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书库书法迷书法集书法导航书法家篆刻字库书法字体五体书古风书甲骨文古印篆书篆体光明书集美书33书法毛笔字钢笔字多体书花鸟字書法视频集字字形大字篆刻之家国学古籍中医象棋游戏电子书商城网站修改起名识字英语印章签名硬筆字字体下载免费字体中文字体英文字体P图宝Ai矢量阿弥陀佛意见反馈安全网站捐赠
默认设置 字号

卷六 帝纪第六
书名:北齐书    作者:李百药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孝昭
孝昭皇帝演,字延安,神武皇帝第六子,文宣皇帝之母弟也。幼而英特,早
有大成之量,武明皇太后早所爱重。魏元象元年,封常山郡公。及文襄执政,遣
中书侍郎李同轨就霸府为诸弟师。帝所览文籍,源其指归而不好辞彩。每叹云:
“虽盟津之师,左骖震而不衄。”以为能。遂笃志读《汉书》,至《李陵传》,
恒壮其所为焉。聪敏过人,所与游处,一知其家讳,终身未尝误犯。同轨病卒,
又命开府长流参军刁柔代之,性严褊,不适诱训之宜,中被遣出。帝送出阁,惨
然敛容,泪数行下,左右莫不歔欷。其敬业重旧也如此。
天保初,进爵为王。五年,除并省尚书令。帝善断割,长于文理,省内畏服。
七年,从文宣还邺。文宣以尚书奏事,多有异同,令帝与朝臣先论定得失,然后
敷奏。帝长于政术,剖断咸尽其理,文宣叹重之。八年,转司空、录尚书事。九
年,除大司马,仍录尚书。时文宣溺于游宴,帝忧愤表于神色。文宣觉之,谓帝
曰:“但令汝在,我何为不纵乐?”帝唯啼泣拜伏,竟无所言。文宣亦大悲,抵
杯于地曰:“汝以此嫌我,自今敢进酒者,斩之!”因取所御杯尽皆坏弃。后益
沉湎,或入诸贵贱家角力批拉,不限贵贱。唯常山王至,内外肃然。帝又密撰事
条,将谏,其友王曦以为不可。帝不从,因间极言,遂逢大怒。顺成后本魏朝宗
室,文宣欲帝离之,阴为帝广求淑媛,望移其宠。帝虽承旨有纳,而情义弥重。
帝性颇严,尚书郎中剖断有失,辄加捶楚,令史奸慝,便即考竟。文宣乃立帝于
前,以刀环拟胁召被帝罚者,临以白刃,求帝之短,咸无所陈,方见解释。自是
不许笞箠郎中。后赐帝魏时宫人,醒而忘之,谓帝擅取,遂以刀环乱筑,因此致
困。皇太后日夜啼泣,文宣不知所为。先是禁友王曦,乃舍之,令侍帝。帝月余
渐瘳,不敢复谏。
及文宣崩,帝居禁中护丧事,幼主即位,乃即朝班。除太傅、录尚书,朝政
皆决于帝。月余,乃居藩邸,自是诏敕多不关帝。客或言于帝曰:“鸷乌舍巢,
必有探卵之患,今日之地,何宜屡出。”乾明元年,从废帝赴邺,居于领军府。
时杨愔、燕子献、可朱浑天和、宋钦道、郑子默等以帝威望既重,内惧权逼,请
以帝为太师、司州牧、录尚书事;长广王湛为大司马、录并省尚书事,解京畿大
都督。帝时以尊亲而见猜斥,乃与长广王期猎,谋之于野。三月甲戌,帝初上省,
旦发领军府,大风暴起,坏所御车幔,帝甚恶之。及至省,朝士咸集。坐定,酒
数行,执尚书令杨愔、右仆射燕子献、领军可朱浑天和、侍中宋钦道等于坐。帝
戎服与平原王段韶、平秦王高归彦、领军刘洪徽入自云龙门,于中书省前遇散骑
常侍郑子默,又执之,同斩于御府之内。帝至东合门,都督成休宁抽刃呵帝。帝
令高归彦喻之,休宁厉声大呼不从。归彦既为领军,素为兵士所服,悉皆弛仗,
休宁叹息而罢。帝入至昭阳殿,幼主、太皇太后、皇太后并出临御坐。帝奏愔等
罪,求伏专擅之辜。时庭中及两廊下卫士二千余人皆被甲待诏,武卫娥永乐武力
绝纶,又被文宣重遇,抚刃思效。废帝性吃讷,兼仓卒不知所言。太皇太后又为
皇后誓,言帝无异志,唯去逼而已。高归彦敕劳卫士解严,永乐乃内刀而泣。帝
乃令归彦引侍卫之士向华林园,以京畿军入守门阁,斩娥永乐于园。诏以帝为大
丞相、都督中外诸军、录尚书事,相府佐史进位一等。帝寻如晋阳,有诏军国大
政咸谘决焉。
