。此其意虽出於公,而其迹已近於党。北宋
门户之祸,实从此胚胎。且宋代之制,虽小臣亦得上书,襄既以朝廷赏罚为不公,
何难稽首青蒲,正言悟主?乃仅作为歌诗,使万口流传,贻侮邻国,於事理尤为
不宜,襄平生着作,确有可传。惟此五篇,不可为训。欧阳修作襄墓志,削此一
事不书。其自编《居士集》,亦削去《与高司谏书》不载。岂非晚年客气渐平,
知其过当欤?王十朋续收入集,殆非襄志。读是集者固当分别观之,未可循声而
和也。
△《祠部集》·三十六卷(永乐大典本)
宋强至撰。至有《韩忠献遗事》,已着录。《宋史·艺文志》载至《祠部集》
四十卷。《文渊阁书目》尚着於录,其后遂湮没不传。近时厉鹗撰《宋诗纪事》,
仅从高似孙《蟹略》、方回《瀛奎律髓》采录二诗,其他均佚不可见。今从《永
乐大典》各韵中裒辑编缀,得诗文数百篇。虽原目久佚,无由知其完阙;而准计
卷帙,当尚存十之八九。谨分类排纂,厘为三十六卷。稍据其出处之迹,以为论
次。而曾巩原序载於《元丰类稿》者,仍录以冠篇。大抵奏牍之文,曲折疏鬯,
切中事情,多有裨於世用。《杭州志》称:“韩琦出镇时,上奏及他书,皆至属
稿。琦乞不散青苗钱,神宗阅之曰:‘此必强至之文也。’因出疏以示宰臣,新
法几罢。”是固琦之忠诚恻怛,足以感动人主;亦至文章恳挚,有以助之矣。其
诗沉郁顿挫,气格颇高,在北宋诸家之中,可自树一帜。观所作《送郭秀才序》,
称初为乡试举首,赋出,四方皆传诵之。既得第,耻以赋见称,乃专力六经,发
为文章。有举其赋者,辄颈涨面赤,恶其薄己。是其屏斥时蹊,力追古人。实有
毅然以着作自命者。宜其以馀事为诗,亦根柢深厚若此也。
△《镡津集》·二十二卷(浙江鲍士恭家藏本)
宋释契嵩撰。契嵩姓李氏,字仲灵,藤州镡津人。庆历闲居杭州灵隐寺。
皇佑间入京师,两作《万言书》上之。仁宗赐号“明教大师”。寻还山而卒。契
嵩博通内典,而不自参悟其义谛。乃恃气求胜,哓哓然与儒者争。尝作《原教孝
论》十馀篇,明儒、释之一贯,以与当时辟佛者抗。又作《非韩》三十篇,以力
诋韩愈。又作《论原》四十篇,反覆强辨,务欲援儒以入墨。以儒理论之,固为
偏驳;即以彼法论之,亦嗔痴之念太重,非所谓解脱缠缚,空种种人我相者。第
就文论文,则笔力雄伟,论端锋起,实能自畅其说,亦缁徒之健於文者也。是编
为明弘治己未嘉兴僧如卺所刊。凡文十九卷、诗二卷。附他人所作序赞诗题疏一
卷。卷首有陈舜俞所撰《行业记》,称契嵩所着,自《定祖图》而下为《嘉佑集》、
《治平集》凡百馀卷。盖兼宗门语录言之。此集仅载诗文,故止有此数。王士祯
《居易录》称其诗多秀句,而云集止十三卷。是所见篇帙更少,不及此本之完备
矣。
△《祖英集》·二卷(编修汪如藻家藏本)
宋释重显撰。重显字隐之,遂州李氏子。幼依普安院僧仁铣。落发后至灵隐
翠峰。晚住明州雪窦。皇佑四年卒。事迹详具《僧宝传》。此编乃其诗集。前有
僧文政序,称师自戾止雪窦,或先德言句,师因而颂之,或感兴怀别贻赠之作,
总辑成二百二十首。末署天圣十年孟陬月。天圣十年即明道元年,是岁十一月改
元,故正月犹称天圣也。重显戒行清洁,彼教称为古德。故其诗多语涉禅宗,与
道潜、惠洪诸人专事吟咏者蹊迳稍别。然胸怀脱洒,韵度自高,随意所如,皆天
