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八十六 志第三十六
书名:元史    作者:宋濂等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百官二
枢密院,秩从一品,掌天下兵甲机密之务。凡宫禁宿卫,边庭军翼,征讨戍
守,简阅差遣,举功转官,节制调度,无不由之。世祖中统四年,置枢密副使二
员,佥书枢密事一员。至元七年,置同知枢密院事一员,院判一员。二十八年,
始置知院一员,增院判一员,又以中书平章商量院事。大德十年,增置知院二员,
同知五员,副枢五员,佥院五员,同佥三员,院判二员。至大三年,知院七员,
同知二员,副枢二员,佥院一员,同佥一员,院判二员,革去议事平章。延佑四
年,以分镇北边,增知院一员。五年,增同知一员。后定置知院六员,从一品;
同知四员,正二品;副枢二员,从二品;佥院二员,正三品;同佥二员,正四品;
院判二员,正五品;参议二员,正五品;经历二员,从五品;都事四员,正七品;
承发兼照磨二员,正八品;架阁库管勾一员,正九品;同管勾一员,从九品;掾
史二十四人,译史一十四人,通事三人,司印二人,宣使一十九人,铨写二人,
蒙古书写二人,典吏一十七人,院医二人。
客省使,秩从五品。大使二员,副使二员。至元十四年,置大使一员。十六
年,增一员。二十一年,置副使一员。延佑五年,增一员。天历元年,又增一员。
寻定置大使二员,从五品;副使二员,从六品;令史二人。
断事官,秩正三品,掌处决军府之狱讼。至元元年,始置断事官二员。八年,
增二员。十九年,又增一员。二十年,又增二员。大德十一年,又增四员。皇庆
元年,省二员。后定置断事官八员,正三品;经历一员,从七品;令史六人,译
史一人,通事、知印、奏差、典吏各一人。
行枢密院。国初有征伐之事,则置行枢密院。大征伐,则止曰行院。为一方
一事而设,则称某处行枢密院,或与行省代设,事已则罢。
西川行枢密院,中统四年始置,设官二员,管四川军民课税交钞、打捕鹰房
人匠,及各投下应管公事,节制官吏诸色人等,并军官迁授征进等事。始置于成
都。至元十年,又于重庆别置东川行枢密院,设官一员。十三年,并为一院,寻
复分东川行院。十六年,罢两川行院。二十八年,复立四川行院于成都。
江南行枢密院。至元十年,罢河南省统军司、汉军都元帅、山东行院,置荆
湖等路行院,设官三员;淮西行院,设官二员。掌调度军马之事。十二年,罢行
院。十九年,诏于杨州、岳州俱立行院,各设官五员。二十一年,立沿江行院。
二十二年,立江西行院,马军戍江州,步军戍抚州。二十八年,徙岳州行院于鄂
州,徙江淮行院于建康,其后行院悉并归行省。
甘肃行枢密院。至大四年,置行院于甘州,为甘肃等处行枢密院,设官四员,
提调西路军马。后以甘肃省丞相提调,遂罢行院。
河南行枢密院,致和元年分置,专管调遣之事。天历元年罢。
岭北行枢密院,天历二年置。知院一员,同知二员,副枢一员,佥院二员,
同佥一员,院判二员,经历一员,都事二员,蒙古必阇赤四人,掾史二人,怯里
马赤一人,知印一人,宣使四人。掌边庭军务,凡大小事宜,悉从裁决。
右卫,秩正三品。中统三年,初置武卫。至元元年,改为侍卫。八年,改为
左、右、中三卫,掌宿卫扈从,兼屯田。国有大事,则调度之。二十年,增都指
挥使一员、副都指挥使一员。二十一年,置佥事二员。大德十一年,增都指挥使
二员、副都指挥使一员。至大元年,增都指挥使三员、副都指挥使一员。四年,
省都指挥使五员、副都指挥使二员。后定置都指挥使三员,正三品;副都指挥使
二员,从三品;佥事二员,正四品;经历二员,从七品;知事二员,照磨一员,
俱从八品;令史七人,译史、通事、知印各一人。又其属十有五:
镇抚所,镇抚二员。
行军千户所十,秩正五品。达鲁花赤十员,副达鲁花赤十员,千户十员,副
