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篇 杂说下第九
书名:史通    作者:刘知几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诸史(六条)
夫盛服饰者,以珠翠为先;工缋事者,以丹青为主。至若错综乖所,分有失
宜,则彩绚虽多,巧妙不足者矣。观班氏《公孙弘传赞》,直言汉之得人,盛于
武、宣二代,至于平津善恶,寂蔑无睹。持论如是,其义靡闻。必矜其美辞,爱
而不弃,则宜微有改易,列于《百官公卿表》后。庶寻文究理,颇相附会。以兹
编录,不犹愈乎?又沈侯《谢灵运传论》,全说文体,备言音律,此正可为《翰
林》之补亡,《流别》之总说耳。如次诸史传,实为乖越。陆士衡有云:“离之
则双美,合之则两伤,”信矣哉!
其有事可书而不书者,不应书而书者。至如班固叙事,微小必书,至高祖破
项垓下,斩首八万,曾不涉言。李《齐》于《后主纪》,则书幸于侍中穆提婆第,
于《孝昭纪》则不言亲戎以伐奚,于边疆小寇无不毕纪,如司马消难拥数州之地
以叛,曾不挂言,略大举小,其流非一。
昔刘勰有云:“自卿、渊已前,多役才而不课学;向、雄已后,颇引书以助
文。”然近史所载,亦多如是。故虽有王平所识,仅通十字;霍光无学,不知一
经。而述其言语,必称典诰。良由才乏天然,故事资虚饰者矣。
案《宋书》称武帝入关,以镇恶不伐,远方冯异;于渭滨游览,追思太公。
夫以宋祖无学,愚智所委,安能援引古事,以酬答群臣者乎?斯不然矣。
更有甚于此者,睹周、齐二国,俱出阴山,必言类互乡,则宇文尤甚。而牛
弘、王劭,并掌策书,其载齐言也,则浅俗如彼;其载周言也,则文雅若此。夫
如是,何哉?非两邦有夷夏之殊,由二史有虚实之异故也。夫以记宇文之言,而
动遵经典,多依《史》、《汉》,此何异庄子述鲋鱼之对而辩类苏、张,贾生叙
鵩鸟之辞而文同屈、宋,施于寓言则可,求诸实录则否矣。
世称近史编语,唯《周》多美辞。夫以博采古文而聚成今说,是则俗之所传
有《鸡九锡》、《酒孝经》、《房中志》、《醉乡记》,或师范《五经》,或规
模《三史》,虽文皆雅正,而事悉虚无,岂可便谓南、董之才,宜居班、马之职
也?
自梁室云季,雕虫道长。平头上尾,尤忌于时;对语丽辞,盛行于俗。始自
江外,被于洛中。而史之载言,亦同于此。假有辨如郦叟,吃若周昌,子羽修饰
而言,仲田率尔而对,莫不拘以文禁,一概而书,必求实录,多见其妄矣。
夫晋、宋已前,帝王传授,始自锡命,终于登极。其间笺疏款曲,诏策频烦。
虽事皆伪迹,言并饰让,犹能备其威仪,陈其文物,俾礼容可识,朝野具瞻。逮
于近古,我则不暇。至如梁武之居江陵,齐宣之在晋阳,或文出荆州,假称宣德
之令;或书成并部,虚云孝静之敕。凡此文诰,本不施行,必也载之起居,编之
国史,岂所谓撮其机要,翦裁浮辞者哉?但二萧《陈》、《隋》诸史,通多此失,
唯王劭所撰《齐志》,独无是焉。
夫以暴易暴,古人以为嗤。如彦渊之改魏收也,以非易非,弥见其失矣。而
撰《隋史》者,称澹大矫收失者,何哉?且以澹着书方于君懋,岂唯其间可容数
人而已,史臣美澹而讥劭者,岂所谓通鉴乎?语曰:“蝉翼为重,千钧为轻。”
其斯之谓矣!