然拔俗。五言如“静空孤鹗远,高柳一蝉新”、“草随春岸绿,风倚夜涛寒”、
“片石幽笼藓,残花冷衬云”、“啼狖冲寒影,归鸿见断行”。皆绰有九僧遗意。
七言绝句如《自贻》、《送僧喜禅人回山》诸篇,亦皆风致清婉,琅然可诵,固
非概作禅家酸馅语也。
△《苏学士集》·十六卷(浙江鲍士恭家藏本)
宋苏舜钦撰。舜钦字子美,其先梓州人,家开封。参政易简之孙,直集贤院
耆之子。景佑中进士。累迁集贤校理,监进奏院。坐事除名。后复为湖州长史而
卒。事迹具《宋史》本传。是集据欧阳修序,乃舜钦没后四年,修於其妇翁杜衍
家搜得遗稿编辑。修序称十五卷,晁、陈二家目并同。而此本乃十六卷,则后人
又有所续入。考费衮《梁溪漫志》,载舜钦《与欧阳公辨谤书》一篇句下各有自
注。论官纸事甚详,并有修附题之语。盖修编是集时,以语涉於己,引嫌避怨而
删之。此本仍未收入,则尚有所佚矣。宋文体变於柳开、穆修,舜钦与尹洙实左
右之。然修作洙墓志,仅称其简而有法。苏辙作修墓碑,又载修言“於文得尹洙、
孙明复,犹以为未足”。而修作是集序独曰:“子美齿少於余,而余作古文,反
在其后。”推挹之甚。至集中《昭应宫火疏》、《乞纳谏书诣匦疏》、《答韩维
书》,《宋史》皆载之本传。刘克庄《后村诗话》称“其歌行雄放於梅尧臣,轩
昂不羁,如其为人。及蟠屈为近体,则极平夷妥帖”。其论亦允。惟称其《垂虹
亭中秋月》诗“佛氏解为银色界,仙家多住月华宫”一联,胜其“金饼玉虹”之
句,则殊不然。二联同一俗格,在舜钦集中为下乘,无庸置优劣也。王士祯《池
北偶谈》颇讥其《及第后与同年宴李丞相宅》诗。然宋初去唐未远,犹沿贵重进
士之馀习,亦未可以是深病之。存而不论可矣。
△《苏魏公集》·七十二卷(浙江鲍士恭家藏本)
宋苏颂撰。颂字子容,南安人,徙居丹阳。庆历二年进士。官至右仆射同中
书门下平章事,罢为集禧观使。徽宗立,进太子太保,累爵赵郡公。卒赠司空、
魏国公。事迹具《宋史》本传。集为其子携所编。《宋史·艺文志》、陈振孙
《书录解题》皆作七十二卷。今本与之相合,盖犹原帙。惟《艺文志》尚载有
《外集》一卷,而今本无之,则其书已佚也。史称颂天性仁厚,宇量恢廓,在哲
宗时称为贤相。平生嗜学,自书契以来,经史九流百家之说,至於图纬阴阳五行
律吕星宫等法,山经本草,无所不通。叶梦得《石林燕语》亦载“颂为试官,因
神宗问暨陶之姓,颂引《三国志》证其当从入声,不当从洎音。神宗甚喜”。是
其学本博洽,故发之於文,亦多清丽雄赡,卓然可为典则。《石林燕语》又称
“神宗用吕公着为中丞,召颂使就曾公亮第中草制”。又称“颂为晏殊谥议,以
其能荐范仲淹、富弼,比之胡广、谢安”。又称“颂过省时,以《历者天地之大
纪赋》为本场魁。既登第,遂留意天文术数之学”。陆游《老学庵笔记》又引颂
“起草才多封卷速,把麻人众引声长”之句,以证当时宣麻之制。徐度《却扫编》
又称“颂奉使契丹,文彦博留守北京,与之宴。问魏收逋峭难为之语何谓。颂言
梁上小柱名,取曲折之义。因即席作诗以献”。今检是集,凡诸家所举各篇。悉
在其中。足知完本尚存,无所阙佚。而颂文翰之美,单词只句,脍炙人口,即此
亦可见其概矣。
△《华阳集》·六十卷、《附录》·十卷(永乐大典本)