千户十员,弹压二十员,百户二百员,知事十员。
弩军千户所一,秩正五品。达鲁花赤一员,千户一员,弹压二员,百户十员。
屯田左右千户所二,秩正五品。达鲁花赤二员,千户二员,弹压二员,百户
四十员。
教官二,蒙古字教授一员,儒学教授一员。掌诸屯卫行伍耕战之暇,使之习
学国字,通晓书记。初由枢府选举,后归吏部。
左卫,秩正三品。至元八年,以侍卫改置。掌宿卫扈从,兼屯田。国有大事,
则调度之。是年,增副指挥使一员。十六年,增副都指挥使一员。二十年,置佥
事一员。二十二年,增佥事一员。二十四年,省都指挥使、副都指挥使一员。大
德十一年,增都指挥使五员、副都指挥使二员、佥事二员。至大四年,省都指挥
使六员、副都指挥使二员。其后定制,卫官:都指挥使二员,正三品;副都指挥
使二员,从三品;佥事二员,正四品;经历二员,从七品;知事二员,照磨一员,
俱从八品;令史七人,译史、通事、知印各一人。其属十有五:
镇抚所,镇抚二员。
行军千户所凡十,秩正五品。达鲁花赤十员,副达鲁花赤十员,千户十员,
副千户十员,弹压二十员,百户二百员,知事十员。
弩军千户所一,秩正五品。达鲁花赤一员,千户一员,弹压二员,百户十员。
屯田左右千户所二,秩正五品。达鲁花赤一员,千户二员,弹压二员,百户
四十员。
教官二,蒙古字教授一员,儒学教授一员。
中卫,秩正三品。至元八年,以侍卫改置。掌宿卫扈从,兼营屯田。国有大
事,则调度之。是年,置都指挥使一员、副都指挥使一员。二十年,增副都指挥
使一员。二十一年,置佥事二员。二十三年,增都指挥使一员。大德十一年,增
都指挥使二员、副使三员。至大元年,增都指挥使一员。四年,省都指挥使三员、
副都指挥使三员。其后定置都指挥使三员,正三品;副都指挥使二员,从三品;
佥事二员,正四品;经历二员,从七品;知事二员,承发架阁照磨一员,俱从八
品;令史七人,译史、通事、知印各一人。其属十有五:
镇抚所,镇抚二员。
行军千户所十,秩正五品。达鲁花赤十员,副达鲁花赤十员,千户十员,副
千户十员,弹压二十员,百户二百员,知事十员。
弩军千户一,秩正五品。达鲁花赤一员,千户一员,弹压二员,百户十员。
屯田左右千户所二,秩正五品。达鲁花赤二员,千户二员,弹压二员,百户
四十员。
教官二,蒙古字教授一员,儒学教授一员。
前卫,秩正三品。至元十六年,以侍卫亲军创置前、后二卫。掌宿卫扈从,
兼营屯田。国有大事,则调度之。是年,置都指挥使一员、副都指挥使二员。十
八年,增都指挥使二员。二十年,置佥事一员。大德十一年,增都指挥使五员、
副都指挥使一员、佥事三员。至大四年,省都指挥使五员、副都指挥使一员、佥
事三员。后定置卫官,都指挥使三员,正三品;副都指挥使二员,从三品;佥事
二员,正四品;经历一员,从七品;知事二员,承发架阁照磨一员,俱从八品;
令史七人,译史、通事、知印各一人。又其属十有七:
镇抚所,镇抚二员。
行军千户所十,秩正五品。达鲁花赤十员,副达鲁花赤十员,千户十员,副
千户十员,弹压二十员,百户二百员。
弩军千户一,秩正五品。达鲁花赤一员,千户一员,弹压二员,百户十员。
屯田千户所二,秩正五品。达鲁花赤二员,千户二员,弹压二员,百户四十
员。
门尉二,平则门尉一员,顺承门尉一员。
教官二,蒙古字教授一员,儒学教授一员。
后卫,秩正三品。至元十六年,以侍卫亲军创置。掌宿卫扈从,兼营屯田。
国有大事,则调度之。是年,置都指挥使二员、副都指挥使二员,后增设副都指
挥使一员。十八年,增都指挥使二员。二十年,置佥事二员。大德十一年,增都
指挥使五员、副都指挥使一员、佥事二员。至大四年,省都指挥使五员、副指挥
使二员、佥事二员。后定置都指挥使三员,正三品;副都指挥使二员,从三品;
佥事二员,正四品;经历二员,从七品;知事二员,照磨一员,俱从八品;令史
七人,译史二人,知印一人,通事二人。其属十有四:
镇抚所,镇抚二员。