○别传(九条)
刘向《列女传》云:“夏姬再为夫人,三为王后。”夫为夫人则难以验也,
为王后则断可知矣。案其时诸国称王,唯楚而已。如巫臣谏庄将纳姬氏,不言曾
入楚宫,则其为后当在周室。盖周德虽衰,犹称秉礼。岂可族称姬氏而妻厥同姓
者乎?且鲁娶于吴,谓之孟子。聚麀之诮,起自昭公。未闻其先已有斯事,礼之
所载,何其阙如!又以女子一身,而作嫔三代,求诸人事,理必不然。寻夫春秋
之后,国称王者有七。盖由向误以夏姬之生,当夫战国之世,称三为王后者,谓
历嫔七国诸王,校以年代,殊为乖剌。至于他篇兹例甚众。故论楚也,则平王与
秦穆同时;言齐也,则晏婴居宋景之后。今粗举一二,其流可知。
观刘向对成帝,称武、宣行事,世传失实,事具《风俗通》,其言可谓明鉴
者矣。及自造《洪范》、《五行》及《新序》、《说苑》、《列女》、《列仙》
诸传,而皆广陈虚事,多构伪辞。非其识不周而才不足,盖以世人多可欺故也。
呜呼!后生可畏,何代无人,而辄轻忽若斯者哉!夫传闻失真,书事失实,盖事
有不获已,人所不能免也。至于故为异说,以惑后来,则过之尤甚者矣!案苏秦
答燕易王,称有妇人将杀夫,令妾进其药酒,妾佯僵而覆之。又甘茂谓苏代云:
贫人女与富人女会绩,曰:“无以买烛,而子之光有余,子可分我余光,无损子
明。”此并战国之时,游说之士,寓言设理,以相比兴。及向之着书也,乃用苏
氏之说,为二妇人立传,定其邦国,加其姓氏,以彼乌有,特为指实,何其妄哉!
又有甚于此者,至如伯奇化鸟,对吉甫以哀鸣;宿瘤隐形,干齐王而作后。此则
不附于物理者矣。复有怀嬴失节,目为贞女刘安覆族,定以登仙。立言如是,岂
顾丘明之有传,孟坚之有史哉!
杨雄《法言》,好论司马迁而不及左丘明,常称《左氏传》唯有“品藻”二
言而已,是其鉴物有所不明者也。且雄哂子长爱奇多杂,又曰不依仲尼之笔,非
书也,《自序》又云不读非圣之书。然其撰《甘泉赋》,则云“鞭宓妃”云云,
刘勰《文心》已讥之矣。然则文章小道,无足致嗤。观其《蜀王本纪》,称杜魄
化而为鹃,荆尸变而为鳖,其言如是,何其鄙哉!所谓非言之难而行之难也。
夫十室之邑,必有忠信,欲求不朽,弘之在人。何者交址远居南裔,越裳之
俗也;敦煌僻处西域,昆戎之乡也。求诸人物,自古阙载。盖由地居下国,路绝
上京,史官注记,所不能及也。既而士燮着录,刘昞裁书,则磊落英才,粲然
盈瞩者矣。向使两贤不出,二郡无记,彼边隅之君子,何以取闻于后世乎?是知
着述之功,其力大矣,岂与夫诗赋小技校其优劣者哉?
自战国以下词人属文,皆伪立客主,假相酬答。至于屈原《离骚》辞,称遇
渔父于江渚;宋玉《高唐赋》,云梦神女于阳台。夫言并文章,句结音韵。以兹
叙事,足验凭虚。而司马迁、习凿齿之徒,皆采为逸事,编诸史籍,疑误后学,
不其甚邪!必如是,则马卿游梁,枚乘谮其好色;曹植至洛,宓妃睹于岩畔。撰
汉、魏史者,亦宜编为实录矣。
嵇康撰《高士传》,取《庄子》、《楚辞》二渔父事,合成一篇。夫以园吏
之寓言,骚人之假说,而定为实录,斯已谬矣。况此二渔父者,较年则前后别时,
论地则南北殊壤,而辄亻并之为一,岂非惑哉?苟如是,则苏代所言双擒蚌鹬,
伍胥所遇渡水芦中,斯并渔父善事,亦可同归一录,何止揄袂缁帷之林,濯缨沧
浪之水,若斯而已也。
庄周着书,以寓言为主;嵇康述《高士传》,多引其虚辞。至若神有混沌,
编诸首录。苟以此为实,则其流甚多,至如蛙鳖竞长,蚿蛇相邻,莺鸠笑而后
方,鲋鱼忿以作色。向使康撰《幽明录》、《齐谐记》,并可引为真事矣。夫识
理,何为而薄周、孔哉?
杜元凯撰《女记》,博采经籍前史,显录古老明言,而事有可疑,犹阙而不
载。斯岂非理存雅正,心嫉邪僻者乎?君子哉若人也!长者哉若人也!