帝既当大位,知无不为,择其令典,考综名实,废帝恭己以听政。太皇太后
寻下令废少主,命帝统大业。皇建元年八月壬午,皇帝即位于晋阳宣德殿,大赦,
改乾明元年为皇建。诏奉太皇太后还称皇太后,皇太后称文宣皇后,宫曰昭信。
乙酉,诏自太祖创业已来,诸有佐命功臣子孙绝灭,国统不传者,有司搜访近亲,
以名闻,当量为立后;诸郡国老人各授版职,赐黄帽鸠杖。又诏謇正之士并听进
见陈事;军人战亡死王事者,以时申闻,当加荣赠;督将、朝士名望素高,位历
通显,天保以来未蒙追赠者,亦皆录奏;又以廷尉、中丞,执法所在,绳违按罪,
不得舞文弄法;其官奴婢年六十已上免为庶人。戊子,以太傅、长广王湛为右丞
相,以太尉、平阳王淹为太傅,以尚书令、彭城王浟为大司马。壬辰,诏分遣
大使巡省四方,观察风俗,问人疾苦,考求得失,搜访贤良。甲午,诏曰:“昔
武王克殷,先封两代,汉、魏、二晋,无废兹典。及元氏统历,不率旧章。朕纂
承大业,思弘古典,但二王三恪,旧说不同,可议定是非,列名条奏。其礼义体
式亦仰议之。”又诏国子寺可备立官属,依旧置生,请习经典,岁时考试。其文
襄帝所运石经,宜即施列于学馆。外州大学亦仰典司勤加督课。丙申,诏九州勋
人有重封者,听分授子弟,以广骨肉之恩。九月壬申,诏议定三祖乐。冬十一月
辛亥,立妃元氏为皇后,世子百年为皇太子。赐天下为父后者爵一级。癸丑,有
司奏太祖献武皇帝庙宜奏《武德》之乐,舞《昭烈》之舞;世宗文襄皇帝庙宜奏
《文德》之乐,舞《宣政》之舞;显祖文宣皇帝庙宜奏《文正》之乐,舞《光大》
之舞。诏曰可。庚申,诏以故太师尉景、故太师窦泰、故太师太原王娄昭、故太
宰章武王厍狄干、故太尉段荣、故太师万俟普、故司徒蔡俊、故太师高乾、故司
徒莫多娄贷文、故太保刘贵、故太保封祖裔、故广州刺史王怀十二人配飨太祖庙
庭,故太师清河王岳、故太宰安德王韩轨、故太宰扶风王可朱浑道元、故太师高
昂、故大司马刘丰、故太师万俟受洛干、故太尉慕容绍宗七人配飨世宗庙庭,故
太尉河东王潘相乐、故司空薛修义、故太傅破六韩常三人配飨显祖庙庭。是月,
帝亲戎北讨库莫奚,出长城,虏奔遁,分兵致讨,大获牛马,括总入晋阳宫。十
二月丙午,车驾至晋阳。
二年春正月辛亥,祀圆丘。壬子,禘于太庙。癸丑,诏降罪人各有差。二月
丁丑,诏内外执事之官从五品已上及三府主簿录事参军、诸王文学、侍御史、廷
尉三官、尚书郎中、中书舍人,每二年之内各举一人。冬十月丙子,以尚书令、
彭城王浟为太保,长乐王尉粲为太尉。己酉,野雉栖于前殿之庭。十一月甲辰,
诏曰:“朕婴此暴疾,奄忽无逮。今嗣子冲眇,未闲政术,社稷业重,理归上德。
右丞相、长广王湛研机测化,体道居宗,人雄之望,海内瞻仰,同胞共气,家国
所凭,可遣尚书左仆射、赵郡王睿喻旨,征王统兹大宝。其丧纪之礼一同汉文,
三十六日悉从公除,山陵施用,务从俭约。”先是帝不豫而无阙听览,是月,崩
于晋阳宫,时年二十七。大宁元年闰十二月癸卯,梓宫还邺,上谥曰孝昭皇帝。
庚午,葬于文靖陵。
帝聪敏有识度,深沉能断,不可窥测。身长八尺,腰带十围,仪望风表,迥
然独秀。自居台省,留心政术,闲明簿领,吏所不逮。及正位宸居,弥所克励。
轻徭薄赋,勤恤人隐。内无私宠,外收人物,虽后父位亦特进无别。日昃临朝,
务知人之善恶,每访问左右,冀获直言。曾问舍人裴泽在外议论得失。泽率尔对
曰:“陛下聪明至公,自可远侔古昔,而有识之士,咸言伤细,帝王之度,颇为
未弘。”帝笑曰:“诚如卿言。朕初临万机,虑不周悉,故致尔耳。此事安可久
行,恐后又嫌疏漏。”泽因被宠遇。其乐闻过也如此。赵郡王睿与厍狄显安侍坐,
帝曰:“须拔我同堂弟,显安我亲姑子,今序家人礼,除君臣之敬,可言我之不
逮。”显安曰:“陛下多妄言。”曰:“若何?”对曰:“陛下昔见文宣以马鞭
挞人,常以为非,而今行之,非妄言耶?”帝握其手谢之。又使直言。对曰:
“陛下太细,天子乃更似吏。”帝曰:“朕甚知之,然无法来久,将整之以至无