行军千户所十,秩正五品。达鲁花赤十员,副达鲁花赤十员,千户十员,副
千户十员,弹压二十员,百户二百员。
弩军千户所一,秩正五品。达鲁花赤一员,千户一员,弹压二员,百户十员。
屯田千户所一,秩正五品。达鲁花赤一员,千户二员,弹压二员,百户四十
员。
教官二,蒙古字教授一员,儒学教授一员。
武卫亲军都指挥使司,秩正三品,掌修治城隍及京师内外工役,兼大都屯田
等事。至元二十六年,枢密院以六卫六千人,大都屯田三千人,近路迤南万户府
一千人,总一万人,立武卫,设官五员。元贞、大德年间,累增都指挥使四员。
至大三年,省都指挥使四员、副都指挥使一员。后定置卫官,达鲁花赤一员,正
三品;都指挥使三员,正三品;副都指挥使二员,从三品;佥事二员,正四品;
经历二员,从七品;知事二员,照磨一员,俱从八品;令史七人,译史、通事、
知印各一人。其属十有五:
镇抚所,镇抚二员。
行军千户所七,秩正五品。达鲁花赤七员,副达鲁花赤七员,千户七员,副
千户七员,百户一百四十员,弹压一十四员。
屯田千户所六,秩正五品。达鲁花赤各一员,千户六员,百户六十员,弹压
六员。
教官二,蒙古字教授一员,儒学教授一员。
隆镇卫亲军都指挥使司,秩正三品,掌屯军徼巡盗贼于居庸关南、北口,统
领钦察、阿速护军三千六百九十三人,屯驻东西四十三处。皇庆元年,升隆镇万
户府为隆镇卫,置都指挥使三员、副都指挥使二员、佥事二员。延佑二年,又以
哈儿鲁军千户所,并隶东卫。四年,置色目经历一员。至治二年,置爱马知事一
员。后定置卫官,都指挥使三员,正三品;副指挥使二员,从三品;佥事二员,
正四品;经历二员,从七品;知事二员,承发兼照磨一员,俱从八品;令史七人,
译史、通事、知印各一人。其属十有二:
镇抚所,镇抚二员。
北口千户所,秩正五品。达鲁花赤一员,千户一员,百户七员。于上都路龙
庆州东口置司。
南口千户所,秩正五品。达鲁花赤一员,千户一员,百户一员,弹压一员。
于大都路昌平县居庸关置司。
白羊口千户所,秩正五品。达鲁花赤一员,千户一员,百户二员,弹压一员。
于大都路昌平县东口置司。
碑楼口千户所,秩正五品。达鲁花赤一员,千户一员,百户一员,弹压一员。
于应州金城县东口置司。
古北口千户所,秩正五品。达鲁花赤一员,千户一员,百户六员,弹压一员。
于檀州北面东口置司。
迁民镇千户所,秩正五品。达鲁花赤一员,千户一员,百户六员,弹压一员。
于大宁路东口置司。
黄花镇千户所,秩正五品。达鲁花赤一员,千户一员,百户六员,弹压一员。
于昌平县东口置司。
芦儿岭千户所,秩五品。达鲁花赤一员,千户一员,百户六员,弹压一员。
于昌平县本口置司。
太和岭千户所,秩五品。达鲁花赤一员,千户一员,百户六员,弹压一员。
于大同路昌邑县本隘置司。
紫荆关千户所,秩五品。达鲁花赤一员,千户一员,百户六员,弹压一员。
于易州易县本隘置司。
隆镇千户所,秩五品。达鲁花赤一员,千户一员,百户八员,弹压一员。于
龙庆州北口置司。
左右翼屯田万户府二,秩从三品,分掌斡端、别十八里回还汉军,及大名、
卫辉新附之军,并迤东回军,合为屯田。至元二十六年置。延佑五年,隶詹事院,
并入卫率府。复改隶枢密院。定置两府达鲁花赤各一员,万户各一员,副万户各
一员,经历各一员,知事各一员,提控案牍各一员,令史各五人,属官镇抚各二
员。
千户八所,达鲁花赤八员,千户八员,副千户八员,百户五十九员,弹压一
十六员。
千户四所,达鲁花赤四员,千户四员,副千户四员,百户五十二员,弹压八
员。
左卫率府,秩正三品。至大元年,拨江南行省万户府精锐汉军为东宫卫军,
立卫率府,设官十一员。延佑四年,始改为忠翊府,又改为御临亲军指挥司,又
以御临非古典,改为羽林。六年,复隶东宫,仍为左卫率府。定置率使三员,正
三品;副使二员,从三品;佥事二员,正四品;经历一员,从七品;知事一员,
照磨一员,俱从八品;令史七人,译史、通事、知印各二人。其属十有五:
镇抚所,镇抚二员。
行军千户所十,秩正五品。达鲁花赤一员,千户十员,副千户十员,百户二
百员,弹压一十员。
弩军千户所一,秩正五品。达鲁花赤一员,千户一员,百户十员,弹压一员。
屯田千户所三,秩正五品。达鲁花赤三员,千户三员,百户六十员,弹压三
员。
教官三员,蒙古字教授一员,儒学教授一员,阴阳教授一员。
右卫率府,秩正三品。延佑五年,以速怯那儿万户府、迤东女直两万户府、
右翼屯田万户府兵,合为右卫率府,置官十二员。后定置率使二员,正三品;副
使二员,从三品;佥事二员,正四品;经历二员,从七品;知事二员,照磨一员,
俱从八品;令史七人,译史、通事、知印各二人。其属七:
镇抚所,镇抚二员。
千户所五,秩正五品。千户五员,百户四十五员,弹压二员。
教官一,儒学教授一员。
河南淮北蒙古军都万户府,秩正三品。至元二十四年,以四万户奥鲁赤改为
蒙古军都万户府,设府官四员、奥鲁官四员。大德七年后,改为河南淮北蒙古军
都万户府。延佑五年,罢奥鲁官、副镇抚等员,定置都万户一员,正三品;副都
万户一员,从三品;经历一员,从七品;知事一员,提控案牍一员,俱从八品;
令史七人,译史、通事各一人。属官镇抚二员。
八撒儿万户府,万户一员,副万户一员,经历、知事、提控案牍各一员。镇
抚一员。
千户所一十翼,达鲁花赤一十员,千户十员,副千户十户,百户七十三员,
弹压一十员。
札忽儿台万户府,万户一员,经历、知事、提控案牍各一员,镇抚一员。
千户所七翼,千户七员,百户三十八员,弹压七员。
脱烈都万户府,万户一员,副万户一员,经历一员,知事一员,提控案牍一
员,镇抚一员。
千户所九翼,千户九员,百户六十二员,弹压九员。
和尚万户府,万户一员,副万户一员,经历一员,知事、提控案牍各一员,
镇抚一员。
千户所六翼,达鲁花赤四员,千户六员,副千户四员,百户四十七员,弹压
六员。
炮手千户所一翼,千户一员,百户六员,弹压一员。
哨马千户所一翼,达鲁花赤一员,千户一员,副千户一员,弹压二员,百户
九员,奥鲁官二员。
右阿速卫亲军都指挥使司,秩正三品,掌宿卫城禁,兼营潮河、苏沽两川屯
田,供给军储。至元九年,初立阿速拔都达鲁花赤,置属官。二十三年,遂名为
阿速之军。至大二年,改立右阿速卫亲军都指挥使司,置达鲁花赤三员、都指挥
使三员、副都指挥使二员、佥事二员。四年,省达鲁花赤三员。后定置达鲁花赤
一员,正三品;都指挥使三员,正三品;副都指挥使二员,从三品;佥事二员,
正四品;经历二员,从七品;知事二员,承发架阁照磨一员,从八品;令史七人,
译史、通事、知印各一人,镇抚二员。其属五:
行军千户所,千户七员,百户九员。
把门千户二员,百户五员,门尉一员。
本投下达鲁花赤一员,长官一员,副长官一员。
庐江县达鲁花赤一员,主簿一员。
教官,儒学教授一员。
左阿速卫亲军都指挥使司,品秩职掌同右阿速卫。至元九年,初立阿速拔都
达鲁花赤,置属官。二十三年,遂名为阿速之军。至大二年,改立左卫阿速亲军
都指挥使司,置达鲁花赤二员、都指挥使六员、副都指挥使四员、佥事二员。四
年,省达鲁花赤一员、都指挥使三员。后定置达鲁花赤一员,都指挥使三员,副
都指挥使二员,佥事二员,经历二员,知事二员,照磨一员,镇抚二员。其属四:
本投下达鲁花赤二员,长官二员。
镇巢县达鲁花赤二员,主簿一员。
围宿把门千户所一十三翼,千户二十六员,百户一百三十员,弹压一十三员。
教官,儒学教授一员。
回回炮手军匠上万户府,秩正三品。至元十一年,置炮手总管府。十八年,
始立为都元帅府。二十二年,改为万户府。后定置达鲁花赤一员,万户一员,副
万户一员,经历、知事、提控案牍各一员,令史四人,译史一人。镇抚二员。
千户所三翼,达鲁花赤三员,千户三员,副千户三员,百户三十二员,弹压
三员。
唐兀卫亲军都指挥使司,秩正三品。总领河西军三千人,以备征讨。至元十