《李陵集》有《与苏武书》,词采壮丽,音句流靡。观其文体,不类西汉人,
殆后来所为,假称陵作也。迁《史》缺而不载,良有以焉。编于《李集》中,斯
为谬矣。
○杂识(十条)
夫自古学者,谈称多矣。精于《公羊》者,尤憎《左氏》;习于《太史》者,
偏嫉孟坚。夫能以彼所长而攻此所短,持此之是而述彼之非,兼善者鲜矣。又观
世之学者,或躭玩一经,或专精一史。谈《春秋》者,则不知宗周既陨,而人有
六雄;论《史》、《汉》者,则不悟刘氏云亡,而地分三国。亦犹武陵隐士,灭
迹桃源,当此晋年,犹谓暴秦之地也。假有学穷千载,书总五车,见良直而不觉
其善,逢抵牾而不知其失,葛洪所谓藏书之箱箧,五经之主人。而夫有云:“虽
多亦安用为?”其斯之谓也。
夫邹好长缨,齐珍紫服,斯皆一时所尚,非百王不易之道也。至如汉代《公
羊》,擅名《三传》,晋年《庄子》,高视《六经》。今并挂壁不行,缀旒无绝。
岂与夫《春秋左氏》、《古文尚书》,虽暂废于一朝,终独高于千载。校其优劣,
可同年而语哉?
夫书名竹帛,物情所竞,虽圣人无私,而君子亦党。盖《易》之作也,本非
记事之流,而孔子《系辞》,辄盛述颜子,称其“殆庶”。虽言则无愧,事非虚
美,亦由视予犹父,门人日亲,故非所要言,而曲垂编录者矣。既而扬雄寂寞,
师心典诰,至于童乌稚子,蜀汉诸贤,《太玄》、《法言》,恣加褒赏,虽内举
不避,而情有所偏者焉。夫以宣尼叡哲,子云参圣,在于着述,不能忘私,则自
中庸以降,抑可知矣。如谢承《汉书》,偏党吴、越,魏收《代史》,盛夸胡塞,
复焉足怪哉?
子曰:“女为君子儒,无为大人儒。”儒诚有之,史亦宜然。盖左氏明、司
马迁,君子之史也;吴均、魏书,小人之史也。其薰莸不类,何相去之远哉?
“礼云礼云,玉帛云乎哉?”史云史云,文饰云哉?何则?史有固当以好善
主,嫉恶为次。若司马迁、班叔皮,史之好善者也;晋董狐、齐南史,史之嫉恶
者也。必兼此二者,而重之以文饰,其唯左丘明乎!自兹以降,吾未之见也。
夫所谓直笔者,不掩恶不虚美,书之有益于褒贬,不书无损于劝诫。但举其
宏纲,存其大体而已。非谓丝毫必录,琐细无遗者也。如宋孝王、王劭之徒,其
所记也,喜论人帷薄不修,言貌鄙事,讦以为直,吾无取焉。
夫故立异端,喜造奇说,汉有刘向,晋有葛洪。近者沈约,又其甚也。后来
君子,幸为详焉。
昔魏史称朱异有口才,挚虞有笔才,故知喉舌翰墨,其辞本异。而近世作者,
撰彼口语,同诸笔文。斯皆以元瑜、孔璋之才,而处丘明、子长之任。文之与史,
何相乱之甚乎?
夫载笑立言,名流今古。如马迁《史记》,能成一家;扬雄《太玄》,可传
千载。此则其事尤大,记之于传可也。至于近代则不然。其有雕虫末伎,短才小
说,或为集不过数卷,或着书才至一篇,莫不一一列名,编诸传末。事同《七略》,
巨细必书,斯亦烦之甚者。
子曰:“齐景公有马千驷,死之日,人无德而称焉。伯夷、叔齐饿于首阳之
下,民至于今称之。”若汉代青翟、刘舍,位登丞相,而班史无录;姜诗、赵壹,
身止计吏,而谢《书》有传。即其例也。今之修史者则不然。其有才德阙如,而
位宦通显,史臣载笔,必为立传。其所记也,止具其生前历官,殁后赠谥,若斯
而已矣。虽其间伸以状迹,粗陈一二,幺么恒事,曾何足观。始自伯起《魏书》,
迄乎皇家《五史》,通多此体。流荡忘归,《史》、《汉》之风,忽焉不嗣者矣。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