宋王珪撰。珪字禹玉,成都华阳人。后徙舒。举庆历二年进士第二。授大理
评事。累官翰林学士、知开封府,兼侍读学士。神宗时拜尚书左仆射门下侍郎。
哲宗即位,封岐国公。卒赠太师,谥文恭。事迹具《宋史》本传。珪少掇高科,
以文章致位通显。不出国门而致参预大政。词人荣遇,盖罕其比。晚居相位,惟
务持禄固宠。与蔡确朋比,沮司马光。复依阿时局,倡兴西夏之役。大为物论所
不予。人品事业,皆无可取。然其文章则博赡瑰丽,自成一家。计其登翰苑、掌
文诰者几二十年,朝廷大典策,皆出其手。故其多而且工者,以骈俪之作为最。
揖让於二宋之间,可无愧色。王铚、谢汲、陆游、杨万里等往往称之,殆非虚
美。其诗以富丽为主,故王直方《诗话》载时人有至宝丹之目,以好用金玉锦绣
字也。然其掞藻敷华,细润熨贴,精思锻炼,具有炉锤。名贵之篇,实复不少,
正不独葛立方、方回所称《明堂庆成》、《上元应制》诸篇为工妙独绝矣。集本
一百卷,诸家着录皆同。自明以来,久已湮没。仅《宋文鉴》、《文翰类选》等
书略载数篇。今从《永乐大典》各韵中裒掇排比,所存诗文尚夥,而内外制草为
尤备。其生平高文典册,大约已罕所遗佚。谨依类编次,厘为六十卷。其遗闻逸
事,与后人评论之语,见於他书者,亦详加蒐辑。别为《附录》十卷。系之集末,
用资考核。至其中有青词、密词、道场文、斋文、乐语之类,虽属当时沿用之体,
而究非文章正轨,不可为训。今以原集所有,姑附存之。而刊本则概加删削焉。
△《古灵集》·二十五卷(福建巡抚采进本)
宋陈襄撰。襄有《州县提纲》,已着录。襄生平最可传者,一在熙宁中劾王
安石,并极论新法。反覆陈奏,若目睹后来之弊。其文今具载集中。一在居经筵
时神宗访以人才,遂条上所知司马光、韩维、吕公着、苏颂、孙觉、李常、范纯
仁、苏轼、孙洙、王存、顾临、林希、李思忠、傅尧俞、王安国、刘挚、虞太熙、
程颢、刘载、薛昌期、张载、苏辙、孔文仲、吴贲、吴恕、林英、孙奕、林旦、
邹何、唐垧、郑侠等三十三人。其时或在庶僚,或在谪籍,而一一品题,各肖其
真。内惟林希一人后来附和时局,自隳生平。馀则硕学名臣,后先接踵。人伦之
鉴,可谓罕与等夷。其文今为集中压卷。而叶祖洽作行状,孙觉作墓志,陈瓘作
祠记,惟盛称其兴学育才,勤於吏治,皆不及荐贤一事。於争新法事亦仅约略一
二语。盖其时党祸初起,讳而不着也。他如陆佃博洽典礼,则荐之,不以王安石
之门客而岐视;刘攽轻脱嘲弄,则弹之,亦不以苏轼等之密友而徇隐。皆是是非
非,不立门户之见。乃国史本传亦并削不书。微是集之存,几无以见其心术之公
矣。集内有《代贺明堂礼成表》三篇,一为崇国夫人等,一为内省宫正以下,一
为修仪婉容等,并有批答三篇,亦载集内。盖当日率由旧典。体例如斯。固与江
总《代陈六宫谢表》等於狎客者,其事不同。其词气严重,亦非江表轻艳之比。
则人品邪正之殊也。集为其子绍夫所编,以襄居侯官之古灵村,因以名其诗文。
叶祖洽作行状,称襄於六经之义自有所得,方将营一邱之地,着书以自见其志,
志竟不遂,故其生平所作文集止二十五卷。与今本卷数相符。王士祯《居易录》
称《古灵集》二十卷,盖所见乃谢氏抄本,非其完帙。惟其称冠以绍兴元年求贤