八年始立,置都指挥使二员、副都指挥使二员。二十二年,增都指挥使一员、佥
事一员。大德五年,增指挥使二员。至大元年,增都指挥一员。四年,省都指挥
使三员,副都指挥使一员。后定置都指挥使三员,正三品;副都指挥使二员,从
三品;佥事二员,正四品;经历一员,从七品;知事一员,照磨一员,俱从八品;
令史七人,通事、译史、知印各一人,镇抚二员,奥鲁官正副各一员。
千户所九翼,正千户九员,副千户九员,百户七十五员,弹压九员,奥鲁官
正副各九员。
门尉三,建德门一,和义门一,肃清门一。
教官二,儒学教授一员,蒙古字教授一员。
贵赤卫亲军都指挥使司,秩正三品。至元二十四年立,置都指挥使二员、副
都指挥二员、佥事二员。二十九年,置达鲁花赤一员。大德十一年,增达鲁花赤
一员、都指挥使四员、副都指挥一员。至大元年,省达鲁花赤一员、都指挥使四
员、副都指挥使三员。后定置达鲁花赤一员,正三品;都指挥使二员,正三品;
副都指挥使二员,从三品;佥事二员,正四品;经历二员,从七品;知事二员,
照磨一员,令史七人,知印一人,通事、译史各一人,镇抚二员。
千户所八翼,每所置达鲁花赤一员,千户一十六员,百户八十员,弹压八员,
门尉二员。
##!#延安屯田打捕总管府,秩从三品。管析居放良人户,并兀里吉思田地北来蒙
古人户。至元十八年始设,定置达鲁花赤一员,总管一员,同知一员,经历、知
事各一员。属官打捕屯田官一十二员。
大宁海阳等处屯田打捕所,秩从七品,掌北京、平滦等路析居放良不兰奚等
户。至元二十二年,置总管府。元贞元年,罢总管府,置打捕所。定置达鲁花赤
一员,长官一员。教官,蒙古字教授一员,儒学教授一员。
忠翊侍卫亲军都指挥使司,秩正三品。至元二十九年,始立屯田府。大德十
一年,增军数,立为大同等处指挥使司。至大四年,属徽政院。延佑元年,改中
都威卫使司,仍隶徽政院,寻复改属枢密院。至治元年,改为忠翊侍卫。后定置
都指挥使三员,正三品;副都指挥使二员,从三品;佥事二员,正四品;经历二
员,从七品;知事二员,照磨一员,俱从八品;令史七人,译史、通事、知印各
一人,镇抚二员。
行军千户所一十翼,达鲁花赤一十员,副达鲁花赤一十员,千户一十员,副
千户一十员,百户二百六员,弹压二十员。
弩军千户所一翼,达鲁花赤一员,千户一员,百户一十员,弹压一十员。
屯田左右手千户所二翼,达鲁花赤二员,千户二员,百户四十员,弹压四员。
西域亲军都指挥使司,秩正三品。元贞元年始立,设官十一员。大德十一年,
增都指挥使二员,又增指挥使三员、副都指挥使二员、佥事二员。至大四年,省
都指挥使五员、副都指挥使二员、佥事二员。后定置达鲁花赤一员,正三品;都
指挥使二员,正三品;副都指挥使二员,从三品;佥事二员,正四品;经历二员,
从七品;知事二员,承发架阁兼照磨一员,并从八品;令史七人,通事、译史、
知印各一人,镇抚二员。
行军千户所,千户一十三员,百户二十九员。
把门千户二员,百户八员,门尉一员。
教官,儒学教授一员。
宗仁蒙古侍卫亲军都指挥使司,秩正三品。至治二年,以亦乞列思人氏二百
户,与所收蒙古子女通三千户,及清州匠二千户,屯田汉军二千户,立宗仁卫以
统之。定置都指挥使三员,正三品;副都指挥使二员,从三品;佥事二员,正四
品;经历二员,从七品;知事二员,照磨一员,俱从八品;令史七人,知印二人,
怯里马赤二人,译史二人,镇抚二员。
蒙古军千户所一十翼,千户二十员,百户一百员,弹压一十员。
屯田千户所,千户四员,百户四十员,弹压四员。
教官二,儒学教授一员,蒙古字教授一员。
山东河北蒙古军大都督府,秩从二品,掌各路军民科差征进,及调遣总摄军
马公事。至元二十一年,罢统军司都元帅府,立蒙古军都万户府。大德七年,改
山东河北蒙古军都万户府。延佑五年罢。天历二年,改立为大都督府。定置正官
大都督三员,从二品;同知一员,从三品;副使一员,从四品;经历一员,从六