为耳。”又问王曦,曦答如显安,皆从容受纳。性至孝,太后不豫,出居南宫,
帝行不正履,容色贬悴,衣不解带,殆将四旬。殿去南宫五百余步,鸡鸣而去,
辰时方还,来去徒行,不乘舆辇。太后所苦小增,便即寝伏合外,食饮药物尽皆
躬亲。太后常心痛不自堪忍,帝立侍帷前,以爪掐手心,血流出袖。友爱诸弟,
无君臣之隔。雄断有谋,于时国富兵强,将雪神武遗恨,意在顿驾平阳,为进取
之策。远图不遂,惜哉!初,帝与济南约不相害。及舆驾在晋阳,武成镇邺,望
气者云邺城有天子气。帝常恐济南复兴,乃密行鸠毒,济南不从,乃扼而杀之。
后颇愧悔。初苦内热,频进汤散。时有尚书令史姓赵,于邺见文宣从杨愔、燕子
献等西行,言相与复仇。帝在晋阳宫,与毛夫人亦见焉。遂渐危笃。备禳厌之事,
或煮油四洒,或持炬烧逐。诸厉方出殿梁,骑栋上,歌呼自若,了无惧容。时有
天狗下,乃于其所讲武以厌之。有兔惊马,帝坠而绝肋。太后视疾,问济南所在
者三,帝不对。太后怒曰:“杀之耶?不用吾言,死其宜矣!”临终之际,唯扶
服床枕,叩头求哀。遣使诏追长广王入纂大统,手书云:“宜将吾妻子置一好处,
勿学前人也。”
论曰:神武平定四方,威权在己,迁邺之后,虽主器有人,号令所加,政皆
自出。文宣因循鸿业,内外叶从,自朝及野,群心属望,东魏之地,举国乐推,
曾未期月,遂登宸极。始则存心政事,风化肃然,数年之间,朝野安出。其后纵
酒肆欲,事极猖狂,昏邪残暴,近代未有,飨国不永,实由斯疾。济南继业,大
革其弊,风教粲然,搢绅称幸。股肱辅弼,虽怀厥诚,既不能赞弘道德,和睦亲
懿,又不能远虑防身,深谋卫主,应断不断,自取其咎。臣既诛夷,君寿废辱,
皆任非其器之所致尔。孝昭早居台阁,故事通明,人吏之间,无所不委。文宣崩
后,大革前弊。及临尊极,留心更深,时人服其明而识其细也。情好稽古,率由
礼度,将封先代之胤,且敦学校之风,征召英贤,文武毕集。于时周氏朝政移于
宰臣,主将相猜,不无危殆。乃眷关右,实怀兼并之志,经谋宏远,实当代之明
主,而降年不永,其故何哉?岂幽显之间,实有报复,将齐之基宇止在于斯,帝
欲大之,天不许也?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作者【李百药】更多作品:
《北齐书》北齐书
《全唐诗》第24卷018首〖杂曲歌辞·妾薄命〗
《全唐诗》第24卷052首〖杂曲歌辞·少年子〗
《全唐诗》第27卷117首〖杂曲歌辞·火凤辞〗
《全唐诗》第43卷001首〖少年行〗
《全唐诗》第43卷002首〖渡汉江〗
《全唐诗》第43卷003首〖秋晚登古城〗
《全唐诗》第43卷004首〖途中述怀〗
《全唐诗》第43卷005首〖郢城怀古〗
《全唐诗》第43卷006首〖晚渡江津〗
《全唐诗》第43卷007首〖王师渡汉水经襄阳〗
《全唐诗》第43卷008首〖谒汉高庙〗
《全唐诗》第43卷009首〖登叶县故城谒沈诸梁庙〗
《全唐诗》第43卷010首〖安德山池宴集〗
《全唐诗》第43卷011首〖和许侍郎游昆明池〗
《全唐诗》第43卷012首〖赋得魏都〗
《全唐诗》第43卷013首〖赋礼记〗
《全唐诗》第43卷014首〖奉和正日临朝应诏〗
《全唐诗》第43卷015首〖妾薄命〗
《全唐诗》第43卷016首〖火凤词二首〗
《全唐诗》第43卷017首〖奉和初春出游应令〗
《全唐诗》第43卷018首〖寄杨公〗
《全唐诗》第43卷019首〖戏赠潘徐城门迎两新妇〗
《全唐诗》第43卷020首〖送别〗
《全唐诗》第43卷021首〖雨后〗
《全唐诗》第43卷022首〖文德皇后挽歌〗
《全唐诗》第43卷023首〖咏蝉〗
《全唐诗》第43卷024首〖咏萤火示情人〗
《全唐诗》第43卷025首〖春眺〗



国学书库首页 国学电子书下载
 
2010-2025 全球华人国学经典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