手诏者,与李纲序合。此本不载,盖传写佚之。纲序称其性理之学,庶乎子思、
孟子,其言太过。至谓诗篇平淡如韦应物,文词高古如韩愈,论事明白激切如陆
贽。虽亦稍觉溢量,然核其所作,固约略近之矣。
△《伐檀集》·二卷(两淮马裕家藏本)
宋黄庶撰。庶字亚夫,分宁人。庆历二年进士。历佐一府三州,皆为从事。
后终於摄知康州。黄庭坚之父也。江西诗派奉庭坚为初祖,而庭坚之学韩愈,实
自庶倡之。其《和柳子玉十咏》中《怪石》一首,最为世所传诵。然集中古体诸
诗,并戛戛自造,不蹈陈因。虽魄力不及庭坚之雄阔;运用古事,镕铸翦裁,亦
不及庭坚之工巧;而生新矫拔,则取径略同。先河后海,其渊源要有自也。惟开
卷近体诸诗,乃多不工。观集中《吕造许昌十咏后序》,称“造天圣中为许昌掾,
取境内古迹之着者为十咏。其时文章用声律最盛,哇淫破碎不可读,其於诗尤甚。
士出於其间,为词章能主意思而不流者,固少而最难”云云。然则庶当西昆体盛
行之时,颇有意矫其流弊。故《谢崔相之示诗稿》一首,有“淡泊路久茀,共约
锄榛菅”之句。《拟欧阳舍人古篆》一首,有“苏梅鸾凤相上下,鄙语燕雀何能
群”之句。(原注苏子美、梅圣俞同有此诗。)而其古文一卷,亦古质简劲,颇
具韩愈规格,不屑为骈偶纤浓之词。其不甚加意於近体,盖由於此,非其才有不
逮也。其集自宋以来,即刻附《山谷集》末。然子虽齐圣,不先父食,古有明训。
列父诗於子集之末。於义终为未协。故今析之,别着录焉。
△《传家集》·八十卷(江苏巡抚采进本)
宋司马光撰。光有《温公易说》,已着录。是集凡赋一卷,诗十四卷,杂文
五十六卷,题跋、《疑孟》、《史剡》共一卷,《迂书》一卷,壶格、策问、乐
词共一卷,志三卷,碑、行状、墓表、哀辞共一卷,祭文一卷。光大儒名臣,固
不以词章为重。然即以文论,其气象亦包括诸家,凌跨一代。邵伯温《闻见录》
记王安石推其文类西汉,语殆不诬。伯温又称“光除知制诰,自云不善为四六,
神宗许其用古文体”。今案集中诸诏,亦有用俪体者,但语自质实,不以骈丽为
工耳,邵博《闻见后录》称光《辞枢密副使疏》《传家集》不载,博独记之。熙
宁中光常论西夏事,其疏亦不传,惟略见於《元城语录》中。又《论张载私谥》
一书,载《张子全书》之首,称真迹在杨时家,本集不载。则亦颇有散佚矣。光
所作《疑孟》,今载集中。元白珽《湛渊静语》谓为王安石而发。考《孟子》之
表章为经,实自王安石始。或意见相激,务与相反,亦事理所有。疑珽必有所受
之,亦可存以备一说也。
△《清献集》·十卷(副都御史黄登贤家藏本)
宋赵拚撰。拚事迹具《宋史》本传。是集诗文各五卷,前有天台陈仁玉序。
乃从宋嘉定中旧本重刊。所载多关时事。其《劾陈执中、王拱辰疏》,皆七八上,
可以知其伉直。而宋庠、范镇亦皆见之弹章。古所称群而不党,拚庶几焉。其诗
谐婉多姿,乃不类其为人。王士祯《居易录》称其五言律中《暖风》一首、《芳
草》一首、《杜鹃》一首、《寒食》一首、《观水》一首,谓数诗掩卷读之,岂
复知铁面者所为!案皮日休《桃花赋序》称:“宋广平铁心石肠,而所作《梅花
赋》轻便富艳,得南朝徐庾体。”拚之诗情,殆亦是类矣。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