品;都事二员,从七品;承发兼照磨一员,正八品;令史八人,译史、通事、知
印各二人,宣使五人,典吏三人,镇抚二员。
左手万户府,万户一员,副万户一员,经历一员,知事一员,提控案牍各一
员,镇抚一员。
千户九翼,千户一十一员,百户七十四员,弹压一十一员。
右手万户府,万户一员,副万户一员,经历一员,知事一员,提控案牍一员,
镇抚一员。
千户九翼,千户九员,百户六十三员,弹压九员。
拔都万户府,达鲁花赤一员,万户一员,副万户一员,经历一员,知事一员,
提控案牍一员,镇抚一员。
千户六翼,千户七员,百户四十一员,弹压五员。
哈答万户府,达鲁花赤一员,万户一员,经历一员,知事一员,提控案牍一
员,镇抚一员。
千户八翼,千户八员,百户二十四员,弹压八员。
蒙古回回水军万户府,达鲁花赤一员,万户一员,副万户一员,经历、知事、
提控案牍各一员,镇抚二员。
千户八翼,达鲁花赤二员,千户六员,百户四十六员,弹压九员。
玘都哥万户府,初隶都府七千户翼,延佑三年枢密院奏,改立万户府。达鲁
花赤一员,万户一员,副万户一员,经历、知事、提控案牍各一员,镇抚二员。
千户七翼,千户九员,百户三十五员,弹压八员。
哈必赤千户翼,千户一员,百户四员,弹压一员,直隶大都督府。
洪泽屯田千户赵国宏翼,达鲁花赤一员,千户一员,副千户一员,百户一十
四员,弹压二员,直隶大都督府。
左翊蒙古侍卫亲军都指挥使司,秩正三品。至元十八年,以蒙古侍卫总管府
依五卫之例,为指挥使司,设官十二员,奥鲁官二员。大德七年,奏改为左翼蒙
古侍卫亲军都指挥使司。延佑五年,罢奥鲁官。后定置司官,都指挥使三员,正
三品;副都指挥使二员,从三品;佥事二员,正四品;经历二员,从七品;知事
二员,承发架阁兼照磨一员,并从八品;令史七人,译史、通事、知印各一人,
典吏二人,镇抚二员。
千户所七翼,正千户七员,副千户七员,知事七员,弹压七员,百户六十二
员。
教官二,蒙古字教授一员,儒学教授一员。
右翊蒙古侍卫亲军都指挥使司,品秩同左卫。至元十八年,以蒙古侍卫总管
府依五卫例,为指挥使司,设官犬二员,奥鲁官二员。大德七年,奏改为右翊蒙
古侍卫亲军都指挥使司。延佑五年,罢奥鲁官。后定置司官,都指挥使三员,正
三品;副都指挥使二员,从三品;佥事二员,正四品;经历二员,从七品;知事
二员,承发兼照磨架阁一员,并从八品;令史七人,译史、通事、知印各一人,
典吏二人,镇抚二员。
千户所一十二翼,正千户一十二员,副千户一十二员,知事一十二员,弹压
一十二员,百户一百九员。
教官,蒙古字教授一员,儒学教授一员。
虎贲亲军都指挥使司,秩正三品,管领上都路元籍军人,兼奥鲁之事。至元
十六年,立虎贲军,设官二员。十七年,置都指挥使二员、副都指挥使一员,又
增置副都指挥使一员。元贞元年,以虎贲军改为虎贲亲军都指挥使司。十一年,
增置都指挥使六员。至大四年,省都指挥使九员。后定置司官,都指挥使三员,
正三品;副都指挥使二员,从三品;佥事二员,正四品;经历一员,从七品;知
事、照磨兼承发各一员,并从八品;令史七人,译史、通事、知印各一人,典吏
二人,镇抚二员,都目一员。
撒的赤千户翼,正达鲁花赤一员,副达鲁花赤一员,正千户一员,副千户一
员,知事一员,百户二十员,弹压二员。
不花千户翼,正达鲁花赤一员,副达鲁花赤一员,正千户一员,副千户一员,
百户二十二员,弹压二员。
脱脱木千户翼,正达鲁花赤一员,副达鲁花赤一员,正千户一员,副千户一
员,知事一员,百户二十八员,弹压二员。
大忽都鲁千户翼,正达鲁花赤一员,副达鲁花赤一员,正千户一员,副千户
一员,知事一员,百户二十四员,弹压二员。
杨千户翼,正达鲁花赤一员,副达鲁花赤一员,正千户一员,副千户一员,
知事一员,百户二十二员,弹压二员。
迷里火者千户翼,正达鲁花赤一员,副达鲁花赤一员,正千户一员,副千户
一员,知事一员,百户二十员,弹压二员。
大都督府,正二品,管领左右钦察两卫、龙翊侍卫、东路蒙古军元帅府、东
路蒙古军万户府、哈剌鲁万户府。天历二年,始立钦察亲军都督府,秩从二品。
后改大都督府。置大都督三员,正二品;同知二员,正三品;副都督三员,从三
品;佥都督事二员,正四品;经历二员,从六品;都事二员,从七品;管勾一员,
照磨一员,俱正八品;令史八人,蒙古必阇赤二人,怯里马赤二人,知印二人,
宣使六人。
右钦察卫,秩正三品。至元二十三年,依河西等卫例,立钦察卫,设官十员。
至治二年,分为左右卫。天历二年,拨隶大都督府。定置达鲁花赤一员,正三品;
都指挥二员,正三品;副使二员,从三品;佥事二员,正四品;经历二员,从七
品;知事二员,照磨二员,并从八品;令史七人,译史、通事、知印各一人,镇
抚一员。
行军千户十八所,达鲁花赤各一员,千户三十六员,百户一百八十员,弹压
一十八员。
屯田千户所二,达鲁花赤二员,千户二员,百户二十员,弹压二员。
门尉二员。
儒学教授一员,至大四年始置;蒙古字教授一员,延佑四年始置。
左钦察卫,秩正三品。至治二年,依阿速卫例,分为两卫,设官十员。天历
二年,拨隶大都督府。定置卫官,都指挥使三员,正三品;副都指挥二员,从三
品;佥事二员,正四品;经历二员,从七品;知事二员,照磨一员,从八品;令
史七人,译史、通事、知印各一人,属官镇抚二员。
行军千户所一十翼,千户一十员,百户八十二员,弹压九员,奥鲁官四员。
守城千户所一翼,达鲁花赤一员,千户一员,百户九员,弹压一员。
屯田千户所一翼,达鲁花赤一员,千户一员,百户十员,弹压一员。
教官,儒学教授一员。
龙翊侍卫亲军都指挥使司,秩正三品。天历元年始立,设官十四员。二年,
又置爱马知事一员,又以左钦察卫唐吉失九千户隶本卫。定置官,都指挥使三员,
正三品;副都指挥使二员,从三品;佥事二员,正四品;经历一员,从七品;知
事二员,照磨一员,并从八品;令史七人,译史二人,怯里马赤二人,知印二人,
镇抚二员。
行军千户所九翼,达鲁花赤一员,千户六员,副千户一员,百户四十五员,
弹压五员。
屯田一翼钦察千户所,达鲁花赤一员,千户一员,百户二十二员,弹压二员。
教官二,蒙古字教授一员,儒学教授一员。
哈剌鲁万户府,掌守禁门等处应直宿卫。至元二十四年,招集哈剌鲁军人,
立万户府。寻移屯襄阳,后征交趾。大德二年置司南阳。天历二年,奏隶大都督
府。定置官,达鲁花赤一员,万户一员,经历、知事各一员,提控案牍一员,镇
抚一员,吏目一员。
千户所三翼,千户三员,百户九员,弹压三员。
御史台,秩从一品。大夫二员,从一品;中丞二员,正二品;侍御史二员,
从二品;治书侍御史二员,正三品,掌纠察百官善恶、政治得失。至元五年,始
立台建官,设官七员。大夫从二品,中丞从三品,侍御史从五品,治书侍御史从
六品,典事从七品,检法二员,狱丞一员。七年,改典事为都事。十九年,罢检
法、狱丞。二十一年,升大夫为从一品,中丞为正三品,侍御史为正五品,治书
为正六品。二十七年,大夫以下品从各升一等,始置蒙古经历一员。大德十一年,
升中丞为正二品,侍御史为从二品,治书侍御史为正三品。皇庆元年,增中丞为
三员。二年,减一员。至治二年,大夫一员。后定置御史大夫二员、中丞二员、
侍御史二员、治书侍御史二员,品秩如上;经历一员,从五品;都事二员,正七
品;照磨一员,正八品;承发管勾兼狱丞一员,正八品;架阁库管勾兼承发一员,
正九品;掾史一十五人,译史四人,知印二人,通事二人,宣使十人,台医二人,
蒙古书写二人,典吏六人,库子二人。其属有二:
殿中司,殿中侍御史二员,正四品。至元五年始置,秩正七品,后升正四品。
凡大朝会,百官班序,其失仪失列,则纠罚之;在京百官到任假告事故,出三日
不报者,则纠举之;大臣入内奏事,则随以入,凡不可与闻之人,则纠避之。知
班四人,通事、译史各一人。
察院,秩正七品,监察御史三十二员,司耳目之寄,任刺举之事。至元五年,
始置御史十一员,悉以汉人为之。八年,增置六员。十九年,增置一十六员,始
参用蒙古人为之。至元二十二年,参用南儒二人。书吏三十二人。
江南诸道行御史台,设官品秩同内台。至元十四年,始置江南行御史台于杨
州,寻徙杭州,又徙江州。二十三年,迁于建康,以监临东南诸省,统制各道宪
司,而总诸内台。初置大夫、中丞、侍御史、治书侍御史各一员,统淮东、淮西、
湖北、浙东、浙西、江东、江西、湖南八道提刑按察司。十五年,增江南湖北、
岭南广西、福建广东三道。二十三年,以淮东、淮西、山南三道,拨隶内台。三
十年,增海北海南一道。大德元年,定为江南诸道行御史台,设官九员,以监江
浙、江西、湖广三省,统江东、江西、浙东、浙西、湖南、湖北、广东、广西、
福建、海南十道。大夫一员,中丞二员,侍御史二员,治书侍御史二员,经历一
员,都事二员,照磨一员,架阁库管勾一员,承发管勾兼狱丞一员,令史一十六
人,译史四人,回回掾史、通事、知印各二人,宣使十人,典吏、库子、台医各
有差。
察院,品秩如内察院。至元十四年,置监察御史十员,书吏十员。二十三年,
增蒙古御史十四员、书吏十四人,又增汉人御史四员、书吏四人。后定置御史二
十八员、书吏二十八人。
陕西诸道行御史台,设官品秩同内台。至元二十七年,始置云南诸路行御史
台,官止四员。大德元年,移云南行台于京兆,为陕西行台,而云南改立廉访司。
延佑元年罢。二年复立,统汉中、陇北、四川、云南四道。定置大夫一员、御史
中丞二员、侍御史二员、治书侍御史二员、经历一员、都事二员、照磨一员、架
阁库管勾一员、承发司管勾兼狱丞一员、掾史一十二人、蒙古必阇赤二人、回回
掾史一人、通事二人、知印一人、宣使十人、典吏五人、库子二人。
察院,品秩同内察院。监察御史二十员,书吏二十人。
肃政廉访司。国初,立提刑按察司四道:曰山东东西道,曰河东陕西道,曰
山北东西道,曰河北河南道。至元六年,以提刑按察司兼劝农事。八年,置河东
山西道、陕西四川道。十二年,分置燕南河北道。十三年,以省并衙门,罢按察
司。十四年复置,增立八道:曰江北淮东道,曰淮西江北道,曰山南江北道,曰
浙东海右道,曰江南浙西道,曰江东建康道,曰江西湖东道,曰岭北湖南道。十
五年,复增三道:曰江南湖北道,曰岭南广西道,曰福建广东道。十九年,增西
蜀四川道。二十年,增海北广东道,改福建广东道曰福建闽海道。以云南七路,
置云南道。以女直之地,置海西辽东道。二十三年,以淮东、淮西、山南三道,
拨隶内台。二十四年,增河西陇右道。是年,罢云南道。二十五年,罢海西辽东。
二十七年,以云南按察司所治,立云南行御史台。二十八年,改按察司曰肃政廉
访司。大德元年,徙云南行台于陕西,复立云南道。三十年,增海北海南道,其
后遂定为二十二道。每道廉访使二员,正三品;副使二员,正四品;佥事四员,
两广、海南止二员,正五品;经历一员,从七品;知事一员,正八品;照磨兼管
勾一员,正九品;书吏十六人,译史、通事各一人,奏差五人,典吏二人。
内道八,隶御史台:
山东东西道,济南路置司。
河东山西道,冀宁路置司。
燕南河北道,真定路置司。
江北河南道,汴梁路置司。
山南江北道,中兴路置司。
淮西江北道,庐州路置司。
江北淮东道,杨州路置司。
山北辽东道,大宁路置司。
江南十道,隶江南行台:
江东建康道,宁国路置司。
江西湖东道,龙兴路置司。
江南浙西道,杭州路置司。
浙东海右道,婺州路置司。
江南湖北道,武昌路置司。
岭北湖南道,天临路置司。
岭南广西道,静江府置司。
海北广东道,广州路置司。
海北海南道,雷州路置司。
福建闽海道,福州路置司。
陕西四道,隶陕西行台:
陕西汉中道,凤翔府置司。
河西陇北道,甘州路置司。
西蜀四川道,成都路置司。
云南诸路道,中庆路置